文章吧手机版
《瑞士军刀男》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8-04-14 21:1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瑞士军刀男》影评精选10篇

  《瑞士军刀男》是一部由丹·关 / 丹尼尔·施纳特执导,保罗·达诺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主演的一部喜剧 / 奇幻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瑞士军刀男》影评(一):究竟是怎样的人可以整日和尸体愉快的相处

  故事一开场,一连串的求救信号

  然后是荒岛上一个一脸落魄的大胡子上吊自杀,根据影片大多走向,应该是此时有人从天而降解救于他,紧接着展开一段美好人生

  的确,作为主人公大胡子肯定是不会死。但解救他的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美女,而是一具···死尸。

  没错,是死尸,没错。

  其实刚开始看到死尸的时候,小辣以为是个充气娃娃,长得像哈利波特的充气娃娃。

  因为他一直在不停的放屁,屁引起了汉克的注意,让他没有上吊死成。

  同时也引起了小辣的注意,以为这具长相酷似哈利波特的充气娃娃因为被某人遗弃后漂流到这荒岛,然后漏气了。

  放屁 = 漏气。

  当时小辣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样。

  流落荒岛的孤独者和被放屁激活的死尸展开了一段奇幻的冒险旅程

  而这个长相酷似哈利波特的死尸的确就是他,演哈利波特的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演的。

  如今的他长大了,成熟了许多,哈利波特的影子确实不在了。

  哈利波特我并没有看全,褒贬不一的影剧虽然他名声大振,但是演技问题也是让许多人有不一样的口径。可是在此片中,小辣的确看到了不一样的丹尼尔。

  或许是人成熟了许多,成长过程中演技也同样升华了。

  丹尼尔在此片中饰演死尸曼尼,虽然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用鲜活表情灵敏的动作表达情感,但是死尸传达出来的感情尽管表情单一肢体僵硬,但看到绝不会认为是面瘫的表达。

  汉克借助曼尼屁的冲劲和威力漂离了荒岛,虽然还是被浪打到了一个不知名海滩树林

  最开始想独自离开,却意外发现死尸曼尼开口说话了。

  寂寞太久的汉克终于有人能对话了,管他活人还是死尸,当然扛上就走啊。于是荒林中开始了两个人的相处,虽然表述手法上有点莫名地像极荒野求生,但实际更像荒野生情。

  日渐相处感情升华了,汉克依赖了曼尼,曼尼也喜欢上了汉克。

  看到这,或许会有种这是同性电影的感觉吧,但是,NO,导演并没有如此安排

  在这时候导演安插了另一根引线,汉克手机屏保上巴士里的女生。汉克一直爱慕暗恋着她。

  但是怯弱的他从不敢上前搭讪或告白。一直以来只是屌丝的仰望和幻想

  这个女生成了汉克和曼尼共同激励对象,汉克也靠她的照片激活了曼尼各种生存技能

  爱的力量果然还是很伟大的。

  荒野的相处久了,只有彼此的生活就成了世界中心。这不可避免的会有情感错觉

  汉克和曼尼或许在感情上对方心里有过变化,但是那更多只是一种依赖吧,小辣觉得,就像血脉相连的感觉。

  在荒野中磕磕碰碰一路寻找,汉克和曼尼终于找到人群居住的地方了,可是现实状况却不是他想要的。原来汉克一直停留的地方只是他暗恋女生家的后山。

  曼尼也因接受不了这些现实,选择了再次死亡。

  虽然汉克被救助成功了,但是他望着被运走的曼尼,作为无名死尸以后的呈现,他不愿意,也不想接受

  于是汉克扛上曼尼开始了奔跑吧兄弟的过程。

  汉克要把曼尼进行放逐,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

  汉克倚语曼尼。曼尼在屁的激活下又重新活了过来,这次他选择了真正的远离。

  从开始的屁到结尾的屁,或许导演是想表达,人的一生如同一般吧。

  汉克和曼尼的遇见的确是很奇幻。

  但小辣更觉得,曼尼就是汉克,他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在孤独了太久后,决心离开这个世界,但心里或许仍有一份留恋。

  于是精分出来另一个自己来解救他。

  从曼尼对汉克情感的投入,对父亲的原谅,对母亲的释怀,对暗恋女生的放下,都是一种自我救赎

  虽然旁人无法理解,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每个人只是看着,或许同情,或许憎恶。

  真正能体会到自己感情的只有自我。

  言语只是一种修饰。

  它或许能表达出感同身受情绪,但是并不能真正的进行体会。

  孤独者的世界是单调丰富的,这说出来是很矛盾。因为他的世界只有自我,但是在这个自我的情绪中他能拥有全世界

  本片100分钟,有差不多80分钟都是只有汉克和曼尼。只有他们的对话以及从头开始贯穿在结尾的单调的“嘭嘭嘭 嘭嘭嘭嘭”的哼的调子。

  就像一场自我的心灵对话。从放弃重生人生真的不那么美好,可是尽管如此还是要努力面对。

  《瑞士军刀男》影评(二):孤独的屁毛

  初开始完全明白瑞士军刀和尸体到底有什么关系啊,还有一个译名尸体男巴拉巴拉什么的,观影过程中才开始明白,这尸体就是像瑞士军刀一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啊!

  劈柴,放水,生火,燃气罐,偶尔玩个角色扮演,露个~

  丹尼尔可以凭借尸体角色冲击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奖。

  性感屁毛,这部剧的尺度是。。。

  随处可见垃圾作为道具

  屁股 便便 pines loser意淫女神典范之作。

  因为我胆小懦弱丑陋,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称其为智障的孩子,估计我死了他也不会知道,网站上那个小程序还是会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送上电子卡片

  九月十月观影孤独指数达到全年最高峰。

  这样的喜剧片怎么看似乎都透支着我生命中所有的孤独。怪不得世界上有那么极端的恋物癖、恋尸癖啊,他们可以任你摆布,接受你赋予他们的思想,成为你理想中获取安慰的物品

  感情一项是一种低微的不能描述虚拟

  只要有人愿意为我付出一点的时间精力关心

  我想我会为他去死的。

  原来,一个人是无法在世界上生存下去的啊。

  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突然知道了这样的真相,还是无法相信啊。吃饭睡觉,看者自己的皮肤细胞,凋谢新生,搓洗掉身体内死掉的细胞。

  有意义意义这样的人生

  脑洞大的很可爱

  尸体腐烂后分解的气体,变成摩托汽艇,煤气,

  尸体成为多功能瑞士军刀,哇,瑞士军刀是多功能的意思哇!可以挂胡子,可以生活,储存水,可以聊天,指路,排解寂寞漫漫长夜,

  你看,不论是机器还是尸体。。对于寂寞的人来说都一样。

  十一种孤独: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逃脱的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进入不了世界的角色,也无法进入小团体取暖生活,只能孑然一人独自缓慢的看者自己衰老,庸碌一生的死去,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没有人在乎他是生是死。

  who cares?

  不惮以最恶的心来揣测人类生死根本就是其他人眼中的花样作死大赛,偶尔出现了新的死法:大众哗然,啊还能这样死?轻生出现想要寻求最后的善意救赎,这是对人类最后的求爱。不易网络那张巨大面具下面隐藏着的恶寒,已经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

  他们跟关心的问题是今天吃什么饭,老板安排额工作为什么又增加啦?中午吃的汤有点咸,已经心力憔悴了,你看,这个时候唯一的娱乐节目便是从境遇不如自己的人身上寻找慰藉

  很可悲的一点是,我们正在悄悄的同化成为其中的一员,还沾沾自喜找到了人生中可以寻乐的仙境

  关于一个人和一个尸体的狂欢式疯狂

  《瑞士军刀男》影评(三):你没有像他一样思考过,又怎能说他是疯子

  这部影片的设计巧妙,它的情节三观尽毁,不知是怎样漏风的脑洞才可以拍出如此神奇桥段。让你情不自禁跟着这样癫狂的剧情看下去,看到后面泪眼婆娑,最后再呼你巴掌并告诉你:其实这个家伙只是个不敢面对社会的疯子,偷窥狂。然而,最后的最后,影片又抛出一个神奇的镜头,当大家全都不再相信它的时候,尸体再次变成快艇一样冲入大海,留下一群人愕然站在原地。这一幕很有意思,当影片给了你一巴掌让你醒过来,告诉你这个人是疯子,你也意识到他只是疯了的时候,又突然问你:他真的疯了吗?我们不去讨论最后那一幕大家错愕的表情究竟是Hank自己的想象还是真的,而是站在像Hank一样的视角,重新看待他的这次所谓“荒岛奇遇”。

  在这个问题上,我自认为还是很有发言权的。Hank对尸体Manny的感情,其实和一些人视某种物品/玩具或者其它物质生命灵魂是很类似的。儿童时期,孩子常常把玩具当成有生命体,与它们对话,给它们起名字,这被称之为泛灵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对外界认知的增多,这种感情会被淡化,或者弱化。当然,不是所有孩子长大后都可以摆脱泛灵心理,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小我就视物品为有生命体,比如灯泡亮太久,我会认为它太烫了会疼。有一次专门爬到高处拔掉它的插销,还因此打碎了一个贵重花瓶。我的所有玩具都有名字,我抱着他们睡觉,和他们一起玩,和他们说话,他们也跟我对话。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我已经无法摆脱这种视物品为有生命体的观念。这种意识其实是和知识与对世界的认知相矛盾的。一方面,唯物主义观念告诉你它们是无生命的,而这种强烈的情感代入感又再提醒你,也许它们是有生命的,只是愚蠢的人类不自知。

  和故事主角Hank一样,我们都活在一个强大自我意识包围的环境下,真实的环境是可以被大脑潜意识替代的,它更灵活,可以被看作是任何一种希望中的地方。比如Hank自制的公交车车窗,窗外的风景……Hank更是把自己设定在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上,虽然在片尾的时候,观众已经看到,他其实只是躲在海边的小树林里。站在Hank的角度,他并没有疯,他只是通过Manny找回了真实的自己。

  现实社会确实是残忍的,他为什么一定要回归现实呢?几次Manny都“问”过他,也就是他自己问过自己,他可不可以只活在属于他俩的荒岛上,而最痛苦部分就是Hank在幻想的世界里现实地活着,他潜意识里在暗示他回归正常的生活,而他就是做不到。他与Manny的所有对话,都是自我问答,他在寻求活着的意义,活下去的理由,那个照片中的女子代表了现实世界的一个理想,几乎所有生存的生机都在围绕着照片中的女子展开,直到最后,现实中的女子给予他的只是个破碎的梦,还有鄙夷的眼光。他后悔了,他后悔放弃自己曾经搭建好的美好世界,那个让他“活着回来”的世界,所有人都不真实,唯一真实的是Manny,他被警察像“尸体”一样拉走了,对他来说毫无人性

  所以他带着Manny逃回森林,那个被他赋予情感和灵魂的尸体,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对他至关重要,甚至最为了解他的人,他如果离开Manny,他也无法活下去。

  从警察出现,告诉观众所谓Manny就是个跳河无名男尸以后,我作为观众与Hank的精神世界一样,完全崩塌,我们都无法认可他是无名男尸,他就是Manny,他是那个“活着”的尸体,这无异于生离死别。对于Hank来说,尸体怎么可能死掉?你们为什么要拖走我的朋友?如果你活在自我搭建的世界观里,你反倒认为其它的世界是黑白颠倒的,是不可理喻的!

  因此,一个活在另一个世界观里的人有什么错呢?也许在他眼里,其它人才是疯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瑞士军刀男》影评(四):这样会放屁的尸体,给我来一打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伍脊六兽

  大家也可以来我自己滴公众号 filmpublic 玩耍噢

  ——————————————————————————————————————————

  如果要制定一张“圣丹斯电影节奇葩电影”的表单,那《瑞士军刀男》绝对榜上有名。在当时观影过程中,超过半数的观众因为无法忍受片子密集的“屁梗”愤然离席。这注定是一部口碑分化的电影,披着恶搞喜剧的外壳,往往容易被降级为低俗电影的类别;再加上有的地方欠缺火候,靠音乐和神剪辑强行升华,节奏控制住了,但也弱化了它深刻主题。不过撇开这些不足来看,它仍不失为一部水准之作。

  你敢在喜欢的人面前放屁吗?对自卑的人来说,告白都难开口,更不要说这么糗的事了。能够对他人眼光免疫的人不是太自我,就是游离于规则之外的反社会分子。对《瑞士军刀男》中的主角汉克汤普森来说,他就属于前一类人:懦弱,胆小,自我封闭。面对险恶的现实世界对他来说,简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就在他准备了结自己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具躺在沙滩上的尸体。这具尸体不停地放屁,好像在嘲笑可悲又可怜的汉克。屁最后演变成了汽艇式的动力,载着一脸懵逼的汉克冲破海平面。很多人看到这边觉得太扯了,但据科学研究,屁冲出肛门的瞬间速度,可达到 11 公里/小时,并且考虑到电影走的是魔幻现实路线,这种夸张不仅合理,而且很有创意。

  他们就这样冲到了荒岛上,迷失在茂密的丛林中。此时此刻,天地之间,孤独的汉克不仅没死成,还多了个人陪,虽然是死的。他给尸体起了个名字:曼尼。在寂静的夜晚,汉克为曼尼哼唱起小时候母亲的调调:“I'm crazy,I'm fucking crazy”(我疯了钱,我他妈疯了),抓狂的歌词配上美妙的清唱,宛如一个荒谬的黑色幽默。

  随着故事的推进,曼尼奇迹般地诈尸,汉克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曼尼身上的各种特异功能。他就像一把神通广大的瑞士军刀,既能当饮水机,发炮弹,点火,指路,还能在汉克的绝望阵阵袭来之时,毫不吝啬对他的鼓励和安慰。汉克越是对曼尼报以信任,发生在前者身上的故事就越是显露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终于走出森林,误闯一位女士家的后院。这位叫做莎拉的女士,正是汉克现实中的意中人,他们在公车上邂逅,汉克单恋莎拉,却不敢开口表达爱意,因为“我就是个胆怯,丑陋,无用的人。”本以为是巧合,但镜头慢慢推移至莎拉家的后山,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汉克臆想出来的,他离群索居,住在离心上人最近的地方,用变态的偷窥满足现实给不了的爱欲。

  汉克汤普森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汤姆汉克斯2000年的作品《荒岛余生》,在《瑞士军刀男》中,“荒岛”被内化成一种心理状态和生存现状,超越了单薄的地理概念,包含了很深沉的人性。逃避现实对汉克来说,除了外界带来的压力外,更多也要归咎于能动选择。父亲长期对其施加的冷暴力,让汉克日常的姿态低到尘土之下,久而久之对人生丧失了激情和信心,导致无法面对真情实感,人类之间基本的沟通也令他恐惧万分。任何逃避是收选择的结果,在残酷现实中,你可以选择“硬”对,也可以像鸵鸟一样,把自己关进亲手制造的笼子里。不幸的是,汉克选择了后者,看似暂时摆脱焦虑,实际上什么都没解决。你会发现,除非死成了,否则躲进幻觉一味逃避根本没什么卵用,只会陷入更黑暗的虚无之中。

  悖论之处在于,几乎所有选择自杀的人都对生活拥有超乎常人的热爱。汉克把自我投射在尸体曼尼身上,复盘对莎拉的好感,对着莎拉的屏保勃起。他极力要压抑这份感情,但身体的诚实,记忆的泉涌,还是出卖了他。他的爱是那么浓烈,令人悲伤的是,它带给汉克的是自卑,是难堪,而不是驱动力。而曼尼的神通广大,无所畏惧,稀释了这份苦涩,排解了他的寂寞苦闷。

  人在最绝望的时候,会抓住任何一根稻草,哪怕是最脆弱的那根,曼尼就扮演这样的角色,他对汉克说:“也许我们都是丑陋该死的混蛋,也许只需要一个人对此毫不介意,然后全世界的人都会唱歌,跳舞,放屁,人人的孤独感就会少一些,”这种毫不介意正是汉克欠缺的,他在乎世人的眼光,世俗评判界定好坏丑美的标准压得他喘不过气,他也没有信心冲破这些束缚,卡在中间地带动弹不得。曼尼是他重新与现实世界取得联系的纽带,当汉克与莎拉说上话的那一刻,曼尼的任务也告一段落了。

  导演在拍摄间隙曾说过:“这部片的第一个屁会让你笑,最后一个屁会让你哭。”一声响屁后,再次“死亡”的尸体曼尼乘浪而去,在场的警察,记者,摄影师皆是一脸的“what the fuck”的惊诧神情,汉克笑了,只有他晓得这趟奇妙的旅程意味着什么,自我克服、自我战胜的过程再艰难,总好过走位下策的退避。

  本片的亮点还有配乐,如果抽掉它们,《瑞士军刀男》必将逊色不少,它甚至重要到让你怀疑导演是在配乐的基础上来构思编排电影镜头和语言的。来自美国的创作人安迪赫尔联手曼彻斯特管弦乐团,为电影制作了强大的情感助推器,每当剧情稍显疲态时,都踩准节奏进行神助攻。

  熬过漫长冬天的你,也需要一个会放屁的尸体对你说:春天就要来了。

  《瑞士军刀男》影评(五):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这是一部口碑很好,看了之后竟不会辜负希望的,甚至超过期待值的影片。

  深不可测的高级,无与伦比的浪漫,从思想到灵魂,它属于极乐的西方世界,把个人内在的东西表现地如此淋漓尽致,

  这是身在祖国帝都,同吸霾,共命运的我们力所不能及,甚至无法想象的东西。真的像其他影评写的那样,你无法把它归类为哪种影片,你不知道创作者们经历过什么,又或者把自己逼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主演正是《阳光小美女》里那个坚信尼采,实行止语的少年,充满力量。哈利波特也表演地极其到位,淋漓尽致。

  对不起,不应该去对比,但是真的不用动辄就拿什么“金刚经”出来,直白地说事,实则空虚无为。如果真的有道行,就自然会拍出这样的片子。

  另,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一定喜欢post-rock,嗯。

  《瑞士军刀男》影评(六):拧巴男的马斯洛需求

  一个长相酷似球王梅西的拧巴男,流落到某大洋深处的一个海岛上,没有水,没有食物,也没有救援。他准备自我了解,就在这个时候,海水带来了一具尸体,他不是一个人,是一具尸体。而且,是一具能放屁的尸体,这具尸体利用屁的反作用力做为动力,带着拧巴男离开了这个海岛,流落到了另一个岛上。 这个岛稍微好一些,至少有人类生活过的痕迹。

  等等,这不对吧,尸体能放屁也就算了,怎么还能当汽艇用,带着拧巴男走这么远? 这电影搞神马? 应该是恶搞片吧 。 那将就着看吧。 这还不算,拧巴男渴了,尸体吐出清水,饿了,可以用尸体当机枪打猎,累了,可以用尸体当工具伐树搭一个休息的场所。这什么情况,啊,明白了,不是恶搞片,是喜剧片,喜剧片也挺好,看着吧,确实挺欢乐的,搞笑的镜头不少。 按照马斯洛大师的需求理论,一个人,先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接着是安全需求,解决了之后,需要上升到归属感的需求,也就是友情、爱情、这些。这时候,剧情又开了脑洞,尸体可以说话了。 虽然可以说话,但是却没有基本的思考能力。 所以拧巴男义不容辞的当起了他的老师,从最基本的礼仪教起,一直教到什么叫做爱(2个字,不是一个词,分开读),这个过程中2个人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 哦,明白了,这是一部亲情片,其实是想借这个由头传递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何思考,从头再教一遍。设计得不错。在这个过程中,2个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拧巴男很自然的就度过了第4层次的尊重需求,接下来,只要在自我实现以下,这部电影很可能就会成为年度喜剧佳片了,我们静静的等着高潮的来临,已经忘了之前的尸体的种种表现是多么的不切合实际,这时,拧巴男士尸体从岛里出来了。

  根本不是什么岛,只是居民区旁边的山地而以。等等,这不是魔幻喜剧吗 ? 谁告诉你是魔幻喜剧,尸体能当汽艇,能伐树,有思想,你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那你是说,这都是假的 ? 当然了,这是真实的世界,这些怎么可能发生。 可是,可是,拧巴男马上就要自我实现了,马上就要劈开现实的种种不堪,指责人们的冷漠和自私,教育别人了。 谁告诉你的,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是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拧巴男在现实社会中格格不入,暗恋女生却不敢表白,只能躲到女主家旁边的山上,一边幻想,一边和唯一愿意和他交谈的,一具尸体成为了朋友

  我想,到了这里,导演已经把他想表达的都表达完了,至于现实生活到底了拧巴男眼中的,还是居民眼中的,这个就留給观众自己去理解吧

  《瑞士军刀男》影评(七):请肆无忌惮的放个屁吧

  不是装逼也不是深沉,我真的没有看懂导演想通过电影告诉世人什么道理,生死?孤独?生活?oh,原谅我只是觉得影片很有新意,这样滑稽的设计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片名真的太切合了,所以很喜欢。很好奇汉克最后对曼尼说了什么,总觉得曼尼最后是心死了才是真的死亡,坠入无底深渊。

  影片“气”贯全场,曼尼对汉克说,你连放个屁都要躲着吗?我理解是导演想表达对于真实和虚伪的看法,人们不敢承认自己的虚伪、软弱、孤独、奸诈、情感,总是假装在面对着一切,就连父子之间的生日祝福都由系统发送,更别提表白了。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影片拍出来导演的任务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世人怎么评判都已经无所谓了,观影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他们自己的与任何人无关,所以不要因为欣赏了任何艺术作品(电影 音乐 绘画……)而感到逼格境界很高,自己很牛逼,对别人来说只不过是个屁,而你连屁也不敢当面放。

  《瑞士军刀男》影评(八):温暖的哈利波特尸体

  没有这具装尸体的哈利波特男主就离开世界了,伴随着哲学上的一个悖论,一个人没有人在世界上爱他没有钱又老又丑又脏,这个世界会不会抛弃他,他会不会抛弃自己?在自我寻找存在价值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尸体可以被他需要,可以一起扶持揍出森林,要是没有这样的精神力量,他不会鼓起勇气去见女主;也不会清楚自己的父亲在乎他,人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了爱,活着有什么意义,爱与幸福,恨与悲伤,通过这具尸体表达出一种质感。莎拉反复说What's the fuck?一开始的用世俗的眼光看着他们,后来走近他们,对于他们创造的东西感到惊叹,有些东西就像屁一样,人们羞于在别人面前表现,但那是最真实的。没有几个人勇于这样做,也只有屁也只有屁又让他们看到死尸还活着,这是最真的反应,人们活在衣冠楚楚光鲜外表下的,是一副虚伪虚无的外壳,当死尸想到这些嚎啕大哭的时候,说否能触动每个人,有没有你受到这个世界虚伪的伤害,准备放弃自己重新选择死亡的时候?这一层层看下来,整部片子的基调虽然喜剧但是看完具有悲凉之感。死尸又自由的游走的时候开心的对着我们笑,彼岸是自由还是束缚、家是束缚的地方还是温暖的港湾,原始和现代,这一切都是怎么证明我们活着的意义,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瑞士军刀男》影评(九):愿我们于孤岛上重逢

  大概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很亲密的朋友和我说,不要再害怕孤独了,因为说到底,我们都是孤岛,大家偶尔拜访,而且都只看到彼此最好的那一面。然后一年一年过去,每一年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于是大学里疯狂地看电影,去电影院看,去私人影吧看,看图解,看各种影评,关心各种电影节。只是从来没有和别人交谈过,电影对于我来说,是很私密的。一开始只是喜欢各种类型片中最出名的,本来想一步一步缩小范围,想明白最值得看的电影到底长什么样的,所以去看各种影单各种指南关注各种大V。但是到最后,我也不想再限定自己了,现实生活已经如此沉重,好歹在电影世界里,随心所欲一点吧。

  于是在我放下屠刀的时候,我看到了瑞士军刀男。我的看片量不多,但是也不少了,然而这部片子还是毫不意外地排到了我最喜欢的top 10,因为它相当荒唐,又因为他相当真实。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obody dies a virgin,life fucks us all.

  第一次见男主,大概是阳光小美女,他演了一个执拗又中二的孤岛少年,然后梦碎了。

  第二次见男主,是恋恋书中人,在生活的孤岛中,为自己塑造了一个爱人。

  第三次见男主,是年轻气盛。一开始看没有认出来,后来他与自己和解了,于是我明白了。

  然后再次相见,就是有瑞士军刀男的这座孤岛上。他真的好丧啊,即使他这么丧,还是有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孩。结果他遇到了瑞士军刀男,在翻山越岭的途中,他爱上了这个怪胎。我没有办法去定义这部电影,也没有办法给这部划分一个类型,因为他太怪诞,又太精彩了。恶心又疯狂。是我们真实生活中也许永远不会遇到的,却又实实在在会发生在我们喘不过气的都市生活的遐想中。

  有时候会想,200年前的普通人,也许会非常羡慕我们现在的生活吧,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医疗便捷,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不断推陈出新,物资也极大地丰富,然而活在现在的我们,在川流不息的极乐世界中,经常还是会被孤独打败。这种孤独,源于宇,源于宙,无处可消解。这种孤独也不需要找到认同,茫茫人海中,我们连孤独都变得庸俗。因为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我们越发觉得自己有多千变一律,有多渺小。100年变得那么长,又变得那么短。

  可是偶尔啊,在某些时刻,即使平凡如我们,也有找不到共鸣找不到认同的时刻,但是我们都太擅长于伪装"正常"了,遵循着某种认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每座孤岛都繁花盛开美丽绝伦,互不打扰,却又争相竟艳。这时候,即使是最丑陋的碰撞,也可遇不可求。可是看瑞士军刀男的时候,我们终于重逢了

  生活没有唯一的答案,

  我们只能独自穷尽一生上下求索。

  但是最后,也许我们都能于孤岛上重逢,真实的,哪怕丑陋的,也是唯一的真我。

  《瑞士军刀男》影评(十):电车痴汉的奇幻之旅

  对于喜欢独立电影的影迷来说,《瑞士军刀男》或许是今年最大的惊喜:凭借保罗·达诺和丹尼尔·德雷克里夫的扎实演技、脑洞大开的剧情设定和可供反复探讨主题思想,这部耗资仅三百万的小成本影片具备了优秀独立电影的全部要素。

  影片的剧情很简单:落魄男汉克被困荒岛,生无可恋决定上吊,升天之际眼前突现浮尸,死尸曼尼离奇复活,带领汉克在丛林里披荆斩棘,最终抵达现实世界。如果忽略最后二十分钟的剧情翻转,不去探究影片表达的人生思考,它依旧是一部能够给你带来欢乐的优秀喜剧。

  影片中的死尸曼尼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身体机能上,他像瑞士军刀一样无所不能,会说话,会放屁,会勃起,还会打口炮;在精神世界上,他像一朵纯洁的白莲花,没有任何世俗伦理的羁绊,他会无所顾忌地到处放屁,也会肆无忌惮地表达爱意。

  黄水流淌的导演和编剧为影片设计了淫荡的情节助推器:死尸曼尼必须通过下体的勃起才能为汉克指引归途。为了激发曼尼的情欲,汉克用枯枝烂藤搭建了一辆公交巴士,他用一身浮夸的装束扮成手机屏保女郎萨拉的模样,将曼尼引入电车痴汉的虚拟情境。汉克通过循循善诱的教诲,引导曼尼克服羞赧和胆怯,撩拨心仪的萨拉,赢得女神的芳心。在美轮美奂的灯光和摄影配合下,导演意淫出了新的境界。

  当曼尼指引汉克回到现实社会,观众恍然发现,原来现实生活中的汉克竟是一个腼腆羞涩、有自闭症、不被家庭和社会接纳的弃儿,电车痴汉曼尼不过是汉克精神世界的投影。现实中地萨拉是汉克乘车时暗恋却羞于搭讪表白的姑娘,汉克教给曼尼的种种撩妹手段,正是他现实生活中敢想而不敢做的。影片在人物的设定上与《搏击俱乐部》中的皮克和诺顿很相像,只不过导演以更加夸张离奇的方式呈现出来。

  正当汉克以为自己被曼尼的想法改变,要勇敢地找寻自我时,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面对喜欢已久的妹子,面对记者采访的镜头,面对围观的人群时,他发现自己依旧是那个羞赧胆怯,被人嫌弃,没人理解的可怜虫。

  汉克推开采访的话筒,拉着曼尼的尸体逃跑,希望再次回到之前意淫的世界中。在逃跑的途中,镜头告诉观众:原来汉克根本就没有被困在荒岛上,他所经历的所有场景都是在萨拉家的后山上自己脑补出来的。在吃瓜群众好奇的围观注视下,汉克目送曼尼在海边乘屁远去。

  在情节发展的十字路口,影片戛然而止,导演将多样化的可能性留给观众自己去解读。乐观者会说,虽然曼尼走了,但汉克学会了如何坚持自我,释放生命纯真的本性,而他也从父亲的微笑中收获了理解和支持。悲观者会说,曼尼残酷地离汉克远去,汉克依旧要独自面对世人鄙夷的目光,承担来自这个世界的恶意。逗逼们也许会感慨,真是大梦一场万事空,只有意淫才是心灵的港湾。

  影片向观众抛出了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人生在世,究竟应不应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问了身边的朋友,有人说,我们可以在内心保留一份自己的空间,但作为群居动物,很多时候人必须面对现实生活。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自慰一时爽,但终究要踏入婚姻的火葬场。当我拿这个问题去问更多的人,我知道自己会等到更多不同的答案,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作为一部优秀的独立电影,《瑞士军刀男》在提供感官愉悦的同时,也为观众营造了多样化的情境代入感。说句题外话,由于经历的差异和思想层次的参差不齐,观众对同一部影片的认同感很难达成一致,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影迷公认的好电影。当电影的主题与你的想法或者经历契合时,你会觉得观影的体验酣畅淋漓;当你对影片的主题无法感同身受时,你会觉得整个过程味同嚼蜡。与爆米花电影为赢得更多票房不同,独立电影迎合的是小部分观众的观影体验,导演往往更在意精神层面的表达,而不是寻求感官的刺激和情感的媚俗。

  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瑞士军刀男》,不是因为它所呈现出的深邃的人生思考,而是它脑洞大开,让人捧腹的剧情。我想,感官上的共鸣终究比精神层面的契合来得更容易些。来吧,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电车痴汉的奇幻之旅。

  10月6日 河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瑞士军刀男》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