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岛》是一部由韦斯·安德森执导,爱德华·诺顿 / 布莱恩·科兰斯顿 / 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误打误撞的看了犬之岛的北美首映,既然这么有缘分就认真的写一下感受好了~
以下部分不涉及剧透,请放心食用~~
如果把电影看做是一个美日混血儿的话,日本的血液比例绝对会在75%以上。整个电影的美术风格,配乐,主要角色的气质都非常的日式美学。 我觉得有些部分是真的去借鉴了日本的传统的文艺。至少不是那种只是只有皮没有魂的那种——对,说的就是迪士尼做的中国文化相关的电影。导演非常有诚意了。当然对称构图狂魔今天依然痴迷对称哈哈哈哈
电影的整个情绪起伏并不是特别的大,对人的情感刺激性比较小,很温柔的一部电影。但是非常的精巧。从制作上来说真的非常的细腻。二维和定格动画的结合也非常巧妙。语言是个亮点。 作者用了英文和日语在电影里面,玩了个语言对仗游戏,有一部分的笑点在这个上面。我猜英文和日文为母语的观众会更有感受。
总的来说是一部精巧,细腻,温柔的电影。
不得不说日本的文化输出真的非常的温柔而强势。不知不觉中就传递了出来,并且也能获得观众的认可。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一部这样传达中式美学并且制作一流的动画电影啊。
!!!!!!!!!!!!!!!!!!前方涉及剧透!!!!!!!!!!!!!!!!!!!
Wes这次依然交出了满分的摄影和配乐作品,但是结局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反派头目最后竟然在男孩演说后悔过想要放弃计划,之前所做的一切企图控制政权努力显得荒谬。因此,试图通过解读电影中可能的政治隐喻表达自己对结局的思考。
以下都可能是过度的政治和历史解读:
1.开头不久的举行选举演讲的大厅的外形神似广岛市的原爆圆顶馆(Hiroshima Peace Memorial),放上对比图(上图来自预告片截图)
预告片截图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2.小男孩坠落到荒凉的狗岛上,升起了一团“蘑菇云”。让人联想到1945年美军丢在日本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就叫“小男孩(little boy)”。
3.男主一行在狗岛穿越的第一个地点,五指岛。很有趣的放一张1930年的广岛地图。
广岛地图概览
4.五只狗的名字分别是Duke Chief Boss Rex King,均有首领、领袖的意味,对应着1884年的《华族令》所划分的五种贵族:公侯伯子男,为电影留下了旧日本社会的注脚。男主坠机(核爆)之后在五只忠犬(旧社会华族)的帮助下经历重重困难冲进议会厅发表演讲(宣布改革)。
5.学生运动,可能是对黑泽明《我对青春无悔》的致敬。Tracy及其率领的学生反抗政府以禁狗之名行独裁之实让人想起泷川幸辰及其弟子们的英勇抗争。
6.抢出药水,发起革命的留学生来自美国,可能对应着二战后麦克阿瑟将军对日本进行的内部社会改良。这种改良并未彻底清除日本社会的封建残余,反倒使之成为了披着西方民主外衣的政治怪物。而这也与后面市长下台,养子上任相呼应:一个不成熟的整体犹如一个冲动的青少年。
7.市长在演讲台上和管家争抢最终解决按钮可能在影射波茨坦公告发出后日本内阁与军部之间对“最终决战“的不同看法,以铃木贯太郎为首的内阁主张投降盟国,日本军部则主张进行“玉碎作战”,誓与盟军战斗到底。甚至在天皇决定投降之后,部分少壮派军官仍然决意政变以避免向盟国投降,尽管最后政变失败,史称“宫城事件”。
8.市长因贪污下台后电视里面说根据选举法规定由养子(即男主)当选新的市长,并且在随后每个家庭的画面中能够看到每一家都悬挂了新市长的画像。让人不由得想起日本长期盛行的家族政治、世袭政治,例如战后首相岸信介是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胞弟佐藤荣作亦曾出任日本首相。
9.狗狗的实验室极有可能在影射二战期间的集中营:借助现代工业手段有组织,有计划,成规模地毁灭敌人
wes在柏林电影节上提到这个故事可能更多的是关于日本政治的fantasy,一些来自现实中的材料可能会对电影里面政治构想产生影响。但同时wes也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不仅仅是日本。因此,个人对于以上政治及历史方面的解读也基于导演自身的阐释,而非完全空穴来风。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解读仍有可能只是个人的强行脑补,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交流。
最后,如果以上大部分推测应验的话,电影的结尾显得更加合理,同时这亦会是wes迄今为止最具政治意味的作品。然而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兄弟间的情谊,调皮意味的幽默,对称的构图,富有灵性的色调,这些wes元素依然一样不落地捧在观众面前,即使去除以上的政治隐喻,本片依然是一部合格的wes电影。也许从《了不起地狐狸爸爸》开始,wes就已不再满足于格局较小的爱与成长的主题,而将其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隐匿在荒诞不羁的剧情与精美绝伦的画面之后,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期待下一次wes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附上wes在柏林电影节媒体发布会上关于犬之岛创作意图的解释的视频(4:00开始是重点)
Isle of Dogs | Press Conference Highlights | Berlinale 2018
《犬之岛》影评(三):“犬之岛”岛民志
失踪人口:“点点”
指路二人组:“朱庇特”&“先知”
遗世独立:“豆蔻”
土著岛民:“冈多”
首领/Chief君主/Rex老板/Boss公爵/Duke国王/King点点/Spots豆蔻/Nutmeg朱庇特/Jupiter先知/Oracle冈多/Gondo外来物种
“Atari”
“Tracy Walker”
待补……
转载/借用/摘抄请注明@不定时有趣
《犬之岛》影评(四):犬之岛观后感
因为我自己就很喜欢狗狗,所以一直都很期待这部电影。整部电影是slow motion的手法制作,非常的独特,所以也足以见证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没那么简单,每一个motion都经过重复的实验拍摄。
故事讲述了一个日本小男孩(也就是日本一个市长的养子)开着飞机来到垃圾岛来找寻他的忠犬。由于当时日本有着犬流感,所以市长下令将狗都驱逐到垃圾岛上,这些狗在垃圾岛上的生活状况自然也是非常恶劣的。小男孩在岛上遇到了以Chief为首的五只狗狗小分队,从此五只狗狗便陪伴着小男孩一起去寻找小男孩的忠犬。
故事很简单,但是却有着很深的寓意,小男孩和狗狗之间的感情一度令我落泪,当小男孩在Chief的陪伴下找到他的忠犬Spots时,spots也终于和他的孪生兄弟chief相认,Spots把照顾主人的任务交给Chief时,三方都眼里含着泪水,“狗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这里,电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
电影风格独特又不失幽默,是Wes Anderson独有的风格。画面非常有趣并且吸引观众,比如做寿司的一幕就非常细致生动。风吹过的樱花,狗狗打架时的尘土飞扬,这些细节都很形象生动。
《犬之岛》影评(五):奴性有多重,强权就有多重
时隔这么多年,Wes Anderson又做定格动画啦!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之后,这次做的主角们是狗狗。
总体来说,电影延续了韦斯安德森的打趣和幽默,延续了鼓点一般的电影节奏,只不过这部电影有很强的异域感,很强的政治隐喻,是韦斯安德森在走出他的comfort zone。
————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
《犬之岛》让我思考的问题是奴性。
人的奴性有多重,强权就有多严重。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是狗呢?为什么选了这个“人类最好的伙伴”?
在影片重头角色——五狗小群体中,后期明显的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狗Rex为守的“say aye”四狗帮,还有一派是Chief。四狗帮基本一直由Rex进行理性分析以及领导,虽然一直坚持民主选举,但基本上都是走个形式全票通过;Chief一直坚持主张所有小团体构成者都是领导,然而并没有狗听他的。
结果是,当少年到来的时候,Rex带领众狗率先向他表示了服从,同时也在命令Chief向少年表示效忠,却被Chief拒绝了。在这一个片段中,其实有两个过程值得注意,第一,是Rex主动向少年表示了服从,同时,也在要求Chief服从他的命令,对他表示服从。这个自上而下的一体关系就十分明确了。
我想起很久以前在哪本书上读到过的一句话:“人的奴性有多重,强权就有多重。”
我曾反复地思考这句话,并且悟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奴性,说白了就是对力量比自己强的人表示服从,但反过来,奴性的本质是一种“弱者必须服从强者”的逻辑顺序,因此奴性重的人,必然也转身要求比自己弱的人无条件服从自己。
少年在驯化了Rex四狗帮之后,打开收音机放起了军国的音乐。在那个时候,我的心里对少年便开始有了复杂的感受。那时候少年说的话是:”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我的狗了。“ 这样的话从一个十四岁少年的嘴里说出来,让我有着不好的感受。
影片的末尾,小林市长退位,少年上位了。整个国家从一个讨厌狗的国度,变成了喜爱狗的国度。从留狗者杀无赦,变成了不爱狗的人判罚社区劳动。然而这背后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依然是一个人在为多数人做选择,一个强权的人在要求所有比自己弱小的人无条件服从自己。而下面的人逆来顺受,保持着沉默,以及对强权的恐惧。这是一种逻辑的形成过程,是很可怕的。
这样的时代,无论延续多少遍,形同狗之岛的事件依然还会出现。因为奴性的思维一直都在,集体的无意识依然在延续,或许几百年后还会有猫之岛,鸟之岛。因为律戒的判罚标准并非珍爱生命的守则,而是个体替代集体做出的选择。
然而以上只是一些个人浅薄的理解,抛开这些那些的,Wes Anderson依然是那个很可爱的大小孩,对自己坚持的审美观点有着某种倔强和执着。
《犬之岛》影评(六):期待犬之岛
早就想写一下韦斯安德森这个有些怪诞的文艺的还有些偏执的“俊才”。第一次看他的电影还是那部《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这部电影发现了深刻的安德森风格,那种怪诞的想象力,浓烈鲜艳的配色,近乎偏执的对称,还有复古文艺范的音乐风格(此人穿衣也是这个风格),简直属于开山立派之作。然而还是我太年轻,再用倒叙的方式往前一部部看安德森的电影,直至最初 ,原来这位天才导演刚出道就找到并奠定了自己的特点,硬生生的成为了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年轻导演之一。
可能安德森的所有电影都是一部电影,都有着那种奇妙怪异和特殊的文艺幽默气息,对于我这种喜欢特立独行的伪文艺真是有种莫名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比另一个我更喜爱的导演伍迪艾伦来的还要强烈些。安德森的文艺是藏在骨子里的,和伍迪艾伦的生怕你不知道他多有才华多有文艺气质不同,他将那些电影中本该用旁白讲述的文化、历史乃至致敬,像彩蛋一样包裹在作品的场景人物对话甚至是色彩里。让这些复杂的文化深刻的历史不去影响观众的观影,让故事讲的易懂的同时也不损失一丢丢的深刻性,这种功力好似钱钟书的那种类似浑然天成的优雅,不经意间的抖抖机灵也是数不清的智慧,着实高超的令人惊服。
这种抖机灵的隐喻在安德森的另一部动画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更能体现,安德森用一贯的手法将影片涵盖各个年龄段甚至各个阶级的人群。该看热闹的看热闹,能看门道的看门道。韦斯的电影我最喜爱的一点也是如此,好似莫扎特,不同年龄不同时间看都能发现不同的东西,并随着阅历的加深越发的感叹其才华。
从09年到现在,安德森终于又做定格动画,狗年拍狗,确实别有意思。看完预告片后也达到了与期待一致的高度,韦斯的电影总之让你在24帧之内能够认出,这种浓烈的个人风格真是给人一种你画我猜的成就感,实在不能不感叹这不就是电影界的毕加索/贝多芬?
哦,吹了一大圈忘记说了,4.20全国公映《犬之岛》
《犬之岛》影评(七):还是那个机锋而又温柔的Wes
和看完预告片之后的期待基本一致,犬之岛最大的亮点是在于导演浓烈的个人风格和日本元素精致的展现。尽管跟之前的作品相比不算最好看的(个人最喜欢月升王国),但还是要夸一声:精彩!
韦斯的每一部电影,即使是动画片,都有统一而浓重的个人风格与趣味。在电影院坐下来五分钟就能看出是他,这种浓烈而独特的个人风格给人一种走进画廊辨识出熟悉的艺术家作品的体验,简直让人忍不住去想:这不就是电影界的毕加索/米罗??
大量的水平机位平移镜头《犬之岛》延续了 Wes Anderson 的各种原创性的电影语言。视觉风格上,是Wes一贯的具有超高辨识度的二维化视觉体验:大量的正面水平机位、平移镜头、摇臂穿墙而过的镜头、充满卡通感的色彩。这些电影语言带来的二维扁平感时时刻刻提醒观众,这是童话,是故事,你可别当真。包括影片开头的说书,也让人想起大饭店开头读童话书的情节--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这是fantasy。
《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头的故事书在这个技术不断进步,imax/3D横行的年代,这种不再追求观众的沉浸感,而有意让观众跳脱出来看故事的小心机,倒有种返璞归真的可爱。不过这些技巧和手法都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时候被使用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了,我们可能不再觉得惊艳。因此只能说犬之岛是这种风格的“延续”,似乎没有太大突破。
类似于狐狸爸爸,《犬之岛》的剧情幽默温暖,故事核心依然落在忠诚、温情与成长上(主要是小男孩与两届守护狗的亲情)。种种阴谋与机关不攻自破,连凶狠的“食人狗”都是有不为狗知的苦衷,超级大坏蛋市长居然也愿意为小侄子捐出自己的肾。虽然也有暗黑的桥段(科学家被毒死),但是依然有个童真的对真善美的相信。Chief、小男孩甚至Nutmeg那傲娇又暖萌的人设和Sheldon般话痨古怪的台词都和狐狸爸爸、月升王国(简直个个傲娇)、大饭店一脉相承,有时候我都会怀疑生活中的Wes是不是也这么可爱
《犬之岛》影评(八):“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送一个彩蛋吧)
3000字,只为文末一张图。特别提醒,本文不分析电影中的政治隐喻部分。
三年前我在UCB交换时,和电影课助教Jenny交流Wes Anderson的作品。我说WA的片子是“披着非传统电影外衣的传统影片”。Jenny表示不认同,但没有说原因。三年后我再想想,可能我这么说太过于抹杀WA的贡献。
WA之所以能被主流接纳,甚至有一群信徒(比如我),大概是因为其作品内核都极具有人文精神(有些人喜欢说这是白左或者圣母),小幽默总是抖得相当机灵,而外观又极为讨喜,配色斑斓却干净大气,配乐也有极佳的品味。《布达佩斯大饭店》把这种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且是WA作品中难得一见拥有史诗感的。早年,WA只想说一个格局和切口都不大的童话,讲讲当下你我(或者中产阶级)的困境,谈谈家庭关系。而《犬之岛》又因其浓厚的异域和政治色彩,成为一个“异类”。
表面看上去,《犬之岛》是个政治故事。
犬类由于感染了一种十分危险的病毒而被驱逐到荒岛。事后证明这种病毒的始作俑者就是政客,这种说辞只是为了迷惑大众(转移矛盾)获取权力。在现实中,用以转移矛盾的噱头很多,电影里却选择了最荒谬的一个,这是一种讽刺,一种WA式淡淡的不说破的讽刺。
抛开政治的外衣(为什么要抛开政治呢,因为我不懂;想看政治部分的分析,请移步Kaka2011 所写的《日本政治隐喻与结局》,该文结合了WA在柏林电影节上的访谈和作者自身的史学功底,将《犬之岛》解释为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政治运动,美国并不能拯救日本,“反倒使之成为了披着西方民主外衣的政治怪物”,文章写得非常好~),《犬之岛》还有什么? 我想说三点,可以用一个问题概括——“谁是异乡者”。
本片的视角是犬,也就是说观众是站在犬的角度看完这个故事的。如果所有人都懂犬语,我相信WA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让角色汪汪汪。为此,WA甚至在开头就写明,所有的犬语都翻译成了英文。你可以认为WA在搞笑,也可以认为WA想避免大家产生一个错误的认知,这是一个人类视角的片子或者人类是主演。
相信很多朋友都觉得奇怪,片中小男孩说日语时并没有翻译,其一可能是小男孩说的话并不重要,其二是因为犬也不懂,大家都靠猜(有些前后台词记不清了,可能并不是这样,希望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评论区留言)。但市长说的日语就不能猜了吧,影片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法,让一个播音员用英语转播,还有让打字员用英文打字翻译。这是一个奇观。传统方法是贴英文字幕,而《犬之岛》没有这么做,因为它想让观众成为亲历者。你就在现场,看着这一切,你从来不是旁观者,这与WA电影非常喜欢用的打破第四面墙的直视镜头一脉相承。你站在犬的视角上看这个故事,所有的语言都以你(也就是犬)能听懂的方式呈现。
如果犬类是主角,那人类就成为了配角,人类才是那个异乡者。
人类和犬类建立的所谓的“主仆”仅仅只是一种角色和职责,而非不对等的关系。
我认为,通过电影语言,WA已经将这点电影基本的世界观讲得非常明确了。
这也是《犬之岛》和《爱宠大机密》的根本不同。
这句话非常重要,所以我换个说法再说一遍——《犬之岛》的立场是犬,而《爱宠大机密》的立场其实是人。
那我们站在犬的角度,再看看这个故事。
这天你在荒岛上,没东西吃,还和其他的犬因为食物打了一架。突然看到一个小男孩开着飞机,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打破一切社会偏见,与当权者为敌,只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个犬。这是何等的勇敢,何等的坚韧!如果这都不算爱,那什么是爱呢?所以,你选择帮助他找到自己的犬。
你的朋友,Chief不愿意,因为他拒绝成为人类的“宠物”。但阴差阳错,Chief却和小男孩分到一组。小男孩要玩滑滑梯,Chief不同意,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小男孩没有达到滑梯规定身高。小男孩执意要玩, Chief按他自己说的走了。小男孩滑下来确实也摔了跟头,却找不到Chief,焦急的在原地呼唤。最后Chief想到小男孩的安危还是回来了。这时,他脑中可能想起那只漂亮的母犬说的话,“他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Chief在此时是犬吗?与其说是犬,不如说是小男孩的监护人(犬)。
小男孩想让Chief捡棍子,Chief不愿意,我堂堂一只街头犬凭什么给你捡棍子?有尊严,这是我的底线。小男孩叫了三遍,Chief实在忍受不了了,说,“请记住,我去捡棍子,是因为怜悯你而不是听你的话。”这个时候,Chief仍然在强调关系的平等和独立性。
然而爱是平等的吗?爱是独立的吗?
《小王子》里那段人尽皆知的句子是,
“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间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你看,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麦田无法让我产生联想,这实在很可悲。但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如果你驯养我,那该会有多么美好啊!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那半根好吃到让Chief哭泣的犬粮,就是那一片麦浪。
Chief作为一只只想要自由和尊严的犬,在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依赖,什么是爱。
因为爱本来就是两人的事情,它是有关付出与牺牲的,它从来都不完全独立,它也有羁绊。
当Chief深刻认识到他也爱这个12岁的小男孩时,他放弃了他最后的骄傲。
在经历了那么多次战争,那么多次排除异类的惨烈大清洗后,维系人类社会的是什么?
可能就是那所剩无几的感情吧。
你曾那么多次在对话中自然的说出,这是“我的”妻子,“我的”朋友,“我的”父母。感情,毫无疑问,是有所属权的。当你说出“我的”一词时,就意味着你在付出的同时,也会有收获;有欢笑也有泪水,这是属于你们的共同记忆。为什么Chief三次逃走,因为他不爱,他也不想有责任拖累。
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两个相依为命的生命,一只犬,一个人,他们会为彼此的生命奋战到最后一刻。
就像人类在数次浩劫中所展现的那样。
但爱仅仅是被驯养吗?
小男孩最终找到了Spots,然而Spots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
纵使Spots和小男孩彼此再如何喜欢,Spots守护小男孩的职责已经结束了。
任何人(犬)都会有分离的那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互相憎恨或者互相想念。
ots,Chief,小男孩眼含热泪,念完属于他们共同的誓词;至此,Chief成为小男孩下一个守护者。
爱不止被驯养。爱也知道,即便被驯养,也要学会离开。
有一个角色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那个长着一头棉花糖般卷发的交换女生。这个角色设计得十分巧妙,在人类社会中,这个交换生才是真正的异乡者。
我曾经交换过两次,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交换生的优缺点。总而言之一句话,因为你是交换生,所以老师们对你不会有什么要求,然而他们也不对你抱有什么期望。要求和期望相辅相成,我相信大多数中国孩子都很明白。
一场政变,竟然是由这个交换生所领导的,而且她还是一位女性。再想想WA电影中其他的女性形象,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罗南演的甜品店店员阿加莎,即Zero的女朋友。她美丽独立顽强,是她取出了《苹果少年》,是她找到了关键的第二份遗嘱。她是推动剧情进展的核心,也是打破传统电影“英雄救美”俗套的标志。交换生也如阿加莎般胆大心细,她外能号召群众,内能缜密推理,英勇地冲到研究所,拿到了最最重要的拯救了犬类和人类的药水。没有任何人能料到这个完全不属于日本社会的异乡人,能掀起这么大的惊涛骇浪。
那些被忽视的小人物,是不是也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括号里的话我本来不想说,因为觉得研究一部电影政治是否正确是非常没劲的。但是为了避免有些朋友提出的《犬之岛》是一部讲述“以交换女生为代表的白人拯救世界”的片子,我还是想啰嗦一下。
一个人的角色会有很多种,比如这个女生,她既是女性,也是交换生,也是观众会非常想当然认为的白人。
白人即高加索人的一些特征:金色卷发和雀斑,但角色的五官还是比较扁平的首先可以确认的是,由于WA在开头字幕专门写了exchange student,所以交换生的身份能被定下来。在男性和女性中,WA选择了后者。这两个身份的作用见上文,这是显性的。
在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当中,WA选择了白种人。
为什么不选黄种人?为了体现外来者的身份,和交换生相对应,与日本文化相近的亚洲片区被排除是可以理解的。在电影中,一般英文和白种人是背景板,也就是观众不会特别意识到的。如果这个角色是个黑人,那该片的政治性会因为这个黑人角色陡然上升。观众会意识到,这是个黑人,WA这么做是有原因的,那原因是什么呢?一个角色人种的变动会让叙事的复杂性大大增强,这就显得片子真的特别政治正确了。
我们来看看这个角色的结果:她领导了斗争,但在胜利前因其交换生的身份被迫离开。她没有拯救世界,拯救世界的是犬类自己,还有和他们一直保持在同一阵线的那个小男孩。
这种结果,人种还重要吗?自己国家的事还是自己国家的人来处理,外来的哪来的回哪去吧。
2.25日更新 |
再结合Kaka2011 所写的《日本政治隐喻与结局》:
抢出药水,发起革命的留学生来自美国,可能对应着二战后麦克阿瑟将军对美国进行的内部社会改良。这种改良并未彻底清除日本社会的封建残余,反倒使之成为了披着西方民主外衣的政治怪物。而这也与后面市长下台,养子上任相呼应:一个不成熟的整体犹如一个冲动的青少年。同志们,这个白人身份是有隐喻的,甚至它是反对“白左”的。不要再讨论这片子白左了好吗?(此处的白左用的是其贬义含义,即表面宣传平等但实际白人拯救论)
我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说这段话:我之所以喜欢Wes Anderson,是因为我他妈的还相信爱,相信希望,相信信仰,相信人类的忠诚感情能超越一切,相信奇迹,相信那些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小人物,所蕴含的美德与惊人力量。我相信在这野蛮的屠宰场,还在某些地方,闪烁着人(犬)性之光。
个人认为,《犬之岛》不是Wes Anderson最杰出的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实在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我要谢谢他对世界的温柔。
不,其实我写这篇文章,前文那么长的铺垫,只是为了贴这张照片。
2018年2月18日,柏林电影节Talents单元,邀请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和《犬之岛》故事板的负责人Jay Clarke。(故事板也可以被称为分镜,上绘有电影的重要镜头,上文提到的两部电影都拥有和成片相似度极高的分镜;细致到分镜能合成一个完整的小电影。Jay为了《犬之岛》分镜投入了两年的时间。)
问答版块,有一个姑娘问,如果Wes Anderson是一只犬,他长什么样?
说罢,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Jay也显得非常高兴。
这是一个看懂《犬之岛》并且理解WA的人,才会提出的问题。 (《犬之岛》中的犬类形象,的确借鉴了一些配音演员的特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看着REX,一下就能感到Edward Norton的凝视;母犬借鉴了一些历史上著名女星的特色。)
Jay Google了Wes的照片,也就是下面这张。
Wes真人比照片年轻好多好多,这个男人是不会老吗Jay先画了Wes左边的耳朵和眼睛,接着是鼻子和右边的耳朵、眼睛和轮廓,最后是嘴,以及下颌。
“当然,我们还要给Wes画点头发。”
他补完了Wes飘逸的中发,又画了一个铭牌。
认真在上面写下三个字母——WES。
《犬之岛》影评(九):《纽约时报》影评:韦斯安德森“犬之岛”的凄美
作者/MANOHLA DARGIS
翻译/界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文章出处:《Review: Wes Anderson’s Bleakly Beautiful ‘Isle of Dogs’》
在这部以幻想中的日本为背景的动画电影里,偏爱猫的反派人物一起密谋消灭犬类的行动,这令人不由哀叹:“人类最好的朋友到底遭遇了什么事?”(图源/ Fox Searchlight/20th Century Fox)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就像是一位喜欢极致发挥的微图画家,他创造了一个与我们的现实相似的精致橱窗世界,同时又保持着独特的安德森风格。所有的元素共同构成了韦斯·安德森的影像世界,在安德森的世界里,现实世界仿佛经过筛子过滤出来的,然后被人戴着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放在玻璃橱窗里供人展览。于是影片呈现的效果时而令人惊喜,时而令人疲惫不堪,有时两者兼而有之,就像他最新的动画电影《犬之岛》(Isle Of Dogs)一样。在这部以幻想中的日本为背景的动画电影里,偏爱猫的反派人物一起密谋消灭犬类的行动,这令人不由哀叹:“人类最好的朋友到底遭遇了什么事?”
在这部电影里,这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问题,时而滑稽,时而忧郁,比起直截了当的爱情,这似乎更容易让人心悦诚服。正如他在《了不起的狐狸先生》中所做的那样,韦斯安德森通过定格动画讲述故事,定格动画是一种用类似木偶等物体创造出一帧帧运动的错觉效果的手工制作过程。故事发生在日本长崎市,凶横的小林市长(野村训市 配音)将所有的狗放逐到一个岛上的垃圾堆上,包括小林市长12岁的养子小林中(小裕兰金 配音)的爱犬点点(列维·施瑞博尔配音)也被放逐其中。
《犬之岛》的故事就发生在小林中寻找点点Spots的过程中,这次英勇的冒险探索将他引向了一个犬类流放地,这是一片荒土,一些神秘的病狗在那里争斗着从腐臭的、长虫子的垃圾中收集到的食物。这是一部可怕的电影——也是对我们银幕外真实世界的一个恰当而残酷的隐喻——里面有一座废弃的核电站和一个废弃的游乐园。这是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在视觉上也给人一种享受,画面充斥了排列得很完美的块状垃圾,有毒液体池和挂满了彩色玻璃瓶的墙壁在闪闪发光发光,就像早晨阳光普照下彩色玻璃窗。
《犬之岛》定档预告 小男孩开启奇妙寻狗之旅_犬之岛_电影_高清1080垃圾岛是丑的,但它的恐怖被他们精心建造和视觉上的辉煌所削弱,并且很快就被遏制住了。每一个品种的吠声是用英语呈现的。这里有纯种狗和杂种狗,还有一只丝光长滑的长毛犬,名叫Nutmeg,自然是由斯嘉丽·约翰逊用那把沙哑的、漫不经心的声音配音的。不过,这里最大的狗头目团体则由五只被遗弃的狗狗组成,他们分别是“雷克斯”Rex(爱德华诺顿 配音)、“老板”Boss(比尔默里配音)、“公爵”Duke(杰夫戈德布卢姆配音)、“国王”King(鲍勃巴拉班配音)以及一只傲慢又暴力的野狗“酋长”Chief(布莱恩克兰斯顿 配音),他们是一群很明智的狗狗,从未相信过人类不可靠的仁慈。
这些狗在这部电影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它们是令人惊喜、感人和完全令人愉快的伙伴,它们拥有是诙谐的声腔、古怪的表情和太多令人心碎的被虐待的标记--乱糟糟的皮毛、裂开的伤口、疼痛着打结的腿,以及他们对那些哪怕是最不值得的人也能保留的那种焦虑、悲伤的忠诚表情。(木偶制作部门的负责人是安迪·根特Andy Gent,他曾也担任“了不起的狐狸先生”的动画制作)。狗已经被主人遗弃了,令人心酸的是,只有小林中了解他们的过去。他们渴望有人可以轻柔地拍拍他们的头。
这座垃圾岛中被虐待动物的故事让人想起《黑骏马》和《干柴烈火情》等讲述痛苦和苦难的故事。安德森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对这一主题的处理缺乏说服力,他对种族灭绝的事主题讨论只是点到即止,只是赶紧想溜走,回到他的刺绣般美丽的画面中去。《犬之岛》充满了精美的插图,怪异的装饰和复古的细节——老式标签,穿孔卡片控制计算机——增强了这座岛屿幻想世界的画面感。但很多时候,这部电影让人感觉过分讲究,甚至有了一种泛滥感。当爆炸使垃圾岛进入黑暗之时,这就让人想起日本过去的恐怖。安德森觉得他在一个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主题深度上不断绕行。
《犬之岛》的故事就发生在小林中寻找点点的过程中,这次英勇的冒险探索将他引向了一个犬类流放地(图源:Fox Searchlight/20th Century Fox)和安德森的其他很多电影一样,《犬之岛》充满故事性的,这意味着它既关乎现在,也关乎现在或未来。由考特尼·万斯(Courtney B.Vance)作旁白,开篇讲述了一个少年武士的寓言,他是小林中的榜样,也是安德森塑造的那些睿智的年轻人角色中的一员。片中小林中的戏份占据大部分,但是可惜的是他说的很多话没有被翻译成英语。片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关键信息是由于新闻翻译员用英语来讲述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配音),除此之外,片中大部分的日语都没有翻译。大概是安德森显然不想让字幕影响了他想要呈现的画面视觉效果。因此,当日本的角色说话时,他们的话通常被缩减成一些简单的装饰性的词语,至少对非日本语者来说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奇怪的,困惑的选择,特别是因为它意味着很少的日本角色(包括小林中在内)被犬类赋予了尊严。回到长崎市这一边,当市长密谋和科学家研究治愈犬类传染病的方法时,这一部分只传达了部分信息内容。与此同时,由外国交换生特蕾西Tracy(Grreta Gerwig配音)带领的高中记者对市长进行了调查。特雷西会说日语,但大部分的控诉都是用英语说的。顶着一头金黄色的爆炸头,飞扬跋扈的她就像《选举》里的特蕾西·弗里克一样,也像安德森自己导演的《青春年少》中那年轻的拼搏者。
安德森先生总是从经典电影中借鉴,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穿插一些他最喜欢的桥段。在《犬之岛》中,他致敬了导演铃木清顺。市长有趣地(而且令人信服地)模仿了演员三船敏郎(Toshio Mifune),后者因与黑泽明(Akira Kurosawa)合作作品而闻名。安德森也曾提到黑泽明和宫崎骏(Hayao Miyazaki)的作品对《犬之岛》(Isle Of Dogs)的影响。这些桥段很有爱,但有时也带有仪式感,令人分心,难以引人入胜;大多数时候,安德森都在重播着自己最好的作品,回到他那为人熟知的创意(包括堕落的成人世界),如果这些作品不局限于自我意识和华丽的细枝末节画面装饰,那么创造的效果会更好。
然而,安德森先生一次又一次地把你拉进“犬之岛”的世界里面。
他对电影空间的运用是他的导演风格特征之一,他玩趣性地把喜欢把空间结构变成平面化和俯视纵深;他喜欢对称,与现在大多数导演不同的是,他在固定的拍摄空间框架内做了很多东西。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设计特别有创意,我似乎可以看到真实的狗在外面闲逛,呼吸着空气。尽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旁白和不间断的低吼来表达,但当他们在电影中分离,和最后团结在一起的时候,特别煽人泪下。(通过保护他人,你也等于拯救了自己。)在这里,当一只狗看着镜头,清风就像人的双手一样轻轻拂过它。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吧。
《犬之岛》影评(十):猜猜看我是谁,声临其境的好电影
Isle of Dogs (“犬之岛”):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的最新出品,卡通片,之前就充满了期待。与众不同的是一般的卡通片都是做好了再配音,“犬之岛”是各路大神先用声音表演,再根据演员的表情设计画面。说实在话,没有感受到表情有多么细腻,但狗狗的毛发在微风中吹拂,樱花,太鼓,武士刀,真的是丝丝入扣,题材所限(故事主场是一个垃圾岛)颜色构图没有那么梦幻、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但是能用一種欧式的的冷幽默,把一個發生在日本的故事讲述清晰,而且很多日语对白根本没有翻译,完全靠狗狗的视角去推进,也算不简单了。配音cast里面有好多我喜欢的演员,比如Bill Murray, Edward Norton, 刚当选的奥斯卡影后,甚至还有小野洋子,最适合玩猜猜看我是谁的游戏了。陪伴了我弟弟十八年的小狗刚刚去世,看这出电影,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啊……还是要极力推荐, 就像小王子和狐狸说的,让我们互相驯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