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之女》是一部由柯尔姆·麦卡锡执导,杰玛·阿特登 / 格伦·克洛斯 / 森尼娅·纳阿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近无意中看得一部好片,便是丧尸片《天赐之女》了。
这的确是一部为恐怖类电影,带来新思路的电影,获得高评价是应该的。
以下会有部分剧透:
从电影出发,来谈谈我自己的感受。电影伊始,导演就划分了立场,军人们是知道小孩的来历的,所以剧中叫小孩都是用"it",而小女主是认同自己作为人类的立场的。为何?因为从一开始,小女主并不知道她和人类根本性的不同。这从她与人为善,不停吸取知识,接受并认同人类神话故事;在逃亡途中一直保护同队人类得见得见。在基地中有一段圣母老师要新生代丧尸小孩写故事的情节,小女主的故事中说到咬死恶魔保护女主人翁,没有吃恶魔的肉,并和主人翁幸福生活。这一段直接映射了小女主的内心,她希望保护人类,虽然她和人类不同,但希望打败丧尸让人类接受她。
从逃亡开始,小女主的立场慢慢开始动摇,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女科学家要解剖她作解药。之前的什么新生代族群,孢子树,都是铺垫。从人性上逃亡小队一直纠结于自己的立场问题,只有圣母老师一直坚持接纳小女主。两名军人的立场改变是随电影进展改变的,明显的是中士从开始的厌恶到临死前的一幕(本人台词忘了)。小女主的立场问题也随两名军人的逐一死去而变化。
小女主自出生碰到的都是人类,自然认为自己是人类。在基地中的非人待遇,她认为是正常的,因为她是白纸,我们观众才知道不同。这就好像现实中有小猫小狗在诞生之初误认家禽是生父母,作出与家禽一样的行为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认为女科学家的情商实在是负数,她对小女主的过度理性化对待,包括向她解释出身,坚持解剖都是将小女主推向新生代丧尸族群的助推剂。
《天赐之女》观后感(二):2017年1月23日
这个必须把编剧的名字带上,想法太棒了。我一直担心中途会发生什么,不过故事很节制。(不过就商业化而言,可能缺乏高潮。)
这部电影真的戳中了我的点,异类、异化以及更替一直是我想说的主题,想不到编剧把它放在丧尸题材里了。不过想想也没那么奇怪,只是终于有人找到了丧尸题材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一直觉得丧尸题材被处理得太简单了。明明是末世设定,但90%的故事都围绕着“逃生——追杀——令人惊惧的怪物”模式,和《异形》《侏罗纪公园》是一个套路。如果挖得深一点,他们好像总绕不开“人性”这个主题,而且一般说得很乏味,看着辣眼睛。我宁愿他们老老实实玩“鬼怪物”套路。明明也是末世题材,丧尸子类就像被歧视了一样,来来去去只能说那些东西。不过末世题材一般也没几个说得好的……毕竟命题太宏大了。
这部片子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雏形,介于片子长度,更多内容是无法展开的。1个半小时的容纳度,难为编剧能把想法装下去,还显得节制。(因为一般的说书人,一旦遇到了一个他觉得特别的想法,就容易沾沾自喜、滔滔不绝地绕过故事本身,陷入说设定的误区。)
小女孩在影片开头不表现出了惊人的情商,一句话概括下来就是,在自己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乖乖向有决定权的人低头,窥探时机伺机而动。在灰色的大环境下,她小小年纪便深谙现在很多人在社会上滚摸爬打十数年都没福气领悟到的职场四要素——
一、会说话
会说话包含的范围比较广,首先是说话礼貌干脆。小女孩眼神扎实,见面一句「早上好,称谓。」分别一句「晚安,称谓。」称谓内容可随时替换。她知道周围人对他们这种生物的态度,话多了没有好处,就用这种日复一日的重复让自己的形象在那些人的记忆曲线里越描越深。同样的手段还用在每晚在女科学家来查房的时候守在小黑屋窗口,并解答她留下的问题。
其次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虽然这一点听起来像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是仔细想一下,小女孩有天晚上被绑在椅子上没有解开,贾斯汀老师看到后问是谁做的,小女孩没有说话。是她明白不管贾斯汀老师问时心里有没有底,说出中士的名字都不会让情况变得更好,也不会让情况变得更坏。
二、棋着先手
小女孩在开始的课上表现得对元素周期表异常熟悉,并能答出其他小孩子答不上的问题。但是贾斯汀老师从代课教师手里拿过课件的时候说了句,我们还没讲到这里呢,可以看出小女孩是花了心思预习的。
想想小女孩都默默学会了什么呢?在没有人教,全凭自己观察的情况下,她学会了怎么用手铐,怎么用对讲机,怎么关气阀,怎么给枪上膛,还有至关重要的怎么让孢子裂开。
三、打破沙锅问到底
不知道的就问,问不出来的就自己去试,这招小孩子尤其适用。一个中年人对自己好奇的事问来问去可能会引起人的反感,但是动物的育崽天性使得大多数人多小孩子的问题都有很大容忍度。举个栗子,如果有个小姑娘拉着你问了十次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你会不会觉得孩子聪明好学耐心解答;而如果一个老人问了你十次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你是不是就以为他老年痴呆。
电影里有天晚上女科学家让小女孩说了个数字,得到了答复13,第二天房间号13的小男孩就不见了。小女孩问小男孩以后还会不会来,得到的却是模棱两可的回答,于是她在第二晚毫不犹豫地向女科学家说出了自己的房间号——4。后面她关于子弹的问题、关于孢子的问题也反映出她喜欢探究问题的性格。
四、无毒不丈夫
小女孩全程智商在线,该果断的时候决不拖沓,该狠心的时候决不手软。
影片开篇没多久,小女孩看到女科学家喊来的两个士兵打晕了贾斯汀老师,想都没想就冲上去咬死了他们。是的小女孩好像没把他们变成僵尸,而是直接咬死了。小女孩应该是出逃时坐在车上时才从大家口中得知人是可以被转化成僵尸的。
后来一行人遇到了野生的小僵尸,他们开始不会说话,但是有着原始人的很多特性和本能。他们会用食物引诱猎物,诱惑猎物进包围圈后群起攻之,还有聚居生活强者为王的概念。然后小女孩当着所有人的面上演了一出杀鸡儆猴,用棒子砸烂了领头小僵尸。
影片末关键的一步,最后时刻拒绝了女科学家要求解剖自己制作抗体拯救人类的要求,烧了孢子树,亲手了结了中士,让僵尸统治了世界。
影片中有几处让人眼前一亮的前后照应:
1. 女教师开篇讲潘多拉的故事,与后文小女孩火烧孢子树相呼应,暗示小女孩是让僵尸降临世间的潘多拉。
2. 小女孩在课上写的故事里结尾一句话,说刀枪不入的女孩和她在森林里救下的漂亮的女人「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就暗示了结局小女孩和贾斯汀老师以那种方式生活在了一起。影片最后一句话,小女孩说道,「我们有得是时间。」
3. 猫的出现。一开始是基地小房间小女孩自己贴在墙上的黑白花猫的照片,后来是薛定谔的猫,再后来小女孩吃了一只黑猫,最后小女孩对着墙上黄白纹猫的画出神,影片结尾在贾斯汀的窗上贴了原来她贴在自己屋里的黑白花猫。
最后简单说一下对两个人物的评价。
首先是女科学家。
女科学家死得相当可惜,前期中期除了在商店街作了一次死,其它时候基本三观正(没错在那种环境下我觉得通过解剖未知生物制造疫苗是代价低、见效快的正确做法),逻辑清晰,智商在线。后期因为败血症身体虚弱,再加上迫切想顺着小女孩的话说,没有了原先的果断和坚持,告诉小女孩他们是活的,不只是在模仿自己观察到的行为……导致嘴炮失败。小女孩这招真是出其不意防不胜防。后来她追着小女孩跑到外面去,看到一群那样的小孩子,可能也明白了小女孩为什么当时要那么问,也猜出了小女孩下面要做什么,也是以一副什么都看清了看淡了的表情迎接了自己的死亡和人类的衰亡。但是说归说失败归失败,我还是相信如果她解剖了一个其他孩子,是能造出来抵抗真菌感染的药物的。比较敬佩潜心做研究的人。
再说一下贾斯汀老师。
看了几篇短评都在抨击贾斯汀老师圣母婊,不同意。没错她同情一个战斗力爆表的生物,并在基地扰乱了解剖实验,但是自古以来,战斗力爆表的生物不止一种,哪个不是被人类治得服服帖帖。人类的套路也都是一个模子——最开始惧怕它们,驯服它们后又开始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同情它们。像最近浙江某市动物园老虎咬人被击毙,群众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同情老虎。再说让人类产生同情心的一类生物,大多有如下特征:萌,有思维,认主(重感情)。试想一只被打狗队拖走的狗可怜巴巴的眼神都能引发人类的同情,对贾斯汀老师来说,一个活生生、聪明伶俐、喜欢自己、毫无自由、命运悲惨的小姑娘又差了多少呢,或者真的差了么?我不是圣母性格且喜欢吃烤鸭,但是如果路上有一只现成的鸭子朝我点头拍翅示好我都不会忍心去烤了它,不管它这种示好是有无意识。前面被解剖的13号贾斯汀老师的确没有插手,但小女孩正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女孩是真的喜欢贾斯汀老师,才在她进教室的时候说完早上好又招呼了一句希望她身体安好,而且全程面带微笑,晚上回到小黑屋,在黑暗中向着走廊的灯光,默默说了句晚安贾斯汀老师。对比一下刚开始进来的那位教化学的代课女教师,小女孩除了积极回答问题,对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而且在贾斯汀老师摸她头的那天晚上,她出口顶撞中士,这是她平常完全不会做的事,所以看得出小女孩并不是毫无原则地奉承每一个人,在她心里代课教师、每天早上来推她上课的士兵、见面问声好的中士应该是一个级别。
我没有在影片中仔细找bug,但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从基地逃跑时中士的车来得太及时,开门士兵的车停得离他太远,小女孩吃完一嘴血从来不擦,车从不走大路等小bug,是属于可提供槽点而并无过失的一类,影片还是好影片。作者M.R. Carey在采访中说他近期不会写天赐之女的续作,但是可能会写一篇与《天》同一时期发生在灯塔里的故事,我还是很期待的。
《天赐之女》观后感(四):关于新物种如何繁衍--------最后定义为灾难片
这个电影的失败之处在于一个不完善的新物种却取代了人类,在某些方面新物种确实更胜人类一筹,但是在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中,繁衍下一代是必要的。
电影没有交代新物种能否繁衍,女主问女博士她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女博士说母亲感染病毒后,婴儿还未出生,在母体中咬出一条路出来的。也就是说哪怕新物种可繁殖下一代,但是母体会在新生儿出生时就死亡,也就是一对新僵尸,最多生一个小孩。用不了多久,这个才取代人类出现的物种会慢慢绝种。
一个不完善的物种来取代人类怎么也说不过去,它们最多就是毁灭了人类。
《天赐之女》观后感(五):。
猫的细节。
最开始在地下猫的照片(爱猫),后来自主猎杀的第一只食物是猫,老师问她你想要猫么“我已经有一只了”最后把猫的照片分享给老师。我觉得电影里有一部分把人类的命运比作了猫
虽然导演想要从人和丧尸两个角度来把主角人格化,但是我觉得最后结尾不太和谐的原因是丧尸角度的描述是表层的,开头想要把小女孩当成人来描述的切入阻止了丧尸角度的叙述。
老师是圣母我觉得其实也未必,她在和士兵喝酒的时候已经剖白过了自己“只是没来得及抽身”而已。并且最后她后悔了(结尾的眼泪),但是她仍旧接受了。
又及我认为科学家未必能找到解决方案,疫苗大概也未必可以成功。
《天赐之女》观后感(六):丧尸片的生命力
丧尸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独立的电影类别。最初的丧尸片,如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等作品,是将自身定位在恐怖惊悚片这一范畴后再进行创作的,因此严格地讲,那时的丧尸电影是恐怖电影的一部分,丧尸的地位跟吸血鬼、幽灵等类似。同时,视觉上的恐怖因素在那时的丧尸电影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电影情节则相对简单,因为丧尸的可怖面孔和吃人的恐怖场面已经足以令电影院的观众们放声尖叫了。
但视觉上的刺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有一天观众们面对丧尸大军生吞活人的场面时仍能开心的嚼爆米花时,丧尸电影再作为恐怖片似乎已经不大合适了。这时候丧尸电影开始进行不同方向的突围,呈现出大放异彩的气势。有继续坚持惊悚片方向的,例如不断“研发”新型丧尸、情节愈发复杂的《生化危机》系列,有向其他电影分类,比方喜剧方向靠拢的,如《僵尸肖恩》等,还有主打特效和大场面的,比方《僵尸世界大战》等。但说实话,这些分支的发展,终有像最初的丧尸片一样走不下去的一天。千万不要低估观众们的审美疲劳。但这并不意味着丧尸片会失去生命力。相反,我预计未来优秀的丧尸电影还会愈来愈多。原因在于,如果你将丧尸电影放在末日题材的大框架下探讨,会发现有一个话题就如同爱情和战争一样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可以一直谈论下去:人性。
最近几年的丧尸片确实也呈现出“哲学流”的趋势,开始对末日环境下人类的行为和性格变化做出预测。去年大火的韩国电影《釜山行》,便使用了大量笔墨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描写他们的爱情、仇恨、自私……人生百态在末日环境下一览无余。 这部《天赐之女》也将着眼点放置在人性上。本片中的女主角在生物学上应当属于一个新的物种,不属于人类,但跟普通丧尸又有明显区别,人类希望通过她研发出解决真菌感染的疫苗,而在影片最后,她却冷漠地说道:“为什么我要牺牲自己,来拯救你们?”这是全片中最令人错愕和震撼地一句话。本片中丧尸不再是因为病毒而传染,而是通过一种真菌感染,最终的传染源也是一株沾满孢子的巨树,这就将消灭人类的对手明确指向自然母亲。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何其弱小和自私。地球生命发展至今,物种经历数次大灭绝,很有可能在未来,人类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大灭绝,电影的意思是明确的,如果这样的灭绝真正来临,人类是无法阻止的,因为这是自然的抉择。这种情况下,人性的求生欲望与自然的力量是完全冲突的,并且无法抗衡。
丧尸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已经逐渐摆脱了原先的爆米花电影的性质,似乎从《我是传奇》开始便已逐渐变得不能为主流电影界所忽视,这应当是不能否认的。
《天赐之女》观后感(七):我是活着的吗
新奇的切入点使得导演竟然可以用丧尸片来让观影者思考这样一个哲学问题
人从来没觉得有哪个物种能和自己相比,所以无论发生了什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牺牲除了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来拯救人类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那个女科学家在说服僵尸二代小女孩牺牲自己来制作解药的时候还一脸大义凛然我最伟大的嘴脸,却被小女孩儿的反问问的哑口无言
“我是活着的吗”
“是”
“那为什么要我为了你们而牺牲呢”
这段真算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虽然中途节奏过慢有点拖沓,但是这个结尾真是,太棒了
对啊,凭什么呢,僵尸二代其实甚至可以算是为了适应新世界而进化出的新物种了吧,他们像人类一样可以思考,还不会被僵尸攻击 在这样一个已经被僵尸占领的世界,按适者生存算,他们才是更加高等的物种,那凭什么,要他们牺牲自己,来拯救这些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无论如何都无法幸存下来的人类呢?更别提他们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把这些孩子当成人来看,而是一直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和敌意。
当女科学家用小女孩儿喜欢的老师和士兵来说服她的时候,她是要同意了的,但是,这几个人即使不需要她的牺牲原本也是安全的,那也就意味着她不是为了他们的未来而牺牲,而是为了人类,然后她不愿意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让她为了她在乎的几个人牺牲,她愿意,让她为了全人类牺牲,她拒绝。
更像普通的我们啊,不是吗。
自己无所作为而高歌他人牺牲是可耻的,但即使自己有所作为,去逼迫他人牺牲,也很无耻。
所以,她最后让这个世界变成了更适合她们生活的世界。
“一切都完了”
“不,它没有完,它只是不再是你们的世界了”
结尾和开头的呼应,真是讽刺,人类变成被圈养的物种,僵尸二代成为箱子外面的人,算报应?
《天赐之女》观后感(八):人类一味无情,终究让位变异人
未来世界,人类大脑忽被某真菌感染,变成行尸走肉,某些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传染给腹内具有一定免疫能力的婴儿,但婴儿变异成半僵尸人,吃光母体内脏吃出通道出来,这些新生儿与正常人一样能思维、能交流,女孩梅勒妮(Melanie)就是其中一位。因为这些变异人,具有对这种真菌的免疫能力,因此成为科学家研制疫苗的试验品。女教师贾斯丁认为这些孩子是活人,不应残忍将其活体解剖,与医学女博士发生争执。正当解剖梅勒妮时,僵尸群攻破基地,女教师贾斯丁、梅勒妮随医学女博士、中士踏上逃亡之路。
逃亡途中,僵尸众多,多次陷于困境,多亏梅勒妮解困(梅勒妮是半僵尸人,僵尸不会攻击她)。但,固执的博士,坚持要活体解剖梅勒妮来制疫苗,梅勒妮说:“我们也是活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的命来救你们的命!”于是,梅勒妮放火烧了僵尸身上寄生的真菌子实体,使孢子囊破裂,孢子随风到处扩散,感染僵尸病菌途径从体液传播恶化成空气传播,人类末日来临……
人类唯一幸免的就是女教师贾斯丁,梅勒妮将其保护在密闭的军用试验车中,每日像先前在基地一样教变异孩子知识。讽刺的是,这次被圈禁的不是变异人,而是人类……
假使当初女博士善待梅勒妮,寻求另种方式制疫苗,或者捉住其他野生变异人制疫苗,梅勒妮也不会放火烧真菌子实体,也许人类不至于沦落于末日境地;但博士的残忍自私无情,终导致悲剧发生……
《天赐之女》观后感(九):关于食物的理解--以及细思极恐的一些事情!
1、小女孩刚开始在牢房里吃的是虫子---证明就和人类一样,可以选择食物(肉食)
2、小女孩离开基地后,第一次单独行动,吃的一只猫(肉食)
3、小女孩第二次探路的时候,吃的是一只鸽子(肉食)
4、小女孩碰见狗的时候没有吃,是因为她已经吃饱的情况下(饱腹),但是她把狗带来了,引走了僵尸
总结起来,小女孩这种新的物种,是以肉食为食材(包括人类)
另外。关于大家说的加入这类新物种统治了全世界,食物怎么获得?很简单,和人类一样,家养!
不管是家养人类,还是家养动物,在新物种吃饱的情况下,都是理智思考的,而新物种(有思维能力的),尤其是小女孩的学习能力很强,所以所谓的食物根本不是问题。
细思极恐!!!这样想:小女孩其实一开始的确在学习,但是后来学习到某种程度,就有自己的想法了,她对她的老师有好感,刚开始的确是有的,但是离开基地后,她随着学习能力提高,有了所谓的“我们”!
你们完了,但是我们在! 影片的最后,小女孩继续让她的同类继续学习,只有学习知识,才能统治地球,他们才能生存下去。 很好的利用了人类的优点--同情和爱。
我个人觉得小女孩其实没有“ 爱”这个概念。
看完后很害怕,小女孩最后让女教授承认:它们是独立的,活着的人类。只是它们更适应现在的丛林,她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成全你们已经即将淘汰的人类?
小女孩真的隐藏太深了,包括最后继续利用女老师教授知识,以及向女教授请教孢子的生态型,还有观察士兵使用枪支……等等的一切。
所以说,人类现在获得的这些成就和社会形态,也是建立在其他物种的毁灭和消亡之上的。
刚开始的人类我不认为有“爱”这个概念,最多和电影中的僵尸一样,有一些母性的本能。
随着人类知识和基因的进步,渐渐成为了世界之王。
而电影中的新物种,迟早也会和现在人类一样,有新的城市,新的科技,新的社会形态,最多食物的种类不同而已。
《天赐之女》观后感(十):最后的生还者-合格的延展篇
分低了 应该上7.3了
电影共用了顽皮狗神作游戏《最后的生还者》的世界观 而且立意延展的都很不错 就是几个路人小演员有点儿出戏 情感线建立的略为仓促且单一 (也许很多人觉得不够爆米花 不够燃 喜欢那种style 世俗的生化篇可以满足你)
gm很棒 氛围渲染 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的结局也挺新颖 但整体世界观似乎有点儿经不起推敲 因为fungus最终的受益者如果只是newborn 那它的策略应该尽可能多的感染孕妇 那么相对于学《僵尸世界大战》十几秒让你尸变 性冲动才是最高优先级吧
燃起大楼 孢子绽放 让全世界来一场 海天盛宴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