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夜行动物》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5 03:0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夜行动物》经典观后感10篇

  《夜行动物》是一部由汤姆·福特执导,艾米·亚当斯 / 杰克·吉伦哈尔 / 迈克尔·珊农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行动物》观后感(一):作家的创作一般来源于自身的经历

  8.0分

  依旧是Tom Ford那种熟悉的时尚跨界的场景设计。

  三段叙事交叉剪辑,过去、现在、小说,剪辑点也设置得足够精巧。

  相识的地点成为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Hastings,而现实生活中他的软弱也被放大到了小说中;因亲眼见证女友的背叛,Edward内心的黑暗映射到了他的作品中,他似乎是通过作品来反思女友口中的自己,是女友的离开给了Edward灵感,以致在小说中人物的结局皆因Hastings的软弱而死,而在他心里他的软弱致使那段感情破碎,即使女友现在对那段感情有愧疚、挽回之意。而警察的角色似乎是Edward在女友离开后的自己,试图通过构想的方式去拯救那段曾经的往事。他也回不去女友身边,正如小说中他未选择跟凶手走去救家人一般,这小说似乎更像是对女友的报复。

  正如Edward所说:作家的创作一般来源于自身的经历。

  《夜行动物》观后感(二):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1.从电影来判断,原著应该是部还不错的小说。汤福尽可能多地复原了那么多的隐喻和复调。但在在最关键的主题呼应上没有完成得很好,所以电影的遗憾是比较多的。想要找原著来看看。

  2.也正因为主题没有完成好,所以短评里有人说这是无脑中产阶级妇女看完一部三流小说后一惊一乍求复合的故事,(私以为)Core point应该就是weakness/guilt/atonement (可能还有二分之一的revenge)。只有从这一点上,两个时空(或说三个时空)才能被一条完整的线索贯穿起来成为一部作品。而这个结局恰好完美地能嵌套进上面那三个point。

  3.托尼和苏珊都是看似懦弱其实坚决的人,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这一点从托尼(只会写自己的故事)在一部酝酿多年的作品里将自己设置为复仇者的对象,手刃仇人(完成对自己过去的懦弱的救赎)可看出。苏珊虽然出轨在先而且首先萌发退意,但从闪回中托尼反复不顾她的剧烈抗议将她比作她的妈妈以及最后她说的那句“我真的非常非常不开心”(我认为这里是真心话)可看出,两人分开后托尼更多的是自责而不是怨恨(19年后还奉上献词)。当然,献书献词这一点不排除也有一点“我过得不好,这是我让你也不好过”的意思,但以托尼这样一个对写作的态度十分前程的人来说,如果真的认为前妻肤浅虚荣懦弱欺骗,将她变成可能会永恒的文学作品那也说不过去。

  4.所以归根结底是导演花了太多时间反复抠文学文本,和在电影里尽量地还原往事的线索怕观众不知道前情,以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用电影文本展示母题。汤福的电影语言不用多说,摄影极赞,令我观影过程中数次想要停下来截屏。一查果然是Atonement的摄影,Atonement里也是美到极致,如同波提切利。另一方面,我感觉剪辑也不太行。好几处硬切真的是浑身难受。

  5.这是最适合Amy Adams本人的一部电影,几乎像量身定做的一样,甚至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她的Sad Eyes并以此来终结全片。她身上有股落落然的气质,其实并不太适合商业片(Her里面的角色也蛮适合她的)。在美国骗局里面跟大表姐一对戏就被秒得渣都不剩。珊农和约翰逊非常出彩,尤其是后者,简直无法把视线从他身上移开却没有认出来是谁,直到看了Cast才大吃一惊。Gyllenhaal发挥稳定,不知为何我一直觉得他很适合这种非常weak的角色。Sheen和Linney被赋予了全片最适合截屏的经典台词却只有一丢丢戏份有点浪费。现任老公长得真是复古啊。

  6.一边看一边觉得跟毕创方向非常吻合,连三个时空都完美重叠。然而从电影文本的角度可能没啥参考意义,只能说在提醒我不要忘了最重要的突出主题……

  .何苦要在2017第一天看一部惊悚片……

  《夜行动物》观后感(三):居然不是show设计的设计师大片

  夜行动物

  a tom ford film

  画面跟色调非常tomford,艺术的细节不太会欣赏,但就感觉很有质感。

  比较关注在人性跟情节上,让我惊讶的是他的电影节奏竟然意外的紧凑,本以为是个炫设计的大片,谁知道,处处提心又压抑。

  近乎两个小时都被tony的懦弱折磨。真心讨厌这么无能的男人,哭了一台戏了!遇到事不能武又不能文的,害怕的脑子一片空白,不能反抗倒是想点对策吖!但是又说明男主演的真好,人物灵魂感很强,细节到每一次颤抖跟故作镇静的表情都不一样,一定用心处理过!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小说里的人物说不定就是他真实的一面,到最后他都没能勇敢的赴约去面对女主。对这个人物失望透顶。但是他给女主主动看这个小说又说不定是他觉得当时女主离开懦弱的他是对的,在小说里的事情虽然不是真实的,但都隐喻着懦弱的他无法承担责任。所以现实的他也没有再婚。

  讲到女主,橙红发色跟绿色的装扮简直绝配,果然是tomford的调调。不过她辗转的婚情也并没有带给她快乐。这就像是被宠坏的孩子什么都想抓。她一直把期盼放在对方身上,而永远得不到她想要的那个人,从而总是改变自己去变成对方想要的人来赢取人心,以前跟tony离婚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实他们都很懦弱,女主的懦弱在于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以为避开现有困难换条路就能得到快乐,其实不然。迎合与期待是最卑微的爱,勇敢的做自己,也不至于最后把期望放回tony身上,求得一见,但又得来失望,tony最终还是她以前没过去的坎。虽然如果我是女主我也不知道会怎么做,但是,永远不能让自己为了别人而活,并且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此片所悟亦所想,望吾永铭。

  《夜行动物》观后感(四):《夜行动物》观影小感

  作为时尚大主教的新作,服装、置景、构图和色彩无可指摘。影片中很多前后呼应的小细节,小说里绿色的汽车和现实中分手时路边的汽车,小说里死亡妻女和现实女儿的型态,小说中男主的十字架和现实中Susan项链。配合导演时尚的眼光使得影片显得质感倍增,精致有余。人近中年的我,看后心头像片尾Susan复杂的目光中一样,剩余张不开口的无言。电影是一个女人从爱情到婚姻的必修课。   故事并不复杂,中年艺术界成功人士Susan,有事业上的危机,有丈夫的背叛以及渐渐走上自己人生路的女儿。突然有一天,她收到19年前,与其有过短暂婚姻的前夫寄来小说手稿。即将出版的书名为《夜行动物》,是前夫曾经对她的称呼。她与现任提及这个人时,现任无所谓之的态度,其实暗示了这个男人早就对眼前的女人没有了嫉妒,也就没有了爱情。随后,Susan发现了丈夫的偷情选择了沉默,与朋友聚会,体会到认识到自己所在生活的虚无。于是,她打开了小说,投入了故事。 —以下严重剧透—   书中的故事,男人与妻女为了度假,开上了德州的高速公路。半夜遇到三个青年的攻击,男主被丢弃在荒野,妻女被人掳走。第二天,警察带着他,回到案发现场,二人已经受辱身亡。经过一年多时间,警察终于在一起抢劫案里,发现了线索,但因证据不足,谋杀者被释放。时日不多的刑警决定带着男主完成正义审判。警察将两个嫌疑犯带到小屋,男主拿着枪指着他们时,他的犹豫造成两个犯人夺路而逃。老警察迅速击毙了一个人。这时的男主万分悔恨,呐喊出自己本能阻止一切,自己的懦弱害死了妻女的悲愤。警察给了男主一把枪,两个人分别去围堵逃逸的最后一个,也是面对自己犯下罪行最没有悔意的一个。男主凭借直觉,找到了犯人藏身处,即曾经的案发现场。当他用枪指着这个口称杀人是一种消遣时,他还是有半分犹豫,而当这个人叫嚣着你就是软弱时,他终于扣动了扳机。曾经的杀人犯应声倒地。再次醒来时,男主的一只眼睛被罪犯最后的一击血肉模糊,摸到已经被他手刃的罪犯凉透,他踉跄走出木板房,朝天空开了一枪引起注意后,反手跌倒在地上,误扣动了扳机,杀死了自己,最终他手握十字架,平静而去。   故事与19年前,Susan与前夫的故事交错进行。19年前,白富美的女主研究生时期遇到想写小说的才华前任,浪漫、敏感的前任,让Susan坠入爱河,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了他。但婚后的生活,却处处印证了身为名媛上层社会母亲训话,不门当户对的婚姻,彼此不同追求,无法满足的欲望,只会演变成激烈的争吵。最后,Susan出轨,打掉了Edward孩子,离婚后跟帅气多金的商人结合,留给Edward深深的伤害。这一切都没有跳脱母亲的预言。具有讽刺的是,曾经Susan评价Edward的小说总是在写自己的事,而19年后,前任凭借自己的经历转化成的小说打动了她。书中的女儿受尽折磨死亡映射现实中堕掉的孩子,书中的妻子的死亡映射现实中妻子的离去,书中被罪犯叫骂懦弱的男主映射现实中因在书店工作安静写书被Susan指责懦弱的Edward。书中神经质的罪犯映射现实中无所忌惮吞没任性而无悔的欲望。书中失去妻女的男主的痛苦与反思映射了现实中Edward的感受。   故事的穿插辉映衔接流畅自然,追随着Susan阅读的深入和回忆的剖析,观者也不禁想要再次一睹Edward现在的模样。但当Susan精心装扮,又抹去口红,摘掉戒指,希望以往日模样示人后,令人期待的Edward却没有出现。   无论男女,都有自己的明月光和朱砂痣。记得王朔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婚姻无所谓选择,怎么选都是错的。这大概是婚姻制度建立以来,人类亘古不变的恶疾。电影中一幅“Revenge”为题材的画,似乎奠定了主题,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我却不完全认同,未知的生活中,太多苦守的Susan换来的未必不是Edward的一败涂地和中年劈腿。每个进入婚姻的女性,都因为其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变得对物质敏感,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事事样样摆在那里都需要物质去摆平。Edward的失约,也许他认为是最好的报复,但是一个用了十几年摆脱曾经痛苦的经历的男人,他的生活就一定快乐的吗?难道在暗处窥到Susan尴尬、落寞、后悔的脸,Edward的曾经就能平复?对于里都市每一对曾经的饮食男女,互相的亏欠如何简单得用斤两来计算?Susan的母亲作为婚姻的过来人,说出了所以婚姻的秘密,你爱上他的原因,必将成为你讨厌他的理由。如你已婚,必对这句话的深有同感。   种什么花得什么果,婚姻中的选择亦是如此。不能要求一个帅气多金和你去堕胎的男人把你捧在手心里一生疼爱,也不能期待一个在书店工作敏感浪漫有点才华的大男孩带着你,日日出入上流社会,手持香槟活色生香。你只有一个,选择了一种可能,就需要放弃其他的念想。但人总是在变,总是想要更多,最后像Susan坐在高级餐厅里摸着自己戒指的痕迹,吞下自己的落寞、不安、无奈、不甘。   在现实生活里,对女人们的告诫,旧爱约见时,99%都不如不见。如果,他说这些年我都记得你,恰恰说明他没那么爱你,爱你就会立刻马上出现在你面前,不会隐藏。他说心底我一直爱着你,说明你是他缅怀自己青春的符号罢了,时不时拿出来擦擦亮。但女人往往在尝尽平淡生活的不如意后,一头跌入这样的陷阱,认为这是修正自己生活的救命稻草,这是久逢甘露的真爱,将身心交付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悲剧的结果。就像电影里的那句“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because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是台词也是结局。

  《夜行动物》观后感(五):只有懦弱者才会被触动

  把暴劣残忍的情绪刻意糅杂到爱情里来,编导(反正是同一个人)用心实在是歹毒了一点,一潭死水慢慢老去的人需重药才能激活,而懦弱者的爱情除了伤害只有伤害,所以世上大多数人本不配谈论爱情。另外,特地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来承担爱情里丑陋现实功利逃避的一方,又让她最后被提醒被触动因此被报复成功,也是一种恶毒,大家都明白,这片子一旦性转就不成立了,因为丑陋现实功利逃避的男性更多更常见更无可救药。 并不是说导演仇女。创造一个敏感、浪漫被舍弃的角色总是一把双刃剑,总是先伤害的了自己才能伤害的了观众。 说起来,电影会让我想到一个人,他说他会永远TOUGH,永远不看以任何形式出现的爱情片,永远回避去刺激内心敏感的一部分,就会永远及时行乐,拥有无穷尽的FUN。反正见识过以这种态度混世的男性都成功了。 所以只要足够凶狠,一部电影触动不了你去悔过自身。 只要足够凶狠,压根不会来看这部电影。 那才是真正的现实。 才是真正的夜行动物啊。 :)

  《夜行动物》观后感(六):强迫症的福利

  #夜行动物#女主在印有“REVENGE”的画之前驻足之时,就暗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关于前任优雅高大上得报复。在现实面前,理想脆弱不堪甚至可笑至极,女主以为自己是个成功的艺术家,但是她的作品夸张而又迂腐,片头臃肿的肥胖女人是她愈加膨胀的欲望和现实。她曾以为与Edward理想的爱情,最后还是被现实击垮,"turned into her mother"这是不能避免的残酷结局。小说里男主的懦弱导致美好的破碎,他对凶手的质问局势对女主的质问,指责她的逃避;指责她流掉孩子。夜行动物,拥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他们是艺术家,是理想家。女主的艺术被称为是junk art,丈夫出轨,这些现实让她妄想和Edward重归旧好,可惜,以为擦去所有浮夸的装饰,你就可以继续逃避或者破镜重圆吗?你已经丧失了夜行动物被赋予的能力。

  TOM FORD曾为GUCCI的设计总监,服装和场景很精致。女主现实生活的场景整洁,配色大多为白色;小说里的场景脏乱不堪,颜色浑浊。红色是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犯罪场所的窗帘是红色的,躺着尸体的沙发是红色的,女主办公室背景是红色的,SUSAN和EDWARD的房子的沙发也是红色的,我想这是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其中一种联系吧。记得小说里的男主说过“他之所以喜欢西德克萨斯是因为没有信号,不能用手机而且荒无人烟”,对应女主生活的现实中IPHONE手机更新快速和人性的丑陋;以及开放式的结局…都有导演的深意。

  《夜行动物》观后感(七):演技派眼中的悲剧人生

  电影是围绕女主角的前夫Edward (Jake Gyllenhaal )展开的

  从那本最深刻的小说,Sussan逐渐明白自己爱着前夫,虽然以前觉得他的文弱,拿不定主义

  后来才嫁给了富商,可惜两个人的婚姻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丈夫的背叛让她回忆自己和Edward的遭遇

  德州来纽约的作家前夫,Sussan曾经一见钟情。可是两个人的生活却因为双方的生活习惯而产生摩擦

  她知道作家的生活无非就是泡着书店,写小说

  可是她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寄托到了爱人的头上,似乎人生就是要赢的

  可能是母亲不同意这桩婚事,Sussan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这段感情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她不再觉得他是大英雄

  突然觉得他的敏感似乎让她得不到任何东西

  Edward希望得到另一半的肯定,于是把小说呈现给Sussan

  可是没看几章的她,就已经不耐烦

  两个人开始吵架

  如果说Edward的前半生有点懦夫,那在他的作品里体现无疑

  德州公路上遇到混混,然后在人迹罕至的公路上爆胎

  可惜最后老婆和孩子都失去了性命

  他是这么无力,但是反抗又没有效果

  他很痛,没有经历太多世俗的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到底是要放过逃犯,还是把他们绳之以法。是艰难的决定

  ‘You're a good man’

  好吧,此片Jake的演技绝对出神入化。不妨当做一个亮点来欣赏

  《夜行动物》观后感(八):只不过另一个复仇故事?

  花了两天把电影看完,一般不会这样。可是对于《夜行动物》却格外适合,像女主角Susan一样,一次次翻开小说,一点点沦陷。

  先说缺点,这是Tom Ford的第二部电影,他一如既往维持着自己的优雅、冷漠和对光影考究的追求。但风格有时也会成为你的局限,本片里的第二个故事力度比较缺。Susan收到的这本名叫《夜行动物》的“惊悚小说”看起来很不“惊悚”。本身应该有的血腥暴力都太“优雅”了。Aaron Johnson实在是长得太尼玛好看了,以至于他演的变态戏到位了感觉却没到。除此之外,剧本还是有些简单。照理说三个故事并行,营造悬疑感应该不难。可本片悬疑感稍显不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妻女被奸杀后抛尸荒野的那个镜头,Tom Ford拍得太美了,残忍以及逃脱不了的宿命的悲凉。

  总的来说,Tom Ford这次发挥远高水平线。如果不是纽约故事里,你根本猜不到这是一个时装设计师的作品。AA的每一套,都美到不可方物。本身AA长得也争气,很符合角色。时髦,高贵却始终眼含悲伤。Tom Ford这个只手拯救了Gucci的男人,这次同时担任了编剧和导演。剧本工整,像他的设计一样严丝合缝。在三个故事(现实、小说、回忆)里穿梭自如。每一次切回现实,AA和Jake巧妙的呼映,彷佛一个人和水中自己的倒影。Tom Ford一点点把巧妙的隐喻穿进整个故事,AA被纸划破的手指,擦掉的口红,小说和现实中一致的车辆。比比皆是,让人着迷。

  AA和Jake Gyllenhaal演技不用说,而且Jake Gyllenhaal从《夜行者》之后接戏一部比一部靠谱。《夜行动物》里有场男主角失手放走凶手的戏,Jake Gyllenhaal跪在地上,一边哭泣一边重复着I should...I should...那种愧疚感一下击中了观众的心。之于配角,迈克尔珊农和Aaron Johnson表现力十足。

  说到底,无论是小说还是现实。都是一个复仇故事。不同于小说里的暴力残忍(男主角最后和凶手同归于尽,不好意思剧透了),现实里Tony给Susan的是最温柔的复仇,却也最狠。借由小说,他一边优雅的击碎Susan虚伪精致的生活,一边让Susan重新爱上自己。而最后的餐厅里,他却没有出现。在餐厅里,人声渐渐消逝,伴随着悲剧性的配乐。Susan眼底的期待慢慢燃烧殆尽。没等到Tony,这点难堪根本起不算什么,她终于心碎了。我一点都不会怀疑,她会继续回到精致虚伪的生活里,行尸走肉的活着。永远得不到幸福。

  正如Tony说过,"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只是我在想,对这段婚姻,Tony到底是什么时候绝望的呢?是Susan说他weak的时候?也许不是。我想,应该是Susan告诉他I'm not scared,I'm just unhappy的时候吧。

  《夜行动物》观后感(九):这是我对你的复仇,我所深爱的你。

  在马德里看完了Tom Ford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如若不是有一位同伴在场,也许早已泪流满面。缓了几天后决定来写一份长评,献给这位不仅在时尚界如鱼得水,拍起片来也一点都不含糊的大手。

  这是一个简单而不简单的故事,一共三条线:现实线,书中的内容是另一条线,以及一条回忆线。

  女主角Susan Morrow (Amy Adams饰) 在某一天收到了身为作家的前夫Edward Sheffield (Jake Gyllenhaal饰) 寄来的手稿,书中所描写的内容残忍暴力,是以作家自己为原型,一家人深夜行驶在公路上的旅途中被一伙流氓拦截的故事。妻女被奸杀,书中男主角艰难逃生,和警探协力追捕迫害家人的歹徒,警探身患癌症即将不久与世,眼看因为缺乏证据流氓头子Ray (Aaron Taylor-Johnson饰) 即将逃脱法网,警探决定用自己的方法为可怜人伸张正义,结果阴差阳错地酿造悲剧,男主和Ray同归于尽。

  在阅读这本手稿的同时,Susan和现任丈夫Walker Morrow (Armie Hammer饰) 的感情也差强人意,对方甚至在出差同时借机出轨,并在电话里被妻子发现。伤心的Susan没有揭穿,只是让对方去休息。

  以上是现实线和书中内容线,最为温暖也最残酷的是回忆线。

  usan在硕士过程中和Edward重逢,并为了他转学到对方的城市。两个年轻人深深相爱,Susan为Edward身上那种敏感,温柔又带着一点忧郁特质的气息吸引,和他结婚,并因此和自己固执世俗的母亲争吵。母亲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句是 “你现在所深爱他的地方,以后都会变成你痛恨他的地方。” 另一句是 “我们最后都会变成自己的母亲。”

  果不其然,结婚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获得太大成就的Edward开始令Susan失望。Susan遇到了迷人成功的现任,打掉了自己和丈夫的孩子,和Walker在车里相拥的时候被Edward发现,他站在车外的倾盆大雨之下,眼神麻木不仁。

  在阅读完整本书稿之后,Susan给Edward写邮件,希望两人能再见上一面。在约会之前有一个小细节令人动容,她对着镜子犹豫了一会,接着擦去了自己浓厚的唇彩。

  usan坐在豪华的餐厅里,身边男男女女相谈盛欢,只有她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桌前。时间越推越晚,然而Edward久久没有出现。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Ford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悬念,他究竟是来了,还是没有来?他原谅Susan了吗?他还在怨恨吗?

  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是个温柔的复仇故事。Edward没有做出丝毫过分的事,然而这本书却是无声的咆哮:“看吧,你都对我做了些什么?看看我变成了什么?” 乍看上去,这个电影的主旨情节非常简单,普通的中年情感危机。但其表现手法令人回味,因为实在是太真实了。

  我无法评价Susan的做法是对是错,有人认为她爱慕虚荣,但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大家对一个稳定而有保障的生活都是无比期盼的。在争吵中,Edward对Susan说,if you love someone, you work it out, you don’t throw it away. Susan则站在那里,哑口无言。那一刻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为了爱情而坚持相守,还是屈服于人生。Susan不是真正“物质”的,她厌倦了Edward的写作,厌倦了他的“脆弱”,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无能为力。

  这部作品和卡罗尔的结局是两个鲜然对比,如果用路易斯加西亚概括期盼卡罗尔的特瑞斯,“一若生活苛求与你,你就想想我吧,那个从未停止期盼的我,那个从未厌倦张望于你的我。” 而那个苍白的,写不出好书的小作家却不再会回来。夜行动物这四个字是Edward对Susan的戏称,也是这本书的标题,因为她总是在熬夜,后来也因为工作狂习惯性失眠。打开印在第一页的”for Susan“, 那一刻她的心情不知如何。说来讽刺的是,似乎性格的成长在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惨烈的情感经历,一次失败的爱情往往能成就很多人。

  最后提一句这部电影的cast, 很牛逼啊!(敲黑板)也不愧是Ford大大,请的来这些老司机。挑几个他们知名度高的电影稍微概括一下,男女主分别是断背山的杰克和超人里的露易丝,被砸手机的短发姑娘是演饥饿游戏的,书中妻子的扮演者是惊天魔盗团1里的女骑士,现任男演过社交网络,警探和小李子演过革命之路,流氓头子是复联2的快银。我反正当时是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希望大家观影愉快~

  《夜行动物》观后感(十):杀人诛心

  《夜行动物》有点前一段《赴汤蹈火》的意思,电影品质不差,表演也出挑,可就是喜欢不起来,观感低于预期。这是个比较少见的男主角在心理上折磨女主角的故事,用的是玉石俱焚的手段。片尾的小赢掩饰不了之前的大败。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实不重要,因为那只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投入真情更多的那个注定从一开始就输了。这是低配版的《消失的爱人》,两只互相伤害的“夜行动物”选择笔尖淌血,意念撕咬,用一本小说来演绎《稻草狗》里的蛮荒和不仁,困兽之斗,不殃池鱼。不似那个叫做艾米的角色一般搅动天地惊,把狗血溅得看客们一脸一身,没有换洗的余地,这片中由艾米亚当斯演绎的苏珊目眦欲裂处是宁可无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女王样,摆好姿态准备再接纳曾经的裙下之臣时却遭到无情的嘲弄,小说里似咎由自取的凄惨结局其实已经预示了现实中二人关系的走向。美化拔高的只是男主角自己,从懦弱逃避到冷血复仇,他咬牙切齿对不曾再谋面的“背叛者”说“我不是你以为的那个人。”工整而对称的结构让这电影像是由服了镇静剂的大卫林奇拍出的噩梦,不眠的黑眼圈对应被铁钩击毁的眼眶,情变被拍成了罪案,小说里阳光荒漠里的死亡救赎却让现实中的法式晚餐变成了车祸现场。希望和等待果然最熬人,也最杀人于无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夜行动物》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