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托卡列夫》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2-04-05 03:04: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托卡列夫》经典观后感集

  《托卡列夫》是一部由帕科·卡贝萨斯执导,瑞秋·尼科尔斯 / 尼古拉斯·凯奇 / 彼得·斯特曼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托卡列夫》观后感(一):托卡列夫,如果你曾经没拿起这把枪

  前两天刚看完尼古拉斯凯奇的新片,末日迷踪,全是尿点,真的没法去评价,不过还是勾起了凯奇瘾,虽然叔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心底这股感情还是偶尔会喷薄一下。电影天堂搜了一下,居然今年还有一部凯奇叔的新片,托卡列夫,遂即观。

  首先片名托卡列夫不是人名,而是手枪名称,托卡列夫,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图拉兵工厂所生产的一种半自动手枪。该型手枪于1930年为苏联采用,成为苏联的军用制式手枪,又称为托卡列夫手枪。目前已被淘汰。

  故事讲述了凯奇饰演的商人波利,在自己女儿被绑架杀害后,坚持认定是19年前自己还是黑帮成员时的仇家所为,内心的愤怒已经彻底把他变回了从前,所有的劝说也已经丝毫没有作用,和自己的两个同伴追查凶手,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在随后便害死了自己的一位同伴,并在疑心的促使下误杀了自己的另一位兄弟,女儿被害,左膀右臂也冤死,更无端挑起了一场平息多年的战争,当他冷静下来才发现,事情的起因如此简单也如此深远,失去女儿的伤心,害死朋友的悔恨,如绝望的潮水,将自己淹没,结局也便了然。

  动作片的剧情从来都不是太复杂,不过片子的结局着实让人膀胱一松,只是一次的走火事件造就了如此悲剧的结果,感觉片子一下子减分20,不过回头再看看标题,重点是手枪,也就是波利的曾经,手枪酿成的祸端便是主角自己埋下的引子。很简单的剧情和道理,还是那句话,欠下的帐总是要还的,而那个要账的,就是你自己。

  同时片子是父女题材,身手了得的父亲和乖巧的女儿(此片的女儿不适合乖巧),总会让人觉得暖心吧,凯奇在感情上的表演也真是无可挑剔,看着女儿躺在自己面前,永远都不会醒来,再坚强的父亲都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而随后的愤怒和冲动我们也大概猜得到了,因为观众也都是悲痛和愤怒的,旁人的劝说自然无济于事,也是啊,劝好了还演个毛线啊。演员的表演同样是在表达观众的情感,一边恳求线索人别死,一边猛摔其头部,死了还要鞭尸,悲愤与痛苦交加,眼泪和坚毅纠缠,别提了,只是一个过瘾。另外,能在自己兄弟前掉泪和恳求的,也算是逼到了绝境。父女题材的电影还有一部是自己很喜欢的,连姆尼森的【飓风营救1,2】,两部差别在于,尼森更稳,更坚毅,独行制裁,同样是对女儿的爱,尼森着实埋得很深。

  凯奇叔近些年接的片子被大家吐槽的不行,为还账卖力接戏,票房也是惨淡,这部片子看得出凯奇也苍老了一些,头发少了,下嘴唇也是一直突出看的别扭,跑步瞒珊,追车戏还被COPS给截了~~开个玩笑,近些年的电影总觉得少了一股气场,也许是剧本不给影帝的空间,也许生活所迫,现在的境遇大概也是自己造成的吧,花钱容易,还账不易啊,凯奇叔加油。

  如果你曾经不拿起这把枪,现在会是什么样。

  给这部片子打6.9分,

  《托卡列夫》观后感(二):无聊的凯奇

  一个二流导演 三流动作 四流剧情的片子拉跨了一个曾经的一流演员

  鉴于凯奇最近几部影片的低迷,对这部片子是报着非常小心的态度去看的

  前面几分钟的场景设计,特别是市长讲话那里,偷偷流露出的不用心也没有擦觉,而且故事的开头情节还比较好,一般父女的故事都还是比较讨好的,编剧只要稍微贴合点实际,不漏太多破绽都可以把故事讲的很好看。

  结果过了30分钟了(而且全片也就90分钟),几个男人还是无所事事,就已经可以预料到此片依旧是个烂片了。

  片中的打斗,完全假打,基本在现在的影片中看不到的做作,一下子将本片拉到80年代,努力忍受着毫无头绪的叙述,看到最后。

  也许片尾是编剧对本片太过稀烂的一个点缀,凯奇应该自杀。

  《托卡列夫》观后感(三):永远的凯奇大叔

  在我记忆中,凯奇大叔这是第三次演出父亲角色(准确说是影片剧情围绕着女儿展开的父亲)。第一部是《火柴男人》,第二部是《天气预报员》,这两部片子在豆瓣上的评分均高于7.5,然而我坚信这部《托卡列夫》评分超不过6分。

  故事讲述了凯奇大叔这位事业有成的商人的女儿被绑架杀害后,他疯狂复仇的故事。19年前凯奇大叔做了一件杀人越货的事件,得罪了俄国黑帮,然后杀死她女儿的凶器正是一把俄国的老式手枪——托卡列夫(型号:TT-33,7.62口径)。陷入疯狂的凯奇大叔坚信他女儿的死与19年前的事情有关,因此开始四处屠杀俄国黑帮人员。在他疯狂的复仇过程中,害死了朋友,连累了家人,甚至他还因为疑心杀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直到最后他才发现其实他女儿的死与俄国人并无关系,只是个无心的意外罢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远没有我上面的描述来得精彩,从头到尾的逻辑思路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当影片播放到她女儿被绑架之时,我心中设想了几个结局(当时并未交代19年前杀人越货之事):1.凯奇大叔金发蓝眼的老婆是主谋;2.凯奇大叔曾经的老东家(彼得·斯特曼饰)是主谋;3.凯奇大叔最好的两个死党之一是主谋,但都不是!影片的最后,当这个人出现的时候,使得这部影片变成了一部注定没有高分的电影,而为了给女儿复仇杀人如麻的凯奇大叔却又莫名其妙地放了凶手一条生路……%>_<%

  对于1996年便凭借《离开拉斯维加斯》获得小金人的凯奇大叔而言,这几年过得确实不怎么如意,口碑票房一律没有,还深陷债务危机。对于好莱坞来说,没有票房的演员很少能够再次获得好的约片机会。在这部电影中,明显能感觉到凯奇大叔老了,身材也趋于肥胖。我很担心我心爱的凯奇大叔会从此没落!虽然他近几年的烂片不断,但是我却一部不落地照单全收。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这位昔日的偶像能够再次站在巅峰。或许这个希望会很遥远~~~~~~

  《托卡列夫》观后感(四):托卡列夫

  刚看了凯奇的托卡列夫。想想当年空中监狱里让人血脉喷张的汉子,到今天一直有着深深负罪感的过气杀手,实在觉得岁月是把杀猪刀。曾经那么深邃的眼神,现在看起来总是空洞无力。

  整个故事叙述的非常散乱。唯一脉络清晰的就是他的女儿被杀,他进行着疯狂的报复。但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有一条暗线,就是年少因一时贪念,干的杀人越货的沟当一直深深的折磨着他。他一直非常后悔,直至女儿被杀,让这种情绪到了一种爆发的阶段,让这个在一直在刀尖上混的人失去了判断。当发现女儿是被老式的托卡列夫杀死的,他直接就想到了是人家来报复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心虚,以致于后来错手杀了朋友。真相大白的时候,朋友死了,女儿死了,而这些也确实和当年杀人的事有关,但起因全在于他不打自招的瞎折腾和因心怀鬼胎藏起的那把托卡列夫。

  说实话,看完之后深深的觉得此片验证了一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托卡列夫》观后感(五):不出色的电影 出色的演员

  看完一上来看豆瓣 评分好低啊 或许凯奇这些年的电影真的没以前的够味道 而且出了不少烂片 可能大家对他以前的电影感到经典 现在看这样的就觉得是烂片了 没办法 人都这样 其实这部电影在豆瓣来说评分也算中肯 毕竟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到中段感觉这部电影仅仅是一部复仇的电影而已 冲着凯奇我继续看下去 才发现结局有点新意 如果是按照一般的思路 凯奇和对手死拼 然后无论谁赢谁输 这电影也真的没什么新意 这部电影是因为凯奇所以才看的 不然看到电影名 我还以为是文艺片的呢 这部电影还给了我个最打的意外和惊喜 那就是电影里面凯奇的老大 也就是斯特曼 最开始是从越狱第一季John Abruzzi的时候就见识到他的演技了 他演坏人和黑手党老大 真心合适啊 而且当年最喜欢的人物也是John Abruzzi 这电影单从剧情来说顶多3星而已 冲着凯奇和John Abruzzi还有这仅有的新意 4星吧 毕竟 在我心目中凯奇和休斯曼都是经典 最后想起了越狱里面休斯曼饰演的John Abruzzi里面的经典台词------"我只向上帝下跪 但他不在这里"

  《托卡列夫》观后感(六):迟到的救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总要黑凯奇,说没有突破,试问,有几个演员有不断的突破?丹泽尔华盛顿、汤姆汉克斯、鲁塞尔克劳、汤姆克鲁斯、史泰龙、梅尔吉普森……你见过他们有什么特别的突破吗?

  凯奇的问题在于一直没有接下大众喜欢的动作大片。对于一个会演戏的演员来说,一个有着发挥未知潜能的剧本才能具有吸引力,不过,这样的剧本要么拍出来一鸣惊人、成为经典,要么骂声一片。

  凯奇的表演不好吗?将心比心的横向比较一下,凯奇的演技不可否认的是一流的,只是大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回到托卡列夫本片,凯奇表现可圈可点,虽然和以往比较没有特别的差异,但是对于影片来说,凯奇无疑完成了任务。

  影片除了警察释放当街飙车的凯奇一段过于突兀外,其他皆可,最后的结局难免让人感觉失望,但是确实是情理之中。自己十七岁时犯下的罪过,最后让自己的女儿来承担恶果,而且自己又亲手杀了自己的一个兄弟,为了自己的女儿害死了另一个兄弟,这样的愧疚的确谁也无法释怀,在一个父亲的心中,无疑是自己害死了亲爱的女儿。一生无法弥补的罪恶,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些微剧透:

  为什么凯奇回到自己的房子里看到自己当年藏的那把托卡列夫就知道自己错了,真正的凶手就是那个自己开始没注意的人?因为枪里的子弹明显被击发过,一把让自己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怖记忆的手枪,至少里面剩下几发子弹是绝对会清楚的。

  凯奇为什么杀了自己的伙伴?主要还是被仇恨迷住了双眼。同时,也是误以为胖哥害死了帅哥,因为胖哥自己找乐子而害死了另外一位兄弟。

  有意思的是,当凯奇的女儿被抓后,凯奇自己有一段想象,这样的想象和后来和两个兄弟密谋的对话,还有和自己老婆的对话,可以看出,凯奇仍然有大开杀戒的欲望,这和自己当年做了坏事而没有被抓的情况有关,但是,当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自己却又无法承受。‘

  人似乎是有杀戮的欲望的,只有被惩罚了,才会明白,杀戮是一种罪恶!

  影片中除了天使一样的女儿,其他人都可以用罪有应得来形容,凯奇当年的老大也不是什么好饼,凯奇和他的两个兄弟当年也是无法无天、滥杀无辜,害的自己的老大性无能,瘫痪在轮椅之上。而俄罗斯老大契科夫没有被干掉,是因为当年他奋斗过,为父亲还债、被迫加入黑手党,守旧,守规矩,讲道义,倒是有点励志的形象,片子中,正值契科夫老大收获奋斗成果的季节,所以电影里,这个坏人没有死,至于能不能善终,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另外,凯奇选择的剧本都非常危险,但是也需要勇气,《乔》这样的故事非常容易表演成平庸的故事,凯奇的表现也是可以用尚佳形容,只是,凯奇真的需要一部动作大片来提升自己的感召力了。

  《托卡列夫》观后感(七):为托卡列夫拉高些分数

  为托卡列夫拉高些分数

  在我看来《托卡列夫》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尼古拉斯的表演也是相当出彩。然而,影片在国内观众中反响平平,豆瓣评分只有4.8分。为此,本人简单罗列下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让一些可能会喜欢本片的观众不要低估这部作品。

  1. 影片是犯罪题材的影片,犯罪题材的影片一直以来有着剧情紧凑,观赏性高的特点。该片从叙事,动作,画面角度来说都是可以的。单纯从商业片角度来说,该片是值得肯定的。

  2. 影片在叙事线索上,采用了单一线索讲述的方式。全片围绕着“谁杀了凯奇的女儿”这个疑问开展。评判这类叙事技巧好坏有一个很常见的标准——就是观众是不是很容易推测出剧情。如果影片发展到一半,观众已经知道结局,那么该片就算失败了,反之,则为成功。而笔者在观影时,到了影片2/3处时,才猜到结局。因此,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沉浸其中,能够获得较佳的观影感受。

  3. 再来就是影片主题。主题好才算一部好影片。这部电影表达的隐约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凯奇”是个金盆洗手的黑帮成员,他娶了娇妻,育有可爱的女儿。生活有些想象不到的顺畅,羡煞旁人。然而女儿的去世如晴天霹雳一般,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由于线索只有“女儿是被“托尔列夫”手枪杀死的。回想起自己曾经杀过俄罗斯黑手党的成员,凯奇便疯狂的报仇行动,最终被黑吃黑。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众很自然可以联想到“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另外,影片更深一层的内涵却是更加迷人的。就是俄罗斯黑手党说出的一句话“难道就是你杀了我的弟弟?害得我们互相拼杀了这么多年的原因?”就这一句话,我们很容易推测出,当初凯奇一行的举动,让整个黑手党相互拼杀,血流成河。而这情形也因着一个无意的手枪走火,再一次引发了黑帮的大乱斗。至此,在黑帮中还有所谓的安全吗?没有!有的只有莫名其妙的杀害。

  为这个缘故,笔者觉得这部影片很是迷人。打分为四星。希望有更多观众喜欢这部作品。

  《托卡列夫》观后感(八):赎罪

  我像是和片中的所有人一样被牵着走了,关于托卡列夫的主人,杀死他女儿的凶手,被描绘的越来越神秘,而好似当所有根源都要水落石出的时候,它又以以一段回忆录敲醒梦中人。

  在他17岁时有人给了他一把刀,他杀了第一个人,接着走上黑帮路,剧终他懊悔如果没有人给他这把刀不会至此。所以在最后面对真真的凶手,那个17岁的男孩,误伤了女儿的不知所措的男孩,他没有下手,绝望的离去了。

  复仇,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两个兄弟也为之而死。最后他只有用自杀来逃避,逃避内心的愧疚不安和绝望。

  瞳孔中4颗子弹焦距越来越近,剧终。

  《托卡列夫》也让我想到了<<赎罪>>,同是由一个孩子的谎言由始的悲剧。

  《托卡列夫》观后感(九):一切皆有安排

  Fortune favours the bold -- 朱丽叶.凯撒

  The die is cast “骰子已掷下" (命运皆有安排)

  青春期的我喜欢凯叔的电影,有那种邪恶和超脱。中途也放弃过凯叔,喜欢小李子,基努李维斯,马特戴蒙。我觉得在好莱坞,只有李维斯最接近凯奇。

  凯奇的形象一贯聪明又叛逆,这种不拘(一格)放荡爱自由的性格,早已抓住了观众的心。

  本片是笔者心仪的好片,曾经看了十分钟,就一度爆发‘wocao'~ 太精彩了,这种言不由衷的感叹。

  可惜当笔者细细观赏片子(中间停了好几次,来回看清楚)。忍不住发个朋友圈的时候。

  竟然发现网上的评论竟然是,烂番茄(1星),IMDB 5.0 (欧美的标杆?呵呵),豆瓣5.0

  低分啊~~

  笔者看的片子也不少了。尤其是罪案的片子,2016年已经很少了。10-16年拍了不知懂多杀哦科技片,比如火星救援,还有Star Trek... 宇宙的命题更是广大。乔治克鲁尼,克里斯贝尔等男神都挑战过这个主题。

  尼古拉斯呢?还在演自己的风格?

  昆汀呢?还在拍小众片!!

  那个Yellow Bastard 呢?那个长得很像布拉德皮特的人呢?

  《America History》的观众你们在哪里?

  还有连最近很火的,《逃离德黑兰》的导演。那个小辈,本·阿弗莱克演过《The Town》

  不是赤裸裸的美国小混混文化,洗白从良的剧本?(ps. 上升到爱情)

  哈哈,看来真正能拿捏暴力又不落俗套的,不引来争议(美国黑人,政客)的好莱坞大牌还是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苏联人也演得特别精彩。

  剧情是猜到一点结局,但是结局也不出乎意料。

  可以想象,片子为了通过评审,搬上银幕,才会有的这种结局。

  真正塑造的是底子里的美国,old times, townie, 老派。其实根本不是很多人说的,血腥暴力无剧情。

  而是收敛,到位,真实,拍案叫绝!

  有句台词就是”my husband don't like bragging ....", 他妻子说的。不是凯奇的象征么

  台词里很多double dipping, share same honey pot 也是体现了不可替代的美国文化,哈哈。

  中国人想不通美国这么多小镇乱搞。。

  哎

  再说点政治吧,

  该片对美国禁止枪支泛滥有很重要的影响!有木有!!节操,生命的意义都有了,你们还不去看!!!!!!!

  《托卡列夫》观后感(十):我也胡说几句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好电影是由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和好的演员组成的。

  剧本的好应该在于故事清晰,合乎情理,和吸引人。《托卡列夫》讲诉的故事很清晰,也合情合理,而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展现黑帮、从良的黑帮、从良又重蹈旧业的黑帮,二是展现了暴力,这些大家不常接触的世界和行为总是吸引着人们。想找线索先找消息灵通的人,暂时还没有消息,那就把事情闹大,等待相关的消息出现。“现在的人都不沟通就直接暴力,那谁知道他要什么”(意译)“父债子还”,从《托卡列夫》中,不仅可以知道那世界的人的行为模式和观念,也还能看到到大众所能感受到的东西,如父爱,如遇到悲剧时强人的处理方式。而且从这个故事的讲述中,也能体察到因果报应,不良情绪导致的后果。《托卡列夫》故事完整,合乎情理,有具有吸引人内容,也有让人回味的东西。

  而能否把这些表现出来,在于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演绎。能让人很流畅地看完《托卡列夫》,而且清楚明白这故事,证明这部电影导得不算失败。而各个演员的表现,相信也是无可挑剔的,个人觉得尼古拉斯·凯奇更是不失一位成熟演员的身份。正因为他的表演,才不会让人觉得他最后原谅了别人,以及说出自己对第一次杀人时的感悟出现的突兀,也许这正是尼古拉斯·凯奇的厉害之处—他能从其它的表演中就能埋下了伏笔。

  不管是什么世界,里面都是表现了人性,表现了世事无常,而《托卡列夫》,给大家带来如同平常生活一样胶着和无力感,所以不能带给大家畅快的感觉。有些东西能经过时间的考验,有些东西得细细品味,也许《托卡列夫》也具有这样的品质。

  依然喜欢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觉得他近些年选择的题材,是真实而富有意味的,如《寻求正义》、《非法入侵》,这些电影在追求商业吸引力的同时,也在意图表现一些东西吧(个人觉得就像《大话西游》,一样是诚意之作),也许有一天,会再次受人欢迎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托卡列夫》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