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月神》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月神》的观后感10篇

  《月神》是一部由埃里康·卡萨罗萨执导,克丽斯塔·谢富勒 / 托尼·弗希勒 / 菲尔·谢里登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 / 奇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神》观后感(一):我想在梦里,去月亮上扫星星

  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是月光,是星星,是想象力

  当四十多年前,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时候,他看见的是不是也是这样一颗一颗,发着温柔的光,等待我们捡起来的星星?

  当四百多年前,伽利略创制出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他看见的,是不是也有这样一艘小船,载着祖孙三代,在月亮上扫星星?

  一直无法相信,在科技如此发达人民如此理性的美国,却有着这样温柔的想象力。能制作出如此诗意的动画,它的制作者对这个世界该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所以镜头下的一切才会那么美好,连语言都显得多余,生怕扰乱了这一路的静谧

  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让生活中少了太多的诗意和童趣。一切的一切,都被死理性派毁掉了。

  浪漫已死,真理长存。

  唯有动画,让梦苏醒。

  7分钟的短片,一切赞美都是无力的,一切不满也都是挑剔。

  它就在那里,如诗如歌。

  谨以此文,献给Pixar。

  -----------------------------------------------------------------------

  我常常想起,

  小时候父亲爷爷

  一起去扫星星。

  那明亮的光,洒落一地。

  伴随着风铃般叮咚的声音

  月亮很大、很圆的时候,

  我就会去扫星星。

  沿着预订的轨迹

  清理出空地。

  余下的星星,

  都藏在环形坑里。

  如今的我,

  只能在梦里去扫星星。

  星星们在一天天变冷,变暗。

  它们在一天天失去生命

  终于有一天,

  我再也无法去扫星星。

  看不见爷爷的白胡子

  也看不见父亲的大肚子

  星星们都已消失,

  月亮也已老去,

  这一刻,我终于哭出声来,

  此生我将再也见不到那些星星。

  ------------------------------------------------------------------------

  THE END

  《月神》观后感(二):小小几分钟 深深烙印着~~

  这个小小的故事~~祖父,父亲还有他自己~~小男孩第一次和父亲祖父一起去完成家族性的使命,在小小的一艘船上,第一次戴上给予长大标志帽子,父亲有父亲的佩戴方式,祖父有祖父的佩戴方式,一轮挣了,没有问过小男孩是否喜欢~~就这样消停了~~月亮上来了,开始工作,清理月亮上的繁星,又开始了一番清理方式的争论,父亲用的是推扫,祖父用的是软扫,慢慢扫,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就这样,都要小男孩去学习~~就这样争论,却被一棵很大很大的星星的划来打破,难题来了,这怎么清扫的了~在父亲和祖父难以解决的时候,小男孩用自己的方法:用锤子敲大星星的一个点~~星星全部散开~就这样,解决了清扫的困难~~

  自己也开始了自己的方法,佩戴帽子不在和父亲或者祖父一样,清理星星也不再和父亲或者祖父一样,都有自己的方式,不一样的方式。

  很多时候,小孩子不是不想独立,不是不敢独立,从小就被禁锢了独立的思想~~个人觉得最大的感触~自己需要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有自己的想法就好了。

  下班了,外面的天也黑了,同事们都吃饭去了,一个人在敲打着这份文字。才发现,自己一直需要的就是这份独立的心。

  《月神》观后感(三):听见它的温柔

  多温柔而灵动的动画!

  男孩戴上帽子,就是成人礼,披覆上月神的使命。看到满月亮的星星后,震惊,几遍看完,满心也是温柔。

  第一次看到关于月亮的圆缺,是一个月神家族不停的劳作,短片温柔,也温馨,两个大人开始争论于男孩帽子的戴法,后来争论于用什么工具清扫月亮更好,男孩将扫帚比在大人的脸上,看两个大人长了扫帚胡子,这一幕笑了,多可爱孩子

  星星一被触摸就闪过光,大星星的降临,男孩破壳般敲开它,散落一片小星星,那一幕,只想说,美!

  微博上有人因此推荐我看《烧火工》,好像跟月神有关联,可看这名字又觉得找不到联系,后来找出来看了,很喜欢,喜欢里面说的每个人都有一颗星星,想起高中一个朋友经常指给我看一颗星星,她说她认识那颗星星,她说她经常会跟它说话。如今偶尔淡淡的联系,希望她一切都好。

  喜欢将月亮、星星贴切化,可以爬上去,为它清扫,可以找到属于别人的星星,为它擦拭,觉得这些遥远星球突然很近很近,近到如自己的影子般,我走,它也走,回头,它一直在那儿。

  想到《小王子》,每个人有自己的日出日落,累了倦了,找一把椅子,去看一场太阳的升落。

  喜欢星夜,喜欢月亮,喜欢这些遥远冰冷却又咫尺温暖朋友,你听不见它,却又看见它在说话,说着源远流长的故事。

  《月神》观后感(四):浅析《月神》

  《月神》是由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短片,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祖孙三代在月球上工作的故事,短短的七分钟,与皮克斯的往常的作品风格一样,画面唯美精良,内容以小见大,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影评其中几个方面,来探讨它在众多动画短片中的闪光之处。 景别是视听语言中的一部分,在表达环境、展现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头,影片大全景拍摄环境,一只小船飘荡在海面上,交代了影片故事即将要发生的环境背景同时也将三个主要人物都一并展示了出来。而之后在小男孩爬上月球之后,一个特写镜头拍摄他的面部表情体现了他内心惊讶。在最后一个以月亮为背景的全景,三个人的影子映在巨大的月亮上,海面和天空也如此广阔,映衬出三个人的渺小,但即使渺小,只要内心充满勇气,也可以去征服比自己还要强大东西。 背景音乐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可能是不太重要的东西,但在一部好的影片中,音乐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月神中则将背景音乐作用的恰到好处。在影片刚开始时,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漂亮的夜景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体现出影片制作的精良,也为整部动画的画风奠定了基调。后来在月亮升起光芒出现时,背景音乐也是充满了希望的,而当小男孩爬上梯子渐渐靠近月亮时,音乐节奏越来越快,配合着小男孩的动作,应和了小男孩冲破束缚勇敢,也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投入到影片中去。 表达主题是拍摄一部电影的目的之一,而《月神》中以简洁的剧情将主题表达的清晰明了。关于继承和突破,在影片中,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来,爷爷、爸爸观念上有所矛盾,例如,在爷爷和爸爸各自的不同习惯动作上、在选择打扫工具时,爷爷和爸爸也坚持各自的选择。这是继承者与被继承者之间的矛盾,小男孩从最初的懵懂盲目学习到后来的勇敢冲破束缚,创造出自己的方法,在那一大颗星星变成无数小星星炸开散落一地时,小男孩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去得到的果实也如同星星一样铺天盖地的回馈给了小男孩。 当祖辈的规矩和教条堆在你面前时,你是选择顺从还是勇敢去突破?看完《月神》之后相信你会找到答案,保持自己的一份童真,用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问题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月神》观后感(五):美丽的《月神》—About La Luna

  无意间因为同学喜好,上了豆瓣。看到了皮克斯的动画短片《月神》。觉得好温馨……

  月神的创意符合我们每个人幼时的幻想,记得小时候的夏夜,吃过晚饭,就躺在妈妈的怀里,仰望着漫天的繁星和皎皎的月,心中必是关于月的各种遐想。

  当这种梦想搬上了荧幕,必会勾起许多人的共鸣。而我毋庸置疑也在这个队列之中。然而月神的主题并未停留在回忆单一层面上,成长才是建立在我们回忆之上的更关切的话题。对于成长,我们也如片中的孩子一样,有长辈的干涉,有自己的模仿,更有努力向前时的迷茫与潜在的恐慌,但对于成长的路途上,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身边必会有像影片中被月亮吸过来的星星似的惊奇与美丽。

  一直向前,会找到不同于长辈们关于生活的答案,一如影片中孩子将帽子向后一扭的潇洒,一如海面上为你映射的月光…..

  《月神》观后感(六):look and learn in your own way

  从带上帽子的那一刻起,他担负起了为月亮阴晴圆缺负责的任务——这是责任

  从背上船锚的那一刻起,他对未知的路一无所知——这是成长;

  从踩上天梯的那一刻起,他向上攀登——这是勇敢;

  从触碰第一颗小星星的那一刻起,他了解了星星——这是学习;

  从小锤落下的那一刻起,他成功解决了难题——这是实践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

  爷爷和父亲对于帽子、工具的选择与授予——这是传承;

  爷爷鼓励向前,父亲手把梯子——这是支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行动,转动帽檐,在传授与支持下,走出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难题,最终也有了自己的方式、方法,或者叫风格。

  短短7分钟,我们学到了什么?

  从父亲与爷爷那里学会,给予支持与鼓励,而非方式或方法;

  从孩子那里学会,勇敢去做,用自己的创新的方式,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没错,处处留心。

  《月神》观后感(七):成长中的温情

  成长中的温情

  -------------浅析电影《月神》

  电影《月神》是一支十分温馨唯美的皮克斯动画短片,它继承了皮克斯动画一贯的风格。 皮克斯的动画短片《月神》虽然只有短短的7分钟时长,却让观众在这7分钟内颇有所得,该短片的画面风格唯美动人赏心悦目、充满童趣自不必说,在有限的片长内,将十分重要的道理娓娓道来,并做到详尽有序生动可爱妙趣横生,则彰显了皮克斯在动画短片表述方面过硬的实力。同时它也获得了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电影《月神》伴着柔美宁谧的抒情音乐,一个传奇故事娓娓向你道来:夜晚,一艘名为月神号的小船航行在幽蓝的海面上,船上坐着慈祥的爷爷,身体健硕的父亲和可爱调皮的小男孩他们祖孙三人,爷爷和父亲带着年纪小小的小男孩去完成清扫月亮表面的星星的家族任务。船在海中央停下,爷爷掏出礼物,是一顶和他们戴的一样的工作帽,爷爷和父亲嬉笑着把工作帽给男孩戴上。爷爷将船灯熄灭,三人坐在小船里静等神奇时刻的到来。此时,海上升明月,海面一片金黄。父亲架起一把云梯,小男孩背起船锚在爷爷的鼓励和爸爸的支持下开始一步步地踏上探索月亮的旅程,祖孙三人来到月亮上开始清扫那些星星,在三人各自发挥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后,祖孙三人乘船离去,天边,幽蓝宁静清澈安然,月满盈天。

  动画,以动为主,表现画面的运动,用时间的运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赋予影片更为丰富的表现力。由于电影的运动特性,使它具备了得天独厚优越条件,它既可以表现时间流动的过程充分展示动作,通过事物的发展和运动来扩展空间;又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叙事的过程,在同一时间内透过空间扩展生活场面,加大叙事容量。

  运动是电影艺术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方法。电影《月神》更是将电影这一运动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月神》是皮克斯的经典短片,没有对白,没有旁白,人物也只有3个人,简单明了。虽然如此,影片也不难理解,影片呈现给观众的是在月光洒满的海面上,慈祥的爷爷,健硕的父亲,可爱调皮的小男孩他们三人之间的活动交流。影片中的运动就可以看明白整个故事的内容,当然更能看出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些则都是通过画面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是用电影的运动性来表现叙事的。

  电影画面的运动性具有较强造型意识。电影通过运动性来塑造了三个生动形象的人物,从白白的眉毛,长长的白胡须等外貌特征和其肢体动作塑造了一个智慧而又传统老爷爷形象,一个个头高大,身形健硕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孔武有力的父亲形象。他们两人的形象塑造上有着相同点,那便是他们的眼睛的表现上都是小到极致或者说是导演不想表现其眼睛,而一特点又与塑造的可爱调皮的小男孩相反,小男孩的形象是有着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从小男孩的肢体动作以及的他的眼神的变化塑造出了一个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对长辈的行为动作爱模仿的孩童形象。爷爷与父亲的形象塑造,使其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爷爷是保守的传统思想,而父亲呢,则是自己的固有的思想,为此他们在教育的问题不断的争执,不断地出现冲突,而小男孩呢,在不断地观察长辈们的做法,在接受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肢体动作的塑造,同样也很独特。在影片的开始,爷爷和父亲他们赠与小男孩帽子的时候,爷爷把用布包着的帽子递给小男孩的时候,他捏了捏小男孩的耳朵,表现出爷爷如同其它家长一样很是疼爱小孙子。而小男孩看向父亲,在父亲的许可下打开了包裹,拿出帽子,看看爷爷,看看父亲,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将帽子戴上了,而爷爷和父亲两人又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小男孩戴帽子,这些肢体动作的安排,更好的表明了电影的运动性,这也更好的通过人物的塑造而突显出的人物的性格。

  电影的运动性具有较强的造型性也体现在其电影在场景的设置方面,影片的开始幽蓝寂静的海面上缓缓驶来一艘标示着La Luna 的小船,祖孙三人坐在小船里,健壮的父亲划着船桨,可爱的小男孩坐在船身中间,而慈祥的爷爷坐在船尾,船尾的后面挂着他们用于照明的小灯盏,幽蓝的海面,白色的小船,橘黄的灯光,透漏出层层的温暖。而影片中当爷爷熄了船尾的灯后,海面上慢慢的升起一轮巨大的圆月,月光一下子映满海面,海面上也泛起了一层金黄色,幽暗的寂静中,嘭——,一轮满月跳跃而出。虽然没有刻意的声音暗示,但当月光洒满海面的一瞬间,分明有腾跃出水的声音感。画面美到除了惊叹,无可挑剔。及至三人登上月亮表面,满地闪闪发光质地,营造出一份美好的感觉。影片的结尾由祖孙三人坐在小船里,画面升到空中,圆月变成弯弯的半月挂在幽蓝的夜空中。这样的场景的设置,营造了一种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运动中,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对于教育也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电影的类型是典型的动画片。电影《月神》是以三个典型的动画人物来进行的故事的塑造的,以理想的幽蓝的海面上升起一轮巨大的金黄的圆月为场景,以布满金色的星星的月亮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来创作出一部温馨美好的动画短片。电影《月神》没有对白,没有旁白,只有类似于喃呢的音调的出现,但其并不影响叙事,反而让观众更深切的去观看影片的画面。背景音乐的配合更是更好的帮助叙事的发展,更能体现其温情的一面,更好的体现了其动画的效果。

  电影《月神》通过一个祖孙三人去完成家族的任务的这一过程,突显出了世代交替之间,家族的继承和个人的成长,长辈总在后辈的成长历程中充当教导者的角色,他们往往惯性思维,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去影响后辈,温和规劝型的尚且能让后辈听进一二,势跋扈型的则只能招致叛逆和厌弃,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导者发生了意见冲突,那么被教导者便会无所适从,此时,后辈自己的主见则显得尤为重要。《月神》中的小男孩恰好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个人主见,不同于祖父和父亲,他有自己戴帽子的范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清扫工具,更重要的是,他灵活机智、因地制宜地解决了横在祖辈三代人面前的大难题。宏大的主题在如此短小的一个动画短片完整地表达,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更别提那些生动刻画的人物,以及美得让人窒息的画面了。作为动画短片,这样几分钟的华丽已经臻于完美。

  电影的主题当然也不排除将亲情的温暖融入在影片内,长辈们对于孩子的爱护,对于他们的教育,长辈们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的同时,也希望孩子可以长大成才。所以影片中,小男孩第一次参与清扫活动,长辈们会在跟前提醒着,鼓励着,支持着,让他逐渐去认识,去了解,突显出祖孙三人之间的情感,突出了亲情里的温暖,成长中的温情,给观众呈现了一种唯美而又温馨的画面。成长中有坎坷,同时也会有温情。

  《月神》观后感(八):反戴的报童帽与被砸碎的星星

  ·

  也许创作者并没有太强的目的性,但其实创作的结果让每一处的设计感都变得“纯天然”。

  顺理成章,是一种流畅度也是一种优美感。

  《月神》表面上可能只是一个精美的童话,往里面或许是祖辈发展的极简史,而到了深处却是物竞天择改革换代的“天演论”。

  简单的古典吉他和铉开场搭配精简的画面设计使观众瞬间置换在画面中,皮克斯在视听方面的功力依旧,虽然是小影片却完全是大制作水准。人物的模样也是准皮克斯“模具”。所以,一个成熟的制作公司在有了鲜明的风格后对辨识度肯定会有提高,但对新鲜感也是一种削弱。好在还有独具一格的编剧。

  矛盾的开始与剧情的扭转都在一顶报童帽上,对于帽子的戴法爷爷与父亲相争不下去,但父亲的强硬最终让爷爷不服气的接受。而在最后小孩儿去敲碎星星前他将报童帽扭向脑后,并报之以坚决的眼神。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年惠普与IBM的血拼时被仅仅成立一年的苹果扭转市场,当时的乔布斯意气风发,或许眼神和姿态都与主人公一般坚定。

  父亲和爷爷争执不断,却也有三次出奇的一致,第一个是让小孩儿爬上梯子时,第二个是都解决不了那颗大星星,第三则是小孩儿砸碎星星后一样的担心。前者可以看作是对下一代共同的期望,后两者则是面对新时代的问题时共同的一筹莫展,心惊胆战。小孩儿最后将星星砸碎解决问题也正是新一代崛起的象征。这是家族问题的写真也是历史发展的纪实。话语权肯定是留给下一代的,问题是下一代的,解决也是下一代的。历史对每一时期分工不同,却很少各尽其职,也不可能尽其所能。

  细节对任何作品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感情不是,感情是关乎生命的。小孩儿学长辈动作和用工具比长辈胡子的细节不仅让童趣童真跃然画面,更让整体有了灵性。这些细节的精准刻画不是靠先进的技术或巨大的投资就可以实现的。仅仅只能靠内心。内心的热爱与积累到了,也就走心了。

  在最后每个人都使用着不同的工具打扫月亮,对月亮的阴晴圆缺也有了一个极为梦幻的展现。这是一个美丽童话的完美结局,温暖又单纯。但若偏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似乎这也象征着生活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只为了活着这一共同的目的,并且活着本身在“局外人”看来竟十分梦幻。

  刻着月神的船载着传承使命的祖孙三代,可载体终究是载体,画面随他而来,依他而去,我们没有关注他本身而是关注着他承载的“东西”。而影片作为一种载体,不知道又让人们关注着他什么?

  《月神》观后感(九):精华 以小见大

  故事很简单,祖孙三代到月球上工作的故事。里面有传承和继承。

  整个画面梦幻唯美 无声中透视出人性的光辉。

  我们每一个人活的都如这影片中的角色,懵懂如这个男孩,想要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而在我们的成长中总会有这里面的爷爷父亲一样的“家长”角色引导我们。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顺从或反抗,直到这样的角色逐渐的演绎到我们自己身上,生命的循环和意义就在于此:探究,成长,拥有自己的个性和视角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断的与生命的其他形式相结合。

  人的过程是让我们渐渐成为了“思想者”,我们会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用这种惯性来审视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孰不知他者视角可以解开很多问题的结,而影片中的小男孩,不顾束缚冲到星星上去,就是一种突破“家长”常规思维就是一种他者视角的象征。“中国式家长”在这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该这么做,不,应该这么做。听我的,听我的。其实如白纸一样的孩子无所顾忌是最有想法的,而许多时候,宁可让他受伤也要让他自己亲身体验,即便是世人皆知的真理。何况我们无法预知一次偶然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也许是一种奇迹性的突破呢,就像小男孩的一个锤子下去,一颗大星星绽放四射,这里面也预示这传统的思维的倒塌和彻底的对“家长制”下所谓正确方法的宣泄。

  你的我的,不要思想者的,无法预知的勇于尝试的才是无穷的未来世界。

  《月神》观后感(十):一场简单的视觉盛宴

  一场简单的视觉盛宴

  ——《月神》影评之美学形态

  我们常说,看到什么东西让我们大饱眼福,美食,珠宝,美女,风景等等事物,都能让我们有这种感悟。看电影时,大动作大场面往往也被我们称为视觉盛宴。然而《月神》是一部动画作品,没有动作潇洒利落的打斗场面,也没有千军万马集体出动的恢弘气势,那它是怎样做到带给我们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通过美学形态的角度完美阐释“传承”这一主题呢?

  人。《月神》是一部典型的皮克斯动画作品,运用CG技术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使每一个造型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人物外表的塑造就充分体现这一点,首先,祖孙三人的装扮都基本相同,都是白衣服背带裤,然而在“大同”下,我们并不能忽视“小异”:爷爷有着长长的白胡子,全身透露出智者的气息,而父亲则体格高大,身材强壮,是典型的体力劳动者,孩子则天真可爱。导演为突出“传承”特意安排了爷爷送孙子帽子的情节,更加明了。人物动作方面由细处展示人物内心,环环相扣,严谨完整。父亲和爷爷的争执,小男孩对父亲爷爷的刻意模仿,父亲爷爷对孩子的亲昵关心,表现了祖孙三代平常的一面。然而他们的行为,却是如此与众不同,可以说,他们举行的这场神圣仪式般的使命,就是一次精神传承。而由动作引出的人物冲突,更为短片增添了戏剧性。

  景。整部片子的景物设置极为简单,一切能省略的物件绝不多余,这使得画面主体突出,内容丰富但不显得凌乱。在短片的结尾中,水浮船,人望月,月挂空,水影月的画面始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回忆。

  物。《月神》中一些物品的设置只为起到表明物件的作用,其想象空间被无限扩大。如小船大小和月亮大小的比例不合常理,而小木船中能藏下一溜长梯更是不可思议,然而我们在观看时丝毫不觉得别扭,就是导演为了加重想象效果特意而为之。在月亮上爷爷与父亲关于打扫用具的争执,结合后来小男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都在说明面临传承,我们人人应做好准备,并不断突破创新。

  光影。导演对于光的运用恰到好处。当圆月升起时,画面中是小男孩惊异的脸,亮光顺着其脸自下而上的垂直运动明了的告诉我们月亮在升起。而小男孩逐渐被月光笼罩的脸更如神圣的光辉照亮了整个画面,推动情节进入第一个小高潮。

  色彩。本片的主色调是抢眼的黄蓝搭配。黄色和蓝色本是互补色,两者结合在一起尤其夺目,本片虽采用了这样一组撞色作为主色调,但运用了柔光处理,让蓝色变淡,黄色变暗,则原本有些扎眼的搭配变得舒缓浪漫,带给我们童话般的意境。从总体上来说,本片色调偏冷,用主打色奠定基调,再选择例如白色,咖色等衬托,使短片总体干净安静,符合主题。短片最后,一弯玄月挂在夜空,深蓝的夜空和海面上,金色的月牙更加令人惊叹,让人记忆犹新。

  构图。《月神》中构图比例的安置,并没有完全按照黄金分割线的比例划分图面,而是大概在1:4的比例构成画面。例如一开始三人划船进入画面,镜头俯拍,画面中船从下到上运动,大概位于画面左侧1/4的位置,更加强调安静与暗淡的环境,与后来月亮升起时带来的震惊与光明形成对比。而巨大的月亮升起时则迅速缩小了夜空所占画面的篇幅,从而是主分明,重点突出。

  制作。动画也是历史悠久的类型电影之一,从一开始的黑白无声,到现在的CG、3D,动画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月神》这部现代动画作品将电脑科技运用的很到位,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环境制作,都是一流水平。立体效果逼真生动,透视效果制作的星星散落的片段唯美动人。整部作品朦胧神秘,给人以梦境之感,又正好切合《月神》“传承”主题,一呼一应,完美升华。

  仅由以上几点,我们便能窥视一部作品若想带给人美的享受,不仅仅是画的好,做的好就行。《月神》之所以能获奥斯卡奖项,更有其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当然,作为皮克斯的孩子,在全球范围都是享有极高声誉的,不仅在于品牌和习惯的作用,皮克斯在动画演绎上炉火纯青的手法和创新,是其几百年来生生不息,且广受大人小孩深爱的最有力的法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月神》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