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是一部由村上正典 / 川村泰祐执导,南泽奈央 / 沟端淳平 / 矢崎広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说:我相信。
他探过头去吻了她。
她拉起他的手。
HY 百转千回地唱着。
这场景让我想起刘若英唱的“那个永恒的夜晚,十七岁仲夏,你吻我的那个夜晚。”
让前面多少次的欲言又止,无数次被人有心无意地打断,那个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故事和那反复练习却每次都在紧要关头梗在喉间的表白,在这一刻终于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口,尘埃落定。
而这只是他们艰难长跑中途的驿站,稍做休息,就得立马起步。
虽然,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一点火光,尽管微弱,却可以照亮前途的幽深漆迷,使人有了希望。
在情节还没有完全铺展开,矛盾还没来得及激化,羁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我们所见到的,就是初恋的全部模样。
跳过男孩母亲的毒瘾吧,无视那个贸然出现的男人吧,忽略女孩母亲写在脸上的若有所思吧,在这一刻,我们眼里只看到两个人。以及那个整座城市灯火见证的初吻。
冰冷长夜,孤枕难眠。人能够抓住的温暖只有一寸,转过身依然要面对不灭的现实。
那么,让我们尽情相爱吧,在这个十七岁的夜晚。哪怕明天山高路远,车毁马亡。
《红线》观后感(二):人要修多少功德,才能和彼此最相爱的人成为红线的两端终点?
就像小高的爸爸说,咖喱需要小火慢慢地煮,不能急躁,重要的是下足工夫。看到第八集才看出来,这剧也是这么作出来的。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到这一集感情全都爆发出来了。小高虽然可恨,但最终还是明白过来了,我相信如果他没出意外是真的可以和芽衣作回朋友的,像初中时那样好的朋友。可惜,真的很可惜。小高死的时候,我还是很难过的,不仅仅是因为那个语音信箱的桥段,更多的是因为看到美亚、小充等等好朋友都在手术室外等候,看到小高的爸爸说出那样的话后大家的表情,想起美亚说的,“为什么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呢”,又难过,又感叹。麻美带敦史到那家店的时候,我就想起前面几集里大家一起到那家店玩的情节,那个时候应该是他们这群人最快乐的时光。从沙良自杀开始,芽衣和敦史分手,小高和芽衣交往又有分歧,美亚和小充也分手了,美亚又嗑药,小高死了,麻美还要自杀。。。这一路看过来到第八集,也真的很想像美亚感叹一句,为什么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呢?
世事无常。看片子的时候会想起自己过去的那些朋友,那些时光,经过了这样那样的事以后,不也是一去不返了吗?
为什么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呢。
不知道敦史和芽衣接下来会怎么样,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阻碍着他们,红线能够绕过这些事情紧紧勾住彼此的小指吗?我想,小高,麻美就是他们这条红线上绕过的人,虽与他们有缘,但终究不是红线的终点。由小高说出“芽衣和敦史之间好像有着看不见的羁绊,是红线吧”这句话,感觉非常合适,因为旁观者清,而被红线绕过的人,看得更清楚那两人之间的红线。
人和人的羁绊真的非常微妙。红线牵着的,不一定是相爱的人,而是注定相守一生的人吧,因为现实里,有
多少人是和自己最爱的人相守一生的?缘分最深的人,牵着你红线小指的那个人,不一定是你最爱的,而是要和你一起到老的人。最爱的,也许只是被红线绕过,这是最让人难过与无奈的。
不知道人要修多少功德,才能和彼此最相爱的人成为红线的两端终点?
《红线》观后感(三):摆脱不掉的平实的学生气!我居然给四颗星!
因为我有一个朋友的妈妈也吸毒的关系,看男主角演出有那一种无奈感、矛盾感
女主角奈央被人说不好看,我很反对,因为她清秀的脸,漂亮的眼神,迷人的酒窝足够担当这样一个坚强温柔的角色。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不只是“美”这么简单。
07集的那一巴掌很现实得打在了所谓“最好和一直爱你的人在一起”这种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事上,某些人的占有欲和暴力因子浮出水面。
听说后来要虐了,希望剧情保持至今的平实,不要乱来!(目前看至07集)
.s.
“塘(OusideTang)”隆重推荐心目中N大心水日剧,排列分先后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04963/
《红线》观后感(四):红线,幸服咫尺天涯
烦闷的情绪下最好的解药是什么我无从知道,我只是随着感觉逃离了教室,让那个机器猫老师再见去吧,冷风吹进脖子时突然有想敞开胸膛的冲动,还是蹒跚着回到了寝室,习惯性的看肥皂剧,写乱七八糟自己不懂的东西。看到了红线,打着山寨版恋空旗帜,秉着看笑话的恶劣心态去看它,却发现自己慢慢被吸引住了,看来同样的山寨的,日本人之余国人还是存在差距的。
他问,你相信命运吗?她说:我相信。他探过头去吻了她。她拉起他的手。一座城市的流荧灯火,全被他们俩踩在足下。
校园中发生的爱情总能让我们这些从校园中走出来的人看的更有感触,总会在某些熟悉的片段中找寻自己的影子,那个傻傻的样子是他是她还是它……校园里的爱情必然渗透着离别,梦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震荡,以及可以改变一切的成长时光。我不想予以它悲情片而是更喜欢用纯爱来代替,只是因为看完它后心中有那么强烈空落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看完孙艺珍的《假如爱有天意》后的空落感,那是种无法救赎的错觉……影片赋予了日本人惯用的内敛与忧伤,不经意间你总会对这个民族不自觉地产生太多的遐想……
平凡的相遇,自然而然地相恋,似乎一切都可以变得那样的美好的的,然而电影之余电影一定会有太多的波折。起先的波折来自于一场误会,芽衣和沙良的误会看上去太过于牵强,完全没有解释的机会,没有解释就无法解脱,所以沙良有了出格的举动。看着沙良从楼顶跃下时,一边为她的单纯感到不解,一边暗叹她的情意是何等执重。 导演设置这段剧情也是给了小高涉入故事的机会,芽衣在无能理解被人排挤的处境下,小高站出来为她抵挡攻击,帮她度过难关。也因此小高和芽衣又到一起,开始了他们两个的恋情,也是另一段真情的开始,命运的反复和曲折,是对命运信服的又一理由。
小高,也是贯穿全剧的悲剧角色。他真的很喜欢芽衣,从一开始的跟随和表白就能看出,可小高悲剧就源自他的自卑,芽衣和小郭在一起的时候他不敢去争取,而得到了芽衣后自己却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替代而存在,他也明白小郭和芽衣在一起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吧,所以他宁愿埋藏自己的感情和送上祝福,更也许自卑是自己除了旁观和祝福外再没有涉入他们的理由。后来麦牙和他在一起,他欢呼雀跃忘乎所以,那种超脱寻常的兴奋也许也是源自于自卑吧,预想中他们一起也许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从小高开始说:“以后让我来照顾你吧”可以看出小高的幸福与满足。
可小高始终是悲剧的,他在全剧中始终只是个陪衬或是过客,从他一再的出手打芽衣的时候,他放大了他内心的危机感,这也是自卑引起的错觉。“既然违背了何必约定”。当他咆哮这句话的时候他也许并不是令人生畏的愤怒,而是看到缺乏安全脆弱无依的慌乱形象。小高一次次的出手也是因为他太爱芽衣,怕失去她,怕一切轻微的不同往日的变化都会证明他只是小郭的陪衬,敏感反映于一切不是前兆的前兆。当小郭为了芽衣打他的时候,他知道了小郭其实是爱芽衣的,这才让他更加坚定的意念,放心离去。
小高他死了,他说过会一直在我身边的,他说要照顾我一辈子的,可是他死了”当芽衣说出这句话时,我们看到约定和诺言是多么脆弱无力的,誓言和她身后飘起的樱花,都显得那么轻。 我依稀还记得里,面的瘾君子说着:“只有利用药让人们忘记生活的痛苦”的话,年少的我们有多少看似做作的愁呢,于是我们只能借助各种东西来排解烦恼,想起了涅槃的主唱柯特·科本说过的,当我们的寂寞我们的天才我们的音乐都无法让我们感到满足与被理解时,我只能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他选择了用子弹来带他离开。
贯穿始终的一份情感,维系相离的主角们,相伴在生命里走了那么久,无非佐证着年少爱情的虚无,宿命的强硬。和相视漫步那么久后,只是和幸福擦了擦肩的无奈。
“每个人生下来时,小指上就系着根红线,不知何时就悄然出现,并延伸到茫茫人海中。沿着红线走下去,另一头牵系的人就是命运的邂逅者。”
想起了点蜡烛的冲动,按门铃,放孔明灯……想起了很多的捏话,也许人活着捏的世界里才是真正的青春……
《红线》观后感(五):红线
其实之前看EP的时候已经发过言了。。现在在刚看完电影般的情况下再抒发下情感。。
但是有段话实在让我很有喜感。。当韦固问月下老人篮子里装的是什么的时候。老人回答:“红绳子,用它来系该做夫妇的男女之足。当地们坐下时,我便悄悄地给他们系上,那么,即使他们原生于仇敌之家,或者一贵一贱像天地悬隔,或者一方跑到天涯海角当差,或者吴地楚国不同乡,只要这绳—系,谁也逃不脱。你的脚,已系上那位的脚了,追求别的人有什么用处?”
注意了。。用现实社会的话翻译就是。。即使他爸爸和妈妈和你爸爸妈妈势不两立,意见不合。。而完全没有做亲家的可能。。即使他在中国。。而你在美国。。社会文化背景都不同。。即使他穷的叮当响。。天天挤公车有时还要问他奶奶借下老年卡。。而你天天开奔驰宝马。。背LV。。只要这绳子一系。。谁也逃不脱。。
放屁。。被金钱观控制的死死的成人们开始发话了。。现在是金钱社会。。红线有个屁用。。
对,很有道理。。被反驳的人觉得身边的人虽然不错。。但是条件什么的好像没有自己朋友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优秀。。攀比之心油然而生。。
不行。。感情有个屁用。。还是生活水平好。。物质水平上去了。。一切才有意义。。
于是他们忘了纯真。。虽然也纯真过。。但是现在已经活生生的变成了冷漠主义者。。不会真正的去关心家人。。朋友。。只是按着世俗的标准孝顺。。圆滑。。如果社会稍微扭曲下。。标准稍微变下。。他们也跟着变。。没办法。。潮流嘛。。我们要与时俱进。。社会才和谐。。
呵呵。。可惜。。好运不常在。。人生有起伏。。终于有人妥协了。。安安稳稳当上了班族。。等着机会踩着别人往上爬。。但那些爬不上去的也渐渐没有了高攀的念头。。终于觉得差不多可以找个让自己觉得安稳了人结婚了。。有了孩子。。不过还是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找个好老公老婆。。别像我那么苦。。
可惜孰不知一切自有天意。。有的人领悟到了。。心态变平和了。。有的人没领悟到。。压力过大。。终日郁郁寡欢。。彻底麻木。。对人对己都不厚道。。
殊不知很多现实中的贫富结合的男男女女们都有红线牵着。。并不是可以强求的。。
如果没有纯真。。这一切都不成立。。现在社会红线真的少之又少。。前阵子我姐姐结婚了。。可惜我还能感觉她根本不喜欢自己的老公。。还是喜欢以前的男朋友。。那为什么要结婚呢?
撇开红线不谈。。工作也是。。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职业。。终日游离在职场上。。不会真心把精力用于工作。。用在怎么搞灰色收入。。怎么搞权利斗争。。可惜。。当工作先生在拼命的呐喊。。不喜欢我别糟践我时。。根本没有人会听到。。
想想我是幸福的。。我喜欢音乐。。喜欢外语。。并且天天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反过来想想人不就是应该单纯的复出努力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人去努力么。。这不是幸运不幸运的问题。。是常识吧。。
为何那么多人喜欢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还要强装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结婚。。还要强装贤妻和善内呢。。
听着红线的配乐。,屁话有点多。。感谢棺野悟郎的配乐。。啊。。3点零5分了,最后说自己对自己说句,HAPPY BIRTHDAY。。。誕生日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以上。。
终其一生,你将与多少张面容离奇相逢?
如果仅是临街一瞥,每天将会行色匆匆地与1000人打个照面,然后再不相见。在六十亿的人生海海中,这样的几率,基本等同中了四等奖的六合彩。
每一天,一千次中奖机会的四等奖,我们却从未怀抱惊喜或感恩的心情。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对陌生人白眼,与陌生人龃龉,骂一句“缺德”,或者“去死吧”。
到八十岁时,你所遇见的2920万分之一,还能记得几个?
如果是点头之交,对容颜留下深或浅的印象,每天会超过十个人吗?
是的,你记住他的眼角有一粒痣,她的唇边有一道纹,你记住他叫张耀武,她叫李婷婷,当时你还即兴发挥来一句:“从此我们就是朋友了。”
然而,你转过身便删掉他的号码,抛掉她的名片。为可能今后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浪费1M的存储空间,都是不值得。
于是,这十万分之一,堪比特等大奖的轨道重叠,也被你硬生生拔离航向,就此别过。
更不要说,你第一次睁眼时面对的第一张脸;你清晨起身时一转头看见枕边正熟睡的脸;你在每天下班的地铁上总会四目相对微微笑的脸;你决计说服自己一辈子也看不厌要看到老的那张脸;你在灰心绝望快乐分享时,心底默然浮现,一直深深思念,却再也不再见的,那一张脸。
这些亿万分之一的璀璨面容,任何一张都值得我们终身铭刻,不可猥亵。
《红线》观后感(七):我们的心不会贫乏,因为还有丰盛的爱情 <EP04>
我啊,很久没有为纯爱哭过了。
很久没有相信那些年少时间里一句话一个字就定下的誓言,我喜欢你你喜欢我是何其美好何其难以遇见。后来眼神再也传递不了爱情了,拉拉手根本没什么大不了,再后来无所谓了拥抱亲吻,再再后来。
再再后来,是不是会变得不相信爱情?
小敦这个男孩子。
即便他是我完全不会喜欢的,闷且害羞的男孩子,却也在他从众人面前站起来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两个人一起好吗”的时候怦然心动。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什么先说爱就输了的法则吧,被打断多次的告白——如果这已经算作告白——多年以后一定会觉得,幸好那时候我告诉你了。
而不是懊悔。绝对不是懊悔。
我们一定会觉得真好。太好了,曾经遭遇一场丰盛的爱情。
然后他说对不起,明天不能跟你一起去了。我真的没有意料到他会带着芽衣偷逃出住处,带着芽衣做一场让彼此的生活轨道完全改变的浪漫不已的旅行。同样也没有意料自己会在这里鼻子发酸,直到那个小心翼翼的命运的故事那场真正的告白,终于控制不住的哭起来。
我们遇见一个人,喜欢上一个人,说再见,很久以后又再遇见。
一生只要一次就好了。
假如你们再遇见,就请相爱吧。
之后12岁的生日,我在心里祝福着彼此,并一直坚信我们会再见面的。
我到现在还很喜欢那个女孩子,并且一直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16岁的生日。
芽衣,你相信命运吗。
——我相信。
《红线》观后感(八):因为年少
红线
因为沟端淳平,我开始关注这部剧。
从上一个秋季走到现在的春寒,不近不远,中间停滞的时间往往让我遗忘了它。毕竟要看的剧太多,要记得人太多,只有当新的一集放映时才会重新记起。
向来喜欢以敲击键盘的方式来演绎旁白。
最开始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黑底白字,如此触目惊心。
大概是喜欢来的太深刻,所以上一季的『Bloody Monday』和『红线』才会如此喜欢下去。
已经忘记了看第一集的感受,只是翻开自己的随笔本时注意到了抄录在上面的台词——
「神在我和你的小手指间系了一根红线
这根命运的纽带既不能用肉眼看见
也并非是通向你的地图
所以我因与你的邂逅而爱上你」
【命中注定】
这个词的分量说清说重只有真正相信的人才会区分。
因为相信,所以才会把『红线』一直看下去。
可是,往往命中注定的字眼说出口就已经禁锢了思维。
认定了和某人的缘分,往下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如自己的设定走下去,所以容不得一丁点的差错。可是,命运又不是自己设定的,变数往往会打乱原本的安宁。
敦史、小高、小充、小夏
芽衣、美亚、沙良、优梨、麻美、小雅
还有一些排除在记忆之外的少年的名字,因为红线,聚在了一起。
每一个少年,都有那么一段属于自己最特殊的经历——
敦史和芽衣8岁时的邂逅,16岁的约定;
沙良从头到尾都如此珍视和芽衣的那段友情;
优梨和小夏学会了责任;
美亚和小雅曾经的迷失;
小高在恋爱这条路上的执着与放手;
……
很多很多不能一言概括的故事,一切都是“青春”在作祟。
本来以为,这是一部节奏比较慢的剧,而且每一集的剧情似乎都没太大起伏。
事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比我想象的要好点。
或许,应该把结局设置的更残忍点,沙良的归来如此简单,仅仅一条短信就预告回归未免说不过去。而且,那么多的鸿沟那么多的问题还横亘在芽衣和敦史面前,仅仅凭一个沙良就重新把两人连在了一起……那么,那么多一起走过来的朋友算什么?
我很介意直到最后都没有提起小高。
不是我喜欢这个角色,暴力问题是无法原谅的,即使以“深爱”做理由也无法理解。
但是,一点都不提及是不是大家都把他遗忘了?
或许吧,但我认为沙良既然回来了,就一定要提一下小高。
她给未来自己的信里应该不只有芽衣和敦史吧,算了,这些都无从说起,因为故事已经结束。
尽善尽美是愿望,可每一部剧都有瑕疵。
还有为解开的疑问只有留在接下来的映画里了,突然记起了还有5月份的映画。
即使有很多不满意,但在每一集,我确实都有哭泣。
明明是最简单的情节,明明是最普通的故事,偶尔夹杂点毒品贩卖、暴力也是难免的。
或许我比较敏感朋友之间的小细节吧,所以才如此感动。
芽衣和美亚,芽衣和沙良。
不管对谁,我觉得芽衣都有亏欠,欠她们很多解释,一些说不清也无从说起的解释。
往往朋友间遇到问题,能够静下心来解释就是个奇迹了。
所以,沙良才会在那一刻选择跳楼,美亚才会在那一刻和小雅走进村越的毒品吧。
……
友情的力量很大。
可很多人把她放在了爱情之后,这是我无法理解的。
我想,沙良跳楼那一刻想的不是小高而是芽衣吧。
明明是自认为最贴心的伙伴,却不对自己说真话,即使这个真话难以开口。但至少不该欺骗,从学会欺骗那一刻起,她们之间的线就断了。
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剧里沙良从未失忆,只是不要再和芽衣有任何瓜葛。
我从不希望用另一段开始去挽回从前的伤痛,有些事发生一次就会发生第二次,谁也不敢为谁打包票。因为很多时候连自己的行为都无法预知,何况从未看透的彼方。
我不喜欢芽衣,即使她是个好女孩,还是不喜欢。
从她对沙良说谎那刻起就不喜欢了。
我喜欢敦史,他的隐忍,他的体贴是我无法做到的,所以才觉得他的高大。
总觉得芽衣和敦史若不是命运上的注定,其他方面一点都不想配,或许是因为“南泽奈央”的关系吧,让我对芽衣有点介意。
或许已经过了谈论年少的年纪。
在那个年纪里,只是和同学打闹玩耍就花去了足够多的时间,没有去经历太多刻骨铭心的,所以,现在去回忆也只剩下放课后的街边小吃和说不尽的闲言碎语。
没有什么让我难忘的少年,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过去,总觉得一切太淡白。
《红线》观后感(九):初恋的位置
如果命中注定的人是你的话,这段恋情即使宣告结束,我们还是会相遇。
你相信命运吗?
我相信的。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大约会和3万人相遇。其中,在学校和职场认识的有3000人,关系好能交谈的有300人。在这些意外的相遇里,你出生之前,神就定下了一次特别的邂逅。
譬如,初恋。
初恋的位置只能有一个人,有且只有一个人。不管之后你遇见了谁,谁住进你生命中最爱的人那个位置,初恋的位置都无可取代。
你的初恋是谁?你又是谁的初恋?
无论有着什么样的分别,相遇都有它的意义。所以,请不要忘记你的初恋,不要因为那是一段无疾而终的历史便不再回想。哪怕是在街头遇见,也请微笑喊出她的名字,让时空瞬间回到多年以前。在你年老的时候还能想着你的初恋,那你依然是美丽的。
《红线》观后感(十):366日长的红线
与同类的恋空相比较,我更喜欢这一部作品,她关注的不仅仅只是年轻人之间的纯爱而已。
红线穿梭在这群年轻人和上一辈之间,恋人,友人,亲人,抑或只是相识的人,被一根根红线相连着,羁绊着。纠葛不清。
无数次的,被ed的『366日』感动着,无疑,这是全片的升华之处,那些理不清的羁绊,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继续着,有些突然断了,有些被影藏了,有些被打了死结。不停地在混乱,又不断地被理清,歌手略带沧桑的歌声带出了被红线所牵绊的人们的各种感情,有受伤,有感动,有恍悟,还有幸福。那流畅的萨克斯就像是一把梳子,随意自然的梳开红线所有的结,在时间的流逝中,给干涸的生活带来一股清泉。
366日给谈们带来的那根红线,终于在最终收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