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时间》是一部由鲁巴·纳达执导,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 亚历山大·希迪格 / 埃伦娜·安纳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罗时间》影评(一):我们该忠于谁
随着穆巴拉克的辞职,对埃及的关注也渐趋于平静。偶然得知有这么一本以埃及为背景的电影,就看了一下。
片中美丽的开罗市区景观,雄伟的金字塔,柔和缠绵的背景音乐,一切都那么美好,以至于对这错误时间发生的这段恋情插曲都显得这么梦幻。真的是一帘幽梦啊。
不知在她和丈夫游览金字塔时,会否仍心心念念在那个夕阳西下时与他缓缓登上塔,并肩而坐,四目相对时的快乐,充实。
我们是否能偶尔忠于一下爱情?
《开罗时间》影评(二):那么,你的命运是什么?
‘They’ve gone…out into the world. Finally.’
朱丽叶的手指在虚空中划了短短的弧线,又无力地落下,仿佛述说的并不是长大成人、离她而去的子女,而是她自己本已飘忽、破碎的生活。突然之间,一切都说得通了。
朱丽叶似乎已经过了最好的年纪,又似乎终于可以享受最好的时光。中年步入尾声,她美丽依旧,金色头发、雪白皮肤,举手投足间有古典的优雅。她为探视丈夫马克来到埃及,政局动荡,作为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丈夫被困在别的城市寸步难行,她是有些胆怯。
但是,有人等她。那人名叫塔列克,埃及人,是丈夫曾经的下属。因为这样的工作经历,瘦高英挺的塔列克能说流利的英语,既有西方绅士的仪容风范,又有东方男士的恭谦文雅。
都算有所耳闻,朱丽叶和塔列克都了解彼此的些许过往,但是陌生的距离感,还是让俩人交谈得小心翼翼:马克大概还会耽误很久、塔列克的退休让人遗憾、朱丽叶在杂志社的工作非常忙碌、开罗的假期是多么令人期待……朱丽叶终于挽起发髻,虽然阿拉伯音乐很是动人,但是11月的开罗还是闷热得让她心烦意乱。
在酒店大厅,朱丽叶和塔列克客气道别。朱丽叶突然略微欠身:“‘谢谢’用阿拉伯语要如何说?”塔列克低下头来告诉她。这一闪而过的靠近让他们生出瞬间的亲密,足够看清对方都有美丽的眼睛。
站在酒店的阳台俯视城市,虔诚的信徒在街头祷告、围着头巾的妇女清素平静、尼罗河的船夫安然地缝补巨大而鲜艳的船帆,炎热之中有风吹过,这里果然是另一个世界。
没有丈夫的陪伴,假期有些无聊,甚至有些危险。朱丽叶身着粉白的短袖衣裙穿街过巷,有年轻的男生莫名奇妙地触碰她,她还来不及诧异气恼,尾随她的男子几乎堵塞了狭窄的街巷,他们都那么年轻,有深邃美丽的眼和卷曲浓密的发,有猎奇的嬉笑和暧昧的放肆,终于有人贴在朱丽叶的耳边说起不堪入耳的挑逗言辞,她惊得躲入街边小店、躲入酒店房间、躲得分不清凌晨和午后,她透不过气来。
朱丽叶寻到塔列克的咖啡馆,挤过拥挤的桌台,看到身着民族长袍的塔列克居然多了几分异域风情,她低声询问为什么咖啡馆的每位顾客都要惊掉下巴,塔列克强忍着笑,按照本地习俗,女性根本不被允许走进咖啡馆。朱丽叶终于明白,此地有太多透明的禁忌,而她则结结实实地踩在禁忌之上,不经意间就让自己寸步难行。塔列克的幽默与温和,化解了她遭遇的误会和内心的不快。
丈夫的归来遥遥无期,留守开罗的同胞同仁交际圈同样冷漠无聊,朱丽叶避开了浮华势利的人群,却认识了年轻的女友。等待多了陪伴,她跟随友人踏进白色沙漠,近距离地感受牧民的平凡生活,在暴烈的日光下躲在砂岩后,听年轻的女友讲述她的阿拉伯情人,异国他乡的隐秘恋情是如何热烈精彩,却不得善终。
两个成熟的女人就这样述说爱情的忠贞和遗憾、欢愉和偏执,身后的砂岩也许有亿万年的历史,夕阳和晚霞也许千年未变,风撩起她们的发,遮住她们的眼,模糊她们的心,在没有时间痕迹的白色沙漠上,是不是千百年来的女人们都曾如此为了爱情心烦意乱、满腹伤怀?
假期的主题依然是等待,但朱丽叶却不再被动,她情不自禁地想要走出去探险。塔列克不像向导,更像同伴。他们在尼罗河上泛舟,笑谈关于古老河流的传说,喝了它的水,就总会回到它身边。或许,这条河流,这座城市果然有特殊魔力,朱丽叶突然放松心情,如果一定回来,也许就不必离去。她喜欢跟随塔列克沉迷于这个城市,品尝食物的甜蜜,保全街童小贩的自尊,共用一支水烟枪,领略苹果水烟的馥郁,眯起双眼暗忆两个人的亲近。
大概是害怕自己难以把持,朱丽叶决定长途跋涉去寻找丈夫。她需要跳脱现时的心动和眷恋,用婚姻、用责任、用路途遥远来稳定已经飘忽的心意。她把这当做一个人的另一场探险,但当受到军队的堵截、盘查、遣返,她才知道真正的危险不值得任何试探。她主动置身险地,激怒了塔列克,也让她在后怕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国家坚硬严苛的一面。
靠近,慌乱;靠近,亲切;靠近,惊讶。朱丽叶终于决定,不再靠近,试着融入。她穿上长袖及腕的白衫,暗色的花裙悬在脚踝上方,水蓝色的包头掩住她的长发和头颈。古老的寺庙怕是有千年万年的历史,她越过门槛,微风拂过,衣裙婆娑,被吟诵的古兰经,在空气中回旋盘绕,一分一秒地穿透她,让她从此不同。
当朱丽叶再次来到塔列克的咖啡馆,人们的目光多了赞许,塔列克也因为她的改变而震动。他们和好了,或者说更加适应了彼此间的亲近和融洽。不是说从此没有任何隔阂,塔列克有基于民族的自尊心,朱丽叶有基于文化的不理解,还是会争执但没有制气,他们因为足够坦白会瞬间明了彼此的心思和无奈,那又何必继续争吵。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相守、陪伴、徜徉在这城市的任一角落。
一同游街更像是恋爱约会,朱丽叶盛装出行,不,只是寻常衣装,因为人在热恋,所以她光彩熠熠。塔列克也变了,更加风趣,更加体贴,他开始关注她的工作,记着她许下的愿望,为她戴上意味深长的银饰。他们在绿荫下漫步,每到最亲密的时刻,朱丽叶都会出其不意,既俏皮又促狭地提起塔列克多年前的女友。那曾是无疾而终的恋情,朱丽叶知道却忍不住调侃,她有轻微的妒意,又刻意鼓励塔列克重新选择。
终于,塔列克前倾手臂、捏紧手指,正对着此刻的爱人:“朱丽叶,我们这儿的人相信命运。”
朱丽叶微笑着,仰起头轻声得问塔列克:“那么,你告诉我,你的命运是什么?”
一秒之间,他们释然了。命运是什么?是开罗没有雨雪却依然保有绿荫,是不幸生逢乱世却有幸遇见真爱,是亲耳听见恋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是坦率地告诉恋人过往人生的纠结和坎坷,是晚安吻别却情难自禁吻了彼此的唇然后心脏狂跳。老了,依然爱上,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他们相约去参加一场婚礼,自然而然,非去不可。新任丈母娘正是塔列克的前女友,没有关系;朱丽叶和塔列克不像宾客更像夫妻,心照不宣。看着年轻人的热烈,朱丽叶终于能够坦白心迹:儿子私奔结婚、女儿周游世界、丈夫忙于工作,她孤独太久了,她只能旁观这个世界,祝贺别人的幸福。她没有想过人生的旅程走到这一步,短暂的假期成全了绵长的爱情,可她总会回去的,回到原来的世界。真遗憾,但是思念从此时此刻就开始滋生,四目相对说出未来的想念,他们的爱情不比年轻人少半点热烈。
他们舍不得告别,即使回到了宾馆。朱丽叶鼓起勇气,邀请塔列克去她的房间。好,这是他们的时间和世界,凝视、靠近、后退,他们之间近得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们的爱不是这样,不是占有和委身,不是盟誓和承诺。他们一起去了金字塔,那曾是朱丽叶唯一的期待,她等待过丈夫的同行,那是她的爱情边界。她终于破了自己的界限,与塔列克站在金字塔下。她的绿色长裙摇曳,足下的高跟鞋并不适合攀登,一切好像都错了。
但是,这才是她恰到好处的爱情圣殿,太阳、爱人、粗粝的金字塔,她和塔列克缓慢行走,攀上金字塔的某一阶,一同坐在阶石上,任由他们的光阴从头顶、从眼前、从灵魂中汩汩流过。他们把爱情留在实现了的梦想里,仅此一次,一生足够。
或许,不足够。但是,来不及了,丈夫马克归来,出现在他们眼前。那真是尴尬,他们忙不迭的掩饰,塔列克突然又恢复了下属的口吻和谦卑,朱丽叶要努力表现惊喜和愉快。他们突然需要告别,客套的言语,短暂的吻触,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人生,就此一别,永难相见。
马克终于履行诺言,陪朱丽叶去金字塔游玩。马克喋喋不休地讨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金字塔的走马观花,朱丽叶还是穿着寻常衣裳却光彩不再。马克看见了她的银饰,好奇那古老的象形文字是否是他的名字。
是,银饰上当然镌刻着某个人的名字,也必然成为陪伴她余生的秘密。
可朱丽叶终于装不下去,她哭了。
她没有想到,眼前的金字塔突然失去了魅力,和庸俗图片上的形象一样单调无趣。但是,她不得不走向它们,挽着丈夫,姿态别扭。
是不是她一直过于笃定?
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而且会永远无知下去——“那么,你的命运是什么?”
6月去凤凰旅行回来后,觉得这部电影跟旅游搭点边,心里又期望能跟电影中朱丽叶这样优雅的人一起旅行什么的,所以又再次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朱(朱丽叶)举止优雅,塔(塔列克)有内且涵绅士,让人向往。
当朱私自决定坐车去见丈夫,后又被拦截下来,最后打电话给塔,塔开车送她回酒店时,塔是很生气的。朱也很伤心。但这次双方真实情绪的流露,这次事件的共同经历,却也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当这个小事过后,我觉得两人才开始渐生情愫。在这个事件之后,朱的语调,在前半部分的轻柔之外,多了温柔!!我这次开着音响,听得比较清晰。演员把情感揉合进各种举止言谈,而言谈中的声调音色的变化,首先吸引了我,朱通过声音,传达着情意。跟之前的习惯性友好不同的情意。
除了声音之外,更明显的就是眼神。特别是一起坐火车去参加塔的朋友的女儿的婚礼,塔和朱两人面对面坐着,塔穿着西装,超有男人味,而朱穿着性感礼服,两人那醉人的眼神,默默注视着对方,温柔的火花因这两个中年人的素养而不激烈,但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两个人若是彼此喜欢,若是彼此了解,一个眼神, 一个声音,就能传达很多信息,而这部影片在后半部里,演员的“真实”演绎,让我在旅游回来后的疲累中,再次感受到中年人那深沉稳重的情谊和情意。
《开罗时间》影评(四):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彼此都知道那点点情愫,却无能为力
徐缓的背景音中,一段谈不上爱恋的异国相遇故事拉开序幕。整个片子基调很慢,Juliette 跟Tareq的情绪都是非常收敛、隐忍的,淡淡地对话,之间产生地丝丝情愫也是点点积累起来的。他们之间的情很飘渺,很轻,仿佛随时都会随风而散;但同时也很深,渗到两人的心底。
喜欢Juliette,喜欢她优雅的举止,举手投足间都很有成熟女人的魅力;喜欢她轻轻眨着深窝的眼睛,抿嘴淡淡地笑,说着“I'm fine”;喜欢她的娇羞,在Tareq kiss她的那一刻尴尬而小愉悦的逃离。
喜欢Tareq,喜欢他的绅士风度,喜欢他慵懒的穿着埃及传统长袍眼神迷醉的躺着;喜欢他手拿water pipe陶醉般地抽着的感觉.
爱情真是一种难以把握的感情。Cairo Time 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神情、动作的刻画很细腻的把中间暗藏的情愫表达出来。
然而一切的情愫都由Mark的在旅馆的突然出现而打破。Juliette在缓缓关上的电梯里满脸的伤感与不舍,以及电梯门外Tareq的久久停立,然后黯然离去的背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彼此都知道那点点情绪,却无能为力。只能留下那一段人生中的爱恋星光以及“I will miss you”的不是承诺的承诺。
很无奈,很现实,也很优雅。
《开罗时间》影评(五):喜欢是放肆 爱是克制
最初被人安利这部电影是前年 一直放在收藏夹没有看
在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把它看完了
比起电影的情节,还是背景音乐比较吸引我
以为男女主人公即将可能发生什么的时候 女主的老公及时出现 女主回归到中产阶级女主人的世界
不管是中年危机也好,怦然心动也好,在婚姻这个具有契约精神的世界里,结婚代表着 “停止心动”
乍见之欢 不管是谁 在婚姻的时间久了 都逃不过新鲜感和激情的丧失
电影里,朱丽叶和塔列克于乍见之欢而互生情愫,朱丽叶很美很优雅,塔列克很绅士很会撩妹
但是深究两个人精神世界是不是契合的 电影有几个小细节
最后朱丽叶在出租车上流眼泪,丈夫看到却没有问一句亲爱的你怎么了
不知道这个丈夫是真的在装傻看不出什么 还是两个人在长久的婚姻里头的相处模式已然随着时间变成了这样
开罗开罗,一个遥不可及梦
《开罗时间》影评(六):旅途只关乎相遇,然后相忘
这是一部同样出色唯美的关于trip 的电影,跟Before Sunrise&Sunset 系列比起来,相对的中年版。看完,不自觉的会对两部进行比较。先说这部Cairo Time 吧,难得的加拿大片,听说还是获奖影片,从前几乎没怎么听说过,今天有幸了解,便毫不犹豫的看了下来。之前看过介绍,知道片子讲了什么,当时就想到了BS系列里,那段令人神往的相遇。不同的是一个发生在浪漫的欧洲,一个发生在古老的埃及开罗,各有特色。
不知是因为这片子的原因还是最近看了比较多的关于旅途的电影,从Leap Year到Eat Pray Love,一直眷恋着这份感觉,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应对自如或是手足失措时,会遇到一些重要的acquittance, 相遇相识,最后相忘,甚是美好。
Cairo Time 有一丝迷失东京的味道,身处异境,不免会觉得失落孤独,这是旅途中不免会发生的,这时候出现一位优雅的guide,带领她explore不一样的风景,尤其是在开罗这么一个充满了古老历史,流淌着尼罗河,带着躁热空气的地方。女主角从初到时的不适尴尬,到后来的不舍与回忆,平淡真实,自然。她与男主角,那个优雅的穆斯林男人并没有BS里Celine跟Jessie的那般相见恨晚的流畅对话,Cairo Time里有的只是中年人相互意会,欲言又止的默契。此外片中的壮阔的沙漠风情,神秘的金字塔丝毫不比欧洲的浪漫优雅逊色,这两部电影所展现的景色恰是我人生中最向往的境遇。(当然,我还深爱着希腊)
Cario Time 的女主角,那个越老越优雅的女人,曾在挽歌中见过她扮演一个配角,便深深记住了她的金发,她的优雅。在开罗这么一个异域风情里,她任然保持着自己优雅与恬淡。此外,片中还捎带address了一下开罗儿童失学等社会状况,引出女主角为一个social,woman为主的magazine工作,这又使我想到Celine貌似也是为一家环保NGO工作,两位女主角冥冥之中都有着共通点呢。
回到旅途trip,我一向以为风景次要,关键的反倒是旅途的过程。什么会让你保持永久的旅途回忆,恐怕more than pics, 更重要的是trip中发生的人和事吧,这才是回忆中最珍贵的部分。以前不喜欢旅游,对旅游,不是旅途,那种跟着家人亲戚朋友,报了旅行团的只能叫旅游,不能叫旅途。对我而言,真正的旅途是需要独自一人进行的,随后在旅途中遇到不同的人和事,进行交流,这才是旅行的真正含义吧!发觉自己开始领悟到趁着年轻游遍世界这种之前被我认为很荒唐很不实际的想法了。游遍世界并不真的需要你去周游世界的每一角落,只要达到了旅行的含义,有了珍贵的旅行回忆,我想到哪里都会是一个wonderful trip的吧!而对于旅途中发生的人或事,那些都是回忆的一部分,最好就让那些留在回忆中吧,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此刻变得及其恰当。
Cairo Time里,Juliet最终还是回到丈夫的怀抱,带着她留在Cairo的与男主角的那份淡淡的暧昧情愫,这样最好!其实,BSunset里最终我自己给影片的结局还是Jessie回到了美国,Celine留在法国,在不同的地方回忆着,相忘着。这样最好!
《开罗时间》影评(七):Just a crush on yesterday
讲给朋友听,末了他说,这岂不是个很沉闷的片子:大龄已婚女人,只身徘徊在无所适从之地,从精神到感情依赖上对她照顾有加温文尔雅的异邦男子,最终因丈夫的归来恰然而止。
我试图挖掘能引起共鸣的内容,文化差异带给Juliette的迷惘,外交官曾经出轨的美丽妻子,雅思明女儿的埃及婚礼,巴士上辍学的女大学生和她的秘密情人......
突然间,我的语言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没有了夕阳余辉下的金字塔、土黄色街巷深处挂满五彩壁毯的杂乱店铺;没有了Taxi里收音机播放的中东音乐、清晨祷告的抑扬唱诵;没有了飘动在白沙漠上Juliette的一袭兰裙,Tareq铺垫在金字塔砖墙上的黑色西服......,这只是一个女人的流水日记,带着点不真实的自我。
在车上,面对丈夫玩笑的询问,Juliette的指尖由抚过胸前Tareq送的链坠到攥紧,感受上面的刻文,那个无法再相见的人;一种无法抑制的悲伤瞬间涌出。
《开罗时间》影评(八):用剩下的时间来抵赴那场光
我常在想,若是一个人就这样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几十年过去了,到中途会是何种模样。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梦想,爱情大概是那时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们义无反顾地爱一个人,拥有一个人,也许只是暗恋一个人,同样还是被认为是年轻时候应该发生的事情。
可能不是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结婚,只是为了延续在人间的生活,朝朝暮暮催人老,就算子女成群,家庭和睦,那样就已足够了么?
斯蒂芬・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几近中年的女人在失去丈夫之后的某一天的爱情奇遇,她遇到一个美丽的年轻男子,她为他迷醉,她付出自己的全部去拯救那个嗜赌成性的年轻人。她说在她过去的时光中,她从未有过这样的时刻,年轻的岁月大抵荒废在了为求生存为求一己之地的追寻中,轰轰烈烈的爱情不过水中幻影,细水长流是真实人生。且不说结局是她在痛失一切希望之后重回现实,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中能出现如此辉煌的一刻,去真正地用尽灵魂的力量爱一个人,哪怕最终的结局仍是被无情打回现实原形,往后是永暗的寂落生活,一刻永恒,一刻即是永生。
有些人的爱情,从轰轰烈烈过度到细水长流,就此相伴到老。的确很美很动人,就像《恋恋笔记本》里的诺亚和艾丽,初识疯狂的相爱,不顾一切,尽管遭到艾丽父母的坚决反对,然后诺亚一直坚守对艾丽的承诺,他为她在湖边建起一座Dream House,他独自一人生活在空荡荡的白色别墅里,等待与她再次相见。也许,有些人是真的注定要在一起,所以不管历经多少风波和折磨,诺亚和艾丽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直到人世尽头一起相拥死在一张床上。
朱丽叶在《开罗时间》里遇到了塔列克,在开罗这座金色的城市里,可能上帝太眷念这座城市,便把更多的阳光赋予了它。开罗的光透着让人抵挡不住的快乐,以及欲望。关于朱丽叶和塔列克,该如何来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朋友、外遇、错爱?实际上,没有特定的词汇,仅仅是两个人相遇了,在开罗这个可能发生一切的城市里,他们尽情地享受阳光、享受生活。
“未见过开罗的人等于未见过世界,她的土地是黄金,她的尼罗河是奇迹,她的妇女就像天堂里黑色的眼睛圣女,她的房子就是宫殿,她的空气柔软得像芦荟木般香甜好闻令人喜悦。开罗怎能不是这样呢,因为她是世界的母亲。”——《一千零一夜》
然而中年人的克制令他们的暧昧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没有上床,只有一个轻轻的吻。塔列克对朱丽叶说:一朝浅饮尼罗水,万水千山总恋她。相聚是缘分,聚散终有时。大概能明白这句话的都是超越了爱情的人罢。《廊桥遗梦》的Meryl Steep和Clint Eastwood如此,《Before Sunset》和《Before Sunrise》的杰西与塞琳娜更是如此。
对于他们两人来说,这段相遇的过程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面对真正的失去、离开,永远不再相见,也仅仅是他在原地目送她离开,伫立良久,她在与丈夫同行的汽车后座上忽的流泪,然后微笑着对丈夫说:我一直在等你。
剩下的时间足够我去想念你了对吗?你我相距遥远,我会在梦里与你相见,生活就是这样,最终尘归尘土归土。近在黄昏时,幸好遇到了你,这样就够了,真的。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我说,要有你,于是就有你了吗?
lh于2010年10月21日 成都 清夜 19.8℃
《开罗时间》影评(九):不如,再喝一杯红茶
这是一部在第一分钟就会让我热泪夺出的电影,在安检时第一段对白开始时,出租里的音乐啊,我大概都能感觉到抽着水烟的炎热开罗气息和空气,以及一杯红茶,我总是加不加糖看心情都会喜欢和适应,哦,尼罗河的水啊,南端阿斯旺源头划着三角帆船的时候我有饮过,嗯,手捧着就喝了,像在恒河一样,开罗还要再回去的吧,最后要离开的时候和摩洛哥小哥又抽了次水烟,那次的水烟比我之前自己去抽的劣质水烟味道好太多,开罗街头的喧闹声,突然又会想起islam的手机总会在要祷告前响铃,突然想起他们家阳台,想起对面的小茶馆应该也是埃及男人专去的吧,突然就会忆起好多也会意识到好多,想起炎热的夏日八月,想起Safari那栋破旧楼的中间旋转楼道,想起常住的日本男人,这世间还有好多奇怪的事呢,想起黑白沙漠,土黄色的城市,它就在那里,现在我又想拥抱它了,我还曾收到一个深褐色的hijab,和islam下棋的时候我总要占着黑棋,后来就像是成了规矩不再换过来,我们之间还有无数杯柠檬汁和红茶,大概这就是最好的开罗时光了,嗯,开一间female-only的咖啡馆真是太棒,Juliette的声音太适合这种柔和的配乐了,真是棒啊,等到我们终于都爱上开罗的时候,wedding wail的时候就会想起黑白沙漠的月圆之夜,现在想来贝都因人依然很神秘,嗯,yasmeen还是个让我很亲切的名字,我说islam haraja的时候,islam说yasmeen haraja,嗯,那我就叫yasmeen了,他说这是个好名字,嗯,等到你再看到金字塔的时候,就已经是第二次见它了,嗯,还是有好多幻影的,嗯,感情来来去去,以及,这样的结局就好,嗯,现在啊,我好想回到开罗再喝杯红茶,加不加糖都没关系。
《开罗时间》影评(十):遗落在开罗的是时光
“书上说开罗从不下雪,也没有雨。”
Juliette这样对Tareq说,笑靥明媚。她不知情地闯入只接纳阿拉伯男人的咖啡馆,与他对弈,陪他参加婚礼。路边茶寮里的水烟管,弯弯曲曲,怎么走也走不回故事里。在返回开罗的火车上,她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色纱衣。若隐若现的俨然颜色,搭配长款简单式样的流金手包。他们相视而笑。
可他们各有各的轨迹各有各的坚持,于是最深的迷恋,不过是他在道晚安的贴面礼后,假装不经意地轻吻过她的嘴唇。Juliette逃开了,回到房间却倒在沙发上笑得像个孩子。
其实旅行不过如此。绝世风景,奇妙际遇,命中注定也好,情非得以也罢,Juliette始终只是过客。Tareq说他相信命运,而Juliette只是回答:也许我要长久地住在开罗,租个公寓,买个烟袋,开个男人止步的咖啡馆。那一晚,他们匆匆地穿过繁华的夜间市场,他为她买下银饰戴上。夜市中奔跑的街童、织地毯的女工、喧闹餐厅的服务生,这世间有那么多人,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爱上彼此。
故事的终点可以就此定格,这个尘土飞扬的世界已经盛不下童话。迟到的Mark完成了工作,终于抵达开罗。Juliette在丈夫的注视下与Tareq拥抱道别。电梯门缓缓合上的瞬间,是他此生望见她的最后一眼。在离开的出租车上,她握着他送的项链,那上面却没有刻他的名字,伴着一同听过的乐曲,留下长串温热的泪。
......开罗终于也下起雨来。
旅途中发生的爱情,必然以假期结束、返回故土为结局。如果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后面,不是生死相许,那么就只能是相望于天涯。
最后的最后,只有这轻柔裙角,凝固了开罗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