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雷霆》是一部由Brian Dannelly执导,克里斯·柯尔弗 / 蕾蓓尔·威尔森 / 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中雷霆》影评(一):inspiring ideas in this film
感觉故事的构思很简单常规,开头倒叙式死亡之后回顾自己短暂又丰富的医生。但是小主人公身上那种年轻人特有的思想上的不成熟的尖锐表现得很到位。正是这种尖锐让我们去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生活,什么阻止了我们的梦想呢?梦想需要行动不管过程是可笑的还是艰难的。我们有多久没去坚持自己的梦想了呢。梦想的悲哀之处在于把梦想挂在墙头天天瞻望却不去行动。思想上的侏儒。
此外母亲梦想破灭的颓废表演的很深入人心,和儿子年轻的充满希望的未来形成对比。很喜欢她的表演风格。
此外电影中的黑色幽默也是一大亮点,生活中很痛苦的事情,却被导演刻意诠释得云淡风轻,比如那不负责任的父亲,小主悲催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情况,还有最后这种无厘头的死亡,我们能够想象种种悲剧,导演却平平的演绎出来,刻意把重心放在了青少年那种真实的思维和充满希望的行动力上来。这种核心处理的方法很有魅力个人觉得。但是结局导演还是给了一个悲剧。life is absurd, 类似于欧亨利的小说,人类一思考,命运的玩笑就随之而来。明明是很悲惨地事情,小主叙述的语气却是幽默的。在这种黑色中升华了和稀释了生活的沉闷和严酷。
《命中雷霆》影评(二):自负得被雷劈
也许一切不算太差---------一部电影,不同人看后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也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在父亲离开也是如此的伤心绝望,在片子开始我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少影子。片中的CC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莽撞、抨击。。。(也许会有很多人会来喷我,但我看到了这些,我就是想说出来)
片子的主题表达很清楚:残酷的现实让人迷茫失落,我们常会因此而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当你去寻找,当你下意识去理解,也许灵感和措施就如同闪电一般击中你,重拾梦想。其实我们不缺梦,只是我们常常会忘记他,甚至是刻意去避开他。Don't throw it in the corner!你的墓志铭上就能骄傲的写着“从前,这个小男孩飞翔过!”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片子,调子也不错,在独立电影中虽算不了上乘之作,但值得你去看看。
《命中雷霆》影评(三):《命中雷霆》:那个飞过的男孩
打小被父亲抛弃,母亲忧郁症严重,还有一位老年痴呆症的祖母。在这样毫无生机的家庭中,高中生卡森还拥有着自己的执着信念和理想,痴迷于写作,最大梦想是能够被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录取。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出彩,积极策划校园文学社,希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结果,在散漫自由的校园中,文学写作早已经成为出土文物得不到任何人的青睐,除了一名不受欢迎的肥女同学,再没有第二人愿意加入文学创作。卡森万般无奈,为了完成最高目标,不择手段四处收集同学们见不得人的丑事,以此来要挟大家加入写作队伍。
正当计划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期刊如期发行时,学校主任通知卡森,由于在期限内未向西北大学报到,被取消录取资格。不明就里的卡森如无头苍蝇般悲苦时,意外在母亲那里获知,录取通知书被母亲偷偷毁掉,理由是,这都是为他好。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让卡森彻底崩溃,抱着一大摞不受欢迎的期刊正游荡在半路时,却遭遇空中雷公一击,从此永远的告别了这个令人伤心的悲惨世界。
影片由美剧《欢乐合唱团》中22岁小帅哥克里斯·柯尔弗编剧并主演,不得不说小伙才气四溅思想深邃,尽管片中笑果不断囧事非凡,但这却是商业娱乐美片中为数不多值得引人深思的片子。无忧少年过着无忧的花季,当大多数人处在现实与梦想的十字路口时,有多少人放弃了曾经的追求,开始过上了流俗的乏味生活,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做些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其实,很少很少。
这名信念坚定,见解独到的高中生卡森,或许就是那群为数不多的孤独人,喜欢思考并高瞻远瞩,尽管影片以悲剧结尾,让这位思考能人与大家永别,实则那道晴天霹雳是在唤醒世人的觉醒。想飞就趁早,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现在不飞,等被太多的凡尘俗世熏染木讷后,后悔都来不及。如果你把此片当成青春片来看的话,好吧,这并非是你的菜!
《命中雷霆》影评(四):用悲剧进行鼓励
下了这部电影有一段时间了,刚下的时候拉了一下,觉得可能闷闷的。因为Glee去看CC的电影,却看到了个完全不同的他。里面有很多话很有意思的,虽然好像是个早熟的青少年在思考人生、生命这类,但里面对于停止相信这类的疑问却仍然触动。我们在成长中失去,对世界的信任、对自己的相信。我们在成长中成长,我们长出更尖的棱角,更硬更厚的外壳。(额...好像文艺了点...)坚持相信,对于所谓成熟的人好像是幼稚,可是谁说你所谓的成熟又不是种可悲呢?男主到最后居然死了,而且是在一切都失败而自己又刚刚重拾信心和快乐的时候。年轻生命的结束不管在哪里都是悲剧,但有些人可以用悲剧表演(不说不是种难得的才华..)被触动的人始终仅就是触了下而已。麻木有时候看起来比早逝更可悲。真的,当你自己都否定自己的时候,你失去的不仅仅只有梦想还有起码的快乐。
《命中雷霆》影评(五):What isn't worth remembering?有什么不值得记住呢?
——OK. Why are you guys, uh, lettin me make all the decisions? It was a lot of fun when I got to argue with you.【越看越像别扭受==!
——Are you gonn make us write more if we do?
那么,要是跟你吵了的话,你会让我们写更多文章嘛?【笑裂了XDDDDDD
I wanted to be heard so bad that I never thought about listening. But what I regret the most was that I lived every day waiting for my life to begin.
我太想让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也要去倾听~不过我最后悔的是一天又一天傻等着人生去自动开启。
The higher you cloud, the further your rain falls. I soon learned that when it rains, it pours.
你的云雨飘得越高,雨滴散播地就越远。我很快意识到,雨一旦开始下,很快就会大雨倾盆。
——The world is a very curel place, you would've left, eaten alive, come back utterly destroyed. And I didn't want that, I wanted better for you.
这个世界是一个非常残酷地地方,你出去闯,只会被社会生吞活剥,然后支离破碎地回来,我不希望你这样,我希望你能活得更好。
——You know, thank you. Thank you fro being the pefect example of sth that I refuse to become!
谢谢你给我做了个这么好的榜样,让我知道我这辈子绝对不能变成你!
——Malerie, why do you film everything? I mean, I'm sure you don't want to remeber everything.
你为什么把所有东西都拍下来呢?你肯定不会想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得吧~
——What isn't worth remembering?With good memories come bad memoies, and I've got a lot of both.At least this way I can fast forward through all the bad stuff.
有什么不值得记住呢?有好的记忆,就会有不好的记忆,两者我都有很多。至少录下来之后,所有不好的东西就可以快进掉了。
A counselor once told me that it doesn't matter if you're stuck in the past or you try to forget the past, what matters is what you do in the present. That's why i just try to soak it up as much as possible.
一位辅导员曾对我说,留恋过去也好,逃避过去也罢,最重要的其实是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所以我才想尽全力去记住一些。
And then it suddenly came to me I had one more story to add.
I had been so busy dwelling in my own self-pity, I had fortotten what I actually accomplished.
我一直只顾顾影自怜,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已经做成的事情
《命中雷霆》影评(六):装逼被雷劈
人家不想做文青,你偏要威胁别人做,而你的居心无非就是想上喜欢的大学。
你看,你一装逼,就被雷劈。
这不是喜剧,一点都不搞笑。
青春校园题材,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主角以及古怪的家庭和同学,不过编剧(就是男主演克里斯•柯尔弗)并没有讲好这个故事,许多或奇幻或夸张的情节的加入违和感十足,只能说点子和主题不错,不过执行力的不足导致成品成了次品,甚是可惜。
以为是普通校园喜剧,结果是略带沉重的青春电影。在各种现实打击下成长和消失的理想主义小青年,对人性自私的默认与容忍,也许是自由独立文化的某种代价吧。
这才是真正的励志片。。。告诉我们努力向上品学兼优的后果就是。。。被雷劈!适用于三国杀更适用于现实生活。
没有任何创新,情节也很老套,所言之物却很实在,很多诚意,很多放弃,很多来不及。
《命中雷霆》影评(七):成长的代价
是天生遭雷劈,还是劈死更好。对于好不容易快要看到梦想实现的人来说,梦醒的时候,也就是被雷劈死的时候。不得不说,现实的残酷远远超过那道闪电。
我们什么时候忘记自己的梦想的,什么时候开始得过且过。貌似我们越长大,那个让我们就这样吧的声音就越响。可能每个人都会经历那个阶段,觉得周围的人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才是清醒的。后来,我们慢慢把“清醒的认识”隐藏起来,给自己戴上了厚厚的面具,或者说,沉重的镣铐。我们从没想过要去挣扎,可能成年人早就告诉我们越挣扎越痛苦。
当说到三天之后才被发现之后,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样的代价,或许才是最好的归宿。
让梦想飞,故事越来越充实,现实越来越远。
我已走过那个阶段,因为我已不再年轻,可我的内心还有一只刺猬,我不想向现实屈服。
我一度苦苦挣扎,很是痛苦。后来我也学会了走一步是一步,不是妥协,曲线救国,我一直走在那条想走的路上。我感慨多了。
突然想起来某个电影的结局,貌似是《武侠》,最后的大BOSS就是被雷劈死的,当时雷的不行。
相对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结局,不在了,也就没有那么多事儿了。
《命中雷霆》影评(八):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想逃离的小城
quot;Anything, anything you wanna be. So just be it." – <Feel Love>, Michael Van London
在看电影之前在爱丁堡的Waterstones买了SBL的书,在某站等火车的时候看了半本小说,特地没有看完。回来把电影给看完了之后,再等到一个无人打扰的下午才把书给看完。
记得在SBL电影首映前后,在大批的宣传的业内好评开始涌现的时候,心里还存有一丝怀疑。因为是真的很喜欢Chris Colfer本人,所以不希望到头来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在Glee里的名气。而且他在任何访谈里被要求一句话介绍这部电影的时候,无一不是说:“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爱好写作、被雷劈死的男孩 blah blah blah…” 当时心想,就这样到处大喇喇把电影的结局公诸于世好吗。
直到电影在电脑屏幕上播放的前几分钟,才知道这个男孩在一开始就被劈死了,故事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可是也正如很多看过电影的人所说,即使一开头就知道了结局也无所谓,因为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真的】【的确】不在于这开头的几分钟。而再把小说也看了之后,又会明白Chris某次采访被问到会不会害怕观众看过电影之后就不想去看小说版的时候所作的回答——他的确有底气说“不害怕”,即使看过了电影,一样会觉得小说写得很好。如果说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有值得回味的地方,那么小说更是有数不清的精彩的引用。
整个SBL,就是不断地给你惊喜,让你觉得It’s fricking awesome的过程。
没错,“过程”。
----
一部电影的成功依赖于很多因素,以一本剧本为原点,到一个导演对电影倾注的热情,到演员的选定和演绎,到决定每一个场景该用什么配乐,到镜头的切换和场景的剪切……Chris说过电影的拍摄过程让他发现自己颇是一个controlling的人,基于这部电影的成品,也许我们应该庆幸他being controlling,也是独立电影才能让他做得到controlling。其实要挑毛病的话,电影的某些地方还是有待成熟的空间,但仍然无法否认背后支撑着一切的剧本的强大。正如它的小说版,简单而直白的文字,却有着力透纸背的力量。Polly Bergen说她拿到剧本的时候不相信这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男孩写的,因为其中内容和思想的深度。
第一次看电影,一直看到最后都没有哭。关掉屏幕之后过了良久,才发现自己保持着端坐的姿势静静地流泪了。第二次看,则是从Great Escape那个场景一直哭到了最后(一直到cast表滚动结束…)。
看完电影后,Carson在知道真相之后开车去看海那段剧情仍然长长流连在我脑中。即使闭上眼睛也难以入睡,因为这段剧情和结尾给我的震撼太过于深入骨髓。在某个时刻我想,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想用尽力气逃离的小城,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个叫Clover的地方。
Chris一直说自己和扮演的Kurt很不同,而Carson又跟Kurt很不一样。但他们三个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周围一片的不认同、不理解中成长起来,很成功地坚持了自我(可能作为一个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并被很多人所爱着的公众人物,Chris会“显得”好过一点)。相信很多人在看电影和小说的时候都会觉得Carson很像自己,对于他们来说,约束着他们的Clover小城,简化成一句就是身边的人给予的不理解、不认可。Carson在穿过学校走廊的时候一路嚷嚷着所有人都是废柴,他觉得他是小镇上唯一一个智商比鞋码更大的人,回到家面对的是一个婚姻失败、酗酒度日的老妈,去到疗养院是一个充满爱、但却认不出自己孙子的外婆……有时候,单单“找不到真正可以对话和倾听的人”这一事实,就足以让一个人感到无尽孤独。”Sometimes, a personal rain cloud can be deadly.”
小说里Carson对前来交稿的Scott说,没人说过这一切会很简单,你可能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更长的等待,如果你因为生活在一个不被认可和接受的环境里,就感到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了,但却没有付出【最低限度】的行动去改变这一现状,那么你所能怪罪的只有你自己而已。Carson也许有点清高,也许一直以来都充满愤怒,但他的确看清了很多事情。小说里的Carson对每个前来交稿的人都进行了一番精彩的“说教”,但电影里只呈现了与Claire那一幕,但只这一幕也足以让很多人思考一个问题——当这个世界都还没有完全否认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率先否认了自己。In what grade do we stop believing in ourselves? 但现在我们很多人所要担心的问题已经变成: In what grade will we start believing in ourselves again?
Laughing at someone’s dream is one of the cruelest things one person could do to another.(嘲笑别人的梦想,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能做的最残酷的事情之一)可是从小到大,我们身边就偏偏充斥着这种bastards。他们不必然是把大大的嘲笑与话语挂在嘴边,他们所做的可能就像Carson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世界很残酷,告诉你“因为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你也会过得跟我一样”,用各种类似“为你好”“我是在保护你”的bullshit试图劝服你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Carson在 "Clover city limit" 前停下车,像个反社会激进人士一样用雨伞打向这块路牌,但他和很多人都知道,当命运非要和自己开玩笑的时候,这样做除了让自己手痛之外并不能改变些什么。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自己,从高考开始有多少次决定是在和妈妈的激烈争吵下决定下来的。在决定读硕士的时候,曾经想过去香港,但是被妈妈慢慢劝服了留在原来的学校。一直认为真的是因为她口里说的各种好处。但后来一次她跟我说,她那时有私心,不想我走太远,不希望我到时毕业后就可能留在那边工作了,她想我一直好好地留在广州……记得那时听到的时候,心里除了心酸,还有愤怒。
所以,电影结尾Carson的自我启示和死前踏下学校台阶嘴角的那一抹笑,显得尤为难得。
----
看到越后越会发现,这部电影,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在讲述一件“努力之后没有结果”的故事。在知道自己不可能去西北大学之后,Carson刹那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否“足够坚强”去忍受这一切。而这并不是他杯具人生的谷底,what’s more,不久后他还被劈死了。无论那些人在他的追思会上说多少好听的话,我相信他们在背后大多会这样谈论:“真可惜啊”“亏他还费了那么大力气弄了本文学杂志”“当初大费周章是为了什么呢”。但就像小说最后Sheryl在Carson死后对小报记者说的一句话:“I was reading that a lightning is a negative charge that comes from the friction clouds carry. Since opposite attracts, I would like to think that he was so positive the moment he died - so happy.”
一个人在死的时候浑身上下充满着正能量,以致连闪电都被吸引了:他第一次真心地笑了,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文学杂志,他收获了Malerie这个最好的朋友,他在发现别人的同时更多地发现了自己。即使还要在这个该死的小城至少多待两年,但他还是坚持要去上西北大学——所以在SBL首映之后的现场访谈上制片Roberto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的结局,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太棒了。
可惜,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们都不乐于去做一件“看上去没有结果”的事情,更要去鄙视那些这样做的人,就好像等着别人付出一大通努力而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之后看别人笑话一样。要坚持做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并不是很多人能在20出头甚至十几岁的时候就有这种觉悟。某位电台访问Chris的主持人说过,他希望在他上高中的时候能看到这么一本小说,我也一样。
Carson所做的事情——或者说Chris所做的事情,能让一部分已经放弃或忘记他们梦想的人回忆起他们曾经有梦的快乐。我想起在初中的时候,自己也很用心地把每周的语文课周记当成个人散文来写,从一部小小的课本剧、从在全校面前表演的舞台剧,自己也做过编剧、执导这样的事。Chris并不是演Glee大红之后才一时兴起要写童书写剧本当电影制作人的,这是他从孩童以来的梦,即使在拍戏巡演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在Laptop上敲敲打打,glee只是他实现梦想的一个跳板。所以,WHO KNOWs? 看完电影和小说之后有一个感想,那些喜欢打压孩子兴趣爱好梦想的人拜托收手吧,即使身为别人的亲生父母也没有这样的权利。Everyone deserves a shot. Everyone deserves a failure.
最后,和大多数写观后感的人一样,不可免俗地还是要quote一下SBL里最喜欢的一段话:
Like having a great idea,
Life comes at you fast.
It hits you and tries to escape
And be expressed in any way possible.
In a way,
It’s a lot like -
Lightning.
在我心目中,这段经典到几乎obnoxious的引用,和Sheryl说的最后那段话,差不多就是为什么Struck by Lightning为什么要叫Struck by Lightning的所有原因。有的人穷极一生只为用一部电影去演绎他的一生,如果这就是CC想做的事情,那么我和那位提出问题的观众想的一样,他做到了。
《命中雷霆》影评(九):请别站在底端仰望飞翔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在观看这部影片前,都会心存一个疑惑。CC(Chris Colfer ),一个出生于1990年的男孩。剔除偶像的影响力,这部由他自编自演的电影,是否真的值得去用心品味。
而事实就是,当我泣不成声却又突然笑起来的时刻,我知道,这部电影值得我铭记于心一辈子。
在看其他电影的影评时,我们总能看到如下评价"不错的结局""出人意料的结尾"等字语。
而Struck by Lightning的开头,就是结局。它省去你揣测剧情的时间,放松你猜度结局的思绪。它端着一杯咖啡缓缓走到你面前,告诉你,"Enjoy the show"
因为这是一个只有过程的故事。
["In what grade do we stop believing in ourselves?"(从几年级起我们开始怀疑我们自己?)
"What grade do we just stop believing period?"(又是从几年级起,我们整个有信仰的年头就终止了?)]
你还记得你曾说过的梦想吗?科学家?画家?歌唱家?作家?无论什么也好,最重要的是,你还记得当你说出那些话时内心的情绪吗?
如今的你还能怀着那种情绪再将那个梦想说出口吗?
不,你不敢,因为过了18岁的人,倘若还将梦想这种话表露出来是一件愚蠢的事。
我记得当我因为某些事情伤心难过时,我妈妈总会如此安慰我---"别难过了,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以后还会有更大的困难等着你呢。"
真是叫人想干脆用被子蒙死自己的安慰。
我们从小就接受着这种教育长大。"不要站得太高,因为摔下来会很痛。""不要有太多梦想,因为现实很残酷。""噢,天呐,你六年级了,不是幼儿园了,怎么还幻想着自己能得诺贝尔奖。"
人们总觉得应该让自己早早得面对现实,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But you know what? Without goals or dreams.Isn't a life worth living.
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朋友不经意地说起,"你知道吗?XXX去学传媒了,真搞不懂她,传媒比你们美术更不靠谱。"
当时的我笑着微微颔首,事后,再没跟那个朋友说过一句话。
有些时候,我执拗的过份。
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开始发自肺腑的称赞我的画。
就像电影里Carson说的"I mean,someone has to be a nobel peace winner. Someone has to be a ballenina. Why not us ?"(我是说,总有人要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的获奖者,就像总有人要成为芭蕾舞者。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影片是有结尾的。
从前的Carson,明确自己的目标,将来想为纽约客撰稿,成为一名著名的记者。
他开创文学俱乐部,开办杂志,只为想着凭此申请到想去的大学得以离开这个限制自己的小镇,And never look back。
周围没有人懂他。
他的母亲有着失败的人生。不敢追求幸福,成天喝酒嗜睡。
他的祖母,总是他忠实的读者。阅读过他的每一个故事---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boy who wanted to fly.(从前,有一个男孩,他想飞....)直到患上老年痴呆。
我想,他是有些抑郁的,甚至愤世嫉俗。
但当最终的结果是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了。Carson突然喃喃地说了句,"我还从来没见过海。"
于是他开车前往海边,海边的夕阳勾勒出他的背影,我看不清他的脸。
我偷偷得想,他会不会哭了呢。
但他没哭,也许他在那些静坐在海边的时光里想到了一个故事。
他将那个故事加到了他那本无人问津的杂志里。
他开始对自己追寻梦想的过程加以肯定。
他的嘴角渐渐浮现出一丝温柔的笑容。
这时一道闪电劈过天空。
三天后人们在停车场发现他的尸体。
有一天,他母亲像他的祖母读起那个故事。
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boy who flew.(从前,有一个男孩,他曾经飞翔过。)
我相信,这就是这个只有过程的故事的结尾。
其实影片里的Carson跟他的扮演者CC(Criss Colfer)真的非常相像。
他们同样在学校里处于金字塔底端,同样被人欺负,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同样坚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
我一边观看一边眼泪潸然直下。因为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是用另一种方式演绎出来的CC。
早在看其他人的影评时,我就知道这会是一部让我止不住眼泪的电影。但当我看到剧终时,尽管眼泪还在不停流淌,我却咧开嘴笑了。
ecause there was a boy who flew.
Life comes at you fast,it runs though your body. And tries to escape. And be expressed in any way possible. It's a lot like lightning.人生开始得十分突然,刹那间流窜过(你的)整个身体,转瞬即逝的那一刻,又想要竭尽全力绽放自己,就像是,一道闪电。
Carson做到了。
CC做到了。
那么你呢,当你面对这个现实社会时,是否应该问自己一句,why not me?
又是否应该,让自己的生命,犹如闪电般绽放。
《命中雷霆》影评(十):活在当下的快乐
我看哭了。很厉害。
尤其那句: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从来没去过西北大学,没有做过纽约客的编辑,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我不知道说什么。
一开始这部电影我真的不想看下去。
其实他的情节什么的也很无聊很小的事情。但是却蕴含着很大的道理。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快乐和悲伤是共存的。我们只要活在当下就好。 就想那个女孩的那句话一样。
活在当下。这句话是对我现在状态的最大警告。
其实一开始我以为他不会死。被雷劈了之后,会有人发现。然后也没死。我以为这是一部改变的片子。雷劈之后,一刹那间的发现什么。 其实我一直在期待一个瞬间,想男主角说的 ‘‘我期待那时顿悟感就想醍醐灌顶一样’’, 只不过男主角说的是死亡的时候,而我期待的是差点死亡的状态。 我知道这样很变态。很矛盾。我期望有这么一个过程让我突然间发现什么,让我明白我改怎样选择生活。也许是这类的东西看多了,看到的人们都是经历了一场什么事情发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明白了该怎样坚持。。 我很想很想有这个状态。每当看一部电影,看到别人的经历时候,我就想,如果我经历了这个,我也要有他的这个状态,或者我不该怎样怎样。(突然发现了电影真正给我带来了什么,有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向某某电影一样,你只要想主角那样子坚持就可以了。。。)
但是,这些都是借口。希望发生点什么事情,比如病一场,或者突然间丧失一些,这些都是自己想要改变的借口。想改变,何必真的等到那个时候,我可以选择现在。 (不过我还真的想经历。。。)
不多说了。又扯远了。
就是活在当下,像我这种会多想会瞎想的人,尤其要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