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热情》是一部由特伦斯·戴维斯执导,辛西娅·尼克松 / 詹妮弗·艾莉 / 邓肯·达夫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宁静的热情》影评(一):值得反复观看与推敲的电影
我以前看电影,一直都是觉得大部分台词的意思基本能理解,即使因为我的年少和与世界交往的匮乏,里面包含着的深邃的哲学寓意我一时无法更深的去剖析,但我知道过很久之后,有一些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后,还是可以重新细细的慢慢的品味,但这部《宁静的热情》是第一部我看了第一遍之时,就有许多无法明白的剧中人物的语言表达,而每个人物性格行为方式的分析也模糊不清。我并不认为这是导演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的无知造成的。如果有事物或思想是你无法理解的,那一定不是这个事物本身逻辑有问题,而是你没有找到看清这个事物逻辑的方式。举个例子,即使是精神病人的行为方式,也是可以通过身体变化,以及人生经历,可以追溯出为什么他会这样。越是肤浅的,越浅显易懂,而越是优雅却需要平静心态仔细品味的,那一定包含着巨大丰富的想法。
不知大家如何,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简介说“一个生活简单但内心自由的女诗人”,看到这些,我当时有一些小小的期待,会不会这是一部打动的我的电影呢?因为我一直相信,是有一种创作与社会无关,它只来源于一个人本身的复杂,这个人只靠对生命的思考,对时间空间的探索,对自我坚守的感知来记录想法,来创造作品。于是我遐想这会是怎样一部电影呢?一个没有太多经历的人如何拍她的传记电影。
看完以后我觉得,不管真实的艾米莉是不是这样的,其实都不重要。电影本身就是导演和编剧把想表达的思想通过一个人物和剧情,以影像的方式传播。在这部影片中关于女性自我和思想独立的命题比传记真实性更值得研究。
所以我在看完第一遍,就来写影评,不是为了剖析这部电影,而是看了评论,发现有一些两极化。有一些看完发现极其枯燥,台词难懂,而不太接受。而一些是被感动的。其实这部片子有更深刻想要表达的。所以对于热爱电影的,不管看过没看过的人们,想分享一些我的观点,希望你们能好好正视你这部电影,以及拍下这部电影的导演的心。
对于一般的文艺电影,很多人们都已经接受与喜爱,那种无言中无尽蔓延的情绪,冷色调平静温暖的渲染,曲折反复却又顺水推舟的剧情和深入人心但不哗众取宠的思考,都是文艺电影的要素和观众被共鸣被吸引的条件。与之相比,这部《宁静的热情》似乎格调上有一些不同。如果用颜料表示,那它是几乎没有怎么稀释的干颜料,带着一种晦涩的浓烈。
一般艺术类电影人物之间的对话会有情调,情绪。但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人物们一旦开始认真的对话,内容一般是对于男女平等,自我坚持等很严肃的话题,几乎语气都是用辩论式的,而且语言的修饰还带着18世纪的风格,又是被翻译的字幕,所以导致包括我,很多人在前半部分,艾米莉精力旺盛时与姐妹,朋友对话的内容,以及穿插的诗,很多人都没搞懂。
其实诗本身,就是很玄乎的事物,一首与众不同的诗,首先它的主题不会是让你一眼就能明白的泛泛。其次描述这个主题的语言也是在诗人灵感迸发的一瞬间,当下浮现在她脑海里的,可以比拟的大自然的一切以及行为来表述,实际上都是带有诗人本身个人主义的,不会像演讲稿一样以大众化为目的。它的目的在于诗人想自己向自己倾诉、总结自己的想法,而读者的共鸣和理解并不是最重要的。诗人也算是哲学家,思想的诚实性、自由性才是最重要的。第二,我自己也读过一些外国作品,发现翻译很重要,越是带有思想性的作品,翻译就越重要,尤其是语言短小精悍的,翻译差之毫厘,就会使读者不明所以。
所以如果一开始如我一样,没有很明白台词和穿插的诗,千万不要放弃继续,请继续观看下去,因为到了后半部分,就会好很多,台词不会过于难懂,艾米莉的人格,情绪也会更明显,尽量一口气看完,不要半途而废,或是分成好几次。
在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例如女权,独立,道德标准等等,其实在这部片子里都有体现。
先说女权。电影里的女性权利第一体现在她有权利选择独特的世界观,电影一开头就表现出来了,她不相信上苍能改变什么,在一个虔诚的国家里是十分格格不入的,她对宗教的很多不常规行为也在电影里多次体现,而她周围的人就因此教育她,说她会因此受到惩罚,父亲也和她为此吵了一架,但艾米莉忠于自己从未像其他人一样逼迫自己。其实我觉得这不仅是女权,更是人权。不管是女生还是男生,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尽管宗教,神话很多都是政治的产物,神明也是精神寄托,但任何人却没有权利逼迫别人的行为,尤其是你自己,更是要坚守自己的意志。值得学习的是艾米莉只是忠于自己,她不做自己不认同的事。但周围的人做她不认同的事,她却从不干涉。这就是所谓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在影片中,有一句话是艾米莉的姐妹问如果你反抗不了世界怎么办的呢?艾米莉回答道,那就无声的反抗。
电影里女权的体现还表现在婚姻上。艾米莉和弟弟都有过喜欢上已经结婚了的人的经历,弟弟认为男人出轨可以,女人出轨就是不对。以及弟弟的妻子在刚嫁过来时与艾米莉的谈话,都让人觉得惋惜。而艾米莉自己孤老一生,宁愿单身也不愿违背自己讨取不幸福的婚姻。这些都是值得一看,认真思考的片段。
有意思的一点是,电影中,在艾米莉青年时,有一个好友,这个女生也是作风大胆,但仍顺应社会,害怕出格的言行会让自己的父亲送她去军校,最后和人结婚。艾米莉在她结婚后就没再和她见面。但是,不能说是艾米莉生气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羡慕又知道自己是不会这样屈服世俗,不舍又明白这基本是友谊的分水岭了,不相信同样激进的朋友最后会顺服,既无奈又只好祝福,其实是很复杂的。
还有一项值得分析的是艾米莉的家人。她的母亲似乎中庸但好像看透一切的隐秘的活了一辈子。她的父亲虽然遵循着那个世界的法则,但总是给艾米莉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着她。她的姐姐,一个非常懂艾米莉的人,在父母去世后,抚慰着艾米莉的心灵。还有她的弟弟和弟弟的妻子。每一个都是值得了解他们行为,思想,和为什么这样做的人物。我喜欢她的妈妈,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女妇人。我喜欢她的爸爸,用开放的胸襟包涵她。我喜欢她的姐姐,懂艾米莉,但也时时刻刻告诉她她的错误。还有她的弟弟,永远没有因为艾米莉的自我,而放弃对她的爱。所以艾米莉之所以能独自默默的为自己的女权抗争,与这些爱着她,给她支持的家人是有着巨大的关系。
对于艾米莉的演员,年轻的扮演者很像蕾雅赛杜,那种独特的气质很养眼。中年的演员我一开始很好奇,演她姐姐的人看起来更像艺术氛围里的人,慈眉善目。后来我明白了,艾米莉的许多严苛,极端的思想使她看起来很严肃严谨,所以才会使面容比较瘦削。对于这个我的看法是,其实我更欣赏姐姐的思想,人不是圣人,道德从来没有清晰的标准,很多事不必过于纠结,艾米莉对待自己太严苛,太追求思想境界的高尚,反而有时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也错失了很多美好。就像弟弟的妻子说,还好你有诗歌,艾米莉说,可是你有生活。对呀,人生就是,你尽管想坚守很多,明白很多,但也一定会错过很多,遗憾很多,那样的人生是美的,也是虚妄的,而艾米莉的人生是坚实的自我的,也是遗憾重重的。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部电影,它属于每个想要活的明白的人。
《宁静的热情》影评(二):想不出标题
高中的时候,偶然在《读者》上看到了她写的《期限》,觉得写得很少女,立马裁减下来收藏。当时就记住了她的名字,大学后集中阅读诗集的日子里自然也特意看了她的诗,依然是没有失望,总有那么一两句说中了我的心思,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互相倾诉。尽管现在除了这首《期限》,还有很久以前在《鲤》这本杂志上被引用过的“直到青苔长到我们的唇上,且淹没了我们的名字”,她的诗我一句也背不出。她和她的诗对我来说,也变得陌生了,像是久不联系因而疏远的老朋友。
说回电影本身。在豆瓣搜索栏输入“宁静的”这三个字,下面跳出来《宁静的激情》这本书,翻看了介绍和友邻的笔记,猜想电影的一部分内容是取自这里吧,毕竟书信集可以还原艾米莉的生活。说实话,看这部片子并没有让我觉得,对她更了解了一些,艾米莉的弟弟的演技一直让我出戏,他那双眼睛,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散发同样的神采,无论哭或愤怒都一副样子,看着好难受。而旁白,也就是艾米莉的诗,配音很怪,感觉并不是女主的声音,于是我频繁地,频繁地,出戏……
听到《期限》,眼眶忽而一热,和我当时看的翻译同一个版本,其中的少女情思也被道出来,但女主角的表情好怪啊,我总觉得此刻的她应该是含蓄甚至冷静地写着这些句子,而不是笑得这么明显,笑得这么现代化(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就是不像那个年代的人会有的笑),插入的情节也让我不适,对已婚牧师的情感倾泻而出,而后又欢欣地写下对未来恋人的等待,黑人问号.jpg。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部片子还是很好看的,很适合我现在的年龄,还有自己所处的心理状态观赏。看完后不禁感叹,很多东西真的是永恒的啊,时代的浪潮翻腾了一次又一次,但人们的困惑依然和一百多年前相似。关于死亡,关于道德,还有爱情。约拿效应在艾米莉的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以防御的姿态来对待向自己示爱的男人,一次次地试探对方的底线,却在夜晚降临后枯坐着幻想他的到来。当他来到她家,她只愿在楼上说话,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样子,她逃避、试图毁灭这份爱意。
我想起大学时的同学,有个男孩暗恋她,她总是试图让对方明白自己没有对方那么美好,可越是拒绝对方追赶得越是猛烈。我懂,因为在对方眼中你太美好了,真的在一起了发现自己不够好怎么办,太可怕了。而电影中追求艾米莉的男人,却没有我同学的暗恋者那份穷追不舍的耐心和勇气(事实上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以追求者的姿态关注着她了吧),被羞辱过后,自然要撤走。我还挺喜欢艾米莉和那个英俊的男人在楼梯上下对话的片段的,艾米莉如果是个男孩子,那么大家肯定要说“注生孤”哈哈哈。
她没有理由地爱上已婚男子,也是自毁倾向的表现,那个牧师对她的诗歌并没有多欣赏(在我看来那些点评也不过是没有办法的事),更别说心灵的共振了,爱上一个根本不可能的人,飞蛾扑火不是自毁是什么?作为一个文艺女青年,艾米莉自然是看过许多爱情小说的,但也许是年轻时没有机会接触男性,情窦开放得比较晚,所以小说中关于爱情的美好、完美的男主角先入为主,她总以为爱情得是小说中描写的那个样子才对,而自己的另一半绝不会是现实中遇见的某些人。所以没事少看点言情小说,如果它们真的给了你勇气向前那很好,怕的就是小说给了你已经拥有爱情的错觉。
她的故事里有意思的一点是,自己曾经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并愤怒地为自己开脱,但弟弟出轨后全然忘记了自己当时的作为,我承认她对弟弟的不齿含为对弟媳不平、对男女性别不平等愤然的意思,但这里她的反应我觉得很值得玩味。
另外,女主角的选得挺不错,特别是年轻时候,第一幕我以为最前面中间的是女主,毕竟长得很好看,而真正主角却没被我发现,不是要贬低演员的颜值,只是想说在这部片子里,确实演出了长相不算好看的感觉(艾米莉本人的确不算美人,我觉得伍尔夫挺好看的),而这也是她耿耿于怀的一点,踏出去的自我设限。
《宁静的热情》影评(三):Emily Dickinson
1.艾米莉:所有最好的恭维都是可疑的,这是恭维的迷人之处. 2.爸爸:如果让我在久经世故的孩子们和仅仅是温顺的孩子们中选择,我会选择前者. 3.姑妈:朝圣者应该意识到他人的修养,只意识到自己的修养仅仅是虚荣心而已. 温妮:但是姑妈,虚荣心是一种无害的缺点.人们沉溺其中才是肤浅. 姑妈:没有哪种虚荣心是无害的. 4.姑妈:真实一个令人讨厌的想法.我不害怕死亡,艾米莉,你也不用害怕.Nor do you.途过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灵魂交给God,there can be no fear.He'll smooth our way. 5.姑妈:记住,请呵斥那些不相信的人吧. 6.艾米莉:如果你走了我会想你的,你的诚实让我崇敬. 巴茯苓:就长远的角度来说,诚实并不是上策.best policy. 艾米莉:Is dishonesty? 巴茯苓:I prefer to call it diplomacy. 7.艾米莉:Drive carefully.And don't do anything against God. 巴茯苓:那么我就不用真假嗓音反复变换的唱了. 艾米莉:Very wise. 8.艾米莉:Bees in the lanvender.Then the lazy owl. 9.巴茯苓:You're a strange creature.With more depth.I suspect more than any of us. 艾米莉:How can you say that?I haven't demostrated that at all. 巴茯苓:Oh my dear,you don't demonstrate.You reveal. 10.Emily:I only want my family.It is not perfect.It is not paradise.But it is far better than anything I could know,or I want.When you do marry,I shall miss you. 11.Emily:There is a word.Which bears a sword can pierce an armed man.It hurls its barbed syllables.At once is mute again. But where it fell,the saved will tell.On patriotic day,some epauletted brother gave his breath away.Wherever runs the breathless sun.Wherever roams the day.There is its victory. 12.Emily:No,it is the best time.When you feels it,the whole is sleeping still. 13.Emily:I have a routine.It's God's consanction to a no hoper. 奥斯丁妻:Doesn't a thing give you solerance? EmiIy:We're those of us who lives minor lives,and are deprived of a perticular kind of love.We know best how to starve.We decieve ourselves.And then the others.It is the worst kind of lie. 14.Mrs.Whrimworth:Liberty and the will of God',I think incompactable almost in proper.Just plain water would be pleasant. 15.Emily:Give me something pressed from the truth,that is poetry. 16.Mr.Whrimworth:How can you be so stoic?恬淡寡静. Emily:It's easy to be stoic when no one wants what you offer. 17.巴茯苓:Then you will make the greatest mistake.For denying yourself what the spirit needs the most. Emily:And what is that? 巴茯苓:Truth and experience.Otherwise your vow will be acting cowarders. 18.巴茯苓:Don't you resist your vices.It is your virtrue you should be aware of. Emily:Austine once told Auntie Lisabeth that virtures are just vice's disguise.美德是缺点的伪装. 19.Emily:如此神圣的逝去,我们加入但却收获,孤独的补偿,这真是从未有过的狂喜. 20.出版社:我只是想尽量让读者能够理解你诗歌的意思.make you meaning clear to my readers. Emily:Clearity is one thing.Obviousily is quite another.任何人去修改都是一种attack. 21.年轻人:我以为你只是假装想摆脱我,我并不想伤害你. Emily:Nor did I,sir.I only wish to be honest. 22.布莱特氏病.(肾小球肾炎) 23.Emily:Mrs.Todd,and her dull narcissism. Austin:You make conference as narcissism,and womanly reticence for dullness.女性气质的沉默寡言误认为是呆滞. 24.Winey:Because you are so easy to love. Emily:Oh,winey. 25.Emily:You're right.Of course.I wish I would have your gentle spirit.If I castigate Austine,it is because my own feelings are euqally as great.是因为我同样有失败的感觉.We become the very thing we're dread.And I have becoming bitter. Winey:Despite your vehemence,you have a soul anyone could be proud of.除去你的激烈.
《宁静的热情》影评(四):宁静而又热情
本片是以伟大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和工作为蓝图拍摄的,纪录了从她一开始是个懵懂无知的年轻女人,影片一直延续到她晚年,她在晚年选择隐居,最后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本影片时间跨度非常大。艾米莉·狄金森几乎每一天都会写上一首诗,但是在她的一生中,所发表的诗的数量却很少。她是个非常害羞的人,但是她又活泼热情,且幽默感十足。她的友谊在她的生活中就像一把火,烧的通红,灼热而又激烈。但在她的家庭中,她又发觉原来这份友谊是她最大的幸福呀。她的生活是安静的是平和的,像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似乎到处都可以充满着诗歌,这世界上的所有的恐怖和美丽都可以通过诗歌向别人传递,对别人表达。
《宁静的热情》影评(五):优雅而又宁静的热情
本片是美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传记电影,展现了传奇诗人的传奇一生。她的才华、固执、虔诚、矛盾、热情尽在特伦斯戴维斯流畅的镜头和平缓的节奏下完美的诠释出来。既安静又激情,尽管一天写一首诗,但却只输出一小部分发表她的一生。从懵懂无知,到成为一位传奇诗人,她的一生平淡而又富有激情,她的生活是安静的尊严。正是如此,成就了她的一生。而这也是许多人的倒影,平淡而又伟大,辛西娅尼克松完美的演绎并诠释了这伟大的诗人。这部影片平淡的介绍了诗人艾米莉的一生,作品依旧按照导演一贯的作品风格,很形象的描述,细致的描写,很平淡但是很令人感动,有非常的舒缓方面,让人感觉到很舒心,很平缓的度过。主人的诗句贯穿在剧情各个地方,给人深刻印象,让人感觉在诗情画意中体验,主人公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人形象深入人心,充满独特的形象,清淡,优雅而且具有独特的魅力,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可以让人感觉到很舒服而且使人的内心具有不同的体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激情高亢的节奏,有的只是如细水长流般的宁静。平静地叙述了诗人艾米丽的一生,从诞生后的牙牙学语,到晚年的沧桑迟暮,本片的基调就同她的人生一般宁静。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片宁静地让人感觉无聊,艾米丽对自由的向往,对世俗的不屈,都是本片的看点。而结尾的诗句正体现出狄金森独有的生死观。
《宁静的热情》影评(六):此片无关狄金森!
和导演以往的片子一样沉闷无聊,标榜为传记片,如果这样拍传主,真没必要没意义。 1、简单平板的截取了艾米丽一生的几个片段拼凑起来,只选了导演感兴趣的细节,无转折无递进的简单拼凑支撑不起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2、辛西娅尼克松饰演艾米丽年龄太大,据记载,艾米丽即使死后容貌仍如同少女一般,而片中几乎在艾米丽20多岁就让大妈尼克松来扮演,显然很违和。尼克松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演一位神秘的女诗人,就拼命往狂暴怪癖的性格上演,将艾米丽演成一个爱争执不饶人、古里古怪的老处女,动辄就瞪起眼睛骂人。既然片中启用了数位英国BBC演员,现放着BBC有一位天生长相像极了艾米丽本尊的资深女演员安娜·麦克西维尔·马丁(作品《荒凉山庄》《北方与南方》《菲洛梅娜》)不用,跑去美国找了一个气质完全不对路的女演员。 3、不知道导演在撰写剧本时参考了哪些文献资料,让影片与史实完全不符,艾米丽的母亲卧床多年后,在诗人两姐妹的精心照护下去世,影片里貌似是早上发病夜里就去了;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物梅布尔,托德的处理,这个女人不仅和诗人的兄弟有私情,对诗人也有一种暧昧的吸引力,因为这种关系的亲密,诗人死后很多手稿甚至落到了她手里,印发了家族间两代人数十年的纷争。而在影片里,诗人成了传统世俗的卫道士,拒斥梅布尔,将之列为荡妇之流,间接导致了诗人的死还让诗人说出“这个世界怎么变得这么丑陋”这般低幼级别的台词。要知道诗人已经数十年不出闺房,她怎么可能去判定外部世界的更变,导演真是鬼扯一通。 4、关于艾米丽狄金森患有癫痫,也是近几年才发现的资料,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确认,导演迫不及待的将这一情况搬进了电影。 5、导演明明不是大师,却不断炫出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让本来就乏味扁平的电影更沉闷。 6、两星给影片的硬件,以及鼓励这算是第一部狄金森的传记电影,希望这只是个开始,期待将来出现更有说服力的狄金森电影。 其实我打的是2星,不过最近豆瓣貌似把所有五星以下的评价全部折叠了。
《宁静的热情》影评(七):分三部分看完的电影
《宁静的热情》:美国女诗人传记电影。老实说我是分三次才看完的。对白都是诗句,刚开始觉得太文艺了,太作了,唯一可取是摄影。第二次觉得艾米丽有时太不可爱;读诗就好了,没必要看诗人的传记。第三次,她被病痛折磨、父母离去;仍然创作诗歌。Father believed; Mother loved。“Why the world has become so ugly?"这句台词让人唏嘘不已。这时候每句诗词有了新的深度。还是值得一看的影片。宣传海报很像《简爱》,《简爱》还真是女诗人的喜爱。独立、有才的诗人,她的诗歌值得时不时读读。诗歌需要想象,电影是视觉艺术,她的花园真漂亮,像她诗歌描写那样。
《宁静的热情》影评(八):寧靜之熱情之抗爭
寧靜中飽含隨時迸發的烈火熱情,順從中深藏始終革命的抗爭之心。好喜歡溫妮,溫柔如水,溢滿笑意的臉,光彩照人,像是天使,聖母瑪利亞的化身。似乎天才身邊大多有這樣一個人,上帝一邊讓他們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一邊派去天使般的存在,或是同樣出類拔萃惺惺相惜的天才同類守護左右相互扶持不離不棄,守護其天賦,守護其超凡絕塵的心靈,聊以慰藉,從中獲得哪怕片刻的平靜。
對愛情,艾米莉又渴望又害怕。如此感同身受。唯有拒絕愛情,心靈才能真正自由。但正如那天賦不是人人都有的,那窮盡一生的勇氣和堅持,也是一樣。所以她們才會成為偉大的女子,被世世代代所銘記。
一直愛看人物雜誌人物節目人物傳記片,對不同的人生經歷好奇,對人這一物種所能達到的種種“極限”好奇,也能反觀自身,在了解別人的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雖不能至,至少得以知曉,心嚮往之。潛移默化中悄然改變,也未可知。
即便現實不盡如人意,但能有更好的念想本身就是何其有幸。讀進靈魂的書不一定許妳如意的物質生活,但能讓你的心靈去塵甦醒,讓你得以擁有另一種隱秘生活隱秘快樂,並窺見方方面面更多的可能性。即使身邊人不理解輕視甚至鄙視謾罵你,但有什麼關係呢?木心說要敢於和偉大的人認親戚交朋友,哪怕只是一點點走在靠近的路上。能在自己營造出的隱秘世界里自由遨遊,飽嘗喜悅,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美妙如斯
《宁静的热情》影评(九):作为传记片中为数不多的类型,这部片子真的不应该被错过
大家应该不难看出,欧美的导演似乎特别中意拍传记电影,政客、商人、新闻人物、文人等各行各业的人物都被拍了个遍。无论是热门大咖,还是冷门小咖的,只要该人物的故事性符合电影的需求,就可以立即上机。放眼于最近两年,2016年的戛纳电影节就入围了一部智利片子,名曰《追捕聂鲁达》,讲了一个诗人的故事。2016年末,BBC又拍了一部《隐于书后》,讲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
《宁静的热情》影评(十):讨人厌的字
张悬有首歌叫《讨人厌的字》,灵感来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艾米莉·狄金森出身受人尊敬的书香门第家族,她的祖父曾一手创立了美国一流的文理学院Amrherst College, 她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受人尊敬的执业律师。狄金森本人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就读美国著名的女子学院Mount Hollyoke College, 用电影的台词来说,研习了“代数学,几何学,自然科学,还有礼仪学和教会历史”。私底下,她还热爱阅读文学,演奏钢琴,还有写下那些让后代为之惊奇的不朽的诗歌。但拥有一颗如此独特的灵魂的狄金森终其一生也没怎么离开过她的故居,没有谈过恋爱,没有结婚。她晚年变得越发尖酸刻薄,不爱见人,最终在疾病的痛苦中死去,没有子嗣,留下的只是那一千多首陪伴她一生的诗歌。
当初因为喜欢张悬,所以曾找狄金森的诗来读。但狄金森的诗以晦涩难懂著名,当时的我并没怎么读懂。现在看过电影较为深入地了解狄金森的一生后,多少明白张悬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歌。她们的背景是多么相像,同是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家族拥有研习法律的传统,但都有颗不羁的灵魂。张悬高中辍学要去写歌,狄金森不愿遵从妇道终生未嫁,她们都写下讨人厌的字。
题外话又谈远了,回到电影。电影里引用了多首狄金森的诗穿插她一生的不同瞬间,这些诗歌片段节选得实在太好了,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又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狄金森的诗歌。
特伦斯电影里展现的狄金森在各个方面都是叛逆的,她顶撞宗教权威(学校老师,姨母,牧师),鄙视顺从索味的妇道(华兹华斯的妻子),气愤男女不平等(婚姻不忠的兄长)。狄金森有颗高贵的灵魂渴望被认可,被呵护,被爱慕,她曾短暂地和大诗人华兹华斯有一次美好的精神交流,认定才华横溢的自己远胜于华兹华斯索然无味的原配夫人。但当华兹华斯不留一言地与夫人离开后,狄金森倍受伤害痛苦,恶语频出地和深爱自己的妹妹Vinnie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吵。这次争吵之后,狄金森念道:
" WE outgrow love like other things
And put it in the drawer,
Till it an antique fashion shows
Like costumes grandsires wore."
除了妹妹Vinnie,电影里狄金森另外一个十分钟爱的人物Ivyling Buffam小姐也曾给予狄金森许多精神和灵魂鼓励。但她目睹Buffam小姐最终幸福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仍然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孤独失落,她甚至没办法给挚友送上一句美好的祝福。Buffam小姐的婚礼结束后,狄金森念道:
“THE DYING need but little, dear,—
A glass of water’s all,
A flower’s unobtrusive face
To punctuate the wall,
A fan, perhaps, a friend’s regret,
And certainly that one
o color in the rainbow
erceives when you are gone."
"Look back on time with kindly eyes,
he doubtlessly did his best,
how softly sinks in his trembling sun,
in the human nature's west."
之后狄金森变得越发孤寂刻薄。她的父亲过世后全家还在哀悼时,她自顾自地穿上白色衣裳。出版了她诗歌的期刊编辑前来拜访,她甚至不愿意下楼见他们一面。目睹了兄长Austin一次婚后不轨行为后,她开始对Austin极尽尖酸言语讽刺。性格温和的妹妹Vinnie又一次从中成为调解人,可惜狄金森又一次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愤,又一次与妹妹激烈争吵。
Vinnie:”Integrity if taken to far can be equally ruthless."
Emily:“Oh Vinnie, Vinnie. Why's the world become so ugly?"
最后狄金森在疾病的痛苦中结束自己短暂而深邃的一生。她的妹妹Vinnie也终身未嫁,一直陪伴在她身旁。
电影最后念道: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That never wrote to me,--
The simple news that Nature told,
With tender majesty.
Her message is committed
To hands I cannot see;
For love of her, sweet countrymen,
Judge tenderly of 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