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撒旦探戈》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8-01-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撒旦探戈》影评精选10篇

  《撒旦探戈》是一部由贝拉·塔尔执导,Mihály Víg / Putyi Horváth / László feLugossy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撒旦探戈》影评(一):《撒旦探戈》贝拉·塔尔

  改编自克拉斯纳霍凯小说,全片分为12部分:“有消息称他们要来了、我们会起死回生、有头绪、蜘蛛工作1、未装订、蜘蛛工作2、伊里米亚斯演讲、前景、天堂?噩梦?、未来期望、工作与麻烦圈子封闭。”电影前六段按照探戈舞步的前进步伐,围绕着一个场景通过不同视点进行叙述“破落的农场里人们买了牛分了钱准备离开”。人们在绝望空虚生活中徘徊了太久之后,准备打破现有的生活,带着钱走入新的未来。电影后六段则按照探戈舞步的后退步伐,围绕着一个事件进行叙述“两个骗子骗了农民的钱,人们又回到了原有的绝望生活”。愚昧的民众相信了骗子伊里米亚斯关于“新合作农场”的骗局,将钱交给了他,他们不得不又回到原来那种绝望和空虚的生活,从而电影形成一个封闭的圈子。电影“未装订”部分,则游离在整个故事之外,描写了农场里一个小女孩哥哥骗了钱,虐杀了自己的猫之后自杀的故事,因此这个“未装订”可以看作整个故事的缩写版。影片镜头有浓重的塔科夫斯基的肃穆风格漫长缓慢的镜头运动充满了抑郁无望的生活态度。此外,塔尔的横向平移镜头有相似于费里尼的构图方式,远近景物仪式化的陈列增添了画面层次感。塔尔还钟爱大景深镜头,随着人们纵向深入景深,镜头微微上升,具有一种俯瞰命运之感

  《撒旦探戈》影评(二):镜头的魅力——浅谈《撒旦探戈》

  贝拉塔尔是我最喜欢导演,这从初中开始便一直是,但我始终没有评论过贝拉塔尔,可能说我并没有资格去深入的解析贝拉塔尔,因而这篇文章名字也便在后面加了浅谈。贝拉塔尔的电影个人认为其最有价值作品是后五部作品,因为从《诅咒》开始其作品有了明显的风格转型,注重于运动长镜头的运用,且此时的贝拉塔尔开始与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合作,从此开始塔尔的作品从以前的关注底层人民生活题材或是家庭伦理或是戏剧改编转型到了带有强烈隐喻及一定魔幻现实色彩的作品,其故事中含有一定的不明确性以及一定极简主义风格。尤其是从《诅咒》开始,其创作团队有了大致的确定,Mihaly Vig配乐,卡撒兹纳霍凯编剧,且许多演员都会在其后五部作品中多次参演。 《撒旦探戈》是由卡撒兹纳霍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据称这部电影的制作是完全照搬小说的,但由于卡撒兹纳霍凯的作品目前并未有中文翻译版,因而这也便是目前为止个人认为自己去评价贝拉塔尔难免是太没有资格了。 这部电影我看了也有不下三遍了,之所以一定要写些什么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对于长镜头的美学概念的造诣,可以说真正的领会了塔尔的镜头设计,那么当今的即使是更长,更炫技的长镜头总归来说他们的理念的创新性依旧是无法与塔尔比肩的。 《撒旦探戈》全片分为十二章节,且导演分为三部分(此处的三部分应是作品因时长过长而划分,并没有实际意义),从第一部分至第二部分讲述了村庄中的各型各色的人物在一天中所做的事情,除了蜘蛛工作1,2章节,其镜头的运用多数时候是处于偏主观化的,尤其要说在第三部分的时候医生在家里画窗外景色的镜头,先以主观视角开始,纵向化的拉出画笔,层层拨出逐渐表现绘画主体,笔记本上的画作以及作画的场景,纵向的调度以全面突出三个不同的部分。同样的镜头运作也表现在第三部分的第二个章节,纵向化的调度叫人称奇,因为这个镜头则些许的体现了长镜头美学的一种独特美感,即镜头运作与人物的暧昧关系,或是可以说镜头的运作与演员的走位之间的客观性与较主观性的融合,该镜头描述了伊里米亚斯与他的两个同伙与村里人的分别,再分别时镜头的运作与村里人形成了反向运动,随后镜头的逐渐拉伸倒出酒吧老板与伊思泰克的母亲,而在此时酒吧老板的走位时而与镜头的运动相对应,时而又与镜头相反,突出了在该章节中所有镜头的相对客观性,且该镜头的运作的暧昧关系及人物走位的立体层次感可谓是匈牙利长镜头美学的经典镜头。镜头的暧昧关系实则从影片开始时便是存在的,拿第一部分的第一章节来说,在该章节中导演极力的营造出声画分离所造就的长镜头诗意感,从第一个固定机位长镜头开始便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章中有一个两个主要的男性角色对话的平拍移镜头,镜头似乎是更突出于两者沉默的对视,而两者开始说话镜头则开始移动,逐渐人物移出画面,对白则变成了画外音,同样的手法实际上在同为匈牙利的电影导演吉尔哲费舍尔1998年的作品《激情》中也有类似的场景,所不同之处在于塔尔的这个镜头在于室内,且景别距人物较近,我想这可能是更突出两者间的矛盾,沉默的矛盾,而在《激情》中,同样的镜头处理方式则是在男女主角互相表达爱意之时,镜头内的简化则带来了几分浪漫情调。在此我有一种感觉便是匈牙利的长镜头美学与苏联的长镜头美学并非相同的。 贝拉塔尔最为鲜明的特点便是长镜头与黑白,塔尔的长镜头极为灵活技术上的要求是很高的,而相比之下,这部《撒旦探戈》的长镜头的运作相较于后面的作品从镜头的复杂度上讲是更为简单一些的,但是即便如次,《撒旦探戈》还是被许多人认为是塔尔最优秀的作品,对于这一观点我不加以评价,但相比塔尔后来的三部作品来说,这部影片的故事是极为复杂的,那么镜头与故事,或是视角的关系在这部中也是极被突出的,尤其是当我在看影片的第三章节医生摔倒的镜头时启发便突然一震,镜头的运动从摔倒时的快速到摔晕时的缓慢,尤其是平缓的拍摄医生昏倒的身体并伴随着医生缓慢的呼吸声,长镜头犹如心跳一般,如此的真实,同样的效果出现在影片中相对短的镜头的组接中,如第一部分第二章节中伊里米亚斯和佩奇纳在饭馆喝酒听见异响的场景,导演在其中正反拍摄的组接中因伊里米亚斯的一声“安静”,所有的人都静止不动,此时组接的镜头先是静止不动以带给观影者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的感觉,而镜头随后的缓慢上升则让镜头缓慢的转向了上帝视角,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此的带动观影情绪。我试图认为塔尔想让长镜头带有不同的视角,那么影片的前两部分除了蜘蛛工作1,2章节都是整体上来说较为主观的影像,那么长镜头的运作也便较多的会跟随被摄主体,而到了蜘蛛工作1,2时镜头则较为客观,多次使用固定机位长镜头或是镜头中大量的时间不在运动,并大量的使主要人物位于画外,那么之所以这样做,我个人理解这两章节的主角便是这个破旧的酒吧。 镜头的剪接在影片中也是极为独特的,上面提到的伊里米亚斯饭馆喝酒一幕外,还有在第一部分第二章节中伊里米亚斯和佩奇纳遇见伊思泰克的哥哥,他们一起走路的这组镜头中,从第一移镜头拍摄,却又时而快于时而慢于人物的行走速度,这就便是长镜头美学的暧昧感的再一次体现,而直到镜头变空,相接的镜头又是一个空镜头,而正是这样的空镜头以表现行走,而如果注意影片的配乐安插的话就会发现这部电影中配乐的安插都是在没有情节发展的镜头中,在此处安插配乐既有悠闲抒情的效果,同时也表现了行走。

  《撒旦探戈》影评(三):【观影札记】《撒旦探戈》:贝拉塔尔跳了四年的探戈

  开头群牛场面,长镜头为正片奠定基调。

  很喜欢男人倚靠残垣的镜头,镜头渐渐由右往左推进,直到讲男人置于画面中央

  事件结束,镜头不切,继续凝视。

  钟表的声音,始终在响。

  两个穿着黑色风衣带着帽子的人走在路上,周围满地垃圾被大风往景深处吹,镜头往前跟进,这个长镜头太有气势了!

  里面居然有蚊子爬到镜头上的穿帮镜头。

  孩子虐猫,抱着死猫。

  同一件事情不同角度叙述。

  我母亲大海父亲大地,我叫探戈。

  你就是,世上唯一一个,犹如在天堂,给我们和平面包力量的。

  由两人行走垃圾飞舞变成三人行走。

  最后,胖男人用四块木板把房间窗户订上,镜头只剩下黑暗。他写道:十月底的一个早上,那是第一滴让人无法忍受的秋雨,降落在人间之前,降落在炎热的裂开的土地上,在农场的西部,那样发臭的沼泽,淹没了道路,无法通行,直到第一次霜冻,把整个镇与世隔绝,弗塔基被一阵钟声吵醒,最近的教堂,在西南八千米之外的地方,在古老的霍克米斯地里,一间孤独的小教堂,但是那里并没有钟,在战争时期,这教堂已经倒塌……

  整部电影构图很好,画面感超强,但感觉有点像文学电影,像一本书。

  这部片子贝拉塔尔拍了四年(1991-1994)

  《撒旦探戈》影评(四):生命如探戈,总是轮回,没有尽头。

  越来越佩服自己了,或许正如星座上说的:魔羯很耐得住。就在刚才,我就这样坚持着看完7个多小时长的《撒旦探戈》,贝拉·塔尔用他惯用的黑白拍摄,然后加上那些缓慢、沉闷甚至令人压抑、绝望的长镜头,让我哉个小时里,听着不曾间断的雨声,忍受着泥泞的小路,注视着棱角分明的人物,欣赏着多点渐入、偶尔重复的叙事方式,从下午到凌晨,终于看完了,随着“医生”把最后一块木板钉上,在纯粹的黑暗中,自己长长呼出一口气,幸好,我还没有崩溃。

  我必须承认,虽然在7个小时内我没有动过快进,眼睛一直盯着屏幕,可心和身却总是在挣扎,总是在害怕自己臀部肌肉会不会坏死,害怕自己的心情会不会从此更加抑郁,人靠在床头不断转换姿势,只是在提醒自己从那样冗长而沉重的镜头里走出来。

  不过我却走不出来,否则怎么可能坚持了7个小时。不过时间并不能代表什么,之前我还一口气看了9个小时的《铁西区》和10个小时的《十诫》,也许正是有了这些经验,这7小时让我觉得并不那么漫长,事实上,7小时的电影,叙述的人和事,我们看到的命运变迁和人性丑陋,与漫长的一生和悠远的历史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实在佩服塔尔对电影的理解,恢弘的气势下藏着无数的细腻,让人在沉闷、刺激之间不断徘徊,让你的身心始终处于活动中,恐怕他也不希望片子太长而导致观众臀部肌肉的坏死和心灵的过度纠结吧。他把自己的东欧视角告诉了全世界,他关心的不仅是国家民族时代,更是在这个世界渺小无助、丑陋并且苦苦求存的芸芸众生。也难怪他被称之为20世纪发现的最后一位电影大师。而此片也被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之一,一部无法再重复得电影杰作。他在这部电影里打下了如此深刻、鲜明的自己的烙印,别人又如何能够去重复?

  有人对此不屑,甚至质疑“会用长镜头就是大师吗?”。诚然,长,是影片的亮点,不单单是影片长度之长,更是片中镜头的长镜头之长,长得令人难以置信,可谓长镜头的极端。可只要你认真或者半认真地看看影片,就会沉迷其中,仿佛也置身于那段历史、那个农场和那群人中,也会感觉到生命的荒谬、苦涩、丑陋和无力。加上塔尔用如同探戈舞步的叙述方式,从不同视角推动故事,甚至还有不时的重复,让我也感受到了一丝魔幻色彩,更感慨了生命的交错纠结和无奈

  除了长镜头、探戈舞步、黑白拍摄,塔尔特有的不间断的雨水、泥泞无尽头的道路、反衬人类动物场景,我还喜欢里面的旁白,如诗一样简单却蕴涵力量,虽然翻译过来后有点似懂非懂,可配合在黑白色彩和低沉气氛中,感觉很有穿透力,每字每句都敲击心房

  现在脑子里还回荡着影片开头和结尾处的那沉闷隐约的钟声,敲钟人不断喊着“鞑子来了!”,医生也听随着丧钟的安排,把自己封闭在黑暗的房间里,当最后一块木板被钉上,死一样的黑暗、寂静,最初的旁白响起,似乎故事又要开始一个轮回。

  或许,生命就是在不断轮回,在泥泞道路上一直走着,却从来没有尽头。

  《撒旦探戈》影评(五):无趣的人生

  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部将近8个小时的电影,虽然是间断着看,却丝毫不影响情绪的延续,某种程度上,还保有了回味的空间。长镜头的运用、缓慢的黑白色调,在影片刚开始会有些不习惯,但慢慢地仿佛它变成了你的一部分,引领着你去探究这个破落村庄发生着的种种,人们面临生存转折与变化时那份五味杂陈的滋味无所谓正义理想励志,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奈的随波逐流,听凭命运的安排。唯一没有看下去的就是那个小女孩仿若虐猫的行为,一个被赋予天真无邪年龄,却有着成人般的残忍愤怒,虽然最终不忍看到猫咪的下落,但女孩儿的死亡却也暗示着世间弱肉强食,最终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那些具备更强悍更野蛮坚强基因的人们。

  《撒旦探戈》影评(六):生命这一场悲伤的探戈

  整整七个半小时,我一口气看完,毫不间歇。当全片结束的一刹那,我全身的热血涌到喉咙,一口喷射出来,我目瞪口呆,欲哭无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其实《撒旦探戈》并不算是一个独创性特别强的电影,他的一些构思、立意、拍摄都是基于一种相对传统的艺术准则,然而或者在导演看来,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远没有他所表达的内容来的重要,他做到了,看完的一时刻,一系列的经典马上就出现在脑海:《悲惨世界》、《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米格尔街》... ...在一系列的名单后面,贝拉.塔尔用电影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带有浓重标记独特章节。

  贝拉.塔尔并不像费里尼那样激烈的批判现实,即使现实残忍、荒唐的可怕;也不像伯格曼那样拥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即使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太多的话要说,取而代之的却是大篇幅的环境刻画;或许他吸收了塔可夫斯基那一股悲天悯人的诗人气质,却又带上了导演独自的情感关怀。全片始终都笼罩在一片灰暗、荒凉与恶劣环境之中,在这片苍凉的色调之中,导演只是静静的将每个人所承受的苦难、折磨、迷惑、悲伤一一道来,那些数不清的困难、忧伤像一曲永不消失的探戈一样一直弥漫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7个小时,拍摄的故事却并不长,三天两夜而已,却仿佛把整个民族的百年苦难全都讲了出来。故事改编自克拉斯纳霍凯小说:起始于两个传言中的骗子/领导者即将到来打破村民本来已经困苦不堪的生活... ...(以下省略内容)

  全片叙事舒缓凝重,导演吸收了塔可夫斯基的诗意凝重风格和卡萨维奇的超现实幽闭场景,却又加上自己独特的横移、推拉长镜头,把一部悲伤到了及至的电影拍的美到极致, 每一个场景都精挑细选、每一个镜头都精心设计、每一个演员都丰富细腻:那一场场永不停止的大雨、那一条条泥泞大道、那一片片没有止境的树林、和那永远也过不去的灰暗黑夜,都在静静的诉说着他们的忧伤、他们的失落、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绝望。苦难与悲伤是全片的主要述说对象,就像《悲情城市》一样,即使人们唯一的一场酒吧探戈舞,却也正如标题一样,在痛苦、失落与无赖之中落寞欢唱,无人应和。

  同那场“撒旦探戈”一样经典的还有医生的凝视、和他蹒跚买醉的场景,以及小女孩的悲伤故事。

  在CULT“愤青”电影当道,超现实、视觉暴力、夸张、恶搞、讽刺统治影坛的今天,导演却以如此冷静的镜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刚刚过去的故事,或者这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今天谁还会去关心这些呢?谁还愿意去背上这么沉重的包袱呢? 然而悲伤与苦难是人们始终摆脱不了的情感,即使在今天、明天、后天我们都将被苦难笼罩,或者它会换一种姿态,但是它仍然存在。正如在电影结束所表现的那样,人们来到了镇上,开始了新的生活,却又开始了新的苦难,就像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一样,周尔复始,永无止境。

  :电影当然拍的很好,但是我对原小说很怀疑,如果电影是忠实原著的话,那么小说有抄袭《百年孤独》的嫌疑,太像了,那一个个苦难的圈子,甚至那场一直下的雨。都和《百年孤独》一模一样。

  《撒旦探戈》影评(七):贝拉•塔尔:时间的工作-关于《撒旦探戈》 Béla Tarr : le travail du temps

  贝拉•塔尔:时间的工作-关于《撒旦探戈》 Béla Tarr : le travail du temps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著,眼睛的故事(Hu Di)译

  雅克·朗西埃,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著有《阿尔杜塞的教训》、《无知的大师》、《政治的边缘》、《感性的分享》、《影像的命运》和《被解放的观众》等。热衷于包括电影评论在内的艺术评论,经常在《电影手册》和《Trafic》等电影刊物撰文,出版电影评论文集《电影寓言》。

  有些人要求我们表示义愤,有些人要求我们进行悔过。还有人甚至要我们分担对乌托邦的牺牲者们的无限哀伤。贝拉•塔尔显然比较节制,他只要求我们给一些时间。

  但是一些时间可能就显得太多,如果它刚好扰乱了我们对时间的运用方式的话。《撒旦探戈》首先是以电影史上最长和承载事件最少的影片而闻名:一部七小时半长,里面除了一场骗局之外几乎没发生任何事情的电影。对运动的想象在其自身中消散,将我们带回起点。

  然而这不是一部“形式主义”作品。我们也许可以说,与之相反,这是最后一部历史唯物主义电影杰作。这部在两次钟声之间展开的影片中,没有什么是完全物质的和完全是感觉的,它们被轮流替换:执拗的滴答钟声,一个醉鬼不断重复的一句话,酒杯被倒满被喝干的声音,手风琴,探戈的节奏,特别是匈牙利平原上好像永不停歇的雨声。在这里感觉的加强不像在塔可夫斯基或索科洛夫那里是自觉的:在精神世界中动摇我们。幽灵般的教堂里的钟是被一个傻子扣响的。悠长的固定镜头和缓慢的摄影机运动并没有把我们引入任何精神世界。它们把我们牢牢地羁留在物质现实中的为匈牙利电影观众所熟知的故事中:一个农村合作社的解体,一场关于更好生活的骗局,而它本身也是被一个甚至不信他们自身关系功效性的警察所操纵。

  《撒旦探戈》是一部关于90年代匈牙利所继承的历史的完全唯物主义的影片。但是显然电影机器的唯物主义是拒绝另一个唯物主义的,即新社会的生产史(l’histoire productrice)的唯物主义。

  那么有必要谈论一部关于共产主义幻觉的唯物主义影片吗?这部影片在中间段落也许包含着它自身的寓意:小艾斯泰克的故事中他的混混哥哥说服她把积蓄埋到地里,经常浇水,最后可以在那里看到一棵长着金枝的树长出来。但是现实与幻觉的关系、影片与共产主义的关系会这么简单吗?她认为我们通过浇水就可以让树长出叶子来,为了笑话孩子的天真,必须假设首先有必要浇水,然后假设有一个事物在同一个地方真实地生长,这是一棵疯狂的植物。然而摄影机甚至不让我们去想象。唯一远离泥浆的地方显然就是那个被植物入侵的教堂废墟,在那里艾斯泰克后来为了让天使们来找她而吞下了之间她用在猫身上的灭鼠药,从而显示她至少有能力对一个生命做一些事情。

  如果这是一部关于幻觉的影片,它几乎只是以微弱的差异与其它影片相区别,这令人难以置信的差异:这里没有任何与幻觉相反的“现实”。大地非常精准地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片除了空话没有任何其它东西生长的土地。

  这是当小女孩的尸体在小酒馆厅堂里的桌板上横陈的时候,伊里米亚什,骗子或假冒先知,所作的精彩演讲的展示。磁性的声音使人神魂颠倒,并且说出了该事件发人深省之处:这个事件怎么会发生的?人们是如此生活的吗?我们是如何把平庸而毫无希望的卑微生活引向这样的戏剧性事件的?我们从列宁的一篇文章中无数次地听到这些空话,它被契诃夫的《第六室》以及整个俄国只是一个巨大的第六室的情感所攻击。但是导演将诱惑者的修辞完全暴露,他是不是在思考其它的东西? 他的摄影机不是已经证明了这些空话吗?伊里米亚什说也许迷失的孩子昨天还来到过小酒吧门前,看到你们喝得酩酊大醉疯狂起舞呢。演说家过时的虚饰。他看到的并不比他们多。但是我们看到了那被雨水冲洗的贴在窗户上的脸庞。伊里米亚什能从不可辩驳的事实中,从我们看到而他们没有看到的事物中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走出泥沼地,到其它地方去开启新的生活,在那里将没有小孩会去自杀。然而准备放手开始新生活的人要从放手他的小积蓄开始。

  只是一些空话。确切地说,词语是物质性的事物。为了赋予它们现实的沉重感,贝拉•塔尔拒绝了很多其他人会做的:搜索听众脸部对讲话所作反应的镜头。台词所产生的,摄影机所拍摄的,不是情感,而是动作。讲话的末尾,一只手绕过听众,将一叠钱放在桌板上靠近尸体的地方,我们虽然看不到这叠钱,但是可以感觉地到它就在近处,很快其他的手和其他的一叠叠的钱也跟了上来。

  骗局或者幻觉出现时以不适宜的方式去指明发生了什么,摄影机生产了什么:一种物质性对抗另一种物质性。对抗永无止息的雨的规律性,对抗无法预期的身体活动。在叙事的中心,时间混乱,话语萌生,静止转化为运动。贝拉•塔尔遵循了Krasznahorkai小说的主题 – 伊里米亚什将农民们遣到废弃的大宅,然后将他们驱散到各处,叙事回到了出发点:村子中静止的时间,在那里醉酒的医生继续用双筒望远镜观察已经空了的邻舍,在一本不会有任何人会读的记事本上记下他对消失了的住户的评语。叙事跟随着手风琴开开合合的运动和前前后后的探戈舞步展开。但是这种叙事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物质性。这说明了农民们对此地的夜间来访,他们的新生活从这里开始。展现农民们在进入这毁弃的昏暗的大宅时的挫败感会显得无趣,还是观察他们无声无息地用他们的打火机或灯打量那些斑驳的墙壁和空空的房间来得比较有意思。摄影机重新回到他们脸部所抓住的是比幻灭或愤怒更加震撼的东西:完全抛弃自己财产的人们在感知和调适这些地点和环境时的惊愕。焚毁家具是对词与物关系的破坏。想要试着进行理性化的话语应该停留在场外(hors champ)。唯一听到他们的是独自占据屏幕的猫头鹰,它固定的脸明显更关注远处的动物叫声,而不是消失在它脚下的话语。

  在猫头鹰的凝视下,找不到任何历史教训和任何智慧典故。这只是道路的分叉。克拉内、施密特和哈里克斯这三对夫妻在伊里米亚什的“带领”下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伊里米亚什除了造成引导一些事物的幻觉和把本来就能自己走得很好的人性引向迷途之外什么也没有带领。摄影机把操控者(manipulateur)和他的受害者们一同留在画面里是为了像小说里那样让医生用木条钉住出口的方式来终结一切 。影片的最后一个章节告诉我们“无路可逃”。我们不能误解这几个词。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可供出逃的外面(dehors),没有可以揭穿幻觉或让人遗忘现实的美梦的现实。但是确实是有一个属于假冒先知的高级诡计,在建构连接与分离逸散和回归的间隔过程中(dans la construction de l’intervalle qui lie et sépare la dispersion et le retour),有一条内部的道路。这里有艺术的工作,它聚集和稀释时间,连接和中断路线,动员身体,从而给出一个完全物质性的“幻觉”。贝拉•塔尔的绝望正处在他无与伦比的欢快道路之上,间于受害者的对普遍腐败的冷笑和对精神奴仆的呼唤之间。没有可以花费七小时用来看贝拉•塔尔影片中下雨的人没有时间来领悟艺术的幸福。

  《撒旦探戈》影评(八):旁观他人之痛苦

  很同意导演《给观众的话》:“我的电影定要在大影幕看。电影于我,不只是故事。电影故事不只出现在角色之间。画面、眼神、景色、各种声音,包围我们一切的都构成电影,电影有细节,才会丰富夺目。”

  一点都没错,一定要在大影幕看。先不说电影的故事,塔尔的镜头锐利清晰,一镜到底绝不含糊,没有伪术片那种摇晃蒙眬的陋习,这个道理跟说话写文章一样,要模糊不难,要说得清楚写得明白最考真功夫。

  ***

  看《撒旦探戈》绝对不是享受,能够两场爆满再加场,除了影痴总是喜欢自虐之外,宣传用上了“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要有生之年每天看一次”也是功不可抹。我没有读过桑塔格,但知道她有一本书叫《旁观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中文版译者为《浮世恋曲》的导演陈耀成)。书评介绍说:“旁观他人的苦痛究竟是为了谨记教训,还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邪淫趣味。”

  贝拉塔尔用非常灰暗却又无比锐利的长镜头,去谨记痛苦的教训。那漫长的秋雨,在幽蔽漆黑的电影院内如同直接打在观众身上。那八分钟的牛棚,看到最后甚至何以隐约嗅到动物粪便的味道。

  如果我们在空调的环境冷眼看七小时都会叫苦,接下来要思考的是,那些活在电影中有血有肉的人是如何渡日如年,如何保存希望活下去。

  介绍贝拉塔尔的文字经常提到尊卡萨维蒂(John Casavettes)。十二年前的电影节我乱打乱撞的看了尊卡萨维蒂纪念特辑的《首演之夜》(The Opening Night,当年真的用了来做开幕电影),之后也不理会余下的电影大部分是英语对白无字幕(当时对我来说比外语对白英文字幕困难),能看的都看,像发现新大陆般如饥似渴。

  贝拉塔尔和尊卡萨维蒂一个在铁幕东欧一个在自由美国,所说的故事所呈现的图画自然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焦点点都落在不完美但有血有肉有生活的小人物,在他们的电影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都有尊严。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320

  《撒旦探戈》影评(九):日以继夜不专心地看

  电视屏幕上,萎靡不振的医生以缓慢的速度倒了一杯白兰地,兑水,喝下,躺倒……许久后,他站起读了一段文字,写了几笔关于邻居的动作,又倒了几滴白兰地,酒瓶空了。

  对面窗里,一个女孩不急不忙地搓洗着一件衣服,穿着粉色休闲的连衣裙…..洗好的衣服挂在了窗边,接着又拿出一件接着搓洗、挂好、关灯、离开那个我对着的房间。

  医生老头缓慢的动作了35分钟,终于转场,那是7个半小时电影的第三部分,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

  我一只眼睛盯着近乎静止的屏幕画面,一只眼睛时不时瞟向窗外,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

  手机响起,《撒旦探戈》的第一张DVD也刚好结束,画外音跟上

  我不断想,他渴望躺在温暖的房间里。

  喝热腾腾的汤,有个可爱的小护士照顾。

  然后面对着墙,感觉非常舒服温馨。

  指导员斥骂他的话,长久以来一直在他耳边回响

  “医生,你不该这么做,你不该这么做……”

  今晚,我不用去陪唱卡拉OK了。

  天快亮了,总算完成这被我因下楼吃饭、约会、看楼、看《爱情牙齿》未果后,延长了2倍时间后的15小时。

  火车般远去的推镜、简单键琴的悲壮、多点叙事减入的前六舞步、终于没熬住动用了快进键的后六舞步、社会政治隐喻......似乎想说很多,又从心理生理上都无力再说。就只记下那八段画外音供潜移默化的回忆感受。

  再一次认为,要进入角色,特别是那种和现实时间同步甚至更慢的电影中的角色,需要良好的状态,我上一次表现好是在蔡明亮的《黑眼圈》中。

  十月的一个清晨,漫长秋季的雨滴洒落在炙热的土壤上。

  路面变成了泥沼,小镇的道路被切断。

  弗塔基被一阵钟声吵醒,小礼拜堂在八千米之外,钟塔在战争中被摧毁。

  小镇距离很远,钟声无法到达这里。

  斯米德先走了,弗塔基根在后面,他在黑暗中用拐杖撑路。

  无情的雨和斯米德混在一起。

  弗塔基很高兴,重复着鼓舞人心的话

  “老头,没事,你会看到我们过上好日子的!”

  东方的天空一样晴朗,就像记忆。

  黎明,地平线上染上了淡淡的红霞,像一个凌晨跋涉去教堂的乞丐。

  太阳升起,诞生下影子。

  天空与大地,人与动物,开始忙碌了起来。

  他们变得纠缠不清,他看到另一面逃跑的夜晚

  这是潜伏在西部地平线可怕的回报元素,就像绝望、失败、迷惑的军队。

  我不断想,他渴望躺在温暖的房间里。

  喝热腾腾的汤,有个可爱的小护士照顾。

  然后面对着墙,感觉非常舒服温馨。

  指导员斥骂他的话,长久以来一直在他耳边回响

  “医生,你不该这么做,你不该这么做……”

  是的,她轻轻告诉自己,

  天使看到了,天使知道了

  她的内心平静了,树、路、雨、夜晚,

  一切都安静了

  她认为,所有发生过的事都是好事

  所以一切最终都变得简单

  她想起了前几天的事,她微笑着,意识到许多时间之间的关系

  她认为这些事情不是与巧合有关

  而是有一种无法说明和神秘的关系

  她知道她并不孤独,所有的人和事,

  楼上的父亲、母亲、兄弟、医生、猫、阿拉伯树胶、泥泞的路、天空

  这里的夜晚因她而定,就像她自己也依赖一切一样

  她没有理由担心,她知道她的天使已经为她出发

  手风琴动听的声音

  招待所的蜘蛛发起了最后一轮进攻

  他们在玻璃上面编织网,杯子上、烟灰缸上、桌子上、椅子腿

  他们用神秘的线把自己绑起来,好像是来自他们躲藏角落的关键

  他们的每个动作和每次摆动都很好,只要这张无形的网没有遭到破坏

  他们在睡着的人脸上、脚上、手上编网,然后马上回到自己躲藏的地方

  等待着他们的小线条再次颤动起来

  哈里西斯杯一个驼背戴眼镜的人追赶

  追了许久之后,他遇到了一条河

  他开始失去了信心

  每次他遇到这样的事,这小男人总会用棍子打自己的脑袋

  每次大叫:“你要付出代价的!”

  校长劝说一个人穿上旧外套,跟他去一个地方

  这人同意了,好像是那种不懂拒绝的人

  他无法控制自己,当他们进入一个荒废的公园时候

  他甚至逼他坐在一条凳子上,四周被矮树从挡住

  他让那人躺下,跳上他的身体,开始亲他的脖子

  一会儿就出现了穿着白色制服的人

  很尴尬,他招手说他刚要开始

  责怪这小男人,但是突然之间开始讨厌他

  斯米德脚下的大地开始震动,他就好像走在沼泽里

  他爬上一棵树,但是他感觉到已经开始下降

  他躺在床上,想脱掉妻子的衣服

  但是她开始叫起来,他跳起来向她扑过去,睡衣给撕破了

  她笑了起来,她巨乳的两个乳头就像两朵漂亮的玫瑰

  哈里西斯太太正在给斯米德太太洗背

  浴缸边缘的玫瑰花环就像蛇一样滑入水里

  斯米德太太说够了,她的皮肤给擦红了

  但是哈里西斯太太把她推回到水里,继续擦

  她说她担心斯米德太太不满足

  克伦纳太太听到从外面传来一阵响声,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

  她穿上皮外套,向机车库走去

  她刚刚上路就突然觉得不舒服

  她转身回去,看到房子着火了

  “木屑,天啊,我没把木屑放好”,她一边跑一边尖叫

  克伦纳安静地坐在桌子边上吃东西,若无其事的样子

  “加斯卡,你疯了?房子着火了”

  但是克伦纳纹丝不动

  斯米德太太是一只小鸟,快乐地飞上云层,她看到下面有人向她招手

  于是她降低了一点,看到斯米德在尖叫

  “婊子,你为什么不做点吃的?下来!”

  但是她从他头顶飞过,叫道

  “明天,你就不会饿了”

  她感到了背部太阳的温暖,她下来了一点,她想吃一点汉堡

  弗塔基的双肩被一根铁条打中,他动不了,被缠在一颗树上

  他舒展了一下身子,感觉绳子松了

  他看着他的肩膀,发现一个长长的伤口

  他扭转头,不忍心看

  他坐在电锯上,电锯的手柄一部分插入泥中

  有一个人走上来对他说:“快点,不管你说什么,我再也不会给你汽油”

  他想挖开泥土,但是没用,泥土又掉回去,他再度尝试还是失败

  于是他哭泣起来

  他坐在机车库德窗子上,但是不知道是黎明还是黄昏,无穷无尽

  他坐在那,不知道是何时

  外面没有任何改变,早上没有来临,夜幕没有降落

  白天开始出现或者晚上来临

  他们在门外握手

  你怎么离开?

  坐公车

  好,告诉工头。很愉快地一天?其他的人加了

  是的,好极了

  他们再次握手,然后分开了

  到了家里,他们都问同一个问题

  “亲爱的,今天辛苦吗?”

  他们发抖、疲惫,他们只能说

  没什么,跟平时一样

  《撒旦探戈》影评(十):夜漫漫光漫漫 心跳不快的影

  看了片头漫长的长镜头和与之相伴的钟声圣乐 深深地吸引了我

  于是打通老师 批准我在画室度过这清冷孤寂的七个半小时的夜晚

  充斥着长镜头的影片看起来比较累 尤其是还没有对话的

  画面细微的变化 流淌着时间 时间不等人 所以画面也不等人

  结尾收得太好了

  当那个老头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拿起本子喃喃自语地写下日记时

  我才恍然大悟地领会到一切的缘由

  本以为是一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腐败问题 现在才明白是神在捉弄他们

  可怜的人们 致死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不禁让我想起老师讲述【教父】结尾时那段儿哀叹

  人活着 为了什么?为了打破生活的法则

  可往往到死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也没摆脱法则

  命运 不就是如此?

  顺从起来是那么容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撒旦探戈》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