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后的探戈》是一部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马龙·白兰度 / 玛利亚·施奈德 / 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情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一):女人的爱源于不满足而男人的爱源于满足吗?
这是第七部,一部情色片里有名的片子,意大利的导演,美国的男演员,法国的女演员,法语与英语混杂着。
马兰·白兰度饰演的男人,从片子开始的沉闷、压抑、暴力渐渐明朗起来,到快结束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了活力和生机,却在最后一刻死在女孩的枪下,死时脸部的特写很奇怪,说不出是什么表情,死后蜷缩在地上,看不到脸。
两个多小时的片子,苦熬着看下来,难懂的类似呓语的台词,有时又让人心里一动,看到一半几乎想放弃,困意不断袭来,心底却留着一条缝隙窥视着两个人的命运,被突然而至的爆发点惊醒,消散了眼前的一层雾气。随着在那个空空的房间里男人对女人施虐地不断释放,回到家里的男人不再那么呆滞,粗暴地对待岳母,和自杀的妻子的情人对话,他们穿着相同的睡衣,直到他在妻子的遗体前哭诉到达一个转折点,之后他消失了,却又突然尾随那女孩,告知自己的一切,而在此之前他什么都不说,也不让女孩说任何她自己的事情。他说他爱她,想和她在一起,可这时的女孩却想逃离。因为她曾穿着和别人结婚的礼服冒着大雨跑来找他,告诉他她爱他,可那男人依旧漠然,并用一只死老鼠将施虐升级,女孩要回家,最后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样屈从。
这女孩和男友在一起时有自己的主见,可和那男人在一起时,完全服从,没有自己;那男人和这女孩在一起时完全掌控着一切,可和自己的妻子在一起时却受制于对方,最后被彻底抛弃。
本来以为云开雾散,两人欢舞,似乎可以有一个皆欢的结局,没想到女孩翻盘了,也要彻底离开。她拼命摆脱,他紧随其后穷追不舍,仿佛逃不出他的手掌心,最后她跑回了自己家,找到那藏在抽屉里的手枪,在他说爱她时扣动了扳机。她喃喃地说,我不认识他,他要强奸我……。是呀,她的确不认识他,他一直不说自己的名字,也不让她说名字,彼此一无所知,他们之间的代号是各自的低吼。
女人的爱源于不满足而男人的爱源于满足吗?有了爱一切却终止了。真是虐心的片子。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二):贝纳尔多的败笔
是从《末代皇帝》开始了解贝纳尔多的,也是由于《末代皇帝》让我产生对他的好奇,所以才来看《巴黎最后的探戈》,虽然这是大师之做,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败笔。
电影我是快进着看完的,因为很多镜头真的不值得我为它停留,有人说看到了中年男人的挣扎和他变态的心理。但是我觉得这部剧本身就是变态的,两个陌生人之间暴力地做爱,昏黄的灯光,幽闭的小房间,好像就适合发生这样禁忌而又刺激的事。无知的少女和丧妻的中年大叔,这样的组合本身就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但是电影似乎弱化了白兰度所演的中年男人的罪恶,相反,只是缓缓把这个中年男人身上值得女孩动心的地方向观众铺展开来,那些行为就是赤裸裸的强奸,哪里有美可言,那全都是中年男人的所有情欲的妄想,只不过恰好有一个小姑娘出现,恰好能满足他全部的欲望而已。对于那个小姑娘,他是个能耐心听她说完絮絮叨叨的话并且满足她对性的所有幻想的人,自然而然,她对眼前这个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产生了依赖。
影片中唯一令我欣慰的是女孩最后一枪打死了这个觉得已经爱上她并且妄想与她共度一生的的那个中年男人,一切又回到开始,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最起码她没有被男人给她的这种虚妄的快乐而迷惑。
况且,为什么影片拍摄完以后,马龙 白兰度更加声名大噪,甚至都没怎么出现过几面的人男二号让 皮埃尔 利奥德也初露头角,而饰演女主角的玛利亚 施耐德则倍受批评且一蹶不振,影片中有一幕保罗用黄油强奸让娜的场景甚至都没有事先征求过女主角的同意。为什么男性在性上总是要比女性幸运?
性的开放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但我不希望一一种牺牲的方式来追求导演自诩的所谓艺术。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三):突然觉得恶心
《巴黎的最后探戈》就是第一部这样的片子。
看之前,不知道马龙白兰度,不知道贝托鲁奇。只知道是部情色片。
用郭德纲的话来说就是:反三俗,所以要看看到底有多邪恶。
两个多小时,是硬撑下来的。印象就是空房间,毛玻璃,没有名字,奇怪的做爱方式,最后一段探戈。难倒这就是电影,让我们去有偷窥别人生活的机会?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如果那部影片正是我们想窥探的内容,而我们的欲望也得到满足,那就是好的片子?
对于电影,是用符号学去解读,看透演员的每个表情,看懂导演的每个镜头?还是选择自己想看的角度,故事,布景,音乐?如果是前者,我们就要装高雅,装得我们看电影,看到的不只是故事;而后者我们大可放轻松,去寻找自己的感触,不必有向别人分享的痛苦。
奥斯卡过了,看过了大部分去年的申奥片,没有悬念,因为太有奥斯卡像了。奥斯卡让人体会到一种模式,像是探戈,舞步的美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而如同片中最后那段探戈一样,你必须在一个模式里才能被公众所接受,而你若是与众不同,要想去表现探戈背后的爱情,还是去影院吧。但现在影院中,我们看到的爱情何尝又不是如探戈般的规则呢?也许只有片子中的由性而发的奇怪的做爱方式才是跳出规则的吧。
给两星,因为这部片子让我实在不忍心去细细解读她,甚至也不想再去窥探他们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而是因为这种窥探的举动本身让我对自己感到恶心。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四):强奸人的激情
本片的叙事没有什么特点,因为本片几乎没有剧情.让娜和她的小男友若即若离的关系似乎是条线索,其实也反映的是让娜和保罗的关系.我觉得整部影片都是在表现保罗的状态,对亡妻的怀念,对让娜的感情.可以看出,保罗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他对让娜的态度恶劣.对亡妻的怀念似乎让他害怕与一个女人关系太过亲密.他不愿告诉让娜自己的名字,也强迫让娜不说她自己的事情.他们像动物一样在公寓里享受原始的激情.在保罗看来,这种最纯真的关系正是他想要的.但是让娜受不了,她厌倦了这样什么都不了解,不真实的感觉.于是她宁愿选择了电影大于生活的小男友.惊恐的保罗害怕失去让娜,他甚至答应告诉她名字,但是来不及了.已经死心的让娜受不了保罗的不不逼迫,开枪打死了他.并且反复的喃喃自语骗自己根本不认识保罗,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保罗甚至开始幻想他们的孩子和幸福的未来.他一步步走向窗台,然后是白兰度扭曲,悲伤,天真的脸.他倒在了阳台上,后面是一片破败的老城.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五):un Américain qui parle français
男人说着一口美国口音的法语,只有在做爱的时候说着他的母语。
他不让她问他的名字,他只把她推倒,使劲。他也不说他爱她。
而那另个小伙子一遍又一遍地用法语用他的电影,表示着他的爱
小伙子向她求婚了,女人答应了。却又舍不得,去找那个男人。
小伙子的法语浪漫的犹如女人的衣裳,男人的英语直接的犹如他丑陋的阳物。
法国人可以为了保护他们的艺术品,丢掉国家荣誉,向敌军轻易投降。
美国人。我在维也纳的Hotel Sache和德国朋友吃着著名的Sache Torte,喝着咖啡。对面的两个美国佬喝着啤酒吃着薯条猪排。
是先有性还是先有爱?
爱可不可以不需要那些Rite,那些忽悠,赤裸裸的原始的像性一样。
探戈舞台上,男人扒下他的裤子。“This is Love!”
在一场追逐中,女人有意无意的开了枪。
“I am getting Married” 她爱他吗?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六):畸形的末恋
镜头开始行色匆匆的女主,慢然神秘的男主,在桥下,在电话亭,不经意偶遇,擦肩而过。命运的巨大齿轮缓缓转动,终于在老旧的房间中碰撞交集。她拉开一个个帘子,拉开一道道窗,她迎接阳光明媚风的芳香;他一次次躲进黑暗,缩在角落,垂下头颅。
似乎在暗示着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一个有甜蜜未来敢爱敢恨的年轻女郎,一个经受妻子出轨和自杀对未来充满绝望满腔不甘的中年旅馆先生。房间的重重窗帘,昏黄色调,老旧的墙使人发自内心的冷凉之意,却是两人的故事开始。爱恨或激烈或平静,没有名字没有过往没有未来没有故事,所有所有都是空白都是虚妄,但是正是这样的神秘这样的无稽。她还是爱上了,哪怕他可怕又粗暴。
也许是因为男主像一个主宰者,强大粗暴,她一下就被征服,身体被掌握,情绪被控制。一个拥抱她开心,被省去的再见她狂躁。她害怕她疯狂她想要了解他。
以为一切都结束,人去楼空,女主疯了一样的吼叫。可是向逝去妻子的倾诉使男主改变心境,在桥下西装革履。“我们重新开始吧”“不,一切都已经结束”。
那是疯颠的探戈,不,它算不上探戈,是两个清醒的迷醉的末恋之舞。那么的忘情,没了命。宛如闹剧的两人被包围在巨大的阴影,“我要结婚了”女主道。她跑出了黑暗,男主踉踉跄跄的追着。
我觉得最使我触动的就是,长长的街,飞快跑着的两个人“结束吧”“我爱你”,仿佛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天荒荒,世界中只有追逐的两人,命运弄人,红线难愿,跑吧别管外面的事……
他追进了房间,看见家居整齐,阳光动人,眼眸中的那个丽人啊。美丽的女郎扣动扳枪,他畅想未来美好时光,“我们的孩子……”,他黏上口中的口香糖,视线倾斜。我会记住你美丽模样以及我突然想了解你的名字——原来叫让娜。他卷曲在小小阳台的地面上,又回到从母体出生的模样。一切都归于平静,但无法忘却。
女主不断的重复“他想强暴我,我不认识他,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的确,她真的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到底叫什么呢?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七):爱情是淫秽的
“爱情是淫秽的”。罗兰. 巴特毫不怜惜地断然宣布:“一切不合时宜的东西都是淫秽的”,多愁善感的爱情已经过时了。这或许还不是那个“解构主义文本”中最骇人听闻的话语,却是我在重看《巴黎最后的探戈》时,所能想起的唯一一句评论。
珍到底爱着哪一个呢?汤,还是那个不知名的美国鳏夫 (马龙 · 白兰度饰,以下权称马)?珍对马说:是你让我爱上了他(汤),这是你唯一的优点。当故事快要结束时,她终于决定嫁给汤,并为此想摆脱马的纠缠,然而,可以据此判断她就爱着汤吗?
请注意珍同汤的一段对话。
珍说:婚姻是通俗的(POP),是两个工人一道修一座房子,如果有通奸,也不过是三四个人共同修一座房子罢了;而爱情却决不是通俗的(NO POP),爱情是一个人独自走进一座空房子,爱情是个人的,是严肃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亦是难于遭遇的。可以想见,珍心中的爱情会是她同汤的那种吗?
而珍独自一人在空房中又爱着马吗?其实关于空房的譬喻不正是来自马?故事的开头,珍走进一所空荡荡的公寓邂逅了借酒浇愁的马,结尾,他们相继离开了那所房子。当她在路上再次遇到马时,她对离开了空房的他避之唯恐不及;而当那一声枪响,当他踉跄着走出去,留她一个人在她的空房中时,她还爱着他吗?她又为什么会爱上他呢?也许,他就是她无意间走进的那间空房?
他与汤那类男子的不同,不在于他的暴戾、阴鸷、野性,而在于他的无名。没有名字就没有背景没有归属没有过去--不是没有过去,是一个她无法进入的过去,他是一个没有时空坐标的点,是一个没有总和的社会关系的人。他的本质会否更加纯粹呢?这个站在她面前的男人,他只是他自己,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是,过去和将来对他都不复存在,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惊呆了的珍握着手枪喃喃练习着要说给警察的话:“我不认识他,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在街上遇到他,他想强奸我,我从不知道他是谁……”每句话都是真实的,而真实的背后呢?真实的背后永远藏匿着那间第三者无法走进的空房。
难道真与假的区分果真那么重要?爱与不爱果真界线分明?还有POP与NO POP,神圣与卑俗?珍领汤去看她的“森林”,那曾给予她童年、初恋无限怀想的“森林”其实只有几颗不起眼的树,在树下的杂草中孩子们随处大便,她冲过去撵他们:“你们竟敢在我的森林?”而所有神圣的感觉、所有多愁善感的回忆想必也一道被赶走了吧。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现代世界”的典型特征呢:丧失一切价值准则、判断标准、前因后果,一切都无法解释,亦无须解释,只有一个个相继发生的行为本身,行为与行为的关系只是“在他之后”,而非“由它之故”。(想想休漠对因果关系的否定正是对古典理性主义基石的撼动呵!)或者我们可以据此推测:那个隐藏在地板下的洞若果在经典爱情片中,必然隐藏着一个关系到男女主人公身世命运的秘密,必然与故事的进展有某种关联,并必然导向观众期待中的戏剧性冲突,导向“大结局”。它是无限因果链条上的一环,是串联电路上的一支灯泡。而在此片中,地板下的洞。不管珍当时是否掀开了它,都不会使这个故事出现另一种结局,它只是偶然出现在那里,毫无因由地存在着,它没有一个等待抖开的包袱,它不具有“内容”,靠理性可以把握的“内容”,它与情节进展绝对无关。那么它是什么呢?它是一个隐喻。珍偶然发现了地板下的洞,她问马下面会是什么,当马要打开时,她又神经质地阻止他,她感到害怕,充满好奇又不敢真得去了解--对马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她曾想方设法探知他的姓名,却在他想告诉她并询问她的名字时,扣响了手枪。
这是影片唯一的戏剧性场面。是的,如今只有死亡是戏剧性的,因为只有死亡改变了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死亡,我们还不能完全将之庸俗化”。至于爱情,如果它只是一个人独自走进一座空房子,又怎么会是戏剧性的?没有他人的注视,甚至没有自我想象中他人的目光,只是纯然个人的体验,决不该包含任何表演的成分。
而让我们来看汤对珍的爱情吧。总是在摄影机--多么巨大的工业化的眼睛--包围下的爱情。甚至在吵架时,汤也念念不忘把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对接,比出一个取景框来看珍,他已经不会使用自己的眼睛了,他时刻感受到他人的目光,他是在用他人的目光打量自己爱情的视觉效果。珍在站台上推开他道:在摄影机下的爱情是“做戏”!( 做出来的戏剧性?)爱情无法具有戏剧性。可是,区分“做与不做”的标准难道不和“爱与不爱”的标准一样模棱两可吗?丈夫和情人身着相同的浴衣谈论那个死去的女人是爱还是不爱?珍说她可以为了马留下来做一切,话音未落就为无法忍受一只死老鼠仓惶离去,又是爱情还是做戏?如果说,爱情无法具有戏剧性,那唯一具有戏剧性的死亡又留下什么呢?马甚至未及留下一个姓名,他的死将被解释为一起刑事案件,对暴徒的正当防卫,完全偏离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又完全真实的解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同世界最后的关联不是珍,不是爱情,只是一块嚼过的口香糖!中弹后他趔趄着来到阳台,一面俯瞰城市,一面从口中取出它并将它粘在阳台的栏杆上,(谁能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它将长久地留在那里,在他的尸体被抬走被消灭后长久地留在那里,这是多么荒诞的世界,在她的阳台上永不被人注视的他的口香糖!
在去她公寓的途中,他们闯进了一个双人舞表演的场地,一对对男女穿着夸张的礼服,佩带着统一的编号,踩着优雅合宜的舞步。马带领珍加入他们,工作人员撵他们走开,马一边跳着狂野的探戈一边抗议:我们是爱情!那个胖胖的老太太给他以罗兰. 巴特似的斥责:“爱情?到电影中去找吧!”
爱情真地已经过时了吗?也许这话并不确切,过时的并非爱情本身,而是附加于爱情之上的种种戏剧性;另人感到羞耻的亦并非爱情本身,只是那多愁善感化了的泰坦尼克式的爱情罢了。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八):看不懂。
因为马龙白兰度才想看看这部法国的作品,但是重视情绪忽略情节看得我十分压抑,《白日美人》拍摄的也很早,里面也有很多象征、暗示甚至是梦境的手法,在我没有查阅豆瓣和时光网的评论前,我对这种风格的作品真的不太喜欢,说实话我不清楚他到底想表达怎样的故事。
如果说它使用了后现代的文学性表现手法,已放大和突出表现当代人的压抑、困惑和空虚,但是至于这么沉重吗?
我始终觉得,人物情节和故事走向对一部电影的意义,这部电影几乎没有情节,马龙可以对着镜头说上五分钟的童年故事,又是两个人的无关紧要的对话也可以几分钟,而且画面中充斥着大量的不雅镜头,让马龙白兰度在镜头面前表现颓废直到变态。
是我的观影经验不够多,还是这种类型的片子看得少呢?
故事的单个主要人物,人物关系也不复杂,马龙显得颓废困惑,女孩也很轻浮,而那个导演男友也不太正常,他们的性格共同点是颓废,但是走向不太明朗,他们不善良,但是也不太恶毒
实在难受,但是刺激我想创作现代人困惑压一点作品。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九):巴黎最后的探戈
他的妻子自杀了,而死都没有告诉他原因。她跟男友想在巴黎找间公寓。他是公寓的老板,就这样,他们相遇了,而就在看房的第一天,就在小房间里,他们做爱了,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不知道过去,不知道现在,也不用知道。他在这件小屋子里消磨自己的生命,而她在这里寻求快乐和安慰,因为艺术家男友只关心自己的电影,连接吻热情都是为了电影,让她分不清到底他是爱他的,还是只是利用她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她讨厌他强暴自己的思想,她想找到一个懂她爱她疼她的人,所以男友在递上一束花时她笑的那么开心。但是最终男友还是让她失望了,在试婚纱的时候她落跑了,跑去找那个可以给她快乐和幸福的男人。结果他的怪异行为让她无法接受,她也无法接受他的自私,不想了解她更多,不想听她倾诉,不想要她爱上他,甚至离开房间的时候都不问她的感受,也不说再见,她讨厌这样被忽视。但是却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他。
他的童年很不幸,母亲父亲都是酒鬼,行为也不检点,粗暴愚笨。他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而她的童年确实她最幸福的时光,有初恋的堂兄,有第一次的月经,有第一次的男女肉体接触,但小时候的她却并没有想他想象的那样乱来。他的老婆死了,他发现她生前有很多的情夫,而他的妻子喜欢给所有的情夫,包括自己的丈夫穿一样的睡袍,一样房间,他不知道她在找寻什么自己到死都给不了她的东西。他认为自己的妻子很脏很贱,跟旅馆的来客都有性关系,但最后又为自己的肮脏的念头玷污了她而深深自责,因为他爱她,爱她胜过任何人。所以他恨女人,他不信任女人,也不想再爱上谁,也不想谁爱上他,只有身体快乐就行“你不用告诉我你的事情”,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她还是在这种畸形的情欲里深深的爱上了他。既爱又恨,一种复杂的情绪。艺术家男友又时也有让她快乐幸福的事,那就是在乎她,在乎了她的不满,他让她尽情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他给她一生的承诺,他要她做自己漂亮的新娘,他要她开始新的生活。这些都足以让矛盾迷茫的她被重重的被爱情的激情所冲击,而逼她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要他还是他。在试婚纱的最后,他即使下雨却都还是不愿放弃自己的电影,她选择了奔向另一怀抱。结果却在老男人的床上发现了她讨厌至极的老鼠,老男人好像很喜欢看她受惊吓,拿着老鼠只顾自己开心而不停的刺激她紧张的神经,她发现她还是不能忍受他的自私。为了寻找爱的港湾而来,结果却得到的是嘲笑,而嘲笑他的人不知道她要找的真爱其实就是自己,自己说的那些像是嫉妒的话针针扎向了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让他瞬间傻眼。也许身体的快感才可以让他对生命有感知,所以他要她用手跟他做,他说更狠的话想看她是否真的爱他有那么深,深到前一秒穿着结婚礼服,下一秒却说真爱就在眼前。她的回答是肯定。
但是她最后还是决定断绝他们之间的关系,再回到往日一起温存的房间她百感交集,为什么以前有那么多的机会,他却从来不说他爱她。他就不能爱她一点么?她想把那个旧房间作为自己和男友的公寓,结果男友要一个崭新的开始,这让她也有了契机跟过去说再见了,彻底离开那个做了很多次爱却都不知道叫什么的老男人,告别一段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的爱情。在她以为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这个老男人又闯入了自己的生活,他说,结束了就是新的开始,他怎么可以这样自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她又用了多少勇气和决心决定要彻底开始新生活的,为什么他可以这样自私。虽然他的坦诚和赞美让她开心,但她知道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决定已经做了,婚礼就在一周之后。他的自私和迟来的痴情让她无所适从,一面心疼,一面害怕。因为他的爱太浓烈,要么就不爱,要么就一定要爱,不顾对方的感受和处境,就是要武断的去爱,这种爱让人害怕。所以一颗子弹,最后让爱人给了他解脱,
她重复着,我不认识他,他想强暴我,我不知道……
爱不可以太自私,不可以太过激,也不该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爱情有时就像一种仪式,像探戈。但是曲会终人会散,老男人却永远也学不会。所以在天国才会有解脱,就像他说的,只有死时你才会看到真正的恐惧。所以他一直看不到恐惧,只看到悲哀。
《巴黎最后的探戈》影评(十):当你们谈论男主时我只关注女主
浓眉深眼窝,笑起来上唇略薄,门齿微露。
标准的女人,说过去,探秘密,情绪化,把爱挂嘴边,小鸟依人,天真却又该懂的懂,暗藏欲念。
这种女人终究不给男人留余地,自己跳陷阱的时候不忘把男人也拉下水。
别人说的快进我只有在男主的地方进了,甚至包括哭他老婆那段,大家所谓的神演技。但是演不正常总比演正常简单。女主演的每一个完美女人模子的镜头我都舍不得,我要暂停,后退,完美的身材,大到下垂十年后要当球踢的丰乳,多毛的阴阜,完美的腿,一定角度不太好看的大颌角。
不过我想一切原因还是我就碰到过这样的女人,一样的眉弓眼窝眼神,不过留着齐腰的微黄马尾长发,笑起来门齿微露,身材瘦佻敢上喇叭裤。抱歉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记得你也看我时小兔一样的眼神,然后我也只能在这电影里再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