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书记》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书记》观后感精选10篇

  《书记》是一部由周浩执导,郭永昌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记》观后感(一):很真实,很精彩

  这部纪录片注定要彪炳青史的。还好当时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搁现在肯定拍不出这样的片子。把官场上各种官话套话、政商勾结、官场潜规则等等都暴露无遗。郭书记离开固始高升时开座谈会那一段真是令我印象深刻,个个都是奥斯卡影帝级别的人物呀。从另一方面也说明郭永昌是一个好书记,把固始发展起来了,一定有很多政绩,相比其他官员也更替老百姓着想,更廉洁,更有个性,他一定有着自己的官场准则,如果他继续高升的话肯定会是一个好官,否则他也是不会把自己暴露在摄像机下,如果自己是个坏官早把周浩赶出去了。可以后来这个书记被双规了,我感觉是因为他拍的这部片子违背了党的准则被人拿去举报了才被随便找了个理由规了吧。虽然不能再官场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但凭这部片子郭书记真的可以名垂青史了。反观我们深泽的大官小官们,哎,能有郭书记的十分之一就好了,可惜...

  《书记》观后感(二):固始衍生故事,书记原来输己

  周浩的纪录片,那部著名的《高三》我也看过,片子之所以遭遇热捧,个人还是倾向于沾了题材的光,“高三”这个词关乎青春奋斗、煎熬、黑色乃至暗无天日等诸多苦辣酸甜,是太多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对于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受众群体,确实有太多感同身受

  但从立意、结构及剪裁取舍看,我并不认为《高三》有多高明,其着力点在教育者一方,为了让学生们顺利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而威逼利诱各种方式无所不用其极的高三班主任王锦春给人印象深刻,但受教育者反被浮光掠影一扫而过,只见影影绰绰的森林却未能看到参天树木。再从影片基调来看,《高三》又未免过于苦大仇深,其实从个人经历回溯那段日子,身在其中的学生,所谓苦闷压抑既是题中之义,也是理所当然,这种苦不堪言既应该是夸张的,又应该是麻木的,当然会有抱怨,会发牢骚,这种认识是具体的,却是谈不上深刻的,只有跨过这道坎考上大学走向社会时过境迁因为阅历有了对比,那种苦不堪言才能真正体会彻底明白,这种情绪是极难拿捏的一处。再者,高三也不应该尽是苦不堪言,刘震云在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里写河南饥荒饿死了几百万人,结尾却附录了当时报纸上的两则离婚声明,以此证明在大灾荒的主旋律之下,仍有百花齐放正常复杂的情感生活。同理,作为高三的纪录片,大环境之下的小情调(比如《青春派》里一味强调无限扩大的那部分),其实更值得关注回味,可惜,这样的视角在片子里展现得太少或说不明显。

  基于以上,我猜测,《书记》本来应该是周浩循着《高三》轨迹,继续秉承其“正能量”叙事风格的重复之作,只不过这次,他将镜头对准的是一位县委书记,对于这个所谓基层父母官的群体,观众的印象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天天都能在新闻上电视上看见,他们开会座谈作指示,为党为国不为家,高层建瓴,挥斥方遒,说着一堆堆的空话套话,就是不说人话。而陌生自然是惯常视角起于此也止于此,八小时之外,他们在干些什么,生活当中,他们怎么说话。而通过本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书记终于有了一点人味,他强调执政痕迹,鄙视不作为,一方面,他招商引资,接访助民,为老百姓办实事,杀伐决断,为自己树政绩,八面玲珑。另一方面,他出入酒店歌厅,餐餐豪饮,觥筹交错,夜夜笙歌,灯红酒绿。虽然还是“正能量”,却已绝非主旋律,因为没有一味“高大全”,反而显得真实可信。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周浩就没想把它拍成《焦裕禄》,而更偏向于何申笔下的李德林那种,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定,而小细节上则是和稀泥打个人小算盘甚至不乏私心,依据导演的预期和努力方向,我们看到的是胡温盛世里有异于惯常舆论宣扬而又深具中国特色的地方党员干部形象,特别是其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影像记录,更是多数观众此前见所未见。从这个角度看待本片,它甚至填补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官场生态记录的空白,作为全程纪录中国官员党员具体工作和生活的视频资料,其信史意义更是价值空前。但,当片尾字幕打出,也就是影片得以重见天日原因曝光后,我们发现,影片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周浩的初衷,它力图从客观真实出发,抵达的结果却是颠覆性的,活脱一幕新时期的《官场现形记》。换言之,导演操纵得了影片,却左右不了现实,生活区别于剧本的不可预测的精彩,在此高度闪光。也因其如此,反讽效果也就越发让人啼笑皆非

  至此问题出现,从技术考量,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的纪录片,拍成了这样到底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应不应该有作者立场?真实到底存于何处?需如何发掘?而从影片内容展现与既成事实的脱节背离来看,个人更感兴趣的,自然是为什么会这样?

  我百度了下,郭永昌是2008年2月离任固始县委书记,2009年因经济问题被中纪委“双规”,最终判刑7年。资料给出的原因是1997-2004年其在任漯河市源汇区区长、区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也就是说,这位书记违法犯罪,不是因为退居二线眼看官运到头之后的无奈一搏,而是导演找他拍片之时,已然犯案在身,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广为流传的新民谣: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那么,既然如此,这位怎么还会同意周浩的合作要求呢?就不怕自己的事见不得光吗?对此我想到以下几种解释,一是他此时早已洗心革面,决定重新做人。二是鉴于本片摄于其人离任三个月前,敛财行为想必已告一段落,他自信区区三月尚能把持,无伤大雅。第三,他以横向纵向的党风国情作对比,自认所作所为大节无亏,小节无妨。第四,那就是面具加身,伪装日久,他真把自己当好官了。而无论原因归为何种,在我看来,其实都可以归于人性范畴,供下级揣磨同辈借鉴上级反思乃至后来人研究。

  《书记》的耐人寻味之处也在于此,它在不经意间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纪录片和官场)提供了双重(文本和内容)乃至崭新的参照研究标本,而影片与现实产生的这种微妙而又深刻的互文关系,也是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

  《书记》观后感(三):书记之道

  书记之道

  2014.1.13 阿太

  在看惯了苦大仇深,卑贱的生活着的基层人民的纪录片之后,突然看到这部反映党的中层干部工作生活的纪录片,让人心中一亮,居然有纪录片导演能牛逼到去拍县委书记,居然还有县委书记的工作和生活愿意被拍摄成纪录片。所以, 无论电影质量如何,它已经是一部开天辟地的电影。无论导演水平怎样,他已经是一位创新且牛逼的导演;无论这位书记最终结果如何,他已经是一位值得被尊敬,且会被永远铭记的书记。

  关于电影本身并不想谈太多,摄像机只是在记录和呈现,如果说有缺点的话,就是面稍窄了和时间太短了,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任何的细节都显得那么的珍贵,108分钟稍纵即逝,不过瘾。

  想谈谈在看了这部电影以及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之后,我个人对郭书记的认识。

  1. 可以肯定的是,郭书记是一个勤奋的书记。就如贝克汉姆退役的时候说,他想世人给他评价时时这样的”我是一个勤奋的球员。“ 一个勤奋的书记一定不是慵懒,混日子的书记;

  2. 郭是为人和蔼的书记。 和商人称兄道弟,对访名和蔼,影片后半段,方县长对访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可否认, 郭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访民商人都和他关系不错

  3. 如果网上流传的郭书记语录属实的话, 那他的用人之道,办事之道值得我学习。

  第一,团队权利责任下放。 包括职位指派和发展思路都有下属部门自己来定,这样可以发挥下属不能的主观能动性;

  ----

  “没有必要等我熟悉情况后再调配,我不向组织部门安排一个干部,我的推荐票和任何一个县委常委的推荐票一样。组织工作我不多干预,其他各项工作都是如此。”郭永昌表态说。"

  “不出思路。全县33个乡镇,不要看县委、县政府‘脸色’行事,你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发展。哪能一个省一个思路、一个市一个思路、一个县一个思路,最后每个乡镇都有思路?没这个必要。一个地方的发展经验,对这个地方是福,对另一个地方可能是祸。 "

  ----

  第二,民主和专制。 郭认为一把手是责任人,而其他人不是,所以不要和一把手谈民主。 如同司机,走错路了就是你的责任,因为别人给你指了条错路所以你走错了,那还是你的责任,因为你是舵手,你就有责任。

  ---

  “不讲团结问题。一把手讲团结,这是天大的笑话。哪个人敢跟一把手不团结?凡是跟一把手不团结的,责任最先都在一把手。你把人家逼得没办法了,有好处的事都是你的,钱的事、人的事都是你说了算,出了问题都是人家的,人家怎么跟你‘团结’? "

  ---

  第三, 少批评,多总结。 因为不断的批评会让人否定自己,使人变得胆小。这点真的很重要,可以运用到平时生活的点滴中去。

  ---

  “不批评人。干部犯了错误,靠批评人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如果我们把他批评得抱头痛哭,他就会越来越小心谨慎。最后,他‘成熟’了,不犯错误了,也就不干事了。所以,要少打板子摘帽子,多总结经验教训;要慎用批评,多用表扬。 "

  ---

  4. 关于郭书记的功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当地人的评价可以作为参考, 百度有个固始吧,那里有一些本地人对郭书记的评价。

  个人觉得, 这是一部开天辟地的电影,由一个牛逼的导演和一位好书记呈现。 向你们致敬。

  # 参考资料

  固始吧_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search/res?ie=utf-8&kw=%E5%9B%BA%E5%A7%8B&qw=%E9%83%AD%E4%B9%A6%E8%AE%B0

  河南固始县委书记郭永昌:言辞直率的工作狂

  http://news.sina.com.cn/c/2005-12-13/12318569816.shtml

  《书记》观后感(四):书记现形记

  1,县级乃至整个中国官场的话语系统,相当程式化。在固始县老干部送别郭永昌的座谈会,以及县四大家送别郭永昌的座谈和宴会上,固始官员话别时候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套话,唱歌,题字,而后,郭永昌回应以肉麻的煽情话,适时流泪抹泪。戏就这样一折一折演下去。

  2,官商互动模式。片子里江总说的很直白:官场和商场很简单。一方追求权力,一方追求金钱。双方互相配合,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求着谁。商人可以跟官员分庭抗礼,官员也要放下身段与商人们开低俗玩笑。在酒局和歌厅,大家各怀鬼胎,假装深情,假装诚挚,假装高潮。此外,郭永昌在外商Jack的生日派对上,秀英文,抹奶油,看起来还是很懂如何跟外国人玩耍。相应地,对待每种人物,他都会展现不同面相。对台商能放开唱歌,拼深水炸弹。在对待方县长等同僚时,说方99%符合省委组织部考察要求,真是会说话,有水平。他在对待百姓,下属,商人时候所展现的整体形象又颇符合敢想敢干的明星官员形象。

  3,书记和县长。书记在的场合下,县长一般特别低调。百度一下发现,方县长确实接了郭永昌的班。相信他现在更能充分体会到郭永昌在片尾说那句话:县太爷,确实有爷的感觉,你到乡镇去,警察官员都恭恭敬敬在等候你。

  4,如果跟《大同》对看,又值得再思考。郭永昌和耿彦波,都在频繁接待平民。郭永昌貌似更和气,更亲民,更能打圆场。耿彦波则更直率,能办就办,相对而言,在镜头面前作秀的成分更少点。不过,他们对待平民的态度,与对待商人,又有不同。耿彦波曾对着周浩的镜头说过,对于做官已经没什么欲求。郭永昌明显还在期待着继续升迁。

  5,90分左右开始那一段偷录的对话,大概是本片最牛逼也最具争议的部分。郭永昌示意周浩先回避,然后跟办公室主任商量,那些已经收了钱却没来得及办事儿的贿款,该如何退还。有了这部分,书记的形象才更真实、完整。有了这段对话,也能部分解释当地商人会对民工说:郭书记说的话算个屁——除了他即将调走外,我相信,商人们一定比民工更清楚郭某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官儿。

  6,开头的会议上说,乡镇官员们五粮液茅台软中华,消费档次太高,而且九成喝的是假酒。全片看下来,郭每天吃吃喝喝,红白啤轮换,千杯不醉。临走时送别宴会,服务员人手一瓶五粮液,随时给官员斟酒。呵呵。

  刚看完,暂时就这几句话。

  《书记》观后感(五):“深水炸弹”

  2008奥运年 年初那场雪很大,从此后我没再见过那么大的雪。老郭就是在这一年离开他的固始县,回顾老郭的经历,当过外贸局长 漯河的区长书记。到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委书记算是第一次主持一个县的全面工作。能喝 能办事,是对老郭的印象,在老郭执政期间固始县原本是河南的信访大户,160万的人口大县是全省信访 刑事案件的高发县。在此期间,固始县的信访率是全省最低县之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县。2004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号召“全省学固始。”据说当时的固始 上访户见县委书记比一般的干部见县委书记还要简单。直接去办公室反映情况,一个一个解决上访户的问题。在招商引资上面,可以说是用尽了全身解数,给优惠政策和外来投资商陪吃陪喝陪唱歌。其实每次看到地方父母官这样时候都很心痛,老郭端起一杯一杯深水炸弹碰杯的时候心里也是满怀着对一个个项目将来能如期上马的希望。酒这东西,用我的话说就是那些辣水子有什么好喝的。可是不得已啊,有时候身不由己不得不喝。酒不到位就是感情不到位,感情不到位事情就难办。哪怕县委书记也是这样,为了政绩既要八面玲珑也要一杯接着一杯。

  执政痕迹也是老郭常提的,虽然有不少个人主义在里面,但是反过来说个人主义也是能起到推动作用。希望不被遗忘,所以也会更努力的工作干事业留下让人记住的东西。

  但人也都是矛盾的,前面老郭说县委书记在别人眼里是土皇帝,但是省里来一个处长你都要像孙子一样去伺候他。此后不到位 他就能给你小鞋穿。在离任的时候又说,所谓县太爷有一个“爷”的感觉,他妈的再大的厅长连个“爹”都不是。 包括评价讨厌北京人,好像政治局委员跟你都是邻居亲戚一样,也算是离开时候给自己心理的平衡点。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的一个人摆在眼前,他既有干一番事业的心,并且也为固始的发展付出了心血。一方面招商引资 接访助民为老百姓办实事 杀伐决断。另一方面为自己是政绩,八面玲珑。出入酒店 觥筹交错,再大关节上把持得住。而在小细节上不乏私心,就这么一个真实贴切的人。

  哪里有酒哪里醉 哪里有钱哪里贿

  书记一听手一挥 我不犯罪谁犯罪

  《书记》观后感(六):A Fascinating Look at How the World's Second Economy Operates in County-level

  quot;I've always insisted on leaving my legacy behind no matter where." Guo announced. No wonder w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ries to stop economic overheating, the local ones de facto resist.

  mearing birthday cake on the cheeks of an American factory owner, singing Karaoke with Taiwanese investors, knocking spirit with real estate developers: Guo would do anything to attract investment to Gushi, a county of 1.6m people and 32 towns in Henan province, where he served as secretary.

  In one of Guo’s reflective moments, he said that he supported a new policy by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both the municipal and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s in China, which was to handpick party officials with law degrees to join their league. He believed this to be a positive change because China should follow the rule of law, rather than the rule of people. However, in another case, he visited the Bureau of Petitioning in Gushi County and approved visitors’ requests without consulting the proper procedures used by the bureau.

  At one of the meetings, Guo urged the civil servants in Gushi County to help cut government spending by drinking less. Meanwhile, every time he was at a meal, we witness him emptying glasses after glasses of alcohol. As Zhou points ou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ocumentary, Chinese civil servants have two major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first of them is attracting investors. To do so, they often need to drink excessively at meals as deals are broached and sealed in drinking parties. According to the government report, Gushi County’s income amounted to 280 million yuan in 2008, but its spending surpassed 12 billion yuan in the same year.

  A fascinating look at how the world's second economy operates in county-level.

  《书记》观后感(七):为官之道,难于上青天

  说实在的,官场离我确实很遥远,里面那些门门道道,盘根错节你永远无法说清楚。虽然我爸也算是个干部,混了二十几年的成果也就是一个非重要部门的副主任。官场的错综复杂,为官的是非功过,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说法。我就说几个我的见闻吧。

  一、我曾经在律所工作工作过一段时间,某政府部门是我们所的顾问单位,刚好那段时间某公司因为被要求搬离工业园的事情到处上访,网上发帖,这个案子是由我们所在处理,因而就有了我见到这个领导的契机,这个领导刚好也是个书记,一进办公室,就看见桌子上堆得满满高高的文件,书记一脸愁容,身形消瘦,烟不停。本来以为可以在五点之前收工的工作,硬是弄到八点,文件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无数遍的斟酌,既要考虑社会稳定,又要考虑到上头的看法(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说实在的,这个书记比起片里的书记,更像一个工作狂。

  二、这个事情来源于我一个朋友,他单位一把手因为经济问题被抓,但是在他看来,这个领导是一个有想法有担当,对领导和下属都很不错的人。据其说,这个领导工作努力常年又得不到升迁,家里老婆在网上发帖说某高官的坏话,被查出来了,过不久,该领导就被双规了。”每个当官的都多多少少会收一点,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惜了“我这个朋友如是说。

  看完这个片子我本来还在想,郭也算是一个尽心尽力的书记,网上一查,郭永昌在09年因为经济犯罪给关进去了,瞬间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对郭的评价非常极端,有人说他使固始开始改头换面,有人说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卖地书记“,他自己说他在固始的十一年是建树卓然的。每一个人都说得对,但都说得不全面。官场就是一淌浑水,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其位,要讲发展讲政绩讲和谐讲共同富裕,恁你一朵怎样的白莲花也要被这污糟的环境寻得黑黑的,可能也真有那么一两个人像海瑞那样死不同流合污,死后就剩几箱破衣服,可是能够做到像郭永昌这样的人能有几个(且不说政绩观)?

  我在检察院、法院都实习过,每次实习都是接触的都是经济犯罪的案子,我见过有百般狡死不悔改的,也见过痛哭流涕悔不当初的。不知道郭监狱里是怎么回顾他这一生的,还是希望他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吧。

  《书记》观后感(八):身在其中,不知其臭

  片子里一半时间都在喝酒,非常反映现实。

  但这个现实明显不适合现代的正常国家。

  你能想象北欧国家的官员天天喝酒吗?

  独裁威权国家里官员天天酒池肉林倒是非常正常。

  中国人有政治权力吗?

  有时判决时经常听到剥夺政治权力,

  本来就没有怎么剥夺呢?

  看看电影里,除了书记有政治权力外,其他人好像都没有。

  看看国外的纪录片,民间个人想要求什么(比如修路),

  他们会找议员或自己组织民间团体来解决问题。

  而中国,只是在受到损害时才好去信访。

  中国人普遍还是以前两千年的想法,

  希望有清官有好官,退而求次有干事的官。

  而现代的正常国家里谁还指望好官,

  议员不给帮忙,下次就不选他。

  利益受损了,就去法院告要求十倍奉还。

  也就在中国个人利益受损了,只要求补偿不要求惩罚的。

  21世纪了,经济改革了快四十年,已经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资本主义了。

  可政治改革仍遥遥无期,把这个书记抓起来并不能改变任何现状。

  《书记》观后感(九):郭书记放出来了

  郭书记放出来了,现居郑州,我也居住在郑州,

  一下子拉近了我和片子中主角的距离,

  第一次跟荧幕上的一个人生活的这么近,

  我在想,也许我们曾在郑州的某个商场擦肩而过,

  又或者在某个饭馆里做过邻桌,只是双方不知道罢了。

  我甚至渴望,能有机会与他见面交谈,

  向他求一副字,还要拍一张合影。

  如果聊的来,如若有幸,妄想能与之做个朋友。

  相比于大城市,在县城做官,山高皇帝远。

  愈是基层愈是民间,离传统愈近。

  权力愈容易集中,县委书记一把手,

  像过去的县太爷一样,管着150多万人,一年花10多个亿。

  他招商引资,与富商们觥筹交错,阔绰的送地送钱,为项目保驾护航。

  他重视城建,为实现个人政治抱负,建33层生生大厦,盖信阳第一高。

  他前呼后拥,接见子民。娴熟的处理一件又一件老百姓的事情,

  上访者满意而归,使这个河南第一人口大县,鲜有去北京上访者。稳定一方。

  当代官员如何为官,鲜有影像资料,这个题材本身有天然的吸引力,

  不管怎么说,郭书记很有勇气。而且他在镜头里极有表现力,

  甚至很享受这种状态,被人需要的存在感,运用权力的成就感。

  他的发言亦有真情感流露,当然也有虚伪的官话套话,他对自己所做的自信并感到自豪。

  影片中郭书记种种执政为民,呕心沥血谋发展的结局是被双规并因受贿判刑7年。

  单从故事性上来讲,无疑使本片变得讽刺和荒诞。

  抛开其他的不说,郭书记的确是一位能力显著又富有个人魅力的一个官员,

  达者济世以行永,仁者爱人而恒昌。

  县城四大班子领导以这幅对联赠予要离任的郭书记,

  并请郭书记赐予横批。

  郭书记大笔一挥:固始永昌

  留给固始一个无奈和不舍的背影

  当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受访者和作者愿意让我们看到的,

  那些我们想看看不到的一定更加精彩。

  道德和法律评判不了一个人的全部,

  人性有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个片子的导演周浩,几年后,

  凭借又一部以官员为主角的纪录片《大同》蝉联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一时名声大噪

  《书记》观后感(十):笔记

  单看纪录片,就只是看到郭永昌在两个方面的所谓“执政痕迹”:和平化解petition和低姿态招商引资。这些都是事实,但根据网上流传的关于郭永昌的访谈和报道,这不是事实的主要部分。报道者把郭刻画成一个言论出格的地方官;从报道的内容来看,郭更是一个少见的自由资本主义信奉者。他的许多观点——暂且不论是从哪里学到的——让人恍如隔世,你面对的仿佛是一个心地坚硬、理智的自由主义者,拒斥一切出自愚蠢的善意和愚蠢的理想主义的政治经济诉求,总是跟盲目、情绪化的大众唱反调:反对用道德扼杀经济,为富人辩护,支持变卖国企、“公开流失”,不怕甚至鼓励农民失去土地,不干预农民的自由选择……单就经济学的逻辑而论,他是理智和正确的。(报道中有一段描述很有意味:该县公安局曾因扫黄,将当地一家17层的宾馆从上到下查了个遍。做过律师的郭永昌听后很气愤:谁给他们的权力?用他的话说,这是“洗劫”,是“土匪”行为。之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至于最终入狱,可能与其言论出格不无关系,南都就曾有过引述:

  【“看到中央要在哪个地方动手,我们要抢先在哪个地方下手,要与中央政策赛跑。”这是郭永昌总结出的中西部发展“真经”。他刚到固始县时,“中央要求地方土地全部冻结,我们抓紧征地,征了近万亩土地。没有这一万多亩土地,城市发展靠什么?再批土地,能批得来吗?我们是后发地区,本来行动就慢,不能让发达地区感冒,我们来吃药。”】

  他当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由主义者,可以说是见风使舵的自由主义者。看这权令智昏的言论:

  【记者:您曾说:“政府经营城市是城市化的正确选择。”但是,对于政府经营城市,还有一种来自民间的声音,说政府经营城市,就是靠盘剥农民的土地换取发展。他们的理由是,政府从农民手里拿到土地只用几万元,但是会在市场上炒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元,认为是农民吃了亏。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郭永昌:这里包含一个基本问题:是农民让土地升值的还是政府让土地升值的?

  答案肯定是政府,土地在农民手里几千年了都没升值,是政府的决策让土地升值了。现在,新疆、青海的农民手里的土地和几百年前的土地没有多大差别。北京搞奥运会,如果北京市政府决定把它放在城南,北京南部的土地价格会应声而起;现在,北京市政府把它放在城北了,城北的土地才会成倍往上翻!土地升值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房地产商,正是他们跟进政府,才会把土地的价格拉动起来。】

  他是自相矛盾的,人们大都自相矛盾。纪录片的导演有意安插了两段行车中的谈话片段,在第一个片段中郭感叹县委书记一职何其苦累,看起来是土皇帝,权力大,但是“省里面来一个副处长,你县委书记就得像孙子一样去伺候他”。第二个行车谈话片段出现在片尾,其时郭永昌卸任乘车回郑州,他又这样说:

  【所谓县太爷、县太爷,有那个“爷”的感觉,他妈当再大个厅长他妈连个爹都不是。大哥的感觉,那是。举个很小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吧。厅长找处长说事,他再大的权力都是找处长,不就是从那个办公室喊到这个办公室?对吧。你要在这里(固始县)你到下面去看看一个乡镇,警车呀、警察呀什么的都在那里等你。是吧,这个感觉不一样。】

  退居二线这事让他沮丧,他又想给自己些不沮丧的理由。他身上的复杂和矛盾还体现为:他有文人式的豪气和冷静的理智,但始终被一种用尽手中权力的欲望所驱使,迫切想要留下“执政痕迹”。在片中一直希求开发商盖出信阳第一高楼,这种盖楼的欲念从他从政早期就有:

  【“比如我在外贸局工作我就盖了好几栋家属楼,给职工解决了很多问题。走的时候职工也都是,哎呀,我在台上哭他们在台下哭。不想让我走。”】

  这算哪门子自由市场经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书记》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