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玩酷青春》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0 11:14: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玩酷青春》经典观后感10篇

  《玩酷青春》是一部由孔令晨执导,吕丽萍 / 郭涛 / 盛冠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运动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酷青春》观后感(一):玩酷青春⌒金馬獎,它懂中國父母心....

  直至2011年,还有影迷不满吕丽萍封后2010年第47届台湾金马奖。《观音山》入围的张艾嘉将与大陆的三位女演员汤唯《月满轩尼诗》、徐帆《唐山大地震》、和吕丽萍展开影后之争。

  哥觉得,吕丽萍能够凭借本片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这是金马奖评委读懂了如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下,人民对未来的彷徨。提高点角度来讲,这已经不是一部以‘跑酷’为主题来诉事的电影了。这是一部以‘跑酷’为引线,向华人世界展示现代中国的内地人民,他们为何如此执着几乎是逼迫式地要子女读书。至于孩子们的理想、爱好,内地的父母都可以嗤之以鼻。内地的父母也是人生肉长的,为何他/她们回如此顽固的要求子女走读书才有出路呢。通过本片,或许你能看到答案。

  哥觉得,就是这么一点,吕丽萍完全有资格荣任本届金马影后。汤唯这次‘谈情’,徐帆只是演绎了一个极度不真实的灾难下的母亲,观音山,哥还没看过,听说还是些‘情事’。吕丽萍封后,对金马奖,对电影来讲,都是有积极、社会教育、探讨意义的。至少哥这么觉得,甚至本片可以为内地父母开辟一条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新途径。

  再者,无论是金马或是香港金像奖,评委们都注重得奖角色与电影所表达的情感多一些。这些个封后称帝的出彩角色却不是银幕上的英雄、美女,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人物。例如鲍起静金像奖封后的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她在片中角色仅仅是个为生活奔波的平凡妇女罢了。这样的例子还不是一两个,影迷们有兴趣多找找吧。

  如此尽管哥现在还没生儿育女,甚至还未结婚/有女友。时至今日,哥真能体会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就说片中吕丽萍的儿子何志鹏吧,称作‘自我意识’特别强。好啊,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想飞了。认为就算考上大学,毕业后也没啥好出路。但哥想代你妈教育你一句:“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出路是没以前好了,大学生确实算不上是个稀罕的东西。但是,你,一个连大学都没念的高中生,在眼前这个社会里,就更神马都不是了。”

  你爱跑酷,不爱读书是吧。好啊。有本事你现在就别吃家里一口饭,别喝家里的一口水。靠你的跑酷混社会去呀。哥和你妈一样担心你,一走入社会,靠神马跑酷,的确是很酷。就怕你还没靠跑酷混上口饭吃,万一来个啥撞伤,扭伤,碰伤的。最后送你上医院,帮你付医疗费的,还是你的父母嘞。

  影片演到2/3段落时,吕丽萍与何志鹏这对母子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其实母子间这种蕴积而出的矛盾,最后爆发的如此强烈,在和谐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是必然的。

  中国,从古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四十年里。苦难的中国人始终每天战战兢兢的忙碌着,下层人民尤其如此。统治阶层只开放了一条‘唯有读书方能出仕’的门路,于是出生底层的人民,偶有会念些书的才能在极低的出仕率中脱颖而出,爬入统治阶层,‘光荣’成为压迫人民中的一员。

  而如今和谐社会下的劳苦大众们依然坚信着,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里,唯有读书才能稍稍有个好奔头,好出路。培养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儿女们都在千军万马中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至于孩子们自由的理想,不是不能有。只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玩乐理想,在和谐社会里,是混不了饭吃滴。唯有习惯被‘压迫’---进入人民的队伍里,或者爬入‘压迫者’---档和ZF的行列,才是中国人民的两大出路。

  试问,在如此的制度下。80、90后的父母,再是如何的开明。他们有神马理由不去担心儿女们未来的出路,如若真遂了那些‘谈理想、自由’的孩子的心愿,只怕自己老了临S那一刻,孩子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是个问题。善良的中国80、90后的父母,他/她们于心何忍啊….所以他/她们只好狠下心,趁早断了儿女们不理智的‘中国自由、中国理想’,逼迫儿女们加入滚滚的‘高考大军’中去。

  “这是我,省吃俭用为我孩子将来上大学存的钱。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我作为孩子他妈,我问心无愧!就有一件事儿我对不住孩子,为了他能考上大学,我骗他说我得了绝症。让孩子替我揪心,诊断书在这儿呢。我真的很后悔,我不该骗我的孩子。可是我没办法,我没有别的办法,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跟我孩子解释呢。”

  看见没,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作为她的孩子或者所谓的‘家暴求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你们能说这位母亲是个大骗子么。如果她是,那也是普天下父母里头,最伟大的、高尚的、用心良苦的、不择手段的好父母!!!总之,哥只知道,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如此和谐的国家里,谋得最后一丝可能生存下去的行为。

  玩酷青春,金马,它懂内地父母心....

  《玩酷青春》观后感(二):我们的专业精神

  一个母亲为家为儿子所作的牺牲已经不用再多说了,相信天下多数父母都可以做到。缺少沟通,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无法让含辛茹苦的母亲理解儿子。

  一直有这种说法:“中国人缺少专业精神……”母亲被下岗,其实也该退休了,且不说她的退休金,社保,为什么要让日本人说了算?还要从当事人到领导一起乞求……这样的事情以后应该不少发生。我们的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什么保障让他们专业?养肥了再杀掉,又有多少所谓的民族品牌卖给了曾经的侵略者们,能做主的人,有多少能为一线的员工着想?不多说了,也许社会残酷,逼着有机会的先捞一把。

  向蜘蛛侠学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玩酷青春》观后感(三):主题先行,无关青春

  金马奖评委们把影后颁给吕丽萍的时候就说,电影虽然很一般,可是吕老师的演技却值得奖赏,其实言外之意就是徐帆的《地震》太主旋律、太煽情,连冯导都说她老婆都是路线斗争的牺牲品。问题是这电影还够不主旋律么,能比《地震》能强多少呢,一个妈妈经历下岗(李元妮也下岗),有个儿子还不爱学习(方达也不爱学习),然后妈妈含辛茹苦抚养儿子(李元妮也是这样的),最后的不同无非就是何志鹏依靠北京户口神奇地过了录取分数线,而方达则下海从了商。

  名字听着蛮热血的,《玩酷青春》,你玩了么?你酷了么?电影其实就是说一个男孩的梦想被老妈的传统思维扼杀掉躲进小房间里复习温书结果考上大学的傻气故事。这故事有什么好说的呀,我身边这样的事情纵然不多,但也时常能听到。

  都说了中国人实在太变态,人的自由和梦想都没有了,还做什么人?难怪这片土地是现在这个模样。

  你连跑酷都没有怎么展现出来就好意思叫《玩酷青春》,你以为人家《滑轮女孩》《阳光小美女》是在闹太套么?要是改个名字叫《罗素芳与儿子》《我叫罗素芳》之类的我还能忍受,但是你配“青春”两个字么?孔令晨你懂什么是“青春”么?

  尽管这故事是及格的,表演确实也还是不错,罗素芬的老妈妈更是表演中的亮点,但是要说主题先行的肉麻行为,《玩酷青春》绝对不比《地震》差!人家起码还打着个灾难片的幌子抒发了一下大情怀,你《玩酷》到底想说什么,想说北京娃娃只要高考之前复习一下就能考上大学么?

  反正金马奖的脑子有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把今年获奖电影看完之后,除了《第四张画》里的郝蕾还没有什么好吐槽的之外,什么影帝影后最佳电影都屎得让人无语。并非说他们不好,这个“屎”的意思,我想一定会有人懂。

  电影差一点没什么,别烂就行;电影节评委要是脑子“屎”一点,就真的没有意思了。

  谨以这寥寥数字,献给我心目中的年度华语电影《唐山大地震》和年度影后徐帆。

  《玩酷青春》观后感(四):这不是烂片

  报纸上说,这是一部烂片,不过有吕丽萍主演,她得了台湾金马奖。一直觉得吕丽萍给人感觉挺特别,决定找来看看。要不是奖项所赐,我兴许还不知道这部影片。幸而很快找到并看完。觉得不能简单的说烂片吧。吕丽萍的表演火候很好,但有时还是没有摆脱吕丽萍的影子。这可能和剧情有关,全片有点散,有些地方作戏太足显得俗套。说实话吕丽萍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题材比较新颖,新生事物与小人物命运相联系,带来现实的思考。但没有深入下去,最后变为表现“爱”为主题的母子情。结局圆满,中间有几个桥段是很精彩的比如母亲争取自己的工作权利,在片场公开教训孩子之后与导演发生口舌,还有老中青三代之间的口舌和家长里短。这些都很生活化也有普遍性。跑酷这一运动的价值与全片应有个很好的联系,而片中只是匆匆带过,何为表现青春这一主题?导演装进太多东西却没有很好利用,希望“烂片”不是我们关注的理由,这类影片能多起来。

  《玩酷青春》观后感(五):酷气外表下的传统内核

  没报多大期望,但是最后还挺感人的。

  故事很简单,叛逆个性的儿子与观念传统的母亲在儿子未来的问题上矛盾逐渐爆发。母亲为了让儿子高考谎称得了绝症,儿子逐渐发现了母亲的不容易,最后皆大欢喜了。

  我考完的第一感觉是,我怕自己以后会成为这样的妈妈。固守传统的观念,认为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跟儿子几乎是互不理解的程度;又自以为是为我独尊,非要儿子按我的想法走,好可怕啊!

  但是片中的儿子结局还是不错的,虽然违背自己意愿上了大学,起码自己跑酷的心愿没有被放弃!

  .尼玛啊,复习几个月就上线了,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再ps.他复习的时候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了

  片子几个旁枝发展的不好,房客(忘了叫什么了)、男主的女朋友、吕丽萍的前夫,说他们吧又多余、不说吧还确实是剧情发展需要的人物,结果弄成了现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局面。姥姥这个角色倒是非常吸引人,活泼开朗又善解人意。

  《玩酷青春》观后感(六):眼眶湿润了

  很久没有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了,也很久没被感动了,我们就这么没心没肺地活着。对于父母,见面的机会也都少了,就连打电话也不是经常记得。说实在的,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可就是说不出口。看到志鹏一次次的和妈妈吵架,看的我都十分压抑。我们也曾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也曾经历父母的不理解与隔阂。可是越长大就越孤单,就越觉得愧疚。什么大学,什么理想,都在我们一天天的颓废中淡忘。每天一日三餐的过着,真憋屈。

  还是说点开心点的吧,影片的前半部分挺平淡的,感觉没什么新意,不过越到后面就越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幸好结局还是挺美好,志鹏也还挺争气,在母子两不间断的争吵中,我的眼眶湿润了。

  《玩酷青春》观后感(七):让梦想飞

  周末的下午在电影台看到这个片子,只看了后半段,看哭了。有些大导演爱挖掘“大”题材,大地震啊,复仇啊,名人啊。所以看见关注和表现小百姓生活,总是觉得很难得。

  这是2010年的片子,还能看到狭窄的北京胡同,破旧的平房,掉了墙皮的小屋,月薪一千多要养一家三口的贫民。一切都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灯红酒绿、却越来越陌生化的所谓“国际化大都市”里,还有很多人过着这样的日子,清贫,却自尊的,勤劳,也梦想着。就像姥姥,当年的“小翠花”,所说的,天桥卖艺,也是凭本事挣钱,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我觉得这是老百姓生活的之道的精华。什么名牌大学,什么资产,什么出人头地?小老百姓,做自己爱做的、擅长的,规规矩矩挣钱吃饭,过生日有亲人陪着吃碗捞面,就是快乐。姥姥是这么认为的,她仍为自己和丈夫、父母当年的卖艺生涯而骄傲,说起来时神采飞扬。年轻的90后儿子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不屑高考的所谓“正途”,他有自己的专长,有自己的哥们儿,有自己的爱人,有自己“想要的”,并且在一步步实现它。在他看来,跑酷是姥姥说的“一技傍身”,也能挣钱养家,又不仅仅是挣钱养家---这是他热爱的,他的梦想,他的快乐。

  而吕丽萍所代表的中年人,挣钱养家的支柱,却不这样认为。她没文化没学历,是这个大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辛苦受累,还要被那些大小老板欺负,被“有文化”的人看不起。她太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她坚决想要儿子有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吕丽萍所代表的,是当前中国社会大多数老百姓的观念。因为其所遭受的欺凌和痛苦,所以愈要寻求改变;因为自己一代的遗憾,所以更迫切的希望下一代能弥补。这种观点,在片中也遭受着冲击:上大学也不一定能出人头地,甚至像姥姥说的,大学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一味追求所谓“正途”的家长们,牺牲了孩子的梦想,扼杀了无数青春的热情和爱好,以及那些刚刚萌芽的最纯美的感情。因为一定要走正道,很多人就失去了快乐。

  故事还是以“中和”的方式结束,儿子乖乖备考,居然过了分数线;母子和解。但是故事里所表达的冲突和焦虑,却仍在我们这代人、甚至下一代人的生活里。

  吕丽萍的表演很好,也是本剧最大的泪点。但是我想,在表达母爱和亲情之外,这个故事想说的还有更多。当母子大吵,砸碎满屋子东西时,母亲痛苦,儿子也痛苦,他们爱的这样深,却彼此伤的这样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痛。盼望有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能然每个人都彼此平等,刷马桶的、卖艺的,也不比坐办公室的低贱;没有银子的劳动者,不必要在富商和官员面前低三下四。盼望有这样伟大的时代,每个人的爱好和热情,能够用最健康的方式发展,不必抵抗重重压力,不必带来深深负疚。

  姥姥绝对是个亮点。老少三代的对手戏都很出彩。

  《玩酷青春》观后感(八):想表达的内容“散光”

  吕丽萍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影后。

  没感觉到她多么出彩的演技。只能说,她演的很好。一个下岗、生活紧蹙的单身妈妈,面对张扬青春,要自我选择的儿子,她的语言和表达都是贫瘠的。能做的,只是寻求办法。

  何志鹏的酷走表演,真成了一大亮点。那么恣意的躯体攀爬、跳跃、穿梭,像是魔术般让我应接不暇。

  只是影片想表达的太多了。还是应该突出故事本身----何志鹏母子在高考前夕的冲突,以及被衬这种冲突的生活情态----母子缺乏沟通、难以沟通、父母的冲突、生活的紧蹙。

  现在,整部片子就像是块碎步拼起来的披肩,虽然什么颜色都有,却都蒙蒙不清晰。

  《玩酷青春》观后感(九):《玩酷青春》不玩酷

  何屁他妈得了最佳女演员奖,冯小刚生气了,不管有没有大地震,高考还是要考的。就因为这,俺兴冲冲的瞅了这部电影。

  电影最后的一幕,特步,你让人无步可跑。

  美国淘金潮中的一个故事:在宽敞大道上摩肩接踵的人奔着那盛产黄金的地方而去,遇到一条河流,纷纷租船过河。这时一对父子,来到河边,儿子说,爸,咱不淘金了,买一条船,做客船的生意吧。父亲说了,还是金子好。于是父子两发生了争执,老子去淘金了,儿子留了下来。两年后,父亲又来到了这条河,没钱雇船过河。他儿子已成航运公司的老板,正在视察,看见了他父亲。因为淘金子的人太多,后去的人都淘不到什么金子,连生活都难维持。

  《玩酷青春》观后感(十):假模假式假温情

  我是冲着金马影后那座奖杯看这电影的。

  母子亲情我不想讨论,再假也是禁止被批判的。

  从看到吕丽萍退给房客小方房租的时候我就开始恶心。

  作为北漂,我不知道这位房客是受了房东多大的恩惠,要多交房租给房东,理由是:现在房价那么高。。。

  这种假模假式到令人发指的情节我再也不想看到,在整个京城的房东都在和中介一起抬高房租房客叫苦连天的时候,我居然看到了有房客死乞白赖自愿多交房租给房东这连梦里都不会出现的情形。编剧是有真实经历如此梦幻的奇遇还是根本在闭门造车。我只想说,你想突出女主人公善良,可以,能TM换个情节么?

  早恋,叛逆,追求理想,省略不提。

  母亲为叫儿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而装作癌症---这应该是九十年代的编剧热衷于的戏码吧??????

  我服了编剧。真的服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玩酷青春》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