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妖夜慌踪》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22-05-22 02:07: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妖夜慌踪》经典影评10篇

  《妖夜慌踪》是一部由大卫·林奇执导,比尔·普尔曼 / 帕特丽夏·阿奎特 / 巴萨扎·盖提主演的一部剧情 / 恐怖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妖夜慌踪》影评(一):《妖夜慌踪》的心理分析报告

  《妖夜慌踪》的心理分析报告

  也许全国所有大学的心理学课上,老师们都会引述电影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时你会发现,这部被引述的电影肯定是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无一例外!我很想告诉老师们,世上除了《爱德华大夫》,还有成百上千的心理学电影;这世上还有一些能让希区柯克靠边闪的牛×导演。整天唠叨《爱德华大夫》,让人们以为世上就只有希区柯克一个导演懂心理学。其实希区柯克所擅长的,只不过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最直白的引用。而有一个导演,却是不着刀斧地用精神分析的原则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让观众觉得处处与精神分析暗合,却又难以把握暗合在何处。这家伙的名字叫大卫林奇。(疯狂钻石@mtime原创)

  《妖夜慌踪》是迄今为止最值得玩味的大卫林奇作品。看似杂乱无章,毫无逻辑,可一旦理顺情节,就发现每个镜头都意味深长,几乎可说是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如果《妖夜慌踪》是个心理病患,那么我就冒充一次心理医生,看看这支离破碎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以下是《妖夜慌踪》的心理分析报告。

  剧情 分析报告

  我坚持认为不管从哪个角度玩味《妖夜慌踪》,都得从剧情入手,只有当影片的情节浮出水面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导演安排的每个细节的用意、才能理解演员们的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表情。

  如果想不太费力地搞明白这部看似混乱不堪的电影里到底讲了些什么,建议你把电影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影片开始直到男主角Fred杀妻入狱被判死刑——这段是现实,也是故事的结局;

  第二段从男主角Fred在狱中头部变形变成修车小子Peter,直到在沙漠中Peter重新变成Fred——这段其实是男主角Fred在狱中做的一个梦;

  第三段从Peter重新变回Fred直到影片结束——这段仍是Fred的那个梦境,但半真半假,其中大部分细节在现实中曾经发生而且发生在第一段之前,其实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所以《妖夜慌踪》的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男主角Fred发现妻子Renee经常跑到沙漠的一个“Lost Highway”的汽车旅馆和一个叫Dick Laurent的人幽会,而且发现她以前可能是一个和Dick Laurent有染的色情片明星。Fred在一次妻子和Dick Laurent约会之后杀掉了Dick Laurent。(这是第三段交待的)

  Fred因为杀人的恐惧开始极度焦虑,并开始产生幻觉,还产生了另一重人格——一个可怕的神秘老头,而且还在这个人格的驱使下潜入自己家中偷拍录像。令Fred更无法容忍的是,自己杀死Dick Laurent后,Renee似乎还和一个叫Andy的人有染,Fred了解到Andy也认识Dick Laurent,这增加了他的焦虑和对妻子的不信任。于是终于在精神崩溃中把妻子肢解。之后被判了死刑。在狱中失眠,医生给他吃了药之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这是第一段)

  梦的一开始,Fred把自己替换成一个修车小子peter,与和妻子Renee一模一样的Alice相爱。但梦境变得越来越真实,清醒时的另一个人格神秘老头也开始出现在梦中,甚至peter也重新变成现实的Fred,美梦变成噩梦。最后,警察在高速路上追他,无路可逃,脸又开始变形,代表着噩梦的醒来。等待他的是已经不可逃避的现实。(这是第二段和第三段) (疯狂钻石@mtime原创)

  导演 分析报告

  如果你同意我对剧情的分析,那么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就很简单了——无非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更准确的说,是“日有所虑,夜有所梦”,那些日间引起焦虑的负面情绪体验(恐惧感等),最容易被带入梦境中。即使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句俗语仍是解释梦境的最基本原则。我觉得大卫林奇就在这种想法指引下,用《妖夜慌踪》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梦境,并带着我们和梦者一起体验梦境之前的那些现实中的焦虑。

  不过大卫林奇只负责呈现给我们一个支离破碎的梦境和现实,却没有直接它进行任何注解。所以不论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镜子、从火中还原的木屋,还是神秘的录像带,大卫林奇把所有这些诡异、晦涩的细节统统留给观众来玩味。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想表达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却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所以我觉得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看,大卫林奇在表现心理悬疑的手法上,比希区柯克还高明得多。希区柯克无疑非常喜欢弗洛伊德的理论,所以在《爱德华大夫》中原原本本依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造了一个梦境,还煞有介事地进行解析;希区柯克甚至经常在他的影片中直接借角色之口引述弗洛伊德的观点。不过这样显得太过刻意和直白。至少我不会觉得《爱德华大夫》里那个怪异的梦境有多大的感染力,相反《妖夜慌踪》带给观众的焦虑和恐惧是那样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它真的是大卫林奇曾经经历的一个噩梦。

  演员 分析报告

  本片所有的演员中,饰演男主角Fred的影星Bill Pullman表现相当出色。如果你同意我对剧情的解析,那么你也会发现在影片第一段,Pullman将行凶后的极度焦虑和随之而来的精神衰弱、对妻子不忠的怨恨表现得相当到位。例如影片第一个正式镜头就是Fred心事沉重,十分不安地抽烟。这时候的情节其实是Fred刚把Dick Laurent杀死,Fred正被笼罩在行凶后的极度焦虑中。可以说,从影片第一个正式镜头开始,Pullman就完全融入了Fred这个角色,影片第一段的情节几乎全靠Pullman的表演来推动。从这点来说,最相似的表演是《花样年华》中的梁朝伟,《花》的情节几乎就是靠梁朝伟的眼神推动的。(疯狂钻石@mtime原创)虽然国内几乎没有人看到梁朝伟的眼神里复仇的冷意和悔意,也几乎没有人真的看懂《花》的情节,但我觉得嘠纳的评委看懂了,否则他们不会把奖颁给梁朝伟。Pullman就没那么幸运,由于《妖》本身的极度晦涩,一直以来不论是专业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似乎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演什么。

  除Pullman之外,饰演神秘老头的Robert Blake是片中最大亮点。这个谁看了都浑身发冷的老头在聚会那一段的“惊艳”亮相已成为大卫林奇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画面。这个角色之所以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除了成功的造型设计外,Blake出色的表演功不可没。

  关键病征 分析报告

  ①“Dick Laurent死了”到底是谁说的

  这是让大多数观众的逻辑陷入崩溃的情节。影片一开始,Fred听见门铃响,有人对他说“Dick Laurent死了”,然后还听见了警笛声,但从窗口望出去却什么都没有;但是影片最后,Fred自己按响了门铃,说出“Dick Laurent死了”。于是影片进入一个逻辑上无法自洽的死循环。

  不过,这个奇怪的细节其实远没有那么复杂。影片开始时Fred听到“Dick Laurent死了”其实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他自己的幻觉!那时Fred刚刚开始出现幻觉,他越是怕自己杀人的事被人发觉,心底就越有一个跳出来跟自己说“你杀人了,别以为别人不知道”。听到警笛也是因为Fred害怕自己杀人的事败露。因此这个情节与在聚会中和神秘老头交谈是一样的,都是Fred自己的幻想,而第二次出现这个情节其实是Fred的梦境。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走投无路,于是在梦中告诉现实中的自己,Dick Laurent死了,现实已不可挽回。

  所以第一次是现实中的幻觉,代表的是焦虑和恐惧;第二次则是梦境,代表的是绝望。它们并非同时发生。

  ②神秘老头

  那个神秘老头不管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其实都是Fred的另一个人格。这个人格是他自己心中的恐惧、不安的化身,不管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都时刻提醒他现实无法逃避,越是焦虑,这个人格就越是出现。同时他也是Fred性格暴戾的一面,每当Fred起了杀念,神秘老头也会出现,例如在杀Dick Laurent时和在聚会上见到妻子和Andy暧昧时。在影片最后,当Fred和神秘老头一起在梦境中再次将Dick Laurent杀死,Fred希望逃避现实的愿望被彻底的绝望代替,于是神秘老头就消失了,与他自己合二为一。

  ③录像带

  前面两卷神秘录像带是Fred的另一个人格——神秘老头拍摄的,其实就是Fred自己。这个人格通过录像带警告Fred“有人在监视着你,有人知道你的所作所为”,这正是Fred心中最恐惧的。如果仔细看第二卷录像带,会发现拍到的卧室中的Fred和他妻子根本就不像真人。录像带中的“Fred”不但身体僵硬,而且没有头!很明显是个模特。(疯狂钻石@mtime原创)

  那么第三卷录像带怎么解释呢?一个人怎么可能用运动的镜头拍到自己肢解妻子?——其实根本就没有第三卷录像带!第三卷录像带只有Fred自己看到了,看这卷录像带其实只是Fred的幻觉,或者说是另一个人格的浮现,用这种方式让他记起了杀妻的事实。在狱中,当Fred脑中闪现这卷录像带的画面时,画面变成了彩色,可见这只是他自己的幻觉。

  ④木屋

  在《妖》中,从大火中还原的木屋总是成为梦境和现实的转折点,木屋第一次出现是在狱中Fred进入梦境前,第二次则是梦中Peter变回Fred之前。由此推断,Fred是将Dick Laurent的尸体在木屋中烧掉了,行凶的地点成为行凶事实的替代品出现在幻觉和梦中,告诉自己现实无法逃避。“从大火中还原”则代表了Fred希望事实可以挽回的愿望。

  ⑤镜子

  影片中有两个照镜子的情节。其一是Fred走入家中那条幽暗的长廊,照了镜子之后一脸阴沉地走出来,第二天他就发现自己把妻子肢解了。长廊和镜子都颇具象征意味,走进幽暗的长廊象征走入了自己人格中黑暗的一面,然后在镜子里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当他从长廊中回来时,不如说回来的是镜中的另一个自己——一个对妻子充满怨恨、失去理智的Fred。第二个照镜子的情节是在梦中Peter照镜子。这是梦境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Peter可以说春风得意,轻松自在,完全是一个美梦,这是Fred逃避现实的愿望的体现。也许Fred也意识到这和现实差距太大了。“这真的是我吗?”于是他从镜中看到了自己。果然,轻松自在的不是现实的Fred,而是梦中的Peter。从这里开始,恐惧不断地侵袭这个美梦,把它一步步拉回到现实的深渊。(疯狂钻石@mtime原创)

  水平所限,分析到此为止。其实这只算一份很不完整的分析报告。这个病人的内心其实还隐藏着太多秘密等待挖掘。

  也许有一天,大卫林奇终会成为电影界的曹雪芹,世上也会出现很多“林”学家。不知道那时玩味起《妖夜慌踪》来,是否还有那么多乐趣?

  疯狂钻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妖夜慌踪》影评(二):一些个人的分析和补遗

  一点个人分析和补遗:

  2. 影片一开始的时候,通过fred 的状态分析,应该是他做好心理准备痛下杀手的那一天。而门铃传来的“dick已经死了”的消息,是他心中希望听到的声音或者说是结果。

  3. 聚会上,fred用dick死了的消息(此时应该还没死)去暗示andy,觉得andy神色怪异,断定了andy与dick是一条线上的人,所以回家的时候也在试探renee,而renee含糊的态度,更加肯定了fred的猜忌,renee的确在拍A片,而与andy的确还在有染。

  4. Fred在现实中杀死了andy,应该是在第二盘录像带看过之后,警察来家里调查之后的事情,这样警察就知道照片中的女子是fred的妻子。而当时妻子说fred讨厌摄像机,是不是因为fred还是pete的时候,曾经与dick的某位女演员有染而被追杀?Andy家里的指纹实际上是fred的,但是由于pete当年有案底,与当时的指纹相合,警察才会声称现场都是pete的指纹。Alice也在暗示“是你杀了andy”(虽然其中有别的意味在吧,蛇蝎美人)。杀了andy之后,fred开着他的车到了酒店,杀死了与renee缠绵的dick,次日早上回到了家门口,对着“自己”说了dick已经死了的话。而fred最终被捕,实际上是因为杀了andy而被抓获,但是自己却一直在梦呓是杀了妻子并且分尸。

  5. 三盘录像带,第一盘第二盘是实际录的,而第三盘是fred幻想出来的,而杀妻的情节也是不存在的,只是他脑中的邪恶冲动。因为凭借fred此人的性格,应该是斩断一切与renee过去相关的东西再好好占有她,亦或者是让renee身边的过去一点点消失而用恐惧去吞噬她,甚至从年轻pete的眼中看来,他对renee始终还是有恐惧和爱并存的感觉。

  所以在下认为,事情发生的时间线是:fred在夜班看到了andy和renee –》 fred在聚会上和andy见面—》fred断定renee与andy有染于是跟踪到了andy的地方杀了andy—》fred继续跟踪到了renee和dick的事情,杀了dick—》fred回家告知“自己”dick已死—》fred被捕判刑。

  其中也有很多是根据之前各位大神的意见再加上本人的思索得出的。

  以上。

  《妖夜慌踪》影评(三):个人的一些看法,andy和dick死了,renee没死。

  看了几篇影评之后 大部分的剧情我就不多说了。

  关于影片三个涉及生死的人的一点拙见

  我觉得警察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在peter的段落中,跟踪peter的警察在片尾andy家中没有出现。

  开头来fred家里调查的警察,正是片尾在andy家的警察,这两个段落是同一个状态的。 警察们在andy家看到了renee的照片,并且认出了她,所以这个时候renee的丈夫fred就成了他们最怀疑的杀人凶手,之后一个警察说到处是peter的指纹,应该是fred在回忆的梦想中希望能逃避责任,因为现实中 他来到皮条客andy家,应该是想查renee的行踪,得知renee和dick在lost highway hotel,但是以andy的性格和fred当时精神状态,两人很容易发生争执,fred本意不想杀andy 只是争执中andy自己失手撞到了茶几而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警察最后在fred家楼下看到fred就开始追赶了,此时的fred是凶杀案的嫌疑人(时间上没有交代此时的警察是否知道dick已死,他们追fred的原因是andy的死亡)

  而fred之后经过了心理挣扎,并且来到lost hotel 等renee走了之后杀掉了dick, 杀掉了dick的fred回到家里 按下门铃 希望和renee说 dick死了。之后被警察追赶。

  fred杀renee的证据不足,因为如他真的杀害了renee 那么那段DV是谁拍摄的呢?难道还有第三个人?? 所以第三段DV是fred内心的想象,在选择杀妻或者杀妻子的情人之间,他选了后者,如果他不爱renee,就不会有之后的行动!!!! 因为他是爱着renee,他想象着杀了妻子之后自己内心受到的煎熬,所以不会杀害她!!!

  所以开篇fred的幻想自己和自己说“dick死了”应该是驱使他进行之后种种行为的动力。在自己精神世界崩溃后他选择杀了妻子的情人dick而非妻子!

  《妖夜慌踪》影评(四):织梦者林奇

  很多人描述《妖夜荒踪》的时候都说,混乱。

  可是这是梦啊你要它怎么工整。

  就像每当别人抱怨看不懂诗,我就会在内心替他捉急。

  这是诗啊你干嘛非要看懂。

  当然我并非说林奇是一个诗意的导演。

  电影的表达和文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诗无法概括电影性,也无需用诗概括。

  要说诗意的导演应该是那种心中怀有温柔和爱,每一个镜头都带着对美和毁灭的身体力行。

  诗的情怀在电影中一定是缓慢的。

  是深情的注视,而不是咽喉带血的绝望奔跑。

  在梦中,自己或者别人的面孔,会随意替换,有时候明明是A的样子,你却清清楚楚地意识得到这其实是B。

  或者刚开始的时候是A,后来面孔变成了B,你却一直感知的是A没错。

  明明是荒诞的,但在梦中这很自然,完全没有丝毫不妥。

  我很多次梦见自己死掉,被子弹穿过头颅,被刀割过咽喉,从高空坠地。

  死亡的感觉都很清晰,听得到血从身体里面汩汩流出的声音,感觉得到骨头断裂无法动弹,然后随着血的耗尽自己越来越虚弱,最后世界彻底变成一片漆黑。

  有时候还会伴随疼痛。

  有时候看得到灵魂从身体里面出来坐在对面静静看着自己的尸体。

  但从未有过恐惧。

  这些在《妖夜荒踪》里,都有相似呈现。我并未试图打探林奇想表达什么,我只知道这些是梦的琐碎。

  是另一个平行空间里,那些令都自己匪夷所思的存在。

  也许我们在梦空间或者现实空间里已经死了。

  我们会变成另一个摸样,会遇到别的人。

  但后来,却发现一切殊途同归,命就是,无法逆转和变更。

  我们只好带着这种无可奈何,自欺欺人地变幻着角色。

  所以我说我喜欢林奇就像有些人喜欢哆啦A梦,林奇的电影就是任意门是竹蜻蜓。

  穿越空间,梦境,抵达未知的过去和未来。

  色情,暴力,血腥,都是通往梦的途径。

  在梦空间里呈现出来的,是人性最初的欲望,是本来面目,是自己都不敢直视的自己。

  没有人在乎真和假,也没有人真的弄得清楚。

  《妖夜慌踪》影评(五):Lost Highway

  这被认为是大卫•林奇拍得最混乱的一部电影。爵士乐手(比尔•普尔曼 Bill Pullman 饰)和他的妻子(帕特丽夏•阿奎特 Patricia Arquette 饰)一天早上收到了一盒录影带,他们发现里面的内容竟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此,他们每天早上都会收到这样的录影带。这天,乐手发现录影带里的内容竟然是他杀死了妻子!当他冲进卧室时,发现妻子果然死在了床上。

  警察将他带走了。一晚过后,原本在监房里坐着的乐手变成一个年轻的维修工,莫明其妙的警察只好将他放了。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豆瓣

  《妖夜慌踪》影评(六):关于Lost Highway

  真实的情况是,这个人是一个人格分裂者,而他的真实处境是在监狱里呆着。

  1.前面作为乐手的荒诞回忆,这些都不是正在发生的,而是他在昏迷过程之中的回忆,梦对这种回忆进行了加工,所以人物的表情语言都是僵硬的,背景音乐和一些场景对它进行了配合。真正发生的情况是他杀妻之后最终被警察抓住,而现在正在审问,被警察打醒了,从这里开始镜头转到现实。

  2.他在监狱里面的时候,他头痛难忍想要阿司匹林,因为他的人格分裂要发作了。所以两个狱警在那边谈论,一个人说“操他大爷的杀妻犯”,另一个人回了一句“你说的是哪个杀妻犯?“ 然后两个狱警在哈哈大笑。 因为杀妻犯就是这个人,但是他体内存在不同人格,所以那个狱警问你说的哪一个,然后两个人会心的笑了

  3. 那个自称是D的朋友的人,其实就是他最本质的自己,他清晰的记录着他的所作所为。在最后的时候他拿着摄像机还一直在记录,他只会凭空出现会凭空消失,也会自己吓自己。反过来,假如他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他为什么没有以D真实的朋友身份与D同时坐过一辆车,或者一起吃饭,或者出现在同一张照片等等这些现实可以证明的场景,就像安迪一样与D同时出现在他老婆的三人合照中。

  4.安迪和D与他老婆确实有不寻常的关系,他记忆中自己在演出的时候,安迪和他老婆一起出入过(最后那张照片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正常人都会起疑心,所以他的深层次本我清晰的知道这一切,并让他打电话回家,也就是那个自称为D的朋友的人让他打电话回家,果然没有人接。从头到尾他老婆都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但是他问他老婆今晚如何过,他老婆说看看书。

  5.他在监狱的时候头痛,看着头顶的灯和苍蝇不停的扑向灯,这个场景无疑会更加引起他头痛,所以他的精神分裂又犯了,但这次是以另一个人格彼得的出现。这次人格的出现前我们清晰的看到是他的家人在召唤他,所以错觉是他莫名其妙的变了另一个人,警察莫名其妙把他放了。这一切都是自我心理补偿与幻想,结合自己也想明白为什么去探寻自己的回忆。 这一幕之中他爸妈一直问他那一晚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他恍惚的记得那一晚他女朋友离他而去的场景,但是打住了没有继续播放下去。 心理上为了自我安慰他把他的老婆幻想成了另一个人爱丽丝,自我组织故事让这一切都说得通,但是也结合了现实。他自己假借他老婆的口告诉他自己那个人是Alice,为了Alice他杀了安迪和D,但最终他明白了Alice就是他老婆,所以他也从彼得变回了乐手。

  -----------------------------------------

  当我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晕倒的时候,我们在昏迷中会迷迷糊糊的自己为自己找原因。

  我有过一个深刻的自身体会,就是我在长跑的时候休克了,但是被人迷迷糊糊抬到医院的过程中,我迷迷糊糊的说有人要害我,我仿佛记得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个做保险的,感觉想是传销的,然后感觉是他给我下了毒,感觉自己是刚才传销中被人解救出来,其实这些都是假的,但是我自己的大脑在为自己荒诞的编造理由让这一切都说得通。而这些都是在现实中遇到或者发生过的,但是只是一个元素或者一个场景,然后大脑自由的发挥了。

  所以这个人在监狱的时候才是他的真实处境,后面的故事是大脑结合一些元素或场景,回忆相互迁移编织出来的。

  《妖夜慌踪》影评(七):浅谈《妖夜慌踪》

  浅谈《妖夜慌踪》

  提起大卫林奇这个名字,便有一种如坠五里雾里的感觉。这是一个影片风格浓郁的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自诩“滑稽的建筑师”,林奇则是捕梦造梦的大师,他的影片就像一座漂于海面的冰山,冰山底部可供我们解读的东西实在太多,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并不了解却在自己影片中游刃有余的施展, 《妖夜慌踪》就是这样。

  纵观林奇黑暗诡谲的影片,会发现大多数人物都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个人觉得《我心狂野》中的各色人物最极端和怪异,而《妖夜慌踪》中的费德属于沉闷忧郁一类的人,然而忧郁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疯子,我觉得不能用正常的方式来解读此片,因为影片内部全是梦境与意识流的堆砌,只有费德在酒馆 家中 入狱和杀人4条线索才回到现实,如果要从中理清其蛛丝马迹便要从各个梦中拼凑和梳理。

  影片头就是公路车辆疾驰的画面,这种画面在公路片中常见,有一种探索未知或是毫无目的的意味,先看影片本身。开篇一段诡异的费德抽烟逼仄镜头,营造了一种颓废阴郁之感,而且镜头运动舒缓,给人一种宁静的沉重之感,伴随着门铃的震动,费德小心翼翼按下,那头说道:狄克罗伦已死……看完全片之后再看最后一幕正是费德杀死的狄克罗伦,你便可知从影片开始就是梦境。接着是几段费德与雷内做爱以及做梦的镜头,可以看出其精神的不稳定性,之后几段费德自己在昏暗卧室独行的镜头,他看到了蒸腾的雾气以及燃烧的火焰表明精神已被蚕食(《橡皮头》也有类似的镜头),我还注意到有一个闪回的镜头:费德卖力的吹萨克斯但眼睛从未从蕾内和安迪踪迹离去可以说为后文埋下伏笔,营造了两人不正常关系。以及黑衣老人(第二人格)与费德诡异的对话让费德更不舒服,第二次录像带的出现,夫妻二人特意请求警方调查,有一幕费德抬头看刑警的画面极具隐喻性,费德好像被无形的巨物所笼罩刑警与其眼神的交集,他插翅难逃,其实从后面看,费德正是杀妻元凶。

  第三卷录像带让费德欲罢不能,他被判一级杀人罪入狱。在狱中他无法遏制头痛,眼前出现了诡异的幻觉,燃烧的房屋(在这里说明林奇的电影总有“无处式时空”的展现,是一种伴随剧情出现的怪诞场景)及彼特的闪现。彼特作为费德第三人格出现,在这个梦境中他从狱中获释,有着关心自己的爸妈,工作兢兢业业和一手修车的好技术,最终得到黑道大佬狄克罗伦青睐,有一个狄克罗伦暴打超车小子的场景,费德在梦中将其描述为一个“冠冕堂皇的文明的恶棍”,通过拒绝听萨克斯和看A片可以看出费德作为彼特更喜欢这个世界,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伤口完全愈合也是一段隐喻的片段。直至爱丽丝的出现,他是迪克尼罗的女人,却勾引了皮特,然而皮特也倒在其石榴裙下,他们疯狂的做爱,完全打破了皮特现有的世界,而且茜拉也愤愤离去,爱丽丝道出了她凄苦做女忧往事并和皮特谋划杀死安迪之后双宿双飞,在此看出皮特在遇到爱丽丝后精神濒临崩溃,尤其看到安迪房间的照片后更加眩晕迷惑,而且爱丽丝不雅画面也时时冲击着皮特如同费德。

  他们来到那座幽闭的小屋后在做爱期间,爱丽丝一句:你永远得不到我。让皮特再次变回费德,在黑衣老人(第二人格)的驱使下,来到蕾内与狄克罗伦偷情的“失落公路旅馆”,将迪克罗德在幽闭小屋前杀死并焚烧,在此过程中真相浮出水面,蕾内曾经给狄克罗伦拍三级并与其和安迪有染,费德无法忍受便杀死三人。

  说到底这是一个精神失常者的报复故事,导演借助影像的手法将费德的人格做了划分,其实是从超我走向自我的一段毁灭的过程,费德在监狱中饱受煎熬,靠阿司匹林垂死挣扎,还幻化出了皮特这一形象最终还是毁于蕾内,自己杀死狄克罗伦后兴奋地告诉再告诉自己,极速狂飙于公路与警察博弈,本以为可以潇洒逃之夭夭却又陷入精神的困顿之中,无助的挣扎。

  最后的疾驰是一种毫无目的毁灭的宿命。

  《妖夜慌踪》影评(八):对妖夜慌踪的精神病理分析.

  这段时间痴迷着干这事,米国人搞出来的恐怖片要么肤浅的可以要么深奥的可以...

  1: 男主角在家里听到DICK被杀的消息,然后警车声大作. 他往外看,却什么都没看到... 这说明潜意识中,他知道DICK死掉,或是希望DICK死掉.

  2: 参加宴会时,FRED说DICK死了,朋友不信. 这里面的问题是,当时的DICK到底是不是已经死了. 究竟是FRED只是潜意识中觉得DICK死掉了.还是FRED真的搞死了DICK,但尸体没被发现.我个人倾向于前者,原因后面解释.

  3: 影片前段有两个细节很多回顾和解读都没有留意. 第一个细节是FRED打电话回家,但家里没人接电话. 第二个细节是FRED在舞台上亲眼看见RENEE和另一个男人亲近,然后一起离开.

  可见FRED早就知道RENEE在外偷情.

  4: 无疑,FRED杀了RENEE,然后被**带走.在监狱中医务人员得知FRED不能入睡,于是给他开了药物,相信PETE的情节就是在FRED服药后产生的幻觉.

  5: 在FRED的梦境里,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平凡世界.一个帅气男孩,有个女友,还有个不错的家庭.不过在他的梦境中,一切的发展都在失控,美梦在逐渐清醒,他在广播电台中听到自己演奏的音乐,他见到DICK,见到RENEE的化身... 然后一切都失控了.

  6: PETE帮助RENEE的化身,当时已经是DICK情妇的ALICE相爱,东窗事发后两人合谋杀死包养他DICK,但他实际上和ALICE一起杀死的却是另一个人,而且二人并没有觉得很奇怪.仿佛那个人就是DICK.

  在重新归纳了细节之后,我做出的判断是:FRED的生活状况导致了他杀妻的结果,FRED一直对自己的老婆RENEE的过去耿耿于怀,因为RENEE是通过DICK才和FRED认识的.而现实中的DICK是个制作**的. FRED对这事一直都非常压抑.直到有一天,他看到RENEE和一个男人离开,他往家打电话却没人接.内心中FRED产生了妻子出墙的想法. 并最终导致了他杀妻...

  在FRED的幻觉中,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初涉世事的纯情小男生,外形俊朗,身材强壮.有一份稳定工作,人际关系也不错.然后他又塑造了完美版本的RENEE,现实中RENEE黑发黑衣少言寡语,给人一种神秘而捉摸不透的感觉. 而幻想中的ALICE金发白衣,外型上纯洁性感,近乎于完美.在感情上ALICE也很主动,她经常主动抚摸PETE的脸,因为两个人的感情确实属于姐弟恋.这一点很明显的暗喻了FRED并不擅长处理感情,他在感情中属于被动方,他需要被人呵护... 从这里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实中的FRED会对感情那么不安,怀疑妻子出墙,最后酿成杀人事件...

  幻觉中,FRED杀了两个人,一个是现实中把RENEE带走的那个人,另一个就是DICK.我个人认为,现实中这两个人都没有死,只是FRED内心里实在容忍不了这两个人的存在,才在自己的幻想中把这两个人当成了大敌.

  FRED一直介怀于自己是通过DICK才认识RENEE这件事.更何况RENEE曾说过DICK曾给她介绍过工作. 鉴于DICK的工作性质,难保FRED不瞎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FRED绝对没有RENEE拍摄过**的依据.所以才导致了他一直把这件事压抑在心里,无从爆发...

  于是在幻想中,DICK成了他必须除掉的大BOSS.当然现实中的DICK恐怕不过就是个制作**的制片人而已...

  总之,幻想中他杀死了大概和RENEE偷情的人,然后又杀了DICK.此时FRED已经摧毁了自己的梦境,他来到现实中自己的住所,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在幻觉中自豪的告诉自己,DICK死了,是他杀的.

  当然这一切只是他自己制造出的梦而已.实际上他唯一杀死的只有他自己的妻子.那个他唯一在梦境中没有杀死的人.

  我个人对FRED的精神分析总结如下:

  FRED非常爱RENEE,他认为,RENEE一定是在DICK的手下拍摄过工口的.而且一定是迫于无奈的.她跟那个偷情者的偷情也是被逼的.这在他的幻想中确实得到了证实.而且当时的FRED(PETE)亲眼看着电影中的RENEE被XXOO,但他并不介意这些...

  也就是说,现实中的FRED同样纠结于这些,问题在于现实中的FRED并不会像幻想中那样亲眼看到这一切.在现实中的RENEE依旧是神秘莫测的,而且对这一切只字不提. 长期沉迷于此,FRED终于精神崩溃,杀死了RENEE.

  但遗憾的是,他没能力杀死他真的很希望杀死的那两个人,这一切只能在幻觉中完成了...

  《妖夜慌踪》影评(九):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妖夜慌踪》

  八哥是一个相当喜欢看恐怖片的人。

  恐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感官恐怖,一种是心理恐怖。

  举个例子,当你听到妻子敲着门说忘带钥匙了,你去把门打开,看到一具骷髅——这就叫感官恐怖,如果打开门一看什么也没有,而这时妻子在楼上问是谁在敲门——这就叫心理恐怖。

  毫无疑问,心理恐怖是更高级的恐怖形式,因为它不是为了吓你一跳,而是给你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危险的氛围。

  一部优秀的恐怖片在于把心理恐怖发挥到极致。

  《妖夜慌踪》就是一部相当高明的恐怖片,导演是大卫林奇。

  这个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集诡异、神秘、华丽、焦虑、阴郁、超现实为一体的,从第一部电影起就奠定自己的风格。

  大卫林奇最为人称道的电影莫过于《穆赫兰道》了。(相信大家至少都听说过吧。)

  2001年《穆赫兰道》横空出世,震惊了影坛,无论是骨灰级影评家还是菜鸟级影迷都趋之若鹜,可惜一遍就能看懂的应该没有,洋洋洒洒几万字的影评详解也数不胜数,成为当年影坛的一件趣事。

  一部令人费解的《穆赫兰道》为什么会那么红?

  因为它神秘而可解。

  他如实地遵守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规律,将梦的动机,梦的构成,梦的细节还原到了电影里。虽然依旧有很多理解,但几乎每一个都能自圆其说。所以它尽管逼格甚高,但却满足了所有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妖夜慌踪》。这部电影拍摄于1997年,比《穆赫兰道》早了4年。

  电影包含了大卫林奇的所有特点,却并没有那么出名,大家也很少去谈它。

  为什么?

  因为它神秘而不可解。

  电影真的不可解么?

  先回顾一下剧情。电影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弗莱德听到大门对讲机里有个神秘的声音说:迪克死了,开门却空无一人。他在妻子勒尼的好友派对里结识了一个相貌诡异无所不知的陌生人。弗莱德家门口陆续出现神秘录像带,最后一盘的内容是他跪在妻子的尸体旁。弗莱德入狱,又消失了。

  替换了弗莱德的人物叫做皮特,出狱后结识了客户艾迪的女友爱丽丝,这个爱丽丝和勒尼长得几乎一样,他们的奸情很快被艾迪发现,爱丽丝提出要和皮特私奔,陌生人出现警告了皮特,皮特和爱丽丝来到了荒漠的小木屋。

  皮特又变回了弗莱德,爱丽丝也变回了勒尼。弗莱德与陌生人相遇,合力杀了与勒尼偷情的艾迪(其实不叫艾迪,叫迪克。),然后弗莱德回到家门口,说出了电影开头自己听到的那句神秘的话:迪克死了。

  很多人拿着《穆赫兰道》的钥匙试图去打开《妖夜慌踪》的大门,但好像并不太顺畅。看看最权威的人——导演是如何解释的呢?

  大卫林奇在一次访谈中说道:“在《妖夜慌踪》的写作过程中 ,我们(导演和另一个编剧)从不谈论意义之类的话题。我们似乎对前进的方向有充分的共识,所以很多东西都尽在不言中。我们也谈过意义,但那是很危险的,一旦太过具体,梦就会停止了。”

  对于大卫林奇来说,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谜。

  这句话听起来很让人泄气,因为大家都不喜欢无解的东西,但其实并不然。突破点就在于那个没人可以解释清楚的神秘人物:长相恐怖的陌生人。

  这个总是在主角太平的时候出来恐吓他,在他危难的时候救他一命,又似乎对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的“先知”——

  他是谁!?

  你们有没有做过梦,当你在做美梦的时候,总能“意识”到,其实没那么美好,梦一场罢了;当你在做噩梦的时候,也总能“意识”到,其实没那么可怕,醒过来就好了,这个声音总是在你的梦里提醒你,这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陌生人的出现,也就是在提醒:这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陌生人就是那个“清醒的声音”的人物化。陌生人从头贯穿到尾,也就是说,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梦。

  当你明白这部电影就是拍了一个梦,梦外的内容完全没有正面拍到。那么你就可以理解这部电影了,这也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你可以对所了解的冰山一角去想象被海水淹没的其他部分:

  八哥基于自己的理解,猜测现实生活可能是这样的:弗莱德和勒尼是一对夫妇,可是他们的关系并不好,问题在于弗莱德无法在性上面满足妻子,有一天他发现勒尼有了外遇迪克,所以他妒火中烧,把迪克杀死了。

  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是害怕被人知道,所以噩梦(电影)就借着恐惧心开始了:有人知道迪克死了。弗莱德杀死了迪克之后,并没有改善和勒尼的关系,依旧对她充满了不信任感。他对背叛过他的妻子又爱又恨,想杀死她,又充满矛盾,不敢下手,于是“借助”了一盒录像带,间接地告诉自己,妻子已经被干掉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是有罪的,所以合情合理地入狱了。但是他想要过崭新的生活,解救自己,也想赎清犯下的罪。于是在梦中给了自己另一个生命——比他年轻的皮特,也给了妻子另一个生命——金发的爱丽丝。

  弗莱德想做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事情——将妻子从情夫手里夺回来,于是把皮特设定成一个帅气年轻而且性能力超强的男人,爱丽丝对他欲罢不能,死心塌地,愿意和他双宿双飞。 而对手迪克则变成了凶残的艾迪——为了让自己的复仇变得可以被饶恕。

  可是让弗莱德绝望的事情是:

  尽管皮特满足了爱丽丝的欲求,可是在荒漠里,爱丽丝说出了真相——这也是弗莱德潜意识里无法摆脱的真相:你永远都得不到我。

  于是弗莱德脱掉了皮特这具没有用的皮囊,将迪克杀死。梦境和现实发生了重叠——原本希望的救赎并没有发生,而又落入到不可避免的杀人悲剧。

  弗莱德真心希望故事可以重新再来一遍,于是回到了家,将故事的开头衔接上了。

  可是这一次他被警察跟踪,他在对讲机上说完“迪克死了”之后,就驱车逃亡。

  他再一次迷失在高速公路上(Lost highway),而且头痛病又发作,他绝望地摇晃着脑袋,歇斯底里地大叫起来。

  电影里根本看不清他的脸,但通过截图可以看出来已经不是弗莱德了,也不是皮特。他已经完全地迷失在了梦境里。

  一场渴求自我救赎的梦,最终以无止境的梦魇告终。

  在我看来,《妖夜慌踪》才是大卫林奇最集大成之作,而《穆赫兰道》是导演在受挫之后的妥协之作——既然你们都喜欢解读,那好,我就拍一部可解的电影吧。

  我为什么说是一次妥协,因为在《穆赫兰道》之后,导演又拍了一部更不可解的电影《大陆帝国》,这部电影就连剧本都没有,自然“混乱”得可以。

  大卫林奇是我最欣赏的导演之一,他用恐怖而神秘的电影,激发了人对于未知的好奇。

  《妖夜慌踪》影评(十):剧情浅析

  片段1——

  男主一:Fred(费德) 妻子:Renee(蕾内) 小胡子:Andy(安迪) Dick(狄克罗伦) 白脸人

  费德与妻子生活的房子十分阴暗,男主得知狄克罗伦死了,妻子每天在房门前发现一盒录像带,两人于一起参加派对时遇见安迪(小胡子男人)以及白面人,回去的车上女主说安迪是朋友,给她介绍过工作,后来男主自己捡到录像带,闪过妻子被杀以及肢解的画面。而后被警察抓走。

  片段2——

  男主二:Peter(皮特) 老头:Andy(安迪) 老头的女人:Alice(爱丽丝) 小胡子:Dick(狄克罗伦) 白脸人

  皮特爱上安迪(老头)的女人爱丽丝,并背叛自己的女友与其偷情,偷情后被安迪发现,两人决定私奔,皮特发现爱丽丝从事色情活动,并与狄克罗伦在一起,以及放映的色情录像带,失手将狄克罗伦杀死。

  片段3——

  前两片段重叠,皮特即费德,爱丽丝即蕾内,片段2的狄克罗伦即片段1的安迪,片段2的安迪即片段1的狄克罗伦,所以警察在跑片段2那个小胡子死亡现场说,费德的妻子与狄克罗伦在一起,其实映射着蕾内出轨蒂克罗伦(那个老头才是真正的狄克罗伦),因此费德最后杀死了那个老头。

  其他见解——

  片段1出现的录像带(有人在拍他们)与片段2的色情录像带想照应,片尾费德开车逃走,脸在费德与皮特间转换,说明他们是同一人,杀死了出轨的妻子,而那个白脸人,虽然在片段1里安迪说他是狄克罗伦的朋友,但我认为他是费德潜意识的另一个自己。

  【以上仅个人见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妖夜慌踪》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