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魔诫坟场》影评10篇
日期:2022-04-04 03:00: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魔诫坟场》影评10篇

  《魔诫坟场》是一部由米歇尔·索伊执导,鲁伯特·艾弗雷特 / 安娜·法尔奇 / François Hadji-Lazaro主演的一部喜剧 / 恐怖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诫坟场》影评(一):扯太远没意义,平常心来评论它

  故事简介:

  男主是坟场管理员,他有个不靠谱的助手吉米。

  这个坟场的死人会复活,男主就负责爆头或者砍头方式让"活死人"再死一回。

  生活很平淡,但是电影不平淡。

  男主和助手分别遭遇了自己的"爱情",但他们的对象都死了,然后复活,然后再被杀死。

  爱人的死亡导致了男主的崩溃,于是他看见了死神,死神说,你不该杀死"活死人",如果要杀光"活死人",那么活着的人也应该被杀死(因为他们也会变成"活死人")。

  于是男主梦游了,杀了6个人,当然他醒来不记得,但是探长还是发现了,不过探长没有深究的意思。

  男主正处于思绪混乱的时候,遇到了“第二春”。他以为爱情回来了,但并不是,这个女人明确的说,她被强奸了,但是她很喜欢做爱的感觉,所以一边爱着男主,一边继续愿意被强奸。

  这下男主就真崩溃了,他开始到镇上溜圈,遇到了俩浪荡女学生。随意说出口的“我爱你”,刺激了男主的神经,他变得冷漠而变态,放火烧了这俩女的。

  怪异的是,探长把事情压了下来,找了个替罪羊。

  男主跑去见替罪羊,他以为“凶手”是“为朋友顶罪”,结果“凶手”说根本不认识他。期间由于打扰了男主说话的兴致,男主开枪射杀修女护士医生各一只。

  离开医院的时候又遇到了探长,探长通知他“一个凶手在医院杀了三个人,好在你有枪还能自卫”,如果说上一次还是模糊,那这次就是明显的开脱了。

  好吧,既然连友情也是假的,那留在这个镇子也没意思了,男主带着助手开车往外面的世界而去,却发现路已经断了。

  看着断路下的悬崖,男主心灰意冷,助手也被急刹撞死,男主拿出俩子弹,打算等助手复活给一颗,然后自己来一颗。

  然而助手只是昏迷,醒来后把枪扔了,要求男主带他回去,男主说“尼啊”(此处模糊式发音,既可以认为是嗯啊的yes,也可以认为是口音的no,不过我倾向于yes,男主说了,助手才是最亲近的人)。

  -----------

  看点1:男主的爱人被助手杀死,助手的爱人被男主杀死。

  个人解释:可能是导演无意于要死要活的琼瑶戏(之前摩托那场已经演过),所以简化了两个爱情片段,同时也增加了戏剧性。

  看点2:探长明显是开脱男主的杀人行为

  个人解释:①可能只有死神钦定的坟场管理员,才有了解“活死人”的能力,因此探长需要保护他。

  ②可能探长了解“死神与管理员”这个内幕,所以他在看戏,看男主究竟能做出什么事。

  看点3:助手的女朋友(市长死去的女儿)要跟助手结婚,市长不同意,说市长女儿不能嫁给助手,死女儿说”我明白了“,然后扑过来咬了市长。

  个人解释:这个黑幽默非常赞,明白的是”因为是市长,所以女儿跟助手是门不当户不对的,所以如果不是市长,而是活死人,就没有资格摆高姿态了“,言下之意是“并非我不能嫁,而是你不让我嫁”。

  -----------

  个人感想如下:

  1.这部电影比较黑色幽默,没有太多的惊悚元素。

  虽然有活死人,但是没有神马太多惊吓镜头,反而机车男很炫,男主边打电话边杀死人很随意,男主斗死人而助手看电视很惬意。

  2.这部电影没什么外面世界和里面世界的深意,只是男主崩溃了,觉得这里太没意思了,就如同吃红烧肉吃到吐而已。

  断路其实并不代表什么,镜头有意无意的拍下了湖泊、斜坡、对面的青山,如果一个人要走出去,并不是没有办法,即使外面是原始世界,只是男主自己退缩了,他觉得到下面去或者对面山上去没意义。

  ------------

  下面我要说的是重点,也是电影的概念,至少是我认为的主题思想。

  死神一共说过两段话:

  第一段是说男主不该杀活死人,如果男主要杀,那活人也该杀掉,因为他们会死,然后也会变活死人。

  第二段是说男主依旧不明白活与死的概念。

  这两段话要配合导演对”活死人“的构造去考虑。

  这部电影里的”活死人“,有想法,能交流。简单来说,除了”死人“这个身份以及吃肉外(未必是人肉,佐证是男主和助手的死情人都没要吃肉,死市长也是爬梯子,并非攻击人类为主),其实跟活人是一样的!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只吃荤菜的人类!

  对应的来解释就是,不该杀"活死人”是因为“活死人”还“活着”!如果要杀掉活死人,那就是等于在杀“菜谱全肉”的活人!与杀“其他类型”的活人是一样的!死与生的区别并非是心脏停止跳动,而是是否“活着”!

  ---------------

  电影是一种艺术,它以传递思维为主。

  “脑死亡”才是真死,那么“脑活”死人爬出坟地,算不算活人?

  这是多么的真实,这又是怎样的荒谬?

  这部片子不需要惊悚,只需要淡化恐怖元素,以幽默来阐述导演的奇思妙想。

  ---------------

  这是死神的领域,这是上帝插手不到的角落。

  人的死亡非是终结,心不跳但灵魂(思维)仍在。

  以不死之身继续思考和活着,这是死神的礼物。

  愚蠢的主角,体会不到死神的慷概,反而因为固有的思维(心不跳即死),看不清死与生的界限。

  自以为是的正确,最后证明是彻头彻尾的笑话!

  他是这样的愚蠢,元芳你肿么看?

  《魔诫坟场》影评(二):不如我们坐下来赏赏雪吧

  个人很容易被漂亮的电影开头吸引,俗称“一见钟情”的感觉。

  比如这部的开头:

  苍白的男主一脸厌世地刚洗完澡,

  一脸厌世地接起吵闹的电话,

  一脸厌世地举枪就给敲门进来的礼貌僵尸一个爆头,

  然后一脸厌世地点支烟继续回复电话:

  “Life goes on.”

  我就知道这个电影绝壁是我的菜。

  电影的原名是“德拉莫提”&“德拉莫拉”,是死神与爱神的名字,

  逼格主觉得这对儿像亲兄弟一样的名字很有意思,

  回想整个剧情

  完全诠释了那句话吧:

  “爱比死更冷酷”

  魔幻现实什么的不太懂(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更加荒诞而感觉麻木了吧),只是看着男主鬼打墙一般与相同一张脸的不同女人的各种孽緣,不知怎的想起了《恋爱的犀牛》里马路对明明的求不得:

  “这已经不是爱不爱的问题了

  而是一种较量

  不是我和她之间的较量

  而是我和所有一切”

  求爱不得爱,求仁不得仁,求逃而逃不得

  结合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的那个精致的飘雪水晶球

  电影已经是近乎明火执仗地明示给我们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叫做

  “困境”——

  如困于透明的球中

  似乎有无限的可能的广阔只是引诱你去碰壁的假象

  一次又一次尝试

  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与否定

  一次又一次被撞得头破血流

  之后

  或许别再那么用力地去配合命运、充当它乐此不疲的玩物

  只是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赏雪

  也不错

  《魔诫坟场》影评(三):生无所恋,死无去处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觉得情节设置比较荒诞,但看完再想得深入一点确有种莫名的感慨。

  该片的原名其实是死神和爱神,男主的名字和死神非常相似,而在他掌管的那片墓园中,他毫无争议就是死神本身,掌握着决定那些复活僵尸的生杀大权,但他只能活在这片墓园之中,当他与墓园以外的世界发生交集,例如碰到3个样貌相同的女主时迸发出爱情时,他被打击得体无完肤,外面的世界不存在所谓的爱情、友情,对男主而言完全就是虚无,死神(男主)是无法融入活人的世界的,而活人世界里的种种伎俩也不是男主能够承受的,所以男主被爱情打败了,在墓园死神雕像的诱惑下,他化身为活人世界的死神,大开杀戒,并且不会有任何被抓的担忧(这里的黑色幽默就是探长永远不会把男主视作杀人凶手)。但是其实这个时候,男主和墓园复活的僵尸没有差别,他丧失了对活人世界的憧憬,已经变成了活死人,更可怕的是,没有其他人能像他对僵尸所作的那样,来终结他自己的生命。这里要提示两个细节,一个就是其他人被僵尸咬了都死了,而男主被僵尸咬了却没死;第二个就是代表死亡的那把枪在最后关头被纳吉扔到悬崖下去了。这里面我有一点不太认同的就是:爱情并不能代表活人世界的全部,失去了爱情我们仍然可以有其他的梦想。

  既然死不了,男主很想逃离这个世界,包括墓园和代表活人世界的小镇,但无路可去,他们被困在死与生的边缘,他们必须以现在这样一种活死人的状态,继续在这个世界中呆着,而这个世界是个困境。

  想得远一些,可能导演想表达的是:现实社会里很多人就像男主一样,其实就是个活死人的状态,他们对现实社会可能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他们想逃离现状但找不到逃离的出路,他们想死却死不了(或者缺乏死的勇气),所以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困境中挣扎着,苟活着,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个人臆想,看过即忘吧,可能导演只是想单纯的拍一部恐怖片,黑色喜剧恐怖片。

  《魔诫坟场》影评(四):坟场之外,没有世界

  寂静的夜里传来敲门声,开门,僵尸拎包站在门口,男主转身拿起枪一记爆头,英雄式的守墓人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以吓人为主要目的的僵尸片,男主纠缠在三个同样容貌的女人的爱情之间,呆傻助手也会因为一段感情而不能自拔,越看到结尾,故事越走向不可想象的荒诞,这是一个对世界里只有坟墓和死人的守墓人的拷问,当你认识的死人比活人多,当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当你所有的朋友统统不认识你了,生和死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男主杀了三个医生护士,镜头拉远,你会发现隔断的屏风外黑暗一片,空无一物,看电影的观众在黑暗之中都会莫名的产生不安,这是一出戏中戏,还是本身就没有这场戏。

  男主奔赴外面的世界的小车陡然刹在断掉的公路上的时候,你一下子能明白这个世界没有边界也没有实体,你会发现这不是一部靠肉戏和僵尸来赚噱头的电影,欲望和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当你经历过这两种,却发现本身所处的环境就不存在,你的思考和忧虑要胜过原始感情千百倍。电影的结尾神来之笔,整部构思也相当别致。

  《魔诫坟场》影评(五):科幻片的角度描述本片,不凡一看

  请看完,再评论:

  这是一个封闭的小镇,死掉的复活,复活的回来,成为另外的角色进入小镇,死的越快复活的越快,复活被杀继续重生,无限循环=女主角多次出现?(全片)

  这里的人都很封闭,按部就班的活下去,比如每天来墓地等死的老太,瞎搞的警察boss等等,当然也包括要维持这份“得体”工作的主角。(全片)

  他的朋友Franco干着同样按部就班的事,在一次和主角电话畅谈之后,某一天杀掉妻女,跑去“外面的世界”,然后神经病得回来了。(片尾)

  主角曾经想跑去“外面的世界”,但是没有跑多远,从没过那个黑黑的隧道。(片尾口述)

  主角一直嘴上说着人早晚会来到这墓地的,也就是死了就结束了,但是我想死神说出了玄机,生和死有什么区别(片尾雕像对话)。而且片中那个”死神“也说过不要老杀我的死人,杀活人也一样。(烧电话薄)

  最后水晶球不知道是不是重现描绘这个世界,你们无论死活,都在这里轮回吧。当然最后主角一句“no”,是要冲破这个枷锁?

  当然也有可能是主角趴在桌上,玩着水晶球,看着这个场景勾勒出的一段幻想:)表达着主角或者导演的世界观。

  没有能力解析导演的真正用意,只是不一样的角度描述本片情节,可能有点扯。。。:)

  《魔诫坟场》影评(六):寻找爱,寻找生命的意义

  公务管理员德拉莫提和他助手纳吉的生活可谓千遍一律,有人死了他们负责埋葬,那些新下葬的尸体偶尔会复活,日复一日,埋葬死人,把复活的死人再一次打死并埋葬,德拉莫提只读过两本书,一本才没读完另一本则是电话簿,朋友不多,除了他的助手纳吉,就只有弗兰卡。德拉莫提经历几次爱恋却总也是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他自己还没来得及好好珍惜,此后却再也没遇到真心爱自己的人,苦闷,压抑,最后杀人,但是生活还是那样,甚至连他自己犯下的罪责都被弗兰卡顶替了,生活还是那样,最后他带着纳吉开车想要离开公墓寻找一个新的世界,开车一直走一直走却怎么也找不到。

  德拉莫第一次提爱上的那个女人,不幸死了,可是他还能够果断的朝她复生的尸体开枪,但是这次没打中头颅,后来这个女人的尸体再一次复生,德拉莫提却不忍心朝她开枪,也许是经历了后面的恋情被欺骗了,德拉莫提认为只有这个女人才是爱他的,即使她已经死了,甚至被她咬也心甘情愿。生命里只有无尽的冷漠,欺骗,就像是一个冰封的世界,让人觉得寒冷,还不如今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魔诫坟场》影评(七):浅浅浅谈一部僵尸片中的海德格尔趣味

  女主前后三种身份和个性——一个权贵老头子的美艳遗孀、先是对男主说自己性恐惧后光速和市长上床并结婚的绿茶婊小秘书(这段仿佛是前一身份的前传)、做暗娼赚钱交学费在床上却虚情假意又一次坑了男主的女大学生;男主每次“作案”都会莫名其妙地替他承担罪责的男主的朋友、政府小职员弗兰卡与男主本人,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由生活环境决定的此在个体的生活样式的诸多可能性中的几种。影片通过打破逻辑常规,让这些被抛可能性直观地表现出来。常识告诉我们人死不能复生,但这个坑爹的女主仿佛转世般一次又一次回来了;男主与弗兰卡究竟是谁犯罪了,他们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影片对此也一直语焉不详。病床上弗兰卡对男主说“我不认识你”,但之前两人明明是朋友,这又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弗兰卡认识的是作为自己朋友的男主,而不是作为代表与自己的存在平行的被抛可能性的男主,即自己如果再活一次能成为的那个另一个自己。其实不难发现男主和弗兰卡的相似性——他们都是作为“常人”的代表性符号的庞大的官僚机器中的一枚小螺丝钉,一个底层小职员,只不过一个埋在文件堆中看起来平平无奇,一个天天打僵尸看起来惊世骇俗,而这种惊世骇俗在男主自己眼中也是平平无奇的日常生活罢了。

  男主不堪忍受“无”之可能,不想当常人之齿轮上的齿轮,拒绝认可现成状态,而这仅仅使他折回到常人世界,又一次成为非本真的生存,即“沉沦”的过程。故事进行到这,男主只领悟到了“向死而在”的前两个字的表面意义。在试图驶出小镇却发现眼前只剩下公路的断崖时,男主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世界上并没有他原先以为有的那些可能性,"the rest of the world"并不存在,他所有可能的生活样式都由“常人(即此在的合集)”先行规定好了。在存在的断崖前,直面“无”之可能,“畏”出现了。于是男主差点自杀,多亏助手及时醒来,把枪扔下深渊,暂时驱赶走了向死欲,并对他说:"Could you take me home,please?"这时,在死亡边缘走过一遭的男主才领悟到了向死而在的真谛。既然死是如此不可抗,又为何要急于一时?为何不珍惜当下的生,为自己余下的生活负责?所有的生活可能性都已经被规定了那又如何,这些可能性已经够多够丰富了,为何要在尽情发挥这些可能性前死去?你追这个女人总是追不到,也许你再试一次就追到了呢?要是这个女人真的八字不合,谁知道你会不会有一天爱上别的女人并且追到呢?不用说,此在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肯定要遇上不少烦恼,需要规划、照顾自己的生活。然而,这种向死而在、在世而烦的生活,才是海德格尔认为的“本真的”的生活样式,是最值得提倡的、此在最理想的生活样式。男主最终听到并回应了自身的良知(Conscience)的呼唤,选择了本真的生活,尽管看上去仍囿于这个小镇及其旧生活样式,但这时他悟到了这种生活样式的真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它看作空虚的、沉沦的、负罪的,这种生活现在成为他本心想要过的生活——我不再想离开家乡去找所谓的新生活了,我想回家。话说回来,你在这小镇上连打僵尸这种事都有机会干,别的可能性多着呢,不是吗?

  片子结尾很有趣:一直邋里邋遢只会像小动物一样哼哼的胖子助手纳吉突然会说人话了,并且开导了男主,使其弃死投生,他仿佛一个一言惊醒梦中人的智者和指路明灯,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而平时更像智者的男主此时显现出其孩童般依赖他人的本性,像纳吉平时习惯的那样,像小动物一样回了一句"Gna"(好)。看到这个性格换位时我就突然联想到大话西游结尾——师徒性情皆大变,一向罗里吧嗦婆婆妈妈的唐僧变得言简意赅雷厉风行,一向吊了郎当目无尊长的孙悟空变得谨遵师命不负使命。通过一系列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的思维方式变了,在舍与得、在选择的问题上想通了。而且这些生活的强者往往不是一副苦大仇深模样,而是会自我调侃,会用幽默感消解那些不可承受的痛苦和荒谬,即为黑色幽默。

  《魔诫坟场》影评(八):语录

  我不知道这场流行病是怎么开始的,我只知道有些人在死后的第七天晚上死而复生。

  他异于常人之处:每一处。

  我俩都尽量不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她是死于……怎么说呢……做爱过程中……”

  “孩子,你听见了吗?看来我得另寻凶手了,你不再有嫌疑了。”

  我这辈子只看过两本书,其中一本没看完,另一本是电话薄。

  如今的年轻人啊,太感情用事了。

  初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共度一生的人。

  该死,天一冷枪老是打得偏右。

  不关你的事,我愿意被谁吃就被谁吃!

  等待是爱情中最美妙的部分。

  把碎了的头骨拼起来,是世上最难的一件事。

  电话薄是我最喜欢的书。

  如果你不想让死去的人复活,为何不直接朝活人的脑袋开枪?

  我觉得我就像黏在捕蝇纸上的苍蝇一样。

  如果您的家人也惨遭不幸,那就投和你们正经历着相同痛苦的人一票吧!

  “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同意你们的婚事!”

  “好吧,我马上就解决这个问题。”

  放轻松点,这又不是你第一个破不了的案。

  如果让媒体知道这样的事,不仅布法罗会沦为笑柄,你也会丢了你的饭碗。

  我只爱性无能的人。

  好人总是走得早。

  “只不过100里拉。”

  “但她说她爱我。”

  “那就150。”

  “她还让我留下来过夜。”

  “那就200。”

  这次我真的彻底厌倦爱了。

  有人偷了我犯的罪。

  一切都是狗屎——除了睡觉。

  你和我一样,我们杀人是出于冷漠,或是出于爱,但从来都不是出于恨。

  现在我已搞不清谁是活的、谁是死的……我已经厌倦杀人了。

  我早该知道,外面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魔诫坟场》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