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六场危事》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0 11:12: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六场危事》的观后感10篇

  《六场危事》是一部由伍迪·艾伦执导,伍迪·艾伦 / 麦莉·赛勒斯 / 伊莲·梅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场危事》观后感(一):西德尼性格分析

伍迪艾伦出现的地方,周围的空气都是有趣的。

伍迪艾伦说过自己有种呆傻的气质,特别适合演有的呆,胆子又特别小的人物。然而伍迪艾伦的呆傻绝不是什么笨贼式的蠢,而是孩童般的纯真。就像西德尼像个孩子一样不断的说伦尼吃了他的鸡和夹心饼干,这种天真是可爱的,令人亲近,相反,蠢,可以引起观众一时欢乐,内心却有排斥。所以,西德尼后来说“伟大的毛主席是少数几个能超重的中国人之一”,一点都不维和,孩子眼里可没什么领袖权威之类的,他只是在说吃东西的事罢了。同时他也有着孩子般的较真。前面说过,他一直提到伦尼吃了他的东西,他一直也不认同伦尼的狂热。他认同华盛顿找不到什么聪明人,但他们大多不是罪犯,而伦尼的激进行为在他看来是犯罪。他告诉我们:当心狂热分子,不管他们的理由看起来多么正义。这个才是他坚决不愿接受伦尼的原因。

然而,虽然西德尼这个角色由伍迪艾伦演来并不讨人厌,但也并不是个好榜样,因为这个絮絮叨叨的小老头,是个彻头彻尾的鸵鸟。他有房子,有车,许多家用电器,他觉得一切都很好,所以他对越南战争的反应就是主要不让他参战就行,他才不管战争是否正义,也绝不会去游行抗议国家征兵,更不愿帮助伦尼。西德尼习惯有事就把头埋进沙子,他这种鸵鸟也只会像理发师一开始说的:Then one, two, three, got fucked him over(没得瑟多久,也就拜拜了)。

西德尼像个鸵鸟一样的性格,让他喜欢选择更容易的道路,比如电视剧容易挣钱,开始做电视剧;电视剧剧情老套,理发师都猜的出;看见警察立马就放弃要回公文包。这样的生活也许更容易,却缺了那种拼一把的激情!

  《六场危事》观后感(二):公园的鸭子最后怎么样了?

伍迪艾伦终于让麦莉赛勒斯想起来了她作为一位演员的身份。
    如果要谈麦粒,再多溢美之词也无法确切描述我对她的喜爱。词穷着,所以只谈《六场危事》(Crisis In Six Scenes),六场,是指这剧一共六集,危事,应该指的就是由家中那个不速之客带来的不便、不安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种种危机吧。
    伍迪艾伦饰演的Sid muntzinger是一位深知写电视剧很low但还是不得不写的作家,因为写电视剧赚钱,这里有些自嘲地意味,因为《六场危事》的剧本就是老爷子亲自操刀的。Sid 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正在进行越南战争,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他的妻子是一位婚姻(感情)咨询师,生活风平浪静、稳如泰山。一天夜里,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麦莉赛勒斯饰演的激进分子Lenny 拿枪打死了看守者,从狱中逃了出来,因为和Sid 的妻子有过不浅的交情,所以她半逃半闯地来到了Sid 的家。Sid 是一个过着平淡日子不想惹祸上身的人,被通缉的激进分子逃进了自己的家里,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自燃的火球被引到了自己身上,于是他当即就想报警,却被妻子说服并让Lenny 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暂住的Lenny 成日对资本主义作风的Sid 怨声连天,各种批判,还为Sid的妻子推荐了许多“有思想”的书,让妻子和她那个读书会里的成员读毛选和马克思,并且这种精神还影响了借住在Sid家的男青年,最令Sid无法忍受的是Lenny老是悄悄吃光了所有冰箱里Sid爱吃的食物,Sid恨不得Lenny立刻消失。

  《六场危事》观后感(四):六场危事 Crisis in Six Scenes (第一篇影评哦)

  哈哈哈哈感觉其实原来是叫crisis小老头想好了要拍电影之后amazon来给小老头打个电话说哎咱拍个电视剧呗 小老头就把这个拆成六个之后开始拍哒 噫六场危事说得像是每集一个故事一集怎么也得一个多小时这样 哈哈哈一集去掉片头片尾二十分钟不到合一起就是一部标准的小老头电影呐 强烈建议科普一下小老头用的字体是啥感觉特别棒 一口气看完头一次看剧看的这么开心
  小老头可爱死了~~简直不行不行 这几年都没在大银幕上看到你还以为不再演了的 做WA粉还是很开心的 每年固定一部电影就算是刷作品也是一年一部每部1个半小时一晚上就能看两部了 这几年没亲自出演感觉老了好多哦 哈哈哈今年多了这部剧好久不见的感觉 额外赠送超值大礼包 这时候就是你拍啥我都看的feel 水准一直超稳定 一看就知道是无敌艾伦的东西 各种自嘲也能看到好多以往电影的影子 而且我觉得呢小老头特别喜欢拍60年代的图样图森破 就是你再回头去看那时候 和现在差不多的看报纸看新闻 care或者不care都是在自己 就是能看到那种大局势这边在打仗在革命另一边人们对这些的反应 这种对比好有意思 还有伍迪里面对自己东西的自嘲对作品电影电视剧吐槽恶搞 感觉说出来了好多那个时候的话很多不敢轻易讲的东西 愣头青去古巴老太太捧着marx毛选大谈特谈喜欢mao的衣服 也不能说这些行为正确与否哈哈哈哈哈谁知道呢 幸亏去古巴的小子有他的fiance陪噫让人不禁感叹爱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可以超越国界超越一切思想 哇哦哦哦~~~~~ 哈哈哈哈哈小老头最擅长的群戏结尾的大乱炖真笑的不行不行 看小老头说话激动到结巴眉毛一挑一挑的感觉哈哈哈哈哈哈真的是没有谁 小老头呀小老头 祝你万事胜意长命百岁 为你续续命 这个世界有你会是多么好玩儿的呀
  片头片尾一听就开始晃腿噫 看完一部就去找OST
  撒花撒花~~~~ 万事顺意~~~
  
  

  《六场危事》观后感(五):一地鸡毛

亚马逊扩大业务,投资影视剧。改编作比如《高城堡里的人》《博斯》都挺诱人的(听说还有杰克•瑞恩系列),现在又推出了原创剧,还请了个重磅人物:伍迪•艾伦。小老头这些年很忙,一年一部电影,现在又尝试了电视剧——也难怪他自己说刚签协议几乎立马就后悔了。可钱都收了,咬牙也得完成啊——而且亲自上阵,不过一共才六集,最多不过25分钟,也就是个电影拆开来的感觉吧。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混乱而迷人:国际上,冷战局势严峻,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力量相持不下,要是古巴出点问题,那么下转《奇爱博士》片场;而国内也不平静,平权运动高涨,各种思潮涌动。而伍迪关心这些吗?说不清楚,反正这么大的背景他拿来开玩笑。西德尼就像他的投影:神经质,喋喋不休,老实本分,不关心什么政治,不想惹祸上身;他也写过广告文案,写过书,还打算进军新兴产业电视剧:尽管他觉得电视剧没有书价值高,不过赚钱啊;他希望剃个迪恩的发型,像塞林格一样杰出,还有吃上几顿美味的点心。
而闯入者是个激进的革命分子。她一边搜刮他的小吃,一边痛斥他那腐朽的小资本主义生活,同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红色的思想教化民众,俘获了小青年艾伦和众多书虫大妈的心。西德尼从不关心,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
我觉得这部剧集娱乐性质更强,一展自己在剧集喜剧上的才华,同时在剧集中,利用西德尼与自己的类似(或者说,就是在扮演自己)自嘲,比如爱养女(原来指的是…),同时也致敬了自己之前的作品的桥段,还来一段杰森•伯恩式大冒险,讽刺一下蒸蒸日上的电视剧产业(当时和现在都是如此,真是神奇),也抒发一下当个塞林格一般的作家的大志——我记得他写过《中央公园西路》那些幽默戏剧,还有一堆《门萨的娼妓》这样的小品文,也许他真能写出一个自己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顺带着大开当时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玩笑:有些同西德尼一般,如鸵鸟一样不希望惹祸上身,不关心什么政治,只希望过简单舒适的生活;有些如莱尼一般,做着革命的空想,被卡斯特罗和切的英雄事迹切以及毛语录吸引(可怕的是还真有这么一段思潮,法国尤甚),不禁投身革命大潮,也对西德尼这样的鸵鸟(去他的 主席!)嗤之以鼻;还有艾伦和书虫大妈们,因为爱和,怎么说呢,革命的浪漫色彩也参与这种浪潮。突然想起克里蒙梭那句话:“30岁以前不信社会主义,是没有良心;30岁以后还信,那是没有脑子。”艾伦也许真的在古巴待不到一周,父亲的身份更是让他留恋;可爱的艾莉也只看得到哈瓦那浪漫的一面,是否真的会为了爱远赴古巴?莱尼?算了,不管她了。而老姑娘们的平权运动…成真的话,也许能和石墙事件、塞尔玛游行相提并论。几条线在最后交汇真是把矛盾、笑料提升不少。
问题也有啊,更像是某部电影剪出来的,而又算不上电影;同时说电视剧也有些怪,不懂算情景剧还是什么的;至于“不思进取,江郎才尽”论,我觉得算不上,毕竟没必要追求什么,也想不出有什么好要求的,一部幽默的电视剧足以吧。

  《六场危事》观后感(八):琐碎的日常才是喜剧之源

     小碎步似的絮叨风格一直是Woody Allen的标志,以前看总是喜欢在这其中找一种散文似的美感。一大段话巴拉巴拉正让你昏昏欲睡时,突然来了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句,整个人都清醒了。
     电影和书是比电视高级的东西,老爷子开场第一幕就来自嘲一番。虽不知这个级别之分的概念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可就最近老爷子的《咖啡公社》和有两集熟肉的《六场危事》来讲,我还是更爱后者。也许是每一集都短小精悍,节奏把握更好吧。
      我个人之见,《咖啡公社》放在老爷子一长串的作品名单里,按照老爷子这个创作者的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点的人生感悟而言,《咖啡公社》是之前那么多因结出来的果。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和回首,对于观众来说也必须把自己先置身于那个前提下,看到的也是一地心酸和唏嘘不已。如果是单把《咖啡公社》拎出来讲,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作品,不去顾及导演的创作脉络,那就我个人是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就红白玫瑰的故事,还是张爱玲女神讲的更甚一筹!
     《六场危事》看了两集,老爷子依旧在追忆,可已经日常很多,欢乐很多。一样都是碎碎念道,因为是剧集把,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让它碎碎念。再看到更加日常的碎碎念时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修辞学里有一种手法叫博喻,钱钟书先生曾说:“博喻像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服在诗人的笔下”(钱钟书《宋诗选注 苏轼》。
      这样的手法也是老爷子善用和常用的,当然老爷子从不用这种手法去表达一个很复杂的事。比如,当她的妻子在给一对夫妻做治疗的时候。夫妻俩互相说出零零种种对彼此的不满,什么我爱运动她不爱运动,讨厌他打呼噜,讨厌她大笑之类的生活小事。这和我们的父母都一样,日子久了两生厌也是正常。老爷子并没有像其他探讨爱情和激情的电影一样,把这种现象拔到一个形而上的高度去分析。日常就是日常,不起眼的日常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呢!
      除了用博喻或碎碎念去还原日常,在日常中去刻画当下的政治环境,中产阶级的真实处境。一切艺术典型取之于日常,还原于日常。我们可以看到中产阶级那是的“胆小”“懦弱”,看到生活在动荡时代年轻人的“迷茫”。
     电影去讲诉大故事,电视剧还原日常。恩,如果以后电视剧都有这个水平,我们也不会觉得电视剧很low了吧!

  《六场危事》观后感(九):“中产阶级寻找激情”始终都是伍迪艾伦乐于探寻的主题

还是一如既往的碎碎念,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中产阶级的嘲讽,还是对 J.D. 塞林格的无限致敬,81岁的伍迪艾伦联手亚马逊触不及防地推出了这部背景放在 1960 年代的美国,非常伍迪艾伦,也非常亚马逊,而且里面我们也终于看到最近难得正常的麦粒 Miley Cyrus。
A fugitive is eating my chicken | 逃犯把我的鸡肉全吃光了
这句话可以算是整个系列的主题,Woody Allen 扮演的中产退休男 Sidney Muntzinger 对所有事都畏手畏脚,也乐于郊区平静的生活,全然不顾外面的社会冲突,所有的烦恼都围绕着发型是不是像偶像演员 James Dean,家里的电视是不是修好了,棒球联赛是不是加时。Miley Cyrus 扮演的激进青年 Lenny,反战反政府,在逃往古巴之前躲在了 Sidney 家避风头,不断用她激进的思想和言论挑起冲突,更撩起了寄住在他们家的大好青年 Allen 对于既定人生的质疑。好笑的是,Allen 自以为的对人生的质疑和对 Lenny 的“真爱”,都在发现女友怀孕的瞬间消散怠尽。
“中产阶级寻找激情”始终都是 Woody Allen 乐于探寻的主题,在《六场危事》里也极尽一切嘲讽,再多的理想和激情,也终敌不过生活按部就班的平静。
你觉得你是适合冒险的,但其实你只是想在电影院里体验一把“冒险”的观感而已。
他们的所谓激情,只是在安全的范围内的幻想,能够安全走出“冒险”的世界是他们的最大前提。
这种反讽在 Kay Muntzinger 作为心理医生所接待的病人当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有所有事情都意见不合但结婚 30 年的夫妇,也有生活平淡到需要丈夫付钱给妻子才能继续性生活激情的年轻人。
全片最大的戏剧张力是究竟 Muntzinger 夫妇会不会因为窝赃 Lenny 这个罪犯而入狱,但贯穿全片的轻调配乐,让你很难对他们这种危机有一种紧张感,而且看他们两这么大的年纪,连跑起来都困难,法官估计也没法定罪。所以整个片子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轻喜剧,一种看似有危机,但终归平静的中产生活,就像里面年轻的 Allen 一样。
里面 Lenny 是最清醒的一个,把中产阶级的假激情一语道破。里面还有大量的被歪曲的毛泽东语录,Kay 将 Lenny 推荐的书介绍到她的老年人妻俱乐部里,然后人妻们就开始了各式的奇葩引用了解读。
第 2 集麦粒出场非常有喜剧效果,原以为躲过一劫的 Muntzinger 夫妇却万万没有想到身为逃犯的 Lenny 竟然还有梦游的毛病。第 5 集算是相对剧情紧凑的一集了,但看着两个弱不禁风的老头老太太上演谍中谍,真的很难有紧张感~~~
✈✈✈花絮分割线✈✈✈
亚马逊求了 Woody Allen 一年多,每一次都给出更好的 offer,更放言说不限制作成本,不管他写什么都照单全收,只要 Allen 答应为他们的 Streming Service 制作内容即可,而当时 Allen 连 Streaming Serving 是啥都不知道。最后,每个人都问 Allen 说为什么他不和亚马逊合作。然而他一答应的那一瞬间,其实就已经后悔了。在整个制作周期内,这种后悔感变得越来越强烈。
Allen 并没有将手中的电影项目停下来制作这部合计约有 160 分钟的电视剧,而是在他的各个项目中见缝插针地完成,但即使是这样,对于电视剧这种需要考虑每集冲突点留住观众的媒介形式,Allen 仍然显得是非常力不从心。他刚开始以为会是一个超长版的电影制作,但实在操作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亚马逊的期待也对 Allen 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他们给予的资金和时间宽度都让 Allen 觉得必须要出一个精品中的精品来回应,但却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对方的大投入反而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种力不从心其实从片名就可以看出个端倪了,Crisis in Scenes ,完全体现了他对拍摄主题的不确定,仅仅从剧情本身提了一个关键字和将全片分成了 6 个小段。(在这里吐槽一下中文翻译,随着英文版本的词不达意)
究竟,Woody Allen 还能不能坚持为亚马逊制作第二季,目前还是未知之数,所以且看且珍惜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六场危事》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