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专卖店》是一部由帕特里斯·勒孔特执导,Bernard Alane / Isabelle Spade / Isabelle Giami主演的一部动画 / 喜剧 / 歌舞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杀专卖店》观后感(一):法式浪漫
画面精致,人物刻画细腻,但后半段剧情略显老套。总体上看是一部出色的动画作品。《自杀专卖店》观后感(二):人性的反讽
大街上的每个人都在唉声叹气 ,撅着嘴。世人冷漠 ,每次当有人在大街上自杀 警察的罚单就会塞到他手里 也不管他的死活。“我禁止人们工作过度,我阻止人们被困牢笼。”这是心理咨询师对夫妻俩说的话。有一个细节,在一对夫妻买完自杀工具后,镜头一直拉,然后旋转镜头,有一道铁网将专卖店与世间隔开,灯一盏一盏的熄灭,配乐十分沉重,这个长镜头,展示的不仅是象征自杀专卖店的黑暗,更是对人性丑恶的反讽。
整部影片的色调风格是灰暗的 冷色调,只有自杀专卖店是暖色,这是一种反讽地象征。原本,我们所期望的生活,是多么积极乐观的,但如果我们出生,是为了去寻找死亡,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我们假设死亡使人快乐,可以忘却一切烦恼,那么在这个灰暗的城市里,自杀专卖店就像一盏明灯,解救了被生活压榨的一干二净的人们。所以,这是一种反讽。
配乐方面,首先,这是一部音乐剧,电影开头所歌唱出来的生活,和结尾一家人真正的生活有了首尾呼应的点睛之笔,在小孩们解救了一些自杀者后,兴奋的跳起舞来,这里的配乐十分欢快。在玛丽琳,就是店主的女儿,一见钟情后,男主为她弹奏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这些都在拯救整部影片的价值观,让人不禁感叹,开头真的以为这是一部没有价值观的电影,但是,出乎意料的,结局仍是温情的。店主夫妻俩也改变了很多。起初,她们是典型的市井小民,贪财,为谋求利益,做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事。但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他们发现,其实生活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夫妻俩的内心是矛盾体,一方面他们看着一个个自杀死去的人,她们内心感到不安,良心感觉到了背叛。一方面,他们不得不经营着这家专卖店,因为世界上还有需要他们的人。因此,他们成了矛盾体,丈夫因此得了抑郁症。当丈夫看到,在他面前死去的人时,他流泪了,这泪水,仿佛是悔恨,仿佛是无奈,仿佛是同情和怜悯。我理解他们的无奈,可是,这正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漏洞,我们口口生生宣传了文明的社会价值观,可还是有人会去自杀,会感到生命的不公,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压力,也可能是情路坎坷,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四分五裂,难道这就是我们口中的文明社会吗,不,这不是,因此,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即使是一点点微弱的力量,都能让整个世界多一点点光亮。夫妻俩的无奈,或许是有道理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阿伦,它刚出生就与家人不同,天生爱笑,会对新来的客人说早安,他的一切性格都与父母相反。阿伦代表着一类人,那就是孩子,孩子的单纯,天真烂漫的微笑,融化了整个冰冷的社会。人之初,性本善,阿伦是个孩子,他不了解社会的险恶,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成了拯救这个家庭的关键人物。单纯,善良,是这部影片的另一个主题,当今社会的人们,太缺少上善若水的东西了,而阿伦为代表的这群孩子,打破了黑暗,他们不知道生活的真相,但是他们依然快乐,天真无邪。我们需要这样的无邪,这样,即使当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你依然热爱生活。
当代人总是抱怨,动不动就想到自杀,这部影片很好的反讽了这些人,你要自杀还得选选方式,这样的黑色幽默,折射的,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但是,你要永远对生活抱有期望,因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生活生活,我们为了生而活着,借此机会来表达对抑郁症患者的鼓励和支持,因为我知道,在我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是患者,但他们并不知情。
《自杀专卖店》观后感(三):生死一线
生死常常在一线间,跨过去了,就过去了。跨不过去,就挂了。《自杀专卖店》观后感(四):To be or not to be ,it's your choice.
各种各样的死法,总有一款适合你。满足了市场的需要,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自己还是会不开心 。《自杀专卖店》观后感(五):如果灰蒙蒙的城市里能多几处这样的暖光
挺让人思考的一部剧。让我略微惊喜的是故事发展到后来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回避问题,毕竟也是人,做事情需要有理念的根基,根基一动摇就难以继续支撑。一开始看似无情只认利的老板和老板娘,也会在亲眼目睹过往的美好回忆碎成渣渣时露出悲伤的表情,也会在半夜手握毒药失声痛哭。《自杀专卖店》观后感(六):正确对待生活
歌舞片《自杀专卖店》影片题目即交代了故事的核心事件自杀和地点专卖店。好莱坞是歌舞片的发源地,与本片同一时期2012年好莱坞的风格已趋于回顾经典,更加注重突出表演歌唱与舞蹈,大规模以及华丽宏大的场景布置。从这部歌舞片《自杀专卖店》可映射出法国的歌舞片的风格,借住本部影片来研究一下类型电影在法国的发展状况。 研究类型片一定离不开叙述方式,人物塑造以及影像表达,就像建楼的基底以及材料是歌舞片这一核心,建构的样式以及规模就需要叙述方式,人物塑造以及影像表达的参与。 1.叙述方式 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时通过音乐歌词中传达出的都是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造成嘲笑讽刺的音乐效果。音乐营造氛围带入观众,影片一开始通过音乐与画面内容截然不同,哥特式音乐中欢快的生机勃勃的燕子与画面中了无生气的燕子在灰蒙蒙的城市中低飞形成一种乐衬悲的感觉,暗示影片的深层的韵味,但是音乐鼓点的轻松舒适假意的欢快仍给影片奠定了欢快的基调;歌舞在影片里充当了人物心中的小精灵,自杀专卖店的老板娘与老板第一次哭了,原来这是一个和我们生存的社会一样有爱的社会,通过平行交叉蒙太奇的手法用歌舞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罪恶,是对影片的升华;影片中音乐还有展现人与人间很重要的交流的一面,人物都毫无精神与活力更不用提人物间的交流了,导演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在自杀专卖店里的顾客通过每人一句歌词的形式不仅形成交流的画风,且表现了自杀成为社会的一种现状,人人生活苦不堪言;同时在叙述情节中也不时伴有欢快的纯音乐,时刻将观众带回轻松舒适的观赏环境中。 2.人物塑造 核心人物主要是自杀专卖店的一家人,商人形象的父亲母亲,父亲在介绍自己研发的新产品时满脸不一样的喜悦且在一直研究可见父亲是一个爱钻研的人,若不是他研究的产品类型定是一个不菲的人。生无可恋状态的哥哥姐姐,跟着父母做着间接杀人的买卖,但同时仍展现着姐姐爱美的一面,影片中的展现女性美的场景,无疑是对女性性方面的一种召唤,在人思想贫瘠的时候都会有想这一方面找寻的快乐,与十日谈中描绘的社会形态有异曲同工之妙。春光满面可爱聪明的弟弟,从出生时间不凡的他就注定是个非凡的人,在即将出生120的路上,接了路过窗内的一个画面——俯拍的刚刚服药死去的那个人。还有就是像僵尸一样的顾客形象。 3.影像表达 色彩运用以及细节,镜头间连贯剪接,音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影片里唯一鲜亮的色彩就是自杀专卖店里的商品以及店里人物服饰,反衬社会惨淡的生活,表示自杀是唯一可以让大家快乐的事情。在自杀专卖店的老板给一个客人送毒品家里一片空荡,家里欢笑的照片就是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这一处细节不仅与老板家中人口数量,房间颜色形成对比,也与小孩歌词中唱到的不阻止自杀我们将成为孤儿相呼应,为什么家长自杀?影片中音乐已表达:可能由于达到能力的极限,不在后悔与内疚,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唱到,可见是生活中工作的压力;可能是人心的冷漠,一个垃圾工表达到人与人间缺少无私的爱;可能有于婚姻的不美满后悔,总之都是生活中方方面面过不去的坎。影片一开始就伴随孩哭声,不时的悲惨死亡声,老鼠声音,老鼠仿佛是歌舞片不可跨过的童话色彩。 本影片除具有类型片歌舞与故事一起叙事的功能,轻松欢快的曲调外,故事立意更加深刻,贴近社会生活,大都市生活下的压力,群众要增强耐压性,正确对待生活,社会对人民的关注不够,不正确不人性化,阻止死亡不是应该不让死在路上,而是要改善他们生活。该影片还幽默风趣,小孩与爸爸逗智逗勇,被骂了仍然开心,天真的笑声等等。在轻松舒适的氛围里反思人生,治愈系歌舞片。
《自杀专卖店》观后感(七):送一个微笑给你
开头很期待,语言风格、人物画风都很喜欢~最喜爱爸爸的角色,明明不是坏人让人一看到就很开心,却在一本正经的撺掇人自杀~总期待着结尾会发生一些什么,直到真的结尾才反应过来,我在期待之前自杀的死而复活吗?小孩子改变一家人就够伟大了。这一家人弃恶从善也够不容易了。又怎么期待他们去拯救全世界呢?我们都是平凡人阿。剧看到最后会有点压抑,法国的歌剧我们也不太能理解~
一家人过上了开心幸福的日子,最后三岛还是送给了从一开头就想自杀的那个人毒饼子,莫名其妙的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吧~真好的是一家人没有因为当初让那么多人自杀而自责,只是醒悟后及时收手,过自己的日子,把快乐和美味带给大家~木已成舟如果无能为力改变,就应该告别过去,珍惜此刻。残酷的,才叫现实。
《自杀专卖店》观后感(八):快乐的死去
一个真正的悲观城市,每天都有无数人自杀,开着巡逻车的警察冷漠的为每个冰冷的尸体开罚单。城市里开着一家自杀专卖店,生活着一家人,向顾客出售各种自杀工具,家庭成员都有自杀的欲望。直到小儿子的出生,乐观的他与悲观的城市格格不入,不过也正是他改变了家庭和城市。结尾自杀专卖店不卖自杀工具而是卖起了可丽饼,每天生意兴隆。以为悲情城市已经改变,可是爸爸送给来买自杀工具的客人一个氰化物可丽饼,客人在街角死去。我们才明白,生活还是如此,没有改变。你无法阻止一个一心想死的人,对他而言,死去何尝不是比活着更好的归宿。《自杀专卖店》观后感(九):哥特风下的性与死亡
影片的开端以一个自杀者的视角将“自杀专卖店”引入大众视野,在影片开头较为客观的展现了“自杀专卖店”的全貌,影片在叙事风格上将音乐结合在叙事的关联之中,并由叙事内的人物具体演出或直接反映,是典型的歌舞片的表现形式。以帮人自杀为己任,这个使命感极强的家族在自我折磨与无法抗拒的宿命下饱受煎熬,而这一切的终结从小儿子艾伦的诞生开始。
影片以哥特式的表达方式将音乐和阴森沉郁的画面糅合将人类对生活的绝望和无助无限的扩大。
片中的歌舞表现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音乐:男声主唱极尽压抑与爆发之所能,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背景中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音调低沉又洗脑,将自杀看作是教堂唱诗班的做礼拜一样的稀松平常,让死亡充满仪式感,将自杀视为对生命的合理解脱。所以在影片中人人都期望以自杀获得解脱,由供求引发的生产销售,形成独特的自杀产业,让人类对与死亡的追求变得高尚且甚至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影片另一方面想说的我想是:人最原始的快感源于性。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究极办法,所以影片中也不会在人死之后还仍被罚款,以示警告。那么,能让人从无尽的痛苦折磨的死循环中跳脱出来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
大概是性。
性爱其实是人类最原始的获得快感的方式之一。它种类繁多又形式不定,既可以多人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成本低,高回报,性价比超高。(是居家旅行必备之首选)影片中艾伦送给姐姐的生日礼物,丝巾轻薄柔滑轻触过玛丽莲的每一寸肌肤,让女孩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富有的迷人的魅力,在音乐的律动中忘却了生活的苦闷,也将内心的谴责与羞耻抛却脑后,用性暗示为生活增色。生活的转机也由此出现,丝巾让玛丽莲重新认识了自己,通过性对美丽重新定义,在艾伦的计划中,她意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也将整个家族从对死亡的忍耐与挣扎之中解救出来。
《自杀专卖店》观后感(十):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法国的片子有一种魔力,它总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反映一些事物,而拍摄手法更为简约而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