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是一部由高峰执导,李彧 / 李梦 / 任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腔》影评(一):哥们,看《老腔》写短评注意点!
黄河岸边的摇滚之老腔
去年年底出了一个电影《老腔》,电影可不单单是讲老腔的,导演通过老腔的班子,引出了三代人的生活。不过故事的时间跨度有点过大,但画面极其唯美,和去年年底上映的电影《我的诗篇》有一拼!当然,也就只有黄河边能有那种感觉了。不过故事情节有点牵强,虽然没有《霸王别姬》那般的动人,但也是值得深思的一部。最后看了不到5分钟豆瓣,看不下去了,想说你们就着爆米花看着传承时那般的吐槽,有没有想过做人要厚道吗?
话说导演高峰看在话剧版《白鹿原》时,被话剧中的老腔震撼了,感受到了老腔传承了两千多年,是中国戏曲的源泉之一,承担着讴歌中华民族的使命,信仰和责任,因此他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该片。2009年策划,2014年拍摄完成,在拍摄和制作的六年里,导演多次发动各位亲朋好友发展资金渠道,甚至得到了大家自掏腰包的无私帮助。和《百鸟朝凤》一样,讲的是文化传承问题,当然也不单单是文化传承!关于人性的探索,关于文化的冲突,关于时代的变迁,一切的一切都在电影中淋漓尽致!
老腔的祖传规矩就是家族传承,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可是作为邵喊天的亲儿子小华却一心想要上学,坚决不学唱老腔,说了句,书上说,唱戏的就是三九流,为此,邵喊天愤怒,无奈,伤心过,可是白毛却对老腔着迷的喜爱,因为规矩,在白毛学唱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一系列的感动,才得以白毛能学上老腔。
寄养在邵家的小凤,和白毛小华从小就是亲梅竹马,两小无猜。小凤心里也只有小华,把白毛当作自己的亲哥哥。小华求学去了城里,邵喊天和妻子考虑到老腔能后继有人,于是把小凤嫁给了白毛。
婚礼当天晚上两个兄弟大打出手,小华说了句,我这辈子也不会娶媳妇,而当夜白毛由于性功能障碍未能行房事,自此,每个角色的悲剧开始了。
邵家班和葛家班之间的瓜葛是从白毛开始唱戏开始的,葛家的独生子为了出那口气,唤了土匪去杀白毛,不过,戏场上土匪误杀,他自己却丢了命。葬礼时,邵家班亲自上阵,连唱大戏三天。
因为白毛身上的银锁,小华从银器店的老板那里知道了兄弟白毛的身世,他也毫不犹豫的告诉了葛老大白毛原是他和妓院的一个女子的弃儿。白毛知道此事后狂奔到黄河岸边嚎啕大哭。
其实小凤的命运则是很多封建社会的女性的映射,向往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单凭一己之力也难以驳倒上天对自己命运的主宰,出于对父母和老腔的考虑,她只能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然而谁也逃不过生活这条河流上的风浪,她唯一能做的只有适应。而从葛大爷的身上,我们更是看出了生活的心酸,一生要强,暮年时却失了独子,黄河岸边响当当的人物最后却到了那般田地。
如果你在西安的电影院里没有看到过这部电影,很正常,因为老腔在西安这边的电影院没有被排片,小众电影大多数是这样,我不是在这故意提高《老腔》这部电影的高度,很想说的就是,在商业大片泛滥的时代,我们应该知道一些我们自己的电影,关于民间的那些艺人,他们的生活书写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则代表着我们的民族!别在豆瓣上一句短评吐槽就一笔带过,哥们,当你码完那一句话时有没有认真想过呢?别见风使舵,断章取义!
《老腔》影评(二):李彧要不要试试谐星的路子?
李彧要不要试试谐星的路子?
1.喝童子尿能开嗓……怎么那么像《本草纲目》里那些不靠谱的方子呢 2.比《百鸟朝凤》好很多吧,没有特别的矫情,人物关系简单,没啥主要矛盾,没有3P、兄弟反目、勾二嫂、分家产……起码老腔很好听 3.李彧满脸褶子还演20岁的小伙子,也是醉了,矮大紧,算是夸奖吧
《老腔》影评(三):情景生涩,演员辣眼
取材本来是不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影评(四):这样的片子,张力不足,致命伤。
这样的片子,张力不足,致命伤。女主李梦的表演功力不足,尽管长得像小彩旗,但演艺之路还长啊。《老腔》影评(五):留多点空间给《老腔》
最近看了《老腔》,觉得很不过瘾,就找出《变脸》重新看了一遍。有意思的是,有很多网友留言力挺《变脸》,而且几乎所有留言都显示了是在《百鸟朝凤》之后才知道吴天明,才知道《变脸》。但这也说明,人民群众十分渴望欣赏优秀的电影。相比于《百鸟朝凤》,我更喜欢《变脸》。二者题材相似,但后者更老到,更克制,更能从芥子中见须弥,也更令人回味。我曾经写过一长篇文章讴歌《百鸟朝凤》,但还是应该承认,吴导可能太急,剧情设置上有些地方过于刻板,缺少圆转融通,没能做到像《变脸》这样,如长江大河,连绵不绝。《老腔》影评(七):一个花心女人和一个阳痿男人及其他男人的故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百鸟朝凤》颇有相似之处,也说的传承,而这个更多的是写男女之情。但说到底,这种都是传统手法下的中国特色电影,《百鸟朝凤》就像被道德绑架一样硬被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其实它远远不如《变脸》。而这部《老腔》更是令人发指地只是重复老少边穷、民族风情,只为博歪果仁青睐,但歪果仁这些年因为互联网的发达,猎奇心态已经大减,这种老一套不再吸引他们眼球,所以即使在国际上也是炮灰。还不如老老实实拍些刻画人性的现代片,歪果仁对当下中国的兴趣更大,城市或许有人通过《白日焰火》之类类型片抢先了一步,有志向的导演就不妨拍拍当下的中国农村,绝对比民国题材、背景更打动老外。《老腔》影评(八):如此编剧,如何撑起“老腔”二字?
这部片子归根结底毁在编剧手里。
老腔再好听,李梦的嘴唇再迷人,已然无济于事。
我看这部片子的起因是因为这是在讲家乡的老腔,还因为此片在家乡电影院没有排片而抱打不平。然而看过便非常后悔曾经的举动,没有排片并不是家乡电影院不讲情怀,而是因为此片实在对不起观众。
一部片子的好坏,剧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这部片子的剧本实属急功近利的庸人之作。我们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很多大师小师父作品的影子。我们看到了《霸王别姬》《活着》,也看到了《百鸟朝凤》《变脸》。这位编剧于是把这些片子多看了几遍就抄袭揉杂,形成现在的老腔。以为这样就可以跟大师们一样可以在国外获大奖,可是没有评委是傻子。
本片各主要工种打分
演员 ***
导演 ***
摄影 ***
老腔唱段*****
编剧*
《老腔》影评(九):给努力宣传民间艺术的人打五星
同样是以民间艺术为题材的电影,《老腔》远远比不上《百鸟朝凤》,原因除了剧情尽管是和华山老腔(应该是秦腔的分支),但除了剧中穿插几段老腔之外,基本是属于感情争端,戏班相互之争,压根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人了解老腔这种地方民间艺术的精华。反之《百鸟朝凤》在剧情安排上,却对主人公练功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尽管唢呐的广泛存在性(就算你不喜欢民间音乐,都会听过唢呐的声音),而反之,对于老腔出了家门,就没多少人知道的民间艺术,影片却没有假借主人公,练功的过程,对唱法进行一些必要的介绍。
在剧情松散缓慢,在老腔对新生一代缺乏足够的认知度的情况下,要大家买票去看,基本是不可能,就算是在网上免费下载下来看的人,估计也不会太多。
然,导演毕竟是为了宣传民间艺术做出来一些贡献,无论其方式和结果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所以我给予这种努力五星的评价,是非常应该的。
《老腔》影评(十):电影《老腔》的人物命运设置,特别是剧中女主角小凤的命运让人叹息!
整个故事是有老腔艺术的传承和人性的传承两条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