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公民》是一部由加斯顿·杜帕拉特 / 马里亚诺·寇恩执导,奥斯卡·马丁内兹 / 达迪·布列瓦 / 安德丽娅·弗里杰里奥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杰出公民》观后感(一):火烈鸟之死
火烈鸟,一种喜欢结群生活的美丽物种,一种不常于迁徙的动物。它象征自由,厌倦沉闷,不知空乏为何物,肆无忌惮地挥洒青春。爱,优雅和共同抚养。《杰出公民》观后感(三):他被授予“杰出公民”称号,最后却差点被一枪打死!
又到了群片荟萃在北京的时节。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北影节展映单元中日本电影特别的火!不到半个小时,《人生密密缝》、《怒》、是枝裕和的票全部出光,也是让致远君感到特别的惊讶!不过,我要推荐的可不是日本电影,而是去年入围威尼斯金狮奖主竞赛单元并拿下影帝的《杰出公民》。
《杰出公民》观后感(四):那只被溺死在水中的火烈鸟
朴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朴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朴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雷雨》
第一章:邀请函
大脑终究不是电脑,这就决定了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总会忘掉一些较为波澜不惊东西,记住另一些或甜蜜、或痛苦、或悲伤的东西,那些越深的刻痕,消失的越晚,记忆也是如此。而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将那些特例当成了日常,将点当成了线,甚至当成了面。
小时候的某一天你捡到了几块钱,很高兴的用它买了零食,之后被父母教训,因为这几块钱是你在父母钱包中捡到的。
现在想来捡钱时的刺激和得逞后的兴奋还历历在目,于是你觉得那些日子你是快乐的,至少是乐苦掺半的。但却忘了你花钱时只快乐了十几分钟,然后屁股痛了好几天。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回忆中的一部分,当成了回忆整体,并且还认为回忆,就是现在。
I'm like a ship in the sand.
Just waiting for the tide.
你逃离了故乡,数十年过去了,功成名就后不知归处,拿着秘书递给你的来自故乡的邀请,来自你的童年你的青春的邀请,突然觉得,回去看看,好像也没什么不行吧。
《杰出公民》观后感(五):回不去的故乡
中国人历来对故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衣锦还乡、解甲归田也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毕竟,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多的,它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开始的地方,包含着纯真的童年,两小无猜的小伙伴,以及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当然,人总要成长的,当年龄越来越大,小小的故乡再也无法满足我们膨胀的好奇心,所以我们选择了离开,想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闯一闯。但是,体验了残酷的现实之后,我们还是会想起当初离开的故乡的美好和单纯。《杰出公民》观后感(六):关于《杰出公民》的想法
先是把在看电影时候记下的一些有意思的文字列出来:1拍照 拥抱 亲吻,尝试以一种友好的方式回到故乡小镇 2儿时朋友娶了主角的初恋 说了一句 我赢了 3把自己写的书烧掉、看着自己写的书被用于擦屁股 4电视台采访 尝试认真走心的回答问题 结果猝不及防的插入广告,而且回到酒店也有广告 5对初恋用词 “温馨” 的不满“你居然会选用如此糟糕的形容词” 6初恋认为 “为人民服务 ”是讽刺 7儿时的湖水干了 8车坏了在车上和初恋袒露心声 互相亲吻 9年轻女子发现主角前后矛盾的思想 诚然 每个人不同时期的想法不一样或者说是主角早已记不得自己以前写过什么东西有什么想法 10不能免俗 依旧和年轻女孩发生肉体关系 11当绘画比赛评委时 看到背后有海报的画作觉得很好 “谁会在乎艺术家的真正本意呢” 12当地艺术家协会会长不满其画作未得奖 冷言嘲讽而且叫地痞流氓妄图找主角麻烦 在主角讲课时进去捣乱 并且断章取义的印发主角的小说内容给听众故意曲解主角 心胸狭隘 刻意中伤主角 并且成功在小镇居民心中产生作用 紧接着一个大妈举手发问“你为什么不写写美好的事物” 13主角的儿时好友给主角说其初恋一直很爱他 并且告诉主角一切已经结束他们不可能 主角很不耐烦多次想下车 14当地居民想让主角帮其残疾儿子买电动轮椅 并且说 那相对于他们来说是巨款相对于主角来说微不足道 ,道德绑架 ,讲大道理 ,主角后来居然答应了 15主角到儿时好友和初恋女友家里吃饭 ,说话讽刺 。自卑, 觉得自己比不过作为他妻子前男友的主角 ,当着主角的面舌吻他的妻子 ,像一只宣布土地占有权的动物 16和主角有过鱼水之欢的年轻女孩儿是主角好友的女儿 17儿时好友带着主角去酒吧 谈论他的歪理 并带着他女儿的男朋友 当面与一个风尘女子舌吻调情 扬言每个酒吧里的风尘女子都上过二三十次以上 18听课主角讲课的人越来越少 19小镇居民在宾馆楼下散发主角是卖国贼的照片 在为主角塑的雕像上涂抹颜料 说主角是卖国贼、叛徒 20一个有原则人离开了小镇(和主角一起评选绘画比赛的人,在绘画比赛结果被政府官方篡改之后离开了),另外一个则是酒店前台的青年 21主角在绘画比赛的晚会上说出比赛的真相 艺术家协会会长当场辱骂主角向其投掷鸡蛋 22儿时好友和他女儿的男朋友向主角开枪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点,第一是主角获诺奖时的演讲,他的想法很符合我最近的认知。第二是主角的转变,从刚开始拒绝照相和任何活动到后来出版新书召开发布会并且有照相环节,他从一个世俗中的沉默的大多数艺术表现上的活跃者变成了世俗和艺术两个方面的活跃者,他不再沉默了。这很像逼哥说的对于傻逼的纵容是罪恶,但我仍坚持鲁迅先生说的对于傻逼应该忽略,我就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杰出公民》观后感(七):金币虽好,不能只要一面
丹尼尔困在爆胎路上的那个夜晚,讲了一个故事:贫穷的弟弟谋杀了哥哥,冒用身份享用哥哥的财富和女人,三个月纵欲生活简直像在天堂,孰料哥哥的仇家上门,弟弟来不及分辨,又替哥哥送上性命。弟弟自以为得到了哥哥的一切,可没想到“一切”里头会有他不想要也无法拒绝的东西。杰出公民衣锦还乡之前的这个插曲,早早道出导演想说的东西:金币有正反两面,一面是金一面有毒,你没办法只拿一面。对于丹尼尔,接受诺奖的同时,就不可以拒绝被趋炎附势。对于回乡,汲取灵感的同时,再尴尬也得虚与委蛇。新书里哪些虚构哪些是真实?搞不好它们已被熔成一块金币,早就分不清彼此。知识分子很清高,拿了奖不领情也不鞠躬,假装自己拿了半面金币;小镇乡民很真实,杰出公民不念旧情帮不了大家,那就拜拜了您呐。
《杰出公民》观后感(八):伪善的人们、虚幻的故乡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回到阔别40年的故乡,在作家眼里看到的只有失望,故乡还是停留在40年前。作家对家乡民众进行一番愤怒的批评,最后在离去的路上死在家乡人的枪下。《杰出公民》观后感(九):真善美的卫士
在欧洲得到认可的作家,回到出生的小镇里,和故里对话,在讲座上、在家里、在酒吧……有人盛情邀请他回家做客,他拒绝了。有人请他出资9800买轮椅,他当面拒绝了,不过后来又还是决定帮助他们了。让他评选艺术作品,他按照他自己的审美标准来,不考虑艺术家的背景。他的发言引起骚乱,让主持人颜面尽失。当然也有青睐他的青年,比如酒店前台的作家。
最后这位杰出公民不得不提前结束行程。他几天下来得罪和伤害了不少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最后被恐吓,用枪恐吓,他的故里向他脚边开枪,他连行李都顾不上了,遇上那种情况,谁都会吓尿的。他不应该回去的,他从来就不属于他的故乡,这一点不会因为他得奖而改变……
他演讲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问:“为什么不创作一些美的东西,而要去批判呢?”他说这样的问题会让他反思他整个艺术生命。为什么有的艺术家选择创作美,而有的艺术家选择揭示丑陋?尼采、鲁迅都是属于后者。他们的批判是很有价值的,揭露一些应该被揭露的黑暗,好给光明希望和空间……这么说吧,没有这些斗士清除虚伪,其他艺术家不会有土壤或底气去表达真善美,因为真善美是脆弱的,像小孩一样,需要保护的……这些斗士是真善美的卫士啊……
《杰出公民》观后感(十):只能说是观后感
看剧过程中多次放声大笑,看的看的又成了一部惊悚片。结尾不是很满意,但想了想没想出来更好的结尾。这哥们倒下那一刻,心想不要结束不要结束。结局很失望,有一种莫名的违和感。我来分析一下。这个结局让我们感觉男主非常的淡定,非常的从容接受这一切,非常能够从一开始就预料到故事的结局。但我感觉不是这样。作者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对一切仿佛都看穿了,这个拒绝那个拒绝的。带着一种可能是高傲的心态回到了家乡SALAS。他是带着优越感来到了这里。其实在萨拉斯的旅程是让他出乎意料的,这是他眼中的萨拉斯吗,在高谈阔论之后还是上了好朋友的女儿,还是对旧情人念念不忘。他眼中的萨拉斯还是40年前的,而他去的萨拉斯已经是现在的了。在这趟旅程中他是一个受惊吓的人,一个被迫离开的人,不是一个站在制高点的人,不是拥有人类最高智慧的人。所以我觉得结尾处能把他的姿态调低一些更好。为什么,因为刚开始他是仿佛看透一切的人,回到故乡之后他应该知道并不是真理就能替代生活。你是诺贝尔奖得主,你是高高在上获得至高荣誉的人,但是你还是要生活,文协会长的画比不上一个小孩子,镇长请求你帮忙你却仿佛对不起人类对不起真理的感觉,上了朋友的女儿,亲了老情人。有句话讲宇宙很大生活更大。在生活中,没有人敢于说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及时你是总统是国王是最厉害的人,因为生活没有考试没有赢家,没有是非评判标准。在生活面前人人都需要去谦虚。我想这是他应该在这里学会的。而不是坐在台上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