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本由[美]罗伯特·M.波西格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一):看完想去骑行
“我先读一两个句子,然后等他一连串地发问,然后再回答他的问题,之后再读一两个句子……”“有的时候整个晚上我们都在不断阅读、讨论,而往往只读了两三页,这是一个世纪以前的阅读方式……”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二):读不懂
每次阅读哲学类书籍,全都以失败告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苏菲的世界,连王国平的都读得晦涩生硬。本就惧怕摩托车维修如此具体复杂繁琐又一点没有文科生气质的艺术,再加上哲学这个一切科学的科学,一个脑袋两个大。我投降,实在没有勇气再拿起来。。。。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三):此书适合细读
其实一开始看这书的时候,弃过一次,觉得作者和大多数作者一样,无病呻吟,卖弄那一星半点的感受。后来实在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情况下又拾起来,这次读得更慢,因为觉得很乏味,正因为如此,越读到后边,越发的喜欢作者,感觉他的观察方式独到,思维也很独特,是值得一看的好书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四):文章很有深度,深思的话,值得多次阅读
但,同样,只是浅阅读的话,对于哲学的探讨那部分,能把人折腾疯(作者自己就折腾出精神病了)……
本书,作者前半部分主要偏重旅行,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思考,主要是良质和苏格拉底学说等。
字里行间,特别是对摩托车维修的部分,表现了作者对于做人做事的态度。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五):不容错过
绝对不是标题党. 书名就深刻揭示了禅修即是生活. 而且是每个一点一滴的生活. 越读越精彩.尤其喜欢关于理性教会的比喻,让我的觉察力被完全唤醒. 真的不能仅仅当做小说来看. 二分的意识是分裂世界的源头,提醒我们需要走向合一,走向无差别心,才是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出路.
虽然也讲一些哲学的道理并且很赞成,确实有些干货,但相对全书的篇幅比例来看,着实有些像大浪淘沙,挑出精华的内容累啊。但作者各种分析古典,浪漫,推崇良质,分析方法着实有些散乱,看着感觉自己都要被带成精神分裂了。。。能说不咋滴好看么,哲学简单一点不好么,毕竟好好生活着比钻牛角尖好过的多啊。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七):书还行,但还没到所谓必读书目
介绍旅途的部分并没有很好地与哲学主题关联起来,但讲述哲学理解的部分很好看。不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科技哲学的书,而是关于如何反省自己,使自己能更多地去理解别人的思维模式。其认为理性并不是哲学的本质,而是哲学的一条分支,直觉、神学、又何尝不是一条分支?秉承理性指导的人,更应该多去理解直觉、浪漫、主观、情绪。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八):摘抄
大部分的人很可能对周遭的一切毫无知觉,大众媒体让他们以为身边的事物是不重要的,这就是他们寂寞的原因。
造成这种寂寞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就是科技的产品,像电视、喷射机、高速公路等等--但是我希望说明一点,真正的祸首并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所带来的一种趋势,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九):看了一半,离禅太远,看不下去
不足是跟“禅”强拉在一起,书中讲的“禅”和真正的“禅”差太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应该较难领悟、解释出什么是禅。
我读过的西方人里面写得比较好的关于禅的书,应该是《学箭悟禅录》,其次是《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十):摩托车旅行治愈抑郁症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注解一下,在天朝,摩托车长途旅行可能导致抑郁症加重。摩托车政策一塌糊涂,好车被加了几倍的税,大贸车失窃率极高。行货服务成本太高,在天朝最好不要玩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