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是一本由王晓磊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的296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011-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一):曹操确不简单
喜欢听别人讲历史说传记,但自己花时间看书还真只有这本让我可以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下曹操这个人和他所在的那段历史。
曹操原本是个非常聪明内心善良的小孩子,由于家庭关系,有时候不得不争取权力保卫国家和自己所在乎的人。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二):看乱世变化,学处事之道
第三部中讲述了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转折,详细的讲述了了曹操如何利用智慧转危为安,本部还体现了曹操当年的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的情怀,但错杀了吕伯奢一家,却又表现出了曹操的卑鄙和狠毒,期待第四部中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候。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三):历史的火山灰
本书是对曹操形象的颠覆,人们往往读三国演义,看看爱哭的刘玄德、红脸的关羽,还有白脸的奸贼曹操。其实,人与事的是非,谁又能真的分的清楚呢,历史的发展就像火山的喷发,也会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而成的,我们接触的只不过是火山灰,火山灰是不分是非的,胜者为王败者寇,这个世界属于强者。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四):被这群狗P出版人和出版社气死了
与《南渡北归》基本同样套路:
2.数个不知所谓的推介人和推介媒体炒热;
3.小说不小说,人物评传不人物评传,史书不史书...结果就如同一系列“宫廷剧”一样,你只能反复告诫自己,是在看一出荒诞剧,玄奘是有的,西天(印度)取经是有的,但猪八戒、白骨精是没有的...
最搞笑的是作为“公务员读史”系列丛书之一,您看看书目吧,一堆《XXX发迹史》...版署不是瞎眼了就是脑袋灌水后被门框夹了。
被这群狗P出版人和出版社气死了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五):从枭雄的角度认识三国
世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是源于《三国演义》,演义中有虚构的情节,也有作者夸张神化了的人物,历史上真正的曹操,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卑鄙的圣人》系列,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曹操,对一些历史故事也能更深入的掌握,不过,此书的注释应该更多,注明出处,否则,对我们这等知识浅薄的读者而言,难辨真假。在以前的记忆当中,曹操投靠吕伯奢时,是与陈宫一起的,但是《圣人3》,描写的却是孤身一人,很是困惑。
总体而言,《卑鄙的圣人》系列是值得推荐的系列书籍,深入浅出的带领大家进入三国历史、曹操的世界,让我们重新认识卑鄙的圣人-曹操!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六):《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三部 评论-86分
第三部里面从曹操的34岁到41岁,主要内容是董卓入洛阳,又迁都至长安,小当了几年的皇上,最终死于吕布之手。虽然朝廷尚在,但地方割据势力十分混乱,各个省长都想自立门户,独自当皇上,打来打去,眼看着就要解体了。
曹操是山东省的省长,野心也日渐形成,这其中的情节与电视剧里演的诸多地方不相符,也不知最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曹操他爹,弟弟曹德死了。他认了秦邵的两个儿子为义子,改名曹真和曹彬,三媳妇卞氏又生了两个儿子,曹彰和曹植,这个三媳妇卞氏非常的硬实,产量很高质量还很霸道,功不可没啊,为了推动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曹操又娶了第五个媳妇秦氏。截止到曹操41岁时,合计:亲生四儿一女,义子两个。媳妇五个,现存四个。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七):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女人、谋士 曹操的左右手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延续了前2部的幽默风趣,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曹操的性格和特点的演变过程。第三部讲的是曹操仓皇逃离洛阳,组织举兵讨董,结果却惨败,他逐渐清醒过来,要想结束乱世就必须拥有实力,他依附袁绍以待时机,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本部书对曹操的情感生活多加了描写,英雄背后的儿女情长总是吸引人的素材,曹操的丁夫人很贤惠的,虽然自己没有生育,但把刘氏的儿女视若己出,不管曹操高高在上 还是在外逃难,她都不忘记带着纺织机,每晚都会织布到很晚,卞夫人原本是歌妓 ,曹操纳为小妾,卞夫人的弟弟卞秉对曹操也有很多战功,救过曹操的命,曹操却抢了卞秉喜欢的丫头环儿。
另外在用人方面,曹操能用人、善于用人、广招贤人;能打仗、有谋略、更有战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的一个谋士提出的,这个政策的实施,相必须会在第四部得到更加生动的展现。期待第四部。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八):第三季:奉天子以讨不臣 修耕织以畜军资
本部曹操经历了荥阳之战,自己人生中第一场败仗;血洗徐州,陈宫等部下“为救民出水火”,纷纷兵变。在多次的战斗中,曹操先后见识到张辽、孙坚、吕布、张飞、关羽等敌将的神勇,发出“此真乃壮士也!”的感叹,顿起收服之心;也收拢到帮自己打下江山的乐进、于禁、李典等神勇之将。在众多谋士的出谋划策,以及天灾蝗虫的帮助,得以打跑吕布陈宫等叛兵,平定兖州之乱。与此同时也得到晋级为“兖州牧”的正式诏书。
经此之乱,曹操也终于意识到“大汉皇帝”的重要性。“一张诏书,轻飘飘有名无实的东西,竟然就会牵动这么多的人心。因为它名士被逐、名士被杀,因为它朋友反目、部下叛乱,为的就是这么一张小皇帝和他的控制者随口许诺的东西。只要有皇帝在身边,随便说一句话就可以牵涉多少人的生死于思想,哪怕他说的只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
从而曹操制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战略:奉天子以讨不臣。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九):让我凡人一回,谈谈血洗徐州
继续我的读曹操之旅,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 中,从董卓乱政到曹操大战吕布夺回兖州结束。
在这里,没了曹操刺杀董卓,也没了三英战吕布等情节,华雄是被孙坚砍杀的,而非关羽等等,这些说明作者是按照三国志来写的。
在第三部中,曹操父亲曹嵩、弟弟曹德在途径徐州的时候,被陶谦手下杀害,曹操勃然大怒,率领军队杀向徐州,沿路血洗不断,这一段,我觉得作者没有深入去写,或者说,作者认为这时候的曹操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啊,正因为平凡的人,所以会失去理性,将杀害自己亲人的罪过算在无辜的百姓身上,也才会一路屠城杀到徐州。
这时候的曹操可能还是没有太成熟,其实当初刘备杀向东吴同样也失去理性,将家仇上升到国恨是非常危险的,家仇没有解决好,反而让自己的实力遭遇重大损失。
正因为,兖州军队倾巢而出,才让吕布等人有机可乘,在曹操背后偷袭夺取兖州,幸亏程昱等人死守才保留住三郡,让曹操回兵有落脚之处,如果兖州全部被夺取,那么曹操很可能就在此完蛋了。
所以,仇恨会让人丧失理性,做出不符合逻辑的事情,这时候应该冷静下来,不过话说回来,亲人被屠杀,有多少人能够冷静下来,杀、杀、将相关的人全部杀光,估计是大多数人内心的想法,是的,在这一刻,曹操也是平凡人,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彻底释放出来,只不过血洗徐州从战略上讲确实是错误的。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部》读后感(十):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
在京剧中,曹操的人物形象都是白脸。《说唱脸谱》中,最耳熟能详的那段就是“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尽管有许多的名人为曹操“翻案”,曹操在戏剧中的反面形象却无有改变。这本书的封面便是一半红脸一半白脸,这大概就是作者对于“卑鄙的圣人”的一种解读吧。无独有偶,有一个人也遭遇了这样的评价,那就是我们的邻居前苏联领袖之一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在赫鲁晓夫死后的三周年,现代派雕刻家涅依兹韦斯内为其雕刻了墓碑,这座极具特色的墓碑伫立墓基的北端,约3米高2米宽,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体交叉组合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托座上。这座半黑半白寓意半功半过的墓碑和本书的半红半白的脸谱封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在作者的笔下,曹操同学的功过是非果真是五五对开吗?个人觉得本书之中,褒过于贬。
个人对曹操同学,还是颇有好感的。在本人还不了解历史的时候,鲍国安老人家塑造的曹操形象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曹操同学的《短歌行》更是让人爱不释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再有,后来易中天的温情解读,“分香卖履,留恋妾妇”,那场景最能打动女人心。眼下,再读这本《卑鄙的圣人》,可从细微之处了解曹操的战略与权谋。前两部还没来得及看,手上的这第三部讲述的是曹操在打地盘、站脚跟,逃避董卓追杀、联盟失败、投靠袁绍、攻打吕布……英雄的历练才真正开始。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多现英雄豪情,哪是那些热播狗屁剧里的龌龊形象堪比!!话说回来,曹操同学的脚跟到底站不站得稳?未来的路还颠不颠簸?未卜可知,前途肯定是美好滴,道路也一定是曲折滴——别的不说,赤壁大战还未上演呢。一个有权谋、有才华、有爱心的男人,绝对是“三好”男人,在此决定给曹操同学颁发“三好”奖状。
曹操同学虽然是过足了皇帝瘾,却总未称帝。他儿子却没他那么“矜持”,大大方方地坐上了龙椅,他老人家自然“被皇帝”了,追尊魏武帝。这才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