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科学哲学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05 03: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科学哲学读后感10篇

  《科学哲学》是一本由(英)萨米尔·奥卡沙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哲学》读后感(一):科学哲学书评

  应当是每个人大学前必读的书,论述了各门科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反过来,也可用这种方法去检验一个观点的科学性。掌握了书里所谈的推理,科学检验,解释的一些原则假设后,学习起新知识才能更鞭辟入里,因为你能找到一个观点的推理起源,从而从本质思考依赖的假设与证据。我们所谓的批判性思考大抵如此。哲学果然是知识的知识呢。

  《科学哲学》读后感(二)::

  读书摘要:本书意在通过列举分析科学哲学界的古今争论端正公众对于科学的本质及其界限目的观念。本书先是列举探讨有关不同科学推理方法,不同的科学解释方式合理性争议衬托出一般人对于科学研究存在想当然偏见作者又列举分析了有关物理世界是否依赖意识的长期争论。本书还通过对科学史的剖析来指出科学是如何从错误走向正确,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本书叙述了物理,生物心理学科存在的重大争议及其所带来的危机变革。最后本书围绕科学与宗教的争论以及科学是否价值无涉两个问题批评了科学至高无上以及价值中立的观点。

  《科学哲学》读后感(三):了解科学哲学的用处

  1、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学家常用到归纳方法。归纳方法的缺点是,不具有普遍性。在验证转基因食品安全方面也是如此。即便转基因食品在过去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问题,严格说来,仍然无法“证明”它们是安全的,只能说,“科学家已经发现特别有力的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是安全的。““证明”一词应该仅仅严格地用于演绎推论的场合。在这个词的严格意义上,即使曾经有过,科学假说也极少能够通过数据被证明是真的。”P21~22

  2、休谟的“自然的齐一性”问题,也就是普遍性问题。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吗?只有自然具有齐一性,归纳法才有效

  3、“最佳说明的推理”:即便对问题的解释很多,但是科学家总是在找最佳说明,而且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科学哲学》读后感(四):谨此书献给爱好理性与哲思的人

  如果以“系统介绍科学哲学的研究体系历史进展学派观点”的高度作为要求,这本书肯定不行的,毕竟只有几十页。但是作为通识读本,这本书是非成功的,适合大二以上水平的非哲学专业人士阅读。 书中介绍了科学哲学中最最根本的一些问题,也提及了自然科学中一些分支问题,书末列上了可以深入阅读的文献,非常棒。既抓住了主干部分,也有些许细节可供玩味,还指引了可以深入学习的方向。 另外还要赞一下作者的客观视角写作能力。 客观,是指在介绍观点时不偏不倚努力带着公平眼光阐述着各方观点,对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不做过多评价,通篇使用的形容词都是恰到好处,没有绝对口吻; 写作,是指英语句流畅、易读,而且保持着逻辑严谨严密,英语从句的使用极其到位。果然是有自然科学基础、又有社会科学基础,还懂哲学的人。不像有的学者写书,文中经常来一个语法结构诡异到爆的句子,主谓宾定状补一长溜不带歇气的,能读死你。

  《科学哲学》读后感(五):李醒民:洞悉玄奥于涣然冰释之时,指点迷津山重水复之处

  序言

  李醒民

  从1978年读研究生算起,我接触关注、研究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已有三十个年头了。文章和著作没有少撰写,译文和译著没有少迻译,阅读的科学哲学书籍当然不会太少。但是,像手头这本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语句流畅的《科学哲学》一书,我着实是第一次谋面。

  这自然是我浏览了译者译稿之后才有的感受。不过,从作者为本书所取的名字——直译则为《科学哲学:非常简明导论》(PHILOSOPHY OF SCIE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就可一眼看出,这个副标题可谓名副其实:该书仅有短短的七章,篇幅至多十万余字;作者萨米尔•奥卡沙(Samir Okasha)教授论述深入浅出、行文平实,把相当深奥的哲学道理讲得条理分明头头是道——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因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我佩服作者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化奥旨为直白的写作风格。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之一出版,这本小书是当之无愧的。对于中国广大科学哲学爱好者来说,它的确是一本别开生面的速成入门读物。读者借以曲径通幽,也许能够对科学哲学的良辰美景略窥一二。说不定由此生发开来,养成浓厚兴趣,还会进一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呢。

  读者切不要产生错觉,以为书小内容就少,通俗就意味浅薄。绝非如此!几年前,我在为《中国科学哲学论丛》(李醒民、程承斌主编)所写的新序中指明:科学哲学的研究范围边界虽然难以精确划定,但是依然可以大致勾勒它的四个论域或内涵。PS1即科学哲学元论。它涉及科学哲学的根本性论题,是科学哲学的“形而上学层次,与科学知识本身相距较远。例如,科学的目的、目标对象、价值、范围、限度、划界、方法、预设、信念等等。PS2即科学哲学通论。它涉及科学哲学的普遍性论题,与科学知识整体关系密切。例如,科学的问题、事实概念定律原理理论结构,科学的发现和发明、证明和辩护、说明和诠释语言和隐喻,科学的发展、进步、革命,科学中的机械论和有机论、还原论和活力论、进化论和目的论、因果性和几率性、连续性和分立性,对科学的经验论、理性论、实在论、反实在论、现象论、工具论、整体论、操作论、约定论、物理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解读等等。PS3即科学哲学个论。它是科学各门分支学科中的哲学问题。例如物理学生物学、系统论、信息论、复杂性科学等中的哲学问题。如果说以上三个论域大体属于科学哲学内论的话,那么PS4则可以称为科学哲学外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科学活动和科学建制的本性以及科学与外部世界——自然界社会、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科学的规范结构和精神气质,科学的起源,科学的社会文化功能,科学与人生和人的价值,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哲学、伦理、宗教的内在关联和外在互动等等。(李醒民:《科学哲学的论域、沿革和未来》)打开这本《科学哲学》,我们看到它涉及的论题相当广泛:什么是科学,科学推理,科学中的说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科学变化和科学革命,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和科学非难者。两相对照,读者不难窥见,这本小书或多或少涵盖了科学哲学的四个论域。如果仔细阅读一下它的具体内容,读者不难对此有更为切身的体察。作者善于将大义寓于微言,苟非工夫积久,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焉能成竹在胸、举重若轻

  众所周知,当今之世,往往被称为科学时代。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要性,由此略见一斑。单说科学,它以技术——科学的副产品和衍生物——为中介可以转化无与伦比物质力量,使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类带来史无前例福利。这一点有目共睹,毋庸赘言。不仅如此,科学本身作为人伟大思想创造和文化成就,也具有震撼人心精神力量;也就是说,科学具有深邃幽远的精神价值(李醒民:《论科学的精神价值》)或精神功能(李醒民:《论科学的精神功能》)。例如,破除迷信教条的批判功能,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民主自由的政治功能,塑造世界观智力氛围的文化功能,认识自然界和人本身的认知功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方法功能,给人以美感和美愉悦审美功能,训练人的心智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教育功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遗憾的是,人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实无异于有眼不识泰山。

  在现代社会,凡是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都多少具有一些普通的科学知识。随着大学教育的扩大和普及,具有专门科学知识的人越来越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人们了解和把握的只是科学知识,人们窥见和注重的只是科学的物质成就。他们既不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的丰富内涵(作为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科学),也不把握科学的精神底蕴和文化意义,当然就更不知道如何以公允的态度平和心态正确看待科学了。这种无知状况不仅遍布于普通人,而且在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政府官员中也不乏其人,乃至科学共同体的诸多成员亦“不识庐山真面目”。科学哲学作为对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学学科,正是探讨这些问题的。因此,为了了解和把握科学,有必要学点科学哲学。要知道,在现时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的中轴,科学文化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特采,而且正在铸造世界的未来。在这样的科学时代,不懂一点科学知识,肯定不能算是现代人;而一点不懂科学哲学,恐怕也难以步入现代人的行列吧?由此看来,奥卡沙教授的小书不啻雪中送炭。对于需要进一步深究的读者,不妨找一些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的经典著作读读。在这方面,拙作《科学的文化意蕴——科学文化讲座》和《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也许能起点锦上添花效用

  作为一本科学哲学普及书籍,《科学哲学》得以翻译、出版,是很有意义的。我希望它能惠及中国的广大读者,对于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起到促进作用。当读者洞悉玄奥于涣然冰释之时,指点迷津于山重水复之处,何尝不是一件快事和雅趣?是为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科学哲学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