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步步莲花》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24 03: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步步莲花》读后感10篇

  《步步莲花》是一本由西岭雪著作中国友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步步莲花》读后感(一):也许仅是寻求心的寄托——佛

  简爱的女主角曾说过:“生活就像一杯苦酒。”

  我想本书的作者定是受过生活创伤的人。没有经历又怎又感悟

  思想上的寄托,最后将给予何处?

  佛,又怎参悟?

  爱上了和尚,倒不如说爱上了佛,也许正是期望寻求精神上能在此找到寄托?

  《步步莲花》读后感(二):在行走中感悟爱情

  古老的印度文明跟现代印度实景交相辉映,让人心敬畏虔诚信徒和让人哭笑不得市井小贩互为对照,独占鳌头的印度教与日渐式微的佛教并肩媲美,还有贯穿全书的那一份如同莲花般圣洁爱恋。使得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读这本书,放佛一次心灵的旅行。感悟文化,感悟爱情,感悟生命

  《步步莲花》读后感(三):别样圆满

  穿越梦境现实

  仿若在看一部多时空电影,身临期间,不仅能想像当时的环境氛围,更能体会娜兰的心境

  最后,眼泪留了下来。

  谁说相伴到老才是圆满,心灵的交融才是别样的完美结局

  梦中的娜兰与辛哈完美地度过了一生,梦醒来,一切并未随之消灭,至少在那个梦中,一切都以完美,究竟那个是事实,不用纠结,相信他来过,相信爱过,足矣。

  你是一片菩提叶,我是一朵蓝莲花……

  《步步莲花》读后感(四):何处惹尘埃

  娜兰在梦中醒来,以为就这样度过了一生。这便是我心中最最完美的结局了,我想。

  而不论是辛哈还俗,或者他们就此错过,都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好的小说。真是爱极作者的处理

  一叶一花,几千年的轮回才幻化为人形,千里迢迢来遇见。相遇后相处不过几日,就像一生一样漫长了。没有任何承诺,任何肉体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平日所说的爱情,未免太过低俗

  私心地觉得,如果这个故事安妮宝贝来写,会更加动人

  《步步莲花》读后感(五):刹那的永恒

  我喜欢纠结于每个细枝末节时刻。每一个我不愿意丢掉的时刻,我就会在那一刻拼命地提醒自己,这一刻,你还在,我还在,阳光还在,微风还在。

  思念痛苦的,爱上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是绝望的,在现世的纠结于前世是无解的。他们只见过3次面,却在那以后为这段缘画上了一个完结的句点。刹那真的可以变成永恒吗,如果在刹那里可以经历必须用一生来经历的故事,那就算是刹那也无憾了。

  太多的人不满足于眼前的美好,总是期待更多,欲望越大,越不满足,于是反而伤到了自己

  我闭上眼睛,倾听黑夜里的声音,是否也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的名字

  《步步莲花》读后感(六):一本书,能让人有所思,就足够

  《步步莲花》是在当当特价区花不到十元钱买回来的,趁搭地铁时间看,因为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兴趣,所以很快就看完了。

  一个中国女子依着内心呼唤,游历至印度,终于找到了梦中的那个声音,并爱上了,尽管对方是一位僧人,结局自然不是有情终成眷属,但僧俗伴侣在梦境中得已相亲相爱,让故事得到圆满,而女主角亦解开了多年心结开始了新的生活。

  “轮回”的说法,是故事的升华,作者曾有意多处为“轮回”埋下伏笔,从开始讲创造神与破坏神的创造-破坏-创造的循环轮回,到六道轮回,前世之因,今世之果,前世我是菩提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是佛陀座的一朵莲花 ,历经千年修炼幻化成人形,得已相遇。由梦开始,由梦结束,僧人的爱情也许以这样的结局处理或者才合乎情理。但却让人读来少了些真实感。

  从成长角度来看,童年阴影确是人成长中难以治愈的创伤。身边也不少这样的例子父母离异的、父母过于专制的。有时事情经过去了,而仍耿耿于怀的是人自己。无止境纠缠,只会带来无止境的烦恼痴欲,只有选择放下坦然面对,才能解脱

  总的来说,一本书,无论故事如何,能让人有所思,或豁然开朗,或增长知识,那就足够了吧。

  《步步莲花》读后感(七):吾怜汝心

  对于言情小说,我之前一直有一个自以为是理解,就是所谓的古言就是用文言写出来的言情,接连看了几本被冠之以古言的长篇,发现不是以后便恼羞成怒,觉得有挂羊头卖狗肉嫌疑,直到言情小说爱好者指点之后才知道是自己弄错了,心中便不由的喟叹,是不是以后也不会看到能用文言写的言情小说呢。兼合《游仙窟》的香艳与《任氏传》的绵邈,唉唉,我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难为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初看《步步莲花》这个名字的时候想会不会是蜀后主孟昶和花蕊夫人的故事,步步莲花嘛,或者附会到隋炀帝身上也成,再看副标题——在梵音缭绕的印度与灵魂伴侣相遇。嗯,在印度跟和尚谈恋爱,很是引人遐想啊,大师会还俗么?万一写滥了岂不扫兴,半是犹疑半是好奇看下去。

  女主角的名字半雅半俗,娜兰,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娜总是让人感觉一点流莺的味道,兰又是空谷幽物,不容亵渎的,可不是半雅半俗么,不过身世写的确令人神伤,幼年失怙,尚还年轻貌美的母亲终于顶不住“寡妇门前是非多”嫁与一个级别不低的领导可怜的娜兰碰上两个恶毒姐姐事事为难,其实便是翻版灰姑娘的故事,但在传统的东方社会里,即便是现在也听得惊心,根本买有灰堆里捡豆子,遍寻不着仙女教母拯救,只有一个孤独小女孩自我保护苦痛挣扎,有人道:差了差了,她只是父亲去了,母亲还在,怎能说孤独呢,这是硬伤啊~你瞅瞅她母亲在与不在有何分别?想起有人做过的实验,将母猴模型三个分别栽上倒刺或是灌以冰水,小猴子都还是一定要抱住模型,却对灌上冰水的“母亲”退避三舍,做女儿的不怕母亲有时冤枉或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强颜欢笑,唯独不能受着母亲的漠然,甚至于,这漠然的动机便是恶毒的……

  所以她去了印度因为遇着大辛生出永居的念头,皆是因为童年时这段缺失,她需要一个能有庇护她,能够将她融化在心中的人,永远云淡风轻,更重要的是,永远,若离又若即,是耶非耶,偏何不可触及。

  汝爱吾心,吾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无生怖心,无生是非心

  《步步莲花》读后感(八):梵音缭绕——读《步步莲花》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是喜欢印度的,记得小时候看到印度的电影,故事情节一般都不会记得太清楚,可是电影中那些人物载歌载舞情形总是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欢快节奏欢乐舞蹈,那时候,与我而言,看印度电影就是为了看这其中的歌舞

  对于许多人而言,印度是神秘的,这种神秘源于佛教,源于那种可以让人灵魂得到宁静世界。虽然没有去过印度,但是精神上对于印度的向往之情是很深切的。虽然作者将故事设定为言情类的小说,但在私看来,这实际上可以算是一场印度的心灵之旅,和感情有关,却又和感情无感,一场纯粹追寻之旅。

  这是一种对灵魂的呼唤,书中的女子,因为这样的呼唤开始了她的寻找之旅,去过埃及,想要印证那种呼唤却没有得到满意答案,在几经回转之后,她将目标设定在了印度,也许这一次会是真正的唤回灵魂之旅。

  主人公娜兰是个心中充满悲伤的女子,家庭变故,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受到外人的欺凌,各种伤痕在她心中渐渐积累,她就是带着这样的执念和伤痕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洗涤之旅。通过在网上认识网友,她有了一个不错向导,小辛就像是一段旅程必不可少红线牵引着她,带领着她,让她迎来那个灵魂深处的伴侣。

  不知道在这个物语横行的社会间,还有多少人会相信灵魂伴侣一说,因为大部分人在注重物质利益之后早已失去了那个灵魂伴侣的陪伴,或许还有一小部分人会有那样的幸运。对于每个人来说,如果能找到那个只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将会何其幸运,想着在这个世界上,当你面对那么多冷漠而又陌生的脸之后,在不远处,还有那么一个人,只有他能懂你,只有他能抚慰你,你们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解释理由,也许一个眼神,或者几个字眼默契在你们之间流淌,即使在茫茫人海中,旁人也无法插足你们的二人世界。

  当娜兰找到她的灵魂伴侣,当她获得心灵的救赎之后,她的心就会变得豁然开朗,执念开始渐渐散去,甚至,在她回国之后,还能坦然去看望两个一直伤害着她的异姓姐姐,因为在她心中,盛开的是一朵圣洁的莲花,遍布各种美好的记忆

  《步步莲花》读后感(九):风絮飘残已化萍

  在《大方》第2期,安妮宝贝的一期专栏《在印度》,她所见到的印度,是一个和自然无限融合人们安静笃定的生活和劳作的国度。但是她旅程多半时间回转于贫困偏僻农村,并没有深入它更实质更深层的生活,但是她的印度印象依旧不输于其他人的,反而更胜一筹。而西岭雪的这本书,给我们的是一个印度的两重的初略描述,而在两个极端之间又是一段与僧人的柏拉图似的爱情故事

  旅行,也就是希望借助陌生的环境找到自由的灵魂。 娜兰通过交换旅游的方式,借助当地人小辛体验印度风情。虽则是一次异域旅行,实则灵心自修之旅。娜兰心里藏着很多的事,想找答案。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痕,要怎么回忆呢,那些好久都没有想起的事情。可它们安静的在那里熟睡等待被唤醒。恼恨母亲匆匆改嫁,耿耿于怀继父家的姐姐们的刁难,于是心里的疙瘩越来越堵着慌。

  跟着小辛游览至旧德里,与新德里的天壤之别奇特的喊价,遍地的神牛,恒河的日夜凄美的泰姬陵,每一个景点,每一件新奇事物,背后都同样存在一个故事。神秘的印度在作者笔下慢慢的通俗展现出来,不一样的地域风情,人物风俗跃然纸上

  尽管与小辛虽说有语言障碍,还是很谈得来,说的话竟比以前说的还多,似乎娜兰心开了。可是在独自前往瓦拉纳西,遭遇骗子被搁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一刻,娜兰绝望了不想活,在一池水准备自溺,却又被过路的僧人大辛所救。

  相处的过程,娜兰竟然发现这次印度之行带着宿命指引,原来她是为了他而来。谈娜兰,英文读法娜兰谈,音译也就是那烂陀,即莲花。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早就不信的她居然爱上了苦行僧大辛,结果却不得。

  在对话的过程,娜兰最终还是参悟了。也许曾经我们沉浸在某个幻想里太久了,就有一些“障”,不经历某些变化,我们是不会突破的。而大辛即是她的缘,也是她的劫。如今执念已勘破,一切也都重新开始。

  我们都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兀自盛放,远观朝潮夕汐,不如专心做自己的功课,因为我们的业并未完,完成一个还有一个。

  《步步莲花》读后感(十):我们都在寻找灵魂伴侣

  我相信,每一个爱上文字的人,一生其实都是一场苦旅,孤独寂寞地走着,然而却总是不失希望地,仿佛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自己,将自己沉睡的痛苦唤醒,将自己一步步引领到他的身边,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渴望一个灵魂伴侣,但我们不知道他是谁,我们只知道向前直着,任凭命运的指引,直到那一天来到。

  而《步步莲花》显然是为了昭示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中国的女教师,千里迢迢地飞奔到印度,她以为自己只是爱上旅行,她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一次寻常逃避,却不知道,那里的他正一直在等待,如她一样,在寻找。

  本书以莲花为中心,故事也恰如莲花绽放般,干净透明,却又一层层一瓣瓣展开。故事的地点也是从古老的印度那里讲述,更让人有一种与佛接近般的喜欢。

  谈娜兰,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异姓姐姐欺凌,母亲厌烦的一个孩子,心里满是伤痕,除了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再没有温情,于是常常走得很远,以忘却这世界的痛苦。当她与印度男孩儿小辛在网上成了朋友相约着旅行时,她并不知道,那个她生命中的灵魂伴侣,正在以神秘的脚步,一步步靠近。当他们终于相遇时,我们的心也随着她一同地心痛,一同地难过,最后再一步步走向解脱。

  她爱上的他,也许是前世的一段因缘,也许他是佛前一朵莲花,也许她是一片绿叶,相逢的一刹那,便有了来世的苦苦追寻。

  也许正如佛所说,万事皆有因有果,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种寻找,但是我们的因在哪里,我们的果又在哪里。

  但是我以为此书的各种铺陈太过冗长,而且有一种可有可无拖沓感。娜兰与大辛的相遇,到了书的中部才终于展开,而这险些让我失去了再读下去的兴趣,作者也许本来只是一次旅行,为了添加这样一段心灵故事,而刻意营造,但是显然故事的主题又不足以写出更惊心动魄的故事,于是便将自己的旅程里的杂事事无巨细地罗列,而这些也无非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印度,但与本书似乎并无多大的关联。若是写一个心灵故事,两个主人公足够写得精彩,但是笔墨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了。尤其后面有一段写中国人的行为的细节,简直就是多余,倒更像是一本纯粹旅行书,只为了抒发个人感受而作,却于主题并无任何相关之处。

  描写各类风景与景观的故事也很多,但更像是作者对于宗教知识的一种炫耀,而缺少一些渗透灵魂的让人醍醐灌顶的清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步步莲花》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