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是一本由[法]皮埃尔·皮卡尔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84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一):再等20年,中国说了算
这将是巨人间的对话或者冲突吗?这本书既不是一部未来主义著作,也不是一本科幻小说。它是预测、分析和展望未来的产物。我们将朝着新世界迈进,更好地理解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将使得我们能够提前做出预测,以确保能成功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中国是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陆国家,其经济实现了近10%的惊人增长率,并且增长很有规律。
能证明这一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比比皆是。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这样的增长和成果,这对于二十年前的大多数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三):速度之快
中国的变化太快,城市、文化、生活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事物在猛烈地推动和催迫着人们,因而出现了大量名不符实的脱节现象。中国人普遍具有这种感觉:由于变化太快,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知识够用,人们随时都会面临新的情况,需要去仔细琢磨。而大多数中国人会有种感觉,好像有一群人正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四):强国
有一种玩具被称做中国盒子,由许多层组成。打开外面大盒子,里面还是一个中等盒子,盒子里面又是盒子,直到打开最小的盒子,才是谜底所在,此词常喻极尽复杂之事。在21世纪到来时,几乎所有人都在惊呼一个中国世纪的来临。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五):飞速发展中
皮卡尔指出,对于那些不熟悉中国的欧洲人来说,从当前中国人的着装上已很难分清哪些是中国人,哪些是日本人或韩国人,中国变化太快,城市、文化、生活等都发生巨变,新事物在强烈挤压及推动着人们,因而出现了大量与事实不符的脱节现象。中国人普遍都有这种感觉: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知识够用,人会随时遇到新情况,需要去琢磨。而大多数中国人也会有这种感觉,就像有一群人正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六):值得推荐
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西方霸主地位的丧失以及新兴国家的飞速发展,这些现象将标志着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世界会因此而张皇失措。而这些,都是可预见的未来。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七):社会变迁的速度
如果说两百年前中国在欧洲人眼里的形象是“一个停下来的帝国”,那么现在中国就走于另一个极端:一个不停快速变化的国度。其中的悖论是,可能由于中国人生活在其中,自己对这个自己生活的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中国,有时还不如外国人看的清楚。 法国地缘政治学专家、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表述了他一贯以来的观察中国的态度:从城市和社会的变化和视角来体验中国社会的变迁。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八):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说两百年前中国在欧洲人的眼中的形象是“一个停滞的帝国”,那么现在中国就趋于另一种极端:一个急剧变化的国度。其中的一个悖论是,由于中国人身在其中,对身边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场景的观察,还不如外国人看的更清晰。
法国著名地缘政治学专家、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表述了他一直以来的观察中国的态度:从城市与社会的变化视角来体验中国社会的变迁。皮卡尔确信,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只是个时间问题。
埃尔·皮卡尔喜欢中国人在面对压力时所体现出的那种淡然态度:即使在压力很大的环境下,中国人也一如既往地承受,表表对一种生存深刻的理解。而皮卡尔也已经不是一个冷淡的、徘徊在中国城市及乡村外的旁观者。他很深切地关注中国那些正在消亡的村庄,也正深深地思索着中国的未来。正是这一点,使《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不同于其他描述中国变化的书。和皮卡尔的前两本著作《中华帝国》、《奥林匹克中国》等书相比,《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则显示出对中国更深刻的理解,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中国通。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十):太好了
这的确是惊心动魄的场景。而结果就是人们受一种强烈生命本能的驱使,不问结果先干起来再说。虽然城市地图不断更新,但总是赶不上工地的建设,正因如此,记录中国的剧变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它那种令人畏惧的摧枯拉朽的中国式速度已使许多事物和记忆化为尘土,一切都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景象。很难说简单说这是好是坏,或许是既好又坏。
埃尔·皮卡尔也喜欢中国人在面对压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淡然态度:即便在压力极大的环境下,他们也一如既往地,表露出对那种对生活深刻的理解。而皮卡尔已经不是一个淡漠的、中国城市和乡村外缘的观察者。他深切关注中国那些正在消亡的村庄,也想思考着中国的未来。正是这一点,使《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不同于其他描述中国变化的书。和他的前两本著作《中华帝国》、《奥林匹克中国》等书相比,《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则显示出对中国更深刻的理解,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举重若轻的新中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