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色杀人耳语》是一本由(日)绫辻行人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多了零食叔的作品我就发现几条规律:总会有个变态或精神不正常的貌美妈妈;总会有一个或几个病娇美少年(美少女);书中经常插入大量回忆杀(我怀疑零食叔是为了凑字数);很多主角都会有不堪的童年回忆;会有大量文字描述血液及黑暗……零食叔的作品大体上是不错的,不过我忍不住想问一句:叔你有恋母情结吗?
《绯色杀人耳语》读后感(二):魔女的失败
绫辻行人的馆系列非常精巧,可惜转入心理悬疑的杀人耳语系列后就逊色很多(至少就目前看过的绯色和黄昏而言)。
绯色杀人耳语中塑造的形象尤为差劲,基本上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努力地想要营造魔性氛围但又僵硬地失败了。连所谓魔女的领袖人物的大小姐也可以被织作碧小姐完败(这么说起来这两本书的确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说到恐怖,这一本书籍读起来的感觉是那种光天化日之下仍感觉得到阴森森的气息。
无形的枷锁牢靠每一位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一个又一个泯灭个性的优秀女子。
作家展现在读者面前那繁华茂盛树林包围的阴凉女子学校,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悲剧。
用了两个小时左右看完了整本书。好吧,因为是推理部分极少且可以忽略不计的恐怖小说,所以我并不赞成用看推理的眼光去看这本作品,全文散发着欺凌的校园氛围,各种鲜血四溅啥的在晚上还是很有快感(?)。且凉子的形象其实对于当代中二少女还是很有代入感的。以少女角度叙述还是很细腻的文笔吧。
全文都有讲到当代社会重视的校园欺凌,关于“魔女”自信论在乙一的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里也有看到,由此对比还是这本更为出色一点。
但是相比起绫辻其他的恐怖小说还是太稚嫩了点,且全文带着我无法忍受的恋爱的酸臭味嗯……
本作应该算是一部恐怖小说,而非推理。封闭的女子贵族高中连续杀人事件。精神异常的女子在月经不调时就会杀人,被医生洗脑后彻底变成另外一个人。最终因人到中年停经后再次开始杀人……
月经不调诱发精神病的病理机制是什么?是否能通过某种手段使病患忘却本来的身份,进而认同伪造的身份吗?本书并没有从医学上做出合理的解释,实际上即便是专家也无法解释吧。
作为一部恐怖小说,如果读者是中学在读的男女少年,似乎还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阅历较多的成年读者恐怕就不会有太大兴趣了。另,本书对精英模式的青少年教育方法提出了较为隐晦的批判。从这方面来说,倒是符合绫辻行人教育学博士的身份。
《绯色杀人耳语》读后感(六):某种套路
最近连着看了两本耳语系列,途中插了两本三津田的家系列,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怎么都是一个套路换个故事框架就可以连着出?
关于绫辻老师这两本耳语系列,真是连猜凶手的兴趣都没有了= =
实在是老师笔下的人物,有全名出场的,除了主角(及主角家人)、相帮的友人、被害人、就剩下凶手了……
以绯色为列,主角进了一个班级,从头到尾出现了7个有名有姓的同学,死了6个,剩下那个完全排除
出现两名老师(数学及班主任)、图书馆老师、保健室老师及宿管员
大致排除一下就知道谁是凶手了
不过,这书不能较真,因为完全没有推理破案的成分,如果绫辻老师反其道而行,硬是把一无关人员掰成凶手也能掰的成!
绫辻行人的名号还是相当响亮的,这本书的名字也起得有点诡异,但是看下来实在是一般。
说这本小说看着像电视剧不是画面感强,是觉得像电视剧脚本。质量一般。私人觉得好的小说是只有文字能表达出各色人物内心活动的,是影视无法完全表达的。看过原著的读者说改编的影视剧不好,有一部分就是肯定了小说的表现力。可是这本太平淡了,随便一拍就比小说感觉立体了。提包像韩国恐怖校园电影那样。
一开篇看到两张场景图,挺让人兴奋的,可是看完简直觉得没必要画什么图。其实从《迷宫馆》开始就觉得画的图是故弄玄虚啦。
只有一篇“回忆”的部分交代了谋杀细节,才有一点本格味道,其他简直就是恐怖电影商业片的感觉。
《绯色杀人耳语》读后感(八):作为青春小说还算不错
虽然LZ表示更喜欢同为青春文学系列的another(“那个”多威风啊!LZ最喜欢“那个”了!!
入手好久今天才得空看完。看完第一感受,排版挺空看着挺轻松的。
明暗双线推进,多人称叙事方式,似是而非、仿佛梦呓一般的插叙(零食老师也是小括号党么= =)在黑暗馆那本里不是显得满流弊满震撼的么!
为什么在这本里这么令我发笑呢。。。
好吧好吧如果你要说这就是写给中学生看的小品干嘛非要和馆系列这一类的正剧相比做人不要这么苛责激进好吗。
是啦是啦。
起码情节引人入胜案件接二连三凶手也算意外(虽然想到可能是这样但是总觉得零食老师不会这样结果还是这样= =!)。此外,还有少女突破自我的纯爱戏哦(青春小说必备!
最后,老师真是个妇女之友。大姨妈什么的,也曾出现在之前的系列作品中。(不过刚才顺手点去看这本的豆瓣书评怎么最热评论一上来就剧透啊= =我本人还蛮喜欢先马克未读书籍然后再找来看,如果马克的时候被透了推理意义何在啊摔!)
《绯色杀人耳语》读后感(九):低成本血浆恐怖电影
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就在想,剧情的发展怎么这么像是美国那种低成本血浆恐怖电影,而且越到书的后段,感觉越像。
对了,就是那种电影,(例如《惊声尖叫》、《黑色星期五》、《万圣节》)。电影的场景,比如是女生宿舍吧,女主角肯定很弱,或许有个比她还弱的男朋友,身边有一帮讨厌的女同学,或许会有一个好朋友还比较正常,然后会有一些一看就很诡异的角色,比如带着黑框眼镜的老处女教师,智力残障的保洁人员,色迷迷不知所谓的邮递员……接着剧情的发展就是招人讨厌的女生一个个被害,血浆到处乱喷,最后结局肯定是女主角快被杀害时突然会有一个人冲出来救她,然后女主角对救她的人万分感激,殊不知镜头一转,救她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凶手,杀人的理由肯定很扯蛋很雷人很弱智很低级。
然而本书也基本延续这个套路,没有推理,没有逻辑,甚至一点都不恐怖。至于凶手是谁,结合绫辻行人以往的烂作,其实很好猜,当然这种没有约束的剧情,结尾处作者想说谁是凶手都能自圆其说。
所以成本很低,写作的成本。
唯一的优点,绫辻行人似乎很喜欢这种相似双场景、相似双人物、相似双时空的叙诡写法,这也算是看他作品的一大乐趣吧。
最后,杀人耳语系列还有两本待看,如果都是这样的水准,我真心不想浪费时间。
《绯色杀人耳语》读后感(十):论大姨妈是否能成为杀人诱因
主角凉子被宗像家认祖归宗,离开把自己养大的养父母家,来到宗像家的寄宿女校就读。这个学校有着极为严厉的校规、老师性格怪癖粗暴,班长及同学态度冷淡,同宿舍的高取惠还自称是魔女。第二天,高取惠的尸体被发现,身上淋过煤油被烧死,而对外则宣称是自杀,与35年前的事件极为相似,接着同班的5名女学生相继被害。凉子得知班的同学进行着狩猎魔女的游戏。一群被严厉校规约束的大小姐们为了让自己被压抑已久的人性得到解放,发泄不满,于是假扮成审判者,对被宣判为有罪的魔女进行惩罚。
随着大姨妈到访,凉子的血色记忆慢慢苏醒,也想起了4岁以前空白的那段记忆。中间爆出她有梦游症,怀疑是不是自己就是杀害同学的凶手。其实被单独关禁闭的那位同学被害,还是能缩小凶手的范围的。当然,主角有不败因子附体么,当然不可能是凶手咯,于是真凶揭露的时候还是觉得蛮扯的,尤其是老师你分析的原因。。。
此书中的杀人事件有三起:
2、高取惠的自焚案
3、5位女生被杀案(可以算是另一个审判者的身份来惩罚有错者吗?)
每章的姐妹开始会以为是凉子在回想和自己姐姐的记忆,其实是说加代和千代姐妹之间的事情。
这本小说就是在讲从小就精神障碍的人犯下的杀人事件,还要扯上“月经”。。。老师你一个大男人老是写大姨妈的问题不觉得奇怪么。。。。
性格扭曲、内分泌系统紊乱、月经不调,于是月经正常人正常,月经一停,杀人慾望就会爆发。
这不扯淡么,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