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是一本由造梦师 著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书是标准的软科幻,即书里一些科学技术发展是没有现有理论来支撑,直接就发展到宇宙飞船外壳能扛住恒星温度的程度,在宇宙间的跳跃也是瞬息而至的虫洞设想,还有可以让人重返年轻的安眠仓等,这些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科幻的幻想,当然,作者这个设定也是为了更好的讲故事。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梦想,和心爱的人以及几个智能机器人,驾驶宇宙飞船在太空里遨游,偶尔去有生命的星球帮助他们进化,小心翼翼的扮演上帝的角色,这样的情形真的只存在梦中,本书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有永远都不会老的俊男美女,有可以与任何生命用脑电波沟通的可爱小机器人,有全身金属和武器的护卫机器人,更有一个智慧型虚拟电脑人物达尔文,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降落在有可能诞生生物的星球上去研究新物种和追寻是否有上帝种族存在。
本书的语言方面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很直白简陋,但是与这个故事的世界观却异常匹配,主角一行人降落在一个冰与火的星球,遇到巨大云水母和冰蛇,并用热武器与之战斗,帮助有了一点智慧的种族战胜天敌,然后挥挥手重新出发。
这样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探索未知,然后帮助生命的故事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而本书的立意也不简单,依旧是从资源匮乏为底色,地球确实已经没有什么新鲜营养来给予我们,但是当抬头看的时候不要忘记,宇宙是无限的,只要走出去,资源就一点都不是问题。本书故事的这种探索精神就很让人心动,恨不得马上就有这样的机会去大显身手,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梦想,又可以发现资源造福全人类。
小说虽然是软科幻,但期间对于是否存在一个造物主这样的种族思考其实是很有深度的,外星文明是否存在,以及他们的科技是否超越我们,我们是不是小白鼠,是否曾经有这样一个种族也像书中他们帮助弱小一样帮助过我们等等,这些问题现在没有答案,但我相信不会永远都没有答案。
科幻小说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受人欢迎,其实正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去突破现有的科技束缚,让思想穿越时间与空间,自在遨游,本书故事便做到了。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读后感(二):险象环生的星际探险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是作者造梦师的新作,书中讲述在银河宇宙中的探险故事。茫茫宇宙,星河璀璨。达尔文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和机器人宇航员沿猎户座旋臂跳跃飞行,环游考察银河系,当进入了地火星球,这是个海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可是海底又有火山岩浆的人间炼狱,地火星球外的人是不容易发现到的,而海底的不明生物因为冰层隔绝也很难出来,达尔文号开始探测时都不确定上面是否有高等生命和文明。一部险象环生、步步惊心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科幻的世界里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作者的奇妙的构思下,故事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爱情故事却是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终将有一天,人类是会不得不走向星际的。因为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能源终究有一天会枯竭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类只能在基因改造上努力,人类有更强壮的体魄、更好的适应能力,为人类自己而战。
在这第一部的故事中迷失了自我,却有着太多的悬念留给了读者。我想,在下一部作品里一定会了解到真相,这是需要一个寻觅的过程,也会寻找到自己的真爱,迷失注定会转变为机会这样读者肯定会期待着一部新的续篇,来与主人公一起完成星际之旅。异星的婚礼也是令人觉得新奇,让人无限遐想。新的人物逐渐登场出现,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找自己曾经遗失了的记忆,并且还要寻找到至死不渝的爱情,读者为主人公的离奇经历故事所吸引。
科幻小说,可以让我们开启无限的遐想,在无穷浩渺的宇宙星球里,找寻我们人类的未来家园和真正的爱情,让我们在遐想的空间里找到自我。看了这本书,会让我们深层次含义去思索,我们人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让我们如何去应对目前的困难,应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
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个性鲜明,追求完美,描写的场景宏大,故事穿插有序,拓展了读者的眼界和思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根伟新颖,一个体态曼妙的人形就是由多个星座喝星云组成,说明了天地人的一体结合是多么的完美。
探索外星文明,需要研究著名的“费米悖论”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在宇宙的范围内,生命应该是在很多星际之间是应该存在的,外星人也许早就到达地球了,可是我们却没有发现外星生命。也许外星人也没有找到我们的地球,外星人在哪儿呢?
这是一部惊险却唯美的科幻小说,让我们跟着书中的故事遨游宇宙,去一起见证外星文明的奇迹吧。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读后感(三):科学的尽头,想象的极致
科学的尽头,想象的极致
前不久,看了一部科幻的小说,《与罗摩相会》。这部小说很有名气,在世界科幻小说的范围内,也是享有盛誉的。我很期待地就开始了阅读之旅,期望着这部不同凡响的小说,能给人以不同的阅读体验。但是,事实上,我的阅读并没有感觉到很顺畅。这倒不是说小说写的不好,而是我的一个期待,在巨大的愿望诉求上,并没有得到满足。换句话说,我对作家对外来生物和外来文明的描述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具体实在的东西,更不用说一些先进的历史和理论上的突破创新了。
从始至终,我都处在一种悬疑的状态之中,一艘来历不明的飞船,里面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机器,没有人,也不知道飞船的目的性。这种悬疑感给了人巨大的的猜测的空间,也产生了艺术上巨大的情感张力,阅读者被什么吸引着,从头至尾寻寻觅觅,可是到最后也是什么都没有发现。探索者离开了这艘神秘的飞船,眼看着它向更远的地方飞去,就和它来的时候一样,没有人知道这一切的发生是为了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
我有点失望,然后又不禁佩服起作家的高明和伟大来。对于宇宙世界来说,人类目前的知识积累和科技水平,在我们的星球上也是会受到许多限制,放在更广大的区域内,则显得非常渺小。我们就像一只井底之蛙,窥探着外面的宇宙和星球;活着就像一个成长中的小毛孩子,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可是我们也自高自大惯了,因为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我们的视域之内,存在着与人同样智慧的生物。我们是唯一的,这也许是使人骄傲的一个原因。
可是,即便我们如此骄傲自满,也还是有着自知之明的,这也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优点。正因为我们不知道许多东西,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以及先前发展的动力和愿望。《庄子》里有一句话,井蛙不可语于海也,夏虫不可语于冰也。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物,盲人摸象的阐述,是并不能让人满意的。因为许多叙述,都缺乏可以并列比较的认识。而且,没有标准和维度的比较,根本没有意义,只是一种虚妄的形容。这么一想,就感觉到《与罗摩相会》这本小说的作家的独特来。因为他完全看到了这种结果,也明白导致的原因,所以非常聪明地杜绝了这种缺陷。
科学幻想可以无边无际,但是也要有描写和形容的基础。如果不能,那么你就要假设一种高度不可企及,不要陷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这对当下中国的科幻作者来说,借鉴意义巨大。尤其是一个新学习写作科幻的小说作者来说,更是要看到自己和外国先进同类小说的差距来。积极改变自己的创作思路,然后打造自己的写作风格。这样,我们的科幻文学作品才能越来越好。具体到造梦师这本小说来说,应该是向科学的一种致敬,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永远不息精神的敬意。
科学没有尽头,想象也没有极致。在虚无缥缈的亦幻亦梦之间,我们猜测着未来。它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我么要超越或者突破平凡的生活,向着远方,寻找诗意,寻找最大程度限度的自由。那也是个幻想,可是有一天终究一定会实现。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读后感(四):来一场浩瀚宇宙中的星球探险
小时候看到过一次狮子星座的爆发,绚烂得不能用形容词描述,所以以后每次提起,都会语言匮乏,只能激动地不停比划,但是听众却不能够通过我的比划,体验到那种美妙,不能不说是遗憾。
但是索性有那些天赋异禀、想象力丰富的科幻作家,比如写下《三体》获得大奖的刘慈欢,又比如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他们用绚烂的笔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外太空世界,读小说的过程就好比坐上宇宙飞船,来了一次太空旅行。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这部小说讲述了一群来自星际联盟的小伙伴探索太空,进行科学考察的故事,而这一次探索的就是玫瑰星。
这颗星球在太空中呈现出粉红色氤氲,迷人而神秘,因为探测到可能存在的生物,小伙伴们决定前往考察。
在这颗星球厚达千米的冰盖下,有一座深海地壳热液生物的乐园。这些生物不需要氧气阳光,只依靠水和地壳深处迸发出来的能量物质生存。
要去考察,那片冰盖之下的海洋,将不得不面对非常糟糕的外星环境,可能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已知的危险来自于这颗星球恶劣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星球大气层内的强烈气旋,星球表面深深的冰盖,冰盖下面又岩浆喷涌,火山喷发,这些都是探测出来的已知危险,而其中还有着未知的危险,那就是这个星球只有0.7倍地球质量,重力相对较小,在冰下热洋中有可能演化出巨大的外星生物。
这些初步探索让大家兴奋,一行人前往探索。这一行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他们的组合以星际联盟为核心,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琳达,女生物学家,长得像远古地球上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她的科研项目是宇宙伊甸园工程,即寻找合适的外星生物进行改造,为他们植入人类智慧基因,加速该生物进化,成为星球的主导物种,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星际基因移民。在本书的最后,玫瑰星上智慧发六触就被基因移植了,成为了体积更大,更有战斗力,更适于生存的物种。
另一个人类于明,是一个华人男性,一米八大个,身材标准而迷人,和琳达承包了小说中的情感戏份,他主要负责驾驶飞船,进行测绘考察和战斗等等。
而飞船上的最高智囊和统治,形似达尔文,是一个虚幻的影像;大卫,是人脑和机器身体的完美结合,生存年份是个迷。伴侣型仿真机人朵蕾是一个多面手,做饭、医疗、战斗无所不能;
还有两个反差极大的成员:大力神,重1.6吨,高两米,外形像人,却有着非常巨大的能量,在多次危险中飞出船舱,为飞船提供动力,保驾护航。小叮咚,身高1米高,重0.5克,外形像小男孩的半透明发光体,他是当时科技的顶级智慧产物,能够读人心,也就是通过心电活动控制他人的思想。
这群小伙伴在科考的过程中,都相信宇宙中有一种造物主文明,守护着每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相信银河系中有很多种高等外星文明,都像星际联盟这个组织一样,不约而同地派出了飞船,在银河系以及整个宇宙中寻找这种顶级智慧。
而事实上似乎也是如此,在此次探险中,他们看到了海底金字塔,看到了圆盘行飞碟,这些不属于该星球的产物,在玫瑰星中似神邸一般的存在。
在小说中,作者脑洞大开,为这个粉红色星球刻画出了很多种闻所未闻的新奇物种,比如云水母,一种像云朵般大小,体内续满电能的水母状生物;冰蛇,一种能够吐出融冰液在冰层中开路,快速穿梭,攻击力强的蛇状物;美杜莎,一种背后长着人脸,从脸部周围散发出蛇一样的头发,像菊花一样的东西,她能释放超声波,影响大家的心智;智慧担当六触,一个章鱼状能够发明工具,建造城堡,却体型弱小,不能自保,濒临灭绝等等。
这些神奇的生物,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而宇航员在探险玫瑰星时与它们的接触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可以说作者把电影的视觉感受融入到了小说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可视的外太空世界。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的作者造梦师,是一个左手写诗右手写科幻的大男孩,每一个男孩心中都有向往浩瀚宇宙的梦想,又或者说都有过当科学家探索太空的渴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任何展望都能在未来期待实现,甚至是推动当今科技向未来的发展。就比如说几十年前科学家提出3D技术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不现实,太鸡肋,但如今3D全息影像技术却一步步得到广泛应用,广受欢迎。这些都说明了,科技的进步是没有界限的,人类要敢于想象和创造,来一场外太空的奇幻旅行便不会是一个梦。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读后感(五):愿世界和平
科技的发展应该是为了服务人类,而不是自相残杀。
01
小时候在老宅院子里乘凉,最喜欢在地上铺个席子,听奶奶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赶上月圆之夜,总是忍不住想: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吗?她们在做什么呢?月亮无声,满天的星星眨啊眨,似乎是在回应我。
长大后才知道其实嫦娥和玉兔只是美丽的传说。曾经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反馈回大量月球照片,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月球真实的样子,不梦幻不美好,根本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哪里有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啊?
02
可是,人类对广袤宇宙探索的热情从没停止过。
月球是一片不毛之地,不代表其他星球就没有高级生命,实际上,人们对外星文明的好奇一直有增无减。很多人相信,在地球之外,肯定有星球也适合高级生命的孕育和发展。自近代以来,关于有人看到UFO在地球某处降落的消息层出不穷,似乎也从侧面佐证了人们的这种猜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外星文明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确认。
无数的科幻爱好者们,用自己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心目中宇宙的样子,比如有名的《三体》,比如最近读到的《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了,《星际探险》作者叫造梦师,当然是笔名,也许是受了《盗梦空间》的启发?看了作者的背景,标签是“作家”“心理咨询师”,还写过诗歌,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经历了。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算是短篇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银河宇宙中的探险故事。达尔文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和机器人宇航员沿猎户座旋臂跳跃飞行,环游考察银河系,他们将寻找和接触外星文明,研究外星生命进化,为人类星际联盟开发宇宙积累原始资料。然后他们锁定一颗命名为地火星球的行星探险的故事。作者的博客上也发表了一部分,网友的反馈非常不错,想必这也是它最终得以出版的原因吧。
03
如何评价一个科幻小说的好坏呢?
作为一个科幻小白,我查了很多资料,其中,一个豆瓣网友的评论我很认同:一个是好点子,就是小说选择的角度,是不是能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刘慈欣写了《三体》,如果后来人再模仿写三体世界,写从虚幻的游戏中选出志同道合的人,就没意思了。另一个是好故事。如果把好点子比喻成一个舞台,那好故事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过程,舞台和表演结合起来,一个好的小说就成了。
只要涉及到外星文明,就绕不开一个理论,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大意就是鉴于我们宇宙所覆盖的范围,生命应该是广泛存在的,地外文明(外星人)应该早就到达地球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生命的存在?或者为什么他们没有找到我们?他们在哪儿呢?
一个科幻小说,如果对上述问题能给出可以信服的解释,基本就算是成功了。
刘慈欣的《三体Ⅱ黑暗森林》以“黑暗森林”法则(宇宙社会学)对费米悖论进行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其大意是指:由于各文明之间距离上的遥远性、互相所构成的猜疑链、以及各自在技术水平上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旦被外星文明获知自己的存在,就很可能给自身的生存带来威胁。其结果必然导致:具有一定成熟度和技术水平的文明,都意识到宇宙的丛林法则,各文明不主动暴露自身的存在。“宇宙形如黑暗森林,各个文明形如黑暗森林中孤行的猎人”。依此解释了费米悖论“外星人在哪呢?”的问题。按照“黑暗森林” 理论,成熟的文明都拥有“清理其他文明”和“隐藏自己”的本能。所以他们不会贸然出现,更不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星际探险:地火星球狩猎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费米悖论--被困在深海中。
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提出了这个理论。由于地下海洋形成了比流动的表面更稳定的生态系统,潮汐的改变和消散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坚硬的外壳保护了海洋中假想的生命,让它们可以避过海面上气候恶劣和致命混合气体的影响,如撞击、太阳耀斑、附近的超新星、星球运行轨道、包含磁层以及有剧毒的大气层等。任何在深海中形成的智能外星生命都必须克服一个巨大的障碍,才能到达新的世界生存下来,即钻穿地下海洋那厚厚的保护性外壳。而且所有这些努力只能让它们到达表面,要想向其他行星发送信号,可能更加困难。
《星际探险》基本就是从这个理论展开的。星盟成员进入的地火星球,是个海面覆盖着厚厚冰层而海底又有火山岩浆的人间炼狱,以致于达尔文号开始探测时都不确定上面是否有高等生命和文明。地火星球外的人很难注意到它,海底的生物因为冰层隔绝也很难出来,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外星人在哪儿呢?”的问题。
同样,从这个理论延伸出来的故事就比较有看头了。这里没有头大身子小的ET,没有外星人进攻地球的“地球危机”,似乎就是一个探险队到了一个新地方,开始自己的冒险旅程,而他们要面对的,竟然不能算“人”,而是一群海洋生物--可以喷射融冰液腐蚀一切物质的冰蛇、以超声波攻击和捕猎的人脸“美杜莎”、如章鱼般具有高级智慧的六触、巨大威猛的苍鳐.....当然,最后那个顶上镶嵌红宝石的魔法棒,还有很多疑点,它来自哪里?受谁控制?似乎也可以成为第二部的引子呢。
除了上面这些“噱头”,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书中读出的作者的人文关怀。
作者爱着我们的地球,他相信未来科技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一如我们可以去宇宙旅行探险,一如我们可以制造出像“大力神”那样的智能机器人,从书中能看出,在对敌作战中,它可是功不可没呢。
但是,作者更想强调的是,科技是用来发展地球,而不是毁灭地球的。各国虎视眈眈的核武器,具有摧毁地球的力量,其实应该加以控制,人类的未来很美好,不能葬送于内部的厮杀。星盟最后帮助六触改造基因,对抗强大的对手,算是对外星生命的基因改造殖民?也是对弱肉强食社会的一次反抗吧?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应该是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的贪欲,已经让科技失去了本来的目的,日益变得扭曲、邪恶,甚至成了互相伤害的武器。
书中的“神山”,和埃及的金字塔呼应---人们在地球之外竟然见到了金字塔!而经过研究发现这个金字塔是高等宇宙生命建立的传输门,负责传输各个星球的生命运到银河系的中心,这似乎也印证了作者提出的造物主文明的概念--有一种力量,超越星系,统治一切。最后,大Boss木乃伊被带红宝石金属棒收入黑洞,感觉就像在看魔法小樱!这结局方式太神奇了!
04
读科幻小说,就是看到了宇宙的一种可能性。
通过各种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术语,我们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库。
故事是假的,但情怀是真的。
很高兴作者造梦师写出了这么好的作品,开始觉得平淡无奇,可是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惊险刺激。掀开外衣,里面还藏着一个个谜团,很期待他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
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