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脑男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10 04: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脑男读后感10篇

  《脑男》是一本由[日]首藤瓜於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脑男》读后感(一):还是更喜欢东野圭吾

  最开始是看到别人的推荐书单里看到的这本书,并且有超高的评价以及获奖。但事实证明不能期望太高。有一些中间情节确实扣人心弦,但结局有点莫名其妙了。不过个人还是蛮喜欢男主本身这个角色设定的。

  《脑男》读后感(二):书题即概括

  嗯,怎么说呢。描写铃木一郎的地方处理不错开放结尾有些牵强。从医院爆炸解救了小孩子哪里开始,感觉写的有些粗糙文章有些零散,有拼接的感觉。但是这个研究智慧和感情分开的构思在13年前提出,还是很厉害的。期待生田的铃木一郎。

  《脑男》读后感(三):出色的,对“脑”的设想

  本来是已经看过电影的,对大胆假设很是折服。全无感情,像一个审判天上的男主角和背负着沉重现实及过去的女主角,最后的收尾冷静残酷

  原作的阅读在电影的影响肯定是有点限制想象的。比如会把整容后相貌相对普通的入陶带入生田斗真那张脸。

  小说还是有比电影优秀部分,主角昏迷人格形成,第一次犯罪时得到的自我存在感。还有女主角作为一个医生,在精神学上的补充,这些部分作为故事来看略显枯燥,但我相信这就是这本小说的独到之处

  电影则是在女主角的塑造上更为成功。总之电影小说都很不错!

  《脑男》读后感(四):柯南剧场版的既视感是肿么回事~

  前半本书还挺新颖的。大致猜到了铃木是特异功能

  个人是觉得出现科幻向但木有完全架空设定的推理小说才不是推理小说呢。这本说是日推还勉强了。

  后半本书从出现医院炸弹开始就有愈来愈浓郁的柯南剧场版的气息。终于在铃木毫发无损地穿过密集金属线将玲子救出来时达到了巅峰:怎么看都是新网王里越前和谦也以诡异爆笑的体操动作穿过红外线的剧情啊!

  最后的开放式结局噎到我了……所以到底是个什么梦啊……

  关于这本书全票通过江户川乱步奖依照惯例打个问号:果然推理得奖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得很妖娆啊~

  《脑男》读后感(五):主角刻画成功,配角稍弱

  虽然看了开头不久就能猜到结局,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精彩。对铃木一郎的性格描写和人物刻画相当精彩,把一个无感情认知的人的种种细节交代得非常清楚,不会让人有突兀和硬强加上去的感觉。性格的形成,从小的遭遇怪诞不经却又合乎常理,作为逻辑控的我对于这本书几乎无可挑剔。整本书倒叙插叙结合流畅,一条主线的故事紧凑有序,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不愧是拿到江户川奖的小说。说了这么多优点,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对于第二男女主角的刻画则相对要弱好多。把茶屋塑造成一个体格异于常人敢作敢为甚至撵走上司形象和一个睿智警察其实并无本质区别,这样带有卡通倾向的形象并不能为本书加分,而且稍显鲁莽。比起东野圭吾对加贺恭一郎的刻画差了一个级别。不过加贺恭一郎形象的丰满也是东野花了好几本书才成功的。真梨子除了交代了一段在美国为心理疾病孩子伸冤的情节外,人物性格不明显,形象不够丰满。对作者首藤瓜於的作品很期待,只可惜后来很难再看到。

  《脑男》读后感(六):更能成为优秀电视剧剧本而非优秀小说的作品

  我只想说一点,这书中人名也太奇葩了吧,冰室、茶屋…人名地点傻傻分不清楚啊!

  .s. 这作品是2000年得奖的,作为这种心理和医学结合想象和悬疑题材估计是先锋之作,对当时的推理小说还蛮有启发意义,不过放在现在来看就流于普通了。整体逻辑故事性还行,部分内容牵强附会,有bug,特别戛然而止的开放式结局(最讨厌作者想不出合理解释不想写了就用什么开放式结局来敷衍读者的行为了),最多给两分半……

  .p.s.我感觉这题材现在更适合拍电视剧,男主角这种冷酷耍帅低情商智商呆萌超能力型,可是时下大热啊(请借鉴一度爆红的来自星星的都教授),精神医生女主角还可以考虑和男主发展爱情戏码,大块头警官负责传递能量渲染英雄主义…其实关键是,作为电视剧对推理的合理性容忍较大,有血有肉受众不同,所以允许狗血。可小说不同,要求严谨缜密丝丝入扣,这样不行啊…

  所以,这部号称当年全票通过的江户川乱步奖作品,追究其会得此殊荣的原因,还是评委们说得好 :"它是候补作品中唯一一部拥有独特世界文体的作品。"

  《脑男》读后感(七):人间失格

  我有点责怪真梨子。

  看完整本书,我想起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的一段话: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面对阻碍前途绊脚石,蟾蜍,会绕路而行。

  而铃木一郎,只要你轻轻推推他的后背,他就会一直向前走,不论是绊脚石还是墙壁,都不会让他停下脚步,他没有悲痛,不会狂喜,完全没有“生而为人”的自觉

  越看到后面,对于铃木一郎的存在越觉得心疼不已,为什么真梨子最后要对脸上出现那样无奈忧伤表情的铃木一郎说那样的话,为什么不能安慰他抱抱他,这个世界上,终于会有问题让他苦恼不堪,你为什么不帮帮他啊!

  将那个盗窃者推下楼梯,然后拥有自己意志支配自己的身体;关于做梦,会不会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呢。

  如果不是这样的结局就好了。

  《脑男》读后感(八):《脑男》:五彩斑斓混合鸡尾酒

  白石、黑田、茶屋、浅黄、蓝泽、绿川……没错,这是首藤瓜于的《脑男》,不是文泽尔的《穷举的颜色讲义》。正如评审赤川次郎所说:“只是,人名过于脱离现实……不管怎样,作品描绘的那个充满个性的世界是难能可贵的”。

  的确,这是一部不太好分类的作品。完全算不上本格,甚至和社会派也扯不到一起去。《脑男》这部作品,其中脱离现实的在我看来,不光光是犹如鸡尾酒一样交织在一起的五颜六色的人名而已,其故事的核心设定甚至有些超现实或者说是“科幻”的感觉。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入陶大威看成是日本的“雨人”,具有性格缺陷主人公(其实也不准确)像谜一样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总是会让读者觉得有些琢磨不透,或者说是不太真实。好在故事并不复杂,连续的爆炸案之后,精神类医生真梨子和刑警茶屋的陆续登场,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一热一冷的两条主线穿插前行,直到铃木一郎的身份和入陶大威画上等号为止,故事也在开放式的结局中嘎然截止。

  我不太清楚2000年的江户川乱步其他作品质量如何,不过既然几位重量级的评审,诸如逢坂刚、北村薰、宫部美雪都给《脑男》贴上了个性推理的标签,我想肯定是不会错了。

  但是,《脑男》就像一杯五彩斑斓的鸡尾酒,让我们了解了关于推理的另一种可能性之外,留给我们的回味少了本格的谜题和社会派的沉思,细品之下总觉得无法入魂~

  《脑男》读后感(九):感官与感情

  这本书与Perfect Sense恰巧对立。

  erfect Sense讲述了一个五官感觉逐渐丧失,最后只剩下情感的世界。

  而脑男则带来一位五官俱在,拥有良好脑力体力,却情感丧失的人。

  谁更悲哀

  我承认,开始是羡慕铃木的。

  无与伦比记忆力理解力,不知晓疼痛,不会因为情绪影响自身。我们每天被琐事困扰着,由于分心或意志力无法更加努力,于是陷入日复一日的自责与懈怠。这些都是铃木不用体会

  不用对谁负责,不必被情感束缚,这样的生活是肩负压力的人所向往的。

  然后,我看见了他的困惑痛苦

  没有情感意味着自我意识的丧失,意味自己只是身躯的拥有者却不是支配者。

  悲哀莫过于此。

  分不清喜欢与讨厌,无法体会一个人不同表情下的含义。铃木的世界是黑白单调的。他只能识别命令与字符,除此之外都是空白

  于是我有些明白Perfect Sense众人狂欢的意义。

  虽然丧失五官感觉,虽然而不能听,眼不能见,食不知味,然而唯有感情,剥夺不去。你明白始终有人陪在身畔,眼外的世界依然美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与此对立,当铃木深爱的祖父与窃贼搏斗,没有感情的他体会不到自己该怎么做,不知道祖父的死意味着什么。而盘踞在心头的只有空虚茫然

  也许就在那一刻,铃木算是死了。操作木偶的人不在,木偶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力

  所以在尾声中,逐渐复苏情感的铃木也许注定在自责与愧疚中度过,也许随着情绪的增强,超能力会削弱。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

  也许情感,是我们活着的唯一证明。

  《脑男》读后感(十):没有情感之后

  之所以对《脑男》这本书产生兴趣,源于它曾被改编拍成同名电影。就像这本书里表达的,人的脑袋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我或许很多重要的事情不好,譬如英语单词,但对当初每周都要浏览的电影信息都还留有印象,尤其是被选中编辑杂志上的那些。《脑男》的剧照和剧情简介我都还记得大概结果是电影没看却看了书,看完书之后对电影也没有了兴趣。

  《脑男》得到过江户川乱步奖,但它其实不太像推理小说。书中的案件不复杂,也不重要,纯粹以一个引子的身份出现,引出神秘的男主角铃木一郎。如果一定要说推理,整本书的推理都用在铃木一郎这个人的身份与过往的追踪与探究上面。

  虽然铃木是这个故事的灵魂,但他从头到尾都与其他人物及读者保持着疏离和距离。我们跟随着精神科医生真梨子一点一点地看到他从出生到成人后的所有经历,但他始终是神秘与难解的。

  真梨子跟铃木就像两个对立面,前者因为感情过于丰沛而失去立场,后者因为缺乏情感而坚定地、不择手段完成自己的目标。作者想通过这本书探讨的大概是情感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包含欲望,导致了谎言软弱嫉妒和贪念,造成世界的丑恶黑暗。作者缔造了一个生来就避免了邪恶与欲望的人,这个人既是接近神的存在,也是类似机器人物体——是的,没有情感,甚至无法称之为人,我想,这个也是作者给出的答案。尽管很多不好的结果都由情感而来,但没有情感连自我都无法形成。

  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但神最后到底还是染上了人的色彩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有一个翻译作品难以避免的弊端,就是行文造句读起来让人不太舒服。自从以前大学老师说马克思作品的原文版非常好看之后,我就深深感到学好一门外语是有多重要,之后每一次读翻译书籍就更深地再多感受一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脑男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