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利的猫》是一本由[美] 佩格·蒂特尔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利的猫》读后感(一):图利的猫猫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缺点,那么唯一的缺点是副标题“史上最著名的116个思想悖论”起的有些蠢,听起来就像卖不出去的书在吆喝一样。
1,思想实验是什么?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思想实验呢?宽泛来讲,恰如本书书名所示,’假如....会怎样呢?‘——从事思想实验就是在假定的框架内进行推理论证。如同常规实验一样,思想实验需要设定一个情境且聚焦于由此产生的结果,而不同于常规实验之处则在于思想实验是在心灵实验室中进行的。故其情景多为虚构——经常极富于想象力。“
2,思想实验能够做什么?
《图利的猫》读后感(二):世界是真的么?
本来我以为哲学其他没有什么值得了解的地方,不过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还有一些。
一些科学之外的东西。众所周知,现行的科学,例如数学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性的公理上,虽然由这些公理推导出来的逻辑无懈可击,不过这些作为基础的公理却是脆弱不堪。因此现行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更多建立于事实和可重复性中。不过事实的基础实际上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去体现的。如果我们的感觉本来就是在骗我们的呢?这个世界又如何解释呢?包括时间、空间的感念又如何去解释呢?相信看过黑客帝国的人都会了解我所说的意思,如果我们现在的社会只是由一个机器系统反馈给我们的感觉,那又会如何?
5 电车抉择( 外科医生, 5人器官移植及1个恰巧体检的人, 例子赞) 论不作为的意义. 积极指帮助, 消极指规避伤害.
6 堕胎, 个人权利至上. 一个人的自由权及幸福及快乐远远大于十万个人. 例子小提琴家与肾透析, 微小世界不断生长的小孩. 论堕胎的合理性.胎儿何时有权力使用当事人的身体.
8 富人做慈善. 国富论, 看不见的手指引增加社会公共财富.
9 世界绝不是由无知之幕进行公平分配的, (小岛上的农夫与杀手)
10 也许我们会开始谈论公民被召唤去为他人奉献生命, 呵呵. (献血)
《图利的猫》读后感(四):图利的猫
如何做哲学?或说究竟选择何种方式进入哲学?这几乎是每个哲学系刚入门的学生或哲学爱好者都会遇到的困惑。一般说来,我们多是通过阅读各种大同小异的哲学史教材得以与哲学结缘,进而深入其中。尽管市面上也有不少哲学原著选读,或是针对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语言等不同分支领域而编选的文献读本,但往往陷入历史背景、人物著作、以及文本阐释的冗杂窠臼中,反而淹没了具体的哲学问题。那么,是否可能让我们直面哲学中重要的基本问题,同时不受限于专业术语、历史背景所设置的过高门槛,通过想象、推理、思考针对相关问题的具体情境事件,进而进入哲学、感受哲学、思考哲学呢?如果你正有此困惑与需求,那么这本佩格•蒂特尔的《图利的猫——史上最著名的116个思想悖论》绝对是你梦寐以求的对症良药。
本书作者以哲学各个领域的基本问题为导向,直接从原始的哲学文本中编选了116个具体的思想实验,不仅为每一个思想实验给出了清晰简明的介绍与论证,还为读者指明了各个实验对应的哲学问题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刻追问与目前所面临的挑战。这里面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阿基里斯与乌龟赛跑的悖论、笛卡尔有关梦与恶魔的论证、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囚徒困境、说谎者悖论等经典实验,也几乎涵盖了现当代哲学领域中所有重要而著名的思想论证,比如奎因针对语词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Gavagai”、托马斯•内格尔为探究身心关系而设计的“蝙蝠”实验、戈德曼为挑战传统知识论观点JTB而设想出的假谷仓,还有本书封面上所谓“图利的猫”其实是在应用伦理学领域为反对堕胎以及杀婴所给出的思想实验。由此观之,本书确实如作者所言,可作为各类哲学工作者或爱好者手边最为方便实用的一本参考书。
不过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本书的另一作用似乎更为亟需而显著——超越传统的哲学课本与哲学史教材,真正起到对标准哲学教学的有益补充。我见过许多哲学爱好者以及哲学系的学生,声称自己崇拜康德、喜爱维特根斯坦、或者能大段背诵《存在与时间》里的章节片段,却不能抓住这些哲学家所面对的真正问题以及思想成果的获得方式,更别提给出一个清晰合理的论证了。对某个注脚过度诠释的激情、为某句话产生共鸣的狂喜,往往使自己成为某位先哲的票友或信徒,随之也将哲学思考转变为充满赞誉之辞的“读后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从事思想实验就是在假定的框架中进行推理论证,剥除掉繁杂的术语、浮华的头衔,甚至偶尔要克制下个人的喜好,回到问题本身呈现的情境中去思考,以此进入哲学的殿堂——想想内格尔那篇被传诵甚广的著名论文《作为一只蝙蝠是怎么样的》不就是这样做的吗?抓住重要的基本问题而不迷失,怀揣自己真正的困惑坚持追问、大胆想象、努力思索,进而意识到自己所要解决的难题以及所给出的尝试性解答——这才真正是《图利的猫》想向我们传授的思考哲学之道。
“读了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对于哲学及其他文科书籍来说,这种非专业普通读者中最常见的问题往往是最难回答的。一方面,似乎这样有关器用的问题有损哲学超然的尊严——所谓思考本身就令人快乐,这话听起来好像哲学书是专为喜好挑战自我思维极限的受虐狂们准备的似的。另一方面,像《图利的猫》这样的哲学读物确实不能给你任何实质性的利益许诺——尽管话说得有些飘渺,但丰富你的人生体验、深化你的思维认识确实才是它的价值所在——而这总也的确能在未来某个时刻、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境中显现出来。以电影为例——缸中之脑与《黑客帝国》之间的纠葛暂且不论——就拿那部近来颇受好评的好莱坞大片《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来说,观众津津乐道其炫丽特技效果与叙事技巧下的精彩剧情,认为“触及到了人性的深刻”。不过对于熟悉思想实验或者这本书以后的读者来说,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不过是以生动形象的戏剧性方式反复再现了伦理学中类似于“有轨电车难题”这样的基本问题(为拯救全世界是否能杀死一个无辜的小女孩?在杀死一人和任由五人死亡之间如何选择?)——涉及到功利主义原则、道德的绝对性、伤害无辜的合法性等等——谁说这本书的读者以后不会拍出一部更为精彩而深刻的好电影呢?
当然,也请不要对它(像其他书一样)报太高的期望——就像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你究竟该怎样生活,也没有哪本书能完全告诉你该如何思考。哲学虽然从不居高临下,但也绝不迁就懒汉。原著作者将其定位在通俗读物与哲学工具书之间,也只是想为那些愿意思考的人提供一种不同的选择。最后,我再次诚挚地向诸位推荐佩格•蒂特尔的《图利的猫——史上最著名的116个思想悖论》这本书,其不论是在本身的内涵质量、翻译水平还是装帧设计上都够得上一本“好书”的标准。至于这标准是否订得有些偏颇,还留待各位读者的去验证了。
116个?多就是少,何况本书探讨的还大多数是哲学问题呢。真可怜作者,码这么多字估计没什么人吊他。要是年轻十岁,本书能成为的我挚爱,满满的智力游戏,正适合年少悠闲跟人卧谈斗嘴。不过简单的内容还算值得玩味儿的。以下是没那么枯燥的一部分内容。
但这些枯燥的思辨除了磨练cpu超频之外,对口才也有很好的作用,要知道这些case哪一个不是TM的强词夺理呀。可是人家还能说通,能不服么??
1.龟兔赛跑悖论
2.空间有限
3.双空间,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两个不同却都存在的空间里吗?
4.时间冻结,你怎么知道昨天与今天之间,其实不是经过了几万年呢?
7.生命之书,事情即使是注定的,思虑也是必须的。
9.能控制医院的生理学家,如果你的意愿能被操作,那你是具有自由意志的吗?
10.帕斯卡的赌注,赌上帝存在有什么损失?所以那么多人就真的相信其存在了。
11.佩利的手表,该问题被道金斯(就是《自私的基因》作者)写成了一本书,叫《盲眼钟表匠》,里面有很精彩的阐述。
13.僵尸与复制人,仅仅是复制肉体能得到一个完全的复制人吗?意志可能由物质之外决定吗?
14.内格尔的蝙蝠,我们能知道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的吗?人类能否想象超越自我之外的经验?
15.中国之脑,类神经的组织、功能能否copy意志发生的过程?也许能,但未必是我们能想象的方式。如神经元数量的计算机能否模拟出一个人的意志来。
16.对拓人,如果没有精神状态,仅仅有神经基础,人会是什么样子?
18.缸中之脑,我们的人生是否其实是一场梦,更残酷的是我们不过是泡在营养液中的阿凡达?
20.大脑替换,这个课题被英国的电视剧拍出来了,在《black mirror》中的chrismas special中出现了,即使你的脑的copy被单独出来后的样子。剧本中描述得非常深刻甚至令人窒息,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深度。意识、行为、大脑之间是什么关系进行的联系?
21.特修斯之船,你觉得你是你自己吗?好绕口令啊。。。至少船的identity的认证是一件费思索的事情。
22.王子与鞋匠,我在支教时才感受到,假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较小的话,那么很多“别人”是生长在另外一个环境下的“你自己”;我这样说你就明白了:很多人会很自信满满地说,如果我父亲是王健林,那我不就是现在的王思聪了吗??是的,另一个假设就是,假如你的出生在云南农村,父亲叫者学清,那你不就是我的学生者凤林了吗??
人格与人体(包括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离程度及关系,值得思索。
23.勇敢的将军,是什么早就了你?记忆,还是意识?还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的事物?
24.莱布尼茨的中国君主,一个人需要多少记忆才能保持个人与社会身份的同一性?仅仅依靠记忆够吗?
25.查尔斯、盖伊福克斯、罗伯特,身体作为个人同一性的证明够吗?
26.休梅克的布朗逊,如果大脑交换了,如何认定谁是谁?假如我的大脑跟彭于晏交换了,那现在我是我,还是我是彭于晏??举彭于晏的例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样的帅哥。
28.大肠杆菌约翰,存在的物质对象必须是持续的存在而不可拆分的吗?
29.帕菲特的传送门,将你所含的信息全部传输,然后组织成一个人,那个人是你吗?类似复制人的思维。。。
30.维特根斯坦的游戏,语言的意义在于我们丢他的使用。
32.孪生星球的问题,同样的意义,但可能是不同的东西;语义的赋予是来自外界的。
33.莫利纽克斯的盲人,一个盲人恢复视力之后能否分得清什么是正方体,什么是球体呢?
34.失踪的蓝色调,休谟认为思想可以不依赖于我们的经验,而来自于理性。
35.休谟的恒常空间,真正的因果关系实际可能很难为我们掌握,而我们理解的,更多是相关性。
36.康德的先验空间,知识既是后验的,也是先验的。
37.穆勒的馄饨世界(注意书中翻译为密尔,呵呵),知识可以崩塌,如果与经验相悖的话。
38.说谎者悖论,一个穆斯林说“所有的的穆斯林都是骗子”,那么请问你的结论是?
39.理发师悖论,
40.弗洛格的另一种思想者,如果负负得正,那么负可以看做是正吗?
42.富特的气体,类似于Harvard的公开课Justice上的为了拯救5个人杀死一个胖子应不应该?当然应该,对于胖子,杀死他们根本不应该找什么理由呀!后面的几个悖论与之相似。
43.诺齐克的体验机,这尼玛不就是虚拟现实VR嘛?最近二级市场还蛮火的!!
44.范博格的利己主义者,一个仅仅想追求快乐而没有欲望的人,能得到快乐吗?听起来别扭,但实际上我们所获得的大部分快乐,其来源是欲望的满足,如果一个人没有欲望(假设的哲学模型),而仅仅是想得到快乐,那能得偿所愿吗?
45.恐怖分子的坦克,傻逼题目,现在这世界的混乱,有一半要让愚蠢的哲学家和软弱的政客来负责。傻叉,当然是杀;对于某个教的恐怖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我不正确?呵呵,人家可是想着把你们这些异教徒斩草除根的哦,傻×圣母小清新!
46.汤姆森的器官移植难题,能不能为了目的的正确而作过程不正确的事?譬如为了拯救五个人杀死一个人?同样见于justice
47.汤姆森的小提琴家,堕胎当然归于妇女的选择,别闹。这厮是个保守的人,扯TM的生命权的蛋,呵呵;人类的发展历程离完美还早得很,别BB。
48.图利的猫,放尼玛的屁。
49.最后的人,如果一些人是世界上最后一批人,那么他还有必要保护好环境吗?完美平时说的保护环境,其实是功利的,“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环境”
50.浴缸里的史密斯和琼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坏人要求的智商很高,蠢货根本做不了;所以大多数还是老老实实做你的好人吧。
51.哈里斯的生存彩券,单纯通过抛硬币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荣华富贵是不是公平的?
52.劳特利的核能列车,蠢货书呆子模型。
53.卡斯特的快乐药和痛苦药,控制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合理?
54.自动可逆避孕,对尚未成年的人进行疫苗避孕是否合理?
55.救生艇,如果拯救别人就要牺牲自己的福利,那是否应该,牺牲到多大?联系到最近德国收留难民,这个哲学问题最有趣了。当然,假设是难民不会造成什么危害,而不是现在的难民一样,厚脸皮去到欧洲就腆着B脸要福利。如果让拿破仑看到今日之发过现状,估计他又架好大炮了!
56.困了,后面几个我都略看过去了,挺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