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9-08 03:2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是一本由郭子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2-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一):喜欢

  看完了,想说风景描述的很美,有身临其境感觉,,虽然刚开始时候比较感想,,后来的章节就少很多,,很喜欢他的感想 ,虽然我看的比较匆忙,但是那些旅途中的感想真的让人感动,另外,关于风景惟妙惟俏的描述,我个人觉得看着会让人觉得乏味特别是太多章节的时候,,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二):旅行,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好机会

  旅游除了放飞心情看世界的花开花谢,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寻找另一个自己,在一种悠然自得原始状态下去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我喜欢,路上的自己》是《最好的时光在路上》的升级版,也是一面镜子,在书里你不仅能看到美景,听到趣闻,嗅到异国风情醇香,还能通过这面镜子重新审视认知自我。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三):我喜欢,在路上的自己

  对于学生的我,穷游只能是唯一的选择。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拿着奖学金,然后沿着自己的计划无所顾忌地一路前行。一个人,一份地图,一个背包,一份小心情,慢慢走,慢慢看,在路上找到迷失已久的自己。路途上的人儿幸福的。生命在于不断迷失和寻找。这个过程,路上的自己是最幸福的。我喜欢,路上的自己。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四):一路走来,我只是想和你谈场恋爱

  自从读完《再见,大马士革》我迫不及待地收集来作者的所有书籍,我确信那是我喜欢读的文字,和其他游记不同,老郭的文字从容而充满智慧,翻阅的时候更像是在读一本有电影画面散文。你可以跟随他穿过那“热情”的撒哈拉沙漠,趟过那“圣洁”的恒河,越过那“骚动”的皮纳图博火山,你可以见证希腊神话, 聆听斗牛士的喘息回味北欧的烧酒。这是一本优雅富有激情的书。每个人都在寻找旅行的意义,而我觉得作者只是在和它谈场不散的恋爱。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五):时光和路上

  最早知道作者是《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优美又富有画面感的文字确实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此书与上一本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心摄影作品配上真切话语,总是打动读者最好的办法。倒是在这本书还读出了一些《再见,大马士革》的穿越之感,脑子里会有故事脉络不断出现

  不是每个人都是摄影旅行家,但每个人都是发现美景和角度创造者,就像作者说的:我以为我拍到的是人,其实是神。

  说起来旅行类书籍纷繁复杂,但郭子鹰所写的四本书都值得好好拜读,不拖沓的文字,点到为止的故事,剩下的绝对有让你寻着他的足迹走一遭的动力

  路很长,时光很长,足够

  封面诉说大海荒漠,古庙与火山,都是故事。

  不期而遇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六):没有什么评论评价这么美的句子

  无论是在世上的哪一个角落,日出都不过是两颗星球的相对移动人们之所以感受到不同,是因为遭逢的际遇和心情,改变了那一刻,气场浓度,感觉的温度。 旅行,就是那个让一切感觉发生的,理由

  ——郭子鹰《我喜欢,路上的自己》

  对旅行的奔波乐此不疲的人当中,有很多人是带着他们对美好世界向往出发的,他们希望在自己旅行的时候,世界会给他们带来惊喜,他们希望在另一处的天空下,世界会印证他们的想象期待

  ——郭子鹰《我喜欢,路上的自己》

  我知道奢侈是个有争议话题,每个人对奢侈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老兄可能觉得旅行本身就够奢侈了。不过要我来说的话,我觉得比旅行更奢侈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在旅途中感受到的信赖感,那才是真正的奢侈,也是时下的中国最最缺少的东西

  ——郭子鹰《我喜欢,路上的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都很认同“与人斗其乐无穷”,其实,我们之所以会享受这种乐趣,都不过是因为我们的精神生活都太过空虚,太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来反复确认自己存在价值;都不过是因为我们太久没有享受过彼此信赖的,幸福和快乐

  ——郭子鹰《我喜欢,路上的自己》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七):我喜欢,路上的自己

  看了《最美的时光在路上》,又看了这本,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文字细腻,每个城市在他笔下生动活泼起来,最后一部分心路,写得很好,没有相机的旅行,更完整,因为没有相机的记录,所以更用力的看,更用力的感受,更用力的呼吸,因为没有相机,对遇到的人,不是拍完就走,而是微微笑或者说声再见。

  最近就有一次行色匆匆的旅行,虽然当时觉得很庆幸,没有落下一个景点,然后事后想起,终究很遗憾,没有停下来,慢慢感受,没有坐下来,哪怕是看看行走的路人,连最近做梦都一直梦见,在路上不断地赶路。然而每一段旅行都终归有遗憾的吧,因为有遗憾,才会再次背起行囊,朝着另一个远方前行。

  旅行也是一次修行,生活又何尝不是。前几天吃完早饭,去公司,刚好看到发报纸女人刚发完报纸走出来,大冬天的早上,头和脖子包得严严实实,露出眼睛鼻子,她和我都没有做准备对方招呼,但是走进了,我突然朝着她点头微笑,她一愣,露出一口洁白的牙,笑得十分灿烂,顿时觉得生活难道不能自己给自己制造乐趣吗,如果连表情也是一种面具,那就选择微笑吧。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八):陈立伟Kayden

  这本书是我在今年7月份看的,那时的我看完后,真心喜欢,里面对于旅行的理由和意义都让我很向往,很支持,比如我最喜欢的是最后的那个关于那个摄影的了解,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我也有过子鹰的经历,就是在忙于拍照,却忘记了眼前最美的景物在我的眼前,而我却没去珍惜,等到拍完照,回过神来后,景色失去的一开始时候的光彩了,而且弄得自己很累,自从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摄影的认识也渐渐有了改观,虽然我是不会放弃摄影的,但我却有时会为了美景而去享受那段时光,我会让自己闲下来,好好的享受,毕竟,这才是我想要的。然后下面是我看书的时候记录下来的一些我喜欢的句子,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分享。

  1、旅行,是生命之钟最悦耳的滴滴答答——那些分分秒秒,我的心,曾经自由过。

  2、地道旅行者关心的从来不是自己得到了多少,而永远向往着,自己还没亲临的远处。

  3、我们买下过很多没有能够好好享受的东西,背负了太多没有益处的垃圾。其实这当中,有太多是别人认为不错的,而太少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4、旅行开始和结束地方一样,不同的只是当时的心情与那个刹那的领悟

  5、一切都会改变,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像时光注定流逝一样。

  6、喜欢旅行,是因为喜欢让距离把一切熟悉都变得陌生而值得玩味。但只要懂得品赏寻长,参透期待之美,每天便都是一次新的旅行。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九):自恋是一种生活方式

  旅行是一种自恋,自恋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越来越普遍常态化的旅行行为中,独自旅行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组团旅游一是因为资金限制,二是对自己的能力不放心,但是,只有真正的个人游才能享受旅游的乐趣,才能体会旅游的真谛

  个人游是自由的,是私我的,是享受的,是浪漫的,是冒险的,是狂野的,是可以无限延伸无穷变幻的。

  在个人游中,自我可以得到任意实现,这种状态下的自我,无疑是自己最喜欢最追求的自我,所以,在个人游中,就会出现“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这样的状态。这是一种健康的“自恋”,当这种“自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会在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这本书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写照

  郭子鹰是一个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旅行就是她的工作,自由就是她的标签。没有自我对自我的热爱,这样的生活便无以为继,这样的行走必然戛然而止。然而,她在一直的走着,并深深地爱着路上的自己,这是旅行的魅力,也是生活方式的惯性使然。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中,郭子鹰走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很多城市,领略当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这种旅行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年复一年的行走之后,用心和世界进行的深层次交流,所以,此路不只是脚下的路,更是心路。因为用心,她才可以品味日本艺伎的“艺”之美妙;因为用心,她才能体会西班牙斗牛的“斗”之刺激;因为用心,她才能感受约旦失落城的“失”之触动……所有的美好,不只是表面上的,形之于眼的美只是暂时的幻影,只有沉积到内心深处的美,才是可永久珍藏珍宝

  在美的旅行中,郭子鹰进行着自我和世界的交流,越多交流,便有越多感触、越多提升。这些感触和提升对于自我来说,是一种极为愉悦心灵体验,而这种体验,更是促使自己爱上自己的灵丹妙药。所以她说“我喜欢,路上的自己”。

  无论是否在路上,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一种旅行——脚步的旅行也许无从开始,但心灵的旅行一直都未停止。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美好,让自己爱上自己,当“自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才可以催促自己、鼓励自己继续上路,继续开发更多的美好。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十):那些没有亲临的远处

  还记得上一场旅行是什么时候去了哪里么?你可能会从电脑前抬起头,看看天花板,捏捏僵硬肩膀回答说“一两年前吧,单位组织的?”旅行对于职场上很多人来说,都是奢侈的,这里说的奢侈,并不是花费金钱,而是“浪费”的时光。当然,如果你看过郭子鹰的书,那么也许能体会到“最好的时光在路上”的感动吧。彼时,旅行归来,你不会再为久未锻炼酸痛不已的肌肉而悲叹,也不会再为堆积如山的工作而抓狂,而是为收获满足,为自由雀跃,因为你,曾经,在路上。

  知道郭子鹰,还是2011年,有人发给我他的新浪博客,慨叹有幸走过这么多国家和地区拍摄出这么优美的图片、撰写出这么雅致文字的人,该是怎样一个人物。我仔细看过他的博客,也颇受震撼,不过除了唯美的文章和图片外,更喜欢他对于旅行的态度。“因为所求不多,所以才收获更多惊喜,这就是旅行。”他希望带给读者一种理念,那就是不封闭自我、不人云亦云,寻找能真正令内心愉悦的目标,然后果断地踏上旅途,去追逐、去感悟

  《我喜欢,在路上的自己》是郭子鹰的第二本旅行书,与获得广泛好评的第一本《最好的时光在路上》相同,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旅行书,这里没有怎样用最少的钱和最短的时间去走遍旅游景点的攻略,也没有名胜古迹宣传手册一样的简介,这里只有二十篇旅行途中的点滴感念,只有记录人文情怀的优美图片,只有那些旅途中感动过他的人和景。

  “什么是正能量?不唯心、不唯利、不自恋、不自弃、温暖别人,更善待自己。是《再见,大马士革》中的周自横和阿波直美;是《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中的格兰特船长和X先生,是瓦伦西亚的烈火和乌坪桥的小绅士;也是《我喜欢,路上的自己》中的老男孩Uli,柏林那个活雷锋和京都小巷里的芽衣子老太太。”郭子鹰微博置顶的这句话,再一次阐明了他的态度。他说过,“每次旅行最能打动你的,不是风景,更不是繁华的城市和故作姿态头衔,而是人,在路上遇到过的,那些喜欢或者不喜欢,认同或者不认同,平凡生活着的那些人。正是他们各不相同的人性闪烁,在那个与你航迹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着你的人生。”于是,我们便在书中看到了热情洋溢的斯里兰卡老大爷,驾驶着他心爱的“突突”(三轮摩的),载着旅者穿梭在金奈的大街小巷寻找不期而遇的惊喜;看到了纳米布的顽皮教授ULI,边慨叹“我们还都活着哪”边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还看到日本京都民舍旅馆的芽衣子老太太庄重有礼、淡然闲适,给旅居在店中的客人带来温暖和自如

  “地道的旅行者,关心的从来不是自己得到了多少,而永远向往着,自己还没亲临的远处。”而我们,同样也向往着,看到更多郭子鹰镜头中的美景和书中的文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喜欢,路上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