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6 03:0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10篇

  《蔷薇花与十字架》是一本由杨不风著作,三辉图书/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一):蔷薇花与十字架——理性信念

  一本关注公共问题哲学随笔在理性与信念的撕裂中直面当代人的价值困境

  哲学,向来是很高深的,说来惭愧,我对于哲学的理解,也仅限于,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简单概念

  这本《蔷薇花与十字架》,在看的时候,边看边百度,希望度娘能够弥补我的知识空白

  才疏学浅,不敢随意发表一些拙见让大家见笑。在阅读时,选取了喜欢片段,挑选了最喜欢的信纸,摘录如下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二):国家民族的同一和矛盾

  首先,必须老实地说,这是一本好书,即使我只看完了四大章节中的最后一个章节。关于我如何判断这是一本好书,我可以给出如下理由:第一,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虽然不能说非虚构作品比虚构作品更好,但是非虚构作品中给出的价值往往更直接,令人见之则明其义,而虚构文学的价值在于使人深入思考,但具体我们思考出的道理究竟是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就不得而知了。我在这本书中获得了不同观点,基于辩证法的应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番头脑风暴就是我要获取的东西。第二点是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密切联系实际,书中虽然会出现很多哲学观点和名人,但也会相应地举一些例子,让人感觉到这不是一本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书。读起来唯一觉得困难地方就是书中涵盖的人物历史博而杂,如果没有过硬基础,就必须耐心地一一查找,方能解惑。

  鉴于个人能力限制,我先从最后一章开始读,第一篇主要讨论了德国统一利弊以及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德国人继承了日耳曼民族的传统骨子里有一股战意,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参与国,德国不仅给其他国家也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灾难,许多人开始反思国家统一究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一直认为政治和文化两者在德国似乎不能够同起同落,在国家统一的高度政治思想主流的时候,文化的创造性收到了空前的打击,而当文化蓬勃发展的时候,这种集中的政治思想又被人们淡化了。其实从我们国家来看,开来服从国家的思想,保证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德国人却从几次大型战争发现了,统一似乎并不能使这个国家和民族得到发展,比起爱国,他们更愿意说爱家。

  我看到前面有一章提到了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鬼》,虽然已经读过了这位大师的《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但那本书我并没有读过,所以想等到读过之后再去看这位书中的评论,由一些电影动画而引发的思考所写出的文章,我也打算等看过之后,再进行拜读,建议大家可以看看作者的观点是否和自己有不同之处,多思考,多收获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三):蔷薇花与十字架

  拿到这本书,也许大多数的人会与我一样,醉心于这糖果色的外壳注视着那美丽标题‘蔷薇花与十字架’思绪随风飘扬,越过亘古时空,去细细聆听那来自遥远欧洲的美丽传说。 可大体浏览,甜美心境就被尼采,黑格尔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打破。这不是一本好懂的书,但这是一本好书。他集结了杨不风二十余篇文章,杨不风以他的视角去剖析著作,社会全书富有深度哲理。而作者杨不风,是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早年为电子刊物《读品》撰稿,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关心正义自由心灵本质身心关系等基本哲学问题。而这些关心也为他后来的著作奠定了基调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与此同时杨不风热爱读杂书,而对于能读懂十分晦涩著作的杨不风,眼界也必定高人一等。谈及政治制度之形成、社会变迁由来,他都能以自己独到见解去述清。 而《蔷薇花与十字架》这本书就将杨的才华展现给了我们。全书分为四辑,包括<知识与信仰>,<自由与责任>,<学术与政治>,<民族与世界>。而标题中,蔷薇花象征理性,十字架象征信仰 。而理性与信仰奠定了所有文章的基调。 关于理性,我想就是凡事有自己见解,主观表现客观。就如,书中第一辑<知识与信仰>---群魔的献祭。杨不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就是蔷薇花,客观理性。他说‘谈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显得不符合时代趣味生活如此惬意,我们为什么需要让人沉重,悲痛的东西’。 正如杨不风所言。就连著作的编写也要时不时掂量一下大众口味。这是一个大众的社会,由大众组成,再由大众来评价。文化导向选择在大多数人手中,这看似十分民主,但民主不等于自由。这样的民主缩小人格局人生处处有模版。而个性就如同石缝里的花,少有欣赏,即使他们是有多么的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错失那独具非凡的美。而那些好的著作就因此被这个时代所埋没。后世能否一鸣惊人,这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上的美最终还是有人读懂,他虽不是什么语言大师没有华丽辞藻,没有那么动人。但就要因此被否定全部,被称为廉价感官刺激小说家吗?不是的人性丰富多彩就在于它的有好有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处在于思想和心理层面。随着情节安排逐渐改变心绪,这是他的长处。 而在杨不风的笔下,他就将这一一叙述。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偏袒,他能说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好与坏,这源自他骨子里对理性的追求。他要做的就是将真理呈现,而将理性传递就是他的信仰。而后就有了这本文集,转递他的思想。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四):我的一点感受抛砖引玉啦~

  《蔷薇花与十字架》是一本关于哲学与思考的文化随笔。全书共分为知识与信念、自由与责任、学术与政治、民族与世界四个部分内容。下面我想分别谈谈我的读书体验

  第一部分是知识与信念,个人认为这一部分偏重于哲学的思考和分析。作者分享了他对于十九世纪希腊哲学、基督耶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的理解与思考。关于哲学的流派学说关系及学术名词都是没有注释的,需要由一定的哲学储备才能读起来比较顺畅。但是关于其他的“小众”人名,作者还是有所备注的。作为一个只学过“马列毛邓三”的工科生,读起黑格尔、尼采来还是很吃力的,无奈只得向度娘求助,最后也只读了个一知半解,甚是惭愧。

  第二部分是自由与责任,作者结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和日本的一些文学作品谈了他的感悟。这一部分不仅停留在哲学层面,还引用了一些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的一些学术成果。相较于第一部分,这部分相对“通俗易懂”一些。

  第三部分是学术与政治,作者通过反思德国的学生运动和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后的舆论导向,来说明学术研究是怎样为政治活动服务的。这一部分特别是对德国“68学运”的描述让我感触颇多,既敬佩那些学生的独立思想和抗争精神,也佩服当时主政者的宽容俗话说真理不辨不明。正是因为青年人特别是学生们能够拥有这种反思与抗争的精神,这个民族才充满了希望。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国上世纪抗战前后和文革前后的那批学生,经历了特殊的时代洗礼,相较于其他时期的学生,他们拥有更加独立的思想、更加扎实技能和更加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多难兴邦,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幸甚至哉~

  第四部分是民族与世界,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写的是德意志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个人认为作者这一部分写的最为“下里巴人”,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描写的内容也更为生动具体。作者通过写德国的历史发展、市井民情、文化民俗全面地剖析了德意志民族,让。 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德国人缘何会有那般强烈的种族主义和对科学近乎执念严谨态度

  读完这本书,总的感觉这是一本曲高和寡的书,作者并没有按着一个纲领或者时间线来进行学术讨论,而是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剖析和解读了一些问题。书的内容是晦涩而深刻,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啃”。“啃书”的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但读完感觉受益良多,对一些问题会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点不成熟的建议: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如果有可能希望作者能够再备注得详尽些,这样会更有利于书的推广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五):《蔷薇花与十字架》

  哲学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高深难懂的,仅限于知道了几个名字: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但对他们的思想是一点不了解的。现在读到这本《蔷薇花与十字架》,这是一本哲学随笔。虽然是随笔,但内容都是围绕着哲学展开,所提到的哲学人名、关系、观点让我眼花缭乱,但因读书目的明确,读了感觉收获大。

  1、对哲学有了一点浅显碎片认知

  例1:在第一章《蔷薇花与十字架:19世纪精神史中的和解与分裂》中,知道了什么是“蔷薇花与十字架”:蔷薇花与十字架分别象征理性和信仰,黑格尔在哲学理性和启示信仰之间做出的和解被他自己在《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用一句著名的话做了说明:理性是“当代十字架中的蔷薇”。

  例2:同样在第一章,对提到的海德格尔门下会聚的青年英杰梳理了一下,有如此多各有发展的学生,这老师牛啊,于是一搜,原来如此,“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例3:德鲁里的观点为什么是站不住脚的?

  …..等等。

  2、有几篇书评影评。如《复仇女神》《攻壳机动队》《群魔》等,为阅读和观看提供了哲学角度的解读。

  以前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甚至书信集《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都只是对内容感兴趣,没想到作者提供了新的角度:“老实说,陀氏的文笔远远算不上一个语言大师,他的意义更多的在思想和心理层面”,“《群魔》刻画的,是早在19世纪的俄罗斯就已然出现的价值虚无的背景下,以斯塔夫罗为核心的一群虚无主义者群体肖像。”

  谈到这个,想起鲁迅先生评《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3、德国的一些社会现象,此部分基本写于作者在德国留学期间,没想到其中有一篇居然是《德国书市管窥》,很有意思,从经济情况新书行情旧书寻宝说起,看作者在德国淘书淘的不亦乐乎有趣

  因为对哲学是门外汉,目前读了此书仅限于了解一下皮毛,还无法从哲学角度进行阅读,相信随着对哲学这门学科学习,以后来重看此书,就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期待重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