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墓村》是一本由[日] 横沟正史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墓村》读后感(一):慈悲为怀
今夜,北京的雨真大!上一次在北京遇到这么大的雨还是本科刚毕业的时候。在这样一个雨夜,一个人在书桌前看书,气氛刚刚好。《八墓村》看完了,凶手的犯罪动机稍显牵强,不过气氛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相当棒的!老一辈日本推理作家的作品,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好像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慈悲为怀……
横沟正史的代表作。以岛国的“津山事件”为原型,横沟以他阴险、毒辣、残忍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那个耸(骇)人听闻的惨案……
当年那个可怕的杀人狂以遁入深山老林,生死未卜,而他的儿子,即文中的“我”,重回了惨案发生的八墓村。于是新的事件拉开了序幕……
虽然没有高精尖的不可能犯罪,但气氛恐怖,死了……额……很多人!(我都忘了死了多少人了……)金田一爷爷最后的逻辑推理很不错,犯罪过程惊人震惊!还有爱情线……
金田一真的太没存在感了,最为人诟病的大概就是侦探一开始就知道凶手却无所作为吧。情节很紧凑,算是熬夜看完的,推理性不算很强,不过最后还是把故事说圆了。看横沟的书一定是要画人物关系图的。。然后依次在死者名字上画叉,可惜最后一个死者出现以后按照排除法在仅有的几个人里我都没推出凶手……凶手的动机我是觉得有点牵强,不过也符合横沟的一贯作风。
看了后感触最深的大概就是一定要破除迷信啊!没有文化又迷信的村民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尤其是在一个大村庄这种相对封闭的关键,法律的约束力小的太可怜了。
《八墓村》读后感(四):如果说东野圭吾是推理界的古龙,那横沟算是陈青云了
推理小说之于日本,可能就如同武侠小说之于中国。东野圭吾的写作经历、推陈出新的写作理念以及前后期的写作蜕变都让我觉得有古龙先生的味道。而横沟正史向来以营造诡异气氛、描写古老村落故事出名,这一点上,和传统武侠的鬼派祖师陈青云也有些相似。
当然,横沟的笔力以及知名度要远胜陈青云,而且也不像陈青云那样抄袭金庸之作。但是说实在的,金田一系列看了个三四部之后真的感觉都是模式化的作品,这一点和陈青云的作品很相似。而且本作中金田一既然早知道凶手是谁却任其逍遥法外,实在有些不懂!
总之,横沟之作确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只适合闲来时偶尔读读,不能一部接一部的去读。当然,东野的作品(中后期)也是一样,需要一部一部慢慢消化。
《八墓村》读后感(五):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个人的努力
《八墓村》当然是金田一探案集的重要作品之一,金田一的出现、行动和解谜也几乎贯穿始终。
但《八墓村》归根到底还是辰弥的故事。
辰弥是《八墓村》的男一号,整个故事都是由他的第一视角来展开。
辰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本青年,绝非超人,有血有肉,遇到威胁时会恐慌,遇到危险时会胆怯,但真正到了生死关头,又能爆发出坚定冷静以命相搏的强大能量。
辰弥没有靠山,无亲无故,却猛然被卷入一场风波,来到诡异闭塞的小山村——《八墓村》。风波继而演变为灾难,而他就处于风口浪尖,众矢之的。
退无可退的他奋起抗争,展现出缜密的心思、冷静的判断、强大的行动力和当断则断的果决。
这样的人不从草根奋斗成中产,那就真是没天理了。
《八墓村》读后感(六):第一本横沟正史
这本书的缺点在金田一的存在感太弱了,让第一次接触金田一的我没对他产生什么好感。春代的死和辰弥被冤枉,都让我当时恨恨地想金田一怎么还不出来……尽管最后他交代了一直没能阻止罪行的原因,但由于习惯了名侦探的无所不能,我不能接受啊……(主要是怨念他没能挽救春代的生命,既然知道了接下来谁将被杀,保护的举措和善意的忠告都没有?应该不是来不及,从辰弥的叙述到最后金田一的总结,都表明了这点儿时间还是有的。也许这是作者的一个漏洞吧……)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本书写得不错,吸引人的能力是很强的。我看的时候几乎把所有人都怀疑了个遍,每出现一个新的线索,都让我锁定新的嫌疑人。——————没看过罗杰疑案的迅速扫过,不要多想——————甚至辰弥我都怀疑过,以为就像是阿婆的罗杰疑案,但仔细一想也没有那样的伏笔……总之,我是在辰弥和典子藏在鬼火之渊对岸那段才开始察觉真正凶手的动机的。这个人真是又可怜又可恨,我讨厌这个人。
接下来还要看金田一系列的其他小说,希望能让我对他产生信心啊……
.s. 看到有人说不喜欢这本和异邦骑士,我是很推崇后者滴~那本是御手洗洁华丽丽地出场篇哇~情节又颠覆又精彩~最后的那一定格让我一直感动着……
这部小说我认为是我看过把冒险和推理这两方面结合的最完美的推理小说之一,我觉得本作和《孤岛之鬼》、《追捕》在同一水平上。
这部小说不同于其它的推理小说,推理的成分不多,但是情节却是很扣人心弦,在横沟的作品里面,我觉得能排到大概第三的位置,在我心目中的横沟前三是:
《恶魔前来吹笛》
《犬神一族》
《八墓村》
1. 猎奇 堪比乱步 具体什么的我不透露了 里面一些场景会让你脊背发凉。
2. 波澜起伏的冒险情节 这个大家都喜欢 但是却是大多数推理小说无法做到的
所以 请你满怀期待的去读下去吧!
《八墓村》读后感(八):寻宝梦
传说唯一能抗衡福尔摩斯的侦探——金田一耕助。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是通过横沟正史的小说,而是日本动画片——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动画片虚构了一个金田一耕助的孙子金田一一,一个功课很差,头脑异常聪明的高中生,和青梅竹马的七濑美雪一起侦破案件的故事。那里很多次提到金田一耕助,今天我终于读到原著笔下的金田一耕助。
很多影视剧都美化了这个人物。当然这无可厚非,谁都期望是一个外貌靓丽的人饰演这位大侦探,哪怕他不修边幅,哪怕他有点口吃,最重要的他要清秀。但是作者似乎给这位不平凡的人一个很平凡的长相——个头小小,头发蓬蓬,说话有点口吃,激动起来回去搔弄头发的一个不起眼的男子。
而书中田治见辰弥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应该是有点弱不禁风,不高不矮的日本男人,但是诸多影视剧选出来的角色都不是我脑中的田治见辰弥。故事的走向有时候意料之中,有时候意料之外。以一个当事人的视角去陈述,而不是以一个侦探的心理活动去描写,这点倒和江户川乱步很像。
查一下横沟正史的资料就可知,他和江户川乱步在当年的日本推理小说文坛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二人就好比是白酒和啤酒,江户川的烈,很强烈,有时候招架不住;而横沟却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淡然。一直看东野圭吾的我,偶尔也看看日本推理小说崛起时候的著作也是一件乐事。
似乎在推理小说中出现的村庄,大多都有一个很离奇怪诞的传说。而日本的村庄大多和武士有关,日本的能面具也令人向往之。而发生在八墓村下的案件,回味起来是看似与传说无关,但是却引传说而起。
《八墓村》读后感(九):八墓村
四百年前,村中一群暴民意图杀人越货,将携带钱财隐匿于此的八名武士残忍杀害,村子由此得名八墓村。据传八墓村受到了八名武士的诅咒,每隔一段时间,残酷命案必定上演。当一个疯子端着猎枪跳出来屠村的时候,不巧那群暴民的后代已经从良了,于是丝毫没有反抗地经受了一场大屠杀。大屠杀之后,从良的暴民后代重新崛起,疯子不见了,怎么报仇呢?有人说,要不把疯子的儿子杀了吧,大家纷纷表示这个主意好。来自神户的寺田辰弥这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招谁惹谁了。
读着寺田辰弥的经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没从神户出发就收到恐吓信,第一次见面的外公没说两句话就死在了眼前;到了八墓村,迎接他的是半死不活的哥哥,病病恹恹的姐姐,面瘫的堂兄和蠢萌的堂妹,还有一对双胞胎姑婆像极了老狐妖……这得是多么薄弱的经济基础,才能给他这么大的勇气,居然不现在立刻马上拔腿就跑……
《八墓村》案件的凶手很有创意,采用抽签杀人法作案,在一对商贩、一对继承人、一对和尚、一对尼姑、一对医生、一对双胞胎中随机杀害其一。为了杀一个人制造出这么大的烟雾弹,凶手真是艺高人胆大,相比之下,崛起的暴民后代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
这一系列每一本都很病态,虽说是“金田一系列”,但侦探金田一完全没有存在感,明明知道谁是凶手,却偏要等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才不紧不慢地站出来解读案情,这样的侦探我想打死他八百遍。
《八墓村》读后感(十):对这本小说,喜欢与不喜欢参半
看到这本的时候隐约觉得作者特别喜欢渲染气氛,经常会用夸张的词句,比如“最让人毛骨悚然的还是这个村子的名字——八墓村”,而这句话出现在小说的第二页,作为读者的我还没有开始感觉毛骨悚然,只是觉得夸张。
这部小说杀死的人非常多,先是被村民们出卖而惨死的八名武士,然后是村长发狂杀死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八个人,再来是被村长的后代发狂杀死的三十二人。最后是本篇故事的凶手杀死的八个还是九个人来着。
故事依旧很有诡异绮丽的画面感,也很引人入胜,比如田治见家很诡异的两个小老太婆,比如有人看到一扇屏风上面画的和尚从屏风里走出来了,比如田治见家不太正常的家族成员。当看到地下道里供奉的武士盔甲里真真实实地有一个已经皂化了的尸体时,我兴奋得恨不得把这本书马上看完。
杀人凶手比较好猜,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隐约露出端倪,到了后面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就是有个地方让我很不解:田治见家的小姐临死之前拼尽全力咬伤凶手的手指,凶手因为疼痛而发出叫喊声。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又没有什么变声器,男主听到喊声应该就能知道这是个女性的声音,可在后面男主还一直追问凶手是谁,甚至还在怀疑是典子的哥哥……那么一位说话温和的美女,会发出男性的吼声吗?我总觉得这是个bug,作者是不是根本没考虑男女性声线这一点,并且在后面的《犬神家族》里也出现过类似的疑点。
然后关于这位凶手,其实我看到小说结尾的时候是有一股怨气憋在肚子里的。这位凶手为了所谓的“爱情”,为了自己一己私欲,杀害了那么多人,虽然最后她的死状也很惨,但作者字里行间充斥着对凶手的同情,并仍然继续借其他角色的口赞美凶手聪明、美丽、为爱牺牲自己,甚至典子已经说出了:“可怕的美也子小姐!可怜的美也子小姐!”这样的话。
我实在无法理解她的可怜之处,真正可怜的是那些无辜被她杀害的人,说实话这位凶手死一百次都不为过。
便是因为这样,所以看到最后心里很郁闷,就像一位受害者,把凶手告倒之后,发现从法官到行刑人都在谈论凶手多么优秀、凶手这样做原来是有原因的,而对受害的人只是淡淡地寥寥几句带过。那股憋屈使我对这部小说有复杂的感情。案情是精彩的,但带给我的读书体验是不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