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是一本由琳达·汤普森著作,38.00元出版的20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读后感(一):与子同行且补课 ——谈《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
周作人曾无奈地谈道中国缺乏儿童读物。他指的是,我们既缺乏给儿童读的作品,也缺乏愿意给儿童写读物的作者。时间过去近百年,其实这个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家父去世之后,我急忙带着母亲走了几个地方,其中一个香港的迪斯尼公园。对母亲来说,那是一个傻乐的地方,是的,傻乐,就是又傻又欢乐。我带她去那里就是为了感受一下,确实有一种人生是傻乐状态的,而且不仅仅是儿童傻乐,成人也可以。迪斯尼是成人仿制的儿童世界,模仿的儿童心理世界,最符合儿童的天真狂野的幻想。如果你去过迪斯尼,你便会了解那个天真狂野,确实是儿童式的,虽然是幻想,但是特别简单,单纯,那种简单的思维和逻辑固然让成人发笑,但是成人也会随着孩童的脚步,把自己简单化,分享一下幼稚的欢乐。
回家后,母亲感慨,美国人竟然那样过生活,貌似“没意思”,但是简单,快乐,太不可思议了。在餐桌上,我建议先生也去一趟。我的父亲,母亲,先生,和我,都是没有童年的人。出生于八十年代之前的中国人都没有童年。
周作人的时代是一个旧时代,以老为尊,社会和家庭都没有儿童的地位,更何况专门为取乐和发展儿童服务的迪斯尼。儿童读物少少,更是理所必然。我成长的时代,正在提倡艰苦朴素,社会上没有富人,“穷人孩子早当家”,人们早早老成懂事,进入柴米油盐生活风雨,根本没有童年的概念。至于儿童读物,那更是寥寥,并且内容一般也都是战天斗地干革命的。
现在这一代人终于成为社会中坚。下一代如雨后春笋,清新而势不可挡地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社会富裕了,新的家庭伦理出现了,儿童有了地位和权利。在他们身上,我们突然发现了自己失落已久的童年。同时,我们发现,没有童年的成年人,不会处理下一代的童年。我们既缺乏自己的经验,也缺乏父辈经验的帮助。中国人的孩子终于有了童年了,整个社会却都是惶恐的。“小太阳”,“小皇帝”,“独生子女”,“小公主”,这些有问题的称谓,指向的是父母在儿童生活中的无能和无助。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可以帮助你。它保持着美国人一贯的“傻乐”的精神,不仅帮助你处理亲子关系中的基本问题,而且对于缺乏童年经验的成年人来说,将是一本很好的补课书。
这套童话药书,将儿童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归类整理,教你怎样跟孩子相处,并且帮助有需要的孩子摆脱恐惧,走向“傻乐”的人生。它巧妙地将怕黑、怕打针、怕见医生、怕孤独、怕嘲笑、怕生人等等这些常见的孩子气的心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技术问题,并且用极简单的技术来解决。这是它的高明之处。从心理学上来说,将一切情结用技术处理,然后交给时光来沉淀和转化,是避免儿童成人后心理阴影和思维定势的最好办法。
这本药书的作者是儿童心理学大师琳达•汤普森,她跟读者分享了三十多年与儿童相处的正面经验。其核心思想是交给儿童一套面对儿童世界的思维方式,让孩子能够主动面对儿童生活中的困扰和困难,并且能够主动地去解决。久而久之,此类思维训练就会成为孩子面对世界的第一反应,伴随他成长。于是这套正面的思维方式,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持久而积极的影响。
作为儿童心理药书,这本书的读者并非儿童,而是儿童的父母,老师,与儿童打交道的人群。积三十余年之经验,琳达向读者推荐的最好最有效的经验是“想象力催眠”,已经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自我催眠也是在向世界催眠,通过巧妙地改变主观意识心态,从而使得孩子更有勇气面对打针、生病、拔牙等具体的身体病痛,消除怕生人怕睡觉的心里困扰,孩子成人后会更积极地面对无常的人生。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都是没有童年的成年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童年印象。刚张开纯真的眼睛,儿童看到的世界的颜色,都是最新鲜的,最美好的。我们对于芳草鲜花的美好印象,来自于最初的童年的记忆。当我们一遍遍阅读汤普森女士的童话故事,其实过去的一切会回来,并且借助成人的知识和阅历,会自动帮我们补课。你看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彩虹,每一层的美丽的颜色;海滩,每一粒洁白的晶莹的沙粒;鲜花,每一朵花每一片花瓣的不同的香气……”。作为催眠的手段,海浪的描绘是不可少的,而每一次海浪的卷过来的浪花,退回去的波浪的姿势,向你远远地涌来的涨潮的声音,还有蓝天白云天光云影,其变化万千是如此迷人而让人沉醉……
我和母亲,对于这本药书,还有一种中国式的分享。有一天,母亲高兴地对我说:“我发现茶台上那本书很有意思,是给儿童写的,但是大人也可以看,那里面的内容很有趣。”我说,“是吗,你觉得里面催眠的方式怎样?”母亲说,“挺好的。真的能让人放松。”过了两个礼拜,母亲无意地说道,她的失眠和头痛已经有了相对彻底的缓解。先生也说,母亲的气色好多了。我们的相处,也变得简单而快乐多了。
想必你也猜到了,那本书当然不是无意地出现在茶台上的。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读后感(二):治愈系,安静温暖,喜欢
这套书在网上的名气好大,我很粉的虾米妈咪、粥悦悦、培儿屋儿科医生和黄佟佟都倾力推荐,搞得不买都不行了。
京东到货速度惊人,头天到货,第二天就到了,而且价格是三大网站最实惠的,我比较了就收了。
拿到书还是很惊喜的,没有想到印得这么漂亮,从排版到用纸都非常精细,出版社居然没有在宣传中提及,太可惜了。我后来请教了在纸厂当人事经理的二姐,才知道这种纸叫雪面双胶,跟铜版纸的价格差不多,但是偏薄。虽然薄,但是不透。我二姐分析出版社用这个纸,一个是为了印刷漂亮,吃墨好,另外是让书变薄,变软,这样妈妈在床上举着就不那么累了,翻页的时候书页不会因为太挺会翘起来,那种书我们家叫“摁都摁不住”的书。也不会翘起来。
老实说,为了培养我们家西姐,我可没有少买家教育儿图书,从蒙特梭利到华德福到正面管教,各大门派的书我都有一摞。也没有少给我的朋友邻居“推销”产品,老实说,比起动辄几十上百的玩具,图书真是太划算的东西了,性价比最高,可以学到那么多东西,还只花几十块钱。现在北京吃个盒饭都要20块,是人过的日子吗??正因为读了很多书,所以,我的小宝贝还算养得不错,我的朋友和邻居都说我们家西姐是聪明有教养的好姑娘。我也因为养育女儿,发现要改变是自身,我常常跟老公沟通,发现我们的夫妻关系,乃至婆媳关系,因为要给孩子来个“身教”,我们的关系都调整得非常和谐了。
所以,这套书提的又是心理问题,又是药啥的,我觉得我们家压根都用不着。但出于对35年经验的大师——汤普森博士的信任,我还是下了单。没有想到第一个讲什么是催眠的故事就把西姐给吸引了。她跟我说,妈妈,我觉得听这个故事好舒服。看来真的如宣传所说,是让人安静和温暖的。
不过这书也有点单调,好多篇都落脚在催眠上。通过读这个书,我才明白原来催眠这么“平易近人”,根本不像电视里面演的那么可怕,好像能控制人,摇一摇钟摆,银行密码都给说了:)(书里的老是呕吐的老鹰那个故事是,是唯一用了钟摆的,感兴趣的可以先翻那个故事来看)。而且催眠的确对孩子来说,是个神奇的礼物,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度过难关,更坚强。其实我以前不知不觉就给西姐用了催眠术涅。西姐要打防疫针的时候,我跟她说想象一下蚊子叮一下,就结束了,她很认可,从来不哭——原来这就是想象催眠!
我自己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我长期坐在电脑前,肩背有时候痛得要死,给西姐讲睡眠障碍那个蝙蝠的故事时,我自己也同时用了施坦因的握紧术,让我全身一寸一寸绷紧又放松,真的做完一遍全身舒泰,比按摩还管用呢!
买这个书还有个好处是,我们家的“喂故事长大的孩子”现在不愁没有故事吃了,她每天睡前听两个,百听不厌。搂着小宝贝让她腹式呼吸,放松,让她自由地想象,真是很幸福的事情呢。
我决定给我们家亲戚买一套,夫妻离婚,对孩子伤害很大,有时候妈妈说话,孩子故意不听,我想妈妈拿着一本书,一边给孩子解决问题,一边抚摸,孩子会很有安全感的。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读后感(三):我是书的责编,说两句
书现在卖得很好,希望大家读完之后上来写评论,别让我一个人自说自画哦 。如果遇到什么使用问题也敬请联系我哦!
贴一些微博上的评论吧:
@心理学祝卓宏(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是一本很受孩子欢迎的童话书,其实,它更是值得父母和咨询师阅读,里面的故事都是很好的隐喻或暗示。有一次碰到朋友5岁的女儿不慎用刀割破手指头,痛得要哭,我问她疼像什么,她说像火,问她火什么颜色,她说红色,问她火多大,她说很小,然后让她想法吹灭火,不久真就不痛了。终于看到期待已久的《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女儿晚饭后一直翻看,虽然没有拼音,她已经手不释卷地读了3个小时,她可是小学二年级啊。我好奇地问她感觉故事怎么样?她说很好玩!晚上女儿可以捧着汤普森心理童话自己阅读了,不必我再编故事了。只是我觉得书名叫“药书”有些药味,破坏了童话故事书的味道,严重不同意这样起名字。
@广州麦小麦(著名作家、主持人、出版人,爱读书会发起人) 超级棒的亲子书,而且功效远远大过亲子这个领域,成人也可以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完全就是专业心理诊治!马上给小朋友试用,效果非常神奇,他发脾气,给他讲猎豹米尔特的故事,第二天他再发脾气,我说给你遥控器,他马上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书是妈妈们的恩物啊《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
@虾米妈咪的微博(原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儿科医生余高妍):我特别关注儿童行为“故事治疗”的书,这一套确实值得推荐。
@妈咪jane育儿妙方(著名音乐家谭盾的夫人,棒棒糖亲子社区创始人、微信刊父母堂创始人)这是本能帮助无数中国孩子的书,用童话让孩子自愿改变自己的某些生理或心理问题。一个童话解决一个养育难题我的侄女现在在波斯顿大学上大二,为了能不咬啃自己的指甲,也用了与丹博士提议的相似的方法。她要是在童年时代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指导她,那么她的成长烦恼会少很多。
@甄小美的妈妈 (新浪3700万访问量人气博客博主,正面管教中国区重要讲师)正在看一本书: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编辑@三川玲 给我推荐的。看到简介觉得挺有意思。几乎每天晚上,甄小美说几样动物,我编成一个10-15分钟的故事,跌宕起伏,有时中文有时英文,有时搞笑有时启迪。她听得极度入迷。我也可以像这本书的作者,把这些故事录下来呀,好主意!
@曾无艳(《女友亲子》主编,著名作家):除了啃指甲这个小毛病之后,其乐小朋友好像没有其他问题,这套书,是她近来的睡前故事,她对书中的动物都很感兴趣,进而了解了它们的各种习性,这是这本书的高明之处,让孩子代入各种动物角色,利用催眠,轻巧地解决问题,非常专业。换个角度看,它还是套认识不同动物的科普书。我们基督徒家庭,孩子通过祷告把问题交托给神,不需用到催眠。8岁女儿看完说:“书里所有动物遇到任何问题,催眠都有办法解决,和我们祷告有什么区别?”我说:“祷告是向神说话,有对象的,而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我认为它是一种心理轻治疗。
@育儿专家-王玉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科学育儿信息,解除妈妈育儿烦恼。
@培儿屋儿科医生:用故事来治疗儿童行为问题,非常好的书,推荐给2岁后还有吃手习惯宝宝的父母们。
@幽忧qy(新浪育儿情感名博 上海唯美时尚美妆撰稿人):很适合亲子阅读。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不错的书。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读后感(四):美国心理学界对汤普森心理童话高度评价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称得上无价之宝!这是一部伟大的书,直抵人心,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改变孩子心灵的底片。
本书大获成功不是偶然。这是心理童话儿童文学与心理治疗的完美结合。这是适合每个孩子、每位父母和每名小儿科专家、护士、社会志愿者的手册——应该人
手一本。
——美国心理学家 康索罗 •克斯洛
书中的小河马哈利是心理学催眠界的“哈利波特”。现在父母们可以和心理大师一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汤普森教给大家的故事疗法简单而有效。
——美国社会心理催眠协会主席 JulieH LindentPHD
这是一本在心理学领域前无古人的、充满创新的书,它是儿童文学和心理治疗的创造性结合,它是用童话故事来进行心理治疗的!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祝卓宏
汤普森特别擅长讲述意义深远的故事,令那些出现各种问题的孩子从故事的智慧中受益,她的故事疗法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更让人欣喜的是故事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会积极加入编故事的行列。
——临床心理学家 迈克尔• D• 亚普肯博士
书中的精彩想象部分能使最焦虑的父母平静下来,父母们要准备一支红笔,把每一页出现的精彩建议特别标注出来。
它也是所有与孩子们打交道的行业所需要的最出色的书。它能有目的地处理孩子的问题,改掉他们的不良习惯。读这些故事让你非常开心,同时具有强大
的治疗效果。这些故事能帮助孩子缓解痛苦、改善行为以及快速适应新环境。此书会让孩子考试减压,还能增强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敢说,在任何一
位给孩子做治疗的治疗师的书架上都应该摆放此书,而且要放在触手可得的地方!
作为心理界前辈,我真心诚意地推荐此书!
——催眠治疗家和顾问 戴维德•斯莱特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非常适合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这些故事能激发孩子朝着爱护自我、提高自信的方向前进。
——日内瓦国际大学 鲍勃 •伯兰德博士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读后感(五):知心姐姐卢勤赞誉:一部伟大的书
做孩子第一任心理导师
知心姐姐 卢勤
当编辑三川玲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心灵导师: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这本书送给我看时,我眼前一亮!我发现了一个宝贝,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这是一部伟大的书。
说她伟大,是因为她直抵人心,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改变孩子心灵的
底片。
每个人都有一张心灵的底片。有的人的底片上写满勇气、快乐与光明;而有的底片却布满恐惧、痛苦与黑暗。这张底片就是人的潜意识。
“潜意识”是右脑产生的,直觉反应速度很快,可以瞬息感受外界的变化,判断事物时不假思索地作出选择。一些自杀的青少年,在最后抉择时,常常是潜意识做出的判断。某大城市一所重点中学重点班的一位高三男生,成绩十分优秀,完全有实力考上清华大学,但清华大学提前来招生,没选中他,人家刚走,他就跳楼自杀了。这个男生,虽然成绩优秀,但他的潜意识中却深埋着只要自己不是“最好”就是“我不行”的观念,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恐惧,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自杀。
人的潜意识是在童年生活的环境中形成的。如果一个人童年时遭遇了种种不幸,没有安全感,大脑里充满恐惧,底片上写满痛苦,那他无论在事业中取得多大成功,只要遇到失败,他的潜意识脑也会发出负面信息,使其丧失信心。但是,如果这位青年从幼儿的时候,父母就为他读汤普森的童话故事,学会调节心理的方法,激活孩子想象的能量,这些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汤普森的心理童话运用想象的力量,把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童话故事,植入孩子的心底,让想象之鸟飞翔,从而改变了孩子心灵底片的颜色,从中他们明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没有谁能吓倒你,除非你自己。
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人要自信,必须改变心底的图像。用渴望代替恐惧,用积极代替消极,用正信息代替负信息。这本书中美丽的童话故事正具备了这种伟大的能量。一个孩子如果学会了用故事进行想象(自我催眠)战胜恐惧,那么他就得到了一份无价之宝。在他的一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挑战都能勇敢面对。
说这本书“伟大”,还因为她能让父母们马上用得上,让孩子着迷,能够打动孩子的心,让他们记得住,忘不了,用得上。
真正的教育是让人“记得住,忘不了,用得上”的教育,0-6岁的儿童
主要是用右脑工作的。右脑是图像脑,汤普森心理童话给予孩子的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生动有趣的童话和图像。当这些图像印入孩子的脑海中,就自然能改变他们的行为。当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生理机能,朝有益的方向发展,就会终身受用。孩子们都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将心理治疗技巧巧妙地隐喻在孩子的喜闻乐见的动物故事里,不但会吸引孩子的兴趣,效果也非常突出。
这种方法在编辑三川4岁的女儿小丸子身上得到了印证。有一天小丸子
摔了一跤,膝盖磕破了,她疼得放声大哭,爸爸不停地叫她坚强一点,但毫无作用。妈妈紧紧地搂住她,给她安慰,妈妈想到投掷的办法,就朝着小丸子膝盖做抓取的假动作:“宝宝,妈妈把这些疼都抓出来!然后搓成一个球,天哪,这么大的一个球,你一定很疼,来,我们把这个球滚得远远的,让这些疼痛滚走……”小丸子立刻不哭了,她好奇地看着滚“疼球”。滚到第三个球的时候,小丸子说,妈妈,已经没有疼了,全部都滚走了。是形象的故事,改变了孩子心底的图像。图像换了,用渴望代替了恐惧,疼痛感就消失了。
三川兴奋地告诉我,小丸子很爱听这套书,她听了书里小乌龟的故克
服了害羞,她居然敢在幼儿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朗读一整本故事。很怕洗头的小丸子,开始享受花洒冲水,还为自己创作了一个蝴蝶变毛毛虫的故事;听完树袋熊的故事,小丸子也敢独自睡觉了……小丸子极其迷恋书中的故事,每天晚上都要求妈妈讲一个,对书中的主角——动物园医生丹博士和小河马哈利充满信赖。她很担忧爸爸抽烟对身体不好,就向妈妈提出:妈妈,你带爸爸去看丹博士吧!
说这本书伟大,更在于她的作者、译者和编辑的用心。她们用自己亲身的体验告诉我们,这本书的确有调整孩子心理,解决心理和生理问题的作用。
作者琳达·汤普森博士,做了35年的儿科心理师。35年来,她所有的工
作就是照顾那些遇到各种烦恼的小患者。她每天笑对遇到麻烦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口吃,有的尿床,有的怕看牙医,有的恐高,有的坚决要啃手指,有的不敢一个人睡觉……正是这些常见的问题,才让汤普森想出为孩子编写心理童话故事。她的一次次实践,证明这些故事疗效显著。书的可读性大大增加。
读这些故事时,你会发现汤普森已经去探访过痛苦孩子的内心,因为她为被父母忽视的孩子、被一群人欺凌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寄养家庭的孩子、害怕死亡的孩子都专门写了童话故事,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用爱写出的故事才会震撼人的心灵。读汤普森写的故事,你眼前会出现各种各样孩子饥渴的眼神,你也会看到一张又一张不同肤色孩子的笑脸,你还会看到汤普森博士那圣母般慈爱的目光。你会相信,她一定面对过,她一定做过,她一定关爱过这些孩子,才会创造出这么多精彩绝伦的童话故事。
读汤普森的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震撼,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
译者周常和编辑三川,也是在用心去译,用心去编。最为可贵的是,面对这样一本奇特的好书,她们不仅是译者、编者更是实践者。她们把自己的孩子当第一读者,当这些故事在自己孩子身上发挥出奇妙作用时,她们和孩子一样开心。
那天,周常和三川来我家拜访时,讲起自己孩子读书后的变化,兴奋不已,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我被她们的真诚深深感动,不用细看,我便预感到,这一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己所欲,施于人。受惠于这本书的人,去传播这本书,会多么开心,多么理直气壮,多么具有说服力!
做书先做人,这两位年轻人本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心去译、用心去编、用心去实践,伟大的书能不诞生吗?
作为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我期待这本书马上出版,我期待每个家庭都拥有一本,让每个家庭都笑起来。我多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开心地生活,在心灵的底片上写满光明和快乐,在童年的记忆中,收获一份幸福!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总编辑 首席教育专家)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读后感(六):中科院心理所祝卓宏:所有心理师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套,而且要放在举手可及的地方
想象的能量
祝卓宏
六一儿童节上午9点,我正准备带女儿到单位参加活动,接到周常老师
的电话。她请我帮助翻译和审校一本给儿童催眠的书——《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听得出来,周老师在电话那头又兴奋又愉快,那是一种洋溢着黄色向日葵味道的声音。
一定是本好书。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下午一回家,我便开始阅读书稿,一下子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催眠方面的书籍我读过不少,经典如艾瑞克森的著作,通俗如瑞文斯道夫的著作,当然还包括大量研究性文章。所有的催眠书籍都没有眼前这本让我如此愉快、轻松。这是一本在心理学领域前无古人的、充满创新的书,它是儿童文学和心理治疗的创造性结合,它是用童话故事来进行催眠的!除了“写给讲故事的人”和“给想进一步了解催眠的读者”两部分,书中几乎没有再出现专业词汇。各种催眠技术和儿童适应症都巧妙地隐藏在亚士兰动物园的故事里面。
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的身份在发生转化:我不再是书稿面前审校的专家,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孩子,在仔细体会故事的乐趣;有时,我也转化为父亲的身份,认真评估孩子是否听得懂以及听后的反应。连续几天,我都无法放下译稿,毫无倦意,总是不知不觉看稿到深夜两三点。
阅读这些具有催眠效力的故事,我的大脑常常闪出自己催眠学习的情景。我记起了1998年,在昆明,我参加首期中德班催眠培训,一身“牛仔”打扮的瑞文斯道夫教授向大家传授催眠技术,我学习得如此投入,此刻14年前新鲜而神奇的感受像涌泉一样,从记忆的岩层中喷涌出来……我还想起2003年在京参加国际创伤治疗培训,“大妈”形象的德国老师海丝博士与“大嫂”形象的荷兰林琼尼教授正在传授
EMDR治疗的稳定化技术……随着阅读的深入,遥控器技术、内在帮助者技术、安全岛技术、大树技术及着陆技术……学习这些技术的场景都像老照片一一浮现出来。书中的动物医生丹博士,他的角色在我的头脑里不停地变换成我的各位老师。
这是本可以向所有人介绍催眠的好书,动物园里各种可爱动物将催眠的神秘面纱揭开。书里介绍催眠技术的语言和形象都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极易被孩子接受。这些动物故事有的放矢,都是针对孩子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各种神经症症状,如社交恐怖症、广泛性焦虑症、焦虑发作、强迫症、特殊对象的恐怖症(怕打雷、怕拔牙、怕打针、怕黑暗、怕做核磁检查)等,还有针对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的,如吸手指、拔毛癖、磨牙、尿床等。另外,还针对常见的身心问题编写了有趣的故事,包括各类疼痛、肠易激惹综合征、外科手术、白血病、临终关怀等。
作者琳达·汤姆森博士创新的动物故事写作方式,使这本书的阅读对象从专业咨询师、治疗师扩展到教师、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而且还适合每天陪伴孩子的父母。大孩子甚至可以自主阅读。
这是一本咨询师和治疗师应该人手一本的工具书,既可以帮助学习催眠技术,还可以直接利用书中的隐喻故事帮助来访者;同时,它又是一本自助科普书,可以帮助所有读者学习放松减压和自我催眠,并帮助身边的孩子处理常见问题。这是值得每位父亲、母亲为孩子准备的枕边书,可以让孩子享受童话乐趣的同时学会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大孩子们,如果都学会了腹式呼吸、肌肉放松、冥想放松、自我催眠等技术,一定会在应考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考试焦虑,增加更多的心理能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迫不及待地把汤普森童话讲给女儿听,她已经迷恋上童话主角小河马哈利和丹博士,每晚睡觉前都要我给她读一个动物故事。
真是机缘巧合,在六一儿童节遇到这本好书,正好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亲爱的女儿。也希望所有孩子早点收到这份美妙的精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