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门岛》是一本由[日] 横沟正史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强力推荐的一部小说!无论是杀手、被害人或是其他角色都个性鲜明很有特点,而且对整个狱门岛的诞生、发展和特色都有出色的描述。
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是第一章,金田一的战友临死前交待的那句话:“如果……我不回去,我
的三个妹妹会被杀掉……”
为什么他不回去妹妹就会被杀掉?而且还是三个都被杀掉?他回去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吗?看到这里真的令人非常好奇,会想带着这句话赶快读下去,而后面的故事情节果然验证了战友的那句话,三个妹妹全都无一幸免成为了受害者!
三位美丽的、喜欢穿着犹如花魁一样华丽复杂和服、骄纵的妙龄少女,一个在下着大雨的时候被倒吊在寺院的老梅树上,一个在清晨被发现坐着死在山崖上的一口大钟里,一个是在夜晚,穿着巫女祷告的衣服被勒死在祈祷室,身上还撒着胡枝子花!
三个诡异甚至恐怖,但又有着异样美感的画面相当的有冲击力,多年之后我或许会忘记其他案件的死者是怎么死的,但绝对不会忘记这三姐妹的死状!她们的死就像一出戏剧,离奇、残忍又美丽。而后面案情的解开证实这确实就是早已经设定好了的舞台剧,凶手按着剧本走,被害者只需献出生命。
而作者对那位主导的凶手的描述颇有武侠小说的意味,他严肃、过于忠心、自负、偏执,在金田一说出某句让他万念俱灰的话时,他的死亡又非常突然,就像江湖中的邪教教主或是少林寺的道行高深的禅师,也很有戏剧性。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那位被塞进大吊钟里的少女鬼头雪枝(鬼头这个姓也是非常中二又意外地和这个故事相辉映了),故事只写她在大钟里,没有详细描述尸体的样子——当然了被害者是很可怜的,凶手死不足惜,但这个故事里三位被害者的死给我的冲击太大了,那种艳丽又恐怖的美深深吸引了我。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虽然金田一没法保住他战友的任何一个妹妹吧——是会让人愿意再看第二遍的侦探故事。
《狱门岛》读后感(二):只是日本人的第一
《狱门岛》被《周刊文春》评为“东西推理小说BEST 100”第1名。
好像好屌。
于是我迫不及待买来看了。看完后只是觉得…
有点失望…
这本书硬伤还是很多,说说其中一点。
吊钟杀人手法。
写得蛮复杂的,这也是本格小说的一般硬伤。
手法越是复杂,读者越是难以想象出那个画面。
其实百大榜单里不少书都比这本强。
能被放在Top1这个位置,
英国的福尔摩斯,日本的金田一。
而且据说这本是金田一系列当中写得最好的(我只看了这一本)。
这是我阅读横沟正史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分别为恶魔前来吹笛和本阵杀人事件。初读《恶魔前来吹笛》时让我彻彻底底震撼到了,无论是从个人情感还是推理上。而本阵枯燥的机械密室则让我失望。
而这部《狱门岛》其实是一部杰作,但是仍然让我比较失望。为什么?因为我看这部作品之前,听说过它所获得的众多称赞:东西推理小说第一名 ,横沟正史推理小说最高杰作,日本推理史必读名著。在众多光环的包围下,我满怀期待的阅读了这本书。
的确,在阅读过程中我觉得很刺激,不刺激怎么行呢?本来看推理小说就是冲着刺激去看的麻。横沟的确是本格推理全才,各种类型的诡计全部写了个遍,但是为什么我最喜欢横沟流的推理小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气氛营造。从一开始横沟就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第一位牺牲者的死法比较恐怖,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这就不提了 这部作品我不剧透的。
到了解谜部分,发现凶手利用的方法是如此简单,不知道哪一位推理小说家曾经说过 :越简单的杀人手法越实用。在这部作品的确得了很大的体现。但是给我的却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许是我的期望太高。但是我之后想,与之相反《斜屋犯罪》手法非常精细复杂,而东野也曾经调侃:为了杀人造栋建筑干什么,还不如直接去请个杀手算了。其实手法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都是见仁见智的,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但是用最简单的手法完美的犯罪,不就是犯罪的最高境界吗?
这部杰作值得你一读。
《狱门岛》读后感(四):满篇的刻意与做作
本书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优点已经被别人说的差不多了,我来着重说说缺点,其之一便是写作手法实在是过于刻意,你甚至都可以猜出接下来该怎么写。
首先是对人物的刻画过于脸谱化,只有金田一以及路人对其他人物的评价,没有实际用行动表现人物个性,因此人物形象实在模糊不清,然后是对环境的描写,极力地想营造出恐怖离奇的氛围,但过于浮于表面,类似惨剧,疯子,病态,恶毒,恐怖,惊悚等直接描绘的形容词出现的频率过于频繁,但原文实际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状态,看的频频出戏,当然不排除是翻译的问题,文笔略显幼稚,像XX的XX正XX地XX的,感到XX而XX的句式太多,既不明所以又冗繁啰嗦。对岛上居民的形容也是简单粗暴,直接一句岛上的人都不正常就结束了,但又没有解释到底如何不正常,这根本说不通,这个结论究竟是怎么得出的我看完也没有明白。多处理应详细描写的点一笔带过,不讲任何原因,如第二具尸体状态,当场解剖是因为什么?尸体的异常之处何在,所以尸体实际状态存疑,这是故意给读者隐瞒线索吗?但是金田一也没有解释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有人物的行为前后矛盾,志保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她的前后作为根本不合理啊。另外金田一对于自己任务的漠视也是我不能忍受的,说是为了保护姐妹三人,实际上却未做任何保护的举动,似乎在全程围观,等待案件的发生和结束,注意力根本不在自己的任务上,既然他最初便知晓三姐妹的危险处境,但为何执意防止不顾,与三姐妹始终保持距离的做法原因不明,他不可能不知道凶手目的,然而一直游离圈外,连最起码的提示都没有,如果他提及此事,一方面可以施加压力给凶手,另一方面可以借此观察他人行为,保护他人并不是仅仅动脑子就够了,金田一似乎并不明白,他的做法也在引导和误导读者往别的方向想,虽然并没有什么用,只让人感觉沉闷乏味,作者自夸媲美福尔摩斯,然而福尔摩斯绝不会犯这种错误,这个自大狂像极了东野先生笔下的天下一。最后凶手明知金田一是侦探,但居然想和他对决?这又是为什么?让侦探知道真相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内疚?好奇?作者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行为有没有什么意义?动机未免太可笑了吧。
正统的推理小说,果然还是只有埃勒里奎因深得我心,虽然他也会误导读者,也会隐瞒线索,但至少不会写的如此刻意,动机基本成立,所以对于本书我实在难给高分,它给我的阅读体验并不好。
《狱门岛》读后感(五):关于狱门岛中芭蕉俳句珠海与南海版本的翻译讨论
昨天晚上对比两个版本的狱门岛,突然发现两个版本在第一章中和尚所吟诵的那句松尾芭蕉的俳句的翻译差了很多,意思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所以今天就找来了日文原版,同时也找了漫画版狱门岛中的翻译,对照一下。
日文原句是“夏草やつわものどもが梦の迹――じゃな”
珠海版的翻译是“荣华如梦,徒留夏草。”
南海版的翻译是“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我不懂日文,所以又找了一下这个俳句的翻译,发现原句应该是“夏草や兵どもが梦の迹”,出自松尾芭蕉的《奥の细道》,是诗人到古战场时所作的,意思大概是“现在看到夏天的绿草茂盛,就使人想到当年在此地打仗的武将们,至今他们的向往都想梦一般消失。”(百度知道中tkhmama的答案 ),当然,书中要作为俳句来翻译,当然不能像这样白话文表达,珠海版是1999年出版的,估计当时能够找到的资料是有限的,这句俳句很可能是译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的,厄,个人感觉没写出诗人本来的意思,荣华与战争的联系似乎有些牵强;而南海版的翻译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搜索到,具体来自哪里我说不好,但是是比较公认的对这句话的翻译了,这个应该是表达诗人意思比较准确句子意境也很好的翻译了,只是没有表达出一切如梦的感觉;而漫画版的翻译最接近原话了,不过没有诗的意境了。
我又在网上找到了另一个翻译,个人感觉是不错的——“夏天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梦黄粱。”
我找到的资料也就这么多了,具体喜欢哪个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狱门岛》读后感(六):浮世绘式的推理杰作——《狱门岛》读后感
最近难得清闲,便信手在以前购买的推理小说中寻寻觅觅,一本叫做《狱门岛》的小说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腰封上的介绍文字着实震撼人心:“本格推理小说典范”、“唯一抗衡《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推理杰作”,然而作者横沟正史对我而言却是个相当陌生的名字。坦率地说,喜欢推理小说的我平时涉猎的范围还算广泛,无论是欧美系的柯南•道尔、爱伦•坡、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迪克森•卡尔,还是日系的江户川乱步、岛田庄司、东野圭吾、绫辻行人等,每个都是我熟悉的名字。眼前的“横沟正史”到底是何方神圣?号称比肩《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品是否名副其实?带着上述疑问,我决定一探究竟。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口气读完之后,自诩为推理小说“粉丝”的我竟感慨万千,一直以来忽视了这位日本最重要的推理小说大师的作品真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横沟正史的作品才是日本推理小说的真正根源。
横沟正史是日本推理文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一生致力于推理文学的推广。其作品以传统的本格推理为主,表面氛围奇诡,但完全摒弃了风行一时的非现实情节,以纯粹的写实手法将推理小说的各种典型要素浓缩在创作中,同时又融入日本社会特有的人情风俗,将日本推理小说的水平提升到了全新高度。《金田一探案集》是横沟正史最富盛名的本格推理代表作,他笔下的名侦探金田一耕助,个子矮小,其貌不扬,说起话来还有些结巴,但却思维缜密、料事如神,许多奇案纷纷在他手下大白于天下。
《狱门岛》是“金田一”系列的最高杰作,被横沟正史自选为《金田一探案集》10大佳作的第1名。故事发生在日本濑户内海中的一座孤岛——狱门岛上,当时恰逢二战结束,复员的名侦探金田一耕助受战友鬼头千万太临终嘱托来到狱门岛,试图挽救在他口中命在旦夕的三个妹妹。然而自古以来作为海盗横行之地、罪犯流放之所的这座孤岛,民风彪悍,特立独行,金田一的出现就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岛上居民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最终,他见到了容貌美丽、举止怪异的三姐妹,但随即就被卷入一连串诡异无比的死亡事件中。三个匪夷所思的死亡地点,三具死状凄惨的尸体, 在三桩连续恐怖命案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离奇曲折的故事?名侦探金田一耕助能否找出看似不可能犯罪的凶手,破解三重谜团?所有答案都隐藏在狱门岛不为人知的往事之中……
横沟正史作品的特色是多方面的,比如:诡异奇谲的犯案场所、身世复杂的家族成员、令人窒息的“密室”氛围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其笔下浓郁的日式风情。正如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赤川次郎所说:“将严密的逻辑推理与浓浓传统风情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只有横沟正史才做得到。”确实,在这一方面,迄今为止日本推理小说界无人能出其右。以上特点在《狱门岛》中尤其突出,和室民居、寺院传教、茶道仪式、歌舞伎剧目、杂俳名句、日式料理等日本传统文化的经典元素在小说字里行间中俯拾皆是,宛如一张色彩斑斓的风俗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令人目不暇接。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最后解开谜题的关键线索居然也暗含在三句日式俳句之中,让人不得不佩服横沟正史驾驭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力。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密切的文化交流使许多日式传统与民间习俗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为何众多中国读者钟情日本文学的原因之一。文学作品是整个文化系统的核心,体现的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日本作家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孜孜以求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今后中国推理小说界也能涌现出如此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在精彩的故事中,融合丰富的人文知识,让每一次充满乐趣的阅读,都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狱门岛》读后感(七):金田一系列里最爱<狱门岛>
很早就看过金田一系列的<女王蜂>,<恶魔的拍球歌>,<本阵>,<八墓村>,<狱门岛>,,还有其他几部都基本看完了。(看的顺序基本上也是这样)
多年后回想起来,最爱的还是狱门岛。氛围营造的非常好,至今记得和尚背尸体,女尸如蛇般挂在寺庙树上的情景描写——我最爱的推理小说片段~~。金田一耕助也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小说人物形象。
我很喜欢横沟正史把笔下的推理小说设定在二战后颓败的日本社会这个背景。那个特殊的时代的人在他笔下总是充满着一种颓败,疲倦和神秘的魅力。我觉得横沟正史对背景和场景的刻画真的太出色了~~,人物性格命运,故事情节走向,和背景丝丝入扣,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比如<狱门岛>。我看过的其他推理小说,即便推理无懈可击,但是背景选定,场景描写上,就没有比横沟正史给我的印象更深刻的了。
说道社会背景,<白夜行>也不错。
《狱门岛》读后感(八):其实可以写得更好
这是一本我念念不忘的书。从本阵开始,陆续读了横沟先生的犬神家族、恶魔的手球歌、八墓村等等,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但是除了本阵之外,感觉都不够有味儿,差了一口气。在一些比较权威的推荐书目单里看到狱门岛是公认的横沟top1的作品,而且在东西推理小说BEST100高居榜首,心中对它真的是非常好奇,非常期待,也非常惦念。可惜图书馆总是找不到这本书,而且亚马逊对于此书通常须10-13天发货,只好作罢。今天居然在书架上看到一本新的,惊喜万分,立刻开始细读。可惜读完之后,还是觉得差了一口气,实在是找不到打五颗星的理由。
导读说的很玄乎,濑户内海的狱门岛民风彪悍、阴森恐怖,可是读完全书,完全没有民风彪悍的感觉,又是帮助警察巡山,又是聚集八卦提供线索,恐怕还不如八墓村的村民彪悍恐怖。容貌美丽却举止怪异的三姐妹,这种人设是很有趣的,完全可以据此大做文章,营造出妖艳诡异恐怖的氛围,但是横沟对三人刻画不够,举止怪异仅仅只是平铺直叙、几句带过,发挥的程度太浅了。故事当然发展得很流畅,一气呵成,但是核心诡计又太弱了。三姐妹连续死亡,属于童谣杀人模式,但是作案手法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无非是利用了时间差制造不在场证明,而且第三案根本没什么诡计好嘛!这本书完全可以使用更多的诡计(例如第三案改成密室谋杀)、添加更多的细节(例如人物冲突、破案线索提示、破案过程一波三折)、写得更加饱满的。
横沟先生作品最大的弱点在于核心诡计不够强大,少了一种震撼人的力量。震撼不能仅仅只是情境描写上的震撼,例如诡异妖冶的死亡场景,也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犯罪动机上的震撼,例如世仇、复仇、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等。我依旧认为推理小说的生命在于核心诡计,无论是犯罪诡计的设计或是叙述性诡计都好,最棒的推理小说必须要拥有最令人惊叹、惊喜、令人意外的核心诡计。本阵中的机械密室就相当出色,将自杀布置成为他杀,逆常情而为之,可惜横沟其他作品中能够让人留下如此印象深刻的核心诡计不多。其实这本狱门岛最后的反转也是非常出色的,连续的童谣杀人并非一人为之,而是三个凶手,可惜书中给予读者的推理线索太少,不能够让读者与侦探公平竞赛。
横沟先生的长处在于善于烘托氛围,阴森恐怖,封闭的空间,连续的杀人,妖冶的死亡,很能够吸引读者;并且他对战争的后果、日本社会的动荡与平和都有着深切的关注,这种情怀也让人敬佩。
我依旧喜欢横沟的作品,阅读的过程至少毫不枯燥,有很不错的阅读体验,这是他的风格。岛田擅长大场面,奎因擅长丝丝入扣的推理,阿婆擅长最意外结局,卡尔擅长密室,横沟擅长华丽的连续杀人,他们都是大师,也陪伴了我几年的阅读时光。推理小说的阅读恐怕要告一段落了,最经典的作品已经读完,兴趣也不复当年,但这些终将成为我青春的一站。
《狱门岛》读后感(九):狱门岛
八墓村因被杀害的八名武士得名,而狱门岛是三百年来海盗横行之地,罪犯流放之所。
《狱门岛》开篇,金田一就出现了。金田一受战友千万太临终嘱托,到狱门岛挽救千万太口中有性命之忧的三个妹妹。千万太临终时说:“如果……我不回去……我的三个妹妹会被杀掉的……”于是金田一在狱门岛上刷足了存在感,千万太的三个妹妹果然都在他眼皮底下被杀了……
如果《狱门岛》有副标题的话,那必须是《封建迷信害死人》或《论性别歧视的危害及实现男女平等的极端重要性》。虽然三姐妹如同患了失心疯一般无情无义荒淫放荡,但也不能说她们就是死有余辜,或许是成书时间太早,总觉得全书基调三观不正。
《狱门岛》被普遍视为“金田一系列”的最高杰作,同时也是横沟正史自选十大佳作的第一名,我觉得他一定非常喜欢书中俳句杀人的设定。因为这样的设定,三姐妹的死极具日式凄艳之美,倒吊在梅枝之下的花子,卧置于吊钟之下的雪枝,身着艳丽祈祷服四周撒满殷红荻花的月代,都像极了凄美的人偶,那文字之下的画面感让人觉得绚目又阴森。
继《异邦骑士》之后,我又一次在书中读到松尾芭蕉。“头盔压顶虫嘶鸣”和“与女一家荻和月”是雪枝月代结局的预兆。然而对日本的俳句和歌还是欣赏不了。书中有另一句芭蕉桑的俳句,珠海版译为“荣华如梦,徒留夏草”,南海版译为“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而另有不知名高人将之译为“夏天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梦黄粱”。若论诗词,还是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
《狱门岛》读后感(十):狂岛·狂道
其实在笔者刚入门的时候就想一睹横沟正史的作品,一则横沟正史这个名字很是威风,金田一之名也早有耳闻,但是苦于当时只有珠海版,也不好意思托别人去淘宝上买,便一直搁置。暑假的时候,因为一件不堪回首的偶然事件,笔者四处向别人打听横沟正史做好的作品是哪一本,诧异的是,公认度最高便是本作——《狱门岛》。
而后,笔者先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阅读了折原一的《倒错的归结》,读过才知,本作的前篇是向《狱门岛》致敬的作品。说句实话,抛开对于《倒错的归结》整本书的评价,《上吊之岛》这一部分笔者并不喜欢,密室诡计也好,气氛感觉都有缺憾。但是本书激起了笔者对于《狱门岛》这部作品的渴望。
天遂人愿,南海出版了《狱门岛》。
在正式阅读《狱门岛》之前,笔者先按照南海的出版顺序阅读了《本阵杀人事件》与《八墓村》。
《本阵杀人事件》:这本的排名也是很高,但是笔者并不喜欢这部作品,甚至给予了“枯燥”的评语。笔者感觉机械诡计让人烦躁,当然也可能由于笔者想象能力不足。
《八墓村》:期待度不下于《狱门岛》。因为岛田庄司的《龙卧亭杀人事件》的腰封上提到了这篇作品,所以笔者一直在念叨着,期盼着。但是看完之后依旧是失望之情甚重。本作与其说是推理,笔者更感觉是冒险元素甚重,尤其是后期的寻宝路线更是如此。金田一的戏份不足,每次都是路过路过路过,最后出来打扫舞台,很是酱油。
回到《狱门岛》。笔者被前两本给洗濯了一遍,对于《狱门岛》的期待已然下降了一层。翻开书,开场时金田一耕助战争归来,搭船前往狱门岛。狱门岛的来历十分吓人,也为这座岛的疯狂、封闭的风气埋下伏笔。
随之剧情铺开,各路人马现身。
第一、典型的日本本家分家的家族结构,不出意外的,两家相互对立,而本家又不如分家。
第二、长老会——村长、医生、方丈。也是日本古村落那种气息。
第三、形死神存的恐怖社会信仰。
这些古旧的元素在横沟笔下被放大,充实。三津田信三的“之物”系列也是围绕着日本古村落展开,但是感觉横沟的描绘并不显得逊色。人物形象比之笔者之前看的两作更加饱满。家族之间的对立,对于外村人的怀疑,乡下人淳朴的一面极为生动。尤其是一根筋的警察清水,竟然把金田一给关进了监狱,把金田一放出来之后整个人战战兢兢的样子极为传神。
三场命案相继发生,按照惯性思维,会让人以为是同一个凶手所做,再加上不断的用疯子和神秘军人进行误导(误导当真有用?!),案情显得迷雾重重。但是不得不说,诡计设置并不高明。都是利用时间差来进行犯案,只不过读者大都顺着金田一询问的思路进行下去,而又在快节奏阅读情况下无暇思考——时间这种元素,本来就让人感觉痛苦,一串数字能代表很多东西,但是单调,枯燥。至于那个颇为出彩的杠杆原理,笔者感觉,若是相隔一段时间再进行破解可能会有惊艳之感。但是谜题刚抛出就进行了解答,笔者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还有那个子母钟的诡计,不能说差,还是因为时代的关系,没有了光芒。甚至文中一提到可以裂开的钟,这就······
真正让人惊诧的是本作背后的疯狂。
这是一座疯狂的岛屿。每个岛民都显露出疯狂的一面,尤其表现在三位凶手与太阁老爷嘉右卫门或者说女巫小夜身上。嘉右卫门与小夜的争锋,与三松在小夜的帮助下与父亲开始大战,这是神权与人权的抢夺。反倒一开始所说的本家与分家之争倒是变得无关紧要。本家内部的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矛盾。岛民则在这场内部权力争夺战中变成了棋子——在小夜"神权"与嘉右卫门"人权"中徘徊。嘉右卫门最后赢得了这场胜利,与三松陷入疯狂,岛民的内心则被植入了与嘉右卫门的魍魉,又在三位嘉右卫门嫡系部队——村长、医生、方丈的带领下延续着嘉右卫门的精神统治。
都疯了!
疯狂之人有疯狂之道。最接近嘉右卫门的村长、医生、方丈一边在维护者本鬼头家的影响力,另一边内心的疯狂已经无法自持。三个人每人干下了一桩命案,就因为一个错误的承诺。不,在他们心里这也许是命令。这是何等可怕的信仰力量!让医生丧失爱,让和尚丧失仁,让村长丧失和!这种颠倒一切的“人格魅力”,可怕到让人心惊胆战。
更加讽刺的是本书的结局。阿一的死亡竟然成为了本书最大的“逆转”。三人的行为瞬间成为了本鬼头家的毁灭行为。
三人的自我安慰的的楼阁都被残忍的摧毁。
嘉右卫门最后以杀神为名的意志带来了自我毁灭。
这就是疯狂之岛的疯狂之道。
最后的一小撮亮点就是金田一和早苗的小暧昧,可惜这是狱门岛,没有岛民——可以摆脱这座岛,这疯狂与命运。常伴在与三松左右的早苗,内心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