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南方旅店》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1 05:0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南方旅店》经典读后感10篇

  《南方旅店》是一本由林培源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25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南方旅店》读后感(一):浅评《南方旅店》写给培源的文字

  《南方旅店》简单的四个字,可包含了很大的意义,旅店对于旅行的游人来说,是一个避风港。如副标题:Love and Death in Southern Hotel。封面设计秉承了最世一贯的风格简约大气,封面正中间是一个小阳台,阳台的前面有几本书,下方还有一支笔。两旁的玻璃窗上映射出不同人物,间接的反映了旅店里的客人精神面貌。中间则是模糊不清,暗喻旅店里的神秘之境。正如前天在微博跟培源说,我很喜欢这个封面,也是因为刚才那几个原因

  故事简介里也让我展开了无尽的遐想,文中男主角周岐山同样经历了女友赵淇自杀身亡的让他感到万分痛苦,灰暗的心理阴影纠缠着他,使得他每天都活在悲伤沮丧甚至自责的状态中,他一方面想要知道女友自杀的原因,一方面又极力逃避探究原因。这时女友遗留的一本名为《南方旅店》的小说反复出现在他面前,而这本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说又和刘素彩的死,和清平镇有着密不可分联系,随着《南方旅店》的不断发展,刘素彩的死因也慢慢浮出水面……

  这几段话,也隐含着许多东西,旅店里会有什么样的人?疯子变态狂?杀人狂?还有周岐山会找到凶手吗?这一切就如同谜一样迎面扑来。旅店和旅客让我想到了九把刀的《楼下的房客》在九把刀的笔下把那些另类的房客描写淋漓尽致,心理刻画特别到位。

  我期望培源在人物刻画方面也能独树一帜,一本好的小说,写的好不好看,从人物的刻画上来看就能够完全体现。剩下的便是作者写作技巧,已经文字的深度

  最后,希望培源的新书大卖。

  王文杰。

  记于2012年9月15日

  《南方旅店》读后感(二):Love and death in southern hotel。在南方旅店,你又会遇见谁?

  自入手(南方旅店)到参加深圳福田读者分享会到现在看完整本书。已经过了一个礼拜。看第一遍的时候吃力,很纠结。我看书有个习惯喜欢看上一段就思考一会。看到绝妙句子会用笔画上反复阅读。(南方旅店)是我思考的最多,也是我看的内心感触最多的一本书。

  也许是我一开始看书的目的不纯。我把它完完全全当做是你的自传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你的影子。对它要求太高对它设想的太完美。以至于看到书的内容,看到离别看到死亡看到面对现实无可奈何强大落差让我晃不过神来。

  我尝试着静下心来,重新拿一本新的(南方旅店)再次翻阅。

  不得不说,你真的很厉害。你虽然设置的是双重空间,可是却写了三段不一样的却又紧密相连的人生。抛下的谜团一个紧接一个,还来不及回味又进入下一重空间里。诱导着我去探索去寻求真相去拨开这些迷雾。。看故事的人总是喜欢猜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接下来会怎么样。每一次都出乎我意料,每一次我都猜错,每一次我都是被牵着走,进入你所创造的空间里。

  关于周岐山。

  我一直觉得他是可悲的。在爱情里,他是那么卑微那么小心翼翼地维护那一段感情。他为了爱情抛弃了所有尊严,他知道自身条件在赵淇父母眼中他渺小的如同一只蚂蚁,可是他爱赵淇,为了赵淇他忍辱负重默默地做赵淇身后的男人。他愿意一直等到总有一天能够光明正大出现在赵淇父母面前,能够亲口对他们自豪地说我是赵淇男朋友。他以为自己可以做到,他也以为他们的爱情能够等的到。可是当赵淇狠心说出那一番话,他所有的伪装都在顷刻崩塌。他不过是凡人一个,他有七情六欲,他有思想自尊用心付出的感情被糟蹋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该恨赵淇的。恨她轻而易举否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恨她的绝情狠心。可是当得知赵淇死讯那一天,他却是那么伤心,哭的那么肝肠寸断那么撕心裂肺。他骂赵淇,恨她还没给时间让他去恨她她就这么离开这个世界,他恨她怎么可以如此洒脱毫不留惜自己的生命,恨她的冷漠绝情能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抛弃去走那一条绝路

  周岐山所有的伪装在面对陈天玺剖白自己对刘素彩的感情时瞬间分崩离析。曾经那么重要的一个人住在心窝上,突然被强制掏空,巨大失落感让他选择逃避。他隐藏起自己的情感自欺欺人地以为烧掉所有关于赵淇的一切就可以忘记和她有关的一切存在。这故作的坚强勇气需要付出多么强烈力气和创痛。看到这一篇章,我仿佛感同身受般抱着书难过了很久,一直反复地看那一页,脑海里勾勒着那一画面。耳边播放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眼泪忍不住留下来。

  关于赵淇。

  赵淇在这本书中是孤独的,没有任何人能够懂得她。因此她也极度不信任这世上任何一人,她患得患失严重缺乏安全感。她习惯性地说分手只是想向周岐山索取更多的关心和爱。她爱周岐山是因为在他身上能够映照出自我,能够懂得她所有的喜怒哀乐。一旦这份期许破灭,便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人和失去信心。周岐山对待感情的形式显得钝感,太过于平静克制。而赵淇所要的爱情是能够直通精神面上的。最后她才发现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在自说自话都是自己在与自己同行。她和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也许,她一直只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她爱周岐山,却深知周岐山已无法具备承担和容纳她在他感情中的存在,她对于他来说,太重了。当一个人对周遭的一切失望绝望厌倦后就会想要逃离,想摆脱这一切束缚。一个人只要不想再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一个试图与时代人群背道而行的人,迟早要付出代价的。赵淇的死亡早已提前预告,只是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因为她太年轻美好未来一片明朗,她的死因此显得那么突兀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陈天玺。

  陈天玺是周岐山的另一个缩影。他比周岐山更卑微的是,他从来没有拥有过爱情。他对刘素彩的爱像不见天日豆芽永远见不得光。对他来说,刘素彩太过高高在上太过光芒四射,他只能仰望只能憧憬,他怕一旦开了口,这平静的一切都会打破。他是贫穷赌徒,他输不起。他不敢想象没有刘素彩的生活会是怎样,宁愿把爱深埋在心里也不付诸行动。只是他没有想到,对刘素彩浓烈爱意已超出他驾驭的范围,他控制不住对刘素彩的思念,因此在刘素彩自杀后甚至极端地想要借用监狱来磨灭这份爱意。

  关于刘素彩。

  描写刘素彩的篇章并不多。从周岐山采访弟弟观察到刘素彩的肖像,是个美丽女子。从陈天玺回忆中的刘素彩,是美好动人的。从许媛媛口中描述的刘素彩,是骄傲虚荣的。但是你却通过他们回忆的过往巧妙地圈出关于刘素彩的一切。她和赵淇一样,都是那么年轻那么美好,都是敏感的人,血液里都流淌着死亡的气息。在生命灿烂年华却都选择了自杀。关于她的死因,一直让周岐山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赵淇的死是对爱绝望了,那刘素彩呢?触发她死亡的诱因是什么?民警口中的工作不顺利,和男朋友分手?许媛媛口中的最后一次见到她感觉出奇瘦弱?周岐山捕捉不到最有可能让她极度沮丧心灰意冷因素。在采访的这段日子里,他早已分不清是赵淇还是刘素彩,他看到刘天玺就像看到自己一般。于是在心底一直有个念想,希望刘素彩是他杀的。这样他就有借口可以摆脱赵淇和刘素彩互相重叠的影像而带来的痛苦。

  你在文中巧妙地穿插了一位名为蒋翎的短篇(南方旅店)。描写了良家少女蓝瑛和劳改犯赵嘉轩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从而勾勒出小城风貌人情世俗和导致的一切悲剧。蓝瑛和蓝恺都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蓝恺为了心中梦想一直和外界对抗,想要打破人们摇滚音乐世俗的评论,他努力去抗衡去证明,却还是输给了这个封建小城。

  而在蓝瑛心中,一直相信美好爱情的存在,她不去在乎别人对赵嘉轩的评论,她不介意赵嘉轩是劳改犯。面对家中突遭变故同学们的冷言冷语排斥眼神,毅然决然选择和赵嘉轩在一起,心底那冒险的因子一直在鼓动着她,要她打破这一切束缚。她做到了。她和赵嘉轩度过了青春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赵嘉轩给了她从未有过快乐温暖,她感受到被人在乎被人心疼的感觉。即使最后她妥协给生活,妥协给现实,选择和赵嘉轩分开。但和赵嘉轩这一段感情这一段相处的时光,她是不后悔的。

  原本以为故事就这么娓娓道来,蓝恺入狱,父亲尾随其后,只剩下蓝瑛和母亲相依为命离开这座伤心的小城。最后蓝瑛和赵嘉轩的爱情沦为一场幻觉,消失不见。留下了大片空间引人遐想深思。

  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一个虚构故事,你却在最后抛来一句,文化主任蒋宏就是书中的蓝恺,一下子所有的人和事变鲜活具体起来。文中的蓝瑛就是蒋翎,蓝恺是蒋宏,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些难以忘怀的过往,那些为青春所付出的代价,蒋宏的存在,印证了这一切。回忆真实确凿,现实却令人觉得变幻无常

  赵淇曾对周岐山说过这本书有死亡的味道。周岐山猜测赵淇是蒋翎书中隐去的那一孩子。她是看了这本书代入了自己去验证,看到被世俗拖累的恋情。她明白了自己和周岐山的感情即便单纯强烈,在现实的严酷逼迫下也只会处处碰壁没有出路,最终毁灭。也许是早已知道所有的真相。她才活的这么辛苦这么累,在世上如此孤单地存活着,变得敏感多疑变得悲观绝望。连最信任亲密的人如周岐山也怀疑她的时候,促使她下定走向死亡的决心

  但,这个也只是猜测而已。

  死亡的真相,一直都有股巨大的力量来震慑和控制我们。

  生活总是这样的随机变动混乱无序,在它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严酷而沉重的力量在运作和控制。我们不得而知

  你要懂我,要是你不懂,你就辜负我了。

  你要懂我,要是你不懂,你就辜负我了。。

  周岐山到底还是辜负了赵淇。

  你真的很厉害。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让我紧跟你的步伐亦步亦趋

  看完了整本书没有轻松感。这么沉重的自杀话题,有股喘不过气的窒息感。

  也许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如何面对死亡,决定了如何选择对待生命。能够选择自由的死,必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无所顾忌的活。

  如果换成你,你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自杀?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如果换成是我,到底要走到什么样的绝境,到底要经历什么样的悲痛,才会作出轻生念头

  也许太累了。活着太累了。没有一个人可以明白自己,没有一个人能够懂得。对于这个世界,原来自己是如此可有可无。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前进的动力。绝望了。无所谓了。

  一旦有这些悲观的念头产生,就会变得敏感脆弱容易走进死胡同

  进而选择自杀。但是,像赵淇刘素彩这般无所谓这般自私地毫无眷恋地抛弃亲人选择死亡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

  我是胆小鬼,我没有她们那种勇气,我只会对她们的死亡感到痛惜伤心,我只会抱着小说胡思乱想暗暗埋怨你的残忍

  但是你说:谁也没有资格批判死神,它凌驾于生命之上,它可以对生命肆意剥夺。

  这是如此让人无比沮丧一句话

  如果再给赵淇刘素彩一次机会,你们还会选择自杀吗?

  如果再给周岐山陈天玺一次机会,你们还会逃避面对爱情吗?

  如果再给蓝瑛赵嘉轩一次机会,你们还会松开彼此的双手吗?

  如果也只是如果。一切已经盖棺定论没有挽回的余地

  有些人一出场就带来心心相印默契,没有丝毫生分。

  你的书给到了我这个感觉。所以忍不住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话。这,算书评麽?【我木有写过书评>_<】

  (南方旅店)是那种在看的当下被震撼,合上书后会心疼的书。这本应该归类为严肃文学的书,我却为了它哭了鼻子实在丢人。不过很感谢你,我已经忘了多久没有哭过,因为害怕太虐,不愿看太过悲情的书。(南方旅店)给了我一个可以释放自己的借口。压抑的太久,呼吸都变得难受起来。

  你说:一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主宰世间的一切。

  你说:时间是一只巨大的筛子,除了回忆,它什么也没有留下。

  纸质书籍总是有一股魔力,可以跟随文字,在脑海里拼凑画面自导自演。真实又美好。

  《南方旅店》读后感(三):南方旅店第376把钥匙

  昨天下午收到林培源的《南方旅店》,于晚饭后三两空闲时间读完了前五章的内容,此时故事已进行将近一半。从序章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一次较之前三部小说与众不同的阅读之旅,进入这个故事着实很费劲,甚至有点一头雾水,因为那个奇异的甚至长达一世纪的梦,因为梦里那些令人荒诞诡异情景是的,我今天下午才结束这次阅读之旅,之间曾数次中断阅读,赵淇的意外之死,刘素彩吞药自杀,以及蓝瑛和赵嘉轩何去何从······一系列的疑惑摆在我面前,但我耐下性子读了下去,寻找我想要的。索性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困惑都在最后得到了圆满的解释和和回复。正如文中我印象深刻的几句:阅读是这样一个解密的过程。你在看书,书也在看你,那里有一整个世界的悲欢喜乐在等你。

  这是林培源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从《薄暮》、《锦葵》、《欢喜城》再到如今的《南方旅店》,我看到了你不断在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我想说的是你这次挑战很成功。“南方旅店”这个多重意义的符号在不同的时空相遇着,碰撞着。蒋翎的《南方旅店》被周岐山和赵淇阅读,而作为读者的我也在阅读着这个《南方旅店》和之中的南方旅店以及林培源所要讲述的关于他的南方旅店的书写。时空交替、不同人物的语言的拿捏,性格准确的描绘等都是一次不小的尝试和挑战。我想你一如蒋翎在《南方旅店》自序里所说的那样:“这部小说,我是带着乞求的姿态在写,我祈求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如果这是一出虚构的戏剧,一场神奇的魔术,我希望它能召唤逝去的灵魂。”也是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在书写着。我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思索着周岐山、陈玉玺、蒋翎,林培源这四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奇妙的联系。不出所料,我在后记找到了我的答案。

  关于这部小说,有很多共鸣之处也有许多小想法。

  1. 悲观,爱与恨,生与死。

  我不知道说:我与周岐山的女朋友赵淇在某些方面有些惊人的相似这句话会不会让你觉得好笑,但事实就是如此。而这样的情况上一次出现是在《锦葵》中,我一度认为叶明生和叶重阳就是我和我老姐的真实写照,只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颠覆。我似乎成了那个叶重阳。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爱与恨,生与死这样的字眼要是从自己嘴里面蹦出来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爱与恨,生与死的病态的呈现在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的体现。我不知道赵淇所说的《南方旅店》有一股死亡的味道是怎样一番解释,但我知道她那种含着金汤匙高贵的出生和内心深处无人知晓的沉甸甸的绝望是无比强烈的对比。对生活悲观,对生命悲观,对爱情悲观,赵淇在和周岐山甜蜜相处的笑脸之下到底隐藏着一颗怎样的痛苦,无人倾诉的心,没有人知道,就连她最亲近的男朋友周岐山。记得许媛媛说:除非对爱绝望了,心死了,不然我不会想到自杀。”那么赵淇呢?是因为她对周岐山的爱绝望了吗?无从知晓,文中也没有说了一二三来。但我想,周岐山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读者的心里也有了自己的答案,而赵淇会在另一个异度空间过的更好,至少那里没有伤害。你说呢?

  2. 图书馆女孩之谜

  “其实人在终极意义上是活越孤单的。以前总是耿耿于怀,现在倒是觉得没什么了。”一如那个女孩的所作所为,最终选择终结自己的孤单,陷进死亡的死胡同里不得自拔。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大段的独白和内心活动吞噬而来,令人招架不住。拉斯科尼科夫杀害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前前后后始终处在战栗中,而杀人之后抑郁接近疯癫的自我反思竟然将其折磨得近似神经发作。这样的死,这样对死的忏悔,令我如恐慌之中找不到依靠的稻草,风吹便倒。对于死亡,杀戮,暴力,没有太多太多的解释呈现,有的只是血淋淋的现场直播。那个女孩说她喜欢《罪与罚》,因为她对生活有一种决绝的告别,不再留恋,她内心是独孤并且绝望着的,所以一转身便对死亡投怀送抱。我不知道我这样理解赵淇,这样理解图书馆的女孩是否合理或者说是否正确,只是我知道对死,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死的人来说,大抵我们都是怀着一种崇高的敬畏之心吧,而亲临死亡的人在死亡一线之悬的时候是安静,淡然,亦或是空洞吧······

  3.陈玉玺和刘素彩

  有那么一秒钟,或许几十秒钟,周岐山和陈玉玺,赵淇和刘素彩重合了,或者说就是完完全全的融合为一个人了。他们所有的经历,所有的相遇,所有的结局都似乎都已经在前世安排的妥妥当当,而这辈子只需临场表演。刘素彩的死再次让我产生了好奇之心,她真的是服药自杀那么简单吗?百思不得其解之际,陈玉玺自首了,而他所谓的自首也不过是个噱头。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管是陈玉玺和刘素彩,还是周岐山和赵淇,所有的嗔、恨、痴、念,连同那最为悲壮的死,都是令人叹服的,是伟大的。

  4. 死

  这部小说里到处生发着死亡的气息,读起来是在稍微沉重一些,但在这个阅读的缝隙里,思考死,简单的浅层次上的死,不知道会不会很痛苦。记得阎连科在《我与父辈》中写了关于死亡的一段话:

  面对死亡时,有两种人最为坦然和平静:一是真正的大知识分子们,因为他们能把生死的关系理出头绪、显出见解,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死亡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因为他的死是哲学的诞生和证明,也是生的延续和延展。二是如我大伯这样一些不识字的人。这些农民们,相信人生的归宿和去处,可以比较简单的认识到死亡即便不是一种新的开始,也是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的转移和转换。而面对死亡最为痛苦的人,正是我们这些识字又读书,可又读书不多、思考不够的人,既不能把死亡升华到学理的境界里,又无法简单的去相信死亡时生命的转换与转移,无法相信人生是有着自己的去向与去处的。

  年少时期的我们谈及生死,似乎总是惶恐不安,战战栗栗。也许等到我们行将就木的时候,对生死也就多了一份淡然,一种在平静和安详的状态中静静为了消失。消失了,也是全新的开始,也就是生了。生是死,死是生。生生死死,循环不止。

  不知道以这样一个21岁的年龄谈论生死是不是有点骄傲自大,只是面对一个那么多生与死的小说时,不得不停下来,想想吧。

  ======================================================================================

  写了上面的话,杂乱无章,似乎总觉得少些什么。且不管罢。

  在这个故事里,爱情和死亡一样伟大。蒋翎的《南方旅店》,西樵镇曾给蓝瑛和蓝恺家带来希望之火的旅店,清平镇周岐山居住过的文化站一隅以及林培源笔下所勾勒出的扑朔迷离的承载爱和恨之寓所,所有的这些,都共同交织在一起,冥冥之中在某个平行的时空相遇。

  在后记里,我终于明白了南方旅店375把钥匙的原因。那么南方旅店第376把钥匙,就等着由你开启。南方旅店,欢迎你的入住。

  感谢林培源,我在这样一个安静的晚上一字一句敲击着键盘时,似乎能感受到你在深夜一点一滴编织着这个故事的小心翼翼。十一长假结束,明天返校,这个所谓的书评,没有固定的格式,权当作这个假期的纪念。

  《南方旅店》读后感(四):爱与死同生共存。

  -------你一定要赴约的《南方旅店》

  昨晚失眠看完《南方旅店》后一直没有睡过觉。这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不是以前的那些小说的感动。更多地是心酸无奈,是一种面对生活里的爱的茫然无措。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我渐渐去领悟毁灭这个词。在这个故事里,你会得到所有你想要的答案。培源兄,这是你讲得最完美最精彩的故事。我知道,你其实只想讲一个故事。

  死之于爱,并非单纯的终结。很多时候,死,是爱的另一种延续。就像以前的书里你写的那样,我相信,身体会死,灵魂会死,但爱,不会死。这是一次作者与读者较量,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你把自己置身其中,想要将这个精彩的故事讲之于我们。故事里的三条主线,每一条都有自己的纹理,每一次阅读就像是一次探险,那种压抑人心那种惊心动魄的那种想要一口气呼吸下去的感觉,只有走进去才会明白。

  周岐山,赵淇。紧紧相爱却又互相折磨。周岐山,是一个让我耿耿于怀的存在。他在爱的世界里大胆肆意无畏,看起来爱得淋漓尽致疯狂所以。反之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他口口声声说爱,但却在内心里最隐晦的角落里住着一头野兽。它软弱自私自卑怯于面对。他害怕失去也羞于面对。他对爱的渴求就像渴望证明自己的存在一样迫切。他对爱有着怀疑犹豫不安定,这才是他最后痛失所爱的根源。他是生活里大多数人的影子,太真实,让人难以接受。

  赵淇,这个对着爱有着无比炽烈需求的女孩。她内心里最明媚的天堂本是住着周岐山,最后却走上了绝路。她的死,就像剜掉了周岐山的眼珠子,让他跌跌撞撞接受灵魂上的折磨。她要用这种决绝炽烈的方式来证明,她爱他,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爱。他们走进了一段时光,那里有青春,那里有爱情。

  她像一头小兽,残忍决绝着急与这个世界分离。她要你记得,我曾爱过你。不管何时何地,狠狠爱过你。

  陈天玺,刘素彩。他对她的爱,是一种近乎癫狂的依赖。他一直活在她带给她的世界里。她活得那么炽烈那么阳光温暖,他就像躲在阴暗角落的小动物,她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他揭竿而起。他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童话,直到面对兵临城下才明白原来他只是她生活里的无关痛痒。而她却是他的不知所措。舞台上的公主怎会注意到观众席里煽情落泪的你。

  他在这段无法自拔的暗恋里患得患失,迷茫愤怒嫉妒甚至仇恨。那是一种因爱衍生的恨。二者如影随形,共生同存。这是一种无法剥离的情感。我曾一度以为是陈因爱生恨杀了素彩。后来否决。他为她癫狂,他为她做了所有的不可理喻。他为她自导自演了一场闹剧。他为她失心疯。他把自己一直安置在那个无人问津的美好故事里。只是他忘了,从始至终,刘素彩都是一个不愿入戏的演员。

  他唯独没有为她做的,是告诉她,他爱她。

  蓝瑛,赵嘉轩。这是一个充满了悲情色彩的故事。姑且让我猜测她是和他分开了。她和他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他给了她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但却无疾而终。他和她分担了那些无奈绝望以及甜蜜。其实对于这段感情,我除了感叹唏嘘,除了扼腕叹息,除了感受到生活熔炉的无奈之外,我再无他言。毕竟在那样一个特定历史环境里,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更多地是顺从生活。抛开这个环境,爱都是伟大绝望而充满了隔阂。

  最后我想提一下的是蓝恺。这是一个故事的源头,也是故事的结尾。他以为孤身一人,没人爱没人理解。其实每个人都在以特殊的难以接受的方式爱着他。尽管他当时难以理解,可那毕竟也是爱啊。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角落,自己走不出去,别人走不进来。如果一个人注定要孤独,那他也一定是伴着爱在难过。他的身上,折射的年少的我们,狂妄无知渴望自由,在追求自己的锋芒之路上伤透了他人。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无可避免这一场盛大的逃亡。

  故事的最后,似乎意犹未尽。还有很多谜题,你要推敲你要理解你要思考你才明白,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永远不要相信讲故事的人,你只要相信,故事的本身。所有的脉络都清晰起来都串联起来,最后的最后,所有的人都被拉进爱的漩涡。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你所要毁灭的,只是那个孤独的意象----南方旅店。然后,心甘情愿的住进去。

  Love and Death in Southern Hotel.

  苏生纪

  2012年10月16日

  《南方旅店》读后感(五):生活是一个走向厌倦的漫长过程

  生活是一个走向厌倦的漫长过程

  评林培源《南方旅店》

  “生活是一个走向厌倦的漫长过程”————塞缪尔•巴勒特

  初见书名,便给人许多画面感。是安静的街道,潮湿的路面,零星的杂货铺和冷饮店,以及挂着简陋招牌的小旅店,还有几个在街边玩耍的小孩,下棋的老人,聊天的妇人,一派生活的平静气息。

  但是这本小说远没有我脑海中的画面这般平静。

  怎么说呢,“有时候我们愉快地阅读者一本书,却痛恨着它的作者”(出处忘记了)

  看《南方旅店》,我感觉到作者刻意淡化了情节,淡化了故事,就这么不动声色地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

  “你听我说一个梦吧”“你听我说吧”,文章的开篇便是这样,我甚至一度分不清这是要说给读者,还是说给赵淇。这似乎也印证蒋翎在她的《南方旅店》的自序:这部小说,我是带着祈求的姿态在写。 作者就这样淡淡地以一个梦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端,而故事中的我,明明是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可是口气却像是一位经历了岁月洗礼,看惯了伤痛别离的老人。我想作者本人,得多么努力的克制自己的情感,才能继续讲故事不动声色的讲下去?

  作者为我们铺开一张网,我们这知道这样一个网存在,但是还是深陷下去了。

  周岐山进入清平镇,整个网开始铺展了。周岐山去了刘素彩的葬礼,在这场葬礼上恐慌地想起赵淇。我想,周岐山在讲他与赵淇,刘素彩的弟弟接受周岐山采访时,大概都是同一种心情,这样的真相,他们不敢去触碰,但是他们忍不住,这些都是他们深爱的人啊。

  我想像着他们,蹲在一个昏暗的角落,败落的光线让我们看见一些漂浮的尘埃,他们点燃一支烟,甚至忘记去抽,直至烟灰积成长长一段,然后落下,他们眼神空洞,他们就这么悲痛地告诉我们这些故事,而最悲痛的地方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死者为什么选择自杀,这么义无反顾的留下这世上的许多人,为他们流干泪,他们不知道啊。如果他们知道的话,会不会就没有这些悲剧呢?

  看这本书,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先看了后记,以至于我看着看着就不忍心看下去,即便这是一个在开始就交代结局的故事,但是由结局往前一层一层剥开,只会更残忍。我禁不住思考,作者什么时候才能稍微情绪失控呢?

  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个南方旅店的故事,那是80年代的过去,是真正的南方旅店的故事。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女性作者,并且以这样一个作者的身份又创造了赵嘉轩和蓝瑛。我倒是佩服作者的勇气,但也感叹,作者竟然把女性视角的东西,写的这么精准,我甚至是看完南方旅店的四个章节之后才又回头重新看了全书。

  在刘素彩生前故事一步步明晰,蓝瑛和赵嘉轩故事的一步步推进中,周岐山和赵淇的故事也慢慢铺展。其实这些故事惊人的相似。这些离开的人,他们给活着的人带来的失落感,总觉得难以表达清楚,是身边什么东西被抽走了,这些东西属于这些离开的人,也随着人的消逝,只能在痛苦的回忆中,慢慢缅怀。我们无法了解这些人在死亡的瞬间会想到什么,他们会不会后悔,会不会觉得愧疚,会不会依然义无反顾。他们究竟会不会呢?

  我最惊讶的是,在本书的最后,蒋宏就是蓝恺,作者虚构了蒋翎这样一个作者,也为她虚构了一场人生,甚至在这本书中,将这样虚构的一个作者,与周岐山,与陈天玺,与现在这个时代,微妙的联系了起来。80年代赵嘉轩与蓝瑛,现在的“已经发生的”周岐山和赵淇,“正在发生的”陈天玺和刘素彩,他们就这样在作者布下的这张网中,不动声色的联系起来。故事中的陈天玺,他甚至从未和刘素彩恋爱过。一生都在忏悔弥补过错的蒋宏,也就是蓝恺,他这样活着的人,是不是比死去的人更痛?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我不愿意去想象。我不能想象,这埋下深刻伤疤的陈天玺和周岐山,他们的未来还能快乐吗?当初的赵嘉轩在哪里?蒋翎在哪里?我简直要痛恨死这本书的作者,可又想谢谢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

  对了,故事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那个和周岐山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女孩,她也自杀了。是不是不幸的人总能聚到一起呢,好像上天还嫌他们不够不幸似的,让他们的周围充满了悲剧,再也提不起对生命的任何希望。赵淇说这个女孩的自杀,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善良、敏感、悲观的赵淇。我当初看《罪与罚》也没有十分细致,大概是因为对这种大部头的名著总有一种畏惧,但是里面的索尼娅让我印象很深刻。她的在苦难中的挣扎和坚持让我一度困惑。这些记录苦难的书,究竟让我们更坚强,还是更绝望?

  总之,看完这样一本书,年纪轻轻(……)的我,也不禁对生活有了沉重的思考,死亡是我们的今生,他和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有关,但是和自己仿佛有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静止了。而这个世界,最让人伤心的莫过于,我们终要承受死亡,要么承受自己的,要么承受别人的,或者是我们爱的人离开我们,或者是我们离开我们爱的人,无论是哪一种,都让人觉得难以承受。

  我们不能选择的开始和我们可以选择的结束,不管你是喜是悲,你挣扎,你努力,你冷漠,你麻木,你疯,你痴,你爱,你恨……

  可是,我们终究会活过我们的一生。

  《南方旅店》读后感(六):住在《南方旅店》

  说实话,《南方旅店》是我看培源兄的第一本书。作为《最小说》的忠实者,我知道培源兄是潮汕人,却没看过他的书!(我可以慢慢补看吗?)

  《南方旅店》,对我来说是一本reasoning的小说。 平时太过于爱看推理小说,柯南了。

  我也有想过,为何是 《南方旅店》?南方所指的是边缘与潮湿的气息,神秘感和未知。旅店的包含是人来人往。难道故事有什么不可告人?(好吧,别打我!)然后,为什么文章里面的《南方旅店》作者,死了死,失踪了失踪。又是什么不可告人的?(别打我,我现在去撞墙。)还有一点的是,男主人公明明想过刘素彩是否会他杀,却不往下查呢?

  《南方旅店》书里三对男女,男主人公自杀的女朋友,男主人公所见的小镇里婚庆店死亡的女孩子和丧葬点痴恋的男孩子,以及他读到的女朋友留下的书里面错位的男女。怎么说,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在爱情的两方里,有一方像蚌壳,有一方像刺猬,有很多时候,刺猬会因为种种原因背对着蚌壳,而蚌壳却总是张开自己的身体,用自己最柔软的肉身去拥抱刺猬背上的芒刺。 他们的悲观的恋爱观,错位的爱恋,心碎对爱的失望。

  爱情错位,我想起赵嘉轩对蓝瑛说,“现在,我和你是一样的!”我在想,一对恋人,怎么才配的上他们是一样的?也许是经过多少委屈,多少被说,多少错位才换来这一句,我们是一样的。(笑)

  《南方旅店》开头是一条安静、清冷的小路。中间的戏散之后回味着戏上的眷恋,戏散了,生活还是一场戏,但没有确定的说什么时候散戏了。

  男主人公问老王:你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吗? 让我非常有感兴趣。我也考虑我活着为了什么?我跟书里的老王不是一个观念的。我想了想,肯定了一句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着自己喜欢的人吧!(笑)

  好了,写了这么多,想起你在书里的小吃,肚子饿了。。。三更半夜的,谁要跟我出去吃饭啊。。不说了,培源兄,祝你书大卖!

  ext book see.培源兄。

  《南方旅店》读后感(七):The moment you die, the love I lose

  “旅店”这个词其实很容易让我想到一些温暖的事,例如小小的旅店为过往的流浪者提供一个温暖的栖息之所,又或者旅店里勤恳的一家人通过奋斗换来幸福。但这本小说是有悬疑色彩的,所以在阅读之前我就想好了,接下来的故事大概是需要怀着一种严肃的心情来品读的。故事虽然采用了“书中书”的模式,但是阅读起来却完全没有突然的跳跃感,很自然。我喜欢那些细致的描写,有一种生活的味道,可以不自觉地就将读者阅读的脚步放慢,换一口气,用最安静的心去阅读。

  关于人物,我想先来说说蓝凯,亦或是蒋宏。我没有想到与蓝凯有关的那个南方旅店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和现实交汇(这里我把周岐山的世界称作现实世界,因为它总能给我一种逃不开的真实感),一时间我甚至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把蓝凯和蒋宏的影子重合,我大概是还没有适应过来,当初那个放肆地蓝凯现在变成了一个带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的文化站主任。蓝凯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会选择抛下一切去追逐自己眼中的那团光的无畏少年,纵使这样的选择会伤害自己和家人,他也义无反顾。也许在那个年纪,蓝凯的勇气是值得他骄傲的,那股冲破一切的力量带给他的酣畅和痛苦,我不知道当他成为蒋宏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值得。又或者,在心中占据更多位置的是那份对所有被伤害的人的内疚。蓝凯一直在找寻的,到底是那个关于音乐的梦,还是那个不被束缚的青春。而蒋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现实的警告过后,很多梦想已经不得不被迫舍弃,只能在记起当年的那个自己的时候,压抑得大哭一场。

  再来谈谈陈天玺吧。最后他会选择自首一开始我还是有些惊讶的,我原先以为剧情的发展会是“陈天玺就是杀人凶手,而周岐山也终于找到了蛛丝马迹证明陈天玺的罪行”,但是这样的发展好像又太像一个故事了,就像我最开始提到的,有关他们的这个世界是会给我一种压迫的真实感的,所以这样的结局,似乎才是最理所应当的。陈天玺对刘素彩的感情,除了那种隐忍的爱,似乎还有其他一些复杂的感情,我暂时想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些情感,不过这些情感确实让陈天玺陷入了一个黑洞,周围没有可以借以往上攀爬的工具,只能在黑洞的最深层靠着墙不断捶打那颗快要冒出火星的脑袋。他自卑,他无法逃出“她爱刘素彩,但是他们不可能在一起”这个可怕的现实,但是在刘素彩没有自杀之前他还可以拥有那一份幻想的权利,刘素彩的死亡却把他身体里最后的一丝光亮熄灭了。他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来让安慰自己,所以到最后,选择“自首”大概是他当时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脱方式了吧。

  该聊聊赵淇了。直到最后我也没有明白,她自杀的真正理由到底是什么。是累了,疲了,还是对爱情的失望。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经历过爱情,无法了解真正的爱情会对一个人有多么震撼的影响力,如果一个人被爱情伤到了极致,是不是真的会渴望用死亡来结束一切。赵淇和周岐山之间偷藏的爱情,到底是让她得到了向往的那份自由的情感,还是把她渐渐推往了崩溃的边缘。她的身上似乎还有一些秘密,这些秘密和她身边的很多人纠缠在一起,像是一个被人扯乱的毛线球,线头埋得太深,如果要将这一切理清,似乎需要更多次地去了解她。她的身世,她的经历,还有她对周岐山的感情,到底从何时开始变质,从何时开始变得让她呼吸困难。她迷惘,她内疚,她恨这个社会带给她的苦痛,可是她对周岐山的爱情却已经变得和“生或者死”这个问题一样重要,如果要彻底将周岐山从自己的生命剥离,她只能选择投向死神。

  接下来就到蓝瑛和周岐山了。他们两个都是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参与其中,他们探寻着什么,他们找到了一些解释,也有一些秘密可能是他们永远再没有机会去知晓的。蓝瑛的生活从蓝凯决定追寻梦想的那一刻开始变得不再平静,那个平衡的支点被抽离,身边的事都以不可控制的力量向着令人绝望的轨道偏移,而赵嘉轩只是在这辆偏离轨道的列车身上又安上了一个炸弹,在使它毁灭的同时也阻止了它开向更加不可预测的黑暗。和蓝瑛相比,周岐山在寻找出口的道路上似乎更累更苦,因为他的爱情已经死亡,除了独自挣扎别无选择。陈天玺让他再一次看清了刚刚失去赵淇那段日子的自己,《南方旅店》让他对赵淇所说的“死亡味道”有了更多的猜测,至于他想要知道的答案,总有一天他会完全明了,或是彻底释怀。

  与爱情有关的死亡,到底是逃避还是解脱,是懦弱还是勇敢,最痛的那个人到底是离开的她还是留下的他。与爱情有关的分离,到底是温柔还是残忍,是值得还是后悔,多年后的两个人到底是将曾经遗忘还是会在某一天再次想起的时候泣不成声。

  除了爱情促成的死亡,社会的冷酷现实又何尝不是成为了这一场场死亡的另一种催化药剂。你的相貌,你的家世背景,甚至是你的理想,你的个性,即使是再私人的东西,在你周围的那些人似乎也不打算放过,他们嘲笑,他们评论,他们肆意地破坏,他们从中得到虚无的满足和快感。他们努力揭露这个世界的不公正,可当自己遇到“好事”的时候又可以自然地将一切道德抛诸身后。若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又怎会有身份不合适的恋人。

  这毕竟是一个关乎爱情的故事,一切都由爱情开始,一切都因爱情成谜,爱情没有终点,故事也没有结局。那些被死亡带走的秘密,恐惧,不安,悔恨,都是爱情存在的证明。

  很幸运可以住进这家南方旅店,我轻身走进店内,而当我离开的那一天,我将更加了解爱情和死亡的价值。

  《南方旅店》读后感(八):你听我说一个梦吧

  “你听我说一个梦吧,一个充满了声色光影的梦,好像梦里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个梦,存在于故事的故事里。如果你愿意听,我就再兜起所有的情绪来说,说完了,我也觉得好像过了一生那么久。”

  仅是开篇的几段文字便让我爱上了《南方旅店》。恍惚觉得身旁坐着谁,就着一壶龙井,向我娓娓讲述一个比现实更为真实的梦里世界。当故事到达尾声,汹涌翻滚的情绪却突然归于平静,那些感触、共鸣似乎在一瞬间被一只大手牢牢握在手心,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流出。

  像是患了失语症,反而不知道该以何种表述来让你知晓我的感受。所以变成了你现在正看着的这堆杂乱无章、近似梦呓的文字。

  赵淇不是异类,她是个神经病。

  她有些莫名其妙,“我有时会和你说分手,但那不是真的,我相信我们不会分所以才这么说。”

  她不信任任何人,即便是与自己最亲密的男朋友,“密码框原封不动,冰冷的嘲笑的样子。”

  她骨子里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她会困惑会恐惧,最后选择以死来逃避这个冰冷的让她绝望的世界。她像个神经病人一样反复无常,她将她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封锁严密不让任何人窥看。

  我是不是忘了说,我有多爱这个神经病,因为我也是神经病患者。我们都是喜欢摄影却又不自拍的人,年轻是衰老的前兆,怕看到自己老的样子;我们都是特别事儿特别嘴贱的人,受不了苦,也看不惯不喜欢的;我们都是强制霸道的人,自己喜欢的一定要别人也喜欢,不喜欢的,别人不许喜欢,尤其是与自己亲近的人,更应该与我们的好恶一致。

  所以我懂得,她该有多寂寞。

  我常常会在脑海里勾勒那副场景,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她双手叉腰,小心翼翼而又以她一贯理所当然的姿态对周岐山说,“你要懂我,要是你不懂,你就辜负我了。”孤独自我的赵淇,绝望无助的赵淇,那大概是她短暂一生中难得明媚温暖的时刻。

  而周岐山,我觉得他其实是胆怯犹疑的人,虽然在和赵淇相爱这件事上他表现得奋不顾身孤勇决绝。

  “我一直相信两个人一旦相爱,就好比穿了铠甲,纵使四面楚歌,我们还是能杀出重围,然后牵着手一起走到老,直到死。”

  “我是会在爱里自卑的那一个,一旦得到了,又不懂得居安思危,对人对事太有把握”,周岐山是这样的人。我不能怀疑他对赵淇的爱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般坚定不移,至死方休。我只是深深地遗憾着,在最贴近赵淇的时候他没能看清眼前这个女孩儿有多痛苦。

  “我决定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支使你了,我决定好好爱你不再提分手,因为我突然觉得,周岐山你***才是我庸俗生活中的一块净土!虽然现在我还是觉得,爱情让人绝望,可是,其他人都在拉我入深渊,只有你还在洞口,所有人都在为我制造幻象,只有你还仅仅拉着我不放—所以,千万别松开我的手。”我能说我差点儿就哭了么。让我很想责骂一番又只能心疼的赵淇,让我想要好好保护的赵淇,让我看见自己的赵淇。她给了周岐山钥匙,大概是唯一一把可以打开她紧闭的心房的钥匙。可是你看,他终究还是辜负了她。

  “这是我自己和自己的战争,头破血流,丢盔弃甲,我都要全盘接受。”

  “—是不是这样呢,在爱情里,或许有一方是刺猬,有一方是河蚌。刺猬背对着河蚌,河蚌却张开身体,用它全身最柔软的部分拥抱刺猬丛生的刺。上天让全然不同的男女相爱,所以爱情总是充满了隔阂和绝望。

  —可是,我愿意做一只河蚌,身上最柔软的地方只有你能刺痛,只有我才敢抱你,你知道吗?”

  我相信遇见过爱情,在爱里受过苦的人,在这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在这一页上多停留片刻,只因为被这些话狠狠戳中内心深处,由不得你逃离。

  而陈天玺又是怎样的呢,“他的防范意识不强,他的倾诉欲望非常强烈,只有把这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和悲伤倾吐出来,他才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周岐山是在爱里自卑的人,陈天玺则是彻底卑微懦弱的人,不论是生活还是爱情。他甚至不敢勇敢地表明他的感情,等到刘素彩从这个世界消失以后才追悔莫及然后将自己画地为牢,困于那份不会有回应的爱里。

  刘素彩是活在回忆里的女生,她美丽迷人,骄傲自信,完美主义。她就像一个谜,在陈天玺和许媛媛的描述里,你收获了她的谜面,可是真不幸,你来晚了一步,永远都不能解开她的谜底。

  爱情,这世间最美好最坚韧也最阴暗脆弱的东西。它像颗眼珠子,眼里容不得一粒沙。爱情让人绝望,可我相信,它也能让你我满怀希望。

  “所谓的死并不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一次活生生的弃绝和逃亡。”

  是对这人世间有多失望,才会选择抛弃它,是有多恐惧,才会不惜以死来挣脱它。

  昨天中午十二点半,有一大约三十岁的男人在我们学校跳楼了。像炸了锅一样,整个下午都能听见周围人对于他的死亡议论纷纷。我想起了高一时写的一篇随笔,在里面杜撰了一位学姐自杀,“这就是流言,被一小部分人深深憎恨着而成为大部分人用以打发时间或制造话题的谈资。”想想还有些应景。

  这本书里说,自杀的多为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不畏惧死亡。不正是这样么,如果你已是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你恨不得时刻期盼还能看见明日的太阳。

  而赵淇和刘素彩,对了,还有那个和周岐山谈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女孩,她们的心里一定很苦,那些苦甚至不能向别人倾诉。所以她们别无选择,除了死亡。

  对于这些自杀的人,我们究竟该说他们懦弱还是勇敢。

  我是胆小的人。以前还经常开玩笑说“我以后活到七十岁就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愈发恐惧死亡。我害怕有一天我身边的家人朋友离我而去,或者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生活便失去了它,甚至只是设想都会让我胆战心惊。

  正是这份恐惧让我明白,我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它们都是仅属于我的瑰宝。

  “这部小说,我是带着祈求的姿态在写,我祈求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如果这是一出虚构的戏剧,一场神奇的魔术,我希望它能召唤逝去的亡魂。”

  在故事的故事里,培源借蒋翎之手写下了这段话。这是他的第四本小说,《薄暮》、《锦葵》、《欢喜城》,他的文字越来越老练成熟,遣词造句恰如其分;框架结构也越发饱满丰富,有血有肉。《南方旅店》算是培源的转型之作,显然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将姿态放低以后,或许能摘取更多不是么。

  最后还是说说蒋翎的《南方旅店》吧,或者说是蓝瑛的。赵淇说它“有一股死亡的味道”,可是在我看来,在培源所构造的整体之中,它是最有生命气息的那一部分。

  “那个男的,那个赵嘉轩,他怎么会出现在学校里?看样子他不大像学生,怎么说呢,他那张脸,比平时见得那些男生都要更成熟。天哪,他怎么能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难道他故意拐弯抹角地在提醒我,其实他早就认得我了?那次篮球场边摔倒的事,他一直都记得?

  想到这里,蓝瑛狠狠地低声骂了句‘流氓!’

  可是,为什么骂他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厌恶,反而有点可笑?”

  十七八岁的少女,爱情已悄然来临而她还迟钝得未发觉。这样纯粹的感情,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在破旧腐烂的南方旅店里,有什么东西在萌芽。在旅店崩塌消失的时候,它依旧顽强生长着。

  死亡是多么可怕的字眼,可是你看,爱情足以与它抗衡。

  你听我说一个梦吧,梦里我住进了南方旅店。

  “我叫赵嘉轩,嘉庆的嘉,轩辕的轩。”

  “我叫蓝瑛,王字旁那个瑛。”

  《南方旅店》读后感(九):在漫长的幸福和悲痛感中,我们走向孤独

  我再一次合上《南方旅店》

  之所以是再一次,因为昨天晚上我看了第一遍,给培源评论说看完有一种压抑着的感觉,好像有什么没结束。培源回,没结束的东西都在故事之外,建议再看一遍。所以今天早上起来,又读了一遍。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我看完第二遍和看完第一遍到底有什么明确的不同的感受,但是确实有什么不一样了。

  我是一个看书非常杂的人,年轻人写的、前辈写的、经典作品、网络小说,除了科幻作品,似乎什么样的书我都看过一些,尤其是小说。我很喜欢看一些青年作者写的东西,这些人,我还不习惯将他们称为作家,培源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在我看来,大作家写出来的经典作品,写的好,值得阅读,读这些书,总有一种开阔、磅礴的感觉,是作者站在山顶上,给位于山脚下的读者讲故事,无论是对于故事还是对于作者,读者的感情是膜拜,是仰望。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家的水平真的非常高,高到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除了膜拜我真的没有能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并不是地域上的,而是时空上的,先不说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曹雪芹这些历史人物,就看看现代的这些大家们,刘震、铁凝、张抗抗等等,似乎他们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如果仔细读过他们的书,我想很多青年人和我一样,总有一种隔着一座大山的感觉,他们的笔锋有八、九十年代的烙印,有我们陌生的社会,即使在这些大家的笔下,我们陌生的东西都能被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让我们身临其境,但是感觉上还是不同,这使我和作品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的远了。

  而培源的作品不一样。

  其实说实话,我每次读培源的作品都要先踌躇不决,然后鼓足勇气翻开扉页,这是后遗症,是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读《秦歌》后就留下的后遗症。这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至今我对《秦歌》这篇小说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但是读完它之后的那种冲击感、惊艳感仍然如昨,让我留下这种不敢开始看他作品的后遗症的,就是那种冲击感,我清晰地记得那篇小说,那些文字,穿过我的身体直击灵魂的瞬间,我很害怕,双手立刻冰凉,到现在,我知道了这是“心理逃跑”。我不知道能不能说清楚那种感觉,并不是说《秦歌》里哪个角色和我的经历很像,让我震撼,而是字里行间那种熟悉感,那种好像被别人窥视到了自己心中所想所求的恐惧。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的作品有市场,他们或许不像大家那样有着足够的阅历,深厚的底蕴,但是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一样的时代里,他们的笔下是我们熟悉的东西,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似乎作品和我们血脉相连。

  说回《南方旅店》。每次读培源的东西,都很难让我有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南方旅店》也一样,总是在不经意地读到某个地方时,发现心里好像又被什么刺了一下,这导致我看他的故事都非常慢。我一直不同意“作者笔下的人物是作者的孩子”这样的说法,我认为“作品”才是作者的孩子,至于笔下的人物,都是作者本人,他们就是作者的一缕缕灵魂,赵淇、周岐山、陈天玺、刘素彩、蓝瑛……他们的性格是培源塑造的,他们的命运是培源赋予的,甚至他们之所以“生”都是培源的一念之间。他们之间有尖锐、有温暖、有冰冷、有热烈、有痛苦、有快乐,但最终的最终,他们都归结于爱。这似乎是培源永恒的话题,他用悲悯的眼光看着他们走在既定的人生轨道上,无论途中有多少弯路、岔路都殊途同归,走在了一条叫爱的道路上,死亡的升华和解脱,生存的挣扎和困顿,对于不同的人来讲,这都是不同的爱,这也是驱使我一次次地阅读培源作品的动力,怎么会有人不向往爱呢?

  《南方旅店》里最让我心有戚戚的场景是陈天玺第一次和周岐山会面时对周岐山说的自己的经历,那种深刻的自卑感,那种在某些时候想要逃离的冲动,于我,并不是因为家庭的因素,父母的职业,而是自己的不够好。

  《南方旅店》给我最大的启示:人生如戏,在漫长的幸福和悲痛感中,我们走向孤独。

  (我文章写的很差,又是第一次写书评,之所以要献丑,纯粹是因为《南方旅店》带给我的感动,文学青年就多多包涵吧。)

  《南方旅店》读后感(十):死于南方,一场空洞的火

  我一向不喜欢写书评,只因我认为一个作者如果把自己所有的语言、观看、骄傲、悲伤、信心、思辨(我判断伟大小说的六大质素)灌注到一部小说中,那么这部小说无论高度如何,都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成为一次收集、处理情感尸骸的活动。而在文字背后终归是血肉;文学、身体、文字与死亡——作为棺木的评论乃至文学史,都无法承装这一切——那些情感和记忆的尸骸,并不在场。这笔遗产只有文学,或者说书写,才有可能承接——一如作者林培源在小说中写到的娄烨、老陀、史铁生、欧文、三毛(他们同样为我所喜),这是我读这部小说时的一个会心之处。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其的期待是林培源能写出一部“丰盈而饱足”的作品,或者说建起这样一座旅馆。我列举了几位作家的旅馆书写,相较之下,80后的林氏无论在语言,还是观看方式和思辨高度上都有差距,这也是在稳健简洁的故事背后(这个小说真不能说有多长),那座旅馆依旧给我影绰之感的原因,但来日方长,亦未可知。

  林氏生于广东,乃地道南方人(顺便提一句,我也是南方人~~)据说他已有的四本小说都在书写南方的故事(《南方旅店》是我读他的第一本小说),在在看出他的努力。以现有的华文文学谱系来看,港台马华是南方的南方,太多南方的故事在此不叙;仅就大陆文学,苏童写过一出著名的《南方的堕落》,那一声“孩子,快跑”几乎成为所有生活在南方土地的生命之回声,北方人史铁生也在《务虚笔记》中为南方加诸无数爱情意涵,甚至在达明一派的歌声里,周耀辉也写下“你仿佛北方神话里,不会飞去的鸟;我却更稀罕南方的,所有的舞都跳。”他们笔下的南方未必是现实世相,但却无一不是在诠释南方不是一个书写对象,而是南方就是一种书写形式——用南方去书写。而林培源结撰的,依旧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南方看似出场,实则避居幕后,声色犬马爱恨情仇,南方还是舞台而已。

  若以“旅馆”而论,林氏穿插一部名为旅馆的小说进来,可谓有些新意/心意。(同样的手法中国文学我只在恶鸟的笔下见过)“旅馆”这个意象本身就是一种流离失所的隐喻,对于主人公周岐山而言,与他有关的,写下他人生重要几笔的爱人形象,或者“蒋翎”这个书写者形象,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大概就是流离失所的根源。然而这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恋人已死,作者已死(林氏出身中文系,必定懂得作者写完作品就已死去的理论),可她们怎么能够死?我怎么能让她们死?哀悼至极产生严厉的自责,所有对死者的爱恨、猜度的情感都回流到自我,深重的认同下,我们看到了赵淇消失,刘素彩重合。当赵淇/刘素彩/蒋翎于记忆中再度回来,我们便看见她们“附魔”。可是有谁知道,这种“附魔”中对逝爱的回找,其实是无人能承受的哀悼?

  于是我们看到古怪一幕。当周岐山读完那部《南方旅店》,放弃寻回逝爱,便不再自我哀悼。当爱情成为不可能的事件之后,情感便从焦虑与哀悼中往外流注,成为欲望——放弃死去的爱人,接受她的不在场,转而把刘素彩这一陌生人重合到赵淇身上。这已逼近伦理界限。此时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欲望使然。林培源此一笔可谓兵行险招。

  我们还记得,蒋翎小说以大火结束,“她们消失了,从此过上了一种,没有旅馆的生活。”小故事里的旅馆没有了,但又一种奇怪的感觉冒出来——大故事里,那个周岐山/林培源心心念念的旅馆呢?怎么好像也没有了?太多故事与细节被周岐山纳入自我,夹杂着种种往昔的记忆,爱恋的记忆,让文字变得具体如细节。读者如生者,我必须指出我读完这部小说第一回想起的是周岐山去清平镇,我看到的是周岐山在小镇里发生的细节,以及磨也磨不掉的质感。而那个旅馆,始终没有出现。在尾声里,尽管周岐山说“心中等待新的事物把它填满”,可是在小镇上他已被太多的细节洞穿,逐渐透明,欲望随之流注殆尽,在把所有细节的质感铭刻到文字上之后。我不相信日后会有什么东西能把周岐山的心里再次填满,因为他是虚无的,也是封闭的,他已空洞一如鬼魅的身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南方旅店》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