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销》是一本由范云峰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254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度分销》读后感(一):深度分销的理念。。
随着中国经济基本上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各行业市场中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发生改变。
看了这本书之后,才了解,深度分销最初在中国是由舒蕾的终端策略引发的,舒蕾的成功让中国营销市场深刻意识到终端的重要性。
深度分销是一种营销,同时这也只是在手段和方式上有一些创新。但是,深度分销是以营销为基础的,与营销是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
《深度分销》读后感(二):渠道的途徑-讓產品跑起來。
我们原来在传统渠道上谈的比较多,那是因为以前的商业业态比较单一。随着流通领域向外资开放进程的加快,新兴商业业态越来越多,许多原来我们不曾听说过的业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但在本书中重点讨论的还是终端渠道的分割。
终端是从计算机的外设设备的一个概念转移过来的,作为流通渠道上的一个名词来说,终端现在的含义越来越广,只要消费者能够看到产品或者可能看到产品的地方,都可以成为终端。商场、超市、大卖场、宾馆、酒店、便利店、学校、医院、网吧、加油站、机场、车站、火车、美容院、邮局、社区、娱乐场所、专业店等都是可以实现产品销售的地方。可以说只要能实现产品流通,就是一个终端渠道。关键是需要评估某一个终端渠道是否适合你的产品。
《深度分销》读后感(三):商业资本力量的上升是深度分销能够崛起的关键因素
准确地说,商业资本力量的上升是深度分销能够崛起的关键因素。由于商业资本的力量上升和地位的上升改变了渠道关系,改变了厂商之间、厂家与终端商之间及分销商与终端商之间的力量对比,从原来的“我听你的”变成现在的“你听我的”,这就是现实。
价格战
所谓价格战是标准的厂商混战。从效应看,确确实实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却让厂家苦不堪言。从根本上说,价格战就是简单的模仿,我们的价格战更多地表现为跟进。因为中国人的聪明使得跟进者少了研发成本,就有了所谓的成本优势,进而就是价格优势。但最终的结果呢?著名战略专家姜汝祥博士曾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集体学习力带来的持续竞争优势,而价格则是外在的比较竞争优势。当我们的公司竞争手段越来越趋同于价格战的时候,公司的竞争能力就在于外在的规模优势,而不是内在的核心能力。所以如果这些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上,那么与我们大家常识相反的现象就会一再发生。照理说价格战会淘汰没有经济实力的小公司,但是价格战的胜利却是比较有竞争优势的胜利,而不是核心能力的胜利。那导致的结果将是:永远有打不死的后起之秀,用价格手段异军突起,使目前的大公司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