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蒜薹之歌》是一本由莫言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感(一):苟且
这书居然没被禁。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说,悲剧是个人在权利 在金钱 在社会 在制度面前的渺小,无奈。
虽说这写的是1980年代的事,但类似的事,在今天,依旧发生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呀,像高马那样血气方刚的人老了,他的血性,早就在制度面前沉默了。
像高马这样有血性的人,结局不过是在带着金菊远走天涯的幻想中被一击毙命。而方家老大老二,却是在爹死后拒绝四婶让爹上炕的请求,在分家后逼死了四婶,为了八百元不惜抛出妹妹的白骨成别人的阴亲。高马的血性义气和老大老二的阴险自私对比。高马的不怕死不怕事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和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高羊对比。于是高马的结局和他人对比,自然是最惨的。金菊的死我认为是小说的突转,华丽的鹦鹉成了陪葬。彩色的羽毛,“一轮太阳,两朵破云彩”,大着肚子的金菊,“好狠心的娘”,不甚凄凉。自此高马被捕,所有的美好似泡沫破灭。他把两人的爱情写的多美好啊,玉米地,黄粱地,火车站,黑心的爹娘,明知不能成真,我这个看客也不愿接受这死亡。接着,悲剧从小家转向大家,从个人转向集体。天堂县,苍天市,名字起的多好呵。金菊的逼婚,是女人在家庭面前的悲剧,四叔的死,则是平民在官僚面前的悲剧,而所有人的被捕,是个人在制度面前的悲剧。有了悲剧,自然有人要打破,瞎子张扣便充当了这个角色,电棒的滋味不好受,可我绝不闭嘴,结局自然是死。悲剧更悲。
结构上一头从两人的爱情说起,一头是两人的逮捕,插叙 回忆,自然是推动情节高速发展,不忍卒读。每篇前瞎子张扣的演说词又模糊交代了主要事件的原委。结局居然是一篇新闻稿,寥寥几百字便把全书概括,当官的下场说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政府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能力可见一般。无疑是巨大的讽刺。
一个字,惨。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感(二):苟且
这书居然没被禁。
共产党好呀,共产党为人们服务。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说,悲剧是个人在权利 在金钱 在社会 在制度面前的渺小,无奈。
虽说这写的是1980年代的事,但类似的事,在今天,依旧发生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呀,像高马那样血气方刚的人老了,他的血性,早就在制度面前沉默了。
像高马这样有血性的人,结局不过是在带着金菊远走天涯的幻想中被一击毙命。而方家老大老二,却是在爹死后拒绝四婶让爹上炕的请求,在分家后逼死了四婶,为了八百元不惜抛出妹妹的白骨成别人的阴亲。高马的血性义气和老大老二的阴险自私对比。高马的不怕死不怕事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和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高羊对比。于是高马的结局和他人对比,自然是最惨的。金菊的死我认为是小说的突转,华丽的鹦鹉成了陪葬。彩色的羽毛,“一轮太阳,两朵破云彩”,大着肚子的金菊,“好狠心的娘”,不甚凄凉。自此高马被捕,所有的美好似泡沫破灭。他把两人的爱情写的多美好啊,玉米地,黄粱地,火车站,黑心的爹娘,明知不能成真,我这个看客也不愿接受这死亡。接着,悲剧从小家转向大家,从个人转向集体。天堂县,苍天市,名字起的多好呵。金菊的逼婚,是女人在家庭面前的悲剧,四叔的死,则是平民在官僚面前的悲剧,而所有人的被捕,是个人在制度面前的悲剧。有了悲剧,自然有人要打破,瞎子张扣便充当了这个角色,电棒的滋味不好受,可我绝不闭嘴,结局自然是死。悲剧更悲。
结构上一头从两人的爱情说起,一头是两人的逮捕,插叙 回忆,自然是推动情节高速发展,不忍卒读。私以为这样的结构很好,莫言对乡下的描写也很到位。也可以说打破了很多谎言。每篇前瞎子张扣的演说词又模糊交代了主要事件的原委。结局居然是一篇新闻稿,寥寥几百字便把全书概括,当官的下场说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政府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能力可见一般。无疑是巨大的讽刺。
一个字,惨。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感(三):小说的线索
这又是一本很收震撼的小说,因为它的取材,因为他的良知。。。。。伟大的小说,伟大的小说家!
但小说里的故事是交叠穿插进行,环环相扣,夹杂着倒序的写法,不免略显凌乱。这里,将它们按时间顺序排一排、划一划,并加上了一些浅陋的小标题,记之如下:
第一部分:
甲、高马示爱,金菊动情(第二章)
乙、高马金菊私奔(第四章)
丙、黄麻地(第六章)
丁、汽车站私奔不成,高马被打(第八章)
第二部分:
蒜农大闹冷库收购站,方四叔不幸遭车轧(第十四章)
第三部分:
C、坐囚车(第五章)
E、方四婶下狱(第九章)
悲剧:
爹死娘抓夫逃,金菊怀胎上吊(第十章)
第四部分可为两节:
高马:
高马回家开门大吃一惊(第十一章)
高马发恨杀鹦鹉,办完丧事被逮捕(第十三章)
高马忆往事又受审(第十七章)
高羊:
高羊狱中梦娘亲,高级女人来治病(第十二章)
高羊交待5·18大闹县府事件(第十六章)
高羊妻小探监,忆当年喜得子(第十八章)
第五部分:
后续1:张扣雨夜残死斜街,高马逃狱被射死(第二十章)
注:其中可能划分的不太对,尤其是金菊怀胎上吊自杀那一章前后,各路情节交汇似乎都一下在一起了。。。。。
最后,向莫言致敬!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感(四):看私奔的恋爱
读·天堂蒜薹之歌·有感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他是莫言写的,我想估计我读不懂,实际上我也不懂,不过还是有一些东西我看到了。我是一边陷入爱河一边看这本书的,我对于高马跟金菊的爱情很有感觉。那是一个自由独立的男性与一个被家里限制的女性的爱情,高马与金菊陷入爱河,但是金菊的家庭不允许高马娶金菊,高马试图用过说理来说服金菊的父亲,兄长,但是都不成功。金菊与高马在无计可施之下,两人为了爱情私奔了。我与我的男朋友也曾想过私奔,读到这里我深有同感。但是在后面,私奔之后,金菊的心理变化,对未来的恐惧,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在私奔后金菊不再满眼都是高马的美,金菊看到了高马的不足。最重要的是,金菊有到了陌生地方的恐惧,对未来未知的恐惧。我想,我也会有这种恐惧。越往下读,我越是赞叹莫言的心理捕抓与细节描写烘托。莫言让我相信了私奔后心理会发生这种变化,我打消了私奔的念头。最后金菊与高马被抓了,金菊被查出怀孕了。金菊家说给一万就让高马带走金菊。四叔说:钱货两清。四叔与四叔的二儿子最让我心寒。在读下去,就是蒜薹滞销,官逼民反。这里我就没什么感觉了,因为我被父母保护很好,我没有受到过官僚主义带给我的苦楚。我生活在一个蜜罐子里,我对后面的感触只有,那些狱警对待犯人很粗暴!那些因为滞销蒜薹而走投无路的蒜农很可怜!除了这些我基本没有感觉,我看了一遍,我就这个感觉。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感(五):政府,请赏根烟吧!
监室里的情景写得真逼真,且监室内喝尿、吃蘸尿馒头的情节可谓惊心。
在杨助理员的“做媒”下,被两个哥哥出卖了的高金菊与已经死亡了的曹文(杨之外甥)结“阴亲”可谓令人发指。
法庭开审后,青年军官的据理辩护,精彩纷呈,大快人心,但是就像《东京审判》那样的现实逻辑,没什么卵用。
高羊被警察捏着膀子出去放风,经过铁路时,脚踝上的脓疮被一只公鸡不停地啄食,以至于啄出长达一米的筋络,此一情景令人震惊。而当时警察的冷漠令人发指。
高家兄弟分家产,反映了农村农民的自私冷漠,尤其是用刀切分方四叔最后一件棉袄时,更是一绝。而这最后一件棉袄,乃是四婶想要留下来做个纪念的。
不管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贪官污吏都是永恒的,爱情也是永恒的。
在一个叫天堂县的地方,农民们靠种蒜薹为生,政府鼓励蒜农们多种,在丰收的时候却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官员欺压赶走外地收购的人,各种走后门以及各种税务增添了许多负担,蒜农们一气之下砸了县政府,涉案的群众死的死伤的伤,没什么好下场,官员利用权力包办婚姻,可爱的金菊最后自杀而亡,死了还要和包办的人结阴亲。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庄里的爱情和生活,折射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这是八十年代的故事,估计现在,这样的情况少点了吧,但还是有的。
刚看这本书的前两天,每天做恶梦,不是梦见父母离婚就是被狗狠狠的咬了,或者是工作没了,身体倍受痛苦,看完后,感觉像是松了一口气,好像悲剧看完了,现实中的悲剧就没了,自欺欺人而已。现实中的悲剧,放在我们自己身上来看,或许是失恋了,没挣到钱,身体生病做手术了,没钱看病了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愿你我,能度过。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感(七):葛浩文更改原作尾章真相
多年前读过时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评论:“可以说,莫言在用西方文学这只旧瓶装他的新酒。从本小说可见莫言受西方文学影响之深。但本小说确系莫言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可以流传百世。我的疑问是,倘若将最后一个章节,即所谓的社论评论等那一章节删除,是否更好?读者不需要结论,是非自有公论。悲剧就是悲剧,我们无须给它再添加一些非悲剧色彩?”
有某些专家逗料称,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天堂蒜薹之歌》时,甚至把原作的结尾改成了相反的结局。西洋参看到此评论后即表达自己的看法:
“《天堂蒜薹之歌》最后一章是臭烘烘的败笔。他如果不写最后章节的话,可能是通不过官方审查的。莫言是一个聪明人。如果葛浩文更改这个章节的话,反而说明他切透了原作的精髓,不只是一个真正伟大的翻译家,还是一个一流的文学鉴赏者。他要对出版社负责,对读者负责,实际上也是对不负责任的莫言负责。”
从事日本文学翻译的翻译家高培明马上给西洋参传来他获知的信息,山东《半岛都市报》2014年载文称:“……葛浩然……1988年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则干脆让莫言重写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局,莫言原作中最后一章是关于那些贪官污吏如何被调走、惩处等后续情况的详细交代,他则根据出版方的意见,提出能不能把这些有关官员具体去向的部分给隐去不提,最后莫言重写了20多页的内容,并且在后来出版的中文版中,也沿用了英文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