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26 04:4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10篇

  《左宗棠评传》是一本由李连利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81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一):我们能向左宗棠学什么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和今天某些现状很像。在如此乱象下该如何成功?按照左宗棠所做,首先就是立志。立志之后就是寻找榜样。做完这两个就要读有用书,读书多不管用,必须要有用的。评价有用的标准就是前两项,是否有利于立志,是否符合榜样的作为

  像左宗棠这样的纯粹草根,靠别人提携是绝对可能的。只能靠自己,陶澍、贺熙龄争相和他攀亲也是看左宗棠并非久居人下之人,孩子跟了他的孩子们肯定没亏吃。这叫什么?互取所需。这并非是单方面的提携。不像李鸿章等官二代,首先是靠着关系,之后才靠能力。因此,左宗棠的成功之路才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所学习的。

  要想成功,首先是自身硬,正如习以为常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嘛!

  不过这本书也有一个问题,但也正是作者不是名人才让问题不是太大。如果作者是名人的话,肯定会被李鸿章的拥护者的吐沫星子淹死了。要知道以李鸿章为楷模的人现在可多了。学术界像什么雷颐、雪珥;经济界招商局;教育界上海交大等等等,那可多了去了。相反,左宗棠为楷模的人大部分不入流,并不掌握话语权。

  我也曾经为李鸿章鸣过不平,然而,看完这本书也是同意了作者的观点:李鸿章即使不是卖国者也是误国者。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二):(转读电子连载稿的读者评价)不怕起点低就怕理想人格

  看了孟锛老师的《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的电子连载稿,才知道原来左宗棠是一个上门女婿。上门女婿无意是草根了,绝对的草根。然而,即使起点如此低,如何?左宗棠仍然成为了影响乃至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边疆的贡献将永久有效

  左宗棠曾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即使是在自己入赘期间,他仍然想着国家、想着成功、想着自己的偶像。他为自己树立了人生榜样——林则徐,他为自己树立了人生目标——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左宗棠的理想与人格的高尚,恐怕是绝大部分人无法学习的。君不见,一些关于和珅、李鸿章等人的书籍大多是某些心向高位的人所心仪的。他们只管发下等愿、结上等缘、享皇帝福。只要有了福缘,管他什么同僚、百姓苍生,一切皆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宁叫天小人负我”。

  为了让自己的福缘不仅仅是自己想尽,更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孙子乃至后代永享幸福,如此,就有了“政治姻缘”。然而,左宗棠的则教育后代万不可在做官了。能说出这句话,就能看出晚清官场黑暗。一位封疆大吏,因为有理想、有人格,而处处受到排挤,他的手下们也和他一样各个清廉,最终“楚军”成为了晚清官场的异类集团

  许多人都说:左宗棠这样的人难以做官,也确实,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官。他希望等他的理想目标达成之后,让中国不再受侵略者欺辱之后能够卸甲归田,浇他的树、种他的地、教他的书。

  然而,晚清官场像左宗棠这样有能力的人何其多,但他们却在大染缸中迷失了自我。就这样,人们越来越原谅理想与人格的低下更有甚者会对左宗棠这样的人进行讥讽乃至暗伤。左宗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前者他做到了,后者显然他高估了人性光明

  也许是人们已经失望透顶,也许人们已经不再“童年”,许多人对于理想与人格低下的人开始理解甚至抱有一种同情。一句“哎,他们也是不得已。”就这样天空越来越黑暗,人们的理想与人格越来越低下。晚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灭亡的。

  清官应该永远被大声地夸奖

  能吏应该永远被大声地夸奖!

  清官能吏更应该永远地赞扬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三):很另类很劲爆的一部左宗棠传记

  读了本书,觉得作者下了一定的力气,至少思考了一些东西。不像现在有些精英,为了反对现在的当权派,一概否定过去的历史评价。为了显示自己的思想多么先进,应是把黑的说成白的,花的说成红的。

  更令人感到劲爆的是,作者话里话外,在联系现实中批讲晚清前40年的历史,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两条路线斗争中失败的一方民生派的同情感,以及官僚胜利无奈。但历史其实很公正,官僚派的胜利也仅仅是暂时的胜利,最终胜利的一方则是真正为了国家、为了抵御外侮的那群人。

  以前,我也对李鸿章有一种认同感,但作者的质问,让我思考:如果不是李鸿章会有后来的事情吗?他的苦与无奈难道是他自找的?尽管作者未能完全说服我对于李鸿章的感觉,但确实改变了我过去对李鸿章以及精英历史观的看法

  看历史,确实应该报以理解的态度,但理解了是不是就有了偏袒呢?作为一名草根作家,该书的作者应该是逆现在的历史潮流而作为的。希望这种敢于与主流历史观抗衡的书越来越多,能够让我们看到另外一种历史观。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四):去年还有人给左公抹黑,这部书就是所有抹黑左公的人的嘴巴

  赖晨:福州大学副教授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说:

  对左宗棠挪用南洋水师几百万两白银军费一事,《萨鼎铭先生年谱》和《新世说》均有记载。萨鼎铭(萨镇冰)被人称为“中国海军模范军人”,是民国海军上将,其侄儿萨伯森先生在《萨鼎铭先生年谱》一书中记载:“1878年,(光绪四年),公二十岁……南洋调集之款数百万亦为江督提办朱家山河工筑室道谋,此海军之所以不振也。”原北洋政府法制局长易宗夔在《新世说》中也记载了左宗棠挪用南洋海军军费一事:“慈禧太后尽移北洋海军费二千万筑颐和园,南洋海军费亦为左季高(即左宗棠,笔者注)移治朱家山河工。”

  ----------------------------

  然而,通过《晚清第一帅》这本书就可以看到,那个时侯左宗棠根本不在任上,当然,以左宗棠的能力遥控也可以。但毕竟是想象而已。左宗棠挪用南洋水师军费造成像萨鼎铭所说的是一蹶不振原因,完全是错误的。首先,南北洋发展,重北洋保卫京师,应对朝日是根本,以晚清的财政南洋最终也发展不了;其次,南洋水师之所以完蛋是因为福建马尾一战根基丧失(马尾海战太窝囊了,中国军队基本上是请法国人来打自己却丢了枪拿起了刀);再次,即使南洋水师发展再好,最终的结果还是北洋,因为统治阶层已经腐朽不堪。北洋与日军实力相当,最终都被打得惨败,是武器不行吗?我看主要还是指挥失当。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五):党内无党千奇百怪

  看两天看了楼主的书,前面一段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分析了道光年间的几位重臣,引子主要是讲陶澍这个人,这个思路非常好。

  政治上很多“路线之争”归结下来就是“党派之争”,正所谓“独木不成林”,要想在官场中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即使无心经营自己的党派,但自然也就会聚拢一些意趣相投的官员,在这样一个团体面前,如果没有引荐人,就没有入场券,为什么林则徐过长沙时那么多人要站在码头上求见林公,潜台词就是都想混进这个圈子去。以左宗棠来看,如果不是贺长龄先接触过他,就不会有贺熙龄,也就没有后面的陶澍,只是一个胡林翼就是把左宗棠吹到天上去,也不会有林则徐回绝所有官员只见左宗棠这个山长的道理。如果林则徐知道自己老上级把儿子托付给一个教书匠,以前同事贺长龄十九年前视左宗棠为国士,胡林翼纵然是自己的下属,但也是陶澍的女婿,对左宗棠奉为天人,那好奇心自然就起来了。在这些人物中,都是以陶澍为核心的集团,胡林翼无论是辈分还是官职学问都是最低的,所以胡林翼就是变成复读机也不可能把左宗棠推荐出来,而是因为左宗棠先期已经得到陶澍的肯定。

  有了前面这些铺垫,张亮基请左宗棠下山也就有了道理,他原本就是林则徐的下属。象林则徐的下属没有几个不对他的能力品德敬服的,林则徐这样高看左宗棠他没有理由不相信左宗棠的能力,他和胡林翼都是云贵地区为官的,胡林翼的能力他也看得到,胡对左宗棠都四处推荐,他也没有理由不认可更何况左宗棠差点去给林则徐作师爷,张亮基肯定在没有到湖南的时候就知道左宗棠,而且非常希望为他所用。

  既然有了党派,那么就会有一些利益的取舍,这方面突出的就是郭蒿焘,他在左宗棠的早期是左宗棠的死党,避长毛时两家人一起躲在白水洞,他劝左出山,也向咸丰为左辩护,等他被左宗棠参下广东巡抚后,慢慢也就和李鸿章那一党人合流了,所以对于左宗棠的诋毁不仅仅出于私心也是出于集团利益。

  如果说从陶澍后有一个叫“经世”派的党派,左宗棠也就是这一派的成员杰出代表。但左宗棠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后”:陶澍发掘了林则徐,林则徐发掘了胡林翼、魏源,但左宗棠并没有把衣钵很好传承下去,跟着他混的人要么跟到一半就跟不下去,象蒋益澧;要么跟到头就很惨,这样例子太多太多。传统儒家的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那叫小孝,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甚至于一派有用的学问,比如中医学术的传承,那也是一种孝,我就听说过有老师自己掏钱出来补贴学生,希望他传承自己的学问的。左宗棠下属们跟着他要么是苦熬,要么是背叛,因此他对这个小集团是有愧的。只是由于大潮推动,因此他的信奉的东西能够传扬出来,但究他来说,他并没有做到最好,林则徐只把收复新疆托付给他,是不是林公已经看到他的不足,知道他所托有限呢?

  要把早期的左、李来对比是不应该的,因为对于急于建功立业、争表现地位的人来说,一样很有动力大干一场,但关键是要看他们后期的表现:李无疑占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好的平台,但其对国内的治理和对国外的交往,都可以肯定他占有比左更多的资源但对国家、民族、政权的贡献都要远远低于左,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历史人物单独来看象曹振镛那样的角色都能封到“文正”上去,但只要上下对比一下就看得出来水份有多大。

  如果用官方的观点来看,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作战都是内战,是镇压人民,但左收新疆却是值得大书特书,怎么褒奖都不过分,对于李来说,只要涉及外交,不管对中俄新疆领土还是中法、中日,他没有一次把脊梁挺起来了的。同样面对一样的朝廷一样的太后,为什么左宗棠能够做出光彩的一笔而李鸿章只能给我们曲辱的回忆呢?所以无论他有多少不得已,无论他在洋务上做了很多事一句话关系到国家尊严和存亡的事,他太让当时和后人失望了。

  左宗棠有他的问题,这方面可能要把楼主书看完了再来评说,但他做到一个底线就是大节不亏,这在那个时代非常难得的。不光说那些投降派,我们看一下另一种现象,清朝有一种风气,很多武将战败自杀,包括曾国藩也好几次玩这样的事,其实这是非常让人鄙视的胆小鬼作法。但看左宗棠的一生,都是充满希望坚强面对挫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儒家传承人。

  所以如果把中晚清带兵打仗的人列出来看一下,可以分出很多层次,曾国藩也只能说水平不错,但还差距很大,左宗棠是很好的一个,而且在他之上我只觉得林则徐更好。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六):晚清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个提法很新颖

  者孟锛在书中提出的“两条路线的斗争”比较新颖,但书内说得相对庞杂一些。我总结一下吧:

  晚清七十年始自鸦片战争,自那时起改革派便诞生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向西方学习。那么,向西方学习学什么无疑起初都是器具层面。今日有许多人会拿林则徐等改革派对于希望的误解言论作为例证,证明林则徐等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伟大。然而,正如一个成年人取消蹒跚学步的孩童走路不好一样,这种指责可笑的。

  其后,改革派的旗帜由林则徐魏源等人传到了曾国藩和左宗棠以及曾左的晚辈后生李鸿章手中,如果说曾左时代改革派的民生派和官僚派分歧还不太明显的话,到了左宗棠为代表的民生派以及后辈晚生李鸿章所代表的李鸿章那里的时候,双方的分歧日渐显现。正如孟锛先生在《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所指出的那样:双方最明显的分歧根本在于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是否可以反抗西方的侵略,以及应该什么时候反抗西方的侵略。

  民生派和改革派的根本冲突则在于改革的受益者是谁。我们先谈谈最明显的分歧什么时候反抗。李鸿章认为:那要等到中国实力强于西方的时候。然而,李鸿章显然忘记了吏治才是关键。左宗棠对此认识却非常清楚,否则他就不会谆谆告诫后代不要为官。结果官僚派的改革在经济上进行了大规模的MBO,以盛宣怀为代表的官员们迅速做了企业主人;在军事上则将北洋水师白白断送。

  相反,左宗棠认为:外敌如狗肉尽而食骨,侵略者的贪念不会因为你的妥协退让就善念顿生停止侵略,他们只会得寸进尺。因此,只要时机一到看准时机就应该适当反抗。例如中俄对于伊犁的争端。左宗棠就认为与俄罗斯一战可以打。其原因就在于:

  第一:沙俄的国内不稳。而中国国内已经开始平静,中国可以经受长时期战争。特别是左宗棠治理下的陕甘青宁已经成为了大后方基地。结果证明左宗棠的预测是准确的,沙皇在伊犁事情解决之后不久即被刺杀。

  第二:从战力看,沙俄的军事实力因为国内问题、;粮草、贪污等多原因战斗力低下,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武器、人数都占优势的情况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胜利。相反,湘军则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不对,但他的武器并非最先进。

  第三:英国、美国等西方列强正与沙俄进行纷争,国际形势有利于纵横捭阖。

  因此,左宗棠希望:一战以振奋民心。从而,可以促动清统治阶层进行改革。但最终,官僚派的李鸿章说服了慈禧等统治阶层,民生派彻底失败。

  最后,我们谈谈民生派和改革派的根本冲突在于改革的受益者是谁。左宗棠显然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三农。因此,他所到之处就是种树养蚕、兴修水利,迅速将江苏、西北五省的民生搞得风风火火。相关数据可以参考《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我就不多说了。

  因为,左宗棠等民生派对于晚清吏治的清醒认识,因此,在洋务运动中往往比较排斥官僚阶层的介入。改革派普遍认为西方较为重视信用,而第一个利用这一点约束西方的人就是左宗棠,在马尾船政局的建设中,他引进外援的同时签订了合同。更为值得人们钦佩的是:他充分认识到了西方不会为了钱而教授技术,因此,在合同中约定要想拿奖金、高工资的话你得帮传带中国人。

  由此,当日本人还在请西方人驾驶轮船的时候,中国自己的驾驶员、技术员已经出现了。但很可惜,左宗棠进入西北后,左宗棠因为鞭长莫及,他的成果被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改革派中的官僚派所窃取,他们的统治思想逐渐居于主导。官僚主义开始逐渐盛行,直至最终失败。

  经过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竞争,双方的代表又是李鸿章、袁世凯VS张之洞、岑春煊。结果民生派失败了。这很符合晚清统治者的最终选择,因为那时候的晚清统治者已经失去了民心,只希望抱住政权。但他们忘记了,改革的根本是为了争取民心而非器物上的先进,甚至体制也不重要。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七):左宗棠就是一位民族英雄

  有些人说清朝时的汉人是病态汉人,其实意思就是在说他们没有反抗。然而,我不禁要问,说这些话的人是否有勇气把自己的祖先数落一顿呢?把全体汉人说成病态,显得自己很庞若无人般的大气。只有两种情况,第一这种人有一种心理疾病;第二是坏人肆意挑拨民族关系。左宗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第一:他保卫了新疆,从而间接对占有中国陆地领土的三分之二的西部有了坚强的保障。要知道新疆将蒙古和西藏两个宗教一体划的地区隔开了。可以想象,如果新疆成为俄国(前苏联)的势力范围,最终结果将是多么严重。很可能能出现宗教战争以及某个信仰东进与陕甘宁青应对直接威胁中原地区。

  而且,20世纪40年代因为国力和外交关系,中国也不能收回新疆。如此,新疆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死后才有可能回归。一个离开祖国怀抱200来年的地区,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异想天开。

  第二:左宗棠注重三农保卫了当时最广大中国百姓的利益。

  第三:他是洋务先锋,为中国的海军、重工业培养了很多人才。

  第四:左宗棠更是一位清官。

  由此,我认为左宗棠就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的价值应该更大,非常感谢作者在诞辰200年之际能够推出这部著作,让我们更多地理解这位民族英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左宗棠评传》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