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22 05:3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0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一本由[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澳]詹姆斯•奥沃斯 / [美]凯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一):你该如何度量你的生命

  去年12月初,我就得知克里斯滕森的新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将要在内地出版,新书一上市,我就立马抢先阅读了一遍,为了写这篇书评必要,重新翻阅了这本书。对于这本书的出版符合我当初的设想,在商业图书领域,当一篇经典论文所提出的观点足以引起学界的重视,为了进一步延伸传播理论作者通常会以专著的形式诠释该理论,克里斯滕森的新著也不例外

  实际上早在2010年克里斯滕森就曾在《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发表过题为《生命该如何度量》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克里斯滕森对哈佛商学院2010年春季毕业生的讲话,当时他已被医生告知患了淋巴癌,遥想生命中余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总有说一些的必要了,于是有了这些发自肺腑之言忠告,为了更好地让更多的读者受益,克里斯滕森和他的学生朋友合作完成了此书。

  2011年,凭藉这篇文章,克里斯滕森获得麦肯锡论文奖,也是他第五次获得“管理界奥斯卡”的声誉,成为仅次于德鲁克和迈克尔.波特的管理学家。克里斯滕森在管理学界的学术成就众所周知,他所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如雷贯耳,并指导了许多企业家认识了创新者窘境,尽管如此,一些经理人仍然很轻视管理理论的作用为此,克里斯滕森和迈克尔.雷纳曾写过一篇《经理人,你为什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文章,该文提出一个好的理论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能够有助于预测,其二有助于我们解释现状,从而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及其原因

  如果将这些管理理论运用家庭个人生活是否依然有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克里斯滕森也与学生们分享过如何利用管理理论审视自己的人生,这让我想起了沃伦.本尼斯用莎翁的戏剧解释领导者的七段历程,德鲁克长寿秘密就是每五年重新阅读一遍莎翁的戏剧。众多的事实表明,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不仅可以解释商业现象,同样也可以解释人生。

  克里斯滕森在该书提出了三个很简单问题:如何确定获取事业成功?如何确定亲朋好友关系是你幸福源泉?如何确定你正直一生,远离犯罪?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这些能带来幸福感东西

  本书虽然归类于励志范畴,但与其他励志作家所写的心灵鸡汤不同的是,本书所要给出的不是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生命的意义,它所强调的是如何利用管理理论指导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利用丰富辞藻煽情故事去感召读者,赢得一时的愉悦

  以本书第一部分为类,作者认为如何确定成功的事业实际上是战略,战略的意思是你想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为了回答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三个有助于获取成功事业的因素,即重点根据计划机遇权衡计划、分配资源。重点是在职业生涯中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些因素能够激励你的工作,为此作者提出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根据该理论你可以得知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工作,该工作对我是否有意义?计划权衡计划是面对机遇如何做出最佳选择,我们的理想和事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周密战略和应急战略中做出选择,为此作者提出了麦克尼伦和麦格拉思的“发现驱动计划”,根据该理论你可以得知要完成该任务,要验证哪些假设条件真实的?分配资源,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很重要,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当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利益面临冲突,个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面临冲突,这时候都需要重新配置你的资源。

  除此之外,在另外两个部分,作者提出了好钱与坏钱理论、客户需求理论、RPV理论(资源、程序价值观理论)、经验学校理论、沙因组织文化理论、完全成本理论与边缘思维理论。这些理论如果单纯术语出现,一般读者难以理解,但是经过作者的再加工,以真实的案例分析,则易于理解。

  最后,无论你是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或者经理人,抑或是孩子家长,我建议你们聆听一下哈佛商学院教授真知灼见,它虽然不能短时间内让你致富,但可以逐步改变你的人生,让你的生命更精彩

  本文刊于2013年第3期《管理学家》杂志

  特别提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为目标投入:人、财、物

  你可以谈论一切你想要的人生战略,明白动力所在,平衡好志向与意外机遇的关系,但是,如果不花时间、金钱精力在上面,最终都毫无意义。换言之,“人、财、物”的分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商业上常说的“资源配置”。

  真正的战略,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从大量与资源分配有关的日常决定产生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要如何确保自己是在朝着正确方向走呢?这要看看你的资源都流到哪里去了。如果你的资源不是用在已经决定了的战略上,那么战略不太可能得到实现。

  安迪·格鲁夫:“要了解一个公司的战略,就要看他们真正实施的是什么,而不是看他们说要实施什么。换句话说,要了解一个公司的战略,看他们做什么比听他们说什么更重要。”资源配置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的作用原理也是如此。

  史坦南:“看一个人的价值观就要看他的支票簿存根,从支票存根上可以看出他资源分配的倾向,从而判断这个人的价值取向。把钱用在了哪些方面从支票存根上一看便知。”

  没有付出怎么能够得到回报?当你审视许多卓越人士的个人生活时,也经常会看到上面所提到的生活模式影子。尽管他们认为家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但事实上,他们把越来越少的资源放在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上。

  任何一个战略,不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生活战略,都是从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它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是关于如何分配人、财、物的决定。生活中的每一个有关如何分配精力和金钱的决定,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你可能尽情地谈论自己的生活,谈论有什么清晰的目标和战略,但是如果你投入的资源和你的战略方向不一致,这些谈论都毫无意义。

  如果家庭对你是最重要的,当你考虑在各种自由支配的时间(或非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做选择时,对家人的考虑是不是你的优先选择呢?如果你做了决定,想把血汗眼泪投入到某个方面,但这与你渴望变成的人不相符,你就无法成为你渴望变成的那个人。

  小结:把一个人最重要的资源: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投入到你的生活目标,你才能成为你梦想变成的那个人。知行合一,有知还需要有行,才能到达心中想要去的远方。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三):时光流逝,而你得到了什么?

  01

  发了很久的呆,不知道今天要写什么,这个标题是我早就写下的,灵感自于我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一个章节的标题。今天,就写一写这本书吧。

  这本书一看书名,就知道是一本励志书籍,我本身是很反感这类书的,在我印象里,励志类型的书,口号喊得很响,大话连篇,鸡血满满,内容大同小异,看完等于没看。

  不过这本书我看到几个很喜欢的作者在文中都提到,刚好赶上京东做活动凑单还是买回来了。

  看完后觉得,虽然有一部分励志书籍的套路:确定目标——有效分配资源——坚持——着眼于未来

  但是这本书除了讲述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还兼顾到了家庭部分、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以及如何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02

  什么叫成功的一生?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有的人认为是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有的人觉得是拥有大量的财富,有的人追求的是家庭美满幸福......不过我想,更多的人,是希望这些可以兼得。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曾经看到我妹歇斯底里的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最鸡血的谎言,你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

  前几天咪蒙一篇文章标题是《你兼顾事业和家庭,谁来兼顾你?》,真的是引起了很多女性共鸣,戳中了大家委屈疲惫的痛点,朋友圈瞬间转爆了。

  确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法兼顾。

  《稀缺》这本书中提到管窥之见,就是当你重视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自然就会疏忽另一部分。“就好比摄影,你将景物装进框内,框入一些东西就意味着其他东西被排除在外。”

  可是那怎么办呢?

  没有事业,可能就没有社会地位,可能就会没有家庭地位;

  全心投身于事业,难免分薄了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孩子性格学习成问题,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弥补;

  更难过的是,当你觉得事业和孩子都兼顾了,发现特么后院起火......

  真是不能言说的辛苦痛苦,身为女性,我也感到了来自这个社会深深恶意

  很遗憾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并没能找到让我们人生圆满标准答案。但是我们读一本书,不应该是单纯的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应该以此引发我们的思考。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领悟是:我们无法同时兼顾一切,但我们可以合理的取舍,分阶段的侧重于其中的某一项。

  03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完成不同的目标。

  我有个朋友的人生规划,在我看来就是非常成功的:年轻的时候努力打拼事业,当时未成家也无后顾之忧;有了一定的基础后,适时回归家庭,把精力和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培养出了优秀下一代;孩子上大学了,四十出头的她,重新驾起了事业的风帆

  当然,只是侧重,并非只抓其中一项而放弃另一项,否则你很难在职场与家庭之间顺利切换。

  这就要考验我们的平衡能力以及对整个人生的规划了,哪一个时期应该侧重于哪方面,心里应该有一杆秤,然后根据需求分配好我们手上的资源。

  重要的是,不管是对事业的投资,还是对家庭的投入,都应该提前进行,想要秋天收获,在春天就要考虑播种,夏天就要努力施肥,而不是临渊羡鱼望洋兴叹

  最近看的《稀缺》这本书中,也讲到过这个道理,那些经济和时间上稀缺的人,往往喜欢借用将来,然后债务(事情)越积越多,陷入恶性循环死胡同

  而我们要想规划把握好人生,需要做的,就是类似于上学时的“预习功课”,提前准备,也类似于围棋中的多想一步。

  04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事业,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

  当然是没那么容易的,否则人人都可能成就一翻事业。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人,做的也都是平庸之事。

  这本书首先建议我们,找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可以推动激励我们尽全力,同时尽少的降低工作中的疲惫感。

  然后是要布置周密的计划,但也要把握住偶然出现的机会,因为适合你的事情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撞一下你的小腰儿。

  第二部分讲朋友、亲人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当你认为家里一切都好,可以先放一放,暂时不用投资在这种关系上时,你就上当了。这将是个极大错误。当这种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通常都太晚了,来不及修补。”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我看小茗很乖,便会稍稍放纵一下自己对他的上心程度结果往往当时看不出什么,但是当坏的后果产生的时候,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

  而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后知后觉,让我们在意识危机的时候,才发觉为时已晚。

  在与家庭成员相处中,我们应该及时沟通,考虑对方需要的是什么,而不仅仅考虑我能给对方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给的,并不是对方想要的。就好像那对将自己喜欢吃的鱼头(鱼尾)夹给对方吃的夫妻一样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讲如何确定让自己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这是我在其他励志书中没看到过的,仔细想想,还真是非常的重要。

  以前我们曾说,财富、名利、事业、地位......都是0,只有健康才是前面的1,只有当前面的1存在时,后面的0才有意义。

  其实,远离犯罪,也是这个1,私募一哥徐翔就是很好的例子

  很多的犯罪,源于最初一微不足道的错误决定,那些铤而走险的一小步。或许每个人都曾试着说服自己,只违反一次规则下不为例。可是,犯下的错误终究是要买单的,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很多贪官就是这样被拉下水的。

  所以在我们做选择时,每个决定都要符合当初下定决心要坚持的原则

  05

  作者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办法。

  生活琐碎,人性复杂,想要过好一生,并没有什么定律,但是懂得自我调整自我救助的人,总能够得到上帝多一点的帮助。

  很多年前,我在QQ空间无病呻吟的写下过一句矫情的生活感叹:幸福就是得到的比欲望多一点。

  可是人的欲望根本就是无穷无尽的。

  现在我再看,觉得幸福就是得到的结果,比自己的合理预期多一点。

  这个并不难实现。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订下的目标很难达到,事实上,只要是认真分析后制定的目标,经过努力后,往往还会比你的预期提前达到。

  我见过无数的人说自己提前达成了目标。

  一位公众号的作者,说他的理想是30岁之前出一本自己的书,结果他在坚持写一年,25岁的时候就实现了这个理想。

  而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自己十年后的样子,结果提前了五年就已经达到那种状态了。

  我们在制订目标时,由于未知,往往会过高的估计其中的难度,同时忽略了类似于理财中的“复利”效果,致使我们以为实现目标很难。

  再拿我自己举例,年初我给自己订的读书计划,是一年读完20本书,我当时觉得工作忙还要带孩子,业余时间有限,可能实现不了。事实上一年才过了三分之一,我已经超额完成了今年的阅读任务。

  我们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当我们定下一个小目标,去努力实现;再复盘这个实现目标的过程,然后再制订出新的计划。当时光流逝,我们得到接近甚至超出目标的收获,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得到我们想要的。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四):这些都是很“好”的,可惜我不喜欢

  本书作者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本书却是教你“如何衡量人生”。这是个什么道道?莫非现在人生导师也可以跨界担任了?抱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阅读。而读罢的结论便是:我们还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吧。

  全书分三部分,分别从事业、家庭生活和道德规范方面进行了探讨。说实话,第一部分作者讲得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商学院导师,讲起职场规划那是手到擒来。他提出的“激励并非仅仅依靠薪资”、“周密计划和偶然机会相结合”我也很是赞同。然而,当他用资源配置理论来解释家庭和工作的平衡,进而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时候,我就感觉有点不那么对味儿了。虽然作者本人在书中言之凿凿称:“我们不能把商业领域适用的工具用在个人生活上”,可实际上,他在后半本书里就是在将商业理论套用到个人生活上。用好钱坏钱理论解释对子女的投资,用产品定位的方式探讨家庭责任,用外包导致的资源流失来对比将子女教育全部付诸外界的家庭,用公司文化塑造方法来构建家庭文化……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待这种“人生指导”,但我觉得颇为别扭。人生是否可以和事业等同?家庭是否可以和企业齐观?子女教育是否就是价值投资?有人说这叫触类旁通,一通百通,作者讲得也和现实挺对的上号嘛。可在我看来,这种对号只能说明现代人的异化。以前看到学者讨论较多的是人格的商品化,如今看来,还得加上家庭的企业化、教育的外包化乃至道德的“成本化”。现代人在疏离自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却还指望导致失控的工具会引导自己达到幸福。这不说是舍本求末,至少也是与虎谋皮。要我看,克里斯坦森在本书里最大的功劳,就是用身体力行的“教导”向我们解释了这种异化的存在。

  有人会说,何必这么古板?现在的时代不就是这样的吗?用别人听得懂的原理指导人生也没什么不好。这话也不算错。对于顶着MBA帽子的商界精英和成功人士来说,本书大概是很受用的,说不定真有人觉得受益匪浅。只是对我而言,谈论人生问题,我还是会去找先贤哲人而不是商界导师。借用《白马啸西风》里文秀的一句台词:

  “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惜我偏偏不喜欢。”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五):非常好的职业规划书和家庭关系启智书!

  作者在最后向读者提到一句:通过这本书的创作我自己收获颇丰,希望你们也是。我这里想说的是,刚刚看完,收货颇丰!

  网络免费版下载,2天看完,最赞的是part1的职业规划部分和part2对于子女教育的思路启发,以及家庭文化形成的启发。

  从成书角度讲,脉络清晰,一看就明,目的明确,读起来会很流畅,这不是一本人生鸡汤,这比鸡汤让你回味无穷,因为作者的最大目的其实不是告诉你“to do”,是引发你思考你自己的“how”,授人以渔。

  从内容角度讲,商业管理出身的教授做人生指导并不稀奇,加入很多商业案例也不稀奇,但难得就难得在,商业案例的描述和学术理论结合的很自然,思考角度很特别,提出一个理论,真的是有用的工具,可谓“落到实处”。最受益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职业规划部分的“发现-驱动计划”,战略思考首先就是我之前在职场书中没遇到的,而这个“发现-驱动计划”,我自己称之“假设验真”,不言自明,就是当你面对一个突发的新情况,换一个新工作,办一件事的时候,思维方法是【要验证哪些条件为真,才能证明这个假设是可靠的/可行的/】,你才能去做决策,而不是你先臆想现实。这其实就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反过来想”,起初的设想设计起来还挺顺畅,但是真正要做决策时,要缓一步——设想是基于实证的还是自以为是?如果是基于实证,那就要“验真”。把条件列出来,通过数据,通过现实,一条条的验证一下,方可行动。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公司营运决策,这是个很关键的思维模式。

  第二个受益点就是part2里关于子女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你能给孩子什么)和家庭文化创造方面的启发。作者提出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什么决定着他能有机会与众不同?思考模型:【资源,应用流程,行为价值取向】,延展开来会看的很有意思。另外,对于处理伴侣关系,“奶昔是被雇来干什么的”这个思考方向也是一个启发,商业案例的【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要完成的任务】带给生活的启发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伴侣幸福的核心要素之一啊。

  还有很多可以谈的点这里都不敖述,总之,非常赞的一本书!推荐给所有人!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六):读《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简单介绍

  本书有三个作者,但是最主要作者还是克里斯坦森,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买过他写的《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虽然那本书我还没看(捂脸.gif)。

  本书起源于2010年春,哈佛大学邀请克里斯坦森为毕业班的学生做演讲的内容。书中最主要讲述的三个主题,分别是:

如何获取事业上的成功?如何让亲情和友情给我们带来永久的幸福?如何维持正直的一身?

  下面我会分别来讲讲自己的收获与理解。但是在这之前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内容有可能是带有偏见的,有可能是不够全面的,想要了解全部内容,还是推荐大家亲自去看书。

如何获取事业上的成功?

  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

  想知道『如何获取事业上的成功?』之前,你要先思考一下『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

  作者给出了评判标准,将所有因素分两种,分别是:动力因素和基础因素,具体情况是:

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

  克里斯坦森在序章明确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所以本书并不会直接回答你以上几个问题,而是告诉你怎么去思考。

  基础因素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让你不讨厌工作,但是一般不会让你爱上工作。而真正让你非常满意并且能爱上工作的是动力因素。那么现在你就要问问自己一下几个问题了:

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到东西吗?我有机会获得认可和成就吗?我将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吗?

  如何找到自己事业呢?

  你需要周密计划和偶然计划。你的人生是需要有规划的,但是我们也要抓住偶然获得的机会(这个机会是计划之外的)。

  很多时候成功往往在你意料之外的地方。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一个你热爱的事业,周密计划就代表着你现在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要时常去关注偶然的机会。

  这里克里斯坦森提出了一个『发现 - 驱动计划』来帮你做出最佳的选择,你可以把这计划理解为『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决策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件事情成功的假设都列出去来。然后再来一一验证这些假设在什么情况下会按照你所设想的发生(就是验证假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总结,再做决策。

  资源分配

  我们拥有的资源包括:

时间精力才干财富

  因为资源的分配和回报永远成正比,那么如何来分配这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我想学英语我想健身。但是我从来不花时间和精力在学英语和健身上,我怎么可能会学到英语和拥有强壮的身体?

  生活中你的每一次资源的分配,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你可以尝试在笔记本里面记录下你每天分配这些资源的情况。不用记录多久,一个星期就足够了。然后你会发现你花在看电视或者游戏上的时间远比你花上看书或者学习的时间要多得多。

  不要只做立即获取回报的事情,事业可能算是一个立即获取资源的事情,但是你不能因为整天忙着工作,却不花时间来陪伴伴侣、教育孩子,最后下来,你的事业成功了,但是你的家庭却不幸福,你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如何让亲情和友情给我们带来永久的幸福?

  投资资源

  建立牢固的朋友和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投资时间。多留点时间给朋友和家庭,这部分会给我们带来永久的幸福。

  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想着现在去忙事业,不花时间来陪孩子,时光不会倒流。研究表明孩子在出生头几个月的情况下对其智力发展非常重要,孩子听人说话最重要的时候就是刚出生的第一年,接触大量谈话的孩子拥有不可估量的认知优势。

  如果你总是延后投资时间和精力,直到你感觉需要进行投资的时候就表示已经没机会了。

  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这点对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非常有效。我们不能总是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而不考虑对他人而言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

  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她(也可以是他,以下都适用)的角度为她着想。不要只做正确的事情,而是做对方最需要我们做的事情。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那个人,她的幸福值得你付出。

  孩子教育的问题

  在讲这个之前克里斯坦森先讲了企业发展的问题,还拿戴尔做了案例。戴尔曾经是令人看好的电脑企业公司之一,却逐渐因为外包而使自己走上平庸的道路。文中有介绍华硕是怎么通过一步一步去『诱惑』戴尔外包给他,然后成长,最后独立的故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能力不重要,什么能力是自己未来的核心。从而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外包出去。

  然后回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来,同样我们也不要把教育孩子的机会外包出去。搞清楚你带孩子去参加各种活动真正的意图,是你想让他参加这个活动还是他想参加这些活动。也不要随便的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最好亲自去教导他们,而不是把他们丢给别人来教,孩子是在自己准备好时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我们准备好教导他们的时候。

  克里斯坦森提到有三大能力决定一家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资源:通常是人和物,可以给销售和购买的,大多数是可见的,容易被评估的。它们包括:人力设备技术产品设计品牌信息资金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的关系应用流程:企业通过员工将资源转换为具体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员工进行互动、协调、交流以及做决定的方式,简单来讲就是,企业做事的方式。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生成方式市场调查的方法预算的方法员工的发展赔偿制度资源分配组织优先顺序:指的是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帮助企业如何做决策。一家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必须符合公司的盈利模式。

  然后我们再回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同样使用『资源、应用流程和行为价值取向』模型来评估:

资源:孩子得到和获取到的经济和物质资源,它们包括:时间经历知识天分人际关系过去学到的经验应用流程:值孩子的思考方式以及做事情的方式。它们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利用资源实现了什么价值取向:是指做事的动机。在想法和生活中,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没兴趣的

  在『资源、应用流程和行为价值取向』模型中,三个能力才是决定一个孩子能变成什么样人,资源不是最重要的。

  父母需要注意

多给机会让孩子为自己或者他人解决复杂的问题不要过度的保护孩子,不要让他们远离生活出现的各种问题小时候可以让他独自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操作能力和自信问题

如何维持正直的一身?

  写这一章节是因为克里斯坦森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以前是个好男人 - 聪明,事业成功,有责任心,但是最后却变成婚姻不幸福,甚至犯罪的道路。

  克里斯坦森提到一下注意点:

首先是你需要确定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坚持什么以及你应该在所有的时候都在坚持,而不是有时候,或者是大多数时候。『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想法非常诱人,但是一旦踏出一小步时,你就已经无法停下来了。所以不要跨出第一步。传统的思维方式聚焦于过去,而真正的思维方式应该聚焦于未来。

总结

  由于篇幅和我的组织能力有限,我没有把书中所有的内容都整理出来,我推荐大家亲自去读这本书,书中克里斯坦森用到了很多公司的案例来我们讲解,而且会把公司的管理方式套用在家庭上,非常的有趣。

  看完书之后,我要好好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我把自己的资源分配到我最看重的事情上了吗?我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吗?我有明确的目标吗?我如何评价自己的一身?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可以点击这里去中国亚马逊购买,不到23块钱,两顿饭的钱,非常值。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这么长的读书分享,欢迎大家多给点反馈。我打算以后每个月至少写一篇这样的读书分享,欢迎大家支持我和我一起读书。

  原文:http://blog.forecho.com/how-will-you-measure-your-life.html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七):“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2010年被诊断出罹患淋巴癌,在患病期间应邀到哈佛大学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到演讲。这场演讲轰动一时,后来,他联合他的两个学生,将这个主题,写成了一本书。

  人在最接近死亡的时候会想很多东西,往往深刻而有力。克莱顿教授在罹患癌症的期间,回望自己一路走来,想必也是感慨颇多。他当时的演讲一定融入了很多最接近上帝时候的想法(他信主),触动人最柔软的神经,才能引发如此的轰动。

  书中讲了很多内容,从如何做更好的选择的方法论、到如何看待自己和家庭的关系;从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所爱、到去解释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所爱。一部分涉及工作、一部分涉及家庭、一部分涉及认识自己。

  书中花了很多篇幅去讲为什么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及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很多我们听过的方法论都类似,也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但是看一遍我真的很难记住。

  同时,也有很大篇幅去讲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一个妻子(丈夫)、孩子、父母,要如何去做,以及要这样去做的原理。

  这一块我现在的情况去看比较没有代入感,但是想到了很多我小时候父母没有做到位的事情,明白了很多我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跟父母没有做到的地方有很大的关联,觉得每个准备成为父母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一小部分,就是,你要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当你晚年回顾你的一生的时候,用一个什么样的词;你希望别人在想起你的时候,别人会把你看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标题里的那句歌词: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书里作者反复强调,在他去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他会跟学生讲:如果你花时间来寻找你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保证,那将是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他讲到:在学校的时间可能是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最好时间,否则快节奏的职业、家庭责任以及成功的有形奖赏都将吞掉他们的时间和远见;他们在学校的时间也会匆匆而过,没有方向,他们也将在人生中遭遇打击。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笔记

  13年第一次读本书。 当时我就觉得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对我的生活一定很有帮助。 五年过去了,生活并没有因为本书有改变。 事实上,对本书唯一记得的部分只剩下序言里作者对他的同学们的描述,以及那个疑问:

我知道,他们中没有人在毕业时就想过要离婚,或是与孩子失去联系,更没有人想过要犯罪进监狱,但却有很多人最终走上了这样的人生道路。

  现在我又翻开了这本书。 29岁的我失业呆在家中快3个月。没有去找工作,因为不知道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希望能够从这本书里获得一些启示,能够帮助自己走出现在焦虑、迷茫且穷困的状态。

  本书作者关注3个问题。 这篇笔记主要关注的是第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

  看序章的时候真的非常激动人心。 因为作者说他会在这本书里提供读者一些理论工具,教大家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最好的选择。

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归类和解释,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做出预测。信息和数据只代表过去,根据过去的信息并不能预测未来……理论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你在亲身经历之前就能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

  在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讲述的是“战略”的问题,即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作者把战略分为了3个部分来讲解。

1.重点原则:职业中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目标)

  在解释这个原则的时候,作者提到了明茨伯格的动因理论。(这也是第一部分惟一明确冠以“理论”称呼的内容) 动因理论,又叫二因论,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受到两个因素的激励。 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基础因素不好就会给人带来不满,所以你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 但是好的基础因素并不能让你对工作满意。让你对工作满意的是动力因素,它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

  根据动因理论的建议,要明白什么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事,你需要问自己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不是总问自己过去的问题。 比如说,

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 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 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 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 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

  人们容易把基础因素作为重点,于是努力去获得更高的薪水、更有声望的头衔、更好的办公室等等。但是很遗憾,这些因素并不能最终让人快乐。

  从我个人经验看,我是认同上述观点的。我上上份工作的薪资是我做过的工作里最高的,每个月发工资的那几天是最让人开心的。可是也仅仅是这几天开心一下,因为平时加班太多,工作上也没有什么成长性,大多数时候满脑子都是想要离职的想法。

2.根据机遇权衡计划:应该以哪种最佳方式来形成我们的计划,同时如何应对意外发生的情况?

  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体验,都能轻易地认同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我们可以计划明天要做什么,但是我们并不能完全预见明天可能发生的一切。 在这个部分,作者认为重点是根据你走到哪个阶段来确定你下一步要做什么。 若果你现在的工作既能提供良好的基础因素,有提供动力因素,就适合对你的目标做周密的计划,把心思放在如何最好地实现你精心制定的目标上。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工作,那么你需要不断去尝试应急计划,直到你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知道你明白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那里。

  在这个部分作者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发现-驱动计划”。看名字完全不知道这是说什么……用作者更容易理解的话说:“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巴黎迪士尼的反面例子作为说明。 巴黎迪士尼根据其他地方迪士尼的运营经验,在最初的计划中假设巴黎迪斯尼每年游客有1100万,平均逗留3天,并根据这个假设建造了配套的酒店和基础实施。 但是实际情况是游客平均逗留时间只有1天。 因为在其他公园,迪士尼建了45个游乐设施,因此人们可以开心地玩3天,但是巴黎这边的迪士尼只设计了15个游乐设施,人们在一天之内就能玩遍所有设施。

  这个理论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更正确地进行决策。➡️但是我目前还不是特别理解具体的运用。

每次考虑更换职业时,你要先想想:需要被证实的最重要的假设条件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对这些假设是否有效进行不昂贵的、快速的测试,从而确保你前面走的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p51

3.执行:投入与目标匹配的时间、金钱和才能。(资源配置)

  生活中的每一个有关如何分配精力和金钱的决定,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为了确保实施的战略是你真正想要的,你要记录你的资源流向哪里去了。(资源配置过程) 比如,

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仁慈的人,你多久才会有一次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慈善事业或慈善组织的经历呢? 如果你认为家庭对你是最重要的,当你在考虑在各种自由支配的时间(或非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做选择时,对家人的考虑是不是你的优先选择呢?

  如果你做了决定,想把血汗和眼泪投入到某个方面,但在与你渴望变成的人不相符,你就无法成为你渴望变成的那个人。

  阅读本书的目的:想知道怎么面对自己不如意的人生状态,想知道怎么做出正确的选择。 深入阅读目的: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怎样帮助我走出现在丧失自信的现状?

  按理说接下来时要写行动目标和行动计划。 但是我还是没有特别清楚自己应该如何行动。20180518 18:28 暂且摘录2句本书我很喜欢的话,希望今年我能够清楚这个问题。

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方法。 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九):你时刻在做的事情是对你真正重要的事嘛?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我想用几个问题结束对这本书的阅读。 1.思考的过程和思考的结论哪个对人生更有价值? 2.你的人生如果有理论指导是不是会更好.些? 3.你想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战略) 4.重点问题?什么对你最重要?你是否把大部分资源放在重点上了? 5.如何平衡已经制定的战略和突然出现的机遇之间的关系?(目标和计划是否应该适时调整,该怎样调整?) 6.当你投入资源后,什么是实现战略的唯一途径?(执行) 7.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嘛?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嘛?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嘛?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嘛?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嘛? 8.发现-驱动计划,当你要实施一个计划时是否验证了你完成他的那些假设?假设是你心血来潮作出的还是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的? 9.你的资源是不是已经用在了既定的战略上了? 10.你在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了嘛?还是只是在做眼前的事? 11.你要实施什么而你真正实施的是什么? 12.你是否从一开始就做起建立和谐满意关系的事情? 13.你需要做的是什么?你能为其他人做什么?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你给予的嘛?你给予的是对方真正想要的嘛? 14.孩子在自己准备好学习时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我们准备好教导他们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在嘛? 15.你在追求急功近利的东西还是在追求真正对你战略目标有帮助的经验? 16.如果你需要一台机器,但是你不愿意购买它,那么最终你会发现,你付了足以购买它的钱却没有拥有它。 17.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容易。 18.在原则问题面前,你是否屈服于仅此一次? 19.避免人生中出现道德让步带来的后果的唯一方法就是坚决不让它开始。 20.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答案只有你知道。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十):想明白容易做起来难,赶紧的!动起来!

  都是一些极其通俗易懂、真诚的指导理论,但是真正要做好未必见得,比如要用需求的角度去看待配偶,不要去猜想对方要什么,而要真正理解生活中她需要什么——谈何容易!女人的心思你别猜!

  有关重点原则、需求法则、权衡,道理都很明白,全书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但是我反思,大概是受到了小时候解题思维的影响,只是把这些"大道理",当成一道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哦,原来是这样的做法”,然后甩开搁置一边,以后等碰到问题再说。

  但是,什么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呢?我该如何来衡量我自己的人生呢?——但是现在不就是进行中的未来?没时间了,我得好好思考下人生

  我做的xmind脑图笔记协作分享:

  http://www.xmind.net/m/LpE2/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