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19 04:3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经典读后感10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本由白落梅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一):无题

  想不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的豆瓣评分这么低,在选择标签时候我运了一下神,这本书该属于什么类型呢?散文人物传记可能都是吧,这本书的上架建议文学·畅销书。这本书问世也有十年了,十年可能不足以彰显一部文学作品价值。我个人林徽因不太了解,只知道她是一位民国才女,曾于徐志摩产生了一段康桥之恋,让梁思成爱护一生,也让金岳霖守候了一生。他们之间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曾说的“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果错过,便护你安好!”。林徽因是这三个男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在康桥邂逅了正值妙年锦时的林徽因,从此坠入情海,不能自拔。我想那段时光应该是林徽因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吧,16岁跟随父亲飞渡重洋、远赴他乡求学,不仅了饱览欧洲雄伟建筑,而且在康桥邂逅了谦谦君子——徐志摩,两人都是诗一般的人物,才子佳人。有人说多情种只出生在富贵之家,用于徐志摩身上确实很合适,他为了与林徽因相恋,不惜抛妻弃子,忍受世人的唾骂。作者白落梅在书上说“爱有多少慈悲,就有多少残忍”。初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很气愤,徐志摩的所作所为让我觉得恶心。可越往后面读,我对徐志摩有了一丝怜悯,他只不过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灵魂伴侣,确实找到了,却不曾真正的拥有。我唯一不理解地方就是他既然讨厌婚姻安排,为何还要答应娶张幼仪呢?他不是任性吗?他不是崇尚自由吗?为什么还是听从了安排?误人误己……

  我最近时常感慨,同样是吃五谷粗粮成人,为何有的人就那么NB?一直不太明白,读了《安好》之后,发现厉害的人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优秀基因遗传,另外一个环境教育影响,林徽因出身于官宦之家,自五岁始,姑姑便教她习文识字,16岁便远渡重洋,开拓视野,领略欧洲古建筑之美,她这样的成长的环境是21世纪的大多数现代普通家庭子女为之向往,却又碍于家庭经济状况做不到。徐志摩也是家庭条件优越,因次可以博览群书,放浪不羁,放心大胆谈恋爱,也被爱情折磨得形神俱伤。教育和环境真的很重要!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为买学区房而想尽办法。太晚了,就到这吧,不写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二):才女美文

  林徽因如莲一样娉婷的身影,由白落梅那诗情画意又淡然的文字,只能说我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品食人间烟火,是难以摆脱生活中琐碎。你说我把你的心伤,我认为你不理解我。人生难道就是如此,磕磕碰碰,等到岁月荒芜,我们再心心相惜,难道到那时,我们再感叹,只怪当时我们 太年轻

  我相信人生的相遇就是缘分,且行且珍惜。我们摆脱不了柴米油盐烦恼,就携手共同燃起徐徐的炊烟,过一个凡人生活诗情画意的梦境,又怎能经得起现实的一次次敲打。林徽因创造了人间四月,也终结自己的人间四月。人间四月,多么诗情画意,想一想那青春的岁月,轻盈婀娜的身影。美丽的人生是一个快乐聪慧乐观的集合体,虽然也有决断,但是不会有更大的伤害;有孤独病痛,人生何尝能摆脱挫折

  人有时候需要这种温馨关心,并且被默默地感动。坐在充满阳光的中午,一边喝着茶,一边翻着这本书,心里静的只有优美的文字和一个建筑才女演绎着诗情画意的身影。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三):对林徽因还是不够了解啊

  如果是当一本女性散文集来看,还不错,如果说到人物传记,那就跑题了。作者的文笔不错,真本书的文字都是很唯美的。内容么,里面还是不乏“好词好句”的,可能是作者对林徽因太过的欢喜,所以整本书对于林徽因的描写,太过完美,作者的阐述角度也太过主观,林徽因一生从来就没有承认过自己与徐志摩的恋情,或者说,只是徐志摩一生的单恋,其实他们之间的种种种种,都锁在了徐志摩遗留下来的那个箱子里,可是里面究竟有些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在康桥,到底留下了什么,我们也无人知晓。

  还有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据说是写给她的长子梁从戒的。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四):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去北京的路比较长,一整个晚上的卧铺,带了这本书,看了二十来页,就看不下去了,中学大学那会看席慕容、三毛,林徽因自然也是女神,现在已经不这么想了,这也罢了,林徽因本人是真的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爱就爱了,不爱就不爱了,还算洒脱,最受不了作者矫情描述,何须解释,何须掩饰。话虽如此,我还是把它郑重地放在了火车上,而不是扔进垃圾桶,或许有哪个少年,会为之动容,将它收藏

  碰到同学交流了这个事情长吁短叹自己老了,连煽情的文字都看不下去了,他说,啥晴天不晴天的,你若安好,那还得了。我知道他是逗我玩,说段子,但其实,谁又能真正放得开?他是我们班第一任的班长,东北人,粗犷豁达,重感情女孩是上海人,美丽,羞涩,本来也不应该有什么交集,听说,是在另外一个男生欺负女孩的时候,他也就是本能,冲上去揍了那个男孩,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幸福的时候羡慕死人,吵架的时候吓死人,他们的习惯想法太过不同,但还这么坚持着在一起,毕业后,女孩回到了上海,他也来到了上海,但工作并不如意,女孩的家人对这段关系坚决反对,他们就偷偷地在一起,我和他们一起在他租的房子里吃过一次饭,他们就这么聊着聊着,也不说未来。后来,他考了研究生,回去了北京,女孩结婚了,再后来,他也结婚了。再再后来,女孩再次结婚了。这次聚会女孩带了老公甜甜蜜蜜地腻在一起。我能感觉到他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他是一伙人的中心,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现在只是静静地坐着,大家在唱歌,他就坐在外面,跟他说两句话,他就跟你抬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谁也不会去问吧,问了又说些什么好呢?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五):林徽因傳

  以前上語文課很喜歡聽老劉講徐志摩和林徽因,卻從來沒想過自己找他們的傳記來看看。上班時間看完了這本書。不得不說,其實我挺喜歡作者的文筆的。怎麼說呢,我覺得林徽因的一生過得算是挺圓滿的。除了她原本家庭母親被父親冷落而怨氣很重以外,再來就是沒能和深愛的人在一起。但至少,她遇見了愛情。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一生都有人相守

  林徽因在劍橋與徐志摩相識,只可惜那時徐志摩已經是有婦之夫了。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林徽因,自然不會容許自己破壞別人的家庭。儘管她深愛徐志摩,也知道徐志摩深愛著她,她也狠下決心,離他而去。林徽因在愛情和生活兩者中選擇了生活,她選擇了梁思成。儘管梁思成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不及徐志摩,但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築方面,卻是有著相同的興趣。林徽因嫁作梁妻之後,雖然內心仍留有徐志摩的位置,但她也盡了為人妻的責任。林徽因四十多歲的時候,醫生已斷言她時日無多,梁思成沒有告訴她實情。林徽因更是把一門心思放在建築事業上,活出了人生精彩的十年。

  林徽因的一生中,有三個男人。一個是徐志摩,她的知己情人,給了她精神的支撐。一個是梁思成,她的丈夫,給了她安定的生活。一個是金岳霖,給了她溫暖的港灣。林徽因一生所愛的是徐志摩,可是她嫁給梁思成以後,卻發現自己愛上金岳霖,她向梁思成坦白以後,梁思成對她說,她是自由的,她若選擇了金岳霖,他會祝福他們。金岳霖知道以後,覺得不能傷害梁思成,理智地退出,從此三人終身為友。金岳霖默默地守護了林徽因一生,終生未娶。反觀,徐志摩為了林徽因和張幼儀離婚,林徽因離他而去,後來徐志摩遇上了陸小曼,兩人轟轟烈烈地愛了一場。至於梁思成,林徽因死後,他也娶了他的學生林洙。這樣看來的話,也就只有金岳霖的愛才算得上海枯石爛了。

  林徽因愛得理智,活得清醒,不至於像世間大多數女子,被愛情傷得千瘡百孔。林徽因熱愛生命,熱愛自己的建築事業。我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子。

  摘錄:

  1、“如果今生是有趣,那麼今生已經足矣。如果今生是無味的,那麼我不要來生。”

  2、“人在夢中,總是可以隨心所欲,犯下的錯誤可以不去彌補,闖出的禍無需承擔。可一旦醒來,飄蕩的靈魂始終還是要尋找一個安穩的歸宿。”

  3、“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存於世是多麼的艱難,無論你內心有多強大,但在死亡面前都是軟弱無力的。平靜安穩的日子里依舊會害怕,害怕至親至愛的人有一天先我而去。那種巨大的悲傷,尋常之人又豈能輕巧承擔?多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活到白髮蒼蒼,了結一切夙願,帶著微笑安靜地死去。可人生有太多躲不過的劫數,過不了那道最難得坎,就只能墜落山崖粉身碎骨。總算你是一個叱咤風雲的霸主,也不能力挽狂瀾,起死回生。“

  4、“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5、“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著身邊的人瀕臨死去,而你卻沒有絲毫的辦法來救贖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