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意版自己》是一本由李欣频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越大婷Echo好书推荐#1⃣ 2⃣ 《打造创意版的自己》,作者李欣频 喜欢中医的我发现自己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大脑,欣频老师的书就好比使用电器的一样。必须先把说明书弄懂。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 一直很佩服欣频老师的多重身份和创造力。那她又是如何培养自己大脑的创造力,成为一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脑的呢? 1.饮食起居都会影响大脑健康。不吃早餐和吃过多的甜食,抽烟都会损伤大脑。 2.我们每天深受各种思维感官所制约。清理自己每天受到的感官体验。 下午午睡的时候实践了一下旧感官迅速淘汰的方法,睡觉的时候虚拟自己死亡,然后醒来重新诞生一次。这感觉太有意思了。及时在再熟悉的环境,也能敏锐的感受不同。 3.保持放松和玩乐的心态工作。用电影,书籍,旅行,展会来不断滋养自己。 4.多运动和禅修呼吸来增加大脑氧含量。 创意不只是一种技巧,而是“创意脑和创意人格”共同创造。 感恩欣频老师❤️遇到欣频老师以来,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性和思考方式❤️❤️
《打造创意版自己》读后感(二):有所启发
主要讲如何培养创意人格,很大一部分篇幅介绍如何使用和保养自己的大脑,其他有感触的内容:放松、空无、平行宇宙。
放松,学习打坐和冥想,对于发挥大脑潜能很有帮助。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就是说要平衡,不仅要利用交感神经,也要利用副交感神经。
空无,是比放松更高一级的境界。用作者的话说, 学会放松,你能成为专家,学会空无,你会成为大师。 这是禅的境界。这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一点。过去一年,已经掌握了放松的技巧,进入了追求空无的阶段,比如进行断舍离,追求平衡的生活。
《零极限》: 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生活,记忆或者灵感。记忆只是循规蹈矩,而灵感会将你带往真正的归宿。 这个理念太棒了!
这本书帮助我看到更高的目标和境界,那就是禅!想到这里,我的格局终于从码字赚钱的自动化模式中抽离出来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作者的放空期比较长。每天半小时打坐冥想,每周一天全天打坐,每年大半个月的放空期,对白领来说目前比较困难。
平行宇宙 ,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当下的每一种选择,都在创造不同的未来。最大的感触: 量子跳跃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坚定。
另外还有 弦理论,这个物理学理论验证了吸引力法则。证实了信念的力量。例证是一个高僧,想象自己被两座山夹在中间,双手被绳索困住,结果好几个学生也无法移动他。
虫洞理论 ,理解也得到增强了。例子是物理学家在遇到困难时拉小提琴,得到启发。拥有一个跨界的爱好是很好的事情。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也是很好的事情。有时候可以让人瞬间穿越障碍,而不必拘泥在原来的小圈子里。
一万小时理论。李欣频也是认同这个理论的,我也比较认同。
书中还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在智商,而是在于神经元的联结。练习能够增加 神经元的联结,从而让头脑更加聪明。这一点我很认同。通过学习法律,我真的觉得自己的大脑更加好用了,不再是原来死记硬背的机械脑,而是灵活全面思考的智慧脑。还要更加善待自己的大脑,培养创意人格,充分发挥它的潜力。比如每半年学习一样新的技能,比如做一些没有那么循规蹈矩的事情。
给自己的目标注入灵性的成分,比如开咖啡馆,能不能将咖啡馆与塔罗占星的服务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臣服,是今天给我启示较多的概念。李欣频的书中提到了, give up不是放弃,而是交托。嗯。
《打造创意版自己》读后感(三):聪明爱迪生目标分解法——从李欣频《打造创意版自己》学到的
李欣频这个名字在创意界算得上赫赫威名,从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到量子创意课,她出版的20余本书籍中,冠以“创意”的就占了三分之一还多,这本《打造创意版自己》,是她“创意天龙八部”的最后一本,副标题名之为“21天养成创意脑与创意人格”。
21天习惯养成靠不靠谱且不去说她,但对于循规蹈矩的小公务员来说,创意这个词几乎和我相去甚远,之所以通读这本书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大脑有所创意。而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书中提到的聪明爱迪生目标分解方法了!
凡是知道目标管理的人都很清楚SMART法则。这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的管理概念,SMART就是由五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分别是明确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这五个字母连在一起,构成了英语smart(聪明的)一词。
但爱迪生,并非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什么秘方,而是EDISON,是六个单词的缩写:
E:动之以情(Emotional),强调在表述目标的时候要重视自己的情感因素,以便投入全身心的热情在其中。的确,善于把自己的情感激情寄托在目标上的人,往往会更加忘情投入,从而也更加容易实现目标。
D:坚决果断(Decisive),避免“但愿或希望目标能实现”的态度。即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蒲松龄故居上有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说的这种果决的精神。
I:整体性(Integrated),目标管理的原则就是让自己做对的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什么规划,都要联想一下,自己当下要做的和在做的工作,和自己的目标是否一致,自己当前的目标,和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是否一致。表里一致,自然不会南辕北辙。
:切身感受(Sensory),想象一下自己已经实现这个目标的感受和滋味如何,可以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和动力。这就难怪很多制定目标的人,会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或把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画在墙上。
O:积极乐观(Optimistic),积极的态度是良好的开端,我们制定目标是为了实现它,而不是自我预言它必将失败,更不是为了培养自己习得性无助而提供机会的。因此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真诚的对待自己的目标,用心开始行动。
:立刻展开(Now),目标管理帮我们制定各种保证和我们的愿景相一致的目标,但想要实现就必须依靠行动,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谓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都是强调just to do的力量。
除此之外,书中也整理出很多很棒有益于训练大脑和塑造人格的清单,值得参考学习,比如大脑训练方法:
星期五:不喝咖啡不喝酒。
星期日:做猜谜游戏,到户外走走。
这种方法不仅补脑,而且练脑健脑,值得我们学习行动。而作者提出的十一项创意人格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乐观、正面思考与情绪
热情与专注
放松,灵感乍现
创意无限
无我、空性、零点、涅槃
万花筒思维
有了具体的方法和形象的目标清单,了解Smart Edison目标原则,下一步就是just to do!
《打造创意版自己》读后感(四):创意人活两次
欣频的新书,了解她的同学对此书的观点一定不会很陌生。更多是思想体系的延伸,并萌发出一些新的点子。里面有句很棒的话
每半年就去学一样新技能(一年?)
【观察的方法】——关掉外来意见,把事物当成一个小宇宙,纳入自身的总脉络
【梦想圆梦术】——把未来的梦想视为当下的现实,以此为模板存在着。
【看书是在找答案】——自由穿梭在平行宇宙般的万花筒思维。包括做笔记、连续构思、辨识模型、视觉构想思维、探索未知的路
【创意的虫洞】——或者称为跨界思考,大部分作者都能够同时创作多个作品,相互激荡出新的可能。
《打造创意版自己》读后感(五):《打造创意版的自己》书摘
1、你做的梦想规模有多大,你的意志力就该有多大。当这梦想规模的受益者不止你一人时,你与他人同心协力的力量与决心就更大。
2、偶尔压力有助创意,长期压力会毁了大脑。
3、每半年就会去学一项新技能,最好是跟自己的目前的专长差异极大的,因为当我们在面对新的事物时,我们就得长出新的神经元联结来重新学习;旅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当面对陌生关系时,我们也会被刺激长出心的神经元来面对新环境。
4、如果在有病时勉强坚持学习和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受累损伤。
5、饮食能诱发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素的物质,饱腹后它在大脑中的含量要比吃饭前增加数万倍,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6、听音乐可以改善大脑的生长,大脑中负责咨询处理和反应的区域都会变得更发达,能提升大脑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人的智商,并维护大脑的神经功能。
8、乐观积极是广义的正向思考,并不是不去思考负面的东西,而是无论正负,都能看到光明的那一面。
很羡慕,可以这样写博士论文。先把内容放在一旁不说,还好她是个名人,要是我等芸芸众生这样写博士论文的话,八成一下就被毙了。
不过我觉得博士论文就应当是这个样子,应当满纸都是自己的观点,而并非满纸都是脚注;应当在完成了之后,是一本令人感兴趣的书,大众喜欢读,或者专业人士喜欢读;读完之后,从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一头雾水,难以卒读。如果花了几年的宝贵光阴,捧出来的是一本谁都不愿开卷的东西,那这几年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博士这个头衔,不要也罢。
这本书从十一个方面论述了创意人格的养成,没有晦涩的东西。感动、欲望、热情是创造力的源头,创造性人格以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等为特征。书的写法,字句,仍然带着浓重的欣频色彩。李欣频的书,如果刚刚接触,单拿出一两本来看,会觉得十分佩服,豁然开朗,但如果本本都拿来看,就会觉得重复率实在太高,特征太明显。一个句子拿过来,啊,这只可能是李欣频说的话嘛!反而觉得她的思路、她的视野,她的观点,就局限在这里面了,反有一种狭窄的感觉,这大概就是高产作家的悲哀吧。
这套创意天龙八部我买了,只有这一本是新作,前七本虽然名字变了,但完全是之前作品的换汤不换药,有一点无语。当然,这事全怪我自己,怎么可能这么快写出八本来呢?
我个人倒希望欣频,写得稍微慢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