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朴槿惠日记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04 04:4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朴槿惠日记的读后感10篇

  《朴槿惠日记》是一本由朴槿惠研究会 编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3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一):独家预测:朴槿惠日记将翻盘冤案

  今天是公元2017年3月11日,上午乘车返回汝阳圣陶学校途中,偶然搜索微信看到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主持人程鹤麟先生昨天发了一篇惊世骇人的文章《朴槿惠被弹劾,韩国史上大冤案 》,文章称“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韩国历史重要的一天,这一天,韩国总统朴槿惠被弹劾了,韩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制造出来了。”

  朴槿惠曾是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也是东亚第一位民选的女总统,亦是世界上唯一父女皆任总统之例子。2016年12月9日,因朴槿惠“崔顺实门”闺蜜干政事件,韩国国会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投票表决。299人投票,同意234票。朴槿惠将被停止执行职务。 2017年3月10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8位法官一致通过了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朴槿惠将立即被免去韩国总统职务,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 。

  朴槿惠被弹劾是韩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笔者可能是极少数与程先生有同感另类人,笔者严重同意这个论断。对于此案,笔者的真实感受不可思议和很难接受!当然,笔者根本不可能掌握事实真相曾经耳闻目睹媒体铺天盖地抗议汹涌民意报道,笔者昨天没能像程考生那样鹤立鸡群发表主流媒体相左的观点。笔者还不能否定人民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这个观点。

  另一方面,笔者认真读过《朴槿惠日记》,她在日记里一心只有国家,她父母双双遇刺身亡,她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她是一个彻头彻尾嫁给国家的人。《朴槿惠日记》序言快乐人生美好的人生》中美好人生理念与笔者美好人宣言高度契合!

  笔者研究对日记进行了十多年研究,日记的独特真实性是其它任何文体所无法企及的,笔者断言,朴槿惠冤案的可能性极大,她理应不会被关进监狱,除非她之前的日记都是蓄意之久的假日记,或者在发表之时被大量篡改了本来面目

  如今,朴槿惠的总统职务因弹劾而被罢免,她在法律上已经失去总统的豁免权,她可能很快就要面临法律的审判

  其实,如果她在执政期间仍然坚持写日记,她的冤案异属实的话应该能很容易就会得到昭雪,她所要做的也是最有效的审辩工作就是公开执政期间的日记,什么岁月号沉船事件发生时那失联的7个小时她去了哪里?她为什么允许闺蜜崔顺实参政,至少她当时是怎么想的,真相都应该不难大白于天下

  当然,朴槿惠之所以走到今天,或许是因为抉择失误或者因为能力不足,她遭遇张弹劾而黯然下台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但是她至少会在公布日记的情况下得到国民谅解,而不致于会锒铛入狱,因为她的日记至少能让国民知道她是一位有良知的总统,而非一个蓄意泄密、贪腐或或与韩国人民为敌的总统。她也缺少这样做的合理动机

  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洛阳日记创新学会李明强2017年3月11日于返回汝阳圣陶学校汽车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二):一碗诚意满满的朴式鸡汤——《朴槿惠日记》

  好书推荐——

  《朴槿惠日记》

  【韩】朴槿惠研究会 编

  陈冰冰 译

  2014年6月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译文出版社出版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三):很棒的一本书

  内容很真实,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统。

  书中有篇日记这样说:《动物世界》是我喜欢节目。它好像可以让你暂时忘却人世间烦恼

  非常朴实一句话,却让我感受到她充满创伤心灵

  “当遇到意想不到幸福时,或者家庭平安,万事如意时,人们往往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自己理应享受的快乐和幸福,尽管没有做出值得享受这一快乐和幸福的贡献。可当遇到意想不到悲伤灾难时,人们便怨天尤人诅咒命运: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要受如此之苦”

  简单而又富有哲理,很值得一读。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四):达则皆济天下

  纵观一生好强是多么重要的力量。如果不是要强,她或许难以渡过悲伤岁月。纵观一生,有爱是多么重要的选择。选择去爱,去付出生命因而有意义起来。

  描述父母亲人在一起的篇章特别情真意切,但切回描述与政要的会晤时,则看不到真诚

  爱读三国,会中文,密切关注学习中国政策(书中提到参观和学习西部大开放等),再加上她的传奇悲情背景,中国人很难不产生好感。阅兵来华,东亚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静静等待接下来的动作……

  书出品一般,但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朴槿惠。

  不宣泄悲伤;因为未婚,也不像一般成功女性自传给你洗脑家庭的可贵温暖(比如lean in)。她是东方伦理下的女强人,隐忍、刻苦、胸怀天下。

  感觉她充满爱,大爱。

  这种类型的自传,明显比西方的family love更合我胃口

  虽然这是西方的时代,崇尚西方教育,西方文明。我依然坚信东方教育与道德巨大价值和裨益。

  ——苦难财富勤奋是力量。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五):痛苦总是伪装机会到来

  思绪万千,一个人的日记应该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思想,我们也许会欺骗别人,但在日记里我们都会面对真实的自己。朴瑾惠是韩国的第一任女总统,再加上她特殊的人生经历,所以使得她的日记更具有可看性,对于一个女伟人区别男人不同生理构造,未婚未育,又在早年连续经历父母双亡,她承受打击压力,面对的痛苦和磨难是远超一般人的。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她不但挺了过来,还成为了韩国的第一位女总统。可她的日记,可以看出,也许正是早年的遭遇早就了她成熟心态正直的思想,面对挫折面对困难练就了处变不惊的能力。所以在她的日记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痛苦总是伪装成机会到来”。

  诚然,人人渴望幸福和快乐,面对痛苦,有天然的趋利避害本能,但往往造就人才的正是其曾经痛苦的过往。如果能直面痛苦,从痛苦中成长,那么其在痛苦中汲取的能量是无穷的。痛苦能让一个人迅速的成长,那是躲在温室里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那种成长,仿佛凤凰涅槃,疼痛万分却脱胎换哭。但如果无法直面痛苦,那只能在痛苦中沉沦,或者借由沉迷某种事物逃避痛苦。从日记中能看出,朴槿惠也同普通人一样,在一连窜的打击中,无法振作。但紧随而来的是,新的朝政对其父亲的污蔑和扭曲,愤怒委屈情绪代替了其沉湎痛苦的机会。她得为他的父亲洗刷冤情,这是她一生最大的使命,她没有时间去痛苦去难过。在随后为父亲洗刷冤情的公益行为活动中,她逐渐对政治产生了一种更为成熟的想法,当然这种想法也是在她背负使命完成使命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挫折里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正是痛苦一步步成就了现在的朴总统,她的思想、她的韧性、她的品格,所有的一切才使她最终能竞选成功。

  痛苦是一杯苦酒,人人都无法避免的得喝到这被苦酒,但面对痛苦时,你可以选择一醉方休,醉死在人生大路上,也可以像朴槿惠一样在痛苦中迅速成长。痛苦总是伪装成机会到来。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六):活在当下,过正直的人生

  阅读了《朴槿惠日记》,主要收获有两点:其一是要活在当下,其二是真正的平静源自于内心,而非外在的环境

  活在当下看起来简单,其实则不然。很多时候,我们的心被过去和未来完全占据,没有给当下留下任何空隙。不是沉浸在对过去事情的缅怀或悔恨中,就是被对于未来的向往担忧所占据。人生是由无数个“当下这一刻”组成的,能过好当下,便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将内心的平静和喜乐寄托周边的人或事物,或早或晚注定要失望,且内心会时常经历惊涛骇浪金钱名誉地位、他人的称赞,这些都会如浮云般来去,将美好生活的盼望维系在这些东西上,就如同将城堡建立在沙地上一样,破灭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至于为了这些浮云般的事物,牺牲自己的信念底线,更加是愚不可及。

  真正的平静喜乐源于对神的信仰,对智慧美德追求以及实践。这些都是真正宝贵,且外界不能夺去的。正如柯丽•邓•波姆在《密室》一书中所呈现的,哪怕在纳粹集中营这样的人间地狱里,凭着对上帝的信仰和爱,依然可以维持宁静的心和生活的勇气。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基于正道的生活,并因此获得的幸福与安宁,是可持久的,也是蒙神喜悦的。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七):朴槿惠称《中国哲学史》是人生导师

  有一本书悄悄地走进我的心房,成为了人生的导师,那就是冯友兰先生所写的《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与重视逻辑和论证的西方哲学不同,讲究领悟。中国最具代表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战胜人生磨难的智慧,让我领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着。

  如同我的外号笔记公主”,我无论见任何人,听到什么样的内容,会把所有的内容都会记下来,看书的时候也是如此。

  读《中国哲学史》时,我把每个引起共鸣,让我有所领悟的句子都写在笔记本上,将含蓄文字字里行间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里。现在偶尔也会翻开以前的笔记本来回忆当时的感受。

  “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这就是道家的无为、无心。”

  “推己及人,即为"仁"。”

  “坐密室如通行,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动我心。

  自与《中国哲学史》相遇,我恢复了心里的宁静,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为了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自己的感情欲望。我懂得了平凡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力都如同刹那间烟消云散的一抹灰烬,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从此人生的苦难成为激励我的伙伴,真理成为照亮我前程灯塔

  溪流石头才能发出清脆流水声,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经历了痛苦的时间,使全新的人生价值在心底深深找根。当我失去一切深陷绝望的时候,反而看到了崭新的希望。

  与其放弃,不如再一次思考命运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不论大小轻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理由。若把挫折当做伙伴,把真理当做灯塔,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把深藏已久的东方精神遗产挖掘并擦亮,使其成为闪闪发光的宝石,让我们明白如何坚定地走过这花花世界。对于我来说,遇见这本书,是无比珍贵的缘分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八):本谓坚强

  卸下妆独守空房的时候她在干什么呢?是不是独斟自饮泪眼往事?没有子女为上大学操心,没有公公婆婆为家庭琐事烦恼,这似乎是一种解脱,可又不免有些尴尬。白天她的手被众多民众紧紧握住而肿胀,她的脚走遍大街小巷而酸疼,可晚上下班回家又有谁为她揉搓呢?——“我正则世正,世安则吾安”朴槿惠,一个视使命感至高无上的人,深夜读她的日记,字里行间的背后,还是充满了理解与敬意。那段悲痛戚戚的岁月,父母双亡的绝望中走出的坚强女性,蕴含东方女子特有的隐忍执念突然明白了,真的是任何一丝光火,都可以抚慰本属于女性的柔软,什么邪教蛊惑啊,真的是太累了,太希望做一个小女孩,与闺蜜聊骚心事,畅谈未来。也许你要以不光彩方式走完你的政治生涯,愿过回那个天真的公主,单纯思念父亲的笑容,不要再想去改变什么,永远,不要。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九):痛苦与磨难升华心灵

  在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前夕,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朴槿惠日记》。它收录了朴槿惠从青年时代起各个时期的日记,并配以时代背景的介绍,包括其母亲、韩国前第一夫人遇害,其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遭枪击身亡,亲信背叛,重新出山,步入政坛等重要事件,还有其本人遇袭的经历和感受,并披露了其单身至今的缘由恋爱观和感情经历等。日记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从“‘第一夫人’身份”、“母亲”、“祖国”、“我”、“国民”五个角度,以内心独白形式诉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阐述了她的价值观和从政理念。

  如果说,日记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以帮助人们近距离了解一个人,那么,通过阅读这本日记,我们可以走近朴槿惠女士,感受她战胜痛苦和磨难,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升华的心路历程。朴槿惠22岁时母亲遇刺身亡,她只好中断学业,代行“第一夫人”的重任;27岁时,父亲又被下属杀害。一个普通人,只要遭遇这两次惨痛的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都可能会崩溃,但朴槿惠顽强地站了起来,她通过不断的思考、学习和工作,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悲伤和痛苦,生华为坚强、平和、乐观的人生哲学。这本日记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述和思考。比如,她认为:“痛苦无处不在,就像细菌一样,也许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然而这些痛苦是否令我们陷入绝望或者对我们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还要看我们是否具备了永不言弃、誓与痛苦决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同时,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辩证地感悟出了痛苦的正面效应,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痛苦是净化我们心灵的灵丹妙药。痛苦会使我们变得谨慎,痛苦也会使我们变得谦虚、自重。”她思索幸福的真谛:“我们不能依赖别人的馈赠来拥有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幸福来自心灵深处,幸福是对别人的赠与,而不是对别人的索取。”她强调珍惜时间与将真理付诸实践的重要性:“时间只属于善于利用它的人,否则就会白白流逝;真理只属于将其铭记于心并付诸实践的人,否则就是无用之物。”她提出了内心平静的获取之道:“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实现内心的平静。实现内心的平静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势,恰恰相反,取决于我们敢不敢放弃对财富和权势的贪欲。”她认为:“判断一个人的一生是否真正有价值,不在于看得见的成就,而在于其能否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岗位上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和理性光芒的人生哲言,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朴槿惠在经历了泰山压顶般的人生变故和磨难之后,经过反复思索与身体力行的实践之后提炼升华了的思想结晶。

  中国古代士大夫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显然,“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修身”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朴槿惠深受中国古代文化与东方文化这一优良传统的影响,非常重视修身养性,磨砺自己的人格修养,这是她能够战胜磨难,超越自我,重新崛起,成为韩国最高领导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她把“守道”与“正直”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鞭策她不离开正道半步,因为只有这样她的心灵才会获得平静。从古代昏君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她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治国卫国的领导者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心。”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儒家的修身名言“正心诚意”。确实,只有心胸正直宽广的领导者,才能领导国家走在健康发展的光明大道上。

  善于从日常的生活现象中感悟和提炼出人生的哲理,这是《朴槿惠日记》的又一特点。比如,她从“要上大楼顶层必须从一层开始层层向上攀爬”,说明预测明天就要从踏踏实实地过好今天做起;从稻穗成熟自然低下头,引伸出为人应该谦虚谨慎的道理;从剪刀虫妈妈为哺育幼虫不惜以身饲儿,感叹母性的牺牲精神与母爱的伟大;从鸭子的双脚在水下不停地划水因而能够悠闲地漂游水面,说明长期的修心、觉悟和实践才能实现心灵的宁静;从别的鸟类觅食之时海鸥却在练习自由飞翔的技巧,说明飞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瑾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可贵品质,也感受到了她温情、善良、睿智的人格魅力。

  《朴槿惠日记》不仅仅是一本领袖人物的日记实录,它更是一本心灵励志书与人生的指南。我们可以从朴槿惠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品格修养中汲取许多养料,为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提供启示和借鉴。

  《朴槿惠日记》读后感(十):朴槿惠日记

  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赶在周末去重庆前读完了这本书。前后差不多细致精读了两遍,受益匪浅。相比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以日记为形式的名人传记更为直观的表现了朴槿惠的思想感悟与内心感受。

  作为一本政治家的自传,书里用了大半篇幅详细阐述了很多哲思理论,深入探讨了信念对做人与治国的重要影响。很少有书本能让我这样从头至尾都在红线标划重点,因为可圈可点启人深思之处实在太多。

  古往今来,细数历史上那些了不起的政治家,似乎大多同时也是优秀的哲学家。这本书与其说是朴槿惠的成长史,不如说是她自身哲思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史。

  全书一再出现“正直”与“原则”的字眼,几乎每一页都有强调做正直的人,过谦卑而有原则的有价值的人生。其性格里9宫特质之重,实在太过显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朴槿惠日记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