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03 05:4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10篇

  《所有人问所有人》是一本由韩寒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26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一):速览《所有人问所有人》

  虽然在当今网络中,知乎、豆瓣等各种问答形式的app早已得到普及完善,并服务满足我们广大群众需求,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我对纸质版书的依赖。在这个每天都在改变,恨不得昨天和今天都有差异信息时代,像这种网络问答形式的偏时事型的书,四年时间意味着人的三观都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潜移默化的有所改变,相伴着回答问题的人和答案也会相应改变,明知书中的答案可能会让现在的我不够满意,但还依然想买回来翻看期待会有所惊喜。可能因为宣传中带有韩寒监制的字眼目录中还有着一些让我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书的价钱不够一盒烟钱,等等这些理由驱使着我来购买这本书。唯一亮点提问者指定某个人或某类人来回答问题,很新颖独特。书虽不够深刻,但权当休闲放松娱乐。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二):韩式“十万个为什么”

  当你对满大街的“韩式拌饭”和“韩式烤肉”已经不再有食欲时候,当你看到某宝推荐的“韩式优雅服饰”感到审美疲劳的时候,在这个三伏天,注定会有一件“韩式”的商品让你无法抵挡,暑意全消,那就是韩寒监制出品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人们知识渴求以及可选择范围太窄,《十万个为什么》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必备书籍文革前期的销量甚至超过了《毛泽东选集》,文革结束后的首次高考,很多知青居然是用它做复习教材考上大学的。而在网络日渐发达的今天,《十万个为什么》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式微,很多问题我们只要上网搜索,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就会给出我们需要的答案。

  然而这样的变化也让我觉得若有所失,各种百科里那种中性的语言情感,就像一本字典一样拒人于千里之外,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感情,这让我们这一代思想个性疯狂燃烧的八卦精神青年们怎么能忍!天涯八卦里比较范冰冰和李冰冰的帖子长盛不衰,但是她们的百度百科里只有干巴巴的作品年表和极尽谥美之词的专访片段,两家粉丝只能凭意淫吵得不可开交,这时是多需要一个足够了解她们并且在业内有分量的人来说一句公道话啊,没想到,最后是韩寒帮助大家实现了这个幻想,让王中磊回答了这个问题。

  2009年韩寒筹备《某本名字都不能说的杂志》时加入了《所有人问所有人》的栏目,在当年7月17日的博客里,他郑重地贴出了这个栏目的游戏规则:“1、只能问活人。2、只能问人类。3、只限于中国。”他和他的团队会动用所有的资源人脉,帮助发问者找到他们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来问答一个专属于ta的问题,就像是哆啦A梦拿出了它的百宝袋要帮大家实现愿望一样。虽然《某本名字都不能说的杂志》夭折了,然而这个栏目还是在他的电子杂志《一个》中保留下来了。几年过去了,《所有人问所有人》的栏目依然保持了一贯的水准,那就是有“趣味”和“态度”。问题和答案靠谱与否不重要,因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发问,更多地是开启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可以经此窥视发问者和回答者的内心世界

  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问题非常“无厘头”,例如“为什么洒水车非得放《十五的月亮》?”“如何获得苍井空?”“CCAV爽不爽?”等等,但我认为,人们能够对这个世界有疑问,而不是见怪不怪;能够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些问题,而不论它是否能给人带来什么利益价值,那这样的价值观和这些人所代表未来,才是韩寒所希望存在并一直为之努力的。就像作家铁凝在回给编辑邮件中说,“能够提问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虽然答题者常常会不得要领,但重要的是,提问能让你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全神贯注。”

  说到这里不能免俗的又要拉上郭敬明说事,有人说过,韩寒是“坚硬忧伤”,而郭敬明是“柔软快乐”。作为同样的既得利益者,韩寒是一直冷眼旁观不妥协者,他的对抗显得势单力薄,然而总能让我想起《人民公敌》中斯多克芒医生的呐喊:“那个最孤独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郭敬明却在享受,并且教导大家也要跟着一起享受,像《小时代》所表达的那样,不用去思考这个社会为什么会这样不公平,而是努力要使自己成为利益链条上的受益者。

  两人鲜明对比以前会让我联想起老子关于“牙齿舌头”的理论,常忧虑韩寒会不会“过刚易折”,而郭敬明则“善柔不败,柔以克刚”。然而《所有人问所有人》的存在,让我发现,韩寒也可以通过一种柔软和娱乐的方式,迂回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被更多的人接受。当然,韩寒也不忘在书中“正本溯源”,揭开他和郭敬明“相爱相杀”的历史由来。他在第一章里回答自己遇到的尴尬事时说:“好几年前,记者问我对网络恶搞你是同性恋怎么看,你是攻是受。当时不懂攻和受的意思,回了一句,我当然是公。”

  (刊于8.5《都市时报》,转载请豆邮征询。)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三):换一种思维方式

  首先,本书评与本书内容无关。

  昨晚选这本书看,是觉得涵涵主编内容应该不差,又是一本没有多少页数的小书。而其实另外两本一本 python 数据分析,一本讲财报的书才是我近期的规划

  那为啥半路杀出来看这本呢?其实是觉得 python 这本干货太多,一时半会看不完,要掌握 pandas 至少得一个月,熟悉的话,两个月就已经是效率超高了。财报那本嘛,一拖再拖,前半部分觉得作者废话,虽然也有干货,主要还是没趣,不如这种文艺小青年东西好玩,虽然,好玩的语段也不常有。

  主要还是。。这本小书读起来快,我在豆瓣 mark 书的速度也会快。。

  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乱用。

  然而意识到没有卵用的事实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我骑自行车去上班也以超过别人为乐,如果别人反超了我,我必然会反杀。竞争的意识早就根植到潜意识了。

  然而这终究不是读书之道,读书不是以量取胜的,而是内化了多少东西,对自己有多大影响,或者是,获得了多大的乐趣。以数量为第一追求的读书方式就是典型浮躁心态

  其实理想的读书方式是先不关心有多少页,而是越读越想读,读了一部分内容后越来越好奇作者会继续说些什么,对于很多问题先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跟作者的对照,看看作者是不是同道中人,或者超越了自己的局限,或者自己觉得作者图样图森破。

  好奇心驱动的读书方式,才是正确姿势

  ------立马又有补充的分割线------

  另外,还有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无益的。那就是宁肯错看一千,不可漏过一个。

  读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作者无聊,或者啰嗦,或者就是老子不感冒,我习惯的方式是耐着性子看完,万一有啥重要的干货被我遗漏了呢?怕的就是这点。

  然而,对于这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就算是逼着自己读完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就像硬吃自己不想吃的东西,一般都会消化不良。当然,我还是得承认『逼』的态度有时候是要的,比如坚持钢琴,坚持看干货满满但是不那么好玩的书。但是这些是建立在理想思考基础上的坚信这些对自己有长远益处,所以才暂时坚持,因为长远来看弹钢琴带来更大的享受,而熟练掌握枯燥的编程语法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这个工具,做出各种酷比的东西。

  而对于并不好玩,也没有长远利益,简单来说,没意义没意思的东西,还是大胆放掉吧。人生苦短,时间有限,很多东西不值得老子浪费时间。确切地说,大部分东西。

  但也有好多东西值得浪费我的时间,看到《月亮和六便士》这种书真个让我 excited!

  以前一来不是很有自己的观点和嗜好,二来不是特别相信自己判断,所以面对庞杂的『想读』书单不知道从何读起,将来就不会这样啦!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四):思辨与狗血及其他

  《所有人问所有人》是一本关乎问的书,当然也关乎答。

  这是一本充满思辨性的书,同时也不乏狗血。但韩寒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思辨的还给思辨,把狗血的还给狗血。

  书中提问的内容有些很严肃,有些很搞笑,有些很深沉,有些很××,有些一本正经,有些故意装逼……相对于严肃的,我喜欢搞笑的,相对于深沉的,我喜欢××的……,至于对问题的回答,有些是据实告知,有些是偷换概念,有些是答非所问,有些是顾左右而言他,有些是不能回答,有些是你无权知道。有答案的问题固然有趣,无答案的问题就是答案(或者说更加有趣)。

  关于问与答的问题,可以以两种方式来探究,一种是严肃的,一种是搞笑的。我们姑且以第一种方式来探求,最严肃的问法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里?如果不断思考这个问题,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诞生哲学家,一种是多了个神经病。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回去问你妈(爸)。当然,中国式的滑头(或者说智慧)是这么回答的,你是你,你不是你,你从来处来,你到去处去。假不懂的会装懂,真不懂的会回一句……(此处粗话,省略)。

  实际上,人类早期的大师,都是从问答来的。那时候不兴写文章,所以你看苏格拉底孔子的东西都是语录体,所谓语录体,要么是自问自答的产物,要么是弟子师傅答,或师傅问弟子答的副产品。比如《论语》,很多是这种句式: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翻成大白话就是,子路问老师,怎么才算gentleman。孔子回答说,互相打鸡血(切切偲偲)让对方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互相输入正能量(怡怡)让对方始终像个傻逼,就是gentleman。更进一步,从人际关系上说,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打鸡血,兄弟之间就只能输入正能量(不能搞混了)。柏拉图和他老师苏格拉底也有类似问答,不过柏拉图还说过另外一句话,我老师说的很对,但我老师是傻×。

  什么是哲学,就在一问一答之间。

  也可以这样造句:什么是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现在我们回头来说韩寒监制的这本书。这本书有很多戏谑的成分,然而我关注的是戏谑之外的东西,因为不论是噱头还是谑谈,我不关心外在表象,尽管更多人对表象更有兴趣。也可以这么说,不论人们多么热爱狗血,但我更热衷于思辨,我是柏拉图说的傻×。

  可以说,思辨与狗血,也只是一念之间。当然,当思辨遇到敏感词,则无足观。大多数时候,人们只在黑色幽默里发现真的敏感词。也许,黑色幽默本身就是敏感词。

  这本书里也有很多有趣的严肃问题,且比比皆是,比如城市是什么?是欲望恐慌结合体。这是文艺范儿科学是什么?当我们爱上别人时,实际上是多巴胺在爱。这是科普杀死浪漫派……

  所有人问所有人,如果你提出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回答,你也许不觉得这是一件没事儿,但我换一个说法,我把“问题”改为“质询”,我猜你的想法马上就不那么单纯了。所有人问所有人,我可以理解为所有人质询所有人吗?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五):《所有人问所有人》槽点指南

  所有人问所有人,憎恶剧透莫费神。遍寻槽点与君飨,蛛丝马迹见后文。

  某女八年望公门,尚思娇矜扮女神。懂得慈悲虚幻药店碧莲成不成。(2)

  再回首已百年身,死后尸体怎么存?舍得一身玩命剐,元素周期成老梗。(6)

  名媛钦慕静修人,滋阴壮阳不忍问。日啖松子凡九颗,男女双修莫负春。(8)

  高利债主路数正,和谐社会满口顺。自诩雷锋同致富,愁煞袋中无米人。(13)

  公车惊现揩油门色狼或应点天灯。借问终极防卫术,“都是男淫摸个魂”。(15)

  私立学校开满城,规矩变态易精分。食堂体罚练蛙跳,自称害虫方解恨。(20)

  全国局级多少人,医院党校有账本。了然无非增谈资,地命海心无人疼。(27)

  五毛水军心偏冷,自恃从善颇如登。不收钱来说真话,堪比当世白求恩。(39)

  保健局中人气冷,个中玄机莫与闻。待到终于生头绪尸骨无定路边横。(42)

  食品特供非新闻地域级别细分层。世间安得双全法,领导先吃树新风。(46)

  喜大普奔论蛋疼,男女是否同一问?行路步子莫太大,久坐谨防身太沉。(62)

  铁凝主席冷艳风,永远多远还顶真。满口八十年代味,海迪阿姨莫能争。(68)

  tr君爱卖萌,莫非谐音“变态人”?贾岛若有还魂术,拄杖无时夜抠门。(73)

  于丹老师口气深,心灵鸡汤讲坛魂。孜孜不倦清新,人艰不拆了余生。(82)

  为见苍老痴痴等,约饭不成失心疯。巧解难题还创收,捐精都是过来人。(98)

  女友老母落水坑,先救谁来不挨蹬。法理破除千古难,不理老母算杀人。(107)

  挂一漏万博一哂,精彩还须看足本。奇思怪想无尽时,续作还玩君莫喷。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六):晚了三年,现在有「知乎」

  如果《独唱团》能一直发行下去,那么估计「知乎」会成为其旗下的一个网站,可惜事与愿违。如今这本集子再发出来,就少了很多惊艳的感觉。现在它的很多特点已经在「知乎」中完美呈现了,早了一步。

  这个模式其实挺好,甚至有发展的潜力,比如在某报纸上能列出这样的一个栏目,那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我只是说说而已。

  不过相比于「知乎」,《所有人问所有人》唯一的优势其实也就是某个人问「那个人」,对于内幕、当事人、第一手资料,总是能够吸引到读者。当然原配与小三的公然对峙,也不禁让人叹女人真狠啊。

  所以在这一点上,倒是「知乎」反而可以有所借鉴之处。但是总体而言对于这本书这个栏目在这个时间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晚了。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七):中国的”维基百科“

  韩寒新作《所有人问所有人》到手了,这是一本扪心自问的书,以无厘头问答的方式谈人生,谈社会,谈伦理。当笑过之后它总能给人以瞬间的启发,如电击般的醒悟。让人明白什么才是自我,什么才是和谐。韩寒作为资深的文学作家和评论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以好玩的方式让我们看懂一个社会看懂自己的一切。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巧妙在于多重性和趣味性,更符合当代人的思维。实乃中国的“维基百科”,触及面之广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这小小的一本袖珍书,谁说小个头没有大智慧呢?它反而比那些鸿篇巨制的大个头更有灵活性和大众性。百姓们都喜欢接地气的东西。例如其中一篇”尸体如何处置“的回答,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了社会,民生。那些解答者并不一定死扣于理,而是以非常幽默的笑话给出了更为广泛性的答案——有人说自己死后的尸体捐献给科研机构,看看到底谁还能比自己的尸体更毒。理由便是这个时代的我们都是喝着三聚氰胺的牛奶吃着苏丹红的食品长大,居然还能安然无恙的过着日子,实在奇迹。还有人说自己身高160却有150斤的体重,希望自己死后将尸体炼油以解决市场之需....也有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做着蚁族奋斗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去旅游,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海上游山玩水......如此云云

  很多时候,这本书在笑谈之中便拥有了一个完美的答案。老生常谈是许多教育类图书的宗旨,枯燥的解说如“话不投机半句多”一般。《所有人问所有人》是真正深入民间的书,所有问题都洞察秋毫,并且以专人专答的方式给予最完美的解说。本人一直没有过多的幽默细胞,喜欢专注于理性的诉说。它居然满足了我这类人的需求,正儿八经的谈论了许多生活道理以及科学理论。全方位的内容让我咂舌。其中《所有人问所有人》中关于人生的话题非常合乎我的胃口。他说人生并不复杂,也就两个字“活着”更确切的说法是“平淡的活着”文章中最突出的便是“平淡”二字。在如今的社会中末位淘汰制已经深入人心,谁都想比更多的人享受的更好。居安思危的心思一直让我们苦不堪言,要知道飞的更高除非望的更远,不然反之便是摔得更惨。不少电视剧给予了我们很好的提示。那些曾经身价上亿的老板们如今爬上了那座城市最高的楼层纵身一跳,结束了拥有的所有的一切。《所有人问所有人》当中解答者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让我们明白活着才是一切的重点。“好死不如赖活着”确实是个睿智的选择。但是光是活着苟且偷生并不是我们的初衷,平淡二字便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力争自己活的不算太差,也不争上游,当然也不能和陶渊明那样避世的态度同等对待,我们不在世外桃源。几亩田地一宅院如今也是有钱人享受的份儿。有人说这是不思进取。是人生之大不幸!人们的处世态度当然不能同一而语。如果你认为自己稳操胜券大可以大刀阔斧的做。而解答者认为只有平淡才能看清世间的一切,以出世的态度看待入世的生活。

  韩寒的《所有人问所有人》给文学界和教育界带来了一阵清新的春风。另类思考将是社会改革的核心,这本书的出现是我们该为之庆幸的。与时俱进是时代不变的宗旨,什么样的时代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80后日渐成熟的心境以及90后傲慢与奋斗兼具,而异军突起的00后也将成为主导力量。我们看到许多不同的新鲜事物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所有人问所有人》坚持以深入民心的方式见证着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看清前面将要行进的道路。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细细咀嚼品味的!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八):请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心

  不管是“一个”还是《独唱团》,最火的栏目板块应该是问答了吧。任何人都能向任何人提任何问题,当然,得是活着的人。大众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在这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呢。

  于我也一样,不管是只做了一期就绝版了的《独唱团》还是“一个”APP每天更新的内容,我首先打开看的就是问答板块。那些问题千奇百怪,来源于生活,却又是你平时很少会去在意的东西,但这些你之前从未在意过的生活盲点,却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了你的面前。这种感觉可是很奇妙的哦。《所有人问所有人》里总共107个问题,涵盖了草根、民间、逻辑、阅读、文艺、情感、生理等当今社会流行的几乎所有话题,足够满足你我那旺盛的好奇心啦!

  从我们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第一眼起,我们眼中就充满了好奇,脑袋里在问,这个冲我笑的人是谁?为什么还要摸我等等,当然我说的“人”和“摸”也是我脑补的,因为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这些名词概念的。然后我们进入学校学习,一个年级比一个年级学到的东西多,再然后进入社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成为了我们之前想成为或者讨厌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对于这个世界,我们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明白,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前进去寻找答案,有的能找到,有的找不到。但不管找不找得到,我们对这个世界依旧有很多好奇,永远有很多问题,永远也满足不了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

  很多问题,我们有的得到了答案,有的没有得到答案,还有的我们不知道得没有得到答案。但不管怎样,知道答案的那一刻,我们的生活和思维就开始发生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微不足道,也可能你感觉不到,但在这个无限的宇宙世界里,却有惊天动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进步。

  我们现代生活所基于的一切,互联网、高铁、飞机、100层高楼等等所有离开了一项生活就会陷入混乱的东西,在发明之初都是因为发明者多问了一个为什么,和一个我这样做行不行。然后,他们所造成的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在人类世界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也得以进化得更完善。当然,有时候也会退化一下,比如道德观念。总之,因为先辈们的好奇和多问了一个为什么,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和多元化了。

  这就是好奇和为什么的力量。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一直保持着好奇心,行走在这个充满着无限未知和问题的世界里。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九):那一年我在青岛

  电脑坏了,只好拿公司电脑回家写书评,没想到这个键盘敲打起来比我自己的好顺手。看来我真的是加班加的太多了。

  这本所有人问所有人应该是独唱最好的遗产没有之一。如果没记错"我第一次见到没有之一这种用词也是在韩寒的文章里。"韩寒的小说我看过一些,杂文也很多实在博客上看,毕竟在我初识网络的时间段,博客正是最热的自媒体。也许出于新浪策略也许只是机缘巧合,韩寒成了最热的博客。

  说韩寒的话就此为止,毕竟他在这个拆牌坊的年代里很不幸的成为了一个牌坊。就如忘记那本书上所讲(也许是未来某本我还没写出来的)在去政治化的政治中,起最大作用的还是政治。在集权的环境追究民意依靠的最多的还是集权。所以在一场拆牌坊的运动中,拆牌坊的人很可能不幸成为牌坊。

  现在回头说书,《所有人问所有人》这个专题原本是独唱团的创意,不过因为独唱团本身就只出了一期,《所有人问所有人》自然也就搁浅了。《独唱团》出刊那年我正在青岛过着半找工作半背包客的生活,开始住各种各样的地方。在青岛待了不到半年时间,它已然成为我最喜欢的城市中的第三名,第二是济南。

  《所有人问所有人》的确更适合在网上连载,而非杂志。它的雏形就在网上,所有的BBS,百科问答,网易神评论,微博讨论,甚至现在专门做问答的知乎(现在知乎也已开始做电子书了)都是一种所有人问所有人。不过部分因为出品人是韩寒,部分因为这个创意他出的比较早,而且专门命题为此。如果有人注意翻微博,经常有各种各样网易神评论,淘宝客服问答,微博讨论截图在网上流传。用过他们自己社区的营销广告,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甚至已经有趣到丧心病狂那般境界的问答互动。

  相比较起来《所有人问所有人》与其他的不同是,他又一个专门的团队提提问者原来根本够不着的被提问者抛出问题,然后不论得到任何回应,都会原封不动(我想应该没有啥被剪辑的吧!)的贴出来而不是,想以上网络社区一样有着运行规则和说话原则!更不会有不收规矩就直接杀号的风险。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十):痛快地问答是很享受的一件事

  观点如题。

  这两天与朋友讨论这本书的时候一般都在争论一件事。就是答题的人专不专业、权不权威、靠不靠谱。

  朋友甲一直认为只要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回答,至少应该是这个领域在现阶段最为准确的答案。如果在书里找不到答案,那这书也就是白做。

  朋友乙认为问答的形式不重要,看起来有意思才重要,想找答案你丫不如百度百科。

  万年骑墙派的我夹在中间跟他们一样西一句东一句,讨论的问题完全超脱 了平时的女优、后宫、艾泽拉斯……今天我说起这两天我们讨论了很多平时不说的话题啊,然后三个人又都很惊讶。

  总之,答案我们依然没找到,但是这几天痛快地问答讨论都觉得很享受。

  这种感觉很久没有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所有人问所有人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