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血吾土》是一本由范稳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南联大、黄埔军校、抗日、特工、远征军、内战,两次入狱,四次审查。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生!为抗日,家破人亡,九死一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但是,在去延安途中逃离,中美特工,内战和谈后搞摩擦,与国民党特务来往,与闻一多之死有牵连……这一系列事件又成了人生的“污点”,直接造成了后半生的悲凉。尽管生活如此摧残,他的脊梁不曾弯下,他的灵魂不曾污染。当曾经的侵略者成为政府的座上宾,趾高气扬地和我们交谈,把迎回战犯的尸骨当荣誉时,我们似乎已经忘记埋骨他乡的忠魂。此时,愤怒的不应该只是主人公,而应该是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
本书是根据三位老兵的亲身经历改编的,作者只是把他们的故事串联到一个人身上,并非完全虚构。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跟随主人公,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人性的冷暖,看到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可怕,看到了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看到了后辈对历史的淡忘。这每一个阶段,都值得我们反思。虽然黑暗的时光很多,但其中不乏弥足珍贵的火花,这便是我们的希望。
中国远征军,祖国不会忘记你们。老兵不死!
《吾血吾土》读后感(二):恰逢其时的阅读
(《长篇小说选刊 2015.2》)
很奇怪,每次准备读此书,总有一些烦心事拱出来,一拖再拖。就像有些裤子或鞋子一穿就下雨,真是邪门。延宕到国庆假期,也算恰逢其时。
从形式上,想到于坚的《〇档案》。档案这种东西居然无形中决定了芸芸众生的命运,也算咄咄怪事。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共的又一项创举。由此我感受到于坚的伟大。
读到豆秧死,突然想到余华的《活着》。我当代文学学得不好,不知道《活着》是不是第一部用小人物的命运客观展现建国后政治历史大背景的长篇小说。由此我感受到余华的伟大。
中国文人有个臭毛病。落难的秀才,是不是都有动人痴情的富家千金和精致典雅的后花园等在前方啊?不仅破镜重圆,还尽享齐人之福,我也是无语了。中国作家敢不敢写狠一点啊。看看《简 爱》、《老人与海》。由此我感受到勃朗特和海明威的伟大。
一次次“清算”,主人公的经历不断回溯。赵岑、或者赵广陵、或者随便什么名字,他的身份很有意思,先后就读西南联大和黄埔军校。他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理想浪漫的热血,也有军人坚韧英勇的铁血。两种血液混合成独特的气质,让他迥异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也让他的命运坎坷跌宕。尽管如此,我看到作者展现了人的尊严。大陆展现苦难的小说很多,展现尊严的作品太少了。
书中的闻一多塑造得好,当真是侠骨柔情。也让我对西南联大无限神往。
荒诞。读此书时常常浮现这个词。《4.交代材料(之一):寒梅会》钱基瑞讲自己越是忠于职守越是加快了国民党的灭亡。这像一个现代主义的悲剧,个人越努力,结果却是越背离努力的初衷。《23.忠孝师表》日本人没实现的,中共完成了。赵家誓死守卫的,中共毁灭了。呵呵。每次政治运动没玩没了的审查、交代,有必要吗?吃饭、穿衣、说话都可以分阶级并成为罪名的理由。太恐怖了。
荒诞的还有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隐瞒、篡改、遗忘——我们怎么好意思质问邻国的历史课本啊。看看赵家的后代什么样吧。而本书的态度恰恰是拒绝遗忘,唤醒真实的历史。我现在已经能体会到,就个人来说,没有历史感会变得轻浮。所以读到松山会战无比沉痛。感谢朱南12年带我去腾冲祭拜国殇墓园。中共还隐瞒了多少历史啊,就这短短的80年以来。比如癌症村,比如艾滋村。比如那两个流满献血的阿拉伯数字。书中最后,给廖志弘迁坟一事,只有借助民间力量才能完成。作者似乎想表达我们这个民族还是有救的,还是有人在关注、挖掘历史。而我读到的是:政府不作为,个人靠觉醒。
最最荒诞的是:就像赵广陵和刘苍壁的分歧一样,我和小伙伴也常常争论到底哪个政党哪种政体对中国更好。然而历史的荒谬在于,我们只能在两个混蛋中选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混蛋的。好吧,历史证明,1949年以前,大家被中共(毛)画的看起来很美的大饼欺骗了。一个是玩弄群众,一个是独裁霸权。我个人觉得真小人好过伪君子。
作者:谢远(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27958348/
文字卖弄之余尚能捞出些主题和他想表达的东西。一是故事,三个才子各走一道,由此引发了一生的错位,二是打开一点盖子,对远征军的历史进行了苦难的描述,读来不止惜惶,三是对日本的一些人的看法进行了分析,其侵我之心仍不死。
对八十年代以前的事着墨之多之重,给我的冲击竟然让我不能好好看下去,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知的,关于审查,关于那一段历史,可能在一代人身上永远过不去了!
老兵不死,不能遗忘!
这篇书太大,作者想说的太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给人震撼了但是往往差点火候,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这后来人压住看悲剧的痛,给老兵尊重吧!
书想表达的真好,但是看的艰涩,腐剧,差点拖不起老兵不死这个主题了!书中对几位大师和两位女人刻画也很传神,对爱情,亲情,友情写的很真实,对几位官员也讽刺到位。
但是老兵不死,拒绝遗忘,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