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8-01 05: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那些滚雪球的人》是一本由王星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3-7-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一):重点理念书摘

  约翰• 博格的《长赢投资之道》是一本值得称道的、公正客观讲出理财之道的好书。”

  “格雷厄姆的《聪明投资者》、巴菲特的《致股东信》、芒格《穷查理宝典》、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林奇《战胜华尔街》,另外可以读读拿破仑·希尔的书,如《思考致富》。”

  “坦普顿(邓普顿)、卡拉曼的理念,和巴菲特的理论综合以后,我觉得后者对我的影响略微大一些。所以,我现在主要从大家都不看好的东西进行选择。”

  “巴菲特每年的致股东信是最好的读物,另外所有从不同角度阐述和分析巴菲特的书籍都可以看,包括你们的《奥马哈之雾》。我自己目前最爱读的书是《穷查理宝典》,它更多的教我怎么做人

  “芒格的书值得读,但翻译不好看看《投资者的未来》,以及彼得林奇的那几本书,对非专业投资人帮助会比较大。然后巴菲特那几本书,芒格的那几本书。巴菲特每年的年报,要反复看,每次看都有收获。索罗斯的书,看了很兴奋,但是后来你发现很难复制。”

  我个人观点,关于投资的读物可以分为好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周易、老庄、孔孟、法墨、《诗经》、《时间简史》等;

  第二个层面:《伟大博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

  第三个层面:格雷厄姆、巴菲特、林奇、索罗斯、李嘉诚、冯时能等;

  第四个层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超级财务骗术》等;

  第五个层面:《公司法》、《公司治理》、《税务筹划》、《会计学》等;

  第六个层面:优秀行业分析师撰写的精品研报等;

  第七个层面:优秀财经论坛网站,资深财经博主博客等。”

  “当前中国股市整体估值崩塌的情况下,只有成长才能抗的住。因为估值水平崩塌了,低估变成高估了。三年前的低估值变成了现在的合理估值了。所以它不能靠估值波动来获利了。格雷厄姆那个实际上还是靠估值波动来获利。”

  “我就看企业成长之道。我看所有的财务报表,我不看间接分析。券商报告全部不看。我不看任何第二者,第三者信息,包括媒体的信息我也不看。媒体就是年轻姑娘写的,她也不懂”

  “我选股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看财务指标。另外一条就是你去看公认的好公司,去做研究,等它的股价下来。”“追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差异,靠这个获利的,就是价值投资者。”

  “包括后来我提出的“长期收藏+滚动操作”,中国股市波动非常大,除非像茅台这样特别优秀的企业或者处在高成长阶段的优质企业,需要长期持有,一定要拿住,大部分企业我认为高估一定要卖掉,就是低买高卖,这跟技术分析不一样,技术分析是预测趋势,我这个根据估值和企业基本面来”

  选股“ROE、负债率两个指标就筛掉很多公司,”

  “你前五年必须得读年报,财务数据,以及研究企业发展规律。你完成了这个才能上升。”

  “我的流程先是财务分析,财务不达标是不行的。我要买好公司,标准是能挣钱。特点是毛、净利润率要足够高。”

  “对毛利率要求是高于35%,而且要常年稳定,净利率要15%以上。常年不稳定也不行,”

  “1、基本卖法:四条基本法:高估时卖出;基本面发生永久性恶化时卖出;发现买进当初判断错误时卖出;发现更好的选择时卖出。”

  “到底是市场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如果纯粹是市场的原因,股价不涨或下跌对你反而是再投资的机会。”

  “如果大部分人真能做到逆向投资,也就没有逆向投资了。逆向投资绝对是很困难的,可以说是反人性的。

  “市场实际上是人的交易,你要比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少犯错误,你就能赢。你怎么才能少犯错误呢,就要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里走出来。”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比上市公司的CEO更长远眼光,在喧嚣时候需要冷静,在绝望的时候需要勇气,在低迷的时候需要忍耐,视跌宕如无物,闻毁誉于无声。

  6)我们并不是要打败怪兽,而是要避开它。

  7)我这几年最大的进步是终于认识到:顺应社会改造社会更现实。”

  “日常最多的工作阅读,投资过程大体是搜集、研究、判断、执行、忍耐、修正,再重复的过程。”

  遵循能力圈的体现就是股票数量先不要太多了,投资集中在少数自己熟悉的股票上来。”

  “买成长, 成长股策略也是巴菲特用实践证明的成功的策略。我觉得估值是否便宜是说不太准的,10倍、20倍、30倍市盈率合理与否是说不清楚的, 我只要咬定持续高成长的上市公司,在利成长,假设估值不变的情况下,我主要赚利润成长。

  ““最好是持续数年业绩都能连续增长50%的高成长、大消费领域的公司。”

  成长股,未来几年预期每年利润有50%以上的高成长的话,市盈率30倍以下就不贵,”

  “30-40倍可以接受,到了40倍以上,就要小心一点了。”“40倍以上我会警惕,有可能会降低比例,然后持续跟踪,说不定等几个月半年之后,估值又合适了,那再加仓位,反复波段操作。”

  “首先考察公司有没有独一无二竞争优势;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这种优势能不能形成极强的赢利能力?好股票应该具有数十倍的成长潜力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润增长率不能低于20%,当然,能超过30%就更好;最后还要看它的优势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长期保持。精选了好股以后,把好股简单的留起来就行了。李剑还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深圳的年轻人如果月薪在3000元左右,那么一对情侣如有毅力又有恒心,每月拿出收入的20%,即每个月各拿出600元来进行投资,按月买进那些平均利润递增在20%以上的公司股票,无论如何都不再卖出。40年后,就轻松成为亿万富翁了”。”

  “最大的就是投资理念,股价长期来讲是跟基本面挂钩的,但我用了十年才坚信这个道理。”

  “技术分析它只能帮你判断买入和卖出时点上,最终股票的方向还是基本面决定的。我们在选时上会结合技术分析的东西在里面。”

  ““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是会有20-30%的复合增长。

  第二”是看公司增速,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竞争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增速高于行业。

  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可靠,眼光是否长远,管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足够。”

  “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素质。人是第一位的。因为一个企业最后能做多大,是和管理者高度相关的。”

  “电力股,因为我感觉它们相对比较稳定。电力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虽然价格受到政府管制,但长期而言,电力公司的基本盈利还是可以保证的,”

  “石化行业就是看成品油定价机制会不会改。即使不改,目前一些石化公司的价格也足够便宜。

  “保险行业实际上看了很久,看了两年,开始觉得挺复杂的。后来看也很简单。就是别的都不用看,你就看它那个保费,因为是“年年进来嘛,只要投资的池子不断有增量进来,它盈利就有保障。保险公司实际上就是什么呢,就是筹钱进行投资,低成本投资。承保是慢慢亏损的,这块不作为重点。重点是看投资。换句话说,保险行业就看它的保单还能不能卖出去。核心问题,就是看它的规模保费。规模保费增长没问题,就没问题。”

  “现在我们对医药想法也更完善了,第一是研发能力是最重要的。研发能力就是公司研发部署,研发的体系,新药的品种,有没有一个梯队性的布局。第二就是销售队伍,销售体系的建设要逐步适应整个医药改革,批零价差、不能通过塞钱等等。第三你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你不能做大路货,大路货只能靠价格竞争,就算不是独家产品,也至少要做到这个产品是前三名拿到生产批件的。第四就是你的产品线,一定要非常针对性的适应中国老龄化的长期发展,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肿瘤等。产品必须是大病种,能出大品种的。”

  “一个是药品不会随收入水平的提升增加销量。”

  “这个药品也是必须消费,但也不是没事干吃着玩。这是一种被动需求,也就是我非得病了才消费。”

  “产品越多越不容易形成稳定的利润增长。同仁堂就是品类太杂,再有就是同仁堂管理太差了。原来我买过。后来卖了,管理基本上还是老国企那一套。”

  “。2003年到2005年期间,用基本面结合技术面来做决策吃了很多亏,2005年时就彻底放弃了技术分析。在彻底皈依到基本面投资之后,我帮助哥哥做投资,从不到10万的本金做到现在接近100万,”

  “以前股票不多,我就把每一个股票利润用一个表记下来,初选的时候就把市盈率低的拿出来,高市盈率不要了,比如说300个股票,我就取上面的150个。”

  “比如10万元的资金,可能要分10多次买入。”不确定时 分次买入,逐步降低成本“。现在操作策略甚至比选股还要关键。”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二):2012年前 混 雪球的那些大牛们

  当时因为关注了雪球,看到人家出访谈录就购买了。现在想想真是冲动,购买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原来 雪球 是个理财社区

  这本书的文稿收集于2012年前,也就是说14-15年的这轮牛市(违牛市?)还没起来的时候。

  看的时候对股票一无所知(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现在看完了 除了对资本市场的敬畏还是敬畏。

  无论他们是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无论他们是否为调研无用论者;无论技术分析在他们的投资中所占比重有多大,但有几点他们是共通的:

  1. 有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投资出生或者业余花大量时间自我钻研)

  2. 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公司

  3. 基本都是逆市投资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三):中国特色价值投资访谈录

  采访集。出书时间是2013年,正好一波中小创起来的时候。行情也捧起了一波价值或者成长投资者。现在回过头来,快5年的时间,再看一下这些名家情境,是否坚持观点,是否仍然业绩出众,也是一件很好玩事情

  落脚到书,有些人太个性化,有些事有风口。其中很多人都提到了80-90年代的四川长虹,好像一两个人都是靠这个票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续巴菲特彼得林奇理念再传入中国,正好也是庄股时代的告终。2003年后证券市场跨入迅速发展阶段,大家都发现到技术面的不可靠,转而投入到巴老的怀抱。时代命运对个人来讲真的非常关键。

  但不得不说,潮汐起落翻腾出来的这些人,各有其所长。很直白大道理讲出来更容易被人接受,毕竟也是自己苦过的人,有切肤之痛心得感悟有些地方确实惹人思考。

  ,访谈录的欠缺就是不够深刻缜密,粗粗浅浅。选择的被采访的人,也各自生平背景,如能加以区分更好。有些人难以评论,有些事情还太过短暂,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孰是孰非,不预测,利用它。

  归江:

  1、考虑投资的公司:首先看行业的长期稳定性,未来是可预期的,利润不至于让所有人都去疯狂

  2、如果我们5年期回报超过巴菲特10年期回报就是系统卖出的时候。

  林园:

  1、制度是当权者制定的。系统性风险考虑不了,时间也不会长。如果长了会有问题,管理者也会根据市场状况来做。

  2、巴菲特和赵丹阳说,投资没什么,就是垄断

  但斌:

  1、巴菲特并不是纯价值型捡烟蒂式的投资。他是以价值为基础,加上相对来说确定性的成长。

  2、投资是比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

  3、成功投资者要具备的素质:独立思考、勤奋谦虚、客观。

  4、最好的投资是产量增长,价格也在增长。

  5、网评:但斌的问题是有理念没逻辑。他觉得好的公司,坏的也是好的,估值高也有成长的理由托着。

  陈理:

  1、“大盘恐慌+公司坏消息”等于最佳买点,这时候最容易低估。

  2、不去测试市场,市场是为你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提供指导,应该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来指挥你。

  3、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一是大消费(饮料食品零售医药),二是保险银行金融,三是传媒

  4、企业估值时,长期看获利能力,还有财务稳定性。经营实力、财务实力、管理实力。

  5、调研之前,研究那些因素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基础变量,调研时盯住问。最喜欢的问题是:你在做哪些你的竞争对手没有在做的事情?

  6、巴菲特赚钱的四条标准:1 风险嗅觉;2 独立思考;3 情绪稳定;4 对人性个人和机构行为有深刻理解

  7、巴菲特说过,不做价值投资,难道做无价值的投资吗?

  8、投资是根据估值判断,有安全边际的保护;投机是根据价格趋势做判断,缺乏安全边际的保护。

  9、卖出决策依据:1 四条基本法:高估时卖出;基本面永久性恶化时卖出;发现买进判断错误时卖出;发现更好的选择卖出。2 正确分类:将不同类型证券制定不同卖出策略,优质股与廉价股;稳定增长行业与周期性;核心持股与卫星持股,卖法不同。

  朱平:

  1、看一个人的组合,我就知道这个人脑子里想什么。

  2、下阶段中国投资主线:一是大消费;二是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公司。

  osme:

  1、做调研,对象一定是大家不知道不熟悉的公司,因为公开信息很少,实地调研反而有价值。

  2、判断的第一点是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翟敬勇:

  1、对一个行业没有5年以上的跟踪,不能说对这个行业有了解。

  2、调研时关注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风险点、管理层是否对公司现状有清晰的认识等。

  王小刚:

  1、我不相信通过精准地建立模型来估值,我觉得不靠谱,因为假设因素太多了。

  2、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否持续、稳定地发展,是否有20%-30%的复合增长,第二看公司增速,看公司在行业里竞争实力,是否增速高于行业。第三看管理层,人品是否可靠、眼光是否长远,管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足够。

  3、彼得林奇:大家想赚钱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钱投入一家成长型中小公司,这家公司近几年内一直出现盈利,而且将不断成长。

  程杰:

  1、投资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元一次方程”:在某个时期内,决定企业盈利的主要变量只有一个,这是一个先繁后简的过程。

  2、投资的根本点,是你知道它值多少钱,然后才知道它是不是便宜。

  3、我觉得只要出发点是关心企业的内在价值,都叫价值投资。

  4、看企业的时候一般问三个问题:靠什么盈利?为什么盈利?以及未来能不能盈利?

  5、关于调研,核心问题是:你有没有思路,你想验证什么,去和上市公司高管谈话能验证这些东西吗?我觉得,看产品看市场,比和高管谈话更有用。

  杨天南:

  1、我们并不是要打败怪兽,而是要避开它。

  2、这行业我干了二十年,现在还在。

  王瑜:

  1、最大的教训:永远不要决自己掌握了所有的底牌。

  2、投资的大敌是要面子,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3、投资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一点错误都不犯,要么中庸,要么被局限在最狭小的领域里。

  4、具有长期持有的要素,就是巴菲特的12条,品牌,独占性,商业模式等。

  5、如果是垄断、资源型企业,管理层我从来不看。

  6、充分竞争行业的管理层重要性就太高。

  7、第一素质就是要非常执着,你必须具备在正确道路上坚持的鉴别能力。

  董宝珍:

  1、巴菲特:我不认为我可以给青蛙一个吻,令青蛙变成王子,我对远景很美好的公司没兴趣。

  孙旭东:

  1、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比单纯判断它是不是财务造假要复杂得多。

  刘鹰:

  1、风险发生在你出出手的那一刻,只要你出手了,70%的风险已经基本定了,后面的调整无非让你多赚一点或者少损失一点。

  李剑:

  1、老想着尽善尽美的操作,实践上容易从千里马的马背上掉下来。

  陈宇:

  1、创业板必须要经历小非抛售,和管理层稳定成长这一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才买。

  2、如果你减法做的不够,总要一天会失败。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四):2012年前 混 雪球的那些大牛们

  当时因为关注了雪球,看到人家出访谈录就购买了。现在想想真是冲动,购买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原来 雪球 是个理财社区

  这本书的文稿收集于2012年前,也就是说14-15年的这轮牛市(违牛市?)还没起来的时候。

  看的时候对股票一无所知(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现在看完了 除了对资本市场的敬畏还是敬畏。

  无论他们是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无论他们是否为调研无用论者;无论技术分析在他们的投资中所占比重有多大,但有几点他们是共通的:

  1. 有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投资出生或者业余花大量时间自我钻研)

  2. 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公司

  3. 基本都是逆市投资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五):看大牛们如何滚雪球

  访谈的对象基本都是私募经理,大部分都是九十年代入市,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斐然的战斗业绩。但如果觉得通过看别人怎么成功,循着经验自己便能成功,或许就有些天真了。

  成功的经验看似相似: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也就是书中杨天南所说的“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但若没有对经济、市场、行业、企业的丰富知识、准确认知,没有成熟的心态、坚韧的性格、独立的思考,也只能看着别人日益壮大的雪球感慨吧。

  知易,行难,且行且学习。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六):读书笔记

  2013年8月3日,中伏第十二天,晚归路上凉风习习,再有几天就立秋了。

  我已逐渐习惯了时间这位挚友不紧不慢的步调,耐心等待着北京最好的季节,等着在某个金秋的傍晚看看橙色的夕阳,让我感觉生活的美好,重获一年前进的勇气。

  前段时间由于偶起的贪念,欠了雪球一个人情,也欠了雪友们一个人情。墙上挂钟的时针指向夜晚11点半,四周一片静寂,是我还债的时候了。

  一、书籍简介

  《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以下简称《雪球访谈》)是由雪球财经策划的一本访谈类书籍,访谈对象是18位有名或无名的中国价值投资者。他们大多已通过投资获得了财务自由,并帮助身边的亲友实现了财务增值。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他们对于投资理念及人生的思考。以我有限的阅读经历,这是中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接地气的金融投资类访谈文字,对每个受访者的个人背景,主要观点,投资案例、思路分析都进行了介绍,值得一读。

  唯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相对于记录成功,我更喜欢咀嚼失败的原因,希望雪球下一步考虑从这个角度想想办法。与成功者的故事相比,失败者的故事更可信,也更有借鉴意义。

  二、于我的意义

  (一)坚定价值投资的信念

  这几年中国股市大盘蓝筹疲弱不堪,创业中小板鸡犬升天。不能说创业中小全是投机,但我看更多是盘小好炒作才鸡犬升天。创业中小一定会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股,但凡是就怕人疯狂,贪心不足蛇吞象,在高涨的价格面前恐难觅什么好的投资标的。这个节骨眼上《雪球访谈》就是一剂强心针。更重要的,是出这本书的雪球社区(xueqiu.com)和社区上的朋友们,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句话深以为然:好人们要团结起来。通过雪球社区和雪友们的交流,更坚定了价值投资的信念。

  此外,再说句看着不太相关的话:岁数越大,就越懂得平淡和等待的价值。和时间做朋友。

  (二)理念与技巧的学习

  价值投资有其特有的一套理念和技巧,这里说一句看来没头没脑的话:人心应有所敬畏。但凡失败,多是失去了敬畏之心,只觉自己无所不能。投资其实与做人一脉相承。敬畏他人,敬畏客观规律。

  三、重要理念(摘抄)

  (一)归江

  1.几乎没有人用交易的方式获得持续的生存。

  2.投资离不开对人类行为的研究。

  (二)但斌

  1.更市场化地发新股、让企业倒闭、破产、退市。

  2.中国政府对老百姓的呵护反而害了市场。

  (三)陈理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2.市场是为你服务的,不是提供指导的。

  3.安全边际。

  (四)朱平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投资压下去,银行利润干下来,税收降下去。

  2.看K线图炒股不创造经济效益,是在浪费资源。

  (五)东博老股民

  1.要有深入骨髓的便宜概念。

  2.上市公司是干活赚钱的,我投资他们让他们给我赚钱。

  3.静静等待。

  (六)sosme

  1.有些信息学得越多受害越深。

  2.很多研究员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混口饭吃罢了。

  3.真正的大牛股绝对不存在与今天的热门行业、热门公司中。

  4.不要以为自己看透了一切。

  5.逆向投资是反人性的。

  (七)翟敬勇

  1.价值投资是用4角钱买1元的东西,高估时卖出。

  2.坚持价值投资的关键在对情绪的把握。

  (八)王小刚

  1.别太相信精准建立的模型,因为影响因素之多超出你的想象。

  2.用了10年时间才坚定了“股价长期来讲是和基本面挂钩的”。

  (九)程杰

  1.你知道它值多少钱才知道它是不是便宜。

  (十)王瑜

  1.投资的大敌是面子,是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2.搞清楚替你打理钱财的人是抽佣获利还是投资获利。

  (十一)董宝珍

  1.把价值和趋势结合是胡闹。

  2.不信任任何人,因为人会变。

  3.合伙人的素质很关键。道不同成本太高。

  (十二)孙旭东

  1.但凡只提好企业,不管价格的,是“伪价值投资者”。

  2.企业基本面无变化,股价大幅波动,是机会不是风险。

  3.凡人别接刀子。

  (十三)刘鹰

  1.平淡对投资来说是好事。

  2.笑到最后才是赢。

  (十四)陈宇

  1.真正值得关注和投资的企业凤毛麟角。

  2.好公司在中国永远有便宜的时候。

  三、一些技巧(摘抄)

  (一)归江

  1.止损条款就是有人跳楼你也跟着跳楼。

  2.从看公司到动手花费两到三年,成功的概率会大增。

  (二)陈理

  1.大盘恐慌+公司坏消息=最佳买点。

  (三)sosme

  1.某项投资坚持了10年,最终的回报在未来的1-2个月内集中实现。

  2.选烟蒂,首先要判断公司有无持续经营能力。

  (四)翟敬勇

  1.逆向投资要关注企业质地。

  (五)程杰

  1.看企业要问的3个问题:靠什么盈利?为什么盈利?未来能不能盈利?

  (六)董宝珍

  1.只买太子。

  2.习惯性分散是一种自我欺骗。

  (七)孙旭东

  1.价值投资者从来不止损。

  (八)刘鹰

  1.错误都发生在不冷静的时候。

  四、目前不认同的投资人

  林园:怎么看怎么像典型的陕西忽悠,你别想从他那得到什么真传;

  但斌:屁股决定脑袋,看看但斌对广药和茅台的支持与呵护言论,常感有些过了;

  叶资本:酒使人丧失理性,不道德的钱不挣;中药原理太飘渺,能力圈外的钱不挣。

  4日,昨天才说马上要立秋,今天就迎来了闷热无比的一天,静坐四脖子汗流,喝碗热汤像洗了个桑拿。投资就像天气预报,长期来看,夏天总是热的,冬天总是冷的。价值投资者明白,有价值的企业价格总会升回来,没有价值的总会跌回去。

  闷热了一白天,晚上突然一阵凉风,紧接着雷鸣电闪,雨后天气又凉了下来。

  2013年8月4日,中伏第13天,轻摇折扇,一杯凉白开,静等秋天。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七):滚雪球还是滚炸弹?

  雪球是个好网站。在投资这个异常纷繁复杂的领域,财经媒体一般都是充斥着没有深度的思考和让人哭笑不得的八卦,但是雪球的用户大部分都像是宁静的思考者,理性的交流和学习。

  这本书也是不错的,不管是雪球自己是什么营销还是其他目的,我们关注的是内容的质量。事实上,雪球出的其他专刊质量也非常不错。

  这里面的访谈归江、但斌、SOSME、王小刚、程杰、杨天南都是很值得琢磨学习的,林园之类就算了吧。

  太子理论很棒,管理层重不重要应该分什么公司来看这个观点也很棒。

  中国的投资者们目前还是发展的婴儿阶段,从十年前对技术分析的一致性膜拜到目前对巴菲特的普遍性膜拜,这本身也值得怀疑。看看现在这些阳光证券私募,基本上没人敢说自己不是价值投资者,但是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实际上做的南辕北辙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分得清这些投资者,这些基金经理到底是在滚雪球还是滚炸弹。

  另外一层意思是:我们自己在投资的时候经常以为自己是在滚雪球,认为自己找到了最长的坡,最湿的雪,事实上说不定那个投资是个炸弹,说不定哪天炸弹引爆我们灰飞烟灭,而真正的价值投资就是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

  我个人的观点,关于投资的读物可以分为好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周易、老庄、孔孟、法墨、《诗经》、《时间简史》等;

  第二个层面:《伟大的博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

  第三个层面:格雷厄姆、巴菲特、林奇、索罗斯、李嘉诚、冯时能等;

  第四个层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超级财务骗术》等;

  第五个层面:《公司法》、《公司治理》、《税务筹划》、《会计学》等;

  第六个层面:优秀的行业分析师撰写的精品研报等;

  第七个层面:优秀财经论坛、网站,资深财经博主博客等。

  下面是复制过来我认为精彩的观点和问答。

  归江的主要观点:

  1 )几乎所有营业部的老总都会告诉你,靠交易起家的那些大户们,每年都在轮换。在机构里面更是如此,几乎没有人用交易的方式获得持续的生存。 2 )对行业的理解和白酒一样,是需要放在安静的地方慢慢酝酿的。 3 )大多数优秀的长线投资者往往是历史出身,或者像芒格一样将一生中大量的精力投入于人类行为和历史的研究。 4 )我们只挣在我们的安全边际和能力圈范围内的钱。 5 )在互联网时代,在中国这块土壤上,那些短期暴利的行业和上市公司都会迅速地变成投机者的坟场。 6 )没有独立思辨能力,而只有动物反射能力的民族和人群,那这辈子还是不碰投资为好。 7 )在我们眼里,产品里的止损条款就是有人跳楼你也跟着跳楼这样的方法。 8 )习惯用交易方法止损解决风险的基金经理就像习惯了战场上掉头逃跑的的国民党的兵一样,永远不可能打出漂亮的硬仗。 9 )我们的过去 10 年的投资经验证明,从看公司到动手,也是两到三年,成功的概率会大增。

  产业回报率 15% 是一个非常强的买入标准,应该说几年一遇的。

  但斌的主要观点:

  1 )中国市场更适合投资成长股;投资成长股是顺水推舟,价值股有时是逆水行舟。 2 )巴菲特是 7 分的费雪, 3 分的格雷沃姆。 3 )投资是对人性优劣的奖惩。 4 )改革的关键是更市场化的发新股,更市场化的让企业倒闭,破产,退市。 5 )中国政府对老百姓的呵护还是比较重的,也许这样反而害了市场。 6 )只有蓝筹股是创造财富的,绝大多数企业是毁灭财富的。 7 )投资能精确估值的部分只占 53% ,另外 47% 都是不能精确估值的。 8 )广药就像拿了四个王,八个二,一串炸弹。如果它再输给别人,干脆跳珠江算了。

  陈理的主要观点:

  1 )买股票的三原则:一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二是对市场的态度,不去预测市场,市场是为你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提供指导,你应该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来指挥你;三是安全边际。 2 )中国股市波动非常大,除非像茅台这样特别优秀的企业或者处在高成长阶段的优质企业,需要长期持有,一定要拿住,大部分企业我认为高估一定要卖掉。 3 )我认为“大盘恐慌 + 公司坏消息”等于最佳买点,这时候最容易低估。 4 )最大的风险不是高价买好股票,而是在良好的商业环境下买到了劣质股。 5 ) A 股正因为很多人在赌,很容易造成低估或高估,我们少数人就有机会啦。 6 )我们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投资也没必要追求完美,在中国还是能找到不少优质企业可以长期投资的。

  调研之前先做研究,哪些因素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基础变量,调研时就盯住这些因素来提问。我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你在做哪些你的竞争对手没有在做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情,没有体现优势,如果你在做,说明你有独到之处。有很多企业回答的不好,少数还可以。比如有次我去北京银行,它风控做的比较好,我就问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回答了风险管理上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有的人回答我也不知道竞争对手在做什么,这就比较糟糕了。

  朱平主要观点:

  1 )看 K 线图是不挣钱的 —— 这就是一个零合游戏,你挣我的钱,我挣你的钱,跟打麻将似的。但是还有一批人在这做。他吃个拉撒是要钱的,但是他又不创造收益,所以这其实是浪费。 2 )中国股市分化是肯定的,一个产业 3 家做,肯定比 100 家做的效率更好,我们要做的是把 100 家变成 3 家。 3 )说 GDP 高企业利润就高那是瞎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投资压下去,银行利润干下来,税收降下去。 4 )人均 4 万美金,不是干出来的,是想出来的。 5 )什么叫幸福,我干活能干少一点,干我喜欢的事情,吃喝不愁,谈恋爱都是因为感情,这是我们理想的社会。 6 )投资就是羊群吃草,旁边有个狮子,离狮子最近的草最好,但是你有可能会被吃掉。 7 )未来投资寻找两大方向:一是大消费,二是真正能够创新,能够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公司。

  包头老股民的主要观点:

  鳄鱼类型的投资者吧,静静的等待,哪怕是经常饿着肚子。

  问:之前您有一个关于公司内在价值的公式,是“10×每股利润 × ( 1+ 第一年增长率) × ( 1+ 第二年增长率) × ( 1+ 第三年增长率) × ( 1+ 综合性系数)=内在价值”。这里面的关键是增长率 / 综合系数,但这两个主观因素很大呀?现在还用这个公式么?

  答:还用的。是的,这两个系数都是比较主观的。所以说,正确判断行业的未来就很重要了。尽可能正确的判断未来,尽可能的提高毛估估的准确性是我的任务。而且我一般只判断 3 年,因为我没能力判断更长的时间段。

  问:当初是如何设计这个综合系数的?怎么不设计的更大一点,或者更小一点?答:这个综合性系数的一部分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揭示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的市场估值。为了尽可能的平衡这个不同的市场估值。所以,我就把他设定在 0.9-2.5 之间。

  问:这种平衡估值的值,挺难确定的吧。为什么不是 0.5 ,或者为什么不是 3.0 ?答:现在也可能说不全,有五六项东西拼起来,第一比如说盘子大小,盘子小价格贵一点,盘子大就便宜一点;股价的高低,价格便宜的涨得快,贵的可能就涨起来慢;总市值,总市值小的系数就高,大的系数就小;还有比如说目前的白酒和医药,炒得热闹一点那么要加一点系数,银行股是冷门,那系数要降低;还有我不是定了三年的增长吗,三年以后的增长也应该考虑,有的行业很稳定,有的三年以后完全不同了,所以又增加一个未来成长性的附加系数。就这样慢慢加,我记得最起码有五六个。

  OSME的主要观点:

  1 )我现在可以接受这样一种情形:某项投资坚持了十年,最终的回报是在未来的某一两个月内集中实现。 2 )估值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有一个偏见 3 )有很多信息不仅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可能学的越多受害越深。 4 )很多时候搞调研的研究员是在“为研究而研究” 5 )以后真正的大牛股、上涨几十倍上百倍的股票绝对不存在于今天的热门行业、热门公司中。 6 )选“烟蒂”,首先是判断公司有无持续经营的能力 7 )我最关心的还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 8 )做投资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以为自己看透了一切。 9 )投资方法是无法传授的,很多东西需要投资人亲身的体验后才有可能领悟到 10 )逆向投资绝对是很困难的,可以说是反人性的。

  翟敬勇:

  1 )当时有个错误的倾向,认为价值投资就是持股不动,长期投资。现在我认为价值投资是用 4 毛钱买 1 块钱的东西,高估的时候该卖还是要卖。 2 )坚持价值投资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市场的干扰和内心的认识能力,包括对情绪的把控。 3 )做逆向投资,企业的质地是我们真正要去关注的,低的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企业第一位,价格第二位。4 )我认为对一个行业没有 5 年以上的跟踪,不能说对这个行业有了解。

  王小刚:

  1 )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 2 )上市公司很多,机会也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握所有的机会,我只把握我自己能把握的机会。 3 )我不太相信通过精准地建立模型来估值,我觉得不靠谱,因为假设因素太多了。 4 )对我来讲,重点方向是生活的中凭常识能有个大致判断的行业和公司,因为我们是投资者之前首先是个消费者。 5 )最大的就是投资理念,股价长期来讲是跟基本面挂钩的,但我用了十年才坚信这个道理。

  问:去一趟下来有什么样的收获?答:主要有两个,第一,肯定了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也是巴菲特 73 年以后的重要投资策略,过去我们说价值投资老是强调买的便宜,强调安全边际,实际上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时候市盈率大概十三四倍,比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高 30% ,这个股票的投资策略就已经不是买便宜,而是买成长,成长股策略也是巴菲特用实践来证明的成功的策略。我觉得估值是否便宜是说不太准的, 10 倍、 20 倍、 30 倍市盈率合理与否是说不清楚的,我只要咬定持续高成长的上市公司,在利润成长,假设估值不变的情况下,我主要赚利润成长的钱。第二是能力圈的聚焦,股东大会巴菲特回答了很多问题,我最关注的只是一个能力圈。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上市公司很多,机会也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握所有的机会,我只把握我自己能把握的机会。遵循能力圈的体现就是股票数量先不要太多了,投资集中在少数自己熟悉的股票。

  依靠高成长公司动态价值的不断提升,获取长期较高的复合收益率,这应该算是我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上是自下而上精选复合成长超过 50% 的股票,选定之后长期跟踪,中长期持有。

  问:说到高成长,判断一个企业在未来是否有确定的、持续的成长空间时,您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主要看三点。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是会有 20-30% 的复合增长。第二是看公司增速,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竞争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增速高于行业。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可靠,眼光是否长远,管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足够。

  问:管理层怎么判断呢 ? 答:多调研、多接触。日久见人心么,第一次可能没法判断,但多接触几次管理层,时间久了就知道管理层的人品、能力和眼光了。

  问:那您如何给公司定价呢?答:我不太相信通过精准地建立模型来估值,我觉得不靠谱,因为假设因素太多了,长期来讲,公司价值是现金流的反映,这个理念我认同,但现金流也很难算,所以我个人认为估值是大方向上判断是否过高或过低就 OK ,不必精准地去计算。芒格不也开玩笑,从来没见过巴菲特用计算器算过公司价值么。

  问:那大方向上您怎么把握呢?答:说简单些的话就说成长股,未来几年预期每年利润有 50% 以上的高成长的话,市盈率 30 倍以下就不贵, 30-40 倍可以接受,到了 40 倍以上,就要小心一点了。假如 50% 以上的成长现在二十几倍市盈率,我觉得就还算便宜,就相当于 PEG 在 0.5 。但 PEG 也是个大概,如果 20% 的成长, 10 倍市盈率 ; 或 100% 的成长, 50 倍以上的市盈率,这样的 0.5 倍 PEG 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一个成长速度可能导致风险,一个系统性风险也没法通过成长来回避。

  枫岭投资程杰:

  1 )投资的根本点,是要你知道它值多少钱,然后才知道它是不是便宜。 2 )我觉得只要出发点是关心企业的内在价值,都叫价值投资。 3 )我希望能找到由因素 A 可能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会得出结果 B 。我只有找到这样的投资逻辑我才能下手。光有好企业没用。怎么好,未来变成什么样的好法,你没有一个估计。 4 )做投资要先要变繁,再变简。这是很难的,但是决定你投资成功的关键。 5 )我们看企业的时候一般要先问三个问题:靠什么盈利?为什么盈利?以及未来能不能盈利? 6 )我并不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你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不长期持有。关键是看价格有没有把价值反映出来,或者有新的值得投的东西。 7 )我的投资,是不会考虑时间的,一定要把时间的约束去掉。你就考虑够便宜就好了。只要安全,确定,你就买。

  问:您怎么看价值投资?答:我觉得只要出发点是关心企业的内在价值,都叫价值投资。不同时期,不同的公司,都不一样。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视角,能得出一个很好的投资逻辑。有时候看公司找不到这个视角,怎么看都很复杂:有可能受这个变量影响,有可能受那个变量影响。我觉得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很单一的因素。这个很像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说影响它盈利的只有一个变量。如果是多元方程,影响盈利的变量有很多。就算你能看懂公司的盈利模式,你也没办法去投资。我们要找在一段时期内,对盈利的影响只有一个决定因素的,才好判断。如果影响的因素太多,那你根本没法估值。因为你不知道它能变成什么样。想对它有控制力,就是变成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问:您是怎么在一堆影响因素中,找到一对主要矛盾的?答:这就要看看行业的理解,和你的判断力、想象力了。有时候,你会碰到这种企业,是很明确的。比如海运吧,都说海运不好,但是我说不管怎么不好,运力就算下降 20% , 30% 。这个东西不可能没有。只要它有,市场越不好,运力淘汰就越多嘛,每年还要拆船。因此随着时间推移,运力是要下来的。但是最终东西还是要运的嘛。有一些不够专业投资者,会说出一些很简单的逻辑,那是因为对公司了解不够多。了解多了以后,发现还有很多因素。我们做的是要了解足够多,然后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去掉。我们是先要变繁,再变简。这是很难的,但是决定你投资成功的关键。其实前面变繁的过程,只要花足够的时间,谁都能做到。但是怎么把它变简,是需要功力的。

  问:如果这样,是不是说您对于“稀缺性”实际上是持怀疑态度的?答:是这样的。我觉得稀缺性是阶段性的。我有一种看法,如果一种企业在某一方面完全垄断,它的发展是没有动力的。因为垄断,你的企业没有继续创新的东西,你的管理也慢慢松散下去了,企业未来就会很可怕。我喜欢有一定优势,但不要彻底垄断的企业。如果彻底垄断了,以后肯定要完了。

  问:那您怎么看茅台这种企业?有很多人觉得茅台很有稀缺性。答:我们也在研究酒,我们的基本看法是,白酒有点悬。红酒,黄酒和啤酒好点。我们有个研究:从 1992 年开始,红酒,黄酒,销量都是缓慢增长的。而白酒出现过典型的周期。白酒是从 1992 年到 1997 年上升,而 1997 年到 2004 下降很厉害。这跟经济活跃程度,请客吃饭的活跃程度是有关的。白酒销量从 2004 年又开始上升,到现在是历史的最高峰。实际上的逻辑是,经济活动、公权力越大,白酒消费就越大。

  问:那您喜欢的哪种企业或商业模式?答:我比较喜欢比较容易看的生意。说说什么类型的公司我不喜欢吧。比如订单式的企业我不喜欢,这种公司再好我也不做,因为我不知道它好不好。其实它也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订单。这种公司,你根本不用调研,因为它自己也不知道。房地产企业我也不喜欢。房地产企业盈利核算余地非常大。中间可操作空间很大。换句话说报表的水分很大。还有就是有一类小的民营企业我不喜欢。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很差,所以他们的信息可靠性较差。反倒是一些大型国企,他们的治理结构还是不错的。他们互相制约很强。

  问:国企的低效率问题您怎么看?答:效率,浪费这都是问题。但是在某些行业国企有很大的优势。对一个企业来讲,在行业优势很大的情况下,有时候浪费不是问题,投资决策失误才是问题。

  问:那中石化这种属不属于你不喜欢的垄断企业?答:中石化是优势,不是垄断。其实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成品油问题,就是因为定价机制没打开 , 才没有人愿意投炼化,因为投了就是亏嘛。我不喜欢哪类垄断企业呢,就是那种让消费者没有选择权的。炼化行业其实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另外,有些行业必然导致寡头垄断。比如汽车,搞来搞去就几家厂。中石化主要价值在炼化和终端销售。我认为它股价没有完全充分反映这个东西。当然,每个时期看法是不一样的。

  问:那您现在的职业快感或者说成就感从哪来?答:平淡嘛。如果成天兴奋,悲伤,你肯定很难平淡的。人就是“微微的喜悦”和“微微的悲伤”的状态比较好。这种感觉是能感觉到的,就是也不是很兴奋,也不是很悲伤,只有一点点。当然,这也不能说灭人欲啊,其他欲望也还有啊。

  杨天南:

  主要观点 1 )巴菲特说:“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投资秘密没有被写成文字的了。”但是中国的文化向来有欣赏演义的传统,以至于厚死薄生、厚远薄近,为此付出的代价十年之后或许更为明显。 2 )投资的精髓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 3 )当市场价格在较长期表现与预期不符时,这是件令人痛苦的事情。这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市场(客体)犯错;二是投资人(主体)犯错。对于前一种状态是忍耐等待,对于后一种状态是改正错误。 4 )伟大机会来临时,需要全力以赴、重仓出击。 5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比上市公司的 CEO 更长远的眼光,在喧嚣的时候需要冷静,在绝望的时候需要勇气,在低迷的时候需要忍耐,视跌宕如无物,闻毁誉于无声。 6 )我们并不是要打败怪兽,而是要避开它。 7 )我这几年最大的进步是终于认识到:顺应社会比改造社会更现实。 8 )巴菲特应该是一个价值投资的修正主义者,甚至是背叛者。

  恒德投资王瑜

  1 )技术分析的局限性是发不了财 2 )投资的大敌是要面子,很多投资人回避不了这一点,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3 )从业以来投资性格最大的改变是越做投资越胆小,因为风险无处不在 4 )错误标准固然是有没有亏钱,但另一方面就算挣了钱,后来结果发现你之前的预测是错的,也是犯错误 5 )做投资永远不要认为你知道所有的底牌 6 )投资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一点错误都不犯,要么是中庸,要么是被局限在最狭小的领域里 7 )当馅饼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要奋不顾身的扑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转两圈,看有没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 8 )作为投资者要明白,你的资产管理人他自己怎么挣到钱的,是靠跟客户抽佣挣到钱的,还是自己直接通过投资股票挣到钱的

  问:在投资职业里,您是怎么给自己定位的?答:在投资领域,一种是快跑,一种是马拉松。我经常给自己一个界定,就是我希望做一个马拉松的选手,希望能一直做到 50 岁、 60 岁,而不是一个快跑选手就做 10 年。实际上你提的是名的追求,我不追逐这个东西。在中国求名、求利都没问题,但是又求名又求利肯定有问题。所以说我们很少在外面接钱,都是一些很熟悉的朋友的钱。包括下一步我们也不会去外面拼命接钱,这种长期是做不好的。说老实话,私募一定要做一个精确的定位,你要跟公募去拼市场,依赖银行渠道是很难的。所以做之前一定要和客户沟通好理念,一定要慢慢做。我能做什么东西,不能做什么东西,我愿意做多久,我都给他讲的很清楚。

  问:那您是怎么确定内在价值的?答:有几种。比如最近我们在研究一个水电公司,像这类相对简单的公司,只要来水、电价稳定,就是发电,我们就做模型做现金流折现。那么我们觉得现在这个价格,算到 2015 年,最多到 2016 年,三年多的时间,我觉得每年复合回报 19% ,到那一年我给 10 倍的 PE 。而且它 2015 年到 2025 年装机还有 1 倍的增长。正常市场状况下面,我能算他这几年大致的涨幅,算下来复合回报 17% 到 19% ,那我就拿着。如果你说突然市场好了,明年指数都涨到 4000 点,达到那个价位了,那我肯定就卖了,不用等到 2015 年了。如果市场不是特别好,比如离目标价位还有 20% 的空间,但后面还有 2-3 年的时间要等,我可能也卖了。但有些股票,正常估值的时候你也不能卖,需要等到高估才能卖。而对于业务复杂的公司,就只能持续跟踪经营数据来判断了。问:这种公司一般都有哪些特质?答:就是要具有长期持有的要素,就是巴菲特那 12 条,品牌,独占性,商业模式等等。这种东西就要长期持有,只有高估才能卖。还有一种什么情况下卖,你这个组合是固定的,但你找到了更有吸引力的品种,如果比你的组合更好,也可以卖。

  问:买了不涨怎么办?答:经常有。我买了股票基本上都是先跌的,那我就反思我错了没有,如果没有就坚持。所以我知道了自己的特点以后,我一开始不买足够的量,比如我准备买 10% 的仓位,我就先买 5% ,除非我觉得市场会很好。像现在市场还在下跌的过程,我一开始先买一半,买了以后会反复琢磨。实际上我们对一个公司的研究不是三天,而是 3 个月或者半年才能琢磨清楚。这是个技术活。正是因为这个,需要思考公司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问题,希望慢工出细活。比如市场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紧张,如果有些私募现在做趋势其实很紧张的,老在想要不要抄底或者要不要斩仓。我们目前仓位 75% ,其实是很高的。但是我们不太紧张。因为只要我买的东西足够具有防守性(指的是尽可能受经济影响小,不要遇到过两个月马上出

  半年报告诉你业绩大幅下滑)。比如苏宁,我们也在研究电商,现在可能历史估值是最便宜的,但现在打价格战、零售的业态可能会有大的变化,所以你也只能先看着。

  问:管理层有多重要?答:如果是垄断,资源性的企业,管理层我从来不看,比如神华,从来没去过股东会,就分析报表。但是充分竞争行业的管理层重要性就太高了,你说 30% , 50% 的比重都不为过。 10 年以前你能想象今天的张裕么?

  问:很多人说投资是寻找确定性的游戏,确定性好找么?答:有些好找,有些不好找。投资的确是找确定性的游戏。除非你很超前,否则确定的都是不确定的。但有些东西是确定的,你看经济每年在波动,但从 3-5 年角度看波幅就会被平滑,比如研究中国的煤炭行业,假设只有一个,就是中国能源结构未来会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如果像美国, 2002 年到 2012 年页岩气比例提高这么多,或者石油依存度比例大幅度降低,那就瞎了。这时候你就要问中国未来 5-10 年煤炭结构会不会改变,你就要研究页岩气。比如页岩气最大的问题是对地下水的破坏,美国很多页岩气是在荒漠中间,中国页岩气分布好多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你地下水怎么弄,但也必须弄,因为中国石油依存度太高了。这些问题你都得一个个琢磨,没有 3-6 个月是弄不清楚的,所以确定性只能是相对意义的。

  问:怎么看如何避免犯错误?答:我对错误的理解,是不可能不犯错误。因为如果一点错误都不犯,有两种结果,一是中庸,二是待在你自己最狭小的领域里。第二种也不是说一定不好,但对我来说,我还是想学习。我从来没有想到完全回避错误,我一直觉得不要犯大错误,或者造成的损失太大。

  董宝珍:

  1 )我的终极目的是成就哲学体系,我死了以后我不容忍别人说是董宝珍有多少钱,我希望别人在我墓碑上刻上,此人是投资哲学家和投资艺术家 2 )投资确定性要来自于历史和文化 , 因为历史文化是唯一不能再生的 3 )我从来不买小公司。因为小公司都在自由竞争阶段。我有个理论叫太子理论,我只买太子。为什么?因为太子是确定的皇帝,而且我这个太子的兄弟要少。你别一百个兄弟。 4 )把价值和趋势结合是胡闹,你不要试图给老虎插上翅膀 5 )我不会介意单持一只公司 ,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重大利益都是不能分散的。习惯性分散是一种自我欺骗。 6 )风险就是你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东西。对风险的管理就是永远不进入这个领域。 7 )我是不信任人的,我不靠人,我认为优秀的管理层是风险。因为他终究会不优秀的,他终究会病的。 8 )一个拥有无限兵员的将军永远打不了败仗。很多将军失败是因为没兵可派了。所以投资人一定要在场外建立外生性资金,借钱就是外生性资源之一。 9 )有些变化是随机的,必须以承受来应对。这时候合伙人素质就很关键。就像诸葛亮,背后站的是刘备就能成,站的是刘备的儿子,必败。

  问:您是比较看好老祖宗的玩意?答:对。包括北京的臭豆腐,臭豆腐就算不能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它能再存在 500 年应该没什么问题。所以就是这样。投资确定性来自于历史和文化,你要靠别的维持是不行的。别的因素很脆弱。你看广东健力宝,其实它衰败了好几轮了,但是现在还可以复兴,因为它在老百姓中有认知,产品往那一摆就能卖出。虽然现在没有人好好的去运作它,但是健力宝没有垮。包括但斌说的广药,实际上加多宝和广药很值得看,很有味道。实际上这两个公司的矛盾中揭示了一个商业规律,就是到底是无形的品牌重要还是有型的渠道重要。这两个公司恰恰是一个是无形的优势,一个是有形的优势。加多宝现在很强,市面上基本看不到王老吉。但是我还是基本认为王老吉很可能起来。因为它拥有无形的东西,抽象的文化属性,几百年前的东西,这个和买茅台原理是一样的,是有历史文化做保障的。虽然它现在厂房啊什么的都没有,但是很难说它起不来。我估计这两个最后都能起来,形成双寡头格局。你让王老吉垮下去对加多宝都不利。回到我的主题思想,就是投资就是投历史文化,因为历史文化是唯一不能再生的。你不能把周恩来请出来,喝二锅头。历史出来就穿越不回去了,它留下的壁垒是绝对壁垒,谁都突不破。健力宝在那,都快垮了,但是生机还在。但是你买个汽车厂、电视机厂你给我看看,稍不留神就垮了。一切工业制造业品牌都没有生命力。品牌主要都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包括香山什么的,景点型的。从终极来看,格力电器 (SZ000651) 绝对不会比通用汽车更美好。虽然现在无限风光,晚上睡觉都得睁着眼,稍不留意就出问题。格力电器壁垒是很弱的,还包括钢铁水泥这种企业。个别行业由于当家人的能力,表现一种强势来,可是当家人会生老病死的。

  问:那意味着市场集中度要高?答:是的,我从来不买小公司。因为小公司都在自由竞争阶段,不好说谁会竞争出来。虽然它很领先,但很难说它就成功。我不买小公司,原理就是说它没有确定性。我必须要等它这个产业基本结束自由竞争了,谁是老大老二都看出了。我原来有个理论叫太子理论,我只买太子。为什么?因为太子是确定的皇帝,而且我这个太子的兄弟要少,你别一百个兄弟争皇位。

  孙旭东:

  主要观点 1 )价值投资者追求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差异。但凡只提好企业、不管价格的,我认为是伪价值投资者。 2 )风险是指这家企业的基本面出现了你预料不到的坏的变化,如果企业基本面没有变化,而股价大幅度波动了,那不是风险,是机会。 3 )护城河有多宽,这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定量问题。好的定性因素一般来说是会在历史业绩中体现出来的。定性的风险最后都要变成定量问题。 4 )格力电器有一个惯性的东西,这个企业从文化来说是不错的,所以即使董明珠不在了,这个企业也不会太差 5 )我选股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看财务指标。另外一条就是你去看公认的好公司,去做研究,等它的股价下来。 6 )做财务的人一般有职业病,看的太细。这就是为什么我发现很多财务出身的人,不太接受价值投资,因为他觉得帐都是假的。 7 )对财务丑闻要分开看。有些公司没有财务丑闻,也不值得投资。有些公司有财务丑闻,还是值得投资。 8 )卡拉曼说,一些价值投资者不看银行业,因为银行的资产很复杂;更多的价值投资者不看保险业,因为资产和负债都很复杂。 9 )值投资者从来不止损的。这个东西跟我们没关系,如果说你判断错了,那也不是止损。 10 )霍华德 · 马克斯告诉我们要熟练地接落下来的刀子,但同时说要有非凡的能力才能这样做。人家接刀子,接住的是刀把;你去接,接住的是刀尖。

  问:怎么看止损?答:价值投资者从来不止损的。这个东西跟我们没关系,如果说你判断错了,那也不是止损。

  问:什么时候才能明确知道自己真对某个行业看懂了?答:你必须要了解这个行业,行业中的企业怎么赚钱的,竞争对手是谁,策略是什么。投资格力电器,必须了解海尔和美的。永远都不要说自己把一个行业或公司完全看懂了。企业永远是在变化的,所以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企业。茅台的董事长都不能完全决定这家公司未来会怎么走,我们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把握说把它看透了?没有把握就要留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就是预防我们犯错误的。

  海南“中国资本市场”

  1 )中华酒文化和名酒品牌历经数千年,无论是朝代更迭、异族入侵、瘟疫流行、天灾地震、西学东渐,还是近代的日本侵华和文化革命,都不曾使中华酒文化断绝,也不曾湮灭品牌白酒。这说明,中华酒文化和品牌白酒企业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 )我眼中,中药和白酒的企业属性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现在中医中药受西医西药的冲击非常大,近百年来一直被动挨打,几乎被废黜,这几年才稳住阵脚,未来只有向上一条路。 3 )成功投资人一般都有梦想,有激情,勤奋好学,刻苦耐劳,坚忍不拔,善于交流,包容他人,独立判断,永不言败。我性格中的有利因素有:有目标,有计划,有激情,求真务实,勤于研究,善于倾听,乐观开放的心态。 4 )从整体上讲,白酒股不可能这么一直火下去,未来会出现分化。遭到爆炒、股价严重透支未来业绩的白酒股会价值回归;而估值合理未来业绩提升空间较大且确定性较强的白酒公司,其股价(市值)仍有提升空间。

  问:过去这些年对你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答:我是一个很喜欢看书的人,投资类的书籍看过不少,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我的印象中,对我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不是那些经典书籍,而是我经常与之交流的身边的或网络上的一些成功投资者。我深深地认识到,交流比灌输更重要。关于交流,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一要找乐于分享的成功投资者和优秀投资者交流,远离那些纯粹玩理论、耍嘴皮子、夸夸其谈却又亏损累累的人;二交流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而不是为了去说服对方;三与人交流的时候要虚心,尽量把自己水杯里面的水倒掉,别带着狭隘、偏见和固有的成见去与人交流。

  问:您投资哲学和中国的酒文化有没有相通的地方?答:投资哲学在投资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林奇曾经说过,精通哲学和历史的人,比精通统计学的人更适合做投资。中国酒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因此可以认为,中国酒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部分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他的投资哲学中。细细品来,投资哲学和中国的酒文化的确有一些相通之处。

  沈健:对 @ 中国资本市场 @ 茅台 03 说:随着茅台的火热,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酱香型白酒总供给一定高速增长。对于酱香和浓香谁更适合商务和政务消费,历史上曾有过似曾清晰的答案。当浓香白酒从浮躁中回归之后,当茅台回归到茅台本身的时候,说实话,三五年后的茅台是否能如今年般增长我木有信心!想就以上听您之见。谢谢!中国资本市场:如果从大的香型划分上看白酒未来,我想,未来几年酱香型将表现优异。中国白酒最大的三个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 1998 年这十年,清香型逐步成为中国白酒的主流,清香型的杰出代表“山西汾酒”在当时有“汾老大”之称。 1998 年朔州毒酒事件之后,汾酒逐渐没落,以五粮液、剑南春和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白酒的主流,浓香型市场占有率曾一度接近 80% ,令人叹为观止。 2008 年前后,酱香型白酒占有率开始增长,特别是近两年,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以其“易于长期保存、越陈越香越值钱”等特性(而这些特性恰恰是浓香型、清香型等其它香型白酒所不具备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民间甚至掀起一股收藏高潮。从近几年的数据看,酱香型市场占有率一直在提升,趋势已经形成,且有加速的迹象。但是,受制于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和工艺的影响,其产量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增长,这也使得酱香型白酒不可能很快就成为主流。

  上善御富刘鹰:做坚定的逆向投资人

  主要观点: 1 )为什么说风险是发生在你出手的那一刻?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出手了, 70% 的风险基本上已经定了。后面的调整无非是让你多赚一点或者少损失一点。 2 )我总结过去的错误,大多数时候都发生在自己不冷静的时候,对某个事情的判断特别乐观兴奋的时候。发现成功的例子都是在大家都不喜欢的时候,坚定定做进去,后来发现市场还是说你是对的。 3 )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的素质。人是第一位的。因为一个企业最后能做多大,是和管理者高度相关的。 4 )平淡对投资来说是好事。 5 )你根本不知道市场惯性会到什么时候转变。你唯一知道的是企业这个价格,我愿意买。 6 )逆向投资被套是非常大概率的事件,无非是被套的时间长还是短一点。但你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你买的足够低。 7 )追求一个过高的收益率,它实际上是隐涵了一定一个风险在里面,只不过你现在是没看到的。 8 )投资和打高尔夫很像,到目标的结果是靠你所有不同的杆累计的,所以任何一杆错了,也不用难过。打好了,开了个好球,也不用太高兴,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杆会打成什么样子。

  牵牛星资本李剑:

  1 )要把握一家企业未来是不是能够保持 20% 的利润复合增长,首先当然是要把握它是否具有持续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增长水平的特殊优势。 2 )长期持有优秀的企业才能赚大钱,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战略。老想着自己的爱股是否高估,老想着先卖掉再买回来,老想着尽善尽美的操作,实践上很容易从千里马的马背上掉下来。这一点,我在十多年中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频繁换下跑累的马、高抛低吸、止损等等看似美妙正确的操作,在实践上负多胜少,也很累人。 3 )投资要特别警惕那些看似正确但实际操作极易犯错的东西。经常变换股票犯错的几率更高、成本更高。坚持一种好的投资方法虽然有时会牺牲短期和局部利益,但换来的是长期和整体的成功。 4 )老是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高估,想着在高估时卖掉,再去买低估的其他股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种思想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实践上不如严格挑选、科学组合,然后一旦选中,就坚持持股到底效果好。

  问:这一篇《做好股收藏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您的投资理念,不过这篇文章是 5 年前写的,现在您的想法是否有一些改变?答:主要思想也就是要收藏优秀企业的理念完全没有改变,只是对消费垄断型企业的收藏想法更强烈了一些、对行业的选择更严格了一些。

  问:这篇文章浓缩到最短就是“严格选随时买、不要卖”,而“随时买”和“不要卖”我认为是操作策略,所以核心还是“严格选”,归纳一下您文章的观点,就是看三点: 1 ,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2 ,这种优势能不能形成极强的盈利能力; 3 ,优势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长期保持。对于第一点,您文章中总结了六种优势, 5 年过去了,您对这六种优势是否有修正?是否有新的经验总结?答:对于“严格选、随时买、不要卖”这种投资策略,我当时已经特别指明了那只是针对年轻工薪阶层的投资建议,并非是针对专业投资者和机构的。其中的“随时买”不考虑复杂的估值和价格问题,而是采用每月都用工资奖金的 20% 坚持不断买入的方法获得平均成本。所以核心、要害在“严格选”上。您说的很对。对于企业优势的概括,除了这篇文章讲的六种优势外,我还在其它文章中谈到过诸如“垄断、提价、无限扩张”的行业优势、“产品独一无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量价齐升、产品永不过时”的产品优势、“品牌消费、大众消费、反复消费、奢侈消费、成瘾消费”的五种消费类型优势、以及最近在“消费垄断型企业系列谈”中的关于消费垄断型企业的十大要素这样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等等。这些优势有些是从行业的角度,有些是从产品的角度,有些是从经济护城河和长期经济特征的角度来分析。希望朋友们多思考这些重要的选股标准。严格选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很丰富的,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把握和理解,并且可以不断地深化。

  神农投资陈宇:

  1 )我们一直认为市场真正值得关注和投资的企业是凤毛麟角,也就只有不超过 2% 的企业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持有。 2 )历史证明,好公司在中国永远有便宜的时候,不然这些公司也涨不了 20-30 倍。 3 )这个企业是值 100 亿还是 120 亿我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如果说这个公司现在市值 20 亿,我肯定就能看出来这公司很便宜。 4 )创业板必须要经历小非抛售,和管理层稳定成长这一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我们才买。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八):活到老学到老

  我对数字非常不敏感,虽然我数学成绩还是不赖的,家里的财政大权自然也不可能是归我管了,而且很不好意思的说,家里有多少钱我都记不住,不过呢,机缘巧合让我和财经有了接触,而且也不得不多多学习财经,为了工作,为了养活自己。

  平时都是通过一些平台看一些关于财经资讯,不过讲的都是很零散的东西,也不容易理解。这样下去是不行的,雪球据说是个比较不错的软件,也刚巧家里有这本书《那些滚雪球的人》,我便先拿这本书开刀,关于财经这方面给大脑做些补给。

  刚开始看到书的名字的时候,并不知道是讲的什么东西,看了目录才有所了解,原来是讲的对一些投资界比较牛的人的采访,以此来给我们提供指导意见。

  这些大牛各有各的观点,不过有一点还是蛮一致的,就是:不断看书学习,研究。不只是对投资这方面对其他各方面我想都是适用的。其实读完这本书要说读懂。那还差的很远,不过看了之后对他们的观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自己心里也有一点方向。他们中有人坚持持有一种标的坚持到底,见机行事,有的投资一些经过技术分析和其他的判断选择了几种标的,意见都各有各的道理,不过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大家也都认为不能完全依托于技术分析,股市的变化是不可知的,虽然公司的发展趋势或许可以预知。意见嘛就是仅供参考不能够完全照搬。

  相对于零碎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最起码可以让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九):能发财就发财,不能发财的,也可聊以安慰以价值投资云云

  有段时间感觉对信息特别饥渴。于是在网络上四处游荡。后来发现了几个很好的网站。36氪。松鼠会。知乎。还有这个雪球网。

  雪球网是我在网上能找到的最好的主题是股票,投资的网站。没有之一。我知道很多人喜欢看东方财富网,不过和雪球比起来,东方财富网就显得特别杂乱,浮躁。

  我买股票实在是乏善可陈。这么说吧,我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满仓中石油的主角。还记得那时候是48块钱买的中石油啊。还在梦想几个月后涨到100。到时候结婚装修房子呢。现在是咋样,不用我说,大家也看到了。

  不过在这种刺激下,想要学习相关知识的心,确实是坚定了很多。看了一些书,关于基金的,关于的股票的,杨百万的也看,巴菲特的也看,还看了什么如何看财务报表,三十岁应该懂的理财知识,留出你过冬的粮食,中国股市激荡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什么的。

  看完以后,摩拳擦掌,果断出手。然后,又被套了。

  怎么办?好在我找到了雪球。我现在自诩价值投资者。投资的是未来。

  《那些滚雪球的人》一书,就是在雪球网上活跃着的众多“大神”的访谈录。推荐给大家。能发财就发财,不能发财的,也可聊以安慰以价值投资云云。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十):看别人如何滚雪球

  说来自己在雪球也滚了一年大半载了,自己没滚出什么名堂,倒是发现了很多大牛人,每当仰望这些牛人言论的时候,就先点击收藏,然后。。。。就再也不管了。。。哈哈哈哈。。

  不过现在好了,你不用操心自己收藏了哪些好文章而无暇观看了。雪球很用心的把一些投资名家的言论汇集成了这本书。你再也不用给自己借口说先收藏起来以后看。赶紧买个电子版的吧!!!在公交地铁上,当痴汉忙着偷拍、学生狗忙着打游戏、中年叔叔喜翻黄段子的时候,你却开口轻轻说一句巴菲特、护城河,立马引得众人侧目,逼格顿时提升一大截。

  ————以上是广告——————

  还是说说雪球吧。雪球是我觉得除了豆瓣外做的最好的SNS,都是定位于特定的人。豆瓣起家是书影音,雪球是i美股,后来转型为SNS。刚开始,豆瓣给了大家一种欣喜。没多久,大家就担心豆瓣如何盈利。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豆瓣改版了一次又一次,一些产品和内容上线了又取消了,从“部落”到“阿尔法城”,从“我去过的地点”到“旅游”,可见探索一条靠谱的盈利模式是多么艰难。直到现在,豆瓣的LBS还是没有做出来。可喜的是,豆瓣开始做广告了、开始卖电影票了,估计以后会卖用户了。

  嗯,回到雪球。雪球直接开始卖用户了啊喂!!!难道卖书真的就是雪球的盈利模式么???雪球卖书的时候,跟这些嘉宾商量过么??他们是如何分层的???类似中国好声音那样,雪球(导师)和嘉宾(选手)会不会有一个卖书的分成协议???

  我也不知道。借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话,雪球是大家共同塑造的。祝大家在雪球滚好!不送。我吃饭去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些滚雪球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