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三部曲》是一本由雪漠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全3册,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漠三部曲》读后感(一):《大漠三部曲》
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读了受益连多。
《大漠三部曲》专辑
二十年灵魂历练,创造一个世界,定格一个时代。
“当一个时代随风而逝时,我抢回了几撮灵魂的碎屑。”——雪漠
欢迎朋友们到豆瓣的读书论坛分享:
“大漠三部曲”你最喜欢的人物
xuemo.cn/show.asp?id=5775
:雪漠:大手印证悟者及作家雪漠小说“序跋”网址汇总如下
大手印证悟者及作家雪漠小说“序跋”网址汇总如下:(收藏转发)
●我心仪的作家——《大漠祭》初版(代序)
●弟弟•父母及其他——《大漠祭》初版(代跋)
●用汗水慰藉灵魂——《大漠祭》再版(代跋)
●我的文学之“悟”——《猎原》初版(后记)
●谈作家的人格修炼——《狼祸》(代序)
●文学:流淌的灵魂——《狼祸》(代跋)
●写作的理由及其他——《白虎关》(代后记)
●谈“打碎”和“超越”——《西夏咒》后记
●谈超越和永恒——《西夏的苍狼》(代后记)
●要建立自己的规则——《无死的金刚心》(代后记)
●从“成为雪漠”到“享受雪漠”——“大漠三部曲”新版总序
读后便知,作家雪漠曾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极为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定然会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不一样的启迪,会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一种信心。
8月4日下午五点,著有“大漠三部曲”的西部作家雪漠做客新浪读书名人堂,与网友一起分享他创作经历以及人生感悟。
《大漠三部曲》读后感(二):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大漠祭
雪漠写成这三本书用了20多年,以至于很多读者联想到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更联想到了一些一生只有一部伟大作品的作家,诸如玛格丽特·米切尔、普鲁斯特、勃朗特姐妹等等,不过,一生只有一部作品的作家并不代表他的那一部作品一定十分出色,雪漠在不在其列呢?作为个体我无法评价,让后来的读者形成一个共识吧。
不可否认的是雪漠的这三本书在当今文坛有一定影响力,所以证明了它还是比较优秀的,它的影响力一部分在于它叙述对象,西北农民的生活很少有人写,大家对其了解不多,雪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农民,还原了原滋原味的西北农民生活图景,尤其是语言、生活方式和一些价值观的东西,任何人都不会比雪漠更加熟悉它们,他让读者认识了自己的家乡。他自己说,他写书的过程也正是他修行的20年,他所修来的心境,是常人难以置腹的,他说啥也没修来,只是修来了啥也不想要的心,当真如此,他的心境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相当高了吧。另一个角度,我认为这本书是不够深刻的,他更多的只是描绘农民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就是什么,并没有由此延伸出什么,我认为这是小学生也能完好理解的一本小说,他的艺术手法更多的只是白描,唯一出色的是小说人物的对话比较吸引读者,因为脏话用得很新鲜;与此同时,小说内容比较散,衔接没有做到骨肉相连弦弦相扣,这一点雪漠本人也是认同的,读小说的时候很明显地能看出作者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就围绕那一件事叙述,很少转开话锋继续原先的话题,只有在这一章终结的时候另开一章继续另外的事件,这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倒不能说是不好,只是读者口味不同,有些读者(比如我)就不太习惯。还有一点,除了几个主人公之外,其他配角的性格特点不是很鲜明,毛旦、花球、北柱、白狗等等之间没有太大区别,也许这是作者刻意为之,因为他要展现的是西北人的生活习性,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应该是共性吧。
这群西北农民,身上很多东西值得品味。首先,他们的人生观,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定性为目光短浅,因为他们千百年来的生存条件教会了他们看紧眼前,目光狭隘也是一种自卫技能;他们容易知足,很多时候的小享受被他们视为莫大的享受,经常因为一些吃食就将自己比作神仙,毕竟,生活中要有很多乐趣,将享受定位太高不太容易实现,会将自己的生活变得乏味,所以知足也是为了保持开心;此外,他们嘴巴直、不记仇、一人有难纷纷支援,在我看来,一点小事可能会惹得他们脸红脖子粗,同时不论对谁都开出十分露骨的玩笑,他们纠纷之后也不记仇,见面之后很容易言归“旧好”,对于不是十分喜欢的人,他们在原则上可能依旧是不予苟同,但是遇到事情还是会倾囊相助,在一般情况下也并无芥蒂。当他们接触到上一层的生活后,就让读者品味出其中的无奈了,他们进城后的渺小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闹进市政府时大骂大叫,但在市长的圆滑的应付后无条件信任,这一点很悲哀,但体现了他们的淳朴,闹腾了一辈子也没看出小年轻市长的长袖善舞。
很明显灵官是雪漠的化身,硬性区别是雪漠学成了,现在成为了作家,而灵官考学失败,继续做了农民,这何尝又不是千千万万个挣扎的西北少年的缩影呢?作为书中的知识分子,他在老顺夫妇及邻里甚至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自觉地就高了一点,说不清什么由头,就是喜欢他,可能是他的本性里有一种不屈服的特点吧,并且,他身上比常人多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让人欣喜的曙光,尽管不一定能迎来破晓。小说中隐隐透露出一点有关灵官婚事的苗子,就是小月和灵官很可能成为一对,当然,他们都是知识分子,都是对眼下的处境不甚满足,精神层面上相当契合,仅仅看第一本就能得出这一点结论而已。灵官最后的下落是不确定的,我挺喜欢这种不确定性结尾,它留下的不单单是无尽的想象空间,还留下了老顺家的幻想,留下了这片土地的希望。就此说一说猛子吧,兄弟三人很不像一个娘的,灵官是不服从贫困和自省的化身,猛子则是豪爽少烦恼的形象,他偷情,哗众后只纠结了一小段日子,随后还是以一条好汉的姿态示人,似乎这对他影响不大,哥哥因病去世以后他也只难过了一小段时日,在全家还沉浸在悲伤中时他早已自个儿去寻乐子,这值得批判吗?显然也不值得,这也是一种自卫方式。憨头,傻头傻脑的哥哥,换亲得到了莹儿,当然他配不上莹儿,正如白福配不上兰兰一样,阳痿的他在命运面前使他失去了莹儿(当然莹儿爱上灵官不至于斯),癌症又夺去了他的生命。
莹儿,很会唱花儿,在当地应该算是很好的姑娘,贫困迫使她放弃追求,她嫁给憨头之后除了得不到爱情之外,就连最基本的夫妻之乐也无法体会,她出轨小叔子一方面是传宗接代的打算,另一方面是爱情的苗头迫使她抛开纯洁的身段,灵官呢?更多的是莹儿的美丽温柔吸引了他。莹儿后来爱上灵官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堕落”是情不自禁的,憨头的去世泼醒了他们,灵官出走,莹儿自责。与此相对应的,兰兰的婚姻更加悲哀,白福那么残暴、不上进、嗜赌,没有爱情,更多的是丈夫的打和婆婆的骂,隐忍了那么多年最后因为丈夫的迷信失去了女儿引弟。这两个女人展现的就是悲哀,贫困处境下女性的普遍命运,小说中其他女性角色也是类似的处境。
老顺有时候说话胆气大了点,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比较“怂”,跟家里人比较横,对外人往往是一副良民的姿态。灵官妈,熬成婆的西北女性形象。孟八爷,这里面很重要的人物,睿智的农民形象,他的生存哲学代表了西北农民的生存哲学,喜欢他的读者不在少数。
其他人物就不再一一赘述······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大漠三部曲》读后感(三):《白虎关》的良知和尊严
●古之草
《白虎关》的良知和尊严
《兰州晨报》2009.1.15
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作家应该比普通的人更有良知和尊严,更应该对人类、对世界有一种大悲悯,他的思考和写作应该跳出自身的小环境和小圈子,站在人类的上空,以历史的坐标来衡量。真正的作家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有的智慧,其思想的火炬不但能够照彻当下的时代,更应该穿透时空和地域,成为整个人类的灵魂滋养。
雪漠的《白虎关》(上海文艺出版社)便是这样一部能担当良知和尊严的大书,它有着我们期待的大境界、大格局、大命题,大悲悯。
小说中主人公兰兰有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是一颗追求真理的心。以前的心不属于她,总被外物牵引着,活得很凄惶,很无奈。但她心里有了信仰和灵魂标杆之后,她就有了一个独立、自主、宁静、清醒的世界。通过她一系列灵魂求索的过程,就可以读出作者雪漠独有的人生感悟和智慧。《白虎关》是一部智慧铸就的书,也是一部真诚之作,同样是需要智慧和真诚的心来读的。通过主人公兰兰,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们知道了世上还有另一种活法和另一种向往。
兰兰和莹儿在去往盐池的整个旅程中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厄运,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面上它写的是人与自然的搏斗和抗争,其实又何尝不是两个灵魂的重铸历程呢?小说中多以人物的心理描写为主线,描绘了两颗灵魂的自我蜕化和自我升华的轨迹。莹儿顺从了命运而再次滚落,因为现实的桎梏,也因为信仰或“盼头”的倒塌,她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宿命。兰兰因为心里有了信仰,有了灵魂的依怙,所以经过一系列的抗争之后终于走出了命运的“磨道”,走向了更为宽广、更为光明的未来。她的离婚引发与婆家的抗争,她的选择与父辈的观念产生摩擦,她的灵魂求索又遭到同村人的嫉妒和恶意诽谤。这一切,显示了传统与文明、陈腐与创新、固守与开拓、糟粕与精华之间的磨合和撞击。整部小说就这样在不断地撞击中前进着。
白虎关一挖出金子,村里人宁静的生活就被打乱了,那金灿灿的黄金炙手可热,激发了人类的贪婪天性,良知和尊严也随之丧失。优秀的传统思想与文化在经济大潮中受到挤压和淹没,很多人的心灵被扭曲和异化。
同时,在日益喧嚣的世界里,还有另一群灵魂的守候者和清醒者。他们虽然也时时遭到扼杀和践踏,时时受到排挤和嘲弄,但他们自始至终没有丧失灵魂而坚守着心中的净土。如小说中的猛子被贫穷挤压得连做人的尊严都得不到保障时,他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显示了尊严:哪怕在给“仇人”干活时,他也显出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高贵。书中写到:“他只想做好眼前的事。他是实了心干活的。此刻,唯一能显示他尊严的,只有干活了。他不想磨洋工。”他的行为,正实践了他父亲常说的话:“老天能给,老子就能受。”一个坦然的“受”字体现的,正是那份做人的“尊严”。
同样面对贫穷和困顿,面对众多的诱惑和利益,兰兰和莹儿在盐池打工也体现了人格的魅力。她们不想变坏,也不想昧心。虽然变坏了就有钱,昧了心就能赚来更多的钱,但她们还是没有投机取巧,没有为了一点小实惠而丧失独立、人格和尊严。书中写到:“都说女人变坏就有钱,可一旦真的变坏了,还算‘人’吗?莹儿想,人之所以为人,定然有一道底线。一过了那底线,就算不得人了。”在生存与现实的压力之下,她们用自己的行为维护了自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白虎关》中莹儿和月儿都以自己的生命殉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书中最为令人震撼的地方,正如雪漠在《我的灵魂依怙》中写到的:“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最美的定格,如耶酥之殉难,如佛陀之觉悟,它们是暗夜里的电光,每每划破长夜,警示世人。那耀人眼眸的智慧和爱,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风景。我们敬畏它,向往它,而我们的每一次向往,都会剥去心灵的污垢,焕发一份本有的光明。”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的,正是这种光明,它带给人类灵魂最甘美的滋养。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和喧嚣,那熊熊燃烧的火炬,总是在我们的前方闪亮着。
《白虎关》中也充满了这种智慧的光芒,它如一位智者娓娓道来,令我们如浴阳光,如品甘霖。它带给我们的,更是醍醐灌顶般的清凉。
《大漠三部曲》读后感(四):#大漠三部曲#
#大漠三部曲#莹儿 的出路如何?“出走”的灵官。这些人物又有着怎样象征和寓意?如何走出生存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的“阴影” 虽然困难重重,那一线曙光显得渺茫而又遥不可及,但它毕竟意味着出路的存在,意味着一种可能性,如果沿着光明的方向一直朝前走,莹儿终究能走出命运的轨迹就能迎向“归来”的灵官.
灵官的'出走'!代表了一种希望也象征了一条真正的'路'。希望之路,一条走出愚味,远离苦难的'光明'之路!一条生命超越与灵魂觉醒之路!
莹儿 的出路如何?以及“出走”的灵官。让我不得不叩问一下我自己!我的出路又在哪?我是否有勇气像灵官一样'出走'? 灵官的'出走'!代了一种希望也象征了一条真正的'路'。希望之路,一条走出愚味,远离苦难的'光明'之路!一条生命超越与灵魂觉醒之路!
“出走”的灵官。非是背弃这片生养他的土地,更不是逃避自己苦难的人生。 选择了“出走”的灵官。他坚决的'出走'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只有未秛庸碌与生存环境消解的灵官才拥有这样的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出走”是为了走出禁锢自己灵魂的小天地,融入更广阔的天地融入大世界。才能接受和吸纳更多的文化与营养来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西部每年都有大量的优秀的学子人才走向全国,可真正学成'归来'的有几个?几乎为零。灵官深深意识到要想改变命运和拯救他的父老乡亲,唯有引进先进的文化思想才能做到!也许只有这条路是正确而彻底的。'出走'和'归来'的灵官虽是同一个人,而心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成'归来'灵官也许他的眼光不只是要拯救他西部的父老乡亲,融入大世界的他。'归来的'他此时心中装的已是全人类,全宇宙的亲人。他要将先进先的文化思想传遍全人类,全宇宙。'归来'的灵官发现真正需要'它'的不只是西部人!而是每一个想真正活着的人所急需的。所才他义无反顾/。也许只有他,'归来'后的灵官才能做到!只有这条路是他真正活着的意义!
'莹儿'和'灵官'是你也是我。是每一个不愿再沉睡的我们!深深地祝福'莹儿',也祈愿‘灵官’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大愿!更希望灵官能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感恩雪漠老师!感恩#大漠三部曲#和#灵魂三部曲#这些伟大的作品!感谢'它们'为我们带来的清凉!愉悦与安详!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