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31 04: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10篇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是一本由[英] 丽莎•钱尼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一):不平凡女人

  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还真是不简单的女人,没有家族显赫地位孩提时在家族中被歧视,从无人关注小女孩慢慢长大。受生活所逼,成为妓女,附合在男人身边。

  只是Coco Chanel 不愿过如此的生活!在男人堆里不断寻找着自己出路,寻找着合适自己的男人,最终打出一片新天地

  正由于在显贵的男人身边,各种频繁聚会让她在和许多男人女人交往中,凭借自己的优雅气质,以及良好亲和力,使她结交到不少朋友。而自己的男人又愿意为她购置房屋,让她有自己可以打造衣服场所,凭此也慢慢脱离开男人,拥有独立,拥有了事业

  只是,此前的悲惨生活,让她无法再生育孩子,这也成为她的永远伤痛,直到老年,身边也没有陪伴自己的男人,可以依靠在男人的肩膀休息

  她的一生,周围的男人真多,连艺术家毕加索、达利都先后和她有过短短的恋情。那时的男女婚外恋随处可见家庭成员都能接受婚外情现实。联想起毕加索先后有8个情人夫人,之前一直并不是很了解,现在也终于明白到底是咋回事

  Coco Chanel 的周围,名人也多,不仅仅有艺术家毕加索,还有音乐家作曲家作家时尚界等等,甚至社会名人名流都和她有过交往并成为好友。在第二次大战之后,她也由于亲德的缘故被抓,又凭借她的朋友首相邱吉尔的交涉,很快就被放出。

  在爱情上受困,在事业上却在打拼,其香水故事让读者了解Chanel 5号香水的发展史,以及发展中的波折,只是最终Coco Chanel 还是得到了战斗胜利,并凭此成为其富裕资产基础

  她所设计的衣服,一直被时尚界所关注,被众人追捧。即使在二战短暂公司停业,也出于所爱的事业,而再度复出,并重新又赢得尊重

  不平凡的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二):不为所动 或许因为你不曾拥有

  如果你经过香奈儿的橱窗却不为之所动,或许是因为你还不曾真正拥有。因为不曾拥有,所以不曾真切的了解和领会到香奈儿的魅力所在

  香奈儿的橱窗我也只经过一次,看着奢侈品牌步伐匆匆的赶自己的路,因为遥不可及,觉得自己的消费能力根本不在于此,于是,也仅仅是路过。

  我最爱读的莫非人物传记,《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记录了她的一生,在我的印象大牌设计师必是进高级学府进修,去海外学习参观才能有所成就。现在,我承认自己的肤浅以及自以为是

  印象最深的是香奈儿在罗亚尔庄园生活的那一幕,她从不过分打扮自己,总是非自然朴素,学习任何事物都非常的认真和专注。即便在那样的环境中,她始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那样的年代里,男人和女人不存在平等。香奈儿一直在追求平等和自由,正因为如此,我在她的一生里看到始终如一的是:努力工作。她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智慧经营事业,遇到亚瑟这样优秀男子,香奈儿倾其一生来爱她。

  不再意别人的目光,努力的工作,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里善于发现机会。这是香奈儿,这个不朽的传奇,时尚界的女王

  只有工作永远不会欺骗你,努力是最正确选择。现代的社会,没有什么不会改变。你用毕生来爱的那个人也有不爱你时候,除了眼泪悲伤回忆,还会留给你什么?而工作,只要你一直够勤奋,够努力,回报你的除了金钱还有成就感

  或许,很久我都不会去买一瓶香奈儿5号香水,也不会走进香奈儿的店。很多人说你可以未拥有,但是你不能不了解。或许,是这个道理。但是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的喜欢香奈儿精神而爱上她的服饰?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富有而去选购香奈儿?、

  因为了解,所以更为尊重。如果你路过香奈儿的橱窗而不为所动,或许你还不曾真正拥有,也或许,我还没有拥有的资本。但是她奋斗的一生,努力的一生让人钦佩,让人难忘,让我永远难以忘怀的是亚瑟死去后,她度过了几个悲伤的日子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工作。

  只有很努力你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何时,我看到这句话只是淡淡一笑,如今,带有一丝苦涩,我依然在微笑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三):写一点女性主义

  一个传奇的女人必定雌雄同体,很早看到这个观点,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深的体现

  雌雄同体,有女人的敏感细腻,也有男性果敢坚毅,一个人像一支队伍一样,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调兵遣将,那么,即使事业不成功做人也是成功的。

  一个传奇女人的私密传记,首先来源于她所处的时代,时代造就传奇还是传奇造就时代呢?马大爷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19世纪末的法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洗礼、帝制与共和制交替上演,巴黎公社社员鲜血也已被清扫干净政治变动并没有给下层社会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相反,作为法国正式与文化核心,因为战争的频繁和社会阶层的频繁变动,原本富丽堂皇的巴黎,社会风气更加浮华、躁动。

  而作为一个游手好闲不想负责人爸爸女儿,在经受了那么多的艰难成长之后,一旦抓住向上的绳索,就再也不想过下层的生活了。可可,就是这个这个人。

  作为一个外省人,来到巴黎后,被浮华的社会风气侵染,于是,造就时代的英雄出现了。

  当然,在向上攀爬的过程总是充满各种起伏、在选择中历练人性磨练人性。

  借助男人上位。对一个下层社会的女人,做上流社会的男人的情妇是拜托悲惨命运有效途径。当然,要无视社会的歧视。

  与其平庸的死去,不如在别人平庸无奇的生命里闪闪发光。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呢?

  能绑住男人一时的是美貌,可以换来暂时的荣华,可是那然后呢?

  聪明的人是要靠自己的,有姿色时靠姿色保一时富贵,更重要的还应该是自己的头脑和能力,毕竟,靠山山穷,靠水水尽,唯有靠自己,才无怨无悔

  姿色是上帝赐予女性的礼物,既然存在交易价值不利用就是浪费资源。有需求就有市场供应,而提供市场供应的人为什么要承担道德上的负罪?

  本来,女性在社会上就存在劣势,在那个时代更甚,政治权利被剥夺,在社会分工中还存在严重的歧视,出来工作不做女佣就只能做裁缝,可是,总会反抗既定命运的强人,有智谋,用自己仅存的姿色换取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格,然后按自己的方式定义生活,改造社会。

  从底层社会走出的人,因为经历痛苦太多,所以,更加不喜欢原来的生活方式,而对上层社会的生活原本就没有共鸣,所以一旦条件被允许,改造旧有秩序愿景就更加强烈

  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教育无知的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真是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

  时间从19世纪转到21世纪,社会更加宽容,对女性开放尺度也更大,那么,女性对自己事业的追寻也就更加有力

  在无奈挣扎的女同胞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久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为自己的权利奔走、抗争,更有一些人站在时代的巅峰按照自己的方式指挥世界的运转。那么,你是不是也应该在这个xxxx的社会里do something?

  在无奈中挣扎的女同胞们,你应该学会一个人战斗,一个人像一支队伍一样,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发号施令,按照自己描绘蓝图,在别人平庸无奇的生命里闪闪发光,高兴时还可以调戏一下那些无知的庸人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四):敏锐观察

  封面上写的关于主人公评论:香奈儿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对时代的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我发现我看书,总是带着情绪,昨天下午的时候发的广播内容是:“那些跟我说打算证券,喜欢证券,适合证券的友邻们啊!!!证券真的不是只有股票、只有证券公司、只有客户经理。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你要是只看见这些,你真心只能做这些!!!”里面第一条回复,一下就把我点醒了,“真正热爱证券的人,不等你提醒早就百度过无数次证券相关的东西了。不热爱的人,你提醒了他也不会去查的。”

  于是我带着这种情绪看书,而看到封面上的评价的时候,马上就决定晚上要看这本书,敏锐的观察力,这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而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总能发现身边的机会,在最合适的时候把握住,让自己不断的提高。就像会观察的人,会观察到证券行业无数有上升空间职位。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只知道证券公司、只知道客户经理。

  看书里香奈儿的一生,不是在观察就是在创造,这些积累让她能够有非凡的成就,让她成为优雅的代名词,得到男人的爱慕,更影响几个世纪的女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直到今天,时尚的代名词

  这让我想到了初中的时候,上学路上的一块广告牌上的话: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把这归纳为:观察能决定你看到什么,而你看到的,可以决定你做什么。因为香奈儿善于发现那些有才华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而在于这些艺术家们交往的过程中,她有观察到了时代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她在自己的创造中,把这些时尚的元素融入其中,从而成了那个时代叛逆与进步的代名词。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五):这个一直优雅的女人

  香奈儿的5号香水和小黑裙,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并仍将继续下去,缔造经典和传奇的那个女人,却已优雅地走远了。

  女人的美丽,从来不仅是容颜,那是会随年龄淡去的东西,而优雅却能从逝去的时光里,开出花。

  遇到他,是她的福气;遇到她,是他的运气;可后来他弄丢了她,她失去了他。

  她生来就有艺术家的才智,对时尚和美敏锐,偏偏她还有着那个时代男人才有的商业嗅觉天赋

  是不是得到总要付出代价,最后的最后,我真想问:你这一生如愿了吗?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六):她比烟花寂寞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是她对经典的诠释全世界销量最好的香水是她的NO 5,每个女人衣橱必备的经典装束是她的“小黑裙”。她就是COCO CHANEL,她是一个天才,是时代的创新者,是传奇的缔造者,是男人们眼中的缪斯女神同时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没有安全感,充满矛盾渴望被爱,渴望被呵护的女人,她终身追求的是自由和独立的人格,但是却不曾想到随之而来的是孤独,那种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的无助。看完英国作家钱尼的这本CHANEL传纪,让我尤为感触,甚至可以说是震惊,原来在我眼里这么坚强这么骄傲的COCO竟然有这么脆弱一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在音乐界同样被人誉为天才的大提琴手杜普蕾,外人看到的只是她们如烟花般耀眼的成功,却不曾知晓她们独自面对烟花散去后后漆黑天空孤寂。也许如烟花般绚烂绽放人生是注定要付出寂寞的代价的吧。这就是宿命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七):一条带白边的小黑裙

  很喜欢这传记,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宣扬,宣扬香奈儿的设计理念和时尚艺术风格等等,全书几乎找不到定论性的语句,只是陈述事实和以前的信件,对于模糊不清事件坦然承认。

  所以,还是基本窥见了这位神奇女子波澜壮阔的一生。

  对加布里埃尔的私生活兴趣不大,她和达利和毕加索等等艺术界人士以及政界皇室都有说不清道不明暧昧关系,包括对朋友模特管家等等太过疯狂依赖,都并非不正常。她自己也说过,伟大的人都是雌雄同体的。

  喜欢加布里埃尔执着于工作的那些部分。喜欢她对时尚和风格的品味,喜欢她对女性的解读,喜欢她那么认真的觉得自己的理念是绝对的,最最喜欢她的,是她对时尚的定义和对时尚的包容

  “加布里埃尔自己也佩戴仿制的珠宝,她甚至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将这些仿制珠宝和自己真正的珠宝混在一起,传统意义上仿制就是复制真品,但是加布里埃尔加大号的珠宝则不同,她的珠宝一看就是仿制的。由于她名气很大,所以她的客户都效仿她,即使他们拥有很多宝贵的珠宝,也依旧想拥有加布里埃尔的仿制品。加布里埃尔认为:昂贵的珠宝并不能提高女性气质,如果一个女性看上去很普通,那么她即使戴上那些昂贵的珠宝,依然很普通。珠宝不是为了引起嫉妒,更不是为了令人惊讶。珠宝只是一种装饰,一种娱乐。”

  “加布里埃尔回到法国之后,告诉她的同行们,复制衣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她的同行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还是像原来一样,每一季都要尽量不让自己的理念泄露。加布里埃尔后来说道:能在大街小巷中看到的才是时尚,待在沙龙里的时尚,和化妆舞会一样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真的是非常古板,非常懒惰而且没有想象力,缺乏创造力,总是害怕模仿。时尚越短暂,就越完美,你不能保护已经死去的东西。”

  “加布里埃尔很希望自己设计的服装被复制,所以在1932年,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公爵的庄园里以慈善的名义举办了一场时尚展会,很多参观者都带着自己的裁缝来了,因为这些时尚服装不是用于销售,香奈儿小姐授权,允许这些衣服被复制。”

  以上摘自书,我特别喜欢这些,感觉重新理解了时尚。而香奈儿小姐那么早以前就做到了这些。而且不屈不挠的在遵循。她发怒骂人指责其他设计师的时候,应该不怎么优雅的,但会觉得她是一个很有趣的老太太——当然她从来没觉得自己老过,甚至在70岁的时候还有一颗带有浪漫想法的少女心。大概就是这样,她才能作为一名设计师,创造了那么多经典的作品,活在了一个又一个时代里。

  在读这本传记之前,确实没有想到香奈儿小姐是这样一个优雅到骨子里又脆弱到灵魂里的人,既超乎寻常的强大又害怕寂寞害怕一个人的夜晚,我一直以为这个创造了时装界奇迹的女人会更正常亲和一点的,因为她设计的服装感觉她是一个随和亲近的人,可是甚至都不是这样的,在那么优雅的外表下,居然隐藏着那么多的东西,那种张狂的野心和对成功的渴望,还有她那些根本无法调和的性格上的矛盾,纤细瘦长的身形,强大至极的气场。

  甚至在创造那么多奇迹之后,她还是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工匠,一个服装制造商,不是一个艺术家。

  时尚确实是短暂的,永远会有后来的新理念来替代原有的,但,那些过时的服装又一次被称作是复古之时,或许它们就变成了经典。

  香奈儿小姐很聪明,因为带白边的小黑裙可能确实是永远也不可能被替代。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八):如果你没有爱、没有家,那么就让香奈儿陪你过一生吧

  如果你经过香奈儿的橱窗却不为之所动,或许是因为你还不曾真正拥有。当然,对于很多知晓香奈儿的人而言,这个始终引领时尚前沿的传奇女子如何成为法兰西的代名词,她那激荡着一代代女性追逐时尚梦想的影响力,早已令她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与神话。

  人们只看到香奈儿成功后的光鲜,一定无法想象她如牧羊女般卑微的出身,童年时期早已成为她人生中最不为人知的阶段。香奈儿是个非常实际的人,她刻意去掩盖童年经历带来的伤害,是因为她认为现在和将来更有价值。尽管在香奈儿的情绪或者内心里,依旧留存着过往的点点滴滴,但那些悲惨的经历并没有使她裹足不前。她以固执的骄傲反抗着“没有家,没有爱,没有父母”的童年,最终在多年后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辉煌的一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香奈儿的时装、饰品、化妆品、香水,甚至是香奈儿的发型、言行举止等一直都是女性竞相追随的潮流,“香奈儿”已然成为20世纪时尚女性的代言人。在当时的法国女人中,香奈儿率先穿裤装、剪短发,她使贵妇人们抛弃了貂皮大衣,抛弃了繁复的装饰和鲜艳的色彩,活生生地将贫穷的表象变成了奢华的象征。正如香奈儿自己所言:“女性的身体在礼服、花边、胸衣、内衣和垫料下面汗流不止,是我解放了她们的身体。”

  香奈儿终生未嫁,并始终享受着“香奈儿小姐”的称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改变了全世界女性生活的女人,她的传奇往往与其事业的成功密不可分。事实上,香奈儿鲜为人知的爱情才更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香奈儿与大公德米特里•帕夫洛维奇的关系便是动荡年代的集中体现,与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爱情轰动了一个时代,而她与欧洲最有价值的男人之一亚瑟•卡佩尔的恋情则让她变得富有。正是亚瑟出资为她开了第一家女帽店,才使得香奈儿拥有了今天的辉煌。即便50年后,每当香奈儿提起亚瑟时仍然满怀敬意,是他塑造了香奈儿的人生。正如香奈儿自己所说:“亚瑟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他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兄长,是他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

  香奈儿因亚瑟收获了爱和一切,却无法料想亚瑟的仓促离世。她用一生的思念来追寻无人能取代的爱,也只有通过狂热的工作去挨过那一段难以愈合的孤寂与伤痛。直至香奈儿的产品征服了世界,她也随之跻身社会的最顶层。她曾说:“我喜欢工作,为了它,我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我的爱。工作耗尽了我的毕生精力。”

  作者把香奈儿的故事看成一出哀婉的戏剧,深深沉醉其间。她以与香奈儿深交的众多艺术家为出发点,勾勒出他们之间的绝妙关系,从而更加广泛地阐释了香奈儿和她创造的神话人生。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九):金钱不过是独立的标志而已

  自己都不记得何时知道的香奈儿,知道菱格包、知道5号香水,其实知道的很少,只是知道是奢侈品,但并不知为何。

  偶然看到这本书,还是图书馆,借来了就想着读完吧,结果延续了很长时间才断续的读完。确实,由于翻译的问题,有很多地方有很多让人困惑的地方,但是书本质还是不错的。

  传记,记的都是传奇,书中称香奈儿为加布里埃尔,一个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的女人,追求独立,并成就传奇。

  她成名于一战,沉寂于二战,但最终在二战后复出,以她独有的姿态告诉世人,时尚该是什么样子。她很孤独,虽然书中提到了数个情人、友人,男人、女人,但她仍旧孤独,如她所说,她确实找不到这样一个男人,比她强大,同时还能接受她的强大,无论对当时的男人还是现在的男人来讲,像加布里埃尔这样的女性都很容易孤独终老,即使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社会并没有变的更多。

  或许女性已经更自由更独立,但是不断的强调这些反而更说明着女性所处于的不公平的地位,因为一个男人,从来不需要说他是自由的,他是独立的,这些是他本就应该有的,而到了女性这里,就似乎变成了额外的补足一样。

  加布里埃尔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独立,她也很感性,有过诸多情人,似乎都未反目成仇,都是男人选择了更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而离开,即使他们心里爱着她,但是他们却清楚的知道他们爱不起这样的她。

  加布里埃尔是成功的,她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她凭着自己的喜好资助着有潜力的艺术家,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我想这些人也带给她不少灵感以及理解上的情感支持。

  这本书里不仅仅是讲加布里埃尔的生平,作者讲的是她所经历的时代,每个时代的背景,比较清楚的知道加布里埃尔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社会需要,她的沉寂,也是战争带来的必然结果,70岁高龄复出虽让人惊叹,但没有人怀疑她的精力。

  优雅的人是一生的,而她的独特,带来的影响,至少现在还仍在持续。

  重点不是拥有加布里埃尔所设计的产品,而是要理解她创造这个品牌所代表的含义,简约、释放、自由、独立等等,这些一直都是女性需要的。

  工作一开始,你是为了赚钱,之后开始喜欢工作,觉得工作比金钱更有滋味,最终,金钱不过是独立的标志。

  -----加布里埃尔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十):伟大的人一定是雌雄同体

  这本书的阅读贯穿了我整整一个星期的“在路上”时间,在去工作的路上,在下班后赶赴约会的地铁上,在公交站台候车的间隙中。它一篇篇独立的章节使之不需要非得留出大块时间连续阅读,但这绝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连贯性不好,事实上,章节的分割是按照加布里埃尔(可可香奈儿的名字,扬名一个世纪的香奈儿其实是她的姓)生命中每一个转折点的显现而形成。每读完前一篇,会让人淡淡地舒一口气,不会迫不及待地立马翻开下一篇,但隐隐对加布里埃尔接下来的命运亦会有所期待。这本书的气质,很好地践行了加布里埃尔付诸于香奈儿品牌的气质,香奈儿在上个世纪的崛起,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慢慢地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时而超前,时而迂回,毫无征兆却又那么的合情合理地倾泻,不,是喷薄而出。是简约,亦是细致,是舍弃繁缛,解放女性的身体和思想,甚至把两性关系带入了一种新的可能。

  书名是《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以下简称《私密》),听起来似乎是一部窥探一位传奇女性私生活的香艳情史。其实此书是我第二次阅读有关加布里埃尔的传记了。另一部是《可可香奈儿的传奇生活》(以下简称《传奇》),《传奇》的配图更多,纸张质量也更好。但就内容上来说,我个人更喜欢《私密》的叙述方式。同样是从加布里埃尔的童年身世说起,同样都悉数她的情人情事,不同的是两个版本中对人物的名称的译法不同,《传奇》里称直接香奈儿女士为可可或香奈儿,《私密》中则叫她的名字加布里埃尔。无可厚非,熟悉“可可香奈儿”的人远远多于“加布里埃尔”,即便是对她本人无所知的也一定听过香奈儿的品牌。而《私密》中叙述为加布里埃尔,我觉得如此更为贴近主人公原本的状态,因为这是她的名字而非姓氏。

  暂且忘掉《传奇》回到《私密》这本书。表面上看,这是从加布里埃尔的情人和情史的角度来写,其实恰是以此作为一个关切点来展开加布里埃尔一生跌宕起伏的篇章。从加布里埃尔童年、少女时期到她的鼎盛的中青年时代,再到暮年,每个阶段所遇到的男性和与之展开的关系都能够很好的交代出她在彼时彼刻的状态,能力,社交圈子,艺术作为。从而又从她——香奈儿女士和她所代表的时尚理念在那个时代下的影响力的渐长,道出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中期整个法国乃至欧洲大陆的历史格局的变化。文化、艺术、政治、阶级矛盾、人们心中的秉持与割弃,无一不透过“时尚”这一看似微茫的冰山一角式的万花筒呈现出来。于是,加布里埃尔和她的情人们,以及他们之间千回百转的故事们变成了这个大历史画卷下指引性的标志,透过读懂她,读懂他们,便能觊觎历史,读懂人性。

  回到该篇评论的题目“伟大的人一定是雌雄同体”——这是本书后半部其中一个章节的名字,亦是我认为能究其所有去定义加布里埃尔的话语,甚至若有可能,将它刻在她的墓碑上作为墓志铭都是合适的。整部作品,除了充满丰富的细节、史实重现,还援引了许多历史参与者的直接评论,以及加布里埃尔本人的原话,使得其对读者的带入感极强,有时仿佛在与加布里埃尔本人亲自交谈,即便在那个过程中感觉仅像是望到了她的背影。

  谈到在她生命中留下过或重或轻痕迹的男性们,从巴勒松,到亚瑟,从资产阶级贵族到艺术家,到流亡欧洲的俄国大公,再到法德战争时期的德国间谍,甚至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人说,她唯一爱的只有亚瑟,因为“加布里埃尔永远都不会忘记亚瑟在自己生命转变中所起到的作用。”因为似乎在爱她的人们里,只有他最懂得她,进而懂得该怎么去爱她,“也只有他会说出这番话:‘因为你自尊心强,所以会感到痛苦。’”确实就是这句话,被他道出了加布里埃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驱动力。当加布里埃尔第一次从帽子店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后,她骄傲地告诉亚瑟,她不再需要一个担保人了,而且他也可以抽出他的所有股份。他十分悲伤地回答“我本打算给你一个供你消遣的玩物,没想到却给了你自由。”是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加布里埃尔的成就(亦可以说是自由)是亚瑟给予的,甚至是所有她的情人们给予的。

  但我想说的是,或许他或他们的存在和出现给了加布里埃尔增添了成功的可能性,但他们之中任何一位都不是那个决定因素,因为真正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布里埃尔本人。他们(亚瑟,还有加布里埃尔其他的情人们)只是在某个时刻恰好的出现,用他们自身和他们与她的关系告诉给了她——她是谁,让她慢慢地发现了自我,是他们塑造了她,不,只是唤醒了她。她本人,她过去所有的经历,包括童年时代的,在修道院的幼女时期,她与父亲的关系,与她结交的朋友,男人、女人,艺术家、商人,贵族、间谍、首相……所有的一切,是她自身不可抵挡的坚强和倔强把那些所有的人事卷在了她的周身,参半着那个时代作背景,和她心里总有的一股不可磨灭的欲望驱使着她踏风火而行,使得她在动荡和起伏中,一次次破茧重生。

  加布里埃尔绝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她天真又世故,她精明又盲目,她善于社交又胆怯羞涩,她承认“胆怯的人总是话很多,因为他们忍受不了交际场合的沉默。我时刻准备着说出一些白痴的话来填补这种沉默。”加布里埃尔尽管在性格上很强势,但是一直不缺乏女人味,她在关系里脆弱又敏感,但却总是处于上风。她沉迷于自己主宰生活的能力,同时享受着她那个时代女性可能从未考虑过的自治,却又一直寄希望于能找到终其一生“不会将她抛弃”的爱人。

  本书最直接的用意在我看来是为香奈儿这一品牌正名,它昂贵,它是奢侈品,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它的意义就是橱窗里精美的摆设效果。在我看来,它的昂贵或许是有道理的,它的奢侈属性在于它鉴证并传承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史。至少在时尚史上。尽管加布里埃尔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工匠、一个服装制造商,不是一个艺术家,甚至曾宣称:“时尚不应该‘和诗歌、文学’放在一起讨论,一件衣服既不是悲剧也不是一幅画,时尚只是一种‘迷人而短暂的创作,不是永存的艺术品’。”

  没错,但时尚也不仅存在于衣服中,时尚是流动的,随风飘荡,你能感觉到它,能够呼吸到它,它在空中,在高速路上,它无处不在,但是时尚必须和理念、风俗习惯还有活动联系起来……加布里埃尔的作为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她对时代有着超敏锐的直觉,因为她总是密切关注着时代的特征。“时尚不是艺术,而是一份工作。”这是加布里埃尔对于时尚朴素和谦逊的理解,但就是这份“迷人而短暂的创作”却成为了经久不衰的代表,它的流行度,认知度,接受度甚至远高于同时代许多艺术品。

  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生活的实质就是不断变化,如果反对这些变化,就是反对生活本身”,加布里埃尔的经历简直就是这句话的夸张表现。而加布里埃尔却反对这样的观点,认为是自己选择变化作为生活常态,她还说:“唯一让我恐惧的东西就是无聊。”瞧,多么自主的女性。

  她确实不能舍弃变化,舍弃变化意味着丢弃梦想。而“她不能丢弃梦想,为的就是面对现实。”永远面对现实,这样的理念既不浪漫也不轻松,而不论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还是在本世纪初的东方(中国),人们似乎可以无节操地随时丢弃旧有的,过时的,父辈的东西,去拥抱全新的,时髦的,超前的玩意。时尚永远在变,不变的唯有时尚这个行为本身,尤其是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如此虚幻又如此实际的梦想时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可可•香奈儿的私密生活》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