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安息日的真谛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31 04: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安息日的真谛读后感10篇

  《安息日的真谛》是一本由[美]A. J. 赫舍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8.00,页数:17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安息日的真谛》读后感(一):安息日:时间为圣,空间为俗

  左根永

  圣经《传道书》哀叹人生的虚无:“万事都令人厌倦,人说,说不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必再作;日光下并无新事”(传道书 1:8-9)。这反映人类人生意义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使人无法知道将去向何方。他们往往将人生定格在“时间流失”,“年华易逝”上面,而不去反思世界为什么这样,这其中有什么深意?赫舍尔的《安息日的真谛》为此提供了答案,他引领我们认识设计“安息日”的巧妙、时间和空间与人生意义的关联

  圣经《创世记》记载神第一日创造光,同时有了早晨和晚上,也就是有了时间。然后在第二至六日创造空间(天、地和植物、星体、动物、人类),神看这一切为善。最后一日,“神赐福第七日,把它分别为圣,因为在这一日时,神停了他一切所创造的工,歇息了”(创世记 2:3)。上帝设计“安息日”的这种思路,赫舍尔总结为“时间是创世的历程,空间之物是创世的结果”(第131页),“创造是上帝的语言,时间是上帝的诗歌,空间之物则是歌中的音符。每当我们圣化时间,便是与祂共同唱和”(第133页),上帝交给人的任务就是征服空间和圣化时间,因为上帝“六日中所创造出来的事物,祂视之为善;对第七日,祂则使之为圣”(第103页)。

  赫舍尔说安息日即光,“安息日所赋予世人的,乃是真实、几乎可以察觉得到的事物,宛若是道光,在人里面照耀,并从人的面容散发出去”(第117页)。正如神以言创世,以光开启时间,“创世第一日的光,是种可以使人一眼纵览世界直到地极的光”,这种光“以某种方式在第七日安憩于圣人及有义行的人身上”(第119页),这种光就是圣灵。可见,“安息日就是化身为时间的灵”(第104页)。

  其实,整部圣经,就是从“安息日”、人的圣化走向空间的圣化。神在创世之初圣化安息日,然后随着亚当、亚伯拉罕、雅各、约瑟这样的路径圣化人,但是从来不轻易把某一块土地定为圣地。大卫王想给上帝建圣殿,神让大卫将此殊荣让给了儿子所罗门。圣殿建起来后,耶路撒冷成为了圣地。

  可见,神的本意不是让人只顾着“征服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借助空间的征服,引导人“圣化时间”。因为,在创世确定的前六日人类利欲熏心、忙着征服,这容易失去本心、自我,通过第七日洗涤灵魂,才可以重归于圣。就像十诫在第一诫中警告世人“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也就是唯有信神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然后,在第四诫专门教导世人要“守安息日”,可见安息日的重要性;最后神在第十诫连用两个“不可贪恋”,提醒人要学会“如何与人共处却不受制于人,如何与物共存却不为物所困”(第120页),从而通过“安息日”培养“不可贪恋空间之事物,务要贪恋时间之事物”的生活观(第122页),从而达到真正的“心即天堂”的内在自由

  但是人类往往为生存空间中的利益情色世俗所捆绑,而无法得解脱,而被带着往前飞奔。而当年老力衰时,就感叹“年华易逝”,“世间繁华皆为虚无”。这就好比人坐在火车上,他看到窗外的风景在飞速运动,就错以为是风景在动。而实际上风景就和时间一样,从来没有动过,而只是空间所变,而人心为这种变所俘虏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像禅宗放空内心一样,放下人世间物的束缚,用内心直面时间,理解时间的神性、整体性、永恒性和共性。其一,神性,时间产生于创世之初,外在于人,与神同在。其二,整体性,人所观察到的空间是局部的、个别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但是人对时间的感觉永远是整体的。其三,时间是永恒的,空间可朽,但是时间不朽。也就是在灵的世界中,时间无所谓长短,“一秒钟与一世纪并无差异,一小时与一世代也没有分别”,“美好的一小时,或许有着仿如一生之久的价值;归回上帝的那一瞬间,或可恢复那些远离祂的失丧岁月”(第129页)。这有点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因为天上的一日是灵的时间中的一日,但是地上的一年却俗世空间的一年。这也印证了《六祖坛经》中慧能“不识一字,直了成佛”的故事。其四,时间是所有人的共性,无论你在世俗社会多么牛逼,也无法为自己每天多增加一个小时,最终也将面临死亡。

  总之,这本书教给了我们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时间与神同在,征服空间的过程神通过日常司空见惯神迹启发世人,明了生命”的意义,摆脱世间万物的束缚。最终,通过在圣化时间安息日的洗涤,悟到“死亡”的意义——“自己全然献给神”。

  赫舍尔.安息日的真谛.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安息日的真谛》读后感(二):安息日

  安息日:一个华裔以色列导游的故事

  安息日是以色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在以色列犹太人,是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为安息日。

  在以色列旅游时,陪伴我们的导游是一个漂亮而更有气质的中年女性。早年自北京嫁到这里,她跟我们述说安息日的风俗就毫无障碍了:原来犹太人的安息日真是安息――周六的饭菜早一天必须做好,因为安息日不可动火。更不能工作,连写字都是禁止的,这时我想起了中国小孩漫无休止的家庭作业,他们如听到有这样的规矩肯定会狂欢吧。甚至不能带钱、驾车和揿电源开关。不过,还是她讲的故事让我们记忆深刻。允许我来简单复述一下吧:

  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已经进入安息日时间,正当她带团后回家准备休息时,邻居来敲门了,想请她去他们家帮点忙。她累得要命,说:“今天我实在累了。有什么事是否明天再说?”她的以色列老公却说:都是邻居,这样回绝人家也不太合适。还是去一下,看看情况?她只能答应了。

  打起精神,进了邻居家门。邻居也没说什么,只请她坐下。坐下后仍没说什么。她只能开言问:到底有什么事,请直说,能帮上的自然尽力帮。邻居仍然没说什么,只让她先喝点饮料,饮料在冰箱里。

  她立起身,打开冰箱,自己倒了一杯饮料。看这饮料,并非手工自制,仅是商店里买来的玩意,心想定不是叫她特意来喝它的。于是,回到座上,边喝边动问:究竟有何事需要帮忙。

  邻居仍然不吭声。等她喝完杯中饮料,然后说:也没什么。你再喝一杯?

  她毫无办法,重新满上一杯,再行劝导邻居:中国有古语远亲不如近邻。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忙,请直说,能做的一定做,力所不能及的也会说清原因。请大胆吩咐。今天真的工作太累了,所以请有话直说。

  邻居仍然沉默。等她喝完后,又说:你再喝一杯?

  她这时有点醒悟过来:看来问题出在饮料上了。于是,她先在冰箱前开始观察,才发现冰箱门边上放着一张小凳子,上面摆着两样东西剪刀胶布。她重新打开冰箱,冰箱里的照明灯亮了。此刻她恍然大悟,操起剪刀,剪下一小块胶布,完成了工作。

  等她回到座位上,邻居满意地看着她,说:“谢谢你。”

  她倒是又好气又好笑,说:“这么点你不能做而我能做的小事,你为什么一开头不直说呢?”

  邻居说:“安息日也不能请求人家干活。”

  谜底在这里可以揭开了:我们都知道,任何冰箱打开时,里面的照明灯都会亮起来。而这位邻居只是请她用胶布将照明灯的开关固定住,使它在冰箱打开时不会亮。因为安息日可以开冰箱,但不能开电灯,所以只能请从中国来的邻居帮忙。更关键的是,他还不能请求对方干这事。我在想:如果女导游悟不出来,那晚岂不要出现“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经典场景

  中国同胞听完这个故事,个个大笑不已。在中国,哪还能成什么问题?举手之劳,且根本无人看见,想怎么弄怎么弄!当然在片刻之后,大家也领会到了以色列人的虔诚与坚执。

  其实,别说中国人一天到晚知道干活赚钱,古代也有类似的休息制度。我读《史记•日者列传》,见宋忠与贾谊“同日俱出洗沐”。“洗沐”,就是秦汉时官员的休息日,五日一次,字面上是用来洗头和沐浴,其实就是休息天。只是我们的休息日只是休息,而且仅仅针对官员,底层百姓哪有休息的时候?而犹太人的安息日则隐藏了许多奥秘,它既是对所有人休息的强制保证,也提供了一个由现实社会退隐到神圣空间的时机。有意者可读读赫舍尔的《安息日的真谛》吧,他说:

  “安息日的意义在于欢庆时间,而非空间。”“到了安息日,我们试着让自己与时间中的圣洁有所共鸣。”

  《安息日的真谛》读后感(三):简述

  凑单买的书,感觉被豆瓣评分误导了。语言确实优美,但是刨去这些华丽修辞还能剩下些什么呢?作者女儿写的附录“父亲的安息日”倒是有些烟火气,看看这个其实更好明白作者在正文里文绉绉一套要说的究竟是啥……

  虽然也不乏灵光闪现富有启发性的句子总体上当文学书看看就好了。

  不过既然读完了,还是简单捋一捋结构,要不然对不住花出去的时间啊(尽管已经沉没)……

  前言&Part 1

  作者从科技文明特点说起,指出犹太教与这种“空间取向”的心智的根本不同:犹太教是时间的宗教,以时间的圣化为目标。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呢?《圣经》中最先被分别为圣的,不是受造之物,而是一个日子:安息日。安息日的神圣性彻底独立于我们的空间世界之外,安息日的意义在于欢庆时间,而非空间。

  “在这日子,我们被呼召去分享那时间中的永恒事物,被呼召从创世的结果转而关注创世的奥秘,从受造的世界转而关注对世界的创造行动。”P17

  与一般人以为的不同,安息日并不是为了工作而休息,而是为了享受安息本身;进一步说,工作日视为安息日而设,而非相反。安息本身就是创造性的,而不是一个消极概念。“安息日之爱”,是对一个日子的爱,对以时间形式出现的灵的爱。

  “安息日是要我们收集时间,而非挥霍时间。劳动而无尊严,此乃痛苦之因;休息而无灵性,则是堕落之源。”P29

  如此,如何看待劳作呢?

  “犹太人的信仰并非抽离此世,而是蕴于此世之内超乎此世之上。这信仰并不拒绝文明,而是胜过它。”P41

  “劳动是个祝福劳苦却是人类的不幸。”

  “要解决人类最棘手的问题,并非放弃科技文明,而是坚持在某种程度上不受其影响。”P43

  art 2

  从安息日的两个面向(神与世界),讲到我们对待安息应有的态度

  “安息日不是一种法律制度、心智状态行为模式,而是灵在世上的历程。”

  “安息日既是王后,也是新娘。”因此,我们既要承认它的权柄——禁戒那不可为之事,全然安息;又要带着欢喜的心迎接它的到来,享受它的圣洁。

  art 3&跋

  安息日:永恒与圣洁

  最后一部分实在是没什么逻辑可言了,不过既然本书以语言见长,不如来欣赏几段原文摘录吧——

  “在时间之域中,生命的目标不是拥有,而是存在;不是占有,而是施予;不是控制,而是分享;不是征服,而是和谐共处。”P7

  “灵性生活的更高目标,不在于积存大量信息,而在于面对神圣时刻。……真正能在灵魂里留下痕迹的,并非行动所经过场所,而是某个带来洞察的时刻。这洞察的时刻是个机会,能带领我们超越物理时间的限制。一旦我们无法感受到时间中这种永恒的荣美,灵性生活就开始腐化了。”P11

  永恒的滋味,如何体验时间中的永生。……因此,来世不只是身后之事,在灵魂离开肉体之后才见其端倪。来世的本质,即是安息日之永恒;时间中的第七日,即是永恒的样本。”P103

  “犹太传统虽然没有为我们提供永恒概念的定义,但这传统告诉我们如何体验“没有什么是比甘于臣服自己鄙陋习性更难克服的了。世人必须勇敢、坚持而沉着地为内在的自由而奋斗。内在的自由取决于不受物所辖制,正如不为人所辖制一般。许多人拥有高度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但只有很少的人足可不役于物。这一直是我们的问题——如何与人共处而不受制于人,如何与物共存却不为物所困。”P120

  我们便领会到,时间才是永不消逝的,事实本是空间世界在时间的无限扩展中滚动……物在时间中朽坏,时间自身则不改变。我们不该说时间流逝,而应说空间流经时间。不是时间逝去,而是肉身在时间中逝去。暂时性是这空间世界的属性,是空间之物的属性。至于那超越空间的时间,却超越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划分。P128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安息日的真谛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