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果这是宋史10》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27 05: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果这是宋史10》读后感10篇

  《如果这是宋史10》是一本由高天流云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这是宋史10》读后感(一):盛极必衰——这才是宋朝

  一套书断断续续的出了五年,而我也断断续续的跟了五年,一幅完整的大宋王朝画面就这样呈现在眼前,如果非要总结一下这个朝代,那么就是这个朝代的兴衰都反映出了中国古老哲学文化——盛极必衰。

  首先有宋一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汉民族统一中国以来最为强盛的,当时中国的GDP占到了世界的八成甚至九成,即便是与辽国与金国都曾经签订过各种赔款条约,即便是要同时与辽金西夏等多个国家开战,依然掩盖不住整个名族的华贵之气,从那幅传世清明上河图中就可见一斑。至于文化,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中典型代表,如果说唐诗中还包含着许多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话,那么宋词中则更能体现出经济的发展所带动的文化的发展,因为生活富足了,所以人们才能更有闲情逸致来填写这几短几长的文字。但是如此强盛的经济和文化也导致了人们过于容易满足,才几次被北方的民族打的体无完肤,甚至就连百余年中甚为奇葩的党项人也奈何不得。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导致了整个汉民族的文化的第一次断档,才有了某岛国民族提出的“崖山之后,已无中国”的结论。这并不是中华民族真的失落了,而是在一种盛极而衰状态下对于自己民族的本性的清理和保护,只是更多的人没有想到的是由盛转衰的状态会来的如此之快,但这就是历史规律,不因为你是赵匡胤或者是你有岳飞就发生转移的。

  其次就是赵匡胤和赵普订立的重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此二赵可谓是宋朝时期最有能力的帝相组合,纵观宋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只有神宗与王安石的组合可以与之勉强相比,但也是谋略有余而霸气不足。所以我就一直没有想通为何这对黄金搭档会制定出如此昏庸的一个政策。正是这个政策是赵宋王朝自毁长城,无论是抗辽的杨业,永恒的西军,抗金的中兴四将还是抵抗蒙古入侵的最后几员大将,都没有得到与他们的功绩匹配报酬。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朝中的文官的节制。文气太盛,就注定了是要被动挨打的,就算你有钱,也填不满人类欲望这个无底洞。

  盛极的经济和文气,毁了整个宋朝,也断送了汉民族一些最光荣传统,造成了汉文化的断代。

  再来说说这套书,因为持续的时间有些长了,所以开始细节已经有些模糊了,只是感觉书中的线索人物都有些混乱复杂,缺乏一条很明晰的线索,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宋朝始终与其他几个少数民族王朝并存而导致了不可能割裂他们。

  在书中作者为一些人和事进行了正名,也深入分析了许多事件,如果作为宋史的一部入门级读物的话,这本书基本满足了像我这种人的需求

  《如果这是宋史10》读后感(二):自可攻玉,何必借以他山之石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时,我是满怀期待的。与明朝不同,宋这个朝代使人充满遐想。换句话说,是一个不那么老实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半个乱世。但同时又充满了这个朝代独有的浪漫。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单论对于朝代的喜好,我个人其实是更加偏爱宋朝的。所以在期许上,除了《明朝那些事》不相伯仲的文笔之外。我甚至觉得因为这套书描写的是一个很有点传奇色彩的朝代,在内容上应该比《明朝那些事》更上一层楼

  然而事与愿违,这本是我暑假第一想看的书,也开了好几次头,结果看到中间都看不下去。同是官斗,但在当年明月笔下,即使是嘉靖时期那样黑暗日子,也有杨继盛,夏言等人的举止使人感到浩气凌然。于东阳,王阳明等则更是跃然纸上。《如果这是宋史》中的官斗,却让人看了着实觉得憋屈窝火,那生硬的,极其不自然的“明月体”更是使我急火攻心。一直撑到最想看的岳飞,文天祥,虽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读完后却感觉走马观花,没有留下多大的印象。秦桧篇则更是杂乱无章,其与赵构之间的关系交代模棱两可,让人又是着急又是担心,却偏偏毫无办法。而且范文正公作为官场的一股清流,在此书中居然被寥寥数句带过。每次读到一半总是不由得放下书,再提起时,兴致一次不如一次。仁宗往后,实在找不到理由逼自己继续往下读,于是草草作罢。想起未翻开前的满怀期待,真的让我有种讽刺的感觉。

  宋史之所以令人着迷,不是因为版图有多分裂,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多么高明。若是讲这些,春秋战国定胜之百倍不止。更加不是因为少数民族乱华的烧杀掳掠,那些让人记下的,从来都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豪情。“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绝,以及先忧天下之忧,后乐天下之乐的叹息。越是在一个黑暗的时代,越是一个充满裂痕的时代,从裂缝中透出的光彩便会越发绚丽夺目。而《如果这是宋史》除了开国卷外,宋史其余的部分几乎一片漆黑,岳飞等人本应在黑夜中如同皓月般令人振奋,却被写成了腐草中潜藏的荧光,让读者慢慢积攒起来的庞大期待一点一点地落空,这种虎头蛇尾的感觉,甚至给本来愉悦的假期徒增了不少烦恼

  高天流云在写作方式上采用了网上所说的“明月体”,但他对此的驾驭能力显然不如当年明月本人,让先看了《明朝那些事》的人有一种微妙诡异感,3卷后期笔风渐渐的从这一大块影子中挣脱出来。虽说丧失了趣味性,却也有棱有角逻辑分明。就在慢慢想要继续往下读的时候,又刻意将自己拉回阴影之中,导致整个仁宗时期成为一个四不像。作为一个个人风格如此强烈小说写手,这样又是何必呢?耗时七年的一部大作,查阅了大量史料,下了无数功夫。可谓是字字珠玑呕心沥血。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别人的方式去串成项链?结果却少了历史本应拥有宏观之美,环环相扣;多了不称心杂乱无章,事与愿违。强烈的印象没能留下,反而比《资治通鉴》还让人看了烦躁。用自己本就已经成熟的风格,怎么就会觉得不如别人呢?如果写一篇历史科普类文章如此看重销量利润之类,不如再写一篇长篇小说。还少了让读者误以为自降身价尴尬

  历史新人若是想要对宋史有些了解的话,那么流云的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若是已经了解了宋史概况,只为了对于“明月体”这种写法抱有期待而去追书的朋友。那么说实在的,对于宋史而言,确实还有很多其他更好的选择

  《如果这是宋史10》读后感(三):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做,现在都还没有定论。不过这对岳飞本人的历史评价却无任何影响。跌跌撞撞的看完宋史,这个朝代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福是祸,百家之言,何足挂齿。历史无法绕开人性理学也无法灭人欲。南宋的悲哀,在于从此之后汉人再也无法挺直自己的腰杆,奴性的种子一旦种下,想要拔除就变得很难。

  岳飞被害时三十九岁,岳云二十三岁。赵构应该是历朝历代中最窝囊的开国之君了,为了得侵略者的施舍,而杀害自己最强力的将军。不知道该做何评论,秦桧和赵构,这“夫妻俩”谁也脱不了干系。

  好在最后,文天祥为其留下了一抹浩然正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

  依然是说的好听,正气十足,过程和结果却总是让人大跌眼镜。我们追忆它的繁华和美丽,痛惜痛恨它的软弱糊涂。恨其不争,怒其不争,却又无可奈何

  尚武而又擅战,才是我辈应有的骄傲

  《如果这是宋史10》读后感(四):三百余年两宋风云

  最早是因为喜欢当年明月的白话史书《明朝那些事儿》,喜欢上了这种轻松幽默的历史叙述方式。看完明月的书之后就找到了高天流云的《如果这是宋史》这部书。

  开了好几次头,断断续续地,都没有看完。

  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迷茫困顿中,重新从头开读这部书。利用三个多月的空余时间,终于完整看完了流云耗时7年写完的这部书。全书看罢,掩卷长思,思潮翻滚,难以平静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是两汉以降国祚最绵长的汉人正朔朝代,也是国土分裂面积最小的的正朔朝代。且不说宋室南渡之后偏安一隅,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国家,而且全盛时期的北宋也没能实现对北方的完整统一。

  两宋是所有正朔朝代里内外环境最不稳定的一个朝代,虽然是从混战的五代十国里独树一帜建立霸业,但从立国之处都没有彻底扫平周边外族的障碍,辽、西夏、金、蒙古,外族威胁时时处处不在,所处外围环境局势之复杂,历朝历代难有出其右者。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朝代。一千年前的东京汴梁城成为世界上经济最繁华的都城,流传后世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适时描绘了那种烈火烹油的繁华。宋朝崇文抑武,被称为“文人天堂出现了一大批在历史长河中灿若星辰的名臣文士,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司马光、程颐、程颢、朱熹、陆游、辛弃疾……

  宋朝让汉人第一次被外族全面入侵和占领,首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事实。金灭北宋,掳走徽、钦二帝及“靖康之耻”的印记一千多年来深深地刻进每个国人的灵魂血液,不断反思;南宋王朝更是被蒙古大军灭亡,最后一任皇帝更是被大臣陆秀夫抱着跳海殉国,一代忠烈文天祥更是体现了一代传统士大夫节气和堂堂正气,文天祥之后,再无文天祥……

  ……

  纵观看来,作者应该是以时间为主线,以白话文编年体的形式洋洋洒洒三百万言,记录了两宋三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同时还兼顾叙述了宋辽、宋与西夏、辽与西夏、宋金、辽金、蒙古与辽、蒙古与金、蒙古与南宋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能是人物、时间再过杂乱,整部书给人总体感觉太过杂乱。很多人物都是泛泛而过,不够鲜明突出,即使是重点写到的岳飞等人物,通篇下来,也没有给人深刻的印象。似乎只是把多部历史人物、事件融合一下翻译成白话文的历史书籍。在我看来,功力不及当年明月。此外,写到南宋以后,作者的笔触就开始急躁仓促收尾。

  总体来看,流云的这部《如果这是宋史》值得一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果这是宋史10》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