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花帖》是一本由心岱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花帖》读后感(一):书边卉木——读心岱散文集《闲花帖》
书边卉木
——读心岱散文集《闲花帖》
前些年,有一段时间十分向往成都的闲居生活。没去过成都,也不知“闲居”的印象从何而来。去生活,也终究只是想想,没去成成都,却在毕业后到了同为“新天府”之地的伊犁,一晃就六七年。
终究还是有一份情结在此,所以遇到写成都的书,总是想翻翻。无论是朋友朱晓剑的《闲言碎语》,还是现在正在读的心岱散文集《闲花帖》,都是带着一丝向往在读,虽不能至,通过文字而神往之。
《闲花帖》是一种植物书,具体点说是卉木书,所写均是花卉草木,兼及日常饮食,也都由卉木引发而得的感触。文字或长或短,所记日常生活行云流水,亦如日记般记录得详略得当,主题却只有一个:花花草草,或相识,或相知,于是就有了寻花、拍花、识花、种花等。如果书中所写,仅仅只是花花草草,也会引起我这样的乡野村夫的阅读兴趣,更让人有读下去想法的是,每篇几乎都会写到书,书边书事,和卉木有关,我称之为书边卉木。
在心岱的笔下,周作人、汪曾祺是必提的,差不多算是每文必点到,无“周、汪”不成文,其他的还有废名、徳富芦花、清少纳言、鲁迅、李渔、车前子……无一不是我感兴趣、一读再读的作家。所以在看书时,越往后越有同道之感,只是也常常惭愧,那些书我也差不多都读过,却没有心岱看得那般细致,用时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也因为如此,看《闲花帖》时,常有抛此书来重温前面提到的作家作品。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一切都等看完《闲花帖》再重头读吧。
除了写到的书,心岱笔下的植物也常常都引起不少思绪。一篇《菖蒲的气味》就能勾起乡思,因为菖蒲是老家门前水塘最常见之物了,在新疆十年却未曾见过,但从书里看到文字、图片时,“能不忆江南”?除了菖蒲外,还应该包括栀子花、荷叶、荷花……
书里的许多植物,我也曾写过,比如金银花、芍药、玉兰等,风格当然完全不同。心岱是就花谈花,我只是借着花之酒杯,浇自己块垒,所言均是他物。文字上,我自是稍逊一筹。
去年今日,我刚下了到北京的火车,住进了位于芍药居的鲁迅文学院515室,开始了两个月的逍遥自在生活。俩月里,见到了玉兰花开花落,更是第一次见到了芍药。如今看来,鲁院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满是回忆,其中的玉兰、芍药、迎春花更是搭载了多少同学之谊。时隔整整一年,无意中看到心岱所著书里的芍药、广玉兰、迎春花,真是读了再读,每读一次,心思早已飞到了几千里之外。此为读《闲花帖》意外所获。
成都像心岱这样爱花爱草的人,大概不在少数。我遇见的就还有作家阿来。有一年,阿来随中国作协采风团来伊犁采风,我恰好是伊犁本地的随行记者跟随了三天,总算见识到阿来之爱花、爱拍花。翻当年的采访日记,就有记录:……就在毡房里载歌载舞,其乐融融的时候,此次采访团团长、作家阿来早已拿着他的宝贝相机在毡房外拍起来周围的野花。看他拍照的认真,可以想象他写起小说时候的摸样,难怪他小说的语言那么华丽,而他本人却是言语不多,即使说那么几句,也是言简意赅,然后就不说了。为了拍一朵野花,他可以花费十多分钟的时间,把花朵周围的杂草给抚平而不至于挡住他的镜头,一个角度有一个角度,一个动作有一个动作,这些野花多么幸运啊,能得到阿来如此眷顾。
心岱拍花时,大概也是差不多。但她往往是一笔带过,让人错过了许多精彩的过程。可能也正是她刻意追求的。书边卉木,文气逼人;卉木之书,闲淡,余味十足。
(《闲花帖》,心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定价:35.00元)
2014-2-27晚,七十七团
《闲花帖》读后感(二):书边卉木
书边卉木
——读心岱散文集《闲花帖》
前些年,有一段时间十分向往成都的闲居生活。没去过成都,也不知“闲居”的印象从何而来。去生活,也终究只是想想,没去成成都,却在毕业后到了同为“新天府”之地的伊犁,一晃就六七年。
终究还是有一份情结在此,所以遇到写成都的书,总是想翻翻。无论是朋友朱晓剑的《闲言碎语》,还是现在正在读的心岱散文集《闲花帖》,都是带着一丝向往在读,虽不能至,通过文字而神往之。
《闲花帖》是一种植物书,具体点说是卉木书,所写均是花卉草木,兼及日常饮食,也都由卉木引发而得的感触。文字或长或短,所记日常生活行云流水,亦如日记般记录得详略得当,主题却只有一个:花花草草,或相识,或相知,于是就有了寻花、拍花、识花、种花等。如果书中所写,仅仅只是花花草草,也会引起我这样的乡野村夫的阅读兴趣,更让人有读下去想法的是,每篇几乎都会写到书,书边书事,和卉木有关,我称之为书边卉木。
在心岱的笔下,周作人、汪曾祺是必提的,差不多算是每文必点到,无“周、汪”不成文,其他的还有废名、徳富芦花、清少纳言、鲁迅、李渔、车前子……无一不是我感兴趣、一读再读的作家。所以在看书时,越往后越有同道之感,只是也常常惭愧,那些书我也差不多都读过,却没有心岱看得那般细致,用时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也因为如此,看《闲花帖》时,常有抛此书来重温前面提到的作家作品。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一切都等看完《闲花帖》再重头读吧。
除了写到的书,心岱笔下的植物也常常都引起不少思绪。一篇《菖蒲的气味》就能勾起乡思,因为菖蒲是老家门前水塘最常见之物了,在新疆十年却未曾见过,但从书里看到文字、图片时,“能不忆江南”?除了菖蒲外,还应该包括栀子花、荷叶、荷花……
书里的许多植物,我也曾写过,比如金银花、芍药、玉兰等,风格当然完全不同。心岱是就花谈花,我只是借着花之酒杯,浇自己块垒,所言均是他物。文字上,我自是稍逊一筹。
去年今日,我刚下了到北京的火车,住进了位于芍药居的鲁迅文学院515室,开始了两个月的逍遥自在生活。俩月里,见到了玉兰花开花落,更是第一次见到了芍药。如今看来,鲁院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满是回忆,其中的玉兰、芍药、迎春花更是搭载了多少同学之谊。时隔整整一年,无意中看到心岱所著书里的芍药、广玉兰、迎春花,真是读了再读,每读一次,心思早已飞到了几千里之外。此为读《闲花帖》意外所获。
成都像心岱这样爱花爱草的人,大概不在少数。我遇见的就还有作家阿来。有一年,阿来随中国作协采风团来伊犁采风,我恰好是伊犁本地的随行记者跟随了三天,总算见识到阿来之爱花、爱拍花。翻当年的采访日记,就有记录:……就在毡房里载歌载舞,其乐融融的时候,此次采访团团长、作家阿来早已拿着他的宝贝相机在毡房外拍起来周围的野花。看他拍照的认真,可以想象他写起小说时候的摸样,难怪他小说的语言那么华丽,而他本人却是言语不多,即使说那么几句,也是言简意赅,然后就不说了。为了拍一朵野花,他可以花费十多分钟的时间,把花朵周围的杂草给抚平而不至于挡住他的镜头,一个角度有一个角度,一个动作有一个动作,这些野花多么幸运啊,能得到阿来如此眷顾。
心岱拍花时,大概也是差不多。但她往往是一笔带过,让人错过了许多精彩的过程。可能也正是她刻意追求的。书边卉木,文气逼人;卉木之书,闲淡,余味十足。
(《闲花帖》,心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定价:35.00元)
2014-2-27晚,七十七团
《闲花帖》读后感(三):花草世界很美妙
花草世界很美妙
——品读《闲花贴》
侯召明
这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闲花贴》是心岱作家的新作。心岱本名代华英,是一位心思缜密的成都女作家。这本书一看就是一本好书,浅蓝色的封面;封面上级种花草装饰。放在手中,厚重相宜,一眼就能看出是文艺类的散文随笔集子。
打开书,果然如此,书中文章尽是写的花花草草的散文、随笔,美文。我最喜欢书内那些花草的图片,让我看到那些曾熟悉的却叫不出名来的花名。“紫藤”花是一串的粉红色的叶子和香椿树的叶子近似,还有黄桷兰,又叫白兰花,和我家种的白玉兰一样,只不过花是浅黄的。我在书中还认识到没见过的“木香”,在图中也一饱了眼福。“含笑”“白玉棠”“兰花楹”“使君子”“商陆”“繁缕”“珠兰”“虎耳草”“曼陀罗”这么多的花草,我都没见过,真是大饱眼福。
读此书,我还重新认识了菖蒲这种植物,以前总是把蒲草当成菖蒲,原来菖蒲是水中的草,和蒲草不一样的,菖蒲是很香的,花也好看。而蒲草是河边最普通的,是没有气味的,蒲草叶厚,可以编制物品。
作者在书中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写出一篇篇的短文,语言读起来很亲切,不晦涩。仿佛看到了一位美女在花前树下,拿着书在阅读着。
她在《胭脂花》里写到“巷子里两旁是浓密的女贞和高高的围墙,墙边长了很多茂盛的胭脂花。红色,黄色,白色,如同小喇叭似的小花开的很灿烂。……”看文字,我还是不认识胭脂花,也许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花。
她在《金银花.》中介绍了金银花,“清晨起来去阳台看金银花,果不其然,昨天还青白的花蕾有些已绽放,露出细细的花蕊……”
作者在自己家阳台种了金银花,我只在公园里看到过,是一种藤花,每年都开花,很美的黄花。读了此文我知道了,金银花也好几个名字,古代叫鸳鸯草;因为能够忍受冬天的寒冷,又叫忍冬花。
读过《红的红的凤仙花》这文,我了解到,原来作者小时候也玩指甲花,我小时候也喜欢玩指甲花,不知道我玩过的是不是和她的是一种花。
《榆树之思》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榆树,那些榆树是母亲在我出生时候栽种的,算来也几十年的树龄了。搬家后,那些树随着院子都卖了。好想念小时候的榆树,还有榆树叶子熬的糊糊粥。
作者在《此间野菜》这篇里,写到买野菜的经历,她吃“枸杞芽”也吃“荠菜”“马兰头”“马齿苋”“灰灰菜”,我只吃过“马齿苋”和“荠菜”“灰灰菜”,“枸杞芽”没吃过,“马兰头”不知道何物。看来地域不同,吃的野菜也不同,也许是习惯不同,或者北方没有南方野菜多吧。
打开一本新书,就有这么多的新的收获,我从这本书中认识到许多过去不知道的花和不知名的野菜,读此书收获很大,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1053字
《闲花帖》读后感(四):静默时光里的生命力
心岱的《闲花帖》是很特别的,因为没有自序或是代序,直入主题,抛开目录,就像似一个女子浅吟低唱的心事日记。而它又是寻常的,因为书中只是寻常时光中的寻常事。甚至并无事可说,只是那一花一草一树的世界,用那些绝美的名字诉说着自己的美丽与妖娆。
书中那些美丽的名字仿若只出现在那些静美的古诗词中,可原来,静静读来才发觉那些也不过身边寻常之物,只是我们那一颗忙碌的心忽略了这细微的美好。一人的浮世清欢,一人的细水流长,在静默的时光里,散发着骨子里淡淡的香气。
因着每一章都是独立成篇,也便可以按图索骥般仅凭自己喜好的花名去读。然后像读一本植物科普书,也像读着一本诗词、散文,于是知道了金银花的另一个名字叫忍冬,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红花,即是中药,又可做胭脂和染料。有一种美得令人忧伤的蓝花叫蓝花楹。凤仙花可以染指甲。还有忧伤的植物菖蒲干枯了依旧还有余香。
心岱笔下的那些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平淡而真实,于是极富代入感。仿若,我也一起和她走过那样的一条长满梧桐的街,看过门前的胭脂花,驻足在那一株曼陀罗,为那一树的紫藤花惊艳过。而那些熟悉的植物名字,竟也会指引着记忆走向被时光的尘埃掩埋的往事。
记忆是一种很奇怪的记录机器。让我们疯狂回忆起那些旧时光的,不一定就是那一人那一事,也许是一首忧伤的歌,也许是一个熟悉的风景,甚至是一个声音 ,一种味道。那些相关联的一切小细节都是触发记忆的按钮,让你坐上哆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记忆深处的时光。
于是,想起了童年无忧的我们一起坐在夏天的树荫里用花染指甲。
于是,想起了一排长满金黄叶子的银杏树下经过的自己,那是刚刚来到北京这座城市青涩模样的自己。
于是,想起了在树叶浓密的街道,阳光斑驳,一起牵手走过的少年。
于是,想起了槐花甜腻腻的香味,想起故乡长满槐花的山,想起和母亲一起悠闲徜徉在槐花树花香中的午后。
于是,想起了北京大学旁边那一面布满青苔的墙壁,还有那时与我一起的女孩儿,那个殊途同归的女孩儿。
于是,想起了玉渊潭樱花树下,那身着白纱的美丽新娘,那幸福的笑容曾定格在我的相机里。
于是于是,这花的精魂,树的精灵,带我重又回到那些久远的记忆。红尘陌上,罗袖生香,不知相思入骨。手执一本《闲花帖》,任记忆蔓延。旧日时光里,那些绚丽的色彩,那些想念却不见的人,一一复活。在静默的时光中,奋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闲花帖》读后感(五):做一个心中有诗的女子——读心岱《闲花帖》
这本书买来好久了。2014年8月购入至今近两年时光,她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四季更迭,每当有一种植物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时,我就会找出《闲花帖》,看看心岱是如何感受这种植物的。
从哪儿得知《闲花帖》,我已记不清。只是隐约想起2014年8月,到幕府山公园去玩,看到一棵高大的树木上,挂满红色鞭状的果子,我一下子就被那红果子深深吸引,想探个究竟,看看是什么植物,这是我从前未曾有过的想法。我一直是个麻木的人,只关注自身,从未关心过身边的花草树木,觉得认识不认识它们,意义不大。而在那个夏末初秋的一天,那个白玉兰的果实,开启了我对植物博物学的热爱。《闲花帖》这本书正是购于2014年的8月,想必应是在网络上搜索某植物时的意外收获。
书中对心岱的介绍语焉不详,只知道她是一位家庭主妇,一个要每日买菜做饭,照顾老人的普通女子。书籍扉页的内容简介说:“知堂老人在《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这段文字应是心岱为《闲花帖》及自己生活最好的注解。
心岱对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份感受是细腻的,淡淡的,让人很舒服,读她的文字仿佛是在和一位识花,懂花的姐姐聊天。“对红蔷薇的喜欢啊,从小就开始了。出生在四月初,正是蔷薇花开的时节,有意无意我把这花归于生日花了。”“那年四月,买了本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在端午的时候,把一小段菖蒲作为书签放入书里,是想试一下是不是如清少纳言在书中所说,到了秋冬的时候,干枯的菖蒲一人还有余香。实际上是的,虽然已经变得泛白了,干枯了,那菖蒲刺鼻的气味还在。”“凤仙,我们叫指甲花。上中学的时候,同学娟子家门前有个近十平方米的空地,就全种的是指甲花,放暑假的时候,每天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就天天坐在她家门前打纸牌玩。一边摘桃红或水红的指甲花染指甲,还是能染红,虽然颜色很淡。有人出主意,用白帆。都嫌麻烦,照旧每天摘花瓣揉出花汁涂上去。那真是一段好时光。”
心岱认识许多植物,也读了许多的书,《闲花帖》中讲植物时引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文章,但衔接的恰到好处,不觉得有掉书袋之嫌,让人禁不住喜欢这有才的女子。四月因风飞过蔷薇;五月闲看中庭栀子花;九月人闲桂花落。
心岱笔下的植物都沾满了生活的烟火味儿。买菜时,新鲜的苋菜端出一盘苋菜红;几把藿香烧出一份藿香鱼;四张荷叶泡出一盏荷叶茶。打开书页,有心岱的这样一段文字:“今日小寒。上午有薄雾,去菜市买菜觉得很冷,有手指冻僵的感觉。中午一过,太阳出来了,还是个不错的好天气。”我在这段文字后用铅笔轻轻写下感想:喜欢心岱的文字,不急不火,讲述的都是人间最平淡的事,可流露的是最真的情。
《闲花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家庭主妇日常生活的书,买菜,出门找寻植物,读书,会朋友,看似平常,却又能在平常中读出诗意,这是我欣赏的。我喜欢心岱这样心中有诗的女子,我也想做一个心中有诗的女子,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两年来,我一直在读此书的缘故
《闲花帖》读后感(六):世间花草总关情
在欣赏花草的同时,心岱还喜欢用文字和心去解读她熟悉的花草,把自己读到的某段前人著述的文字用来诠释自己熟悉的花草,大自然的每一株花草在心岱的笔下都鲜活起来。心岱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结集成《闲花帖》,用文字陪我们去认识她熟悉的花草。
心岱撰写《闲花帖》,从二00三年到二0一二年,全书一百五十篇,全写花草类植物。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心岱每日观察、记录,她心系植物,无论散步、买菜、会友、办事、读书,都留意观察身边的花草,这些闲花并不闲,生的日常,死的日常,美的日常,用的日常。心岱用比较简素的文字描述,文气、文意和用字简静、清透、闲淡,有余味,读起来回味。读者如得空闲,每日翻读几篇《闲花帖》,像吃口清口小菜,怡养脾胃,清减肠道。
我在《闲花帖》中读到心岱喜欢的花草有胭脂花、蔷薇、金银花、刺桐花、苋菜花、女贞花、菖蒲、构树、牵牛花、藿香、荷花、书带草、黄花、马兰头、水仙、梅花、荠菜、马兰、车前草、紫藤开、蜀葵、芍药、夹竹桃、梧桐、栀子花、合欢、广玉兰、曼陀罗、凤仙花、三角梅、黄桷兰、桂花、梨花、李花、樱花、迎春花、银杏花、虎耳草、酸酸草、折耳根花、风铃花、核桃、葡萄、漏芦花、含羞草、芙蓉葵、扶桑、蓼花、风信子、雪里蕻、黄鹌菜、海棠、含笑、白玉棠、石榴花、旱金莲、芭茅、薤花、佛手花、皂荚、榆叶梅、槐花、夏枯草、茄花、小茴香花、鸡冠花、金钟花、二月兰、香菜花、鹅掌楸等,我读《闲花帖》的时候完全把它当做植物著作来阅读,可以识物,玩美,体会。
心岱坐在成都城南一栋三楼顶的露天茶坊享受阳光和书卷,她从孩子五岁那年辞去会计工作,做起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现在,女儿已经出国深造,在完成繁杂的家务之外,就可以享受书籍和玩味文字。她从小热爱阅读、热爱文字,喜欢宁静的生活,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她都挤时间读书,并熟悉成都的很多旧书店,买很多书回家,她的阅读影响孩子成长,母女相依。后来她接触网络,出入各大文学论坛,引起传统纸媒的注意,结识不少文人墨客。现在觉得博客很适合她的写作风格,写自己的,心之所至,信手写来。
心岱说:《闲花帖》是献给婚姻中的爱人和即将步入婚姻的情侣,也献给所有的追求生活品位的人,生活需要乐趣,爱一个人就不要让她陷在柴米油盐,爱一个人就给他家中的诗情画意。阅读其间,读者可以渐渐感受到植物不仅带给人美好、喜悦,还有心灵的救赎,也能够学会以谦卑的态度面对世间万物。
《闲花帖》读后感(七):忙煞看花人
忙煞看花人
心岱的《闲花帖》,还在印刷中。所有没有出版的书,都可以说在印刷中,包括还没有写出的书。也就是说,对于心岱来说,还没有写出的,或许更为精彩。
因为即使是专门的花艺师,也未必像心岱那样,充满对看花的渴望。真正是一种痴迷地看,这就类似哲学家之于“思”:当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在某些牵肠挂肚的时候,就只有一件事情可为,这件事情大约就一下子把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显著地区别开来。很长时间以来,对于普通人,看花不是一件多么刻意的事情。走路碰巧看见好看的花,多伫足一会而已。但是,心岱与花,就道不清说不明了。一日不看花,甚至都心里空荡荡的,这种情景,在她的文字在在都是。
这样说,又似乎心岱过于自私了。但是,你看她的文字,却看不到那种“急急如律令”的张皇。花事浓烈、盛大,心岱写下来也是花事浓烈、盛大,那只是花开的景象,心岱的文字一如她的心情,简单、直接、淡泊,花叶分明,清爽得很。并且,更多的时候,心岱不是在人烟稠密处看花,她多半是看自己养的花,甚至是自己收集花籽、自己种下的花。还有,就是她似乎对那些不分季节胡乱开的花(通过温室之类)不感兴趣,她总是留意那开在河边、校园、山野、路旁的“真实”的花,与大多数人一起呼吸又个性分明的花,这样的花既有世道人情,又有独特诗意,看花,某种程度上就是看自己。现在,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涵养一份清静,不比一朵花涵养一份清静更容易,那么,在人们熙来攘往中,突然从大路斜插到小路,或者向落英缤纷的一株孤独的花树走去,这是需要一份“一意孤行”的勇气的。“一意孤行”这个词真是有意思的很,当一个人带着一份看花心情,独自向一株花树走去的时候,这应该就是一种“有梦”的人生吧。
现在人认识花草树木是越来越少,迎面撞上,也不知道这树姓甚名谁。叫不出名字是小事,当越来越多的人对花草无知,有一种结果就非常可怕了。那就是在悄然之间,一个城市的花草多样性变得岌岌可危。一些“不知名”,其实往往是珍贵的树种,是体现一个地方风土特质的树木被随意消灭了,而所谓更洋气的树种被命令大面积栽种,一时间是好看了,但是,人们的惊奇没有了,连亲切和记忆也荡然无存了。而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要生活得“安心立命”,温饱当然是极端重要的,可来自环境的温存与呵护、体贴,甚至更为重要。因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似乎不觉得。可一旦处处陌生、疏离、排斥,就可想而知了。
心岱看花,根本来说,大约也没有想这么多。在天性,以及修养渊源有自的生活中,因为她还一直在记录,并且是用特别细致、散淡的笔触记录,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心岱与花,仅仅看作她个人的事情吧。
这样很个人的文字,却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们对这一种文字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吧。这套下午茶书系中的不少文字,在平淡中带给了我一份特别的新奇。心岱尤甚。
《闲花帖》读后感(八):有当时纤手香凝(原名素手纤纤抚香凝) ——读心岱的《闲花贴》
文/商容荣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温婉美丽的天府女子,每日清晨从家里出来,撑着一柄洋伞到菜场去买菜,她微微带着一丝笑,想着今天要吃的菜,偶尔看到有新鲜的野菜或是可以做菜的花,便临时起意加进菜篮,待回家后煮给心爱的人吃,是多么惬意的事!又或者选几枝鲜花来插瓶,给居室增添几分美丽。
成都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道路两旁都是花,似乎连家家户户都无花不欢,阳台上,院落里处处繁花若锦。平常人家平常心,没有什么名贵的花种,只是寻常草树,作者却写出了不寻常的味道,只因为她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从寻常的花草中发现不一样的美丽,这就是生活的品味。无论是散步还是会友,只要出得门来,必定会有惊喜;而回到家中,弄花满衣香,更有一番别样的情趣。
胭脂花,在我的家乡这边又叫烧火花,地雷花,因为它总是开在做晚饭的时候,当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的时候,正是胭脂花开的最艳的时候,故又名烧火花。而地雷花,则是孩子们起的名字,大概是因为它的种子形状和地雷相似的缘故吧。与胭脂花相反,牵牛花是开在清晨的,所以又叫做朝颜,记得小时候住在部队的家属院,院子极大,到处都是花,而牵牛花是最常见的,因为形如喇叭所以俗名又叫喇叭花。有粉的,有白的,也有紫的,我最爱的是那种紫色带白边的,每日清晨上学的时候,必会摘上一朵,一路走一路玩,到了学校门口花也残了,便直接丢掉。如今偶尔在路上也会看到牵牛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而心岱却在赏花与种花时感叹“生命如此美好,却也如此短暂。”
读心岱的文字,不仅可以享受到柔情似水的美文,还可以认识几种草药,又可以学到几样美味的家常菜,象是春日的凉拌野菜,端午节的素炒苋菜,盛夏时分的藿香鲫鱼,黄花菜汤,都让人垂涎欲滴,于是便想着春暖花开的时候,找一个周未去山里挖野菜来吃。我们这边的山是极多的,而山上长满了各种野菜,春天的时候更是漂亮的不得了,漫山遍野都是花,桃红李白紫丁香,是游春踏青的好去处。只我没有作者的情怀,每每出游,也只是拍照留念,最多写几首诗来应付差事,而写花的文字印象中只写过凤仙花和熏衣草,读过了《闲花贴》,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爱花的人了。
心岱之爱花不同与常人,常人只是爱花,惜花,赏花,而心岱则不同,每遇一花,必定追根溯源,而《花镜》则是她最常用的工具书。而她又是博览群书,前人中每每有赞颂花的诗更是信手拈来,用的十分妥贴。更从前人的一些文字里感受花的踪迹,汪曾琪的《故乡的食物》,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周作人先生的著作,必是她极爱的书,在文中也曾多次提到过。我想,一个女子倘或可以清雅如斯,定是爱极了生活,爱极了自己的家,于是她的笔也特别的灵动,充满温情与爱意,这便是幸福了。
一本书的好坏,不在于它的文字华丽与否,文字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否能引起你心中的共鸣。《闲花贴》的文字极朴素,而我却读的很慢,不是文字让人费解,而是文字经常会引起我的共鸣,由作者的文字中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琐碎却很温馨,我想生活大抵就是这样吧,风花雪月过后必将归于平淡。于是,喜欢在夏日的午后,一个人捧着书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泡一杯自制的荷叶茶,静静地享受一段美妙的休闲时光。
《闲花帖》读后感(九):看了一小部分,几处不解
书中说地上有洞,应该是“蝉的蛴螬”奋力钻出地面所致,但蛴螬应该是金龟子的幼虫才对吧。还有关于柯林斯柱,书中写到装少女遗物的篮子压到忍冬花上,我想应该是毛莨才对。
也许作者只是引用。又也许是我的资料有误。
这本书挺好读,看得出来作者挺喜欢汪曾祺老先生。这本书文笔冲淡简练,情感上洁净而克制,没有累赘的修辞和泛滥的抒情,只是简单讲讲某样植物的时节、外观、特性,以及关于这些植物的简短回忆。我必须说,摘抄占了这本书相当大的篇幅,其中常常引用诗词,大多是熟知的,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梳理和温故,所以可以接受。
如果想看绮丽旖旎的文字,或是振聋发聩的感悟,或是奇巧精妙的构思,这本书是通通没有的。就像书名一样,这是一本闲时随手抄起来翻开两章的,关于植物的书。
《闲花帖》读后感(十):一花一天府
一本书都是花花草草,开得好不热闹。上回看到这么多花,还是在《镜花缘》里。
活了25年,我能辨别的花屈指可数,荷花、菊花、牵牛花、郁金香、玉兰花,再就想不起来了。我分不清月季和玫瑰,杏花、桃花和梅花。看这本书,对我真是个挑战,大部分花我都感到很陌生。边看边百度花百科,可又担心百度百科不靠谱。所以决定买一本花卉图鉴备查。
与其说我对花花草草兴趣大,不如说我对成都兴趣大。我去过两次,还一度想定居到那里。我努力从心岱的文字里找到我对这座城市的感觉。大部分是切合的。一个“闲”字道出这个城市的神韵。很难想象,还有哪个大城市能当得一个“闲”字。其他大城市里,大家都压力大大,茫茫碌碌,为牟利熙熙攘攘。成都人却慢悠悠的一步一步,气定神闲,说急啥子呦。
上回去成都,冬天,走到玉林那里买吃的,宽宽的街道上没几个人,两排树,叶子掉光光。走不到百步,街边有石椅,藤木椅子、桌子,好朋友和我说,等退休了,就坐在这街边上泡一壶茶,晒太阳,好安逸。我心里暖暖的,被他的话感动。走到玉林菜市场,买王妈手撕烤兔。还没到,就看到一列排队的人。我们故意避开饭点去的,还有这么多排队的人。就看店员,不急不躁,一个一个包起顾客要的整只烤兔、兔腿、兔头,似乎感受不到一点排队人的压力。有人要买800块的烤兔,店家也没有对他比对其他顾客更加高看一眼。一切悠然自得,安然自如,有条不紊的运行。排到队里,随着队伍一点一点挪到窗口,好朋友问,买只麻辣的还是五香的。我说,辣的嘛。打包了一只辣的。
翻开心岱的书,那些熟悉的地名,玉带桥、芳草街、九眼桥,玉林一一映入眼里,上回是好朋友带我走了一遍,这回是心岱领我一一看过,顺带着看尽天府之城的百花。心岱说,那是晚饭花,像小喇叭似的小花,总在傍晚上盛开。四月初,玉带桥的蔷薇要开了,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阳台上,种着金银花,古时也叫鸳鸯草。苋菜如果没有好的蒜不值得一炒。女贞俗名叫爆格蚤。古代女子会把牵牛花插在头上。藿香鲫鱼、藿香叶裹面炸都好吃。书带草成团茂盛样,有“温柔敦厚朴素大方的美态”。新鲜的黄花菜有毒。木香在成都叫七里香,花开似雪,香气弥漫。华西医大里的合欢花开得好,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当佛说法时,会从天而降曼陀罗花雨。凤仙花从古就有人用来染指甲。三角梅一年到头开着,从没见它凋谢过……
渐渐地,乱花迷人眼。做了一个好梦,梦里我变成了天府之城的一团书带草,因风披指,楚楚有致。